装配式变电站钢结构

2022-12-01

第一篇:装配式变电站钢结构

装配式钢结构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技术经济比较

摘 要:从变电站建设规模、电气主接线、配电装置布置形式及综合楼的结构形式、造价等方面,对装配式钢结构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进行深入的技术经济比较。

关键词:变电站;技术方案;绿色;造价对比

中图分类号:tm633 文献标识码:a随着城市建设及电网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变电站建设模式逐步转变,并有了发展的契机。根据变电站建设中的节能、环保、抗震、标准化的要求,通过研究及应用,钢结构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凭借其优越的特性,逐渐成为变电站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一、钢结构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技术方案差异分析

以优化110kv变电站建筑物建设作为研究内容,以装配式建筑作为研究方向,选用钢结构作为研究载体,充分体现了钢结构强度高、自重轻、韧性好、安装机械化程度高、低碳环保可重复利用。按钢结构多层布置形式(户内gis)做方案,并与普通混凝土结构从建设规模、电气主接线、配电装置布置形式及综合楼结构形式及造价、项目建设过程、绿色、运行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最适合变电站的钢结构建设模式。列举南网标准设计g2a方案与钢结构多层布置方案进行对比,分别从等方面进行比较,详见表1。

(1)电气部分差异

①主要差异体现在10kv并联电容器容量的选择、主变压器的布置,主变与gis间隔之间采用电缆连接,压缩gis间隔布置,充分利用gis配电装置室空间。②接地全暗敷、预制式电缆竖井、力缆采用电缆线夹悬吊安装。③由于墙体采用厚捷彩板装饰板配100型隔墙龙骨+6层12厚耐火纸面石膏板+岩棉,后期无法进行动力线路、照明线路、插座、灯具等安装,因此在综合楼主结构系统及围护系统生产前提前考虑电气管线敷设。变电站内所有配电箱及插座采用暗敷于建筑墙体内,动力、照明电缆线路水平方向采用槽盒沿墙明敷,垂直方向穿pvc管沿主结构系统敷设。④钢结构多层布置方案在标准设计的基础上调整了平面布置,主变旋转90°布置,将gis设备移到了首层,方便gis设备吊装及110kv电缆进线;电容器室设置在二层。

(2)土建部分差异

传统变电站采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填充墙的建筑形式,由于受力构件需现场搅拌混凝土浇筑成型,存在着施工现场噪声大、粉尘多且施工周期较长、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对周围环境影响大、建筑材料不可回收利用,工人劳动强度大,质量控制难等弊端,愈来愈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标准化、简约化、预制模块化已成为变电站建设的新目标,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①综合楼地上部分采用钢结构,柱子选用工字型钢柱,梁为工字型钢梁。梁柱间用腹板高强螺栓连接,翼缘现场焊接。钢梁、柱表面均喷涂红色醇酸底漆、白色防火防腐面漆,钢柱外包防火板,满足钢结构防腐防火要求。地下部分采用混凝土结构,底板、侧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柱子采用混凝土内藏工字型钢柱。楼面采用楼承钢板组合楼盖,屋面采用轻钢结构坡屋面,室内楼梯采用钢结构楼梯,内外墙采用组合式墙板,防火墙两侧各设双层防火石膏板,满足变电站防火要求。②站区设综合楼一座,半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其中,半地下一层布置消防水池、电缆层,地上一层布置主变室、10kv配电装置室、110kvgis室、蓄电池室等,地上二层布置主控室、电容器室等。与标准设计建筑面积一致,将gis设备等大体量设备从原6.5m层下放至1.5m层,可降低建筑物重心,减轻地震反应,并且降低综合楼总高度,紧凑布置。③标准设计方案中屋面被划分为3块,每块的标高都不一致,建筑外立面被分割得较为零碎。钢结构方案通过调整功能房间布置,统一了整栋建筑物的屋顶标高,并采用坡屋面的形式,结合钢结构的特点,全面展示现代化工业建筑大气、厚重的风采。④变电站围墙按通透式围墙设计,主体采用装配式方管钢柱配铁艺围墙,与周边环境相呼应。⑤所有钢构件、墙体、屋面均采用厂家成品、现场安装。可减少现场湿作业工程量60%,减少建筑垃圾量80%,缩短施工工期50%。⑥绿色环保和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充分体现了电网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⑦施工实现标准化作业,易于质量控制,并有效减少现场作业工期。

(2)主要差异经济比较

由上述可以看出,钢结构多层布置与传统变电站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综合楼结构部分,因此仅对该部分进行经济比较,见表2。

由表1可看出,采用钢结构方案,综合楼建筑工程造价比常规钢筋混凝土方案增加256万元,约增加22.8%。增加部分相对于整个变电站的投资而言,仅占总投资的约4%。综上所述,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在使用功能、材料性能、受力特点、设计、施工工艺和工期、环保节能以及综合经济方面都有优势。

二、钢结构应用于变电站中的特殊性

与其他钢结构建筑物不同,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转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力设施,决定了变电站要设置大量埋件来安装设备,要有大量线缆、埋管穿梭于各个设备间,要有很多设备开洞等来满足今后设备的安装、运行要求。因此,设计图纸要全面,预埋件、穿管、配电箱等位置要准确。需要设计院与厂家密切配合,有效沟通来达成一致。

结语

预制装配式建造模式需要现代预制件、钢构件工厂作支撑,需要对传统土建工程招标及标段划分作调整,需要对采购方式与施工组织重新定义。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的建设,通过工厂生产预制、现场装配安装两大阶段缩短土建施工周期,减少工程建设人员,简化检修维护工作。通过探索实践,完善出设计、加工、施工、管理、定额等标准,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建筑周期和工程造价。其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集约化施工,使变电站建设走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精细化建造的道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的技术、产品和实施经验一定会很快地成熟起来,必将成为变电站建设的重要选择方案之一。

第二篇:日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考察报告

一、概要

2007年8月26日至9月1日由VK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VK集团)组团,CABR、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北京榆树庄构件厂、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VK北京公司共17人参加,对日本前田建设公司、丰田公司住宅产业部以及日本建筑研究所进行了考察、访问和技术交流。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日本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技术现状、试验研究、规范标准、实用工法和实际工程等方面。通过这次访问,增长了见识,增进了友谊,对日本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现状有了基本了解,对我国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主要考察活动

1、前田建设公司

日本有多家建筑公司进行装配式房屋的建设,其中前田建设属于建造面积比较大的一家,此次考察重点是在前田建设公司。首先在前田公司总部举行了半天技术交流会,其有关部分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介绍了日本预制装配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前田公司的主要机构、业务构成、预制装配技术和工程实践。了解到日本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情况。随后,考察了公司的预制构件工厂,了解了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情况;参观了3个正在施工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工地现场(一个58层、一个37层和一个多层),实地体验了现场安装施工生产的基本情况。最后,到公司的研究所进行了技术交流及试验室参观,对企业创办和运作试验室有了初步了解。

前田建设公司的住宅项目主要采用预制框架结构,同时使用了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框架房屋在高地震区的应用高度。

2、丰田公司住宅产业部

参观考察了丰田公司预制混凝土工厂、“梦住宅”样板和单元整体式钢结构住宅生产线。在考察丰田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场时,主要看了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体系房屋的墙板、梁柱生产线,探讨了节点构造、钢筋连接等技术细节问题。

丰田公司利用自己在汽车自动化装配方面的优势进行单元整体式钢结构装配式房屋的订货生产。在丰田春日井事业所,实地参观了丰田公司生产住宅的全部生产线,大量借鉴、应用了生产自动车的有关技术和理念,体会到了现代工业化生产房屋的优势。

丰田公司对将来的智能化概念住宅“梦住宅”进行了深入研究,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自动化技术引入住宅建造中。

3、日本建筑研究所

参观了日本建筑研究所的主要试验室和暴晒场。一些主要的试验室,如足尺结构试验室、防火试验室、建材试验室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耐久性试验场,看到了各种各样、各种材料的构配件和结构构件,有的已经接近50年,对该研究所长期坚持不懈的做法感到十分钦佩。

三、体会

通过考察和交流,我们对日本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生产和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是一些体会和感想:

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不是纯粹的装配式结构,对关键的框架梁柱节点及楼板叠合层均采用现浇处理,既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达到了与现浇“同等型”;又解决了建筑部件、暖通空调、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等建筑和设备专业的要求,做到了协调统

一、优化配置,在不降低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优化了建筑性能和功能。

2、日本装配式结构的一些构造做法,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总结,在中国的相关标准中有所反映,以指导装配式结构工程实践。如梁、柱钢筋在受力最大处或节点区全截面连接、箍筋采用高强度的焊接封闭式箍筋代替传统的135度弯钩做法、纵向钢筋间距和箍筋间距比我国规范要求松等等。

3、日本装配式住宅建筑中框架结构占有相当比例。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基本解决了结构可靠性问题,使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应用高度大幅提升;通过精装修,使在中国不容易接受的“露梁露柱”问题巧妙地得到处理,同时大大减少了二次装修对结构的不利影响以及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影响。这些做法需要中国的业内有关方面(政府、研究机构、设计单位、开发商等)共同研究、开发,对建筑市场进行有意识的培育。

4、隔震、减震消能装置比较广泛地应用于包括预制装配框架结构在内的民用建筑中,包括用于58层的超高层预制装配框架结构住宅,这些应引起国内业内人士的重视,进行相关研究,并在相关规范修订中予以反映。

5、在日本,剪力墙(大板)装配式结构多用于低层、多层和小高层建筑。用于低层、多层建筑时,墙内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在接缝处并不是每根均进行连接,而是即仅将少量粗钢筋进行连接,多数分布细钢筋不进行连接,这类似于我国的抗震加固技术中的新增剪力墙的某些做法。这种形式在我国相关规范中还没有具体规定,因此在设计中也是不允许采用的。大间距、少配筋剪力墙结构在底层、多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技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对于降低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的连接难度极其有利,对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是有利的。

6、日本建筑工人的精神面貌和素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施工现场人员很少,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目前,国内建筑工人以进城农民工为主体,基本不能算完全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对推进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是极其不利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分配制度的调整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建筑市场的人工费用已经开始较大幅度地增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变为城镇居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此时正是培养一只稳定的、技术过硬的专业施工队伍的时机。

7、日本的建筑设计体现了精心、细致、以人为本的原则,结构上以性能要求为准则,不盲目强调可以用什么、不可以用什么;工程施工、安装也是精雕细做,不盲目地追求工期。

8、中国的建筑市场需要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不同的地域环境和习俗进行细分,研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节约资源、节能环保的不同房屋建筑体系。比如,底层、多层全预制装配式轻钢结构住宅可以在用地比较富裕的小城镇建设中进行推广应用,可以形成新的住宅产业分支。

9、日本建筑企业非常重视研发和技术进步,大的企业都有自用的研究中心、试验室。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借鉴。

此次考察时间不长,对日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房屋还缺乏深度了解。通过考察,我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在中国研发的重要性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在生产工艺改进、应用技术研究、规范标准编制、人员培训和试点工程推广应用等多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加快发展步伐,特别应重视相关领域应用技术研发和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加大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力度,以启动和促进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能在中国发展、应用。

报告人:H、沙、W、B

2007年11月

附:考察团成员名单(略)

在日本前田建设公司

参观前田建设的58层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地

到日本建筑研究所进行交流

参观丰田公司的未来概念住宅“梦住宅”

第三篇:蒸压砂加气混凝土墙板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250000)

摘要:蒸压砂加气混凝土(ALC)墙板具有质轻、隔热隔音、防火、节能、环保等优点,这种材料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可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效的缩短建设工期。伴随近年来建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ALC板与主体结构怎样连接、及连接后性能效果的问题。针对该问题,经过认真总结施工经验,制定了ALC板隔墙安装施工方法。ALC板材安装过程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如何有效控制裂缝。

关键词:蒸压砂加气混凝土、柔性连接、裂缝

1.工程概况

兴隆南学校项目初中及小学工程位于二环南路南侧,规划兴仲路西侧,回迁安置项目F1地块东侧,紫云府F4地块北侧,本项目净用地面积约8.52万㎡,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78万㎡,本项目为产业化项目。兴隆南学校建设项目初中及小学范围内的各单体工程施工,其中初中工程包括1#综合楼(含实验楼、办公楼)、2#教学楼、3#报告厅、4#体育馆,小学工程包括5#综合楼、6#教学楼。

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楼面板采用PK预应力混凝土带肋薄板,板厚30mm。穿筋孔内穿设钢筋,绑扎负弯矩筋后现浇100mm混凝土。外墙采用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预制混凝外墙挂板由50mm厚外叶板+70mm厚挤塑聚苯板+100mm厚内叶板组成;楼梯采用预制楼梯现场吊装;墙体材料采用200mm、100mm厚蒸压砂加气混凝土(ALC)墙板。

2.ALC墙板施工工艺流程

2.1 施工顺序 (1)整体施工顺序

材料准备齐全,按排板图安装条板,一般从主体墙柱的一端向另一端顺序安装。

(2)节点部位施工顺序

有门洞口时,优先从门洞口向两侧安装。

2.2 安装流程

(1)放线,在楼层面上及梁底弹上内墙板定位墨线,在有门洞口的部位弹上水平线。

(2)根据墙板排版切割相应的尺寸准备安装,采用射钉枪根据墨线位置固定第一块板材的梁底U型卡。

(3)将第一块ALC板安装到U型卡内,在墙板顶部与梁底留足15mm厚缝隙后,底部采用楔形木塞紧固,调整墙板垂直度。

(4)安装第二块墙板时,在两块墙板接缝处固定梁底U型卡,并在两块板材接缝处抹上专用粘接剂。将第二块墙板挤向第一块墙板板同时底部采用楔形木塞紧固,直至拼缝内均匀挤出粘接剂。调整墙板垂直度、两板之间的平整度。最后刮除拼缝内多余粘接砂浆。

(5)依次安装至最后一块,最后一块因无法固定U型卡,故采用管卡固定。

(6)墙板底部采用1:3水泥砂浆灌实。墙板之间拼缝采用专用粘接剂抹平齐墙面。

(7)待14天墙体稳定后取出楔形木塞,用水泥砂浆将缺口补齐。8)墙体板材与主体结构之间缝一般采用柔性连接,即使用PU发泡剂填充,外侧填入聚合物水泥砂浆或粘接剂。(如有防火要求时,填充岩棉)。

3.ALC墙板施工过程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3.1 裂缝产生原因

(1)施工前未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工人未经严格的培训,只凭经验来安装;

(2)墙体的设计不合理,尤其是长墙连续安装,一些框架结构大开间的建筑,内墙连续很长,在施工安装时如果一次连续安装,由于安装后的墙体各种收缩因素的累积,必然产生一定的收缩应力。墙体长度越长,累积的收缩应力就越大,将在某些局部造成破坏,产生裂缝释放应力;

(3)ALC板材安装时,紧固在板底的楔形木塞未清除,加上板底的缝隙处理不认真,造成条板在木楔支撑下产生挤压变形,导致墙面开裂;

(4)轻质隔墙板面孔、洞开凿及处理不认真,填孔洞的材料与尺寸不规范,造成孔洞周边的材料收缩开裂; (5)门框上部倒八字裂缝,各种轻质建筑条板安装中经常产生门框上部倒八 字裂缝,其原因是门框上部墙体和抹灰层是连续的,而门框下部墙体是断开的,门框上部墙体产生的收缩应力后是一种限制收缩。而门框下部的墙体是自由收缩,因此门窗框上下部墙体产生收缩应力差,从而发生倒八字裂缝;

(6)嵌缝砂浆不饱满,普通水泥砂浆自身硬化收缩。轻质隔墙板安装时,一般是在接缝槽内嵌满嵌缝砂浆后,将板立起安装。由于普通水泥砂浆混合料与板材附着力差,经常在立板过程中造成水泥砂浆脱落。由于嵌缝砂浆不饱满,普通水泥砂浆与板材粘结效果差和嵌缝砂浆硬化时自身收缩,就可能造成板材安装后沿着安装缝开裂。 3.2 ALC墙板裂缝防治措施

(1)填充用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条板接缝的密封、嵌缝、粘结材料(如:聚合物水泥浆、弹性胶结料、泡沫密封胶、聚合物水泥砂等)及条板的防裂盖缝材料(如:防裂纸带、胶带或挂胶玻璃纤维网格布或带、聚丙烯纤维水泥砂浆等)的技术要求均应符合相应材料标准的规定。

(2)预埋木砖应做防腐处理。垫块可用水泥砂浆制成。

(3)配合安装使用的镀锌钢卡和普通钢卡、销钉,拉接钢筋、钢板预埋件等应符合建筑用钢材标准的规定。钢卡厚度不宜小于2mm,普通钢卡应做防锈处理。

(4)条板接缝的密封、嵌缝、粘结材料的性能应与条板材料性能相适应。

(5)现场配制的用于条板与条板嵌缝、条板与主体结构的粘结,以及条板吊挂件、预埋件开洞后填实补强的粘结材料、专用砂浆,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及相应材料标准的规定并符合环保要求。

(6)为减少轻质条板的干缩率,一方面要减少条板的吸湿性,可在轻质墙板表面涂上一层界面剂,以隔离空气,使轻质墙板不吸空气中的水分;另一方面控制墙板自身的含水率,使其含水量满足规范要求;还有就是增大墙板的强度,以便抵抗墙板失水而产生的干缩应力。

(7)管、线安装的裂缝控制,施工人员应按排板图施工,不得随意开槽、凿洞。 管、线安装应与条板的安装配合进行。铺设管线应妥善固定,应固定在预埋件或板的实心部位上。电器连接盒、插座四周应用粘结材料填实、粘牢,其表面应与隔墙面平。横向开槽、开洞铺设暗线、开关盒,应在弹线定位之后,必须使用专用切割工具按设计规定尺寸单面开槽切割。纵向布线可沿空心条板的孔洞穿行。严禁在条板同一位置两面开槽、开洞。

4.结束语

只要严把ALC轻质墙板及配套材料的质量,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就能把ALC轻质墙板墙的裂缝控制解决。隔墙采用ALC轻质墙体材料,较大幅度的减轻了建筑自重,降低建筑基础及主体的造价,充分体现了新型轻质墙体的优越性能。集高强、轻质、节能、节土、利废、环保于一身的轻质隔墙板材在未来的工程建设中将会扮演着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 DB/T 29-128-2005 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规程 [2] 06CJ05 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板材建筑构造

[3]张大鹏 郐国雄 许航 罗龙 冷瀚宇 蒸压砂加气混凝土墙板在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2016(1):89-93

第四篇:110 kV变电站结构设计专业施工图设计深度

1.1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结构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

1.2 图纸目录。应按图纸序号排列,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重复利用图和标准图。

1.3 结构设计总说明。每一单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当工程较简单时,亦可将总说明的内容分散写在相关部分的图纸中。 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工程概况。

1)工程地点、工程分区、主要功能;

2)各单体(或分区)建筑的长、宽、高,地上与地下层数,各层层高,主要结构跨度,特殊结构及造型,工业厂房的吊车吨位等。

2、设计依据。

1)主体结构设汁使用年限;

2)自然条件:基本风压、基本雪压、气温(必要时提供)、抗震设防烈度等;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必要时提供); 5)初步设计的审杳、批复文件;

6)采用桩基础时,应有试桩报告或深层半板载荷试验报告或基岩载荷板试验报告(若试桩或试验尚未完成,应注明桩基础图不得用于实际施工);

7)本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3、 图纸说明。

1)图纸中标高、尺寸的单位;

2)设计±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

3)常用构件代码及构件编号说明;

4)各类钢筋代码说明,型钢代码及截面尺寸标记说明;

5)混凝土结构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时,应注明所采用的标准图名称及编号或提供标准图。

1

4、 建筑分类等级。应说明下列建筑分类等级及所依据的规范或批文: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4)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

5)地下室防水等级;

6)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

5 、主要荷载(作用)取值。

1)楼(屋)面面层荷载、吊挂(含吊顶)荷载;

2)墙体荷载、特殊设备荷载; 3)楼(屋)面活荷载;

4)风荷载;

5)地震作用;

6、设计计算程序。

1)结构整体计算及其他计算所采用的程序名称,版本号、编制单位。 7 、主要结构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轻骨料混凝土的密度等级;注明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2)砌体的种类及其强度等级、干容重,砌筑砂浆的种类及等级,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3)钢筋种类、钢绞线或高强钢丝种类及对应的产品标准,其他特殊要求(如强屈比等);

8、 基础及地下室工程。

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各主要土层的压缩模量及承载力特征值等;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及技术要求,抗液化措施及要求等;

2)注明基础形式和基础持力层;采用桩基时应简述桩型、桩径、桩长、桩端持力层及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要求,设计所采用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必要时尚应包括竖向抗拔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等;

2 3)地下室抗浮(防水)设计水位及抗浮措施,施工期间的降水要求及终止降水的条件等;

4)基坑、承台坑回填要求;

5)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9、钢筋混凝土工程。

1)各类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及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最小厚度;

2)钢筋锚固长度、搭接长度、连接方式及要求;各类构件的钢筋锚固要求; 3)顶应力构构采用后张法时的孔道做法及布置要求、灌浆要求等;预应力构件张拉端、固定端构造要求及做法,锚具防护要求等(必要时提供);

4)预心力结构的张拉控制应力、张拉顺序、张拉条件(如张拉时的混凝土强度等)、必要的张拉测试要求等;

5)梁、板的起拱要求及拆模条件;

6)后浇带或后浇块的施工要求(包括补浇时间要求); 7)特殊构件施工缝的位置及处都要求;

8)预留控洞的统一要求(如补强加固要求),各类预埋件的统一要求;

9)防雷接地要求。

10 、钢结构工程。(必要时提供)

1)概述采用钢结构的部位及结构形式、主要跨度等;

2)钢结构材料:钢材牌号和质量等级,及所对应的产品标准;必要时提出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要求;必要时提出其他要求,如强屈比、Z向性能、碳当量、耐候性能、交货状态等;

3)焊接方法及材料:各种钢材的焊接方法及对所采用焊材的要求;

4)螺栓材料:注明螺栓种类、性能等级,高强螺栓的接触回处理方法、摩擦面抗滑移系数,以及各类螺栓所对应的产品标准;

5)焊钉种类及对应的产品标准;

6)应注明钢构件的成形方式(热轧、焊接、冷弯、冷压、热弯、铸造等),圆钢管种类(无缝管、直缝焊管等);

7)压型钢板的截面形式及产品标准;

8)焊缝质量等级及焊缝质量检查要求;

3 9)钢构件制作要求;

10)钢结构安装要求,对跨度较大的钢构件必要时提出起拱要求;

11)涂装要求:注明除锈方法及除锈等级以及对应的标准;注明防腐底漆的种类、干漆膜最小厚度和产品要求;当存在中间漆和面漆时,也应分别注明其种类、干漆膜最小厚度和要求;注明各类钢构件所要求的耐火极限、防火涂料类犁及产品要求;注明防腐年限及定期维护要求;

12)钢结构主体与围扩结构的连接要求;

13)必要时,应提出结构检测要求和特殊节点的试验要求。

11、 砌体工程。

1)砌体墙的材料种类、厚度,填充墙成墙后的墙重限制;

2)砌体填充墙与框架粱、柱、剪力墙的连接要求或注明所引用的标准图; 3)砌体墙上门窗洞口过梁要求或注明所引用的标准图;

4)需要设置的构造柱,圈梁(拉梁)要求及附图或注明所引用的标准图。

12、 检测(观测)要求。

1)沉降观测要求;

2)大跨度结构及特殊结构的检测或施工安装期间的监测要求;

3)高层、超高层结构成根据情况补充日照变形观测等特殊变形观测要求。

13 、施工需特别注意的问题。

1.4基础平面图。

1、 绘出定位轴线、基础构件(包括承台、基础梁等)的位置、尺寸、底标高、构件编号;基础底标高不同时,应绘出放坡示意图;表示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及宽度。

2 、标明砌体结构墙与墙垛、柱的位置与尺寸、编号;混凝土结构可另绘结构墙、柱平面定位图,并注明截面变化关系尺寸。

3 、标明地沟、地坑和已定设备基础的平面位置、尺寸、标高,预留孔与预埋件的位置、尺寸、标高。

4 、需进行沉降观测时注明观测点位置(宜附测点构造详图)。

5 、基础设计说明应包括基础持力层及基础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持力层验槽要求、基底及基槽回填上的处理措施与要求,以及对施工的有关要求等。

4 6 、采用桩基时,应绘出桩位平面位置、定位尺寸及桩编号;先做试桩时,应单独绘制试桩定位平面图。

7、当采用人工复合地基时.应绘出复合地基的处理范围和深度,置换桩的平面布置及其材料和性能要求、构造详图;注明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控制值等有关参数和检测要求。

当复合地基另由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时.基础设计方应对经处理的地基提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控制值的要求及相应的检测要求。

1.5 基础详图。

1、砌体结构无筋扩展基础应绘出剖面、基础圈粱、防潮层位置,并标注总尺寸、分尺寸、标高及定位尺寸。

2、扩展基础应绘出平,剖面及配筋、基础垫层,标注总尺寸、分尺寸、标高及定位尺寸等。

3、桩鞋应绘出桩详图、承台详图及桩与承台的连接构造详图。桩详图包括桩顶标高、桩长、桩身截面尺寸、配筋.预制桩的接头详图,并说明地质概况、桩持力层及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成桩的施工要求、桩基的检测要求,注明单桩的承载力特征值(必要时尚应包括竖向抗拔承载力及水平承载力)。先做试桩时,应单独绘制试桩详图并提出试桩要求。承台详图包括平面、剖面、垫层、配筋,标注总尺寸、分尺寸、标高及定位尺寸。

4、筏基、箱基可参照现浇楼面梁、板详图的方法表示,但应绘出堆重墙、柱的位置。当要求设后浇带时,应表示其平面位置并绘制构造详图。对箱基和地下室基础,应绘出钢筋混凝土墙的平面、剖面及其配筋。当预留孔洞、预埋件较多或复杂时,可另绘墙的模板图。

5、基础粱可参照现浇楼面梁详图方法表示。

注:对形状简单、规则的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基础梁和承台板.也可用列表方法表示。

1.6 结构平面图。

1、一般建筑的结构平面图,均应有各层结构平面图及屋面结构平面图,具体内容为:

5 1)绘出定位轴线及梁、柱、承重墙、抗震构造柱位置及必要的定位尺寸,并注明其编号和楼面结构标高;

2)采用预制板时注明预制板的跨度方向、板号,数量及板底标高,标出预留洞大小及位置;预制粱、洞口过梁的位置和型号、梁底标高;

3)现浇板应注明板厚、板面标高、配筋(亦可另绘放大的配筋图.必要时应将现浇楼面模板图和配筋图分别绘制),标高或板厚变化处绘局部剖面,有预留孔、埋件、已定设备基础时应示出规格与位置,洞边加强措施,当预留孔、埋件、设备基础复杂时亦可另绘详图;必要时尚应在平面图中表示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及宽度;电梯间机房尚应表示吊钩平面位置与详图;

4)砌体结构有圈粱时应注明位置、编号、标高,可用小比例绘制单线平面示意图;

5)楼梯间可绘斜线注明编号与所在详图号;

6)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内容与楼层平面类同,当结构找坡时应标注屋面板的坡度、坡向、坡向起终点处的板面标高;当屋面上有预留洞或其他设施时应绘出其位置、尺寸与详图,女儿墙或女儿墙构造柱的位置、编号及详图;

7)当选用标准图中节点或另绘节点构造详图时.应在平面图中注明详图索引号。

1.7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

1、现浇构件(现浇粱,板、柱及墙等详图)应绘出:

1)纵剖面、长度、定位尺寸、标高及配筋,粱和板的支座(可利用标准图中的纵剖面图);现浇预应力棍凝土构件尚应绘出预应力筋定位图,并提出锚固及张拉要求;

2)横剖面、定位尺寸、断面尺寸、配筋(可利用标准图中的横剖面图);

3)必要时绘制墙体立面图;

4)若钢筋较复杂不易表示清楚时,宜将钢筋分离绘出;

5)对构件受力有影响的预留洞、预埋件,应注明其位置、尺寸、标高、洞边配筋及预埋件编号等;

6)曲梁或平面折线梁宜绘制放大平面图,必要时可绘展开详图;

6 7) 一般的现浇结构的梁、柱、墙可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法”绘制,标注文字较密时,纵、横向梁宜分量幅平面绘制;

8)除总说明已叙述外需特别说明的附加内容.尤其是与所选用标准图不同的要求(如钢筋锚固要求、构造要求等);

9)对建筑非结构构件及建筑附属机电设备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绘制连接或锚固详图。 注:非结构构件自身的抗震设计.由相关专业人员分别负责进行。

2、预制构件应绘出:

1)构件模板图。应表示模板尺寸、预留洞及预埋件位置、尺寸,预埋件编号、必要的标高等;后张预应力构件尚需表示预留孔道的定位尺寸、张拉端、锚固端等;

2)构件配筋图。纵剖面表示钢筋形式、箍筋直径与间距,配筋复杂时宜将非预应力筋分离绘出;横剖面注明断面尺寸、钢筋规格、位置、数量等:

3)需作补出说明的内容。

注;对形状简单、规则的现浇或顶制构件.在满足上述规定前提下,可用列表法绘制

1.8混凝土结构节点构造详图。

1、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绘制节点构造详图(可引用标准设计、通用图集中的详图)。

2、预制装配式结构的节点,梁,柱与墙体锚拉等详图应绘出平、剖面,注明相互定位关系、构件代号、连接材料、附加钢筋(或埋件)的规格、型号、性能、数量,并注明连接方法以及对施工安装、后浇混凝土的有关要求等。

3、需作补充说明的内容。

1.9 其他图纸。

1、楼梯图。应绘出每层楼梯结构平面布置及剖面图,注明尺寸,构件代号、标高、梯梁、梯板详图(可用列表法绘制)。

2、预埋件。应绘出其平面、侧面或剖面,注明尺寸,钢材和锚筋的规格、型号、性能、焊接要求。

7

3、特种结构和构筑物:如水池、水箱、地沟、挡土墙、大型或特殊要求的设备基础、工作平台等,均宜单独绘图;应绘出平面、特征部位剖面及配筋.注明定位关系、尺寸、标高、材料品种和规格、型号,性能。 1.10计算书。

1、采用手算的结构计算书,应给出构件平面布置简图和计算简图、荷载取值的计算或说明;结构计算书内容宜完整、清楚,计算步骤要条理分明,引用数据有可靠依

据,采用计算图表及不常用的计算公式,应注明其来源出处,构件编号,计算结果应与图纸一致。

2、当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时,应在计算书中注明所采用的计算程序名称、代号、版本及编制单位,训算程 序必须经过有效审定 (或鉴定).电算结果应经分析认可;总体输入信息、计算模型、几何简图、荷载简图和输出结果应整理成册。

3、采用结构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时,宜根据图集的说明,结合工程进行必要的核算工作,且应作为结构计算书的内容。

4、所有计算书应校审,并由设计、校对、审核人 (必要时包括审定人)在计算书封面上签字,作为技术文件归档。

8

第五篇:装配式培训总结

装配式装饰装修一体化技能实战与项目观摩研修班培训总结

从2018年7月28日到7月29日,我参加了为期2天的装配式装修培训,从装配式建筑装修政策及发展趋势,到装配式一体化精细化全装修过程管控与落地实施,再到最后的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系统综合技术实训及现场观摩,我学到很多,同时也感悟颇深。

首先,在这次培训中认识了很多同行业的人才,他们来自全国各个地区,有做设计的,有做施工的,有做甲方管理的,也有做装修分包的,和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在装配式装修行业我只是个初学者,很多都不懂,这次我特意留下了他们的手机号码及微信号,好在以后处理项目问题时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也感谢他们毫不隐瞒的对我讲解。

其次,此次培训导师阵容强大,有以下几位大师:王凌云——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魏素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宋 兵——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副院长;王 强——和能人居科技集团总经理助理;王乒野——北京宏美特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轻舟装饰集团)总经理。跟随大师的讲解,自己学到很多深入浅出的道理。

再者,从课程学习,到现场观摩,再到最后的经验交流,我认为,全面推动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推进建筑建材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所采取的战略举措,是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模块化、集成化、一体化的装修模式和整体厨卫、轻质隔墙板、装配式门窗幕墙等室内外材料、部品的推广应用,是提高装配化装修水平,实现绿色施工、实施全装修成品交房的重要一环。为提高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水平、推进装配式装饰全装修,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和部品部件生产技术、提升装配施工水平,我们今后一定要加大对装配式装修的重视程度。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学的多了不知道的也多了,通过这次培训,我觉得我们应该走在建筑的前沿,高瞻远瞩,展望未来,把我们学到的带到工作中、生活中,让同事、朋友、亲人,知道未来建筑是什么样,让人们去接受新的建筑方式,毕竟对新事物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从我做起,从装配式建筑做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秋节社区领导致辞下一篇:中秋节国庆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