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30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大学生村官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大学生村官创业教育论文 篇1: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摘 要: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已成为国家战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的类型也应有所侧重,如何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想要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就离不开有效的思想引导。

关键词:创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引导

随着“以创业促进就业”、“就业促进法”、“核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通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等有关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的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和实施,大学生创业就业人才培养也已经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创业就业的能力

个人想要将自身作用在组织中充分发挥出来,就要通过一个过程,也就是就业和创业。因此,扎实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另外,一定的非专业能力在创业就业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学生也应该更好掌握,比如沟通交流、把握机会、自我推销以及机会识别的等方面的一些能力。

從“社会本位”逐渐转变为“人本位”就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随着这种转变学生在教育方面的主导地位也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实际需求得到了有效的满足,育人功能的发挥也非常充分,学生多方面的均衡发展也得到了更好的实现,就比如科技与人文、能力于知识、政治与道德、精神与物质等方面,所以,对于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特别是非专业能力的提升,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时,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提高学生生存发展能力起到很大帮助作用的实践环节,像是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等,这些环节对于学生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的培养也很有帮助。在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时,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自然也会随之提高。

(二)帮助培养学生创业就业的心理品质

目前每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都在持续上涨,因此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同样的不容乐观。在创业就业活动中良好的创业就业心理品质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并且良好的创业就业心理品质也是创业就业能力的释放源。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创业的困难环境时很容易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这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如年纪轻、阅历浅、经验少等)的影响造成的,比如焦虑心理。对于自己创业能否成功或者能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过于在意和担心,从而出现心神不宁、萎靡不振、紧张烦躁以及意志消沉的不良心理,自卑心理。对于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没有信心,没有勇气去进行自主创业,甚至在寻找工作岗位时连推销自己的勇气都没有,急于求成心理。不能提前认识到在创业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风险,当现实和自己的理想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就会丧失奋斗的勇气和激情,甚至会感到抑郁;怕吃苦心理。不支持国家出台并实施的一系列面向艰苦行业和地区的就业项目,比如“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支教扶贫”等等,宁愿宅在家中做啃老族也不愿意按照这些就业安排就业。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以相关学科知识为基础,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克服自身没有目标和方向、缺乏毅力的消极心态,培养学生产生乐观积极、乐于奉献、勇于开拓的精神,使学生对创业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困难、挑战和风险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和合理的方式来面对,培养学生坚毅、顽强、自信、独立等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消除自卑、畏缩、焦虑、依赖等等在创业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人格障碍,使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心理素质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并且使大学生的人格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三)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智商和情商,一种是一个人思考和推理能力的方法,一种既是创造又是技巧。既然是技巧那么规律就一定存在;既然有规律那么就肯定可以掌握,就能够熟能生巧。只要我们能够拥有更多的勇气和机智,多进行一些磨炼,积累更多的感情资源,就可以将自己生存的境界营造得更加宽松。专家们认为,应该从小就开始进行情商的培养,因为通过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童年所受到的教育和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的情商。一个人对自我情绪进行认知、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情商。我们在情感品质的差异中就可以看出情商的高低;对于人的命运,情商这种能力往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为了能够有机的将智商和情商结合起来,从事思想教育的工作者就应该更好的加强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好胜心、自控力、求知欲望、成就动机、责任感、异物感等方面的教育。

一个人的就业能够成功、合理并且对于职业能够顺利适应的心理基础就是具有较强的就业心理素质,而就业心理素质具体是指的什么呢?就是能够影响个人就业活动的所有心理品质总和,并且是在个人与社会环境、教育产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和挑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不断加大,由此就引发了更多的就业心理问题。而当前要继续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怎样加强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心理教育和辅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自强自立、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等人格特征。从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就应该通过德育及职业道德课程的途径,运用多种载体比如心理咨询、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教学等等,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生源结构,对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进行注重的培养,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引导树立起正确的就业选择观念,对求职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更好的掌握,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得到逐步的培养和提高。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多都是在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下才会选择自己创业,主动把创业作为一个职业理想的学生少之又少。正是这种消极的选择动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发展前景。高校应该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平台充分的利用起来,引导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正确的分析,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更新,让他们能够明确当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自有创业”这种市场经济下的全新就业方式进行充分的认识,在自己的理想的职业选择中加入自主创业这种形式。不仅仅要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有效的增强,还应该从根本上对他们的就业观念进行转变。促进大学生形成现代积极主动的创业观,打破以往“学校分配”、“国家分配”等等一些传统陈旧的就业观念,将旧观念中一味地依靠家长、学校推荐就业转变为自主创业创造工作岗位、自己找市场、自我推广。尝试多种职业、开拓进取的新型就业观,改变以往安于现状、从一业而终的旧观念;形成敢冒风险勇于创业的新型创业观,改变以往之讲求稳定、高效益、高保障的旧观念。此外,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及时解读各种就业信息,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创业就业信息,将自己掌握大量就业信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保证学生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优化教学过程

第一,为了对教育语境进行更好的创新,促进师生的双向互动。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意识以及其所决定的师生沟通方式都很落后。教师在创新教育语境中要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激励、帮助和参谋,而不仅仅只是传递知识。对于学生觉醒主体意识、完善主体人格以及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来说,这种新的教师角色意识具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在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时也很有帮助。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停止所有的假設,摆脱自己所有先入为主的做法,这样才能平等对待学生的各种想法;教师应该停止一切对于学生想法的批评和判断,这样才能让学生敢想敢说,也才能使得师生能够充分直接地进行思想、情感和认识上的交流与共享。学生所有的创造性思考在教师产生应该怎样的想法时都会停止。

第二,为了对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新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中,教学信息的承载形式仅仅只有教科书和黑板,教学信息的唯一来源就是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是非常单一的,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得到的结果就是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听讲,学得非常枯燥和乏味,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更加不可能,而教师往往还讲得很辛苦。近些年来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诸如计算机、多媒体、幻灯、电视录像等等大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出现,教学素材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更加形象和生动的展示,并且还可以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三).培养创业人格与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在培养大学生创业人格的时候,应该和爱国主义教育更好结合起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传统美德就是爱国主义,当前爱国主义的形式和内容随着形势的和任务的变化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爱国报国的方式就是上战场干革命,到了现在爱国报国的方式也可以是艰苦创业。在新世纪初期,艰苦创业关系到每个大学生的前途和利益,也关系到人民、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对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创业者往往也都是坚定地爱国主义者,这一点通过历史和现实都可以证明。就像我国电子学专业的第一位女博士韦珏,本来如果按照本专业的方向继续研究下去,取得更多的成果可以说是很容易的。但是她却不顾重新开始的巨大困难,不考虑个人的成绩,将国家的需要放在了第一位,重新开始研究生物电子学这门新的学科。当时我国在生物电子学方面可以说基本是个空白,而这门学科具有的应用价值却是非常广泛的。这位女博士自觉按照社会的需要来选择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通过科学研究的创新使我国生物电子学加速发展,在取得具有很高社会价值科研成果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雷家.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2015,(2):27.

[2] 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J].中国高教研究,2007,(9).

[责任编辑 杜 娟]

作者:伊焕峰 孙广耀 李大卓

大学生村官创业教育论文 篇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摘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從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时代意义、该战略与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教育的逻辑关系、该战略对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启示3个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0.07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nlighten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griculture-relat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LIAO Jin-rao, ZHANG Meng-y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4100)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Consolidation of the achievemen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作者简介 廖晋饶(1993—),女,重庆人,助教,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1-17;修回日期 2021-02-22

作为农业大国,党中央一直将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加强农业地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到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都可以看出党中央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和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但目前农业发展仍存在短板亟需补齐。当今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而引导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创业压力,又能为乡村振兴战略创造更多可能性,因此加强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与社会的共同责任和重要课题。笔者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和时代意义、该战略与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教育的逻辑关系、该战略对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启示3个方面展开研究。

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和时代意义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

1.1.1 农业发展潜力需挖掘,脱贫攻坚成果待巩固。

自古以来,农业经济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有“美丽乡村建设”,后有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现有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同志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党时刻关注中国特色农业和“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巨大。

近年来,“美丽乡村”在建设过程中,在建设宜居、宜业、宜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配套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文明环境意识等方面仍需完善。同时,“美丽乡村”的规划千篇一律,许多乡村的建设风格和建设模式如出一辙,“乡村+旅游”模式大同小异,并未真正实现与当地农村特色产业的结合,导致特色产业的优势并不突出、优而不强,资源未得到有效挖掘。同时,受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趋势影响,农村高素质人才不断流出,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农业发展受阻,其发展潜力亟需充分挖掘和发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目前脱贫攻坚已取得重大成就,但仍需继续推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精准施策,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1.2 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就业现状不乐观。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创业难已成为焦点问题,尽管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号召万众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相对增长,但其创业的专业水平受兴趣爱好的限制,我国大学生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就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领域而言,首先,当代大学生对“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对农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对当代农村的认识仍停留在“脏、乱、差、低效率、低效益、耗时长”的印象。加上多数大学生对就业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毕业—就业”的二维模式,创新思想和创业精神及其对农业领域的创业意向停滞[1]。其次,自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已颇具成效,众多新农村的建设事业繁荣发展,但是由于农业本身的建设周期长,内容冗杂,涉及领域广,并且由于地理环境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覆盖面不足,大学生能接触到的学习资源愈发匮乏。

综上所述,由于思维定式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短板效应,当前我国大学生返鄉创新创业的情况并不理想。

1.1.3 互联网+环境下农业创业的机遇颇多。

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通过创建“互联网+农村”新模式为农业创业开辟广阔的空间。大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物流基础,通过大数据和电子商务发展“三农”,将农产品、物流网络、管理服务、线上线下市场和消费者等紧密结合起来,各点由孤立走向一个整体,发挥整体效益。

依托新时代和新技术,合理优化配置农村资源,大胆树立农村发展创新创业新理念,通过合作共赢模式开展创业创新,开展特色农业新模式,打造大学生“互联网+农村”双创新模式,全方位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和产业化[2]。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涉农创新创业大学生的优势,为农业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1.2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时代意义

首先,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解决农业短板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战略是发展乡村时代精神的升华,相对于其他需求要素而言,解决农村人才资源缺乏问题是当务之急。吸引大学生回农村创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人才匮乏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解决经济发展中农业的短板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其次,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开展大学生双创教育。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提出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的又一“金钥匙”。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就业难题,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催生出众多的就业机遇和资源。大学生可以通过返乡创新创业,发展生态环保农业、创意科技农业和循环旅游经济农业来解决自我就业难、创业难的问题。同时,大学生返乡创业也反映了其“爱乡”情怀,扎根基层,在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可以履行更多的责任与担当。

最后,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实现“中国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村发展、三农问题作为社会矛盾的短板,是城乡不平衡发展之间最突出的区域,其差距正是实现中国梦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勾画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合理规划部署,为人民谋福祉,为乡村发展谋复兴战略,真正成为凝聚民心的主心骨。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是社会历史创造的主体,那么农民则是乡村振兴的顶梁柱,凝聚农民之力,助推乡村振兴,实现伟大中国梦。

2 乡村振兴战略与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教育的逻辑联系

2.1 乡村振兴战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出新平台和新要求

乡村振兴创业势头强劲,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热点。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多样,涉农群众多且凝聚力强,“三农”不再是问题,而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潜力股[3]。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优先发展农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战略给广大的农村经济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家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帮扶机制越来越健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家庭农场、科技农场、旅游农业、生态农业产业链蓬勃发展,给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带来了优厚的实践环境,搭建起一个更加完整的平台。

乡村振兴战略蓬勃发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新平台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该战略要求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各方面能力,譬如新型创业时机发掘能力,周全的规划部署和管理能力及科学技术学习能力,努力提升自我档次,以便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4]。其次,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当代大学生增强历史责任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和理念。服务“三农”,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大学生最简单直接的情怀表达,能够体现大学生为中国梦的实现,不懈奋斗,扎根最困难的地方,建设祖国的情怀。正是这种情怀,展现出新一代青年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感。

2.2 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添翼

首先,大学生回乡村创业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优化资源配置。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精英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农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既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领域,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平衡发展,又有利于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缩小城乡差距。

其次,大学生通过专业素质返乡涉农创新创业,开发农村特色资源,打造特色农产品,研发创业农业、生态农业和科技农业,打造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着力建设基础设施和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5]。农村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发掘特色农产品的商业潜力。比如“山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渔粮”的立体农产品农业,山区“果园旅游”农业,“反季节温室蔬菜”采摘农业,“26度果园”旅游农业,运用科学技术打造特色农产品。同时,大学生还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保证稳定客源和固定市场;通过企业融资合作,吸取资金,建设乡村道路、水源、电气、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进而促进就业发展;开展农业培训模式,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如农村淘宝、电子商务等),拓宽产业链,让农民自己开店,自己当老板,提高劳动积极性。此外,物流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乡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3 乡村振兴战略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与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大学生涉农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增加了就业创业新机遇,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支持;另一方面,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服务又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一定会迸发出蓬勃生机。

3 乡村振兴战略对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启示

3.1 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新的实践平台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和经济发展的新鲜血液,可以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平台开展“巩固脱贫成果”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假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奔赴偏远地的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其次,乡村振兴战略也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发展方向。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可通过社会实践对当地农业发展建言献策,通过媒体报道宣传当地特色农业,建立长期创新农业实践基地,实现双方合作共赢[6]。

最后,我国农业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有利于增强其文化理论自信。大学生通过文化下乡,发掘乡村文化潜力;通过支教进乡村,扶持教育,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以此发扬乡村文化中优秀的一面并结合时代特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发展。

3.2 将乡村振兴战略纳入中国高等教育的机制

近年来,高等教育提倡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中,着重突出实践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统筹思想政治教育中各门课的实践教育教学[7]。将乡村振兴战略教育纳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鼓励大学生下乡进行涉农创新创业,奋力于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奉献自我,扎根基层建设,从而加深自我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增强个人素质和思想觉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乡村振兴战略纳入高等教育机制,则要求高等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衔接。高校要开设农业方向教育的课程,打造农业研究实习基地,并积极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关注三农四化问题,增强农业科研人员的信心、使命感和责任心,多方位大力扶持农业科研项目立项和资助。课程设置应该多元化、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让学生在乡村实地观摩考察,现场教育教学,让学生不只做知识的倾听者,更要做到能力的運用者,实际操作的实践者。专业设置不仅要做到“专而精”,更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对口扶贫做到“广而专”。提高“涉农”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地位,不仅仅是通过假期社会实践调查,农村支教,“三下乡”等短期教育活动,而是要更多地通过教育挖掘农村的资源优势;农业不仅仅是效率低下、环境恶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而是一片可以大有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沃土。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也对大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大学生需要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譬如新型创业时机发掘能力、周全的规划部署和管理能力以及科学技术学习能力。就新型创业时机发掘能力而言,大学生可通过发掘农村发展潜力和延长创意产业链,发展生态环保农业、特色旅游农业、电子商务农业和科技创意农业等,整合利用农业资源,打造品牌农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8]。就战略规划及经营管理能力而言,大学生可针对农业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战术,高效地统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有效地整合农业资源和商业资源,顺应市场趋势做出调整。就科学技术学习能力而言,大学生可通过科学技术使农村的产业模式更新换代,并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全方面、多层次地发展自我,做好主心骨作用,为创业成功提供后卫支持。

3.3 因材施教,实事求是,邀请三农知识分子进高校

3.3.1 邀请大学生村官返校讲学。

大学生村官是乡村与高校之间重要的纽扣,是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了解农业实践的集大成者。邀请大学生村官返校讲学,有利于树立在校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理念,消除一些对乡村建设的误解和疑虑。同时,大学生村官可以分享自己建设乡村的经验故事、荣誉感与使命感,以服务情怀感悟当代大学生,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涉农创业创新理念,有利于乡村振兴吸引人才[9]。

3.3.2 邀请农村专家进校园。

高校应建立农村专家进校园的新模式。熟知“三农”问题的莫过于扎根于基层的农业工作人员和农业专家们,他们不仅理论知识丰富,而且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三农”问题的深入研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10]。高校聘请农村专家进校做客讲座,外聘教师,进行学术讨论研究,能够弥补在校大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同时完善涉农教育的具体实践经验,达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效果。

3.3.3 壮大师资队伍力量。

高校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组织之间加强联系合作,壮大师资队伍,建立大学生-乡村联动培养机制。通过农业农村搭建实践平台,开设课外实践基地,并建立信息化专业化精准化的农业实践实验室,为教师队伍的科研进行项目支持,发展农业科研。同时,聘请农业骨干职员和专家知识分子,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利用专家的科研资源和项目资金,发展学徒制,言传身教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指导。

4 结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正是为了补齐当前农村建设“短板”,充分挖掘农村发展潜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这一战略的提出也为当前正处于就业难创业难这一巨大压力和困境之下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对大学生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全面提高大学生双创能力,大学生也应顺应涉农创新创业要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学生涉农创新创业二者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新的机遇,后者为前者注入新的活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必然会迸发出蓬勃生机,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 胡小武.市场理性与文化乡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青年镜像与群体心态[J].中国青年研究,2019(9):5-10,17.

[2] 许应楠,刘忆.乡村振兴下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基于TAM和TPB理论[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5):56-60.

[3] 桂华.新时代我国“三农”政策中的十对辩证关系——乡村发展的战略与策略[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6):1-20.

[4] 谢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生返乡创业胜任力现状研究[J].中国商论,2019(16):225-227.

[5] 寇江.乡村振兴战略中金融支持与现代农业发展关系实证[J].辽宁农业科学,2018(6):35-39.

[6] 毋靖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9(15):79-84.

[7] 刘春桃,柳松.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8(6):16-21.

[8] 李洁,张成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就业影响因素评价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49(11):313-320.

[9] 尹晶晶.农民内生动力提升视角下乡村振兴实施机制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6):12-16,45.

[10] 毛素芝.乡村振興战略实施背景下大学生对乡村创业软环境的评价[J].继续教育研究,2018(7):46-51.

作者:廖晋饶 张孟雁

大学生村官创业教育论文 篇3:

中日韩自贸协议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探讨

[摘要]中日韩自贸易协议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自贸区的建设推动了中日韩贸易取得突破性发展,这给大学生创业以及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但从当前情况看,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及就业问题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本研究主要从中日韩自贸协议与地区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中日韩自贸协议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自贸协议下大学生就业的建议,希望可以为高校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日韩自贸协议;大学生;创业教育

在中日韩自贸协议的作用下,相关政策有利于促进并拓展经济合作发展领域,为地区经济发展带去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这也给地区大学生的创业以及就业创造了新的机遇和空间。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基于中日韩自贸协议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并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趋向,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中日韩自贸协议与地区经济发展

2011年的日本地震促使自贸区建设进程加快,如果按照抵近运输的原则,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地点有望选择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等地。在中日韩领导人峰会上,中国政府建议以山东为中心,首先建立三国经济合作先行区和示范区。而青岛作为山东的重要城市之一,与日本、韩国之间在经济贸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合作关系。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在青岛地区,韩国企业累计投资约为132.4亿美元,是青岛当地所有外来企业中投资最高的。青岛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同时也拥有港口的巨大优势,这会进一步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为后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在青岛与日韩经济往来不断增多以及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很大程度上会促进家电、商贸、服装以及农业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中日韩自贸区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进一步激发地区发展潜力,同时,多平台以及商业运营模式的不断优化,也会给地区的产业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相关数据显示,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在经济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综合以上情况,此种趋势定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与就业的机遇。

二、中日韩自贸协议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挑战

在中日韩自贸区建立的背景下分析大学生创业情况,可以总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大学生在创业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害怕失败、意志力不坚定、创业资金不足、缺乏经验、技术支持力度不够等。大学生难以结合实际情况客观全面地认识分析创业,再加上经验、资金缺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会严重动摇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影响。地区政府并没有结合当前局势扶持大学生创业,创业基金以及各项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这严重影响大学生创业初期的自信心,而有限的创业资金难以满足众多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再有,很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并没有落实,有些甚至因为操作难,并没有对大学生创业产生作用。可见,在创业前,需要全面帮助大学生分析创业的各个影响因素,而后制订一个健全的方案,做好创业风险评估,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把控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创业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二)中日韩自贸协议下大学生创业机遇

随着中日韩自贸协议的推进,自贸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这会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项目。例如,青岛大学生可以积极寻求其中适合自己的机遇。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势必会有更多的外资企业到青岛发展,中日韩三国语言都精通的人才需求量一定会增加,企业也会给这些人才提供更多的职位,大学生完全可以抓住这样的创业机会。就目前情况看,青岛地区很多大学都开设了日语和朝鲜语专业。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进行创业。此外,中日韩自贸协议下出台了很多条款,如减免关税、取消诸多贸易限制等,加上市政府的支持,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机遇。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促进了高新产业的发展,这为大学生发挥才能提供了机遇,而一些投资家的投资支持,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和措施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中日韩自贸区建立给大学生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以往学校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教育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传统的知识型人才逐渐转變为复合型人才,更注重人才的自主创业能力。学校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促使大学生将相关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这正是大学生在发展中所需的技能。通过有效的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拉近大学生与社会行业发展之间的距离,可以为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2.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学校在开展实际的创业教育过程中,要融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有效改善传统教育单一的教育模式,通过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教育充分融合,进一步提升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大学生能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创业趋势以及其中的多方面影响因素,进而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有效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可以充分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将大学生具备的潜能挖掘出来,从而为大学生毕业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3.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措施

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背景下,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首先,学校需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氛围,通过新媒体、网络等多种途径宣传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借助奖励机制,采用设立创业资金、荣誉称号等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其创业信心,进而树立正确的创业目标以及思想观念。学校需要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大学生要有勇气、有信心。其次,学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可以引入现代国内外创业人士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经验,并获得创业的信心,以此激励大学生。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贴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创业观点、实践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利用案例。最后,应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帮助大学生开展多元化学习,在校期间也可以开展一些创业大赛,调动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让他们在此过程中了解、理解创业,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基于中日韩自贸协议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发展形势

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会进一步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发生改变,让地区产业从以往的农业、工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服务业为主。同时,这样的趋势会促使第二、第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从而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

首先,第一产业的发展,并不会影响大学生就业。主要是因为当前第一产业还富余大量劳动力。在不断发展中,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将会逐步转向第二、第三产业,但第一产业多数情况是以农业为主的劳动力,所以此种劳动效率较低且廉价,不会对大学生就业造成较大的影响。

其次,在第二产业中,大学生会更加关注其中的一些高新技术行业。第二产业规模的不断发展,需要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但由于第二产业多数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也就是工厂居多,此类性质的企业虽然需要较多的劳动力,但不足以吸引大学生。而基于中日韩自贸区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将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发展起来,此情况会提升大学生的关注力。

最后,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发展对人才吸附能力较大,能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当中日韩自贸区建成后,第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呈现出飞速发展趋势。受到中日韩自贸协议的影响,第三产业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

(二)提升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1.学校方面

(1)合理调整并优化课程

在中日韩自贸协议下,青岛地区将会更加需要应用型、实践型、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高校在制订教学目标以及课程时,需要进行有效融合,积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当地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邀请行业专家参与高校专业设置,制订出人才培养方案。此外,可以从当前高校现有专业出发,适时调整,创设需求型、应用型的新专业,进而为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孵化基地。

(2)提高教师的综合辅导能力

师资力量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基础,青岛高校应当加强建设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指导、辅导等能力,从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出发,提升教师咨询指导的服务能力。高校可以通过相应的培训,提升就业创业教师的指导能力,进而构建“双师双能型”就业创业教师队伍。此外,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整体能力,高校需要不断完善就业创业导师制度,积极吸纳企业行业专业技术人才,让其充分融入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导师作用。

(3)提升就業帮扶力度

就业需要具体落实到帮扶活动中,高校需要从行业产业以及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做好几方面工作。第一,各个高校可以筛选出优秀的教师以及学生,创设导师团队,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就业需求提供帮助。第二,高校需要加强分析并研究当地的就业政策,为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此外,也可以针对“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毕业生征兵入伍”等国家项目政策,向学生进行传达,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微信、微博、邮件等优势,随时为学生提供就业选择所需服务和政策帮助。第三,高校可以提高就业创业活动的丰富性,比如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通过亲身实践,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就业发展打好基础。

2.大学生自身

与日本、韩国贸易往来的不断增加,会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会对大学生就业带去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大学生也要意识到,在此背景下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做好职业规划,从而为自身的就业打好基础。

第一,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自我,从自身专业出发,按照兴趣导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以及职业。对此,学校可以结合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邀请行业专家深入到学校专业设置中,与学校共同参与人才方案的制订,针对学校现有专业进行调整,为学生打造符合就业趋势的课程,并在教育中引导学生做好长远职业规划,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和职业,不要受到利益驱使频繁跳槽从而影响到自身职业长远发展。

第二,在选择行业上,大学生可以多关注一些处于创业初期的新兴产业。在当前趋势下,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会获得更多的支持,这为大学生带来机遇。同时,处于初期创业阶段的企业,在人才方面的需求量非常大,这为大学生就业后发挥自身潜力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相比之下,对于一些已经成熟的传统行业,其发展已趋于平稳,在人才方面并没有很大的需求,其对人才的要求较高,给予大学生发展的机会也不多。

第三,中日韩自贸区建成后,大批新兴产业以及技术类的公司会逐步发展起来,在发展初期迫切需求大量的人才,其对人才的要求也比较全面,不仅需要高技术、高层次的人才,同时对人才的综合能力以及素质也提出了要求。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这一现状,在学习以及实践期间要不断强化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日韩自贸协议背景下,不仅会给地区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会促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需要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顺应时代趋势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为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开拓更多的机会。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把握好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催生的机遇,为自己工作和事业的发展走好第一步。

[责任编辑:陈明]

作者:程潇凝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外语学习认知心理学论文下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