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认同感心理健康论文

2022-04-13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教师职业认同感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通过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职业效能与职业意志四个维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并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做了简要探析:1.应正确对待心理健康教育边缘化;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就动机;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入职培训;4.完善生活保障体系,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教师职业认同感心理健康论文 篇1:

中职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摘           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东技术师范大学193名中职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整体水平偏低,且各研究维度水平不均衡;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对中职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社会方面的因素,如政策、职业发展条件和福利待遇。为此,从提升中职教师行业的整体福利待遇和地位、激发和提升中职师范生从教意愿与动机、加强中职师范生的教师职前教育培训方面出发,为提高中职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提出几点建议。

[关    鍵   词]  中职师范生;职业认同感; 现状调查;对策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师教育事业的关注和重视,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其作为影响教师建设事业的一项重要因素,职业认同感水平不仅反映了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态度,而且影响了他们的教师价值观,从而关系到我国教师队伍建设。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师范生作为师范生的特殊群体,其教师职业认同对中职师范生同样具有极大的影响:较高的职业认同能够让中职师范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愉

悦的心情面对工作中的压力,能够使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坚定终身从教的选择[1]。

区别于普通师范生毕业后作为普通大、中、小学教师,中职师范生以后可能需要直接面向素质及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中职学生,所以在思想、情感等方面更需要经历从中职师范生到中职教师的角色转换;再加上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顺应国家政策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培养“双师型”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中职师范生教师队伍建设。因此,重视和加强对中职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据查阅相关政策资料,广东虽作为职业教育大省,但是中职师范生的规模较小,培养中职师范生的学校仅有两所,即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和笔者所在学校——华南师范大学。本文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中职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人数多,比较具备抽样的代表性。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为96.5%。

(二)研究工具

参考王鑫强、曾丽红等人编制的《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潘晨的《中职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和孙苏敏的《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调查问卷》,并结合高校中职师范生的实际,编制了《中职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问卷》。问卷分别从职业价值、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和职业效能四个维度来研究中职师范生的教

师职业认同感,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认同程度越高。其中,各个维度可靠性系数分别为:0.701(职业价值)、0.881(职业意愿与期望)、0.543(职业效能)、0.841(职业意志),问卷总分可靠性系数为0.828,说明量表的信度较好,该问卷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三)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职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情况

中职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整体水平偏低(结果见上表,职业认同总分的平均数约为52.42,低于及格线60),且每个维度的得分率均低于80%,没有达到“基本认同”的水准。因此,从总体上看,中职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比较缺乏。

(二)中职师范生职业认同因子差异分析

职业价值维度下的职业认同感各个要素的得分平均值在2.95~3.93之间,整体水平较高,不过该维度中的受人尊重认同程度偏低。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类似“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与国内普遍认为职业教育只是培养技术

含量不高的体力劳动者的错误认知,使职业教育在社会舆论中认可度不高。因此在多数人眼中,中职教师的地位不如普通教师,受人尊重程度和社会地位会偏低。

中职师范生的职业意愿与期望维度是四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且该维度下教师职业认同感各个要素的得分平均值均高于3.3,表明该维度整体水平较高。各要素中认同感最高的是希望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得分4.17,相比之下,在向往中职教师工作模式方面认同感最低,得分3.38。工作模式方面,虽然不及互联网行业“996”的高强度工作时长,但是中职教师也面临着工作时间的“强负荷”,包括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边界模糊、专业发展的时间需求与工作时间碎片化的困扰。除此之外,还面临着“多面手”“低成就”“弱相关”等困扰。“多面手”指既要精通自己担任的课程,还要懂得其他学科知识;“低成就”指专业发展需求与晋升审核需求之间的矛盾;“弱相关”指学生事务处理“立竿见影”与专业发展“厚积薄发”之间的矛盾。因此,中职师范生对中职教师工作模式的向往程度较低也是在情理之中。

职业意志维度下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各个要素的得分平均值相对较低,其中终身从教观念非常缺乏。结合表,职业意志维度的得分最低,表明该维度整体水平最低。如今社会可供选择的职业越来越多,大家对“铁饭碗”不再有很高的期待值,更多的是追求自己的兴趣,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再加上“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某一岗位需要很大的毅力。因此研究人员应该从激发学生从教的意愿入手,让学生发现自身任教的价值,以提高他们的教师职业认同感。

职业效能维度下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各个要素的得分平均值在3.20~4.13之间,表明该维度下各要素的影响水平一般,其中遵守职业规范认同最高,得分4.13,说明中职师范生注重培养职业操守,能够坚守职业规范。然而,认为中职教师适合自己的认同最低,得分3.20,可见仍然有部分中职师范生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并不适合从事中职教师。所以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在思想上在行动中能够全面认识自身价值并发现自身能力与中職岗位的契合度,明确中职教师岗位所需人才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不断提升自己以达到所需标准。

(三)影响中职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探析

问卷最后设置了一道关于探究影响中职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因素的定项多选题,要求中职师范生对其作答,选出其中最符合自身情况的三项。

通过采用多重分类法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结果发现,中职师范生认为影响其教师职业认同感最主要的因素是政策因素,其次是职业发展条件和福利待遇。从三个因素所占比重可知,要想提高中职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更多需要从外部客观环境入手,国家和学校应该牢牢结合这三个主要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三、中职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总特点探析

根据上部分的研究结果可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中职师范生在职业意志维度当中整体水平最差,其他三个维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其中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被调查的中职师范生对中职教师该职业的价值认同比较低,普遍认为中职教师受人尊重的程度不高;(2)中职师范生从教的意愿普遍不高,对

终身从教的意愿更是甚微;(3)中职师范生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并不适合从事中职教师职业。因此我们将根据这些特点“对症下药”。

四、提高中职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对策分析

(一)提升中职教师行业的整体福利待遇和地位

提升中职教师行业的整体福利待遇和地位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1)从社会角度出发,提高中职教师的地位和价值。即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尊重职业教育的氛围,提高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让中职教师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2)从国家政策出发,出台维护中职教师身份地位、公正合理待遇及福利的政策,切实保障中职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满足中职教师实现任教价值的意愿。

(二)激发和提升中职师范生从教意愿与动机

教师职业认同不仅是中职教师发展的动力和内在激励因素,而且是中职师范生情感中最持久的源动力。只有让其具备强烈的内在动机,从内心真正认识和喜欢中职教师这一职业,并渴望在该岗位上获得成就感,这样才能对中职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教师技能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激发较高的职业认同感。

(三)加强中职师范生的教师职前教育培训

职前教育阶段是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也是未来中职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的初始阶段。中职师范生的教师职前教育培训的实践性知识的习得将影响他们个人的终身专业发展和他们对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因此中职学校应该高度重视中职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根据《职教二十条》条例,优化模拟教学训练和实习模式,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实践体系,重点培养中职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加强中职师范生的教师职前教育培训,这样能够很好地增强中职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从而为他们投身中职教育并坚信自己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打下坚实的信念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玉红,王春晖.新疆特殊教育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特点及其与学习投入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8(3):58-64.

[2]许有云,李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2):149-151.

[3]陈克娥.高师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与特点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61-62.

[4]曾丽红,王鑫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调查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0):57-60.

◎编辑 武生智

作者:叶雪兰 张宛婷 张思其 林秋纯 陈家霞

教师职业认同感心理健康论文 篇2: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探析

摘要:通过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职业效能与职业意志四个维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并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做了简要探析:1. 应正确对待心理健康教育边缘化;2.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就动机;3.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入职培训;4. 完善生活保障体系,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认同感;入职培训

一、 职业认同感及相关概念

心理学上认为,职业认同感是从业者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感知与体验。职业认同感涉及四个维度:职业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职业效能。职业期望是指从业者对自己从业的期望。职业意志指从业者愿意从事自己岗位并在岗位上的坚持性。职业价值从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职业身份的价值判断。职业效能感指从业人员在所从事职业过程中产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

(一) 职业意愿与期望较低

笔者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访谈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意愿与期望较低。首先在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部分属于兼职教师,大多是高校学生赚取生活费的一种途径。多数人不愿意在毕业后继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极少数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对心理健康教师这个职业抱有期望。大多人认为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较低,发展还很不成熟,职业生涯发展注定坎坷,自己并不能从学校教育中学到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二) 职业价值认识不足

职业价值可以分为内在职业价值与外在职业价值。内在职业价值,是指该职业在社会或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地位或者给从业人员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外在职业价值是指通过教师这个职业所获得的物质奖励。当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旧以传统的教学形式为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本意是预防学生的负面情绪或心理问题,但很显然学校仅仅把它当成应付国家教育方针而不得不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成了一个尴尬的存在。学校无法给予这个队伍应有的重视,很少组织任何与心理咨询、辅导有关的培训,诊断技能有所欠缺,缺少实用的价值,成为一名普通的理论普及教师,职业内在价值得不到体现,物质生活更是得不到保障。

(三) 职业效能感欠缺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效能感是其对自己是否具有解决学生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自信程度。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多从事理论教学,普及心理健康常识,而不是更为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的咨询技能得不到锻炼,从而对自己缺乏信心。较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对自己所具备的心理咨询技能持怀疑态度,更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咨询的实用性、有效性持质疑态度。

(四) 职业意志薄弱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意志与职业地位、职业价值、职业效能是分不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地位低下,职业价值更是无从体现。精神上,由于无法得到学校及社会的认可而苦恼不安,产生职业倦怠,物质上无法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在各种困难及其他高薪职位的双重影响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很难继续在岗位上坚持下去。

三、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教育对策

(一) 正确对待心理健康教育边缘化,提高职业期望

心理健康教育边缘化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慢。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新生的领域,必然会慢慢成长起来,在学校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坚守岗位,熟练掌握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在内陆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心理学这个新兴领域充满了不信任感和排斥感,学生及家长在此环境中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实属正常,心理教师要做的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普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学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地认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改变再加上心理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心理教育一定能获得越来越多的青睐。

(二)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入职培训,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职业价值

首先,明确培训团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入职培训不能仅仅只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个群体,要同时有专业培训教师、各个学校的指导教师、学校领导、教育研究院的教师,这是心理健康教育集教育、心理于一体的教育性质决定的。其次,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入职培训措施。教师汇报第一次的教学情况,检查该教师该次课的授课情况,之后展开团体讨论。将本次讨论结果应用于下次授课过程,再次对结果进行团体讨论,并对方案进行纠正、修改。经过四次循环后,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提高教师职业价值。

(三) 提高教师成就动机,提高职業效能感

家校合作式的教育过程中,家长承担起家庭教育者的工作,望子成龙的心态使他们变得紧张和焦虑,潜移默化的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负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失时机上门回访,获得家长认可。家长的转变可以极大地提高心理教育对本专业的肯定,对自身的肯定,并在不断地挑战中提升自己的成就动机。简单来说,外界因素的影响——职业认同感消极——发挥心理教师主体作用一取得教学成果——更新心理教师职业认同感——影响外界环境。在如此不断地良性循环中奠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效能感。

(四)建立保障体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增强职业意志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教师的工资、绩效、休息休假等各项权益息息相关,想要有一支稳定的、专业素质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生活是很有必要的。学校和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实行公寓补贴,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积极的绩效反馈,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休息休假的权利。加强心理辅导室的建设,购进先进的心理辅导器材,方便心理教师进行及时的自我心理疏导,减少职业倦怠,增强职业意志。

参考文献:

[1] 张守臣.心理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任国华,刘继亮.大五人格和工作绩效相关性研究的进展[J].心理科学,2005,28(2):406-408.

[3] 张敏.国外教师职业认同发展研究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8(2):73-78.

[4] 崔景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心理问题与角色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2009(1).

[5] 孟莉.心理咨询师专业发展中的个人成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作者简介:张利民,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张利民

教师职业认同感心理健康论文 篇3:

高等师专学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 本文以新疆教育学院全日制师范方向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影响高等师专学生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主要因素有入学动机、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和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增强高等师专学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等师专学生 教师 职业认同 影响因素

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又指一种状态。就教师来说,“过程”指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但是,如今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普遍比较低是一个事实,尤其是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对此,不仅要关注正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而且要关注即将从事教育工作的“未来教师”,即应该严把“入口关”。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高等师专学生对教师职业缺少认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了解高等师专学生对教师职业认同感缺失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高高等师专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法为主,访谈为辅,调查内容主要根据教师职业认同的六个维度,即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行为。调查对象为新疆教育学院全日制师范方向专科学生,共发放问卷392份,回收问卷360份,有效问卷349份,问卷回收率91.8%,有效问卷回收率89%。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二、影响因素与分析

(一)入学动机的影响。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入学动机选择自我价值实现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55.9%,排在第一;入学动机选择受别人影响的占总人数的14%,排在第二位;入学动机选择迫不得已的占总人数的13.5%,排在第三位;入学动机选择不清楚和为谋生的分别占总人数的8.9%和7.7%。而不同的入学动机对高等师专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见表1。

表1 方差分析结果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发现入学动机选择受别人影响的、迫不得已的和为谋生的共占了总人数的41.2%。由此可见,不少学生就读师范不是根据本人的意愿或出于对教育工作的热爱,而是因为外在的一些因素,被动地选择了就读师范。这些入学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具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之间是逐级递进的关系。其中尊重需要不但包括自我尊重方面,而且包括社会尊重方面的需要,即社会的认可、被其他人尊敬等。教师职业是否被社会认可,是否得到他人的尊重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自己选择职业的肯定或怀疑。因此,社会尊重程度对于教师职业认同感水平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和计划经济全然不同的社会运行机制,必然会引起一些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渐向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斜。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念的盛行也对学生、家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教师的收入水平与其他职业相比较低,社会地位也不高,尤其是小学和幼儿教师。

(二)教师角色定位的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8.9%的学生入学动机选择不清楚,表明还有部分学生对教师角色缺少认识。一些学生在不了解教师职业及对自己未来职业没有规划的情况下就选择了就读师范专业。在访谈过程中,发现还有一些学生仍停留在教师就是“教书匠”的错误认知上,或者仅把教师这一职业作为自己谋生的一种手段。如果高等师专学生对教师的角色不能很好定位,没有意识到教师角色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在从事教育工作的时候就很难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很难保有持之以恒的热情,尤其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就更容易一蹶不振。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三)教育教学技能的影响

在访谈中,高年级的高等师专学生普遍反映,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发现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对课堂组织、教学缺乏信心。传统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尤其是在教学技能的培训上,课时少,培训方式单一,效果较差,使学生不能较好地运用在实践中。同时,在学生教学实习中,又缺少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学成就感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三、建议

根据以上对影响高等师专学生教师认同感的因素的分析,我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创设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

如今,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公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才的需要也更显广泛。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教师的作用备受瞩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这一重任自然落到了学校和教师的身上。培养优秀的人才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这一职业也应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在全社会范围提倡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创设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和学校氛围,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树立新的教师观、教育观,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

进入21世纪,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还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同时,教师自身还应是学习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所以教师不仅仅要“育人”,还要“育己”,在专业发展上不断进取。最后,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维护者。高等师专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到新时代赋予教师角色的变化,才能真正意识到从事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自觉、自愿地有目的、有计划地付诸行动,为教师职业做更充分、更全面的准备,增强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

(三)加强教学技能培训,结合实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树立教育教学信心。

在教学实习期间,高等师专学生在课堂的组织管理方面薄弱,缺少必要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不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在培养上对教学技能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脱节。教育教学技能的欠缺使得高等师专学生在实习期间成就感低,觉得不能很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其教育教学的信念,不利于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和巩固。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大教学技能的培训,并在教学实习过程中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宋光文,魏淑华.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作者:解滨羽 唐 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变电站质量管理工程建设论文下一篇:信息化建设人事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