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音乐教师创造能力拓展论文

2022-04-10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专业音乐教师创造能力拓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学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资源。本文针对我县职业中学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现状,从存在问题、应对策略、保障机制等几方面谈谈自己看法。

专业音乐教师创造能力拓展论文 篇1: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能够让学生具有多元化的发展功能,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通过建立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对学生进行多元性的音乐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音乐创造  音乐教学  创新教育  智力开发

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重要矛盾,就是我们现有的学校音乐教学模式是根据我国制定的大纲完成的,其内容较为保守、滞后,适用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而我们的社会却需要有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生培养模式,如何在我们的学校教学课堂那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就是我们目前致力解决的问题。

一、如何进行音乐的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要清楚音乐的创新是指的哪些方面,笔者认为,音乐创新是从音乐的意识、情感、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着手,通过这几方面的创新观念的培养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其次,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在学校音乐教学模式体制下,“教书”与“育人”永远都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教书是教授学生学会基础知识,传授专业技能;而育人则是在教授学业的过程中建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这两个部分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最后,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来体现音乐的创新教学模式,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建立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音乐创新的过程中对音乐进行实践活动的训练。这些手段能够让我们培养出适应这个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二、音乐教育要以人为本

音乐艺术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艺术,它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再现,所以音乐艺术既包含了情感信息,也包含了思想信息。从头至尾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的创造、音乐的表现和音乐的欣赏活动都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我们的音乐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这种审美活动,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真正快乐。学校音乐教学是一门教授基础音乐的学科,这门学科的建立更多的目的是为了一种音乐基本素质的培养,而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艺术,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并能通过音乐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能够初步掌握欣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通过学习音乐让人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从而创建健全的人格,建立积极向上的个性,培养一名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健康人才。在学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要注重知识技能与音乐创造力相结合的能力,要综合的去看待音乐艺术,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去体验音乐、发现音乐和创造音乐,让没有专业技能的学生也能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发现兴趣、创造音乐,让学校音乐教学真正的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宗旨上来。

三、音乐教育可以开启儿童的智力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和实践美的技能,还可以通过音乐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锻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心理学家、国际“超级学习法”的创始人洛扎诺夫的实验证明:“即以优美的音乐是左大脑半球进入抑制状态得到休息后,人的记忆力是通常状态的2.17倍至2.51倍。”在我国,很多音乐教育学家也通过音乐教育训练培养儿童记忆力的。实验表明:“1.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综合的直觉判断力均有良好发展;2.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是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途径;3.音乐不是单纯的技能课、启迪灵感思维、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只要能充分发挥音乐的功用,处处都可以体现出对儿童智力开发的作用,如在音乐唱歌课中,对歌曲的处理能力;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对联想与想象的发挥;在器乐课教学中,对情绪的把握和乐器的掌握;在律动课教学中,对肢体协调能力的掌控能力等等都是在对人的大脑思维的开发,特别是在音乐创造课的教学中,不仅要把以往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还要将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促进学生的头脑敏捷度。

四、音乐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意识是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传统观点认为,创造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创造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人往往对神秘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也正是有了探索世界的精神才会有了我们现在众多的发明和创造,才有了我们现在这个美好的生活。创造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真创造是科学家、发明家最终产生了对人类来说是新的知识和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类创造是对个体而言的,其思维的结果虽对人类来说是已知的,但对个人来说却是独创的。”我们现在所说的音乐教育就是属于类创造的范畴。音乐属于时间艺术,而且这门艺术还属于非语义性的艺术,所以它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的特征,在音乐教学过程我们也往往运用了这种不确定性在歌唱课或是器乐或是欣赏亦或是律动课时都要运用这种特征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这是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特征。

(二)音乐创造思维的训练。在我国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核心部分,音乐也是一门审美活动和实践活动很强的学科,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将创新思维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最好途径。在思维训练中,发散性思维是对已经获得的信息进行多方位、多视角的思辨,产生多种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考方式是向外散发性的,这种思维方式就会导致结果也与众不同,将这种思维方式结合在教学之中,更是应该提高这种思维的训练。教师可做适当的引导,选择一个发散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功能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音乐的二度甚至三度创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已知的音乐中延伸、拓展,使模式的音乐形象通过自己的思维变成具象的事物;还可以在教学中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这样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寻找答案。因此,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就特别注意不断的丰富学生的平时基础知识积累。

(三)音乐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把人的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一般能力是可以通过自己学习或理解就可以掌握的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需要特别的训练或特殊技能就可以掌握。而特殊能力则是要通过特别的训练或理解才能得到。一般能力为人的基本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一般能力的水平高低可以为特殊能力的培养做好保障。瑞士的心理学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音乐教学的主要任选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音乐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它就是从审美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在音乐实践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的想象力的参与,这种想象力就是一种音乐创新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表现在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不仅从思想上对音乐进行创新活动,而且可以通过肢体运动来对音乐进行创新活动的实践,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头脑思维的训练,更对身体的协调性进行了锻炼。

总之,让我们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让他们更好的感受音乐的美,体验音乐的美和表现音乐的美,让学生学会了多角度、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全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温寒江,连瑞庆.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和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4]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陈美辰

专业音乐教师创造能力拓展论文 篇2:

县域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策略

摘 要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学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资源。本文针对我县职业中学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现状,从存在问题、应对策略、保障机制等几方面谈谈自己看法。

关键词 县域中职学校 师资队伍 策略

随着祖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到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阶段,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1]也就成了我们实现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奋斗目标。作为县域职业中学,它在发展进程中依然存在地域环境、家庭环境、教育资源受限等特定问题,尤其在师资建设方面,各种局限性严重阻碍教师师资的发展与提升。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职教师师资队伍是中职学校快速发展的关键。下面就根据我县职业中学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应对策略、保障机制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1县域职业中学师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结构不合理

(1)在编教师数不足,教师与学生数比例不太符合规定。实训教师与学生比率为1:30。(2)中职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特别严重。(3)高学历教师、双师型教师短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和技师型教师比较少,占教师数不足10%。(4)各专业教师发展不均衡。老专业如美术绘画、会计、焊接教师过饱和,近年来新增专业如航空服务专业、客户服务、物流服务,专业教师严重短缺等。(5)内聘教师数较大,而且在校不稳定,流动较大,阻碍专业发展。(6)专业双师型教师不均衡,操作性不强的和新专业的双师就较少甚至没有。如:音乐、舞蹈、社会文化艺术等专业。(7)工匠型兼职教师短缺,大师入校时间不充足,其效果不明显。

1.2 教师素质不够精良,教学创新、创造能力不足

(1)不能很好贯彻执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如:学校提倡的“导-学-议-战-评”五步教学法使用,“系情诊改-班情诊改-学情整改-学科诊改-专业诊改”五情教学诊改推行与运用,在很多教师身上使用不得力,推广效果欠佳,尤其是年龄结构大的教师,推进落实很差。(2)先进的教学手段欠缺。如信息化手段使用不先进,智慧黑板功能不会开发等。基础课教师使用的信息化仅限于制作PPT,微信、QQ线上资源利用。(3)缺乏持久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大多教师仅限于本学科学习,缺乏跨学科学习和综合知识提升能力,尤其专业课教师大都专业技术较好,文化素养与文化内涵较差。(4)专业课教师理论较强,实践能力欠缺、实操能力不足,不能很好适应企业技术技能要求。(5)整体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都较低,中职学校研究成果和学术成果很少。

1.3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效应不强

专业发展方面还缺乏特色更新,如焊接、会计、计算机应用专业均为示范专业,但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实训设备更新较慢,制约着专业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技能提升,尤其是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钻研能力不足、示范引领效果不明显,未达到示范校特色专业所需的效应。

2 对县域职业中学师资建设提升策略

2.1 强化学校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教育功能,保障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顺利推进

严格执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1〕17号等各级各类关于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文件精神,科學设置学校教师比数。让规范做引,以坚持做保,坚持学校传承,确保守规则、讲规矩、保规范;坚守教育本真,确保用心做、踏实做、坚持做;坚定教育教学改革,确保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有行动、有突破、有发展。

2.2 强化团队建设,发挥团队+教育功能 ,促进学校师资队伍的全方位提升

(1)校领导团队。强化高层领导力建设,统揽全局,正确导向;以身作则,说到做到、亲力亲为;做好师资队伍顶层设计,抓好落实,发挥“专家”治校功能。

(2)中层干部团队。发挥好中层团队在学校师资建设桥梁作用,做学校建设中排头兵,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做好教师进步的引导者,教学改革排头兵,学校发展的建设者。

(3)教研组团队。强化教研组团队战斗力建设,为教研组搭建好行之有效的各种教研平台和教师专业训练的舞台,引导激励每一位教师向专业成长的目标挺进,扎实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教研组人员要分工合作、协同配合,共同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如:集智式学科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能力、项目或单元教学设计等。

(4)专业学科团队。强化学科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建立教师成长记录卡、建立《教师成果评价体系》。加强教师自觉学习能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学习本专业教育实践知识,强化个人技能提升,练就技能绝活,向工匠型教师迈进。

(5)班主任团队。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智慧型班主任队伍。坚持人人当班主任工作制度,加强中青年教师在班主任岗位的历练,做好管理水平、管理技巧、个人职业素养培训提升等;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发挥班主任团队功能,促进班级管理个性化、艺术化、专业化发向发展,打造新时代所需的智慧型班主任。

2.3 坚持“以学为本”品质,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

教师必须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如讲一口标准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粉笔字。要加强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学历提升等,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发现教学问题、探讨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经验的总结与提炼、经验的应用与推广,从而促进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

2.4 依托各类大赛和培训,发挥大赛+教育功能,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以省、市技能大赛为依托,教赛融合,促进教师技能提升。解读中职类学校技能大赛精神,充分认识技能比赛的核心思想,了解技能大赛潜在内涵,充分利用大赛引起的推动潮流,进一步提高每位教师自身教学质量和效率。每位专业要将技能比赛要与日常教学兼顾,理论知识与技能提升相容互长,实训教学资源合理配置,技能比赛要覆盖到每位学生,做到优质资源共享,有效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与技能水平。

(2)坚持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以赛促教,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以赛促教引领教学改革、推进学校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为宗旨,结合技能大赛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规范实战化与实战任务对接、社会化与教师下企业实践指导、学生实战对接;实现智慧化与专业标准标准对接;实战方案与教材使用、课程设置对接;如航空服务专业增设旅游地理、人文历史、心理健康课;学前教育专业就提升技能能力,拓展技能内涵:学生不仅要会吹拉弹唱,更主要的是听、说、读、写的能力;新增演讲与口才、幼师职业礼仪等。

(3)以竞赛为契机,以赛促学,营造师生共学的校园技能学习新氛围。首先,在竞赛之前由辅导老师根据竞赛的内容和要求,制定针对赛前辅导、集训的方案,赛后根据学生比赛结果总结得失之处,明确今后在训练、比赛中应改进的地方。通过参赛学生的现身说法,引导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为了使竞赛在全校师生中引起共鸣,建立技能竞赛长效机制,学校还专门设技能比赛周、比赛月,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形式使竞赛能够顺利的开展,拓展到更多课程,扩大竞赛范围,最大限度让技能竞赛覆盖到每位教师、每个学生。侧重于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形成积极向上的技能学习新氛围。

3 对县域职业中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观点主要包括9个坚持,而“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新时代和新形势下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的新思考和新定位,对于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3]国际21世纪教年育委员会曾提出一份报告,即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这种教育新概念旨在强调,在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那么,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就是第一要素,因此,学校管理应该“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

(1)建立政策保障:学校建立有效奖励制度,依据各种评价考核,不同等级纳入教师职级等级、绩效工资、教师职称晋升、评优选模,促进教师积极性。

(2)制度保障:坚持学校各类规章制度,特别要建立三级管理制度即学校—系—项目组,设立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分项目管理,增强教师责任心,有效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3)资金保障: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更新设施设备,确保设备与现代技术需求相对接,保障教师实习实训需求。

(4)坚持大师进校园常态化:大师引领、师徒结对,发挥现代学徒制功能,教师互动学习、掌握时代需求,提升自身综合业务水平。

(5)试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二技能证书、花艺师等),提高就业创新创作本领。

(6)强化专业社会化: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的引领与辐射作用,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相关活动,加强产教融合,大力发展服务社会,扩大影响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学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资源。梁启超曾曰:“惟进取也故日新”。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永不停止工程,需要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才能构建建设紧跟时代需求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間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1〕17号文件.

[2] 韩延明.管理学新论[M].新华出版社,1996(9).

[3] 张慧波.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要求与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5).

作者:吕莉春

专业音乐教师创造能力拓展论文 篇3:

音乐教学中提升幼专生音乐素养的途径

摘要:音乐教学是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艺术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音乐学科的教学目的,不只是单纯地传授音乐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文理想和审美追求。新音乐课程标准里指出并强调,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且要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素养 艺术 创造性

音乐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的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其本质是审美教育,它具有整和人格力量的作用。音乐教学就是使学生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在学习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音乐素养。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祖国花朵的重大使命,音乐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培养幼儿素质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从客观上对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音乐素养的提升需要循序渐进,需要長时间的坚持。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幼专生的音乐素养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提高幼专生对音乐素养的认识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你选择的音乐的类型,演唱的歌曲的风格,会感染你的情绪,陶冶你的情操,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气。美妙的音乐对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净化心灵,使人健康向上。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音乐艺术是优美动听的声音及精美绝伦的音乐形式完美结合,是有规律的乐音体系,要依靠听觉来感知所运用的声音。通过作品的艺术形象及学生的审美活动来熏陶与教育学生,体验到丰富的情感,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才能声情并茂,以情感人。

美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家戴维·埃里奥特在《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一书中对“音乐素养”是这样定义的:“音乐素养等同于音乐理解,而音乐素养是多维的有效理解,而后者在本质上是程序性的和处于情境中的”。

音乐素养是一门音乐基础课,是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必须掌握的,就如同写作里不可或缺的汉字、词语及语法结构。音乐教学中音乐素养的体现是音乐的基石。众所周知,理论不能脱离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想做好任何事情的关键,将正确的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学才不会显得被动、盲目,才能提高认识。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只有掌握好音乐理论知识,才能顺利打开音乐的大门,通往音乐的殿堂,学好音乐。对事物的认知要从本质上理解学习,从而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音乐理论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并学习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忽略教授音乐的理论知识,如果学生仅用唱歌、弹奏音符的形式来表现出对音乐的理解是微不足道的,应在理论的学习基础上去拓展音乐的空间,展现音乐的魅力,创造音乐,使之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实践证明,学习音乐素养的学生,具备听辩、即兴视唱、视奏、理解、表现音乐四项能力,如果缺乏音乐素养就不能学好音乐。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个学习音乐的人,不具备音乐素养就只能机械地弹奏和歌唱,就无法真正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所以,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是为了促进学生对专业科目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能力,使他们具备音乐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音乐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是音乐的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与挖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与手段,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独特的功能,可以从创造性音乐学习活动来进行对学生音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一)编配有代表性的节奏型,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要为歌曲编配好的伴奏,就要改掉过去简单反复的机械训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尝试。我们要求学生配奏的儿歌都具有创造表性,不能一味地照搬。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教师首先要训练学生的节奏,选择创作相对固定和典型的节奏型运用于所编配的歌曲。

例如:在歌曲《嘀哩嘀哩》这一课中,曲子的第一部分的节奏主干是:

笔者让学生用这一句型创造伴奏音型,要求一边打拍子一边说出自己创造的音型,引导学生用节奏及力度对比来体现这一想象中的情节。节奏伴奏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节奏的组合运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创作节奏的能力。通过身体各种感觉器官的活动,充分运用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来体现春暖花开的情景。这样,情感也充分表达出来了,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环境。除了编配伴奏音型,也可以是乐器伴奏、由人声或其他声源形成的伴奏。学生模仿火车呜呜呜的声音或是有效地利用一些瓶盖等资源来分组表演,他们的创造具有个性。在丰富的伴奏形式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提升,并且促进了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形成,使他们充分体验到了创造的成功与愉悦。

(二)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幻灯、诗歌等多样的、灵活的歌唱教学方法,将想象和联想融入学生的音乐感受与生活体验。教师的讲解力求简洁、生动,多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表达。在活动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到感受与见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

例如:在学唱“五线谱带词视唱”《谁会这样》这首歌曲时,笔者将学生分成三组,鼓励他们进行创作,即兴创编歌词,通过创编表演的动作来表现歌曲意境,要求不改变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在表演中,学生边唱边跳,大胆地表现出了对歌曲的独特理解,音色丰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着实地渲染了课堂的气氛,充分领略到了音乐的魅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作能力。音乐创作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中最具体、最有效的体验和学习方法之一。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在学习和体验别人作品的同时,学会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去形象的表达自身的音乐思想。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内容,在音乐学习领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音乐表现的实践性较强,能够体现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歌唱自信心的培养,提升学生演奏能力及艺术表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感受到情感的陶冶。

课堂教学是学生音乐学习及表现的一个主要场所,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通过积极培养学生歌唱的基本功,使学生正确而完美地表现出一首歌曲的情感。例如训练正确的呼吸、科学的发声、自然而美妙的声音等。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让他们在参与表现时充分体会到愉悦感,使他们在创造性的音乐表现中升华对音乐审美趣味的感受体验。例如:一年级声乐作品《大海啊故乡》的这首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对大海的热爱,进而延伸到對故乡、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在教学中,当学生初步掌握好这首歌曲,把握好音准和节奏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们有了自信,提高了演唱的积极性;深入学习这首歌曲时,笔者让学生带着对大海、母亲、故乡深深的爱,真诚的感谢及回报来演唱,体会的自然美妙的声音带来的享受,此时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的审美趣味都得到了升华。

三、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聆听与鉴赏

音乐能让人产生美感,丰富人的精神境界。好的音乐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朝气蓬勃,具有鲜明、美好的音乐艺术形象,能够振奋人心、弘扬好风气。健康的、良好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能丰富人生,也可以深刻地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社会风貌。学生灵魂塑造的重要手段是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高尚优雅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力量,能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正确的审美观形成,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的能力,提升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之逐渐形成良好的修养、性格、情操等。久而久之,爱憎分明的道德信念和情感便由衷地产生了。例如:《祖国,慈祥的母亲》《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在抒情、优美的旋律里,结合播放有关歌颂国家的一些画面,学生欣赏美丽富饶的祖国,感受优美动听的音乐,看到人民的勇敢、勤劳,使他们对祖国的热爱情感油然而生,从而激发他们建设祖国,回报祖国的使命感。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聆听、鉴赏健康、高雅的音乐,使其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从而提高音乐素养。

四、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俗话说:“环境可以造就人”。好的环境可以塑造出好的人才。虽然音乐课堂教学是提升幼专生音乐素养的重要环节,但是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课外的学习音乐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能在生活中感受音乐,从而起到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的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内容健康、情感高雅、艺术魅力强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不同场合中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编一些健康又有意义的文艺节目及开展一些专业的比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艺术联想和胆识。这些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素养的积极性,检验学习成果的很好的途径。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具备了一定表演能力的学生,在公开场合为别人表演,就成为其音乐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经常组织学生的各种活动,让学生上台表演。教师评委听完后评头论足,也让学生之间自己检查对照,学生们兴趣极高。实践证明,这也是个极好的办法,既锻炼了学生上台表演的能力,又培养了自信心,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其实,不同教师的学生之间也可采取这种办法,检查教学效果、加强信息交流、切磋培养方法等,好处甚多。

总之,音乐教育的过程也是智育教育的过程,音乐素养的提高,还有待于其他方面的素质作支撑。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理论知识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才能顺利的、更好的完成音乐教学,才能真正提升幼专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2]周旷怡.幼师专业中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初探[J].音乐时空,2013,(07):187.

[3]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4]意何.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J].中国音乐学,2008,(01).

[5]许革平.增强自身感染力,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J].河南教育,2009,(12).

作者:赵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视中交互业务下数字电视论文下一篇:电影布景设计制作发展溯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