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2教学设计

2022-12-15

第一篇:条形统计图2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2》教学设计

2 条形统计图(2)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这节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数据。

1.教学中,把“统计”这一数学知识还原到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中,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新课。

2.在探究新知时,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使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格子不够的认知困境中,自觉地进行探索、交流,最终把认知指向“1格表示2个数据”这一新知的前沿。

3.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境中参与教学活动,进行数学探索、交流,开展数学操作,主动构建起“以一当二”的数学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三样早餐都是什么。 生:牛奶,豆浆,粥。

师:同学们喜欢这三样早餐吗? 生:喜欢。 师:那老师就将这三样早餐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三个组。现在我们看一看四(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

设计意图:爱吃是小学生的天性,用学生喜欢的早餐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主动参与学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统计表。

2.学生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 生1: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欢的早餐是豆浆的有12人。 生3:最喜欢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3.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择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4.学生在组内汇报各自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

5.各组汇报并展示各自的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教材96页的两个条形统计图) 6.学生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并说出区别。 (全班交流)

预设 生1:左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数据。 生2:右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数据。

7.思考: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认为用哪个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在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有时由于数据偏大,在画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个数据。

8.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9.思考:如果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么在右图中怎么表示? 学生组内讨论,各组汇报。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半格表示1人。

设计意图: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学生在活动中对比两个统计图的区别,发现“以一当一”的局限性,总结出“以一当二”的统计图。 ⊙练习巩固

课件出示教材97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的填写。

(2)同桌之间合作完成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一个绘制8月份的,另一个绘制9月份的。

(3)同桌之间合作研究下面的思考题:9月和8月比较,天气有什么变化?9月北京已经正式进入秋季,你认为北京9月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课堂总结

说说本节课你们的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01页3题。

· · ·

第二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教案2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特点,能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用复式统计表表达数据;能简单分析表中的数据,说明数据反映的简单事实。

2、在经历统计过程、运用复式统计表表达数据的过程中,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并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提高用统计表处理简单的数据的技能,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和运用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

数据的调查与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1:

1.周六,我们很多同学参加了各种兴趣小组。请看青云小学五年级正在活动着的4个兴趣小组情况。

出示例题图。指名说一说各小组人数。

2.把这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学生独立填写)

3.4个小组的情况,每小组一张,这样的统计表我们把它称之为单式统计表。如果要把四个组 的情况放在一张表里,就需要用复式统计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复式统计表。

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复式统计表

解读复式统计表表头 。

指出:复式统计表的表头一般都需要分成3块,横着的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即“性别”;竖着的表示各个兴趣小组的名称,即“组别”;中间这块即我们统计的各类数据,即“人数”,也可以写成“数量/人”。

现在你能根据刚才四张表中的数据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吗?

2.学生独立填写。

3.交流:你是怎样计算合计数以及总计数的?

4.评价:观察这张复式统计表,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5.与刚才的单式统计表相比,你觉得它有哪些优点?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1)调查、统计。阅读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2)分析数据:经过统计,你了解了哪些数据?

(3)回顾反思。我们开始要了解哪些情况?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

2、练习十五第1题。

3、练习十五第2题。把分组调查到的数据进行交流,核对数据。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有什么练习和区别?

第三篇: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反思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重视他们自己对知识的感悟,让他们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信息、自己去观察发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图,并总结制图中存在的问题,较好地贯彻新课标中提出的“要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绘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这一目标。反思这一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在这一课的设计上,我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数据,由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问题,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紧密和谐的关系。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学生充分体验到了统计的必要性,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在本节内容教学上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分析,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巧设问题:“如何在统计图里描述你们所说的这些信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描述方法,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统计图的结构。以小组合作,尝试制作,培养学生的独立与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4、问题的设计有针对性。“图中两种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可以反映出同一结果,你主为哪幅图表示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懂得了一格可以表示的单位不只是1,还可以是2或者更多。这样问题的设计,不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还为学生接下来的制图打下良好的铺垫。

5、教学中选择贴近生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开展统计活动的素材;让学生体验收集、整理数据之后,在分析数据时能有话可说。在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以鼓励、肯定的语言激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使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激活他们的思维状态,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更深刻的感受到教学给予教师的使命:课堂上的主角是教台下每一个孩子,老师要做好一切准备,留出充足的空间让他们的思想驰骋,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个孩子的自主性;同时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每一个闪光点,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灵动与活力。

第四篇:条形统计图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2、掌握读图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简单问题的收集整理能力 能力目标: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经历困惑——创造——发现的知识生成过程,初步建立统计模型。 情感目标: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发展统计意识。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很喜欢读书,平时你们都最喜欢读什么书?

生:故事书。 生:作文书。 生:漫画书。

师:老师上课前做了一下采访,这是一份关于咱们班同学最喜欢读书情况的记录单。(课件出示记录单。) 师:看到这张记录单,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喜欢故事书的人不少。

生:大家都喜欢故事书、作文书、科技书、漫画书。 生:王元江喜欢科技类书 活动二:整理数据。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最喜欢读作文类书的有多少人,你能一眼就看出来吗? 生:不能。

师:那该怎么办呢? 生:数一数。

师:一眼就看出来吗? 生:不能,需要标出来

师:标出来是一个好方法,标出来也就是为了进行统计。你们的意思是说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吗? 生:是。

师:我们这节课就继续来学习统计。(板书:统计)。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2、掌握读图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简单问题的收集整理能力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经历困惑——创造——发现的知识生成过程,初步建立统计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师:请大家齐声把学习目标读一下。 生齐读。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下面我们就来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请大家把这组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出示统计表)。

师:我们先来观察这张统计表,这一行是„„?(种类)这一行是„„?(人数)。下面,同学们拿出记录单以同桌为一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开始。 学生活动。总结

师:大部分学生完成了,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统计结果? 生:科技类的7人;漫画类的2人;故事类的14人;作文类的7人。

师:你能从表中得到什么信息? 生:读故事书的人最多。 生:读漫画书的人最少。

师:在统计表中,你能一眼就看出最喜欢读作文书的有多少人了吗?你还看出什么? 生:有7人。

生:读科技书的比读漫画书的多5人。 活动三:制作统计图

师:同学们,统计结果除了用统计表(板书:统计表)表示外,还可以用更为直观的统计图表示,我们学过哪种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师:对,我们可以把统计的结果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板书:条形统计图) 下面,我们就来绘制统计图,(板书:统计图)。(课件出示空白统计图)。

师:同学们来看这张统计图,这是我们四年级一班同学最喜欢阅读的图书情况统计图,制图时间是2014年11月,这叫横轴,单位是种类,这是纵轴,单位是人。下面,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完成统计图。 (学生制作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生会发现问题并提出“格子不够用了”,师鼓励学生自主解决。 师:多数小组已经制作完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家是如何解决格子不够这个困难的。

生分小组展示,可能有:添格子、拐弯涂、一个代表2个单位。 师着力强调一个格子代表2各单位:这个方法比较新颖,你们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们吗?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刚才说用一格表示2个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师总结。

活动四:筛选方法

(同时出示①“添格涂”、②“拐弯涂”、③“用一格表示2人”三种答案。) 师:这三种方案,你认为那一种更好一些?好在哪里? 小组评议,发言。

生:第三种方法更好。它看起来更直观。

师:看来大家都认为,用一格表示2人的方法不仅简单、美观,而且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数量的多少来,马上就能说出来,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

学生评价,感悟一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的选择要合适。

师:我校大约有386人,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统计全校同学的最喜欢阅读图书的情况,一格代表2人,还行得通吗啊?你认为一格应该代表几人?

生思考后:一格代表40人。

师总结:一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要根据数量选择合适的一格代表几个单位。

学生总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定大小、定位置、定长短、画直条、标数据。

练习:一格代表多个单位。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创造出了一格代表多个单位,(板书:一格代多个单位),下面我们就来阅读、分析条形统计图。(板书:分析数据)

活动五:分析统计图

师:(出示学生涂得一格代表2人的统计图),在这幅统计图上,你能一眼就看出大家最喜欢阅读漫画书的有多少人吗? 生:能,有2人。

师:看到这个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 生: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真好。

师:你认为哪些数据可以代表我们班的最喜欢读书情况? 生:故事类的书。

师:同学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就是统计的全过程,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了一格代表多个单位,并且学会了分析数据,你们真了不起! 活动六:课堂练习

师:现在我们就来练习一下吧。

生自主练习,并回答。 活动

七、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统计,我可以用统计图来统计(数量),我感觉我学到的知识就像格子里的宝石,越来越多。 生:我学会了收集数据。

生:我学会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师:这是一个什么过程? 生:统计。

生:我学会了涂统计图,一格代表多个单位。

师:老师感觉到了,同学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发扬优点,改进缺点,用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好不好?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第五篇:《条形统计图》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概念,体会用统计解决问题的过程。

3.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条形统计图,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的优势,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咱们都知道空气质量的状况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师:课前,老师对临沂市2015年9月份每一天的空气质量都做了调查。你能看明白吗?

师:你觉得咱们临沂市9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 生说

师:这是我们通过观察做出的判断。数学是严谨的,任何结论都得有理有据!我们怎样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呢?

生:数一数

师: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整理和统计! 师:这个月每种天气究竟有多少天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把它们清楚的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9月份临沂的空气质量,体现进一步整理和统计数据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唤醒学生有关统计的知识经验基础。

二、亲身体验,主动探究。 1.分类对比,体会优点。

师:老师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咱们一起来看。 (1)观察一下,它们统计的天数和你的一样吗? (2)这些方法各不相同,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达成共识,分成两类:一类是用数表示的,另一类是用图形来表示的。 ①咱们先来看用数表示的这一类。 师:观察一下,它们各有多少天? 师:用统计表来表示天数,你觉得怎么样?

师:看来,统计表用数来表示天数,非常的清晰。(板书:数据清晰) ②下面,我们再来看用图形表示的这些作品! 师: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1:还得数一数才能知道有多少天。

生2:这种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若学生体会不到,教师通过手势比划高矮,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通过看它们的高矮,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师:看来,用图形表示的方法能够直观的进行比较!(板书:直观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对比,手势比划等方法,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统计表和象形图的特点,为创造条形统计图打好基础。

2.结合优势,创造新的统计方式—条形统计图 (1)结合优势

师:用数来表示,非常清晰;用图形表示又可以直观的进行比较。 师:能不能想个办法,既有清晰的数据,又可以直观的进行比较呢? 师:有想法了吗?快和同桌商量商量。

预设:把图的上方表标上数据;把统计表的后面画上图形。 师:数据清晰吗?能直观的进行比较吗? (2)标准统一,形成条形统计图 师:我们再来看这幅图,有问题吗? 预设:原本该高一些的,现在却矮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大小不等、距离也不相等。

师指图说明:如果仅仅统计它们的天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直观地比较它们的多少,还要有统一的标准!

师:在这张白纸上想要画一些大小、距离都相等的图型,有难度!怎么办?

课件演示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它们像不像几个人在比身高?它们到底有多高呢?还需要一把尺子!)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统计方法。像这样用直条的高矮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统计表和象形图的优点进行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统计方式—条形统计图。深刻体会“以形助数”的好处。

三、了解条形统计图,初步进行数据分析。 1.学会读图

师:观察一下,你能发现那些信息? 生1:良最多。

师:良最多,有多少天?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上屏幕前演示方法。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2:重度污染最少!

师:有几天?几个格?说明一格代表几天?

师指横轴和纵轴的位置问;你还有什么发现?生回答。 师:现在你认为咱们临沂9月份的空气质量到底怎么样? 生结合条形统计图进行回答。 2.统计图与统计表对比

师:原来学习的统计表和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呢? 师:统计表能够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条形图不仅能够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更加直观形象、便于比较。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识图、看图的能力;通过对比进一步加深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联系实际,拓展练习

1.练习画条形统计图,并进行简单预测

师:临沂市前几个月的空气质量是 什么情况 呢? 课件呈现:临沂5月至9月最优天数统计表。 师:你能把它们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学生绘图,并进行数据分析。

师:5月至9月最优天气分别有多少天?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 师:10月份的最优天数会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说出的天数虽然不同,但是都比9月份的要多,你们是怎么想的?一定会比9月份多吗?

师:由此可见,通过对图中数据的分析,我们还能对后期发展进行预测!

2.拓展练习,体会决策 课件呈现5名同学参加100米跑步成绩统计图。 师:如果你是老师,派谁去?理由?

师:看来通过分析统计图,还能帮我们进行决策。

五、总结回顾,课外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数形结合,创造出了条形统计图。通过分析条形统计图,还能帮助我们进行预测和决策。

师:其实,统计图还有很多种,像这些------不止如此,统计图的历史还非常悠久!

这节课我们对统计图的学习只是个开始,以后我们还会进行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初步体会了对事物的发展进行预测和决策,体现了学习统计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三年语文s版下册生字下一篇:生活部6月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