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鞋业

2022-11-15

第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鞋业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旅游(推荐)

“一带一路” 背景下的旅游业

姓名:法斌

学号:201305005591 班级:旅企13-3 指导老师:张波

目录

背景 战略确定 五大利处 挑战 总结

早在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就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同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而在2014年的apec会议上,“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作为重要议题被提出,“一带一路”进入规划阶段。“丝绸之路旅游年”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承载着服务国家发展大战略的责任,是贯彻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部署、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国家旅游局将2015年定为“丝绸旅游年”不仅仅服务国家发展大战略,从旅游业发展自身而言,这也是直迎国家发展大战略为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重大机遇,向世界推广美丽中国、激活“一带一路”旅游经济带的大好契机。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表明新一届党中央在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统筹兼顾与创新发展理念。目前各界对其战略意义认识仍然不足,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全世界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和企业更多的了解,使“一带一路”建设能够稳步推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提升中国影响力的战略举措。“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标志,开启了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通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开放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此作为我国推动与亚欧区域合作的“倡议”,既可以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 “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合作诚信”的开放理念,也能够淡化谋求区域合作主导权的意图,降低“中国威胁论”的负面效应,依照古丝绸之路的方向,“名正言顺”拓展我国与中亚、南亚及中东欧的合作,逐步提升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

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而欧美等国却加强了对中国崛起的限制,美国推动的TPP和TTIP谈判,以高端开放为契机,企图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已对我国构成新的挑战和威胁。“一带一路”建设是突破这一压力的重大战略设计,通过拓展与亚欧市场的合作,推动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对欧美日市场的依赖,不仅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赋予了新的内容,也为沿海、内陆、沿边新一轮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和着力点。

中国经济升级的战略引擎。我国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由于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中国经济的全面振兴及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西部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将形成中西部地区与中亚、东欧、西亚的新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带动内陆沿边扩大向西开放,既有助于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腹地,也可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推进中西部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形成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

对于中国旅游业来说,该《愿景与行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以线带面”,将带来五大“利好”。

首先,基础设施联通将大幅提升旅游可达性。尤其是深处内陆的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中西部地区将极大改善交通条件,极大促进东部主要旅游客源市场进入中西部旅游资源集中的目的地,同时也将显著提升周边国家与中国边境省份之间的边境旅游。一带一路沿线各省份应当积极利用新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已有的国开行、亚开行等资金渠道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吸引各大实力雄厚的国内外企业。

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签署合作备忘录,简化人民往来的签证手续,将极大促进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对于连年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入境旅游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而蓬勃发展的出境旅游则将以更高的速度狂飙突进,增加更多异域风情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旅游产品。尤其是中亚和东盟除新马泰之外的其他各国,将是中国旅行社企业、投资商和线上旅游OTA、APP的最新拓展方向。

第三,合作重点中专门提出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将是未来几年丝绸之路沿线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旅游策划、规划、设计、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一个重要方向。过程中急需突出特点,融合协调。目前丝绸之路各省份已然提出各自定位,各省份的旅游产品也需要差异定位,避免重复。 第四,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海上丝绸之路涉及东部沿海各港口城市,将促进邮轮旅游、海上旅游一跃而上一个大台阶。通过简化签证手续、通关手续,甚至互惠免签,不仅吸引世界三大邮轮公司入驻开辟更多母港和停靠港航线,还将为中国政府和企业投资邮轮港设施、中国企业组建邮轮船队和航线创造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南海海域也能够通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上岛旅游而继续宣示主权,掌握更多国际话语权。

第五,地方开放态势方面,进一步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海南作为中国最热门的海滨度假岛,除了现有的旅游城市和旅游产品外,仍然极度欠缺度假旅游产品,与世界知名的海岛旅游目的地仍有不小差距。海南应当抓住一带一路的建设机遇,继续打通入岛陆海空大通道,与大陆连为一体,重点打造海洋旅游、购物旅游、主题公园旅游、养生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产品,努力恢复并提升入境市场,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教育设施,提升旅游教育水准,为旅游业提供专业的人才。

“一带一路”建设给旅游业带来的挑战,则主要体现在:旅游安全指数、文化冲突和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等三方面。中亚各国的旅游产品尤甚。丝绸之路的中亚各国与中国的国情迥异,以往交流也偏少,难以避免文化冲突,甚至安全系数也较低。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产品,短期内仍然是价高人少,不可能像东南亚旅游一样甚至比三亚更便宜,但仍然有细分市场可以细水长流地经营。所有这些挑战需要法律保障、文明教化和精心运营,而非回避和模糊焦点。

受历史文化差异、现实利益冲突、外部环境干扰等因素影响,外界在看待“一带一路”时,也出现了很多误解和担心。比如,误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或者是“中国版珍珠链战略”,抑或是美国“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替代品。有不少俄罗斯和日本的学者则担心“一带一路”会挑战现有区域乃至全球经济体制,会排挤其他国家的既有利益。部分东南亚、中东等沿线国家的当地企业和社会组织对中国的企业和项目存有抱怨,担心中国进行“能源掠夺”和“经济控制”。此外,各国之间的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差异,还有一些人对“一带一路”的实现前景缺乏必要的信心。 当然,也有很多学者从研究的角度,为“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需破解恐怖威胁难题,需改善地区间的“信任赤字”,需“国内国际两头热”,需确保让沿线国家都能从中获益,等等。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凯利·布朗也提醒称,“一带一路”可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而非什么浪漫旅途,中国应小心谨慎,切忌操之过急。

有针对性地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

总体上看,当前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空前,挑战也前所未有。如前文所述,虽然该倡议已经在国际上引起良好反响,但美国、印度等主要国家还存有担心,沿线国家民众还缺乏了解,一些政要、学者甚至发出诋毁声音。鉴于此,要继续有针对性地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做好“民心工程”,凝聚起更多共识和信心。

善用恰当话语体系,讲好各方共建、共享的故事。建议在对外传播“一带一路”时,多使用“倡议”、“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软性词汇。在阐释其内涵时,要突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开放、平等、包容,突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讲好“一带一路”上的传统友谊故事,让历史为现实和未来注入信心和动力。讲好中国践行“一带一路”的故事,把领导人的重要理念、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规划举措、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的行动等,持续对外阐释好、报道好。讲好中外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充分挖掘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企业和普通个人身上的故事。通过讲好这些故事,传递好中国的理念和态度,塑造好中国是合作共赢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的形象。

动员中外各方力量,不断充实讲故事的队伍。充分调动各方讲故事的积极性,形成各有侧重、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局面。一是大力发挥新闻媒体的先锋作用。积极引导主流媒体报刊采取多种形式走出去,利用网络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等手段,在沿线国家开展本土化传播,并加强与当地媒体的交流合作。二是充分发挥民间机构和团体的作用。民间机构和团体是做好“民心工程”的重要力量。建议动员一些国内有能力、有影响的民间组织,与沿线国家的同类组织开展对话交流活动,并借力对外援助等形式,提升民间层面的了解程度和信心。三是积极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在不少沿线国家中,华侨华人比较集中,要重视和充分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发挥他们参与者、建设者、传播者的重要功能。四是瞄准沿线国家的政坛领袖、社会活动家、智库专家、青年精英等重点群体,主动加强与他们的对话交流,通过“请进来”等形式,不断拓展人脉资源,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做好精准传播,讲有差别性的故事。根据沿线国家情况和中国利益所在,对不同国家采取各有侧重的传播策略,不断提升讲故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在沿线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应强调中美在倡议所涉及的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在反对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阿富汗问题、能源通道安全及供给稳定、互联互通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强调中国没有与美国一争高下的意愿。对俄罗斯要加强解释工作,针对其担心受排挤的心态,做好说明工作,尤其是对其学界、媒体界与精英阶层,要加强联系和对话,持续沟通协调。针对印度,宜从中印同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成员及互为重要邻国的现实出发,阐明双方在区域经济融合、互联互通、能源资源消费及进口等领域的利益交汇点,适度尊重印度在南亚的特殊地位,在具体合作上为印度留有实惠。针对东南亚,着力做好惠民、利民、便民的实事,建议以交通设施、救援与防灾等低敏感合作领域作为优先项目。针对阿拉伯地区,请中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分别开展主动回应和说明解释工作,增进各方对“一带一路”规划和一些具体项目的了解,拉近双方民心,巩固传统友谊。

第二篇:“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协同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从“协同学”角度出发,深入研究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多要素的协同效应。当前在“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成为当前世界贸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创新模式,跨境电商也是自贸区企业的重要组成,但跨境电商的发展受影响的因素很多。通过分析序参量、自组织和结构泛进化等理论与应用,探讨如何建立协同机制,并提出把协同发展机制纳入跨境电商一体化发展体系等发展建议。希望对有关部门和企业有所启迪。

关键词:“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一、引言

协同理论(synergetics)也称“协同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创立者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 Haken),其先后发表了《协同学导论》、《高等协同学》等著作。[1]“协同学”已经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

二、“协同学”视角下的“‘一带一路’跨境?商”问题研究

(一)自组织问题研究

组织是指系统内的有序结构或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哈肯指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分为两类:自组织和他组织。不存在外部指令形成的有序结构组织就是“自组织”;靠外部指令形成的组织就是“他组织”。[2]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民营企业)都是由股东自发组织起来的机构,都属于“自组织”范畴。在企业内部,他也是有序组织,自主独立运行。但在市场上,他们依靠自身对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做出经营决策和经营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存在着无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国有企业从成立之初就是因外部力量而发起成立的,因而具有很强的“他组织”特征。在经营管理上也有一定的“他组织”性。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无论“自组织”还是“他组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也在不断的进化和发展。根据自组织协同动力学方法论观点,可能产生两种方式,一是数量化水平增长其复杂性和组织程度演化,另一种则是突变式组织程度跃升动力学演化。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一是企业自身做大做强;另一种则是兼并重组,当然也存在组织消亡的可能。其实,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演化,就是“自组织”可以发展为“他组织”,“他组织”也可以发展为“自组织”。例如所有制形式会出现“混合所有制”等。在跨境电商领域,目前,可能更多是的民营企业等“自组织”形式,但是在某些领域,起主导作用都是“他组织”,在政府政策引导下,也会出现“自组织”“他组织”相互转化的现象。

(二)序参量问题研究

哈肯认为,首先是存在“序参量”。其次,事物的演化受序参量的控制,演化的最终结构和有序程度决定于序参量。再者,在一个开放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不断地相互探索新的位置,新的运动过程或新的反应过程,系统的很多部分都参与这种过程。在不断输入的能量,或许还有新加入物质的影响下,一种或几种共同的,也就是集体的运动或反应过程压倒了其他过程。这些特殊过程不断加强自身,它们不断增长,最终支配了所有其他运动形式。这些新运动给予系统新的宏观结构。即我们所认为的,系统新状态具有较高级的有序性。动态发展的原则,方式的增长率起决定性作用。增长率最高的那些方式通常获得优势并决定宏观结构。当系统总的状态发生宏观的改变时,即出现了新的有序性[3]。

宏观上,在跨境电商领域,原本存在很多企业,都在各自做跨境电商贸易。可能与“一带一路”或许存在某种联系,也有的不存在联系。但是,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特别是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战略后,实施了中欧班列班轮、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等,原本无序的状态,受政府宏观政策环境影响(外力作用),形成了更大范围的新经济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在更高层次上形成新的贸易新秩序。

在微观方面,我们通常无法描述每一个企业的命运,但是通过协同论的研究,可以去探寻群体的“客观属性”。类比生物群体关系: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和共生关系,行业内企业群的发展关系,也有三类,即竞争关系,产业链关系,联盟或集团发展模式关系(科技创新成果共享模式)。具体到“一带一路”跨境电商领域,单纯的同类型电商企业之间或电商平台内企业关系,都属于竞争关系企业;跨境电商―电商平台―物流企业―金融结算,就属于广义产业链关系;大型跨境电商与制造企业联盟以及更大范围的向前一体化或向后一体化都是广义共生关系。

(三)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问题研究

客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系统和组织,在从旧结构转变为新结构的过程中,“很多子系统的合作受相同的原理支配而与子系统特性无关”,即“共同规律”。受“随机力”和“决定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把系统从他们的旧状态驱动到新状态。协同论通过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着重探讨各系统从无序变有序时的相似性,为我们处理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一带一路”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多要素参与、大空间跨度、长时间才能完成交易等诸多困难的局面,同时还要经受国际汇率多变、地缘政治复杂、文化差异大、企业间竞争激烈等环境变化因素影响。如何将这些看似杂乱的事物变得井井有条,即企业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使得各要素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运动状态,即经营行为的有效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境电商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不但要重视组织内各部门间协调,更要不断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协调外部资源,将原本无序的资源,通过有效的企业管理,变成有序的商品;实现生产、销售、资金回笼和利润实现。只有各要素之间协同发展,才能实现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的全链条过程。从宏观角度看,要分析了解一个行业,实现从无序发展到有序管理,其发展过程,特别是临界状态和“决定力”都是关注的核心内容。回顾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电子商务的概念在1990年前后,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当时只要某个公司开始做网站,好像就已经与互联网销售接轨了。但实际上效果一般,紧紧是部分改变了劳动方式和劳动效率,但并未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只是一家一家的企业努力地做着自己公司的销售网站,电子商务与大家今天看到的效果相差甚远,更多的处于信息单向发布状态。也就是说,从宏观层面上看,更多的仍是相对无序状态。在经历了互联网提速、移动互联网出现,特别是移动支付出现等技术支撑条件等相对条件成熟后,随着电商平台的出现才出现电商潮流并实现火爆的销售局面,例如“双11”销售额的暴增等现象,才真正实现了电子商务互联网销售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其中的“移动支付”、“高速互联网”和“电商平台”等就是阶段性的关键因素,即“慢变量”。

(四)慢变量支配原则研究

序参量形成后起着支配子系统主导作用的是“慢变量”。在系统中,在临界状态附近,系统参量可分为两类,即“快变量”和“慢变量”。绝大多数参量仅在短时间内起作用,他们的临界阻尼大,衰减慢,对系统的演化过程、临界特征和发展前途不起明显作用,这类变量即“快变量”。另一类变量,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他们出现临界无阻尼现象,在演化过程中自始自终都起着作用,并且得到大多数子系统的响应,起着支配子系统行为的主导作用。因此,系统演化的速度和进程,都由它决定,这类变量就是“慢变量”[4]。在“一带一路”跨境电商领域中,快变量是广大的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和跨境电商的消费者。而真正影响“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发展的是“慢变量”,即包括跨境所属国政府部门,如海关等;还有港口码头,甚至是主要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和金融结算企业等。他们影响着“一带一路”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进程和效率。随着研究问题的不同或研究目的的不同,所寻找到的“慢变量”也不同。根据“慢变量支配原则”,从长期来看,真正决定“一带一路”跨境电商领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各个国家间的政策、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关键要素。这与人们的普遍认知是一致的。也说明“协同学”不仅在自然科学很多领域得到验证,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五)协同效应的应用研究

系统的有序性是由系统内诸要素的协同作用形成的。同时,协同作用也是任何复杂系统本身所固有的自组织能力,是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力。协同即共同工作。对于协同的经济学分析,伊戈尔?安索夫定义为“企业整体的价值应大于公司各部分价值的总和”,也可以理解为“协同模式的有效性部分地源于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这一点,在从国际贸易向跨境电商发展进程中,有所体现。在传统商业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得到验证。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我们需要有英语基础非常好的业务员,通过展会等方式寻找到合适的贸易经销商,在通过国际集装箱海运实现大批量国际运输,并通过国际汇票等方式实现货款结算。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合适的国外代理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并且由于远距离、多环节和长时间等因素,导致贸易成本居高不下,贸易量不能大规模突破。在传统商业中,也存在商业街、大型市场贸易状况远远好于单个独立店铺的现象,即“集体排挤孤立”,这些都是 “协同效应”的好处。在“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原来很多的大企业也设立了自己的网上销售网页,但销售效果一般,仅仅是一种宣传或补充手段。难道是这种互联网销售模式错了吗?显然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消费者找不到或者寻找困难,只有少数消费者能够找到入口。有效的改变方式呢?也就是目前更加流行的方式,企业在知名的电商平台上设立“店铺”或“旗舰店”,让消费者更容易实现便捷购买。这就是“协同效应”。只不过是信息协同,它也是“集体排挤孤立”典型案例。

三、应用协同理论思考和研究“一带一路”下跨境电商的发展问题

(一)影响因素分析

在“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实在太多。请参见图1跨境电商贸易示意图。图1跨境电商贸易示意图

(二)协同分析

我??研究问题要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或解决问题的不同,去分析不同的关键要素,即寻找“慢变量”。但是由于跨境电商环节多,交货时间长,买卖双方距离远,存在文化差异等很多限制消费的因素,因此在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这里,我们假设几种“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发展方式,在上述众多因素中,我们进行分类讨论。

1贸易协同。所有跨境电商的目的都是不断扩大贸易额,实现销售增长,实现利润。那么我们分析一下,影响贸易的因素。主要有制造商,他们是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有物流公司,他们是实现商品交付的执行者。有结算公司,他们是实现销售货款回收的重要载体。当然更要有消费者,他们是利润的提供者,或者是利润的源泉;那么消费者就是最主要的因素。当然,由于出现的问题不一样,有时候物流也可能成为影响贸易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影响因素不唯一,所以才要协同。在跨境电商领域中,如何实现协同呢?我们还要进一步深挖表征后面的原因。例如消费者,在没有实现购买之前,你根本不知道他在哪里,他是谁?那么他为什么会购买你的产品呢?是需求。因为顾客有需求,而你的商品又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就达成消费意向。因此了解消费者需求很重要。跨境电商企业与消费者唯一的交互平台就是电商平台,更准确的说是电商店铺。在这里,传递的是信息。因此在这里,及时准确传递全面的信息很重要。传递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信息更重要,因此符合目的国文化需求的设计很重要。简单总结,在跨境电商贸易协同方面,以信息传递为核心,实现设计文化、商品生产、品质管理、包装物流等要素一体化协同,是推动贸易协同的重要途径。

2物流贸易协同。跨境电商由于生产地和消费目的地距离遥远,即使订单下达后,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立即获知,但物流交付实现的时间仍然很漫长,成为影响消费实现重要因素;甚至会出现当商品送达时,消费者已经不需要这个商品的现象,或者消费者失去耐心忍受漫长的等待,这在季节性很强或时效性很强的商品中表现明显,毕竟只有很少一部分具有影响力的商品可以让消费者忍受漫长等待。为了扩大市场,提高送达效率,就需要物流贸易协同,实现物流作业优先化等协同方式,另外目前流行的海外仓也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

3贸易金融协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完成支付,特别是跨境电商领域,保证销售资金的及时回笼很重要。但是由于存在跨境交易,利率、时效、兑换等都成为影响贸易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应对,贸易金融协同也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另外还可以开展信用消费等,都是很有帮助的。

4企业发展协同。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时,发展是企业更加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协同就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投资型协同和管理型协同。投资型协同是指以投资为纽带,实现资源整合、跨界跨领域企业间合作、部门重组等。管理型协同是指业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存在相同或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或整合,完成企业内部与外部间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无障碍流动,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协同效应。这种协同可以是企业间,也可以是企业内。

(三)协同原则

1协同经济性原则。判断协同是否有效,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协同经济性”。无论企业间、部门间或组织间,协同后,企业(组织)整体效益要大于两个独立企业(组织)效益的算术和,即1+1>2。

2协同效率原则。判断协同是否有效,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协同效率”。协同目的就是提高组织间的效率。如果没有效率或者效率更加低下,这种协同就是失败。

当然,协同还会有很多目的,如通过协同分散风险,通过协同减少同质竞争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经济性和效率性两个原则。

四、协同发展建议

(一)建立具有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的政商协同管理机制

根据序参量原则和慢变量原则,体制协同成为系统能否有序发展的关键。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是关键要素。建立具有双向信息沟通的协同管理机制,推动跨境电商领域更高效率的健康发展。近日,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央深改组会议:建立健‘一带一路’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5]”,这是更高层级的具有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的政商协同管理机制的核心构成。

(二)建立外交、商贸、文化等多领域协同发展融合机制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是多要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如何更高质量的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协同至关重要。积极建设和建立基于外交指导、商贸服务和地区文化融合发展等多方面的协同机制,将有利于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

(三)建立以推动“一带一路”发展为目的更加广泛的协同机制

协同发展的理念应该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注重协同的经济性和效率性,积极推动商贸协同、物流贸易协同、金融贸易协同、企业发展协同等各种类型协同。深入贯彻习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一体化协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最高境界的“协同”,为彷徨困扰的世界指明方向,为共赢共享的愿景开辟道路,为命运与共的未来绘制蓝图。如果所有国家团结一致,协同规划和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必定可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开创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推动世界合作谱写新篇![6]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协同理论[D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协同理论/767971?fr=aladdin#5_2,2017―07―27

[2]MBA智库百科自组织理论[DB/OL]. http://wikimbalibcom/wiki/%E8%87%AA%E7%BB%84%E7%BB%87%E7%90%86%E8%AE%BA,2015―07―21

[3]Haken,HErfolgsgeheimnisse der Nature Synergetik:die Lehre vom Zusammenwirken凌复华译“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4]百度文库“协同学”的相关概念[DB/OL]. https://wenkubaiducom/view/74c167e2af45b307e9719769html,2016―04―25

[5]人民网深改小组通过《关于建立“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的意见》[EB/OL]. http://ydylpeoplecomcn/n1/2018/0124/c411837-29783699html,2018―01―24

[6]新?A网指引人类进步与变革的力量――记习近平主席在瑞士发表人类命运共同体演讲一周年 [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1/24/c_1122310031htm,2018-01-24

〔本文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2017科研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协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DZ2017B-12)阶段性成果。〕

第三篇:“一带一路”背景下徐州、连云港协同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一带一路”背景下,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的身份给徐州和连云港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对协同发展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徐州、连云港两城协同发展的意义和主要障碍,并就如何推进徐州、连云港协同发展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徐州;连云港;协同发展

1.徐州、连云港协同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协同是指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通过协调合作,促使系统整体功能提升,超过各要素功能之和的系统结构状态。协同既反映系统发展协调的合作过程,同时也反映了系统在协同过程中形成的结构状态优化结果。“切实加强务实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寻求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合作共赢。”建设“一带一路”,通过扩大开放、内引外联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务实之举,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

作为江苏省对接“一带一路”的主要节点城市,徐州处于 “一带一路”战略格局的交汇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带动的一个重要链接区,也是淮海城市群战略格局中“两横一纵”的连接点。从江苏省内看,徐州是江苏省北部十分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业都会,是江苏辐射华北、东北、西北不可替代的传递点和中介区。不论是2000年提出的“三圈五轴”、2012年提出的“一带两轴三圈一级”还是2014年提出的“两横两纵”城镇布局体系规划,以徐州为核心的东陇海地区都被确认为是江苏省城镇布局的重要支撑区域。与周边地区相比,徐州历史悠久,民俗遗存丰厚,拥有两汉文化、军事重镇等特色历史文化。同时,淮海城市群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城镇化的核心,而徐州是淮海城市群中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徐州虽然坐拥优越的地理位置,但工业仍以能源、重工业和原材料为主,污染负荷高,高新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的行业和产品比较欠缺,经济效益较差,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江苏省内其他地区。

连云港是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有铁路干线直达的六大海港之一,北面与渤海湾和山东半岛相接,南面与长三角相连,是沿海经济带的缝合区。同时,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陇海铁路与沿海铁路的交汇点,同三高速和连霍高速这两条中国最长高速公路的唯一交汇点,这些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连云港成为了陇海兰新经济带和亚欧大陆桥最为便捷的出海口,成为了连接太平洋两岸,以及中亚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门户,其战略地位在欧亚经贸交流与合作中十分重要。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连云港先后开通了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中哈物流基地, “五定班列” 的开通更进一步提升了连云港的区域势能和开放水平。从江苏省内看,江苏省委省政府多次表态,要从政策、规划、投资、人力、财力、教育等各方面强力扶持连云港发展,全力支持“一体两翼” 组合大港的建设。有周边其他地区相比,连云港历史久远,文化深厚,依山傍海,生态宜居,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其战略和区位优势完全没有充分发挥,在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始终处于相对较弱的范围,急需提高城市竞争力才能与其“一?б宦贰闭铰越换愕愕纳矸菹嗥ヅ洹?

因此,充分发挥徐州和连云港不同的区位优势,明确两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加强两城之间的协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徐州、连云港协同发展的主要障碍分析

徐州和连云港之间虽然物理距离不远,但由于交通仍比较原始,没有开通动车和高铁,两城之间联系仍相对封闭,区域发展仍各自为政,真正实现协同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如城市定位没有协同考虑、地区利益协调困难、产业空间格局缺乏统一规划、区域市场体系不统一等。

2.1 城市功能定位没有考虑两城的协同发展

正确的城市定位,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帮助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更好地发挥城市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要对一个城市进行准确的定位,首先要合理地把握城市的独特内涵,了解其地域特色、文化特质、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寻找城市的差异化和竞争力所在。同时作为城市群中一员,其城市定位还要考虑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问题。

徐州位居“京津冀”“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级区域经济板块的中心地理位置,既是国务院全国国土规划纲要中规划要重点发展的28个中心城市之一,同时又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端的第一个特大型中心城市和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连云港是我国主要的沿海港口和集装箱运输基地之一,是我国海洋开发的三大特殊区域之一。以港兴城,加快港口和桥头堡建设,应该是连云港发展的首要任务。无论是区位条件、文化特质还是产业构成,徐州与连云港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两城之间协同发展,功能互补、协调促进的有利条件。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徐州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第一座“灯标”,从两城目前的城市定位来看,不同规划纲要中虽都有过各种描述,但都缺乏对两城之间协同发展的考虑,没有充分打好路桥经济这张牌。

2.2 两城之间尚未形成统一的协调机制

由于徐州和连云港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博弈行为可能导致地区利益的扭曲和分化,造成“公用地灾难”,同时也加剧了地方政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大肆开采资源等行为,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等问题层出不穷。同时,在如何对接“一带一路”问题上,徐州和连云港仍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在如何协同发展,促进两个地区区域一体化等重大问题上还缺乏有效沟通和深入研究,在城市功能定位、产业错位发展、重大项目布局等问题上还缺乏两城之间的通盘考虑,制约着徐州、连云港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同时,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统一的平台,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也是城市协同发展的基础。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必然处于无序化状态,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难以真正实现。在现有的财税体制下,地方利益刚性化,徐州和连云港两城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加之法律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乏力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城之间统一市场的形成,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2.3 两城之间没有形成产业空间格局的的合理规划

在现行的财税体制下,不同城市之间仍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做为发展的主要目标,相邻城市之间应有的产业链分工不明确,合作关系不稳定。核心城市的主要产业与相邻城市之间同质竞争现象明显,实质性合作关系发展缓慢。产业结构的趋同会导致产业结构自我封闭、自成体系,严重阻碍区域分工和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长期以来,徐州、连云港两市均各自为政,城市发展目标基本相似,在产业政策上求大求全,导致相互之间争项目、争资源、争投资,无序竞争的结果就是市场分割,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体系难以形成,城市整体实力难以提高。

3. 推进徐州、连云港协同发展的对策

3.1 要在区域协同战略中定位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增强各自的城市竞争力,徐州、连云港在对各自进行定位的时候,都要站在区域发展的角度,要打好“新亚欧大陆桥”这张牌,紧紧围绕着“服务于大陆桥”这一指导思想,共同为新亚欧大陆桥提供服务,并在服务中确定城市地位,在服务中成长壮大,在服务中打造多功能、开放型、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形象。

作为中国段新亚欧大陆桥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徐州是大陆桥东段的第一座区域性中心城市。其城市发展和定位应紧紧围绕路桥经济,建设桥上徐州。只有“兴桥、靠桥、撑桥、服务于桥”,围绕大陆桥做文章,才能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其作为中心城市的带动力和辐射力,加快徐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只有牢牢把握“服务于桥”这一基本内涵,才能真正发挥徐州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这一区位优势,把徐州真正建设成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端重要的枢纽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连云港是沿海发展和沿东陇海线发展的支点和交点,是沿海中部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江苏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先导区和核心区,其城市定位要紧密围绕港与海做文章。首先,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东桥头堡,连云港必须切实为桥服务,服务于桥,才能发挥其作为堡的功能,才能发挥其作为主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如果说连云港的核心优势是其重要的战略区位的话,港口则是这一核心优势的载体,是连云港城市发展的龙头所在,为此,应紧密围绕以港兴城战略,加快港口建设,在提升主港的同时,积极拓展主港的南北两翼港群,尽快形成“一体两翼”的港口发展格局,同时,要重点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出海基地、中哈(连云港)物流中转基地、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合作示范区建设,把港口真正建成太平洋西岸集现代化、国际化、综合化于一体的枢纽港,把连云港真正建设成连结中亚地区和太平洋沿岸的交通枢纽,成为真正的“新亚欧大陆桥最便捷的出海口”。同时,可充分利用连云港优美、独特的的山海资源,借鉴其他旅游城市发展经验,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打造世界最大的西游记主题乐园和海洋世界,做大做强旅游市场,把连云港打造成名符其实的国际性海港城市和旅游城市。

3.2 建立两城协同的组织协调机制和协同平台,形成协同合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徐州、连云港的协同发展,建议设立徐州、连云港协同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江苏省省直机关有关职能部门、徐州、连云港两市的市长和部分民间协作组织的负责人组成,该委员会直接向省政府负责,履行统一领导徐州、连云港协同建设和统筹协调的职责,制定协同工作方案,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具体负责协同建设的法律、法规、目标设定、资源发展定位、产业规划等全局性问题。

同时要建立起市长联席会议、城市联盟等跨地区、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构和专项议事制度等协调机制,消除各种现实的障碍,打破贸易壁垒和地方保护,整合徐州和连云港两地的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有助于产业要素在两城之间自由流动的市场体系,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引导建立起各种专业技术协作组织,以协调解决两城协同过程中因产业技术整合而出现的各项法律、财务、经济、技术等问题。

联席会议、城市联盟等机构同时要组织协调协同城市的各社会组织和企业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构建服务“一带一路”的智库平台,组织社科院和有关高校,开展“一带一路”方面的研究,并与“一带一路”的其他节点城市和沿线国家建立合作,举办高层论坛,开展专项研究,使徐州、连云港真正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度融合区。

要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建设等政策优势,把连云港港建设成为集自由贸易、自由投资、自由金融、于一体的自由贸易港区和综合保税区。条件成熟的时候,要力争建设“徐连共同市场”,提升徐州、连云港同城化层次。

3.3 重新构建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群与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徐州、连云港两地政府之间应加强产业发展上的联合和协作,统一规划东陇海线区域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计划,构筑统一的产权、资本、劳动力市场,促使各生产要素在两地市场自由流动,优化资源的区域配置。徐州和连云港区域是淮海城市群的核心区域,但城际合作、产业分工的发展格局仍在探索过程中。

根据徐州和连云港现有的发展状况,促进产业群与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应该是大力推进网络体系建设,依托徐州地区交通、能源、重工业三方面的优势和已经初聚规模的能源,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基础,发挥物联网、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后发优势,加大与印度、乌兹别克斯坦、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在工程机械装备、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经贸合作。

连云港则要充分利用其开放优势、临海优势和港口优势,以陇海铁路和沿海港口为依托,分别打造沿东陇海、沿海两条产业发展轴,这样的产业分布有利于城市和区域的后续发展。沿海?a业轴的发展应充分利用港口、物流、能源等优势,大力发展临海、临港型产业,打造以金属冶炼、重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为重点的临港产业基地。东陇海产业轴的发展则应与徐州协同,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改造提升食品、冶金、精细化工三大传统产业,优先发展物流、旅游、商贸三大主导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为重点,打造东陇海沿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促进物流集聚区、重点专业市场、产业集聚区之间的融合发展。

4.结束语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的身份给徐州和连云港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历史经验一再表明,单纯立足本地的发展思路无法充分发挥徐州和连云港两城的战略优势,也不能真正实现徐州和连云港经济的崛起。两城只有真正携起手来,把自己放在“一带一路”这个大背景下,建立以协同发展为基础的城市发展战略,才能真正担负起节点城市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年)[Z].2009.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9-2020)[Z].2009.

[3]刘赐贵.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国际问题研究,2014(4):5.

[4]全毅,汪洁,刘婉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建设方略.国际贸易,2014(8):11.

[5]彭荣胜.区域协调与先发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研究.商业研究,2007(10):60-64.

[6]刘英基.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问题及对策分析.经济纵横,2012(3):126-130.

[7]高明,朱俊成.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多中心协同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10,30(8):1272-1277.

[8]卢中华.我国地市区域经济协同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2):194-195.

作者简介:易爱军(1973―),女,湖南湘潭人,淮海工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核算方面的研究。

第四篇:“一带一路”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的翻译原则

摘 要:“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的提出,既是新时期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也是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发展理念的新体现,不仅能推动沿线各国的合作发展,也能给旅游业发展创造一个新视角。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基础,“一带一路”下的丝绸之路旅游发展带上的各地历史民俗文化积淀非常浓厚,做好民俗文化的翻译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 民俗文化 旅游 翻译原则

自“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如何积极配合国家战略,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政府部门、产业界、学术圈广泛关注的话题。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旅游文化的宣传和旅游景点的推介。如何对外国游客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推介,旅游资料的翻译则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翻译中,以民俗文化的翻译最为困难。 “一带一路”下的丝绸之路旅游发展带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沉淀,民俗鲜明的文化个性及其浓厚的民族特色给翻译带来了重重困难,如何将带有浓厚民族色彩的民俗文化恰到好处地翻译出来是语际翻译中的难中之难。本文试图提出针对民俗文化翻译的几点原则以期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播。[1]

一、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翻译的现状

“一带一路”战略,对丝路沿线省区市旅游发展影响巨大,丝路旅游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民俗文化游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能够满足域外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里需求。在各地民俗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龚晨枫,2010)对于一些在目标语中无法找到与之对应词语的文化负载词,或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习俗等成语、典故,旅游资料中就出现了略而不译的情况。对民俗文化的翻译问题则较多,如导游手册、画册、景点介绍、游览图等出现如句法错误、拼写遗漏、文化误解、用词不当等诸多问题。以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为例, 有的导游词将其译为“Autumn Moon on the Calm Lake”,并不能准确传达出“天上秋月一?,人间千倾一碧”的唯美画面。再如有关睡眠民俗的例子,我国南人住“床”,北人睡“炕”。如果均翻译成“bed”,便无法体现 “炕”的文化个性,因为北方的“炕”不仅只是供睡觉的地方,还可用餐、会客、议事、炕下烧火取暖。又如云南民俗中的云南十八怪之一的“姑娘叫老太”译为Yong Girls Called “Old Lady”,可能让外国游客产生理解障碍,无法达到传播云南民俗的目的。[2]

二、民俗文化旅游资料的翻译原则

1.“求同存异”原则

许崇信教授认为“翻译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像外交工作,要善于存异求同,既尊重别人又尊重自己,这应该成为处理文化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蒋红红,2007)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因此,在进行民俗文化翻译时,就应避免用他国或他乡的民俗进行替换。译者在翻译时,应遵循“求同存异”原则, 尽量保留原语中的语言与文化信息,绝不能随心所欲进行民俗文化的“移植”。 这样我们的民族特色才能在翻译中得以再现,进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通过民俗文化旅游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故此,将北方的“炕”音译为“Kang (A heatable brickbed)”既能保留民族和地方特色,也能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再如:泰州“老行当” 剪纸艺术中的“团花” 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布局格式,用传统婚礼或新年装饰,译为“Tuan Hua” 或“ the flower patterns created by the paper cutter” 都无法表现出民俗特色,不妨将其译为 “ Tuan Hua, a circular symmetrical paper patterns used for decoration”, 为使外国游客了解更清楚,可以适当举例加以说明: “such as the shape of ?郑?which means double blessing”。这样一来,不仅保留了 “团花”的读音,解释了其意思,也能传达其文化内涵。

2.“简洁紧凑”原则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传播、交谈和融会的过程。(金惠康,2003)民俗是说话文化,其传承和沿袭以口头为主。美国民俗学家理查德?多尔逊教授认为,民俗是口头的,传统的和非官方的民间文化。(高丙中,1994)其翻译与普通翻译不同,在翻译过程中,既要保留民俗文化的典型特征, 又要根据目标语读者语言认知的一般原理让其较为轻松的悦纳。因此,在对旅游资料的民俗文化的英译过程中,还应遵循“简洁紧凑”的原则,尽量以简洁的表述让外国游客理解其中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进而激发他们亲身体验异地文化的兴趣。以中国民俗服饰“唐装”以为,目前有这几种翻译:“Dresses of Tang Dynasty”, “Traditional Chinese garments” 及 “Tang Suit”, 笔者认为以“Tang Suit” 为佳,一来“唐人街”是海外华人的聚居地,外国人对 “Tang” 并不陌生, 将“唐装”译为“Tang Suit” ,英美游客不难理解其指的是中国民族传统服饰,二来,这种音译兼译法简洁紧凑,可为外国游客接受。[3]

结语

“一带一路,旅游先行”,通过发展旅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之间,真正形成一种文化的共同点和经济共同点,进而形成命运共同体,让旅游走进来,让文化走出去,让旅游走出去,让利益走进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抓住机遇,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添加新动力。在实际操作中,民俗文化翻译难免有些生僻,译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增删或者改写,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如注释性增译、修辞性省译、整合性改译等,实现具体的翻译目的。[4]

参考文献

[1]高丙中 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56.

[2]龚晨枫 旅游英语中的民俗文化翻译问题研究――以杭州旅游景点为例 [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 , 27 (6) :117-120.

[3]蒋红红 民俗文化翻译探索[J].《国外外语教学》,2007, (3):52-56.

[4]金惠康 广东旅游翻译探讨[J].《上海科技翻译》,2003, (2):46-48.

第五篇: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

【摘要】一路一带战略为大学工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机遇以及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探究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以便于有效的践行“一路一带”战略,促进大学创新发展事业。

【关键词】“一带一路”;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带一路”是习主席在2013年9月、10月先后提出的伟大战略。积极的践行“一带一路”战略能够推动沿线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树立我国在世界中的正面形象,打造国际亲华形象。大学应义不容辞的积极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本文将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践行详细探讨。

1、“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的内容明确指出要积极广泛的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以及人才交流等。扩大留学生的规模,加强人各国之间的人才交流,切实的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必然实践。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是我国文化宝藏与民族精神宝藏蕴藏之地,在促进经贸与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大学机构应该积极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大力开展以文化学术交流为目标的国际交流合作

2、“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作用 2.1、大学国际交流是服务为于“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

作为高等教育,大学不仅能够培养人才,而且也承载着中华璀璨的文化。服务国家战略是大学教育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大学的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功能,使得大学成为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重要的重要平台。通过人才交换、技术交流,能够将国家战略需求与学校发展需求相结合。将我国政府部不宜承担的文化工作做好,在维护国家正面形象的同时,建立起我国与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平台。

2.2、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在“一路一带”背景下,有效的开展大学国际交流与文化合作,能够促进大学学术、科技、文化的不断创新。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进入非盈利性机构和企业,开展为期4-12周的职场学习与实践活动。参与者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海外工作经验,了解专业领域先进发展模式,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而且可以在实地异国生活体验中了解异域风土人情,感受文化多样性,养成多位思考方式和文化包容心态。通过人才的交流以及学术的交流,能够汇集优

【1】秀人才,将先进的科技技术、思想理念有效的融合,在不同思维碰撞的同时,产生创新的火花。

2.3、有利于大学生的素质发展、

大学是人才的摇篮,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在“一路一带”背景下,有效的开展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够促进大学学术、科技、文化的不断创新

【2】

。我国正处在与世界关系历史性变迁的时代,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上海大学在“人才强校”的战略下为开放合作不懈努力,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为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打造世界强国不断输送人才,有利于大学生成为顺应国家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 3.1、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

目前,上海大学已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133所大学或机构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并且通过创建漕河泾留学生实践基地、中外合作办学、举办国际研讨会、开展国际志愿者实习项目等一系列活动搭建中外交流桥梁,开拓师生国际视野。基于文华交流,切实使“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增强了对于我国教育及文化的认同感,为“一带一路”战略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一带一路”沿途学者的交流研讨,加强沿途国家对我国发展模式、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理解。这就需要大学积极的了解国外学生的民族信仰,建立中华文化情感,以便于中外青年的思想融合。积极的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利用形式多样的风土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来华留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精神,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

3.2、积极开展跨国调研项目

社会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育人符合国家高等素质教育的需要。社会调研是很多专业学科中常用的学习方法,也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为大学生认识社会、训练能力、提高素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例如,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举办的“青年师生赴美社会调研项目”项目由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组成调研小组,深入美国社会,以调研课题为载体,分别从中美教育、中美社会医疗保障、中美生态与环境、中美社会职能及公共安全、中美公益组织及志愿者服务、中美家庭及社区等方面开展调研活动。调研期间,调研小组入住美国家庭。通过学生积极分享调研结果,从多角度分析了调研内容。在整合资源,达到调研效果最大化。通过调研实践,提升了学生对文化差异的适应能力,积极的转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在与美国家庭成员的相处中,学生能够学习美国自由、平等、民主的精神,结交了国际友谊与亲情。在提升英语沟通及应用能力的同时,开阔国际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建立对未来良好的自信心。

3.3、提高我国留学生素质

近年,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渴望走向世界,体验多元文化。为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上海大学招毕办与中外服继续加强合作,于2015年向芊芊学子推出国际志愿者实习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不断优化、扩大留学事业规模。积极为中国大学生开启一种全新对外交流模式,为学生提供海外多种专业实习体验。借助国际合作交流办学,促进境外产教融合,切实的使我国高质量人才“走出去”。切实提生我国留学生素质,不断将我国优秀文化向国内外进行传输,立足于“一带一路”大力打造我国民族品牌,实现国家之间互利共赢的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势在必行。一路一带为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带来了新的机遇,大学交流与合作,作为“一带一路”战略践行的重要纽带,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的创新发展。提升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积极开展跨国调研项目、提升留学生整体素质,切实的完成“一路一带”战略为大学带来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刘艳红.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3):10-14. 【2】沈宇航. 基于“一带一路”视角的中国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J]. 世界教育信息, 2017(11):60-63. 【3】纪洪江, 徐绍华, 王颖.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述评[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1):10-1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移动满意度整改方案下一篇: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