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2022-04-21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目前,国内对于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指标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课题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与职称评审指标相关性的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职称评审指标设计的建议,为科学地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指标体系提供研究的基础。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篇1:

职教师范生从教意愿的调查与分析

摘    要:服装专业职教师范生是未来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之一,其从教意愿直接影响到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以江苏省某高校175名服装专业职教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该专业职教师范生从教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调研。结果表明:该专业职教师范生在从教意愿上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社会认可、学生自身内、外因的驱动都会对其从教意愿产生重大影响。基于此,提出从三个方面增强本专业职教师范生的从教意愿,即:增强职教师范生的职业使命感,树立职教信念;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职教师范生的从教信心;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气氛,为职教师范生就业提供政策保障。

关键词:服装专业;职教师范生;从教意愿;调查与分析

职教师范生的从教意愿是指职教师范生对从事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所持有的看法和情感反应,即他们是否愿意从事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愿意的程度[1-2]。职教师范生是未来职业教育的主力军,其从教意愿直接反映了他们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的热爱程度,也反映了他们是否会以职教教师为自己的职业目标,积极投身于本科期间的学习,努力发展自己的专业和职业能力,为将来进入职业学校成为一名职教教师做准备。这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质量,也会对未来职教师资质量及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3]。职教师资质量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因此,研究职教师范生的从教意愿对促进高素质职教师资的培养有重大意义。目前,江苏省内具有服装专业的中职学校因为各种原因依然存在师资短缺的现象,但培养该专业职教师资的院校比较有限。如果该专业职教师范生从教意愿不强,对本地区该专业人才培养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本研究以江苏某高校服装专业为例,对职教师范生的从教意愿进行较为客观的调查与分析,以期更有效地加强该专业职教师范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其职业能力及综合素养。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服装专业职教师范生从教意愿进行调查与分析。

调查对象为江苏某高校服装专业职教师范生,包括大一到大四的在校师范生及刚毕业的职教毕业生。调查时间为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为保证样本发放及回收数量,在本专业每个年级的师范生都不缺席的情况下,采用现场集中发放问卷并指导和监督填写的形式进行,保证了问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共发放问卷175份,回收到有效问卷1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二)问卷设计

本问卷在借鉴已有的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及从教意愿调查问卷的基础上[4-7],结合所调查学校服装专业职教师范生的实际情况,编写成《服装专业职教师范生从教意愿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及特征,包括性别、生源地、年级、报考本专业职教师范方向的原因等;第二部分为问卷主体,主要对该专业职教师范生从教意愿进行调查,包括本专业职教师范方向满意度、职校教师职业价值观、职校教师职业归属感、职校教师从教能力、职校教师职业情感;第三部分为访谈部分。选取15名本专业职教师范生,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其从教意愿,进一步分析影响其从教意愿的因素等,作为对问卷主体部分的补充和解释,使问卷内容更加完整。

(三)数据分析

本次对调查问卷的选项设置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从否定到肯定(或从非常弱到非常强、非常不喜欢到非常喜欢、非常不愿意到非常愿意、不符合到符合等)分别记为1~5分,依此对相关问题作出回答。使用 SPSS20.0 软件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服装专业职教师范生从教意愿强度、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以获得相关结论及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样本基本特征

表1所示为职教师范生的基本情况。从性别来看,男、女生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8.5%和81.5%,呈现出明显的女多男少、比例不均衡的特征。这与教师职业已形成性别区隔,影响了男性选择教师职业有一定的关系[8]。另外,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在通常的认识中,服装行业女性偏多,因此在报考服装专业时男生选择报考的较少。从生源地情况来看,来自城镇与农村的比例也不均衡。来自城镇的学生稍多,显示出一定的城乡差异性。有资料显示,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加深,“90后”的城镇化率在逐步增高,进入城市读书和就业的概率也在增加,这也使得“90后”的城镇生源有所增加[9]。而各年级学生人数分布比例则显示出逐年增多的现象,这与学校的发展方向及增加师范类招生计划数有关。

(二)服装专业职教师范生从教意愿现状分析

1.从教意愿总体特点

意愿本身是一种对某个事物的感知、态度或倾向,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职教师范生的从教意愿是学生本人在经历了高考志愿的填报、专业及教育类课程的学习、对教师职业的感知等过程后对将来从事中职学校教师的选择倾向。

从表2可以看出:在175名服装专业职教师范生中,不确定自己是否愿意到中职学校任职的学生比例最高,为29.1%,且该选项大部分来自于一年级学生,表现出对将来是否从事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很茫然的态度;其次为比较愿意从事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的学生,为20.0%,而非常愿意的人并不多,占16.6%;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的学生占总体数量的36.6%,不到总体数量的一半,说明本专业的职教师范生到中职学校做老师的倾向并不突出;而比较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的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18.9%和15.4%,总共为34.3%,超过了总体人数的三分之一。从总体情况来看,持有“愿意”态度的(36.6%)比持有“不愿意”態度的(34.3%)学生人数比例稍大,但二者并没有明显差异,持有“不确定”态度的占29.1%。进一步访谈得知,本专业学生有近半数是因为高考志愿被调剂而进入本专业师范班的学习,因此部分学生对于职校教师这一职业并不了解,对将来是否能进入职业学校任教也并不清楚,这一点在一年级新生中表现最为突出。

如表3所示,进一步对师范生的从教意愿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进行赋值,并求取平均值,得出服装专业职教师范生到中职学校的从教意愿均值为3.08,介于“不确定”和“比较愿意”之间,且更偏向于“不确定”。

2.从教意愿各因子分析

服装专业职教师范生从教意愿具体表现在本专业职教师范方向上的满意度、职校教师职业价值观、职校教师职业归属感、职校教师从教能力、职校教师职业情感5个方面。从表4可以看出,“本专业职教师范方向满意度”这一因子得分最高,为3.26分,显示出大部分师范生对师范方向比较满意。访谈中发现学生认为与非师范生相比,一方面除了学习专业课程外,还能学习教育类课程,而教育实习的机会也增加了与外界的交流,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师范生的就业选择范围更广,因为有教师资格证,毕业后既可以从事教师职业,也可以从事服装行业的工作。因此总体来说,学生对师范方向的满意度较高。

得分比较高的还有“职校教师职业价值观”,为3.11分,说明职教师范生对职校教师的认识较为积极。在当下,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海量知识,但学生想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依然要依靠教师对知识的筛选和对学生的引导,因此职校教师不仅是学生专业知识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学生道德品行、能力发展的引导者。在校师范生在专业实践及教育实习中也感受到了作为职校教师的重要性,对于职校教师的评价也很高,认为从事这一职业较有意义和价值。另外,江苏省纺织服装业较为发达,服装从业人员需求量也较大,职业学校为服装行业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因此总体来说职校教师职业价值观水平较高。而职校教师从教能力得分为3.02分,处于中等水平,说明学生对自身教育教学能力评价并不高,认为自己执教能力还有待提高。师范生在校期间既要学习专业课,又要学习教育课程,与非师范生比,在有限的四年时间中他们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教育理论课与教育实践课的学习上需更进一步加强,以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其职业自信心。

得分较低的两项分别为“职校教师职业情感”、“职校教师职业归属感”,分别为2.38分、1.93分。尤其是职业归属感,得分最低。由于职教师范生并没有教育政策为其提供毕业后到职业学校就职的保障,依然要依靠自身的努力,通过考试、面试等一系列环节才能进入职业学校。且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教师学历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师范生与教育硕士相比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就业压力很大,他们并不能确保自己将来能进入职业学校。访谈中不少学生都提到了这个问题,这一点对他们的就业心理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表现出了很弱的职业归属感。除毕业班的学生和刚毕业的学生外,其他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到职校实习的经历,不能真正体验一个职校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对职校教师的职业情感并不高。

(三)影响从教意愿的因素分析

1.师范生个人基本情况的影响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上的从教意愿得分上分别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性别上看,女生从教意愿明显高于男生,这与表1的分析中女生报考人数明显多于男生是有关系的,当然,这也与教师职业性别标识化及服装专业特点也有关系。一方面,通常认为教师职业较稳定,假期较多,符合社会对女性“兼顾家庭”的期望,认为教师职业更适合女性,但却难以满足男性的职业期待,这种职业期待既包含了教师工作的安稳和缺乏挑战性,也包含了男性“養家糊口”的收入需求。另一方面,服装专业本身存在女多男少的特征,从事该专业工作的女性也偏多,造成了职业性别的刻板印象。这两方面都可以说是一种性别壁垒,对男、女生的从教意愿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就出现了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异。就生源地而言,农村生源从教意愿要高于城镇生源。虽然“90后”的城镇化率在逐步增高,但在访谈中发现,农村生源与城镇生源在家庭经济条件、生活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父辈工作、生活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且父辈也希望子女有一份稳定的教师工作,这一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择业,因此农村生源从教意愿也相对高一些。就各年级的师范生而言,二年级师范生的从教意愿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其次为刚毕业师范生。访谈发现,二年级师范生刚结束大基础课程的学习,已基本适应了大学学习生活,并开始接触专业课程及教师教育课程,对职教教师有了一些认知,部分学生甚至对职教教师职业产生了兴趣。但三、四年级的学生经历了教育实习、教师资格证考试等环节后,对入职中职学校反倒信心不足,主要由于一方面能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学生非常有限,而教师资格证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必备条件;另一方面,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也更清楚地了解了职校招录教师的条件。江苏地区有服装专业的中职学校虽然不少,教师需求量也较大,但对教师入职时各方面的条件也越来越高,除了对其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有要求外,对学历、职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师范生到职业学校竞聘的竞争很激烈,他们并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入职职校,再加上本专业职教师范方向就业有多种途径,因此他们在从教意愿的选择上反倒偏低,这与表4中师范生的职业归属感较低是一致的。

2.报考原因的影响

从表6可以看出,学生报考职教师范有多重因素的驱使。一方面体现在外在功利的考虑上,如“教师假期多”“教师工作稳定”“家人意愿”“教师社会地位高”,这四项因素中前三项所占比例都较高,分别为38.5%、39.3%、35.7%。从访谈中发现,亲戚朋友中有从事教师职业的,大多数家庭都希望子女也能从事这一职业,认为这一职业较稳定,且假期多也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有内在使命的驱动,如因热爱教师职业而选择报考,但该项所占比例仅为18.2%,居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可以看出,学生在选择报考职教师范方向时,外在功利因素占了主导作用。而其他选择因素比例都较低,说明大部分学生在报考职教师范方向时是经过了认真考虑的。

3.社会承认对职教师范生从教意愿的影响

社会对职校教师的认可度是影响职教师范生从教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职教师范生对职校教师的评价上。本调查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即:职校教师就业环境、职校教师社会地位、职校教师收入、职校教师压力和职校教师发展前景五个方面。从表7中各项的得分来看,职校教师压力这一项得分最高,为3.78分,反映出师范生大多认为职校教师工作压力大,除了忙于上课、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外,科研、职称评定的难度也很大,这给师范生到职校从教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也影响了其从教意愿。从表中还看出,职校教师的就业环境、社会地位、收入这三项得分不高,分别为2.23分、2.81分、3.03分,而这三方面直接关系到职教师范生就业后的根本利益,这与表6中对外在功利的考虑是一致的。这几方面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师范生的择业。除此之外,所有评价要素中,能得到学生基本认可的为“职校教师的发展前景”这一项,该项得分为3.41分,偏向于发展前景较好。这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不断加强及对职教师资培养政策的扶持、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是有很大关系的。再加上江苏地区纺织服装业较为发达,对服装人才需求量很大,因此不少学生认为服装专业教师的发展能满足自己今后的发展期望,这是其愿意从教的一个动力。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江苏该高校服装专业职教师范生从教意愿的调查数据统计及访谈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服装专业职教师范生到中职学校任教的意愿不高,并且对从教意愿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从教意愿的总体情况反映出该专业师范生对师范方向较为满意,认为就业途径更多。既可以去职校任职,又可以到服装公司或企业做相关的设计或管理工作。他们对职校教师价值也有较高的认可,但职业归宿感和职业情感并不高,职业使命感也不强,大部分学生选择师范方向仅仅是因为“教师假期多、工作稳定、家人意愿”等外在原因,总体表现出“虽然认可但并不愿意”的特点。

其次,职教师范生对入职中职学校信心不足。主要表现在认为自己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在服装实践能力及辅导学生技能竞赛方面有欠缺、教师资格证考试难度大,学历上也难以与硕士竞争等,导致在入职中职学校的激烈竞争中信心不足。

最后,社会对职教教师的认可也严重影响到职教师范生的从教意愿。在学生对职校教师的评价中,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职校教师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高压力、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从教意愿。

(二)提高服装专业职教师范生从教意愿的建议

1.增强职教师范生的职业使命感,树立职教信念

服装专业职教师范生是未来培养服装行业人才的主力军。作为未来的职教师资,对职校教师职业应有深入的理解,而不仅仅只是看到作为一名职校教师的好处。因此,应通过不断学习来增强从事职校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整自己的职业认知观念,提升自己对职校教师职业的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积极拓展各类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服装专业的中职学校进行见习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服装专业职教教师的教学及工作状态。在各类服装工作室及课堂积极实践中,促使学生认真体会和反思,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不断提升自己对职校教师职业的认同,加强服装专业技能的学习,树立职教信念。

2.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职教师范生的从教信心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及是否满足中职学校对教师的需求。一方面,可通過提高职教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的学分比例,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其信心。这也是保障培养职教师范生“师范性”的重要条件。如:可增加选修课门类,让学生能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也可增加“教育见习”“教育研习”等实践环节,有效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还可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设置相应的课程,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教育类课程建设及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等。另一方面,可探索和实践服装专业“本硕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职教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为其进入中职学校做好充分的职前准备。

3.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气氛,提供就业政策保障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对职校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同时,也应积极引导社会对职校教师的重新认识及对其价值的认可。对服装专业而言,可通过多种途径的活动和宣讲营造重视职业教育、尊重职校教师的社会氛围,如通过各类职校学生的服装设计作品展演、各类设计大赛成果展示等,帮助本专业职教师范生实现他们应有的社会价值。同时,在就业政策上可适当向职教师范生倾斜,如提高职校教师待遇,以及职教师范生在校期间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或获得一定级别学科竞赛、教学比赛奖项的可直接入职中职学校等,为职教师范生提供就业保障,这也是增加其职业归宿感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陈娟怀,高智红,刘辉. 职业教育师资本科生从教意愿的实证研究[J]. 当代职业教育,2018(6):66-72.

[2] 陈红彩, 蓝欣. 职技高师院校学生从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生为例[J].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2,22(4):59-63.

[3] 蓝欣,兰欣,陈红彩. 职技高师学生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15,36(779):46-51.

[4] 殷霁芬. 体育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5] 魏淑华.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8.

[6] 崔莎莎. 艺体类免费师范生从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7] 孙苏敏.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初探[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8] 敖俊梅,林玲. 中小學教师性别结构“女性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 民族教育研究,2020,31(2):54-62.

[9] 周宇香. 中国“90后”人口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解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20(11):43-51.

责任编辑    张栋梁

An Investigation on Teaching Willingness of Vocational Normal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Costume Design Majors in a University in

Jiangsu Province

DUAN Xingyuan1,SU Aiguo2

(1. School of Art Design,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China; 2.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ourism,Yangzhou 225000,China)

Key words: the costume design major;vocational normal students;teaching willingness;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作者:段杏元 苏爱国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篇2: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与职称评审指标相关性调研分析

摘 要 目前,国内对于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指标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课题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与职称评审指标相关性的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职称评审指标设计的建议,为科学地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指标体系提供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 高职教师 职业能力 职称指标 相关性

1 对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状况调研的必要性

自2006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时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正式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由于各个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很多地区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指标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职称评审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独立的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从事师资管理的人员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但是由于理论研究不足,出现了建议正确,可是运用困难的尴尬局面。因此,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可行的职称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2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与职称评审指标相关性调研分析

2.1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多种能力又可以分为一般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要具备教师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合理把握教材的能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等等。高职院校教师更应具备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的专业开发能力、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实施能力、基于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能力等等。

2.2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内涵分析

“职称”的内涵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学术水平、能力与成就的评价以及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统称。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是衡量教师学识、能力、成就和贡献的一种标志,职称评聘是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具体手段。目前,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的职称评审条件大多是从学历要求、资历要求、外语要求、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继续教育要求、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教学业绩成果要求、科研业绩成果要求、教师品德素养、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方面来考察一个教师的水平。从指标设计到内容,有的是直接套用普通高校的评审条件,有的是在普通高校评审指标的基础上降低了标准,但是难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2.3 对于现行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政策的调查分析

2.3.1 调研模式

本课题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中选取了职业大学、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职业学院、商务职业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发出问卷125份,收回116份,有效问卷112份,调研的部分内容用于研究分析职称评审所涉及的指标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的高低。

2.3.2 调研情况统计

(1)您认为学历、资历对真实评价高职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2)您认为撰写论文、著作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3)您认为撰写论文、著作的数量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4)您认为论文、著作的质量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5)您认为以期刊等级对于评价论文质量的影响值是高是低?(6)您认为编写教材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7)您认为教学质量考核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8)您认为指导学生参加大赛获奖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9)您认为科研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0)您认为教学改革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1)您认为专业建设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2)您认为发明、专利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3)您认为对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问卷用于调查高职学院一线教师对于职称评审指标涉及的内容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的高低。答案选项分由高到低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5分表示影响值最高,1分表示影响值最低。

2.3.3 调研结果分析说明

调研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题到第七题是对于高职教师一般职业能力的调研,第八题到第十三题是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的调研。

(1)关于高职教师一般职业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的学历、资历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一般,说明教师具备相应的学历、资历只是其可以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不能以高学历或者是任职时间长就说明一个教师的实际水平高。

问卷的第二题到第五题都是围绕论文、著作这个指标的调查,从调研结果来看,论文的质量和期刊的等级可以真实的反映一个教师在这方面的水平。论文的数量多不一定是水平高,说明提高论文质量是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一个主要渠道。

问卷第六题是关于编写教材的调查,在大多数职称评审文件中规定,撰写论文和和编写教材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发表论文的篇数或者参编教材达到规定字数都可以说明在这方面达到了职称评审的要求。但是调查结果显示,41.96%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编写教材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影响值一般,也就说明编写教材不能体现教师的水平高低。

问卷调查的第七题是关于教学质量考核的调查,53.57%被调查者选择了高和较高的选项,说明大家普遍认为教学质量考核可以真实地评价一个教师的水平。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一般要考核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五年的教学质量情况,可以说这是一名教师日积月累取得的成绩,最能够直接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水平。

(2)关于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第八题是关于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获奖情况,这项内容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最显著的标志。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弱直接体现高职教育的水平,自然也就体现了高职教师的水平。调查结果显示,50.9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高或较高,33.93%的教师做出了中庸的选择,只有1.79%的被调查者认为这项内容不能真实反映教师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参赛获奖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否能在大赛中获奖学生的资质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不可否定的是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直接会影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提高。

问卷的第九题至十三题,调查的是高等职业院校基于实际工作需要的科研能力、教学改革能力、专业建设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几种能力更能够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水平。客观地讲,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只完成了教学工作,最多就是一个教书匠,而具备诸如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的专业开发能力、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实施能力、基于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专业能力,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岗位上才能做出更加显著的贡献。

3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设计的思考

3.1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职称评审指标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就应该注重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和任务、 教学性质和特点,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因此,在制定评审指标时要认真研究《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关于加强高职 (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教育部文件。近几年教育部师资队伍建设纲领性文件都把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及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设计评审指标时候,要以文件精神为指导认真研究本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职称评审文件内容,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学院教师队伍实际水平出发,既要坚持高标准,又要有可行性,使教师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相应的指标。

3.2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要体现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个人的职业能力是胜任其工作岗位的必备条件,一般的职业能力可以从学历状况、从教经历和任职资历、教师职业资格证取证情况,和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培训、教师法规培训等等方面去验证。而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人长期从事某一专业劳动,能促使人的能力向高度专业化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则需要通过企业实践经历、职业资格考核、参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结合实际工作搞科研、搞发明创新来提高的。

3.3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设计要方便评委把关

职称评审指标是评委决定教师是否可以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许多院校为了排除人为因素对于评审结果的干扰,采用量化赋分的办法进行。但是对于一个教师的考核应该从职业道德、职业资格、职业经验、职业成就等方面综合进行考核,单纯的量化不能够全面立体地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情况,为了解决上述矛盾,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合适。

[1] 孙秀山.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量化考核的研究.延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2).

[2] 曹文明.关于推进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革的思考.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

[3] 何美华.高职院校教师职称量化评审的探索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11(5).

作者:王咏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论文 篇3:

论职业院校汽修专业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随着社会用人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要求的提高,单一拥有学历的毕业生已不能够满足社会需要。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汽修服务业带来了空前的良机。本文主要分析了汽修这一行业职业的特点,对职业院校汽修专业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包含职业技能、道德、习惯、意识、作风等多方面。

一、汽修行业从业者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

1.汽修专业学生文化业务方面的素质

汽修专业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以下素质能力:自我发展与管理能力,其中包含信息的处理、职业设计、问询指导、设计处理等;问题的分析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应变能力,包括应对压力的对策选择、承受程度等;创新意识培养能力,创新是各职业自我发展的重中之重;动手实际调研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汽修行业职业素养特点

汽修行业职业素养同其他行业的基础素养要求是相同的,例如忠诚奉献、乐观积极、团队合作、爱岗敬业、创新开拓、认真负责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等,都是汽修人应当具备的,同时还要拥有从事汽修行业所特有的职业素养:关注新兴汽车技术的发展,对客户态度亲切热情,投入汽修事业无怨无悔。

二、汽修行业学生提升素养的条件

1.环境因素

具备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尤其是职业氛围创设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实训现代化设备的普及度,能够紧跟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步伐。实训的场景布置也相当重要,要做到能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加强真实体验度。

2.师资条件

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教师主导教育的方向,传授知识多少和质量的主导权在教师手上,因而教师的基本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训,注重教师自我提高,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对教师专业素养的硬性要求严格把关。

三、培养汽修行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及建议

1.提高汽修行业指导人员队伍专业素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9年发布了《职业指导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在2005年又对这个标准进行了修改与补充,加强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建设为实现职业服务专业化奠定了的基础。而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标准同一般职业指导人员的国家职业标准,在区别与统一中产生。所以应当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职业分析方法,颁布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人员专业标准。

2.开展指导人员专业培训,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然而,在其他学科获得了许多知识并不能够证明学生就掌握了语言技能。语言教学的侧重点是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学任务的设计必须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3.加大汽修指导人才的吸纳力度

现今,汽修专业院校职业指导人才紧缺,汽修专业院校应当适当加大汽修指导人才的吸纳力度。可以尝试聘请人社机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业成功人士和法律专门人才、政府人事组织部门等的专业人才,作为汽修专业院校指导人才的新鲜血液,加入到职业指导队伍中,使学生认识到就业和行业发展趋势、求职技巧、社会用人企业的需要,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

4.建立汽修专业院校校内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机制

强有力的评价机制具有鼓励学生的功能,是汽修专业素质培养教育的重要保障。所以,应当成立一个有助于汽修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评价机制,改变从前单一凭借成绩评价一名学生的做法。在学生日常评价中,要突出职业素质的内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层面的表现都要录入评价系统,考试内容以能力测试为主,这样有利于引导日常教学向学生素质的方向發展。

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能否真正投入汽修工作大环境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提高技能,以工匠精神对待工作,是评价学生是否胜任工作的试金石。通过实践的磨炼,能够看出学生是否能做到知行合一,理论实践相结合,从而客观评价学生是否符合岗位需求,能否胜任汽修这个岗位。在科学有效的评价管理机制中,未来的汽修人才羽翼逐渐丰满,可以满怀信心地走上未来的职业之路。

(作者单位:平度市高级技工学校)

作者:赵金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气象预警地质灾害论文下一篇: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