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理性思考

2022-11-1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 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在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高等教育规模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 创造了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当前, 我国的高等教育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民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同优质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1 教学质量的涵义

1.1 质量和“质量工程”

质量是人们对产品或服务价值观的反映, 质量评价的好坏是人们对产品或服务做出的价值判断。人们的价值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因而, 质量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概念。据ISO9000, “质量”系指实体满足顾客需要 (明确的或隐含的) 的能力特性总和[1]。

2003年教育部研究制定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决定把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即“质量工程”。[2]“质量工程”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指导方针;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1.2 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掌握人类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能力, 增强体力,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 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3]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其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客观依据, 教学手段是教学的物质保证。

1.3 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指在教师指引下学生在一定学习期限所达到的思想觉悟、品德修养、知识储备、智能开发和身体素质的程度。[4]衡量教学质量有不同的标准, 一般通过考查、考试、实习和实践等方式进行检验。我们对教学质量的总体性和根本性的认识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二, 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第三, 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

2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2.1 教师方面

2.1.1 自身修养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自身修养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试想, 修养不高的教师如何能够搞好教学, 如何带出高质量的学生?儒家思想特别强调修身的重要性, 修己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关键。高等教育领域的“泰斗”潘懋元先生曾说过:“导师对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具体帮助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方向上的指引、方法上的点拨及人格上的影响[5]。”他的言行表明“欲为学, 先做人”的道理。

2.1.2 教学水平

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首要因素。没有教师, 教学就不能称其为教学。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表达能力等。教师应该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 这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教学内容即教师教什么, 教学方法即如何教, 教什么、如何教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等教育中教材的选取往往参考教师的意见, 教材内容的传授是通过教师课堂上的讲授。教材选取的质量和课堂讲授水平的高低都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表现。

2.1.3 学术规范

高校教师的学术研究是推动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动力。教师学术风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高低。

2007年12月14日, 复旦大学官方网站上的“校内公告”贴出了一则“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通告”通报学术剽窃抄袭事件处罚3名教授。[6]最近, 在山东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论坛上,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痛斥了目前学术界存在的“包工头”现象。[7]近日, 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完成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意见》和《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手册》等文件和规范的制定工作。这些规范的出台将有利于净化学术风气, 提高学术修养。

2.1.4 师生关系

从“天地君亲师”和“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可以看出教师已被神圣化, 教师传授的知识理论是不容许学生提出质疑的,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在信息时代以前, 教学风气的呆滞显然和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关。传道授业的教师不仅引导着社会的思想文化, 而且也引导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其地位自然高于常人。到了信息时代, 这种教师垄断知识的局面被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打破,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者。高校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刚刚成人的青年, 他们通过各种媒体获得大量信息, 权利、个性、自由、平等等观念促使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如果教师不能顺应这种变化, 还保持以前的教学作风, 就不可能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成为空谈。

2.2 学生方面

学生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的积极性等都影响教学质量。一般而言, 基础知识水平高的学生相对应的教学质量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当, 能够运用创新思维, 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假使我们的教师不仅拥有很高的修养, 而且又有过硬的专业水平, 但是学生们都不好好学习, 那么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无济于事。高等教育环境下的学生与普通教育环境下的学生相比, 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前者应该具有特别强的自学能力和钻研能力, 对于学习应该有更强大的主动性。

2.3 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教学条件可分为软件方面的和硬件方面的。软件方面的比如学习风气、学校的治学精神等;硬件方面的如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等。教学环境中软环境对教师的工作风格和态度、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态度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优良的教学软环境, 将会对教学活动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特别是对学生的个人追求、学习态度等方面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硬环境为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物质条件和保障, “在教育物资低于基准线的情况下, 教育的物质要素就成为教学活动的决定因素”[8], 因此, 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提供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物资和设施对提高教学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2.4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行政人员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为, 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教学工作, 以求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9]教学管理包括教学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两个方面, 对学校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起着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激励作用。加强教学管理, 注重管理育人, 向管理要质量, 是教学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的方向。新型的管理机制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 以合理的激励机制为手段, 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最大效益为最终目标。

3 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3.1 教师方面

教师应该提高自身修养、专业水平, 规范自身学术研究, 还要处理好师生关系。高等教育领域的“泰斗”潘懋元先生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典范。新生入学第一课, 听到潘懋元的第一句话就是韩愈《师说》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他以此主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鼓励学生在学术问题上展开争论[5]。

3.2 学生方面

温家宝总理在与北航学生座谈时说:“我相信你们只要好好学习, 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10]可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只有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好好学习”,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高校学生应该刻苦踏实, 勤奋进取, 独立思考和钻研, 努力培养综合学习和研究能力, 进一步掌握学习规律, 提高学习质量。高校学生应该学会充分利用校园学习资源与设施, 拓宽知识, 提高素质。高校学生应该增强学习动力, 自觉独立的学习意识和精神。高校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服务活动, 用理论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总之, 学生只有认真学, 教学质量才能够提高, 社会对高等人才的各种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3.3 学校方面

3.3.1 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目标

不同的高等院校由于地域环境及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才需求以及学校内部的学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生源质量、校园风气、办学历史等诸多内外因素有较大差别, 因而其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不同, 教学质量保障要达成的具体目标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要考虑: (1) 培养层次, 分纵向和横向; (2) 培养规格, 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结构关系; (3) 人才质量标准, 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还需制定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各教学环节 (如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考试等) 质量标准或规范来指导教学活动。

3.3.2 调动全员积极性

教学工作需要学校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 人人都有提高教学质量的义务和责任。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群体性工作, 而不是某一个机构或者某几个人能做好的。所以, 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学生、行政管理者、工勤人员都要将各自工作与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联系起来, 形成全员质量保障共同体, 树立“人人参与质量建设”意识, 求得相互理解、支持和协调,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3.3 加强校风建设

校风是学校的风气。由知、情、意、行等多种因素构成。包括领导作风、教风和学风。对学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起着消极或积极的作用, 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良好的校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和生活有促进作用。培养良好的校风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风、教风和领导作风;培养师生对学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形成正确的舆论;美化校园环境, 陶冶学生情操;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优化育人环境。

3.3.4 完善规章制度

科学、规范、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比如, 针对教师学术腐败问题应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术。教师的应聘制度和激励制度, 从制度上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担负着搜集和反馈教学信息、监督和保证教学质量、评价和改进教学工作等职能。一所高校只有不断完善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才能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等教学信息, 教学工作才能经常处于被监督和评价, 才能不断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改进教学。

3.3.5 改善办学条件

良好的办学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保证。教学条件和环境是学校办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物质保障, 是否处理好资源占有与利用的关系, 是学校总体管理是否得当的重要标志。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一是广大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与维护教师的积极性和热情;二是良好的服务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支撑保障, 包括教室、运动场、实验室及其各种教学设备和教学经费的投人等, 也包括诸如后勤、图书、电教等全校的教学服务支持系统。

4 结语

通过对教学质量涵义的分析, 我们认为, 要提高教学质量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 它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学校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 所以相应的学校应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我们相信在改善办学条件和调动教师及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 高校的教学质量就会进步。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水平, 国家制定并实施了“985工程”、“211工程”和“质量工程”。关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笔者通过剖析教学质量的涵义, 分析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教师、学生、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师,学生,学校

参考文献

[1] 教学质量监控课题组.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 (4) :2.

[2] 中国网.教育部长周济谈“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EB/O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EDU-C/310680.htm.

[3] 教育管理辞典[M].海南:海南出版社, 1999:1 1.

[4] 教育管理辞典[M].海南:海南出版社, 1999:3 1 9.

[5] 马跃华,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的拓荒者[N].光明日报, 2007-10-26 (12) .

[6] 新华网.复旦大学自揭家丑严打学术违规3名教授遭点名[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7-12/24/con-tent-7300652.htm.

[7] 钟一苇.学术研究不是生意买卖[N].光明日报, 2009-01-07.

[8]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21.

[9]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56.

[10] 熊争艳.“你们会有用武之地”——温家宝总理与北航学生座谈[N].光明日报, 2008-12-2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在消化硫酸渣氧化球团生产线中润磨机轴承的优化选用下一篇:山东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