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的局限性

2023-04-23

第一篇:现代企业管理的局限性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局限性

字号

评论 邮件 纠错

2015-02-12 10:56:52来源:银行家

李理(博客,微博)?扬名杰?段维明

2013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3年3月15日起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解决了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问题,弥补了征信行业法律监管的空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征信业和征信法律制度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作用日益显现,征信市场初具规模。但对我国征信法制而言,《条例》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本文将就此做出分析。

效力级别偏低

目前,我国虽然有许多法律涉及信用方面的内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征信业管理条例》、《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等,但还没有一部规范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尤其是征信制度建设方面的法律。征信机构对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管理等关键环节上缺乏国家法律层面上的支持与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有关规定,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当前征信法律制度仍停留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层面上,说明国家目前尚未将征信体系和征信法律制度纳入金融基本制度。由于征信法律的缺位,一定程度上影响降低和削弱了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对征信业务、征信机构及征信市场的规范、指导、教育、强制的管理效力。如信用评级机构目前按照一般中介机构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信用评级业务则由不同的监管部门监管,企业债券评级由发改委监管、上市公司债券评级由证监会监管、企业短期融资券评级由人民银行监管等,监管处于多头分散和较为混乱的状况。

制度对象狭窄

征信信息采集面较窄。我国人民银行建成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堪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征信系统,但采集的征信信息还较为狭窄。目前,个人信用数据库采集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个人的姓名、证件类型及号码、通讯地址、联系方式、婚姻状况、居住信息、职业信息等。二是贷款信息,包括贷款发放银行、贷款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实际还款记录、担保信息等。三是信用卡信息,包括发卡银行、授信额度、还款记录等。四是信贷领域以外的信用信息,当前个人信用数据库仅限对部分试点地区的个人电信用户缴费信息、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个人参加养老保险的信息等积极了采集,范围相当狭小。虽然《条例》对采集个人信用数据范围给予开放性规定,即只要不属于《条例》禁止和不得采集的信息,征信机构都可以采集。然而由于原则太过于抽象,对采集一些个人敏感信息未作明确规定,出于对个人隐私权的尊重与保护,目前征信提供者能依法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其他征信机构提供的仅限于银行信贷信用信息,以致目前我国征信系统的信息覆盖面主要集中在银行信贷系统,而对于个人其他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尚缺乏信用报告。

信息提供者管理对象狭窄。根据《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应适用于在我国境内所有从事个人或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规范的对象主要是征信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对征信机构的监督管理。按照《条例》规定,所有采集信用信息的单位和组织均应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信用信息。可是该条例第三十条又对其适应范围和规范对象做出了缩小性规定,对“不从事信贷业务的证券、保险、信托、担保等金融机构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查询信用信息以及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收其提供的信用信息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金融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制定”。由于当前上述金融机构信用信息提供、查询使用的管理办法尚未制定出来,因此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尚未能依法接收其提供的信用信息,这就使得《条例》适应、规范的对象相对变窄。

征信业务经营规则不合理

明示同意、默示同意并用,主体责任混淆不清。实行征信制度的当代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个人隐私权和企业商业秘密的尊重与保护,均对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做出了相应规定。“欧洲模式”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适用明示同意方式。如欧盟法令明确规定,除非取得个人以书面或其它方式明确授权的“明示同意”,不得征集和披露有关信息主体种族、政治观点、宗教及哲学信仰、健康等个人敏感信息。“美国模式”是典型的市场主导型,适用默示同意方式。“美国模式”之所以适用默示同意方式,是因为信息提供者、采集者事先未能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授权,从而亡羊补牢,采取“默示同意”推定的方式,来弥补法律授权方面的不足。反观我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信息除外。”同时第十五条又规定:“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不良信息除外。”从逻辑关系而言,明示同意已经涵盖了默示同意,即使用了明示同意权,则无需再推定获得默示同意。因此,两种同意权的行使,《条例》只需择一规定即可,无须面面俱到。当前,我国征信业实行的是双轨运行体系,即以政府主导的国家征信机构为核心、以市场主导的民营征信机构为补充辅助的运行模式,此两者的职责应有区别和不同。其次,《条例》也未明确规定“事先通知”的方式和推定默示同意的时间期限,必然导致信息提供者各显神通,通知方式不一,导致主体责任不清,纠纷纷呈,出现混乱局面。

企业不良信息保存期限未作明确规定,给企业融资带来负面影响。《条例》第十五条仅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而对企业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未作明确规定,这就导致企业不良信息记载为终身制,必然给企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给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操作与监管部门行政执法带来障碍和混乱。根据国家银监会现行规定,企业有不良信贷记录的,向银行融资将受到一定限制。例如银监会《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二十二条规定:“商业银行受理的并购贷款申请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并购方依法合规经营,信用状况良好,没有信贷违约、逃废银行债务等不良记录”。金融实践中就有银监部门据此规定给予商业银行行政处罚的案例。

《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不仅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也给商业银行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某些问题亟待法律及行政法规予以明确,例如,商业银行能否比照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规定向企事业法人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实施《征信业务管理条例》能否适用类推原则?企事业法人的不良信息记录是否应为终身制?

个人信息使用者的使用限定不合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信息使用者应当按照与个人信息主体约定的用途使用个人信息,不得用作约定以外的用途,不得未经个人信息主体同意向第三方提供。” 立法原意是为了积极保护个人信息主体的隐私权,但限制信息使用者合法使用个人征信报告,实则不合理,也与《商业银行法》《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等有关规定不相符合。例如我国法律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无需征得债务人同意,只需通知债务人。若按《条例》第二十条之规定,当信息主体本人为债务人、信息使用者为债权人时,债权人转让债权就必须要征得债务人同意,因为债权包含着信息主体本人的借贷或买卖等个人信息,否则就是对条例的违反。这样一来,《条例》如此规定既与上位法律相冲突,也因限制了信息使用者合法权益的行使。

信息数据库运行机制不清晰

国家主导与市场主导征信机构的经营模式混淆不清。《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信贷信息。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或者其他主体提供信贷信息,应当事先取得信息主体的书面同意,并适用本条例关于信息提供者的规定。”目前我国征信机构主要有三大类,一是以国家为主导的征信信息服务机构,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二是以市场为主导的民营征信机构;三是以市场为主导的信用评价机构。该条第一款规定的接收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提供信贷信息的权利主体只有一个机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而第二款则将接受主体扩大到“其他主体”。银行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贷款信息有法规依据,一是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二是依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而要求银行业对“其他主体”提供贷款信息则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相反《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都严格规定商业银行应当为客户保密。显然该条第二款之效力值得商榷。国家为主导的信息服务机构与市场为主导的社会征信机构经营模式与职能是不一样的,该条规定将二者混为一谈,没有厘清政府与市场的楚河汉界。

其次,此条规定还存在逻辑错误,第二款规定:“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或者其他主体提供信贷信息,应当事先取得信息主体的书面同意,并适用本条例关于信息提供者的规定。”这个“并”字表达的是前后规定必须同时适用执行且缺一不可。根据本条例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规定,采集报送个人信息须经本人同意;而采集企业信息,根据二十一条规定则不需要经本人同意。第二十九条不分提供个人信息还是企业信息,一律规定“应当事先取得信息主体的书面同意,并适用本条例关于信息提供者的规定”,存在明显错误。若“适用本条例关于信息提供者的规定”,提供企业信息无需事先取得信息主体的书面同意;若使用本条规定,提供企业信息就应当事先取得信息主体的书面同意。可见该条规定既存在逻辑错误又存在前后矛盾冲突的错误。

只规定了信息提供者的义务,没有规定其权利。本条例通篇侧重信息提供者的义务与法律责任,而很少提及其权利,不能不说这是《条例》的一个缺陷或不足之处。是信息提供者在《条例》规范中本身就不该享有权利?或其本来就没权利可言何来享受?至少信息提供者有免费查询、使用征信的权利。可这一权利并未得到本条例的认可与保障。根据国际经验,信息提供者都可以免费查询和使用征信信息。《条例》对信息提供者权利规定的欠缺是显而易见的。

监管对象过广

《条例》十分重视对征信业的监督管理,用专门章节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但由于监管适用对象过于宽广,可能因难以操作导致执行难,从而影响法律的权威,影响本条例的教育、指导、规范效果。第三十四条:“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或者查询信息的机构发生重大信息泄露等事件的,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临时接管相关信息系统等必要措施,避免损害扩大。”该条监管的对象,有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或者查询信息的机构,监管方式为接管相关信息系统。其中前两者是征信从业机构,接受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监管无可厚非,但后两者也得接受此种方式的监管,就值得商榷。

第二篇: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儒家、法家和道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摘要】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在现实管理中既有其合理性,并为现实中的管理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导,但是也存在一些过时的东西,并不能真正的为现代的管理工作服务,我们要深刻的理解三家的管理思想,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

【关键词】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积极性、局限性。 【内容】

(一)开篇简介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沉淀了很多优秀的思想文化,它们就像一条连绵不断的河流一样一直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并且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在这其中,就有着我国伟大的古代管理思想体系,他们不断的发展完善,并在当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断的得以应用,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理论。也为提高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着企事业单位效率的提高,今天,当我们在不断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同时,来进一步的研究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很有必要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积极的一面和它消极的一面,作为我国古代优秀的管理思想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不同,它们在当代表现除了一些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它们的一些局限性。我们只有深刻的分析出它们的这些积极性和局限性,不断的挖掘它们的深刻涵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真正的为我们所用!

(二)儒、法、道三家的主要管理思想

在我国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儒、法、道三家的思想毫无疑问的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无论是影响上还是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历史上无不是主要围绕着这三大家管理思想来进行的,可以说,我国的历史也是这三家思想相互竞争和应用的过程。

一:儒家管理思想 :

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它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它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

1 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於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儒家思想经过了后人的不断的发展和丰富,继孔子之后,孟子是又一位深化儒家思想的重要人物。孟子的管理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孟子主张“民重君轻”。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中蕴含的管理思想就是作为企业,要把顾客当作上帝,拿员工当兄弟。作为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全心全意的为顾客和员工服务。孟子还认为“通功易事”、“得道多助”、“尚贤与礼遇巨室”、他主张实行仁政、这些观点用到当前企业管理上都表现出了一些积极的意义;它告诉我们要尊重认识、尊重人才,我们要重视顾客,通过给顾客创造高价值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服务)来赢得顾客的信赖,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通读孟子的思想,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很多对我们当代管理起重要作用的思想。

纵观整个儒家思想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仁、义、礼、忠、怒、和、信、教、均、道。这几个重要的字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的理论范畴。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内涵。

二、道家管理思想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

2 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

道家基本观点 :

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基本上 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

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进取的,积极的,因为社会只是天道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之性能,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 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以自己发展规格为主, 而强调应对的智慧,因此利于人们修养生息的需求,故而让汉初的黄老之治有了实验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安定了千百年来中国士大夫失意于儒家本位的官场文化之后,也能有一广大的心性世界以顺遂人生。

三、法家管理思想

3 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法家,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法治为核心的思想学派。这个学派否定了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史记•商君列传》)他们在政治实践中,奖励耕战,毁弃诗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

这种流派主要盛行于战国时的韩、魏、赵三国,而早期的法家学派人物亦来自这三国,如商鞅来自魏国、申不害来自韩国、慎到来自赵国等。法家中有三个学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这些学派思想由韩国人韩非子集以大成,构成法家思想的终极核心。

法家这种学说乃一种纯功利主义的思想体系,内容核心主要是针对君主如何加强统治。在战国时代那种“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的殊死竞争的情况下,法家这种思想在斗争中确是相当实用,如秦统一六国就是明证,而儒家那种固守传统的温和政治主张就未免显得有些“愚远而阔于事情”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西汉后期,法家思想被“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所吸收,并开始以儒法并用“儒表法里”的理论治理国家,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被排斥掉。 法家基本观点: 1,事断于法,制度管理。这是法家的最基本的观点,法家管理上主要就是重视法律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2,识人辨奸,明察秋毫。在管理上我们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正确的来评价员工的成绩。

3,任贤使能,唯才是举。要留给员工足够的空间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

4,生杀予夺,以术御下。上司要知道怎么来管理下属。

5,恩威并施,赏罚分明。领导者必须端正赏罚态度,对下属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维持制度的严肃性。

(三)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积极性

儒家:

第一,儒家管理思想是古代最完备的、最系统的管理理论,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理论。它以人本为核心,从尊重人出发,以人性善的假设为基础,以道德自律为核心,以阴阳互补为其方法论,以富民安人为宗旨,建立起了系统的人性的管理模式,它是人类古代文明史上

4 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的最高管理理论成就。

第二,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以“天地之性人为贵”出发,儒家对其治理思想进行了长期的不懈的探索,从管理模式的人性论基础,到管理手段的和管理方法的人性化,人的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需求,社会的和谐理想等等,都是儒家管理思想研究中心问题,并且都有自己的答案。

第三,儒家通过对人性的认识来建立符合人性的管理模式,是儒家对人类管理的巨大贡献。孔子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和孟子的“仁政王道”的管理模式是以人性善为基础的;荀子的“隆礼重法”是一种“性伪合而治”的人性管理模式,它是以人性恶为其基础的。儒家不断地对人性进行探索,直到张载、朱熹的人性“二重化”理论,都是为了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而作出的努力。儒家这一管理学上的形而上学理论,西方在人际关系学派出现以后才有了这样明确的认识,因而与西方管理学的“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是与一定人性假为依据”现代管理理论是完全一致的。

第四,儒家始终坚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管理路线,强调“自律化”的管理,因而要通过教育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和道德实践能力,使百姓“有耻且格”。羞耻感是人的道德自觉的最高表现,所以需要不断地培养人的“羞恶之心”,使能自觉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这是一种典型的人性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是文明的。同时,还应用宽猛相济的管理手段,必要时也必须要运用法律的猛的惩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的有序与和谐。

第五,儒家强调政治清明和富国富民始终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这是人本管理思想的必然要求。儒家不但强调政治要文明,还强调要勤政廉洁,要求为政者要有德,要正,是遵守礼法的模范;同时,“富国富民”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因为财富是国家、人民生存的物质基础,没有人的健康存在,也没有社会的健康存在。历史上任何时候、任何社会,如果国家贫弱,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贫富悬殊,都是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根源。所以政治上的清明和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一直是儒家管理思想所追求的。

第六,儒家的人格魅力与管理效率的关系,第一次提出儒家的人格为水型人格,即刚柔相济型人格。它包含了仁义、公平、公正、勇敢、矢志不移之德;明察、善化等行为以及宇宙之道等。儒家的水型人格易于上下级的沟通,易于领导权力的有利发挥,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等等。从儒家道德人格力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更进一步突出了儒家管理思想的人体特征。

第七,儒家的用人之道,从人才的教育理论、人才的培养、人才的选拔与使用,以及人才政绩的考核与奖赏,都作了认真的分析。如何用人不仅是古代管理中的大问题,也是今天

5 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的国家管理、军事管理、科技管理、社会各种组织以及企业管理中的大问题。管理是生产力,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这种生产力得以变成现实的关键。从儒家的人才理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中,可以得到的许多的启发。

第八,儒家的社会理想和管理的目标结合起来,不但使人们加深了对儒学的社会价值的理解,而且增加了它的现实感,使儒家学说的生命力跃然于纸上。对和谐的社会理想的追求,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诉求。儒家管理思想有其明确的目标追求,充分表明其系统性、先进性和完备性。

第九,儒家管理思想的思维方法,中道中和是儒家思想方法的特点。思维方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不同的思维方法对世界会有不同的认识,因而就会有不同的改造世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儒家用中道和谐的方法认识世界,形成了和谐的世界观,得出和谐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的认识,于是他们力图用和谐的管理方法去追求和谐的社会目标,进而追求社会大同的理想。

道家:

信奉道家管理思想的管理者的主要特点是为政宽简,息事宁人、自奉俭约。他们善于调和各方矛盾,与组织内的各种派系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些特征是领导者所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因此,有人认为道家管理思想是重视领导的,是一种领导哲学。

(一)“道法自然”——管理应符合一定的规律

“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没有任何作为,而是指人应该辅助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逆“道”行事。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人不能违背自然,妄自作为。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性,管理也是一样,在教育管理中,如果违背教育管理规律开展的管理活动,管理地越好,可能效果越糟。在教育管理领域,类似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比如,政府教育行政不断强化对学校的管理,事无巨细都想控制,到学校发展的状况却每况愈下,等等。

(二)“无为而治”——领导的至上境界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

6 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1、“无为”的实质

“无为”既国家对私人的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采取不干预、少干预的态度,也即是采取放任的态度。但道家提倡无为,不是为了更加发挥私人的活力和积极性,而是为了把私人的活力和积极性尽量减弱减小。在实施统治的过程中,老子反对依靠才智治理国家。他主张无为、清净使人民潜移默化,以无事无欲使人民富足、淳朴。他的终极目标是使人民返回无知、无欲、淳朴、自然的状态中去。“治大国若烹小鲜”。

2、“无为”对领导的要求

老子非常强调统治者、领导者自身的表率作用,这和儒家的风行草偃论是一致的,很可能是受儒家这种观点影响的结果。但是,儒家所讲的表率作用,是以德率民,即以领导者自身的良好道德修养影响被领导者以化民从善。这在老子看来,是导民有为;老子也同样重视领导者的表率作用、但却是要导民无为。

3、“无为”提倡的管理方法。

老子反对以礼教作为治国手段。他们认为,以德、礼治国,和以政、刑治国,同样是有为。他们激烈地攻击“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大道废,有仁义”。他们认为要想使国家安定,民风淳厚,最好是“绝圣弃知”,“绝仁弃义”。

老子也反对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手段,不主张法令滋彰。认为国家政权为管理人民而制定的法令规章越多,人们为规避、利用这些法令、规章而采取的手段越多,国家为禁制人民而使用的刑罚越苛刻,人们的反抗越强烈,社会也就越乱,越不安宁。“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4、“无为”的作用

“无为而治”在某些领域是得到不断验证的,比如说在沙漠治理中,研究得出的最新结论是:在沙漠上不停的种草种树,还不如让沙漠自行恢复生态效果好。这种理论在生态治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利用。在城市绿化中也有类似现象,浇水施肥的人工绿化草地,长势反而不如没人理会的地方杂草。

7 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三)“以弱(柔)克刚”、“反其道而行之”——低调行事的管理作风

老子认为“反”与“弱”是“道”的运动及其作用的特点,“道”的运动就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具体表现在“有”、“无”相生(即“反”),和天下万物就是从“无”(即“弱”)到“有”上。老子主张的“柔弱胜刚强”并不全对,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我们可以把这种思想解读为“低调行事”的管理作风。在中国历史上,以此成就霸业的君主不在少数,最典型的莫过于明太祖朱元璋,他采取朱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发展生产,且耕且战,为军需奠定了雄厚基础。在企业领域也有“努力做好,让人知晓”说法,也就是说在产品和服务不是尽善尽美之前,让尽量低调一些,不要张扬;如果没做好就张扬,结果必定是“过街耗子,人人喊打”。为人处事也是一样,正像黄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的,在单位里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不要过于张扬。这种思想可能就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说的谚语“枪打出头鸟”,“雷辟参天树”,“出头的椽子先烂”思想来源。

(四)“上善若水”——胸怀宽广、真诚仁爱的领导艺术

老子认为水具有种种美德,用水比喻真正的善与美,不知道《水知道答案》这本书的灵感是否来自这里。在很多学校《水知道答案》是老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应具备善与美的启蒙书。

(五)“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不求最优但求满意的决策方略

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目盲,五音(震耳欲聋)令人听觉失灵,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追求尽善尽美是不能如意的。在教育管理决策中,也是一样,追求最优的决策,可能导致一事无成,所以,满意是我们制定决策的合理目标。

(六)“将欲歙(XI)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36章)——管理中的权谋思想

(七)“祸福相依”——管理中的危机意识。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的企业管理都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法家:

8 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法家管理的精髓,在于制度的完备以及员工忠实地完成这些制度,过犹不及,做过了同做得不够同样是违反管理制度地行为。所以,韩非子的管理思想,暗合了现代法制管理的精神。管理企业依靠的是缜密的制度,而不是寄希望于员工个个都是活雷锋。只要员工能够按着企业的制度去工作,就是一个好员工。如果一个企业的运作过程中没有人违反制度的话,这个企业一定会是一个步调一致、科学严谨的企业。法家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管理之道:任何一个企业要维持它的发展壮大,制度的完善绝对是必需的。只有完善的制度,企业的一切才能按部就班的来进行。

二 领导之道: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好的领导呢?法家思想对此有着完善的理论,作为领导,我们要知道怎么来辨别下属的能力与工作的态度。我们要知道怎么来选择优秀的员工而淘汰差的员工。做到赏罚分明。

三 安危之道:现代市场经济的风险是很大的。我们要知道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企业长久的健康的发展下去。法家告诉我们怎样来居安思危。在这方面有着它积极的作用。 四 决策之道: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放弃什么?法家告诉我们要制定完善的战略。按计划来进行我们的长远发展。

五 授权之道:当今企业,怎样授权一直困扰着许多领导者,法家中关于授权方面的思想给了我们指导和帮助。

六 赏罚之术:企业的绩效考核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来激励员工?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在法家的思想中找到正确的解决之道。

(四)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局限性

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流逝,儒、法、道三家的思想来到2000年的今天也开始出现了一些的不符合现实情况的东西,特别是一些由于社会制度的变迁造成的一些封建落后的思想并不能适应今天的具体环境和情况了。因此,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局限性,并改进他们的落后思想,联系当今的现实情况来解决我们遇到的管理上的问题。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三家管理思想上的一些局限性。 儒家:

儒家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也显示出了它的一些局限性,像儒家的所说的管理的理想境界,是缺乏一些实施的前提的,目标的理想化使得儒家的很多思想不能很好的实施下来,儒家的一些思想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在当今的实际操作中,他说的“小国寡民”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些都是受到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影像产生的思想,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也没有他们发挥作用的地方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些,儒家过分

9 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的强调“礼”,没有认识当现实的复杂性,这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当今管理上,必须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规范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而单靠儒家所说的“礼”是不合适的,只有建立一套规范的制度,员工的行为才有一个标准,大家才能在制度的约束下更加有效的工作。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当然,慢慢品读儒家经典,你还会发现有很多在现实中已经没有意义的东西了,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的对待儒家这一我国的正统文化。 法家: 韩非的厚赏重罚的思想,是在战国时期社会严重**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需要拔乱反正的时期,厚赏重罚无疑是可行的做法,是迅速煞住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使社会从无序转向有序的有力武器。当社会严重混乱,歪风邪气已占优势,形成恶习时,如果不对这种恶习施以重罚,而只进行正常的惩处,是无济于事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拟提倡的新的社会风气,如果不以厚赏加以鼓励,也是难以为人们所接受的。因此,对于在这样历史条件下韩非的厚赏重罚的主张,应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当前社会,我们的主题是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切都是围绕着经济的发展来进行规划的,因此,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经济和那时的社会的不同点,在当前管理上越来越提倡“软管理”的形势下,我们要更加谨慎的运用法家的思想,注意到我们在现在的管理中要更加注意人文关怀,要注意处理好员工之间的关系,满足他们的一些基本需求,让他们产生一种依赖感,把企业真正的当作自己的一部分,更努力的来为企业创造价值。

在将厚赏重罚运用于现代管理时,是必需谨慎注意的。它的适应范围,大体是两种情况:一是社会、企业整体处于无序状态,百废待兴,需要拔乱反正时;二是需要集中力量打击、煞住某方面的歪风邪气,或者需要集中力量提倡、培育某种新风尚时,可在某一特定的领域、方面有限度地施行厚赏重罚。实践证明,在这两种情况下,实行厚赏重罚的效果,总体是比较好的。在当前的管理中,我们要注意赏罚的尺度。知道什么时候该“罚”?什么时候该“赏”? 道家:

当然,也勿庸讳言,和任何传统思想文化一样,道家思想既有精华亦有其糟粕。我们在总结道家思想的历史贡献时,也不应忽视其固有的历史局限性,而是应以现代意识和科学态度,对道家思想所固有的历史局限性和消极面予以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例如,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而常常走向极端,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甚至进而反对一切人类文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否定文明的价值;因反对权威和社会的等级秩序、批判社会弊端而放弃社会责任、淡漠参与意识、不信任甚至完全拒绝任何具体实际的社会改革措施,等等。应该看到,道家思想中的这些历史局限性和消极面,的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

10 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在当代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不良影响,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不过,虽然道家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消极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已可以作为僵死了的思想化石陈列在历史博物馆中,实际上,道家思想迄今仍具有“活的精神”;与其他的传统思想相比,它甚至包含了更多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真理颗粒,也包含了更多的可以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的古老智慧,特别是由于道家所提出和关注的基本问题,往往都是一些贯通古今中外、属于全人类都面临的共同问题,具有最大的广泛性、普遍生和永久性的价值和意义,而道家思想家们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更是充满了深厚博大的东方智慧,因此道家的思想的许多基本精神仍是一种“活的精神”,仍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开掘和阐发。

(五)小结

面对我国古代的这些思想,我们或许应该很高兴和自豪,但是我们更应该来积极的探索他们的深刻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研究管理学的学生,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儒家、法家、道家他们三家管理思想在当前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所在。

以上三种思想各有特色,但独立开来,便显出了缺点与不足,只有组合运用,威力才会强大,但切不可颠倒了顺序或过分强调某一种思想,凡事过犹不及。

过于依靠律法治理企业,容易造成员工忠诚度低,无归属感,甚至觉得不平等,受压迫,与公司貌合神离,完全是利益驱动。这样的企业一旦遇到重大的危机或困境极容易轰然倒塌,土崩瓦解。

而过于注重儒家的思想,又极容易导致像前面案例中提到的李总遇到的现象。

道家思想更要在前两种思想已经充分奠定公司扎实基础的时候才能导入。曾经听过某个企业的领导在大讲无为而治,但我知道的却是现在他们企业连罚款制度都没有成熟完善。此时想无为而治只能是天下大乱。

或许我们应该先以法家思想奠定公司的行为及法度基础。而后以儒家思想管理公司,最后达到道家“无为而治”的境界。用法家思想治天下,用儒家思想安天下,用道家思想持天下。或许你的企业团队将在商场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亦或许我们应该把这些思想都应用到当今的管理上,结合具体的现实情况来选择他们的思想来解决现实的问题。

管理的思想总是在不断的在发展着,我们现在也不可能完全的理解儒、法、道三家思想的精华所在,我们依然要在这条道路上不断的奋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三家思想的作用,更好的为我们现实中的管理服务!

第三篇:大学精神的内涵和局限性

郑都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渐渐失去了作为文化传承媒介的作用,学校成为文化传承的最重要的工具。大学是文化的传承地,同时也是精神的摇篮,而大学精神是大学在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关键词:大学精神;内涵;局限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学校在自身存在和发展中会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每个大学都有其独特的大学精神,但是又有共通的地方。

一、 大学精神的形成

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会影响一个学校的气质,这种气质长期的存在和发展,便会形成具有独特性的大学精神。而大学精神的形成又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自古至辛亥革命

古代的大学精神主要集中于个别杰出的人物,像孔子﹑孟子﹑荀子。孔子有“有教无类”的教育精神;孟子有“反求诸己”的精神,他是强调自省,即个人修养;荀子有“学不可以已”的不断学习的精神。后来又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精神。这个时期的大学精神只是集中在少数有思想的

人的手里,不具有普遍性。

(二)辛亥革命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这段时期是社会不断动荡的时期,国内军阀割据,国外列强虎视眈眈,民族在存亡之际。而大学生当时也没有心情读书,都在寻求救国的良策。他们接受外来的先进思想,与传统文化结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五四运动正是当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学精神的表现,从而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进步青年。也有了许多沿用至今的大学精神,像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 ,浙江大学的“求是”。但是这些精神到现在,有其局限性。

(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这段时间,国家经历了抗日战争和内战。大学精神也和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统一在一起。而学校也名存实亡,大多数的学生都参军入伍,去解放中国。所以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大学精神的空白期。

(四)建国后到现在

这个期间,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经历了三大改造,改革开放的经济大发展时期,同时结合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像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等,形成了具有时代气息和生命力的大学精神。

二、 当代大学精神的内涵

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了文化的交流,我国也会面对世界文化潮流的冲击,这是挑战,更是机遇。大学同样也会受到国外学校的竞争,没有其独特的大学精神的大学是没有竞争力的,而没有大学精神的大学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是不会有好的发展的,所以大学精神对一个大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鉴于如此,这些大学精神应包括下面几种。

(一) 学术精神

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所以要有好的学术精神。好的学术精神又包括求是务实、严谨、自由等。求真务实很好理解,追求真实,尊重事实,还有就是踏实,不好高骛远。大学的学术研究可能会流传出去,所以真实性是必须的。而尊重事实更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而往小处说,我们学生应该做好上课认真听讲,作业独立完成,考试不作弊等基本准则。自由是指有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二) 创造精神

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缺少底蕴,但缺少创新。创新直接决定科技的水平。为什么美国可以在二战后成为世界第一国,是它的科技创新使它领先其他国家。中国现在不少中国制造,但少中国创造。科技影响了经济水平和军事力量等方面,这些方面组成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高,在国家上的地位也就越高。弱国不外交,其实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大学生是中国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后将走向社会各界,大学生如果富有创新精神,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缺少竞争力。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才有生命力。

(三) 批判精神

批判精神是一个国家不可少的部分。只有批判自我,个人才能进步。大学里充斥这各种文化、观念、还有行为。我们学生不能只做一个看客,而要参与其中,批判的看待,批判的学习。对于外来的文化,我们不能一味的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做到敢于批判,还要善于批判。

(四) 社会关怀精神

我们虽然在大学里,当时我们也要关心国家大事,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学习不是我们的唯一。大学其实是一个让我们过度的地方,让我们从幼稚走向成

熟,从而走向社会,与社会脱离,那么你必然会被社会淘汰。书本中我们只能学到死的知识,社会是一个大熔炉,你进去百炼成钢还是成为废品不是靠你读书就可以学来的。接近生活,你才能驾驭生活。而且,多接近社会,你会慢慢培养出一种爱国的精神。

(五) 时代精神

事物只有不断注入生命力才能有活力。所以大学精神必需要与时代相结合,不断加入新的内容才能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满足社会的需要。像雷锋精神,它的内涵是乐于助人,把有限的生命无限的放大。还有铁人精神,为了社会奉献自己。还有奥运精神,积极向上,符合“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准则。

三.大学精神的局限性

大学精神虽然有很多的内容,但其也有局限性。第一,中国的教育与社会脱节比较厉害,很多学生是高分低能,而大学精神没有和社会的精神很好的联系在一起,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大学精神属于比较抽象的东西,许多学生没有切实的经历。而且抽象的事物理解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第三,大学学习的内容依据是落后的。有人说,现在大学是让我们学习三十年前的知识来让我们造飞机。许多东西都是在字面上,只是口头的,所以要落实。

第四篇:广告媒体的优势和局限性

广告媒体主要有报纸媒体、杂志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户外广告媒体,以及邮寄广告媒体和其他媒体。

报纸广告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弹性大、灵活、及时,对当地市场的覆盖率高,易被接受和被信任。而其缺点则主要在于传递率低、保存性差、传真度差、广告版面太小易被忽视。

杂志的优点在于针对性强,选择性好,可信度高,并有一定的权威性,反复阅读率高,传读率高,保存期长。其缺点是广告购买前置时间长,有些发行量是无效的。

广播的优点在于信息传播迅速、及时,传播范围广泛,选择性较强,成本低。其缺点是只有声音传播,信息展露转瞬即逝,表现手法不如电视吸引人。

电视媒体的主要优点是诉诸人的听觉和视觉,富有感染力,能引起高度注意,触及面广,送达率高。而主要缺点在于成本高、干扰多,信息转瞬即逝,选择性、针对性较差。 (1)网络广告的优势

①网络广告可以根据更细微的个人差别将顾客进行分类,分别传递不同的广告信息。②网络广告是互动的。③网络广告所提供的虚拟现实世界,会给受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2)网络广告的局限

①网络广告的范围还比较狭窄。②价格问题。

户外广告媒体的优点是反复诉求效果好,对地区和消费者选择性强、传真度高,费用较低,具有一定的强迫诉求性质。其缺点是传播区域小,创造力受到限制。

直接邮寄广告的优点是针对性、选择性强,注意率、传读率、反复阅读率高,灵活性强,无同一媒体广告的竞争,人情味较重。其缺点在于成本较高、传播面积小、容易造成滥寄的现象。

第五篇: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探讨(论文版)

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探讨

学生:XX指导教师:XX

摘要:财务分析是涉及多学科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它对于判断企业的利弊得失、评价企业现在、预测企业未来有着重要作用,但财务分析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多方面的局限。本文通过剖析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和问题,探讨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字:财务报表财务分析局限性

一、财务分析概述

(一)概念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它是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

我国现行的财务分析体系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为主要依据,以“会计利润”为核心构建的指标,根据表内指标值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考核和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设计并计算出各种财务指标,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评价经营业绩,满足各方面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因为财务分析的绝大部分数据来源于财务报表,所以基于财务报表的财务分析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分析如下:

二、现行财务分析的局限

(一)忽视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

大多数财务指标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得来的,而缺少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使得财务指标不能对企业的营运能力、获现能力、偿债能力做出准确全面的分析,即财务指标的不完整性;也不能很好的反映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情况。现金流量表反映的信息也是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所不能体现的动态现金流量信息的一种补充。就企业数据质量而言,现金流量表客观的反映了企业的现金状况,其数据的真实性往往比利润表中的数据可靠,其数据质量也就更高,从而使用价值也就更高。

(二)财务报表的时效性局限

由于会计信息的编制、披露和传递的及时性影响,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往往是滞后的,影响了报表信息的有用性。

(三)缺乏非财务指标信息

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常常是以货币计量的财务性信息,导致信息披露不完整性。非财务性的业绩评价指标,如产品的竞争力、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管理、企业家的能力和责任心、员工的合作精神和工作积极性、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能力等在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却常常未在财务报表中披露。

(四)缺乏前瞻性和预测性的信息

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主要是历史性的信息,对企业经营决策至关重要的前瞻性和预测性的信息很少反映;历史成本的原则还导致同行业新老企业比较的困难。

另外,货币时间价值,大量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估计的自主选择,通货膨胀等都会对财务报表信息造成影响。

三、解决措施

(一)加强企业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

在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和资本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的背景下,现金流量信息愈来愈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许多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不是因为缺乏盈利能力,而是因为现金的短缺造成企业信用的丧失。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从以“利润”为中心转向以“现金流量”为中心。分析营运资本投资和利息支付前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检查企业是否能够通过其经营活动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分析营运资本投资后、利息支付前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是否有效率;分析营运资本投资和利息支付后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是否能够满足其利息支付义务;分析股利支付前的自由现金流,评价企业用内部产生的现金流为长期性投资提供资金的能力;分析股利支付后的自由现金流,评价企业付股利的能力和企业股利政策的可持续性;分析外部融资活动之后的现金净流量,用于评价企业的筹资政策。利用这些指标的逐年变化的信息,将为我们评价企业现金流量的动态稳定性,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二)完善企业的财务报表机制,提高时效性

首先,增加非货币信息的披露。企业财务报告通常通过“四表一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股东权益变动表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这里强调的是要重视科学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和财务报表附注,来弥补财务报表披露信息的不足,其披露的非货币性信息对说明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期后事项、或有事项,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等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现代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日益复杂,要求企业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重,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实时化和快速反映的作用。其次,提高财务报告时效性。企业要在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企业管理者每天几乎都面临着决策,而决策的依据时效性越快越好,这就要求财务报表信息必须尽量由“过去时”转变为“现在时”,尽量增加对现在信息的披露,可以缩短财务报表披露的周期性和提高披露频率,只有信息披露及时有效,才能保证财务分析的及时性,才能帮助企业管理者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同时我们也要把我国的企业财务报表制度机制化,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能够真正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三)完善财务报告体系,深化财务指标与经营情况的联系

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表等作为基本报表反映企业的情况和经营情况。同时应更加注重对财务状况说明书的编制工作,其信息披露应反映企业的生产状况、采用的会计政策、或有事项、非货币性的与财务事项密不可分的信息以及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受物价变动影响的因素等。只有详细分析董事会报告及其他信息来源中与该企业经营情况有关的信息之后,把经营情况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对财务报表数据做出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拓展分析视野

目前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变化,诸如战略导向、经营与财务进入一体化运作、价值链管理等,对分析评估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和经营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财务报表只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指标本身的意义是有限的。分析人员还要关注企业公告及媒体报道中关于企业经营信息,包括行业背景信息,把企业经营情况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才能深刻理解财务报表数据,以更广阔的视野和高度去分析。

(五)引入非财务分析指标

一般认为,非财务指标主要是考虑产品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公司潜在的发展能力、战略目标、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市场份额、技术目标、可持续发展指标和智力资本等方面。

从对企业的重要程度来看,要重点增加反映创新能力和顾客满意度两个方面的非财务分析指标。顾客满意度是指顾客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评价。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己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满意度是顾客满足情况的反馈,它是对产品或者服务性能,以及产品或者服务本身的评价,给出了(或者正在给出)一个与消费的满足感有关的快乐水平,包括低于或者超过满足感的水平,是一种心理体验。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使企业能够不断地发展壮大,而盈利、发展都首先需要把企业生产的产品或者劳务销售出去。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被市场接受、是否令顾客满意,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被顾客认可的产品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应把顾客满意度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企业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电话访问、上门调查等方式了解企业产品或服务在多大程度上给予顾客满足感,并在财务分析时充分考虑顾客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认同程度。

创新能力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应用知识和人的智力,使企业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竞争的能力。有关研究表明,全球业绩增长最快的企业,都是围绕提高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寻找到创新发展路径的管理模式上找到突破点,建立完备的企业创新发展的管理体系,是保证在困境中崛起、实现业绩快速增长的关键。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决定了企业能够活多久。没有创新能力,企业产品将流于平凡,无法与竞争对手相区分开来,企业也就无法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人才资源等方而体现出来。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是企业经过长期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是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源泉。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知识经济引领社会潮流的今天,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人才竞争已成为最激烈的竞争。引入衡量企业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研发人才等的财务指标,

才能真正衡量一个企业的持久的生命力。当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重点考虑企业的创新能力,可以建立企业拥有专利数、研究和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企业人力资本贡献率、工程技术人员比重、创新产品销售收入比等指标来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

(六)要用财务指标的历史长期趋势来分析

避免从静态的角度看问题带来的片面性。应将近三年甚至更长期的财务数据结合起来看,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通货膨胀等变动因素。

参考文献:

[1]董祥林,浅谈企业财务分析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07)

[2]张红军.剖析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0(05).

[3]李永红.浅议如何搞好企业财务分析[N].山西科技报,2010(09).

[4]张小梅.试论现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J].价值工程,2011(11).

[5]朱艳,吴炜民.现行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及其改进[J],西部财会,2012(03).

[6]秦彩利.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探析[J].商场现代,2012(0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代会校团委书记讲话下一篇:选调生我在基层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