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摆手歌》艺术的功能赏析

2022-09-13

一、土家族民族概况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 意思就是“土生土长的人”, 土家族的原始时代存在了二三百万年, 它是至今所知道的土家族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 潘光旦先生在研究中指出:“‘土家’的祖先, 在汉代属武陵蛮, 在南北朝属‘五溪蛮’, 在宋代属‘南北江诸蛮’的一种。” (1) 但是关于土家族的起源众说纷纭 (2) , 还有一种说法是融合论之说, “就今天的土家族而言, 它的相当一部分人口还是在清代“湖广填四川”的人口政策之下迁徙而来并融入土家族的, 可能很多人是由汉族而成为土家族的, 因此, 土家族实际上是多元组合的, 但融合的核心是巴人。” (3) 也有很多土家族民族研究学者认为土家族是古代巴人后裔, 巴人崇虎与土家族相同, 巴人的一些姓氏与土家族的一些姓氏相同等等。

但总的来说, 发展到唐代末五代后, 土家族已逐步形成为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开始形成为一个单一的民族, 这一点是大家比较统一的共识。

二、土家族《摆手歌》的形成与文化内涵

(一) 土家族《摆手歌》的形成

“摆手歌的起源说法很多, 一是说土家族先民约在公园前11世纪中叶, 披甲带盔, 持弩操弓, 载歌载舞加入了武王伐纣的行列, 以摆手舞迷惑纣兵, 然后进攻, 二是传说远古时代的一次抵御外族入侵的战斗, 土家首领彭公爵主不幸阵亡, 后人为了世代颂扬祖先的业绩, 遂跳摆手舞以示纪念。” (5) 它是土家族人民传统的文化艺术活动, 除了满足土家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外, 还有祭祖、祈求的意义, 每到逢年过节, 土家人都要举行摆手活动。土家族的摆手活动。据民族学家考证, 在唐代就在土家族聚居的地方出现了, 最早源于商、周时代。土家村寨都建有摆手堂, 可见土家族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勤劳勇敢、积极向上、充满智慧、热爱生活的民族。

(二) 土家族《摆手歌》的文化内涵

1.《摆手歌》与土家族宗教信仰

土家族的摆手活动, 是土家族的祭祀活动和文艺盛会, 是土家族特有的传统习俗, 历史悠久。土家族因受汉族影响较深, 其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 也信奉汉族崇拜的神妖, 但本民族的祖先崇拜在其宗教信仰中占主导地位。另外还有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图腾崇拜等形式。例如在农历六月六日要祭土王, 土家的村寨要设摆手堂, 土家族宗教模式不是单一固定的, 为多神宗教。由于迷信鬼神, 崇拜祖先, 每逢过年都要大祭祖先, 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等。家家户户在吃团年饭前, 都会有长辈盛少量的饭菜, 在碗上放上筷子默祷一会儿, 虔诚的请已故先人先吃, 然后一家人才开始食用, 这些祭祖习俗从我们儿时记事直至今日, 大部分土家族人的家庭还传承至今。

2. 土家族《摆手歌》文学价值

土家族《摆手歌》是一部的民族史诗, 《摆手歌》是土家族进行大摆手活动时由梯玛或掌坛师所唱的歌, 不但内容丰富, 且全用古老的土家语歌唱, 以诗史般的结构和巨幅画面, 生动展现了土家族人民历史和生活的图景, 是土家族历代传唱的诗史, 极富盛名。

由梯玛在祭祀中唱出的《摆手歌》长达数十万言, 有四大部分: (1) 天地人类来源歌, 如《制天制地》、《雍尼补所》, 其语言朴实, 情节生动感人, 表现了土家人热爱大自然和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心; (2) 民族迁徙歌, 《迁徙歌》具有巨大的史诗价值, 它反应了土家族历史的本质; (3) 农事劳动歌, 如《砍草挖土》、《泡种插秧》, 再现了土家人勤劳朴实的生活情景; (4) 英雄故事歌, 如《洛蒙挫托》、《日客额地客额》、《将军拔佩》等, 这部分古歌记述了土家先辈英雄的业绩。《摆手歌》歌词内容涉及历史、地理、军事、宗教信仰、民俗、语言、艺术等, 是土家族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 是土家族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充分展现了土家族的生产生活习俗, 是最富有土家族民族特点的文学作品之一。

三、土家族《摆手歌》的功能

(一) 传承教育功能

《摆手歌》属土家族民族文化精品, 唱词都用土家语演唱, 对传承土家族语言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土家语消失, 土家的文化也随之消亡。民歌是语言的孪生姐妹, 《摆手歌》等民歌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摆手歌》歌词内容广泛, 运用本民族自由诗体语言, 富有艺术性地记述了土家族历史和民俗传承的过程, 是丰富土家族人民文化知识的好教材, 也是继续传承历史和民俗的重要载体。

土家人民能够创作出不计其数的优美动听的民歌, 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利川“龙船调”被列为世界二十五首民歌, 被戏剧界和舞蹈界公认的活化石“毛古斯”在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 充分突现出土家族是一个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富有创造力、充满智慧的民族, 土家族民歌民舞种类丰富多彩且被传承至今, 证实了土家族《摆手歌》及其它种类民歌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和教育功能。

(二) 情感交流功能

大山阻隔了土家族人的交流, 在精神生活的单一和空虚的情况下, 人们需要精神上的慰藉, “土家族在民族节日里, 总是以歌乐相庆, 所以歌乐民族风俗不可分割的部分, 最有特色的要数跳神、丧葬、祭祀、农事喜庆等, 清代土家族贡生彭施铎写的竹枝词‘一片缠绵摆手舞。’

福石城中锦做窝,

土王宫畔水声波;

红鐙万点人千叠,

一曲缠绵摆手歌。

他生动的描绘了当年永顺土司城 (又名福石城) 土王祠前跳摆手舞、唱摆手歌的盛景” (6) , “土家人的民族性格继承了巴人的特点, 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造就了把人强悍、劲勇的民族性格, 其情感丰富、炙热、外露直接, ”“同时土家族人与人交往, 都很讲情理文明, 注重和珍惜民族声誉, 对人称呼, 无论亲友长幼, “尊敬”二字为先”。传承至今的民俗民歌丰富多彩, 进行摆手活动时, 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 是情感交流的最佳场所, 老人们畅谈生活的乐趣, 孩子们玩耍嬉笑, 青年男女对歌谈情, 能真切的感受到土家人们对生活热爱与追求。

(三) 《摆手歌》的娱乐功能

在众多的土家族民俗活动中, 《摆手歌》的娱乐性非常明显, 唱《摆手歌》跳《摆手舞》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土家族人能歌善舞, 土家族的《摆手舞》的舞蹈动作既简单又生动, 很多是生产生活中的常用动作, 舞蹈形式有“单摆”、“双摆”、“回旋摆”, 舞姿有跋山涉水、农事劳动、战斗姿态等, 表现了土家族人的粗犷豪放。土家族《摆手舞》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之分, 大摆手由若干村寨联办, 多则数千人至万人, 叫“大摆手舞”。逢节庆时的摆手活动, 除了有庄重的祭祀, 也有男女成群结队跳摆手舞的壮观场面, 加上有土号、唢呐等乐器助阵, 气氛十分热烈。

因《摆手歌》歌词叙述历史、歌唱美好生活, 十分贴近土家族人的生活, 所以深受土家族人的喜爱。此外, 《摆手歌》曲调可以随舞的内容而变换, 其娱乐功能非常突出, 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能传承至今, 足见土家族人对这一娱乐活动的认可。可以说摆手活动丰富了土家族人的文化生活, 给人们的生活添加了无尽的乐趣。

摘要:舍巴日土家语意译为“摆手舞”, 土家人跳摆手舞时要唱摆手歌, 《摆手歌》是土家人进行大摆手活动时由梯玛或掌坛师所唱的歌, 其内容也很丰富, 传承了土家族的一些深厚文化, 《摆手歌》是一部土家族民族历史诗卷, 是土家族人民生活的百科指南, 是最富有土家族民族特点的文学作品之一。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歌,艺术,功能

参考文献

[1] 彭秀枢.土家族族源新议——兼评潘光旦的《湘西北“土家”与古代巴人》[J].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84 (2) :89-96.

[2] 田发刚, 谭笑.鄂西土家族传统文化概观[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8.

[3] 周兴茂.土家学概论[M].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4.

[4] 田发刚, 谭笑.鄂西土家族传统文化概观[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8.

[5] 兰珊, 榭子.摆手堂情思[J].大众文艺, 2008 (11) :147-148.

[6] 杨昌鑫.土家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第二类r-块置换因子循环矩阵的等价形式下一篇:高等学校学生收费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与对策

热门文章

土家族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