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道路发展分析研究论文

2022-04-1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住宅产业道路发展分析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房地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行业,也是经济发展形势的风向标晴雨表,但是,在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管理中却存在这很大的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房地产开发的项目管理,控制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质量,本文就低碳房地产开发的意义、低碳经济下,房地产开发面临的难题及低碳经济下,房地产绿色开发的措施进行研究。

住宅产业道路发展分析研究论文 篇1:

如何构建与逐步完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G642.3

打造理实一体的建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合格的土建工程师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我们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教学的全过程,突出课程结构“横向整合”和职业能力“纵向递进”的特点,加强专业学习的整体性、有序性和生成性,并以改革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尝试采用11N2综合实训方案逐步代替原来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一、建工技术专业岗位分析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成立30多年以来,为山东省建筑工程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资料显示,学院每年有75 %以上的建工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于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等。以下是其就任的专业技术岗位,在此将相应的职业技能,按照所占工作岗位比例的多少和快速胜任岗位的程度划分为核心技能、基本技能和拓展技能:

1.建筑施工企业生产一线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等岗位,相应的施工技术应用和管理的能力,是其职业核心技能;

2.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的建筑工程管理岗位,相应的工程管理或监理的能力,是其基本技能;

3.建筑工程设计单位的结构专业设计或造价师事务所的造价管理岗位,相应的工作能力,是其拓展技能;

拓展能力还包括诸多与职业核心或基本技能相关、相近的各类岗位能力,比如房地产开发规划、销售、咨询、物业管理,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建筑工程管理岗位等。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1.职业发展方向

以施工企业核心技能发展为例,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路线是:五大员→工程师 → 工长或标段负责人→总工程师或项目部经理;另一条平行路线是,毕业生参加工作数年之后,报考国家职业注册工程师,取得相应专业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完成注册。

2.职业资格证书和终身学习的状况

多数学生在毕业之前,已取得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或“技能等级证”,比如五大员“岗位合格证书”和“二级建造师证书”等等,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除了少数选择“专升本”继续深造之外,80%以上就业后继续参加扩充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的培训或再教育活动,增强了自身的职场应变和职业拓展迁移的能力。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学院定期邀请来自建筑企事业单位的以及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通过举办演讲会和专题座谈研讨会等方式,为开发建工技术专业和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建言献策。

(一)完善专业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建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而构建,是不同课程门类的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总和。我们确立了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2”是在第一、二学年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单项职业能力,第一个“0.5”是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用半年时间在校内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第二个“0.5”则在第六学期用半年时间进行校外顶岗实习。

从走访毕业生工作单位开始,我们实现了三个跨越,最终拟定了一个由四个学习领域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每个领域所含主要课程如图(一)所示。第一个跨越是从建筑行业岗位群中筛选出典型工作任务,引入行动领域;第二个跨越是将其改造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任务化;第三个跨越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营造学习情境,实现学习任务课程化,它是以建筑行业生产一线关键技术岗位的基本素质要求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经过了渐进式教学设计而形成的。该课程体系建成之后的完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循环往复和渐进式的过程。

(二)广泛征求业内专家意见,构建服务于建筑行业的课程体系

有关专家学者先后多次强调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一定要与时俱进。比如住宅产业化、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建筑安全以及围护结构外保温等知识内容,学院应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教学改革必须及时跟进。扩建BIM实训室,完善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强化开展实践教学。

三、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研究与不断完善

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逆向推论与分析,即:工作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综合领域】→【单项领域】→【基础领域】&【拓展领域】;第二阶段,正向运作中的不断完善,即: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发现其不足,研讨制定整改措施并在的新一轮教学中加以执行。介绍如下:

(一)逆向推论与分析

逆向推论与分析分三步走,如图(一)所示,自右向左,分解如下:

1.第一步:由工作岗位策划【综合领域】实训项目

开启于课程架构右端,由“工作岗位”逆向确定【综合领域】内综合实训项目“是什么”和“怎么办”。其设置原则是确保学生顺利就业,具体说,就是这些项目顺理完成以后能够帮助学生毕业之后,要么即刻胜任核心技能工作岗位,要么经过短暂的磨合或培训之后胜任基本技能的岗位。

做好这一步,不能因为实训项目直接选自岗位工作,而机械地照搬岗位工作任务,因为典型工作任务不是岗位工作的“真实再现”或“电视直播”,每个项目都经过了从岗位工作到形成课程的前述三个“跨越”。

2.第二步:由【综合领域】实训项目策划【单项领域】课程

向左進入【单项领域】思考一门门单项核心课程“是什么”以及“怎么办”,关注如何实现它们对【综合领域】内已选定的实训项目的支持。这一步既要保证这些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学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要考虑好它们之间以及与(向左)【基础领域】内前导课程的整合,更要使其(向右)形成对一个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实训项目任务的有效支持。

3.第三步:由【单项领域】课程策划【基础领域】及【拓展领域】课程

继续向左进入【基础领域】及向下进入【拓展领域】,思考一门门基础课程或拓展课程“是什么”以及“怎么办”。从宏观上形成它们对上述【单项领域】内初步成型的一门门单项核心课程的支持。

课程体系的综合评价,不仅局限于专业能力分析,还应围绕职业素质的培养,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绿色施工意识、人与环境协调的意识、团队协作意识、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等等。由于上述分析过程与教学进程方向相反,作者称其为“工作岗位倒逼机制下的逆向推论”。

(二)正向运作中的进一步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方式,决定了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决定了高职人才的类型规格与就业方式。姜大源教授在《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一文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必须是在有序性、整体性和生成性的原则下,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和高职教育需要这两个维度上予以整体设计,必须有系统的逻辑路线” 。因此笔者认为,教学的实施必定也是在“有序性、整体性和生成性”的原则下,必定也是沿着同样的上述两个维度展开的。课程内容排序的结构,就是知识传递的路径,知识只有在结构化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传递。

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从课程内部、课程之间以及学习领域之间三个不同层面展开,现在介绍如下:

1.在每一门课程内部

每门课程包含目标、内容和学时。目标用能力来描述,内容用任务来表达。每门课所包含的知识与能力,对于“初学者”而言,都会呈现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点”,随着学习逐步深入,这些“点” 将逐渐成长为体量更大的“线”,为使学生获得更为一个完整的知识和能力架构,做好过渡的准备。

2.在不同课程之间

对前导、后续和平行的课程进行整合,避免教学内容在相关、相似或相近课程内部的不必要的重复。所涉及知识与能力,对于“学习中”的学生而言,会成长为一条条相对独立和纵横交错的“线”。随着教学深入,它们会成长为体量更大的“网块”,在【单项领域】跨入【综合领域】的时候,可以把这些“网块”直接转化成相对独立的综合实训项目。现将这种课程的“横向整合”举例说明如下:

(1)《工程应用数学》《建筑力学》(技能扩充型转化联合);

(2)《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识图与构造》(同上);

(3)《基础工程施工》与《建筑工程测量》(同上);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施工技术资料整编》(施工技术与组织型联合);

(5)《砌体结构工程施工》与《施工组织与管理》(同上);

(6)《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技能扩充型横向联合);

…………等等。

这种横向整合,可以是把原来的两三门课直接合成一门课,也可以保留原来课程内容相对独立,归并课程目标,在课程结构和教材编写上进行衔接,从而直接加强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整合模块的综合专业能力目标可以表述为,对应上述例子:(1)在具备工程应用数学能力前提下,掌握了建筑力学;(2)掌握了工程识图与构造基本技能且能够实现用计算机绘制表达;(3)具备了基础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能力且能够全过程操作施工测量放线;(4)掌握了混凝土结构主体分部工程施工技术且能够熟练主持或配合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5)掌握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且能够参与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工作,等等。

3.在学习领域之间

以建筑行业关键岗位专业技能的生成和递进为标志,实现两次无缝链接。所谓“无缝” 是追求链接的水到渠成的效果。

第一次链接:在 2+0.5+0.5人才培养模式下,当学生第二学年结束进入第三学年的第五学期综合实训时,从前述类似的整合课程模块中,筛选出一系列重要模块,直接转化为综合实训项目,这是学生的第一次职业能力的纵向递进。由于它是由预组合横向整合课程模块直接转换而来,故称为第一次“无缝链接”。

学生完成综合实训之后,开启生产一线的顶岗实习并找到学以致用的就业工作岗位,这是第二次职业能力的纵向递进,且直达工作岗位。由于这些实训项目是由课程体系构建之初直接由岗位工作策划而成,故称其为第二次“无缝链接”。

(三)综合实训采用11N2模式的改革方案

所谓11N2综合实训模式的构想,是以1个任务载体,1套相对稳定的综合实训教材,N个动态综合实训项目,来实现2个“无缝链接”。其中编写1套好的实训教材是前提。策划实训工作过程系统化,即做好整体性设计,是坚持的基本原则。从专业岗位群中提炼好N个实训项目是关键。能否做到2次无缝连接是考核评价综合实训的标准。

1.选择1个任务载体

选择1栋已竣工的真实的建筑物作为实训任务载体,是为了在实现知识技能获得的有序性和生成性的同时,追求整体性的最大化。建筑规模体量宜小不宜大,遵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规则,量之“小”是为了更容易实现技之“满”。任务载体具有四个土建分部工程以及少许室外道路、设备管路及绿化等工程。不仅可以承载起建筑招投标、工程造价管理,也可以承载起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所含的专业知识,求面广、不求度深;工作步骤和技术环节,求全、不求细。因为综合实训项目实施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获职业技能之高度,更在于学生职业意识的生成和专业知识的宽度和完整性。

2.编写1套一体化的实训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和学生学习的共同依据,既是对实训课程构建过程的物化,更是补充与再创造。实训教材的编写,首先做好工程资料搜集:一是建筑施工图、设计任务委托书及工程地质勘探报告等系列设计文件;二是工程招投标文件、造价量单及工程预决算等系列招投标和造价管理文件;三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以及施工质量验收等系列资料文件等。这些技术文件资料通常冗长繁琐,必须做好合理的简化,这是编写的重要前提。编写1套一体化的实训教材,是整个实训改革的重中之重。

3.通过开展N个实训项目,创建一条对接建筑行业新发展的开放性的通道

实训项目设置为动态字母“N”个,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固定的数字,是为了保持一条对接建筑行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开放的、动态地出入整个课程体系的通道。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综合领域】的入口,如住宅产业化、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建筑安全以及围护结构外保温等知识内容,都可以随时将其以综合实训“项目”的形式率先纳入实训内容。即便它们的工作过程的6个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尚不完善,而且相应的6个普适性的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还没有厘清,但是实训可以从暂定的,比如一场简单的讲座或是一次施工操作现场的观摩开启,并将其暂时保存为一个“项目”,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完善,一旦成熟即可运用前述的“逆向推论”和“正向完善”的机制,将其纳入推展到整个课程体系。

4.实现2次“无缝连接”的愿景

第一次链接是课程预组合后生成的综合课程模块直接转化为实训项目,它为综合实训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以工作工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的体现。

第二次链接是综合实训的圆满结束后,毕业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顶岗实习。从宏观上看,第二次链接代表了职业教育与建筑行业的对接,其重要意義不言自喻。

四、结束语

以逆向推论的方法启动构建,在正向教学运作中完成调整工作,经过循环往复和不断完善的建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其诞生与成长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提高的发展规律。无论是建工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还是课程体系的改革,都会遇到很多的矛盾和困难。但是困难有轻重缓急之分,矛盾也有主次之别。笔者认为,实践教学是课程体系的牛鼻子,只要搞好以综合实训为代表的实践教学,在建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动态架构中,就可以倒逼课程结构的“横向整合”,促成学生职业能力“纵向递进”,从而强化学习的整体性、有序性和生成性。在课程体系中,往上可以驱动单向职业能力课程的优化组合,往下可以打通学生就业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3月第10卷第一期。

作者:袁帅 郭圆

住宅产业道路发展分析研究论文 篇2:

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开发措施分析

【摘要】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行业,也是经济发展形势的风向标晴雨表,但是,在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管理中却存在这很大的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房地产开发的项目管理,控制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质量,本文就低碳房地产开发的意义、低碳经济下,房地产开发面临的难题及低碳经济下,房地产绿色开发的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 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开发;措施分析

引言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行业,同时也是行业耗能量最大的行业之一。据了解,全球近一半的资源是运用在建筑行业的,而建筑业在运营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排量的40%左右,可见,房地产行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对象。所以我国房地产企业应该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改变传统的开发模式与开发习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房地产企业要正确认识如今的发展趋势,加大低碳的房地产开发的意识。

一、低碳房地产开发的意义

(一)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房地产开发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站着重要的地位,能够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所以房地产绿色低碳开发,给上下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首先房地产是一个资产密集型产业,如果是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到资产发展中,对房地产开发的转型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拉动绿化生产,而且又能拉动绿色消费。

(二)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绿色生活,关注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发展低碳建筑,是建设生态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方式。过去片面的工业化经济发展,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过度消耗,为了缓解环境压力,为人们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人类必需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社会和谐型的良好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促进新的生活方式的发展

绿色低碳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是房地产开发的一次重要转型期。如今,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生活理念,低碳就是:“低污染、低能耗、低排量”,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它结合了一种国际潮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方向。

(四)促进房地产的新发展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理念,房地产低碳开发是房地产企业家的一种社会荣誉感,能给企业带来切实的利益。房地产行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进行行业重整,面临挑战的同时又伴有巨大的商机。谁抢占了地产行业的商机谁就会主导未来房地产行业。

二、低碳经济下,房地产开发面临的难题

(一)各阶段的预算控制管理不完善

首先,由于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工作不足,因此存在着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过于盲目的现象,增加了后期工程项目建设的造价控制十分不利。其次,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重技术轻经济,对于项目建设的造价控制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第三,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实施阶段,存在着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不完善,建设标准把握不到位以及工程施工变更较多的情况,导致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造价不断增长。第四,在工程项目建设竣工决算阶段,由于未能形成完善的审核监督管理体系,导致工程项目建设造价不合理的增加。

(二)在房地产开发的质量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

在实际的工作中,开发商总公司和项目承建公司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一致,各自战略也不统一,使得项目工程的设计和质量衡定的标准也不一致,这样执行下来的结果就是各区域内的工程质量高低不一。其次在管理水平上存在差异,由于两边公司的高层协商不一,导致中低层的领导者们不知道该怎样执行企业的战略和施工目标,造成项目的质量问题多,影响公司产品口碑也阻碍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其三总公司如果没有设定一个统一的项目控制考评体系,那对各个区域内的项目承建工程的验收就缺乏一个完善的评价,影响项目承建者的工作积极性和投入性,严重的也会引发工人们消极怠工影响正常的工程竣工周期或者延长工程周期增加成本的投入。

(三)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造价从业人员素质能力水平不高

当前,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造价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完善,尤其是对于各种经济学以及管理理论以及法律政策体系方面的知识能力不足,缺乏现代化的造价控制管理意识,因而难以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动态造价控制,导致房地产项目造价控制效果较差。

三、低碳经济下,房地产绿色开发的措施

(一)制定低碳地产发展政策

经济的发展原本就具有不确定性,国际经济更是复杂难辨。目前,我国经济形势仍然处于不稳定阶段,低碳经济对于我国来说是既存在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性的。房地产业在此时引进低碳经济模式,是缺少法律政策的规范的,这就会导致很多低碳地产违法行为的出现。而且低碳地产的犯罪成本是不高的,所以就会造成犯罪率的提高,同时,因为低碳地产所带来的经济利润是相对丰厚的,所以,在没有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就会导致价格虚假和产业泡沫产生。因此,制定相关的低碳地产发展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二)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

采用工业化模式进行住宅的建造,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一方面能够大幅提高住宅質量;另一方面能够明显降低能耗。在低碳经济时代,我国房地产企业若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则有必要加快自身的产业化建设,在降低消耗的同时,为自身创造理想的节约效益。在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积极构筑沟通桥梁以全面且细致地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指导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碳排放量,为消费者营造一个理想的居住或工作环境。

(三)积极应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

我国在推动低碳房地产的工作中所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建筑的保温以及给排水问题。受起步较晚的制约,我国低碳技术相对落后,制约了低碳房地产的发展。在目前很多建筑中,为增大采光面积,玻璃得以大量运用,其不足之处慢慢暴露,即散热速度较快,若想使室内温度保持恒定,则需要借助空调,大幅提高了电能的消耗。为规避上述问题,房地产企业可尝试新型玻璃(如低辐射玻璃等),这一类玻璃既能够满足采光的实际需要,同时又能够发挥隔热保温的效果,从而缩减空调的开机时间,降低能耗,达成低碳目的。绿色植物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吸收C02,尤其是夏季还能够起到遮阴降温的效果。因此,生物能源的利用也是低碳经济的主流研究方向之一。在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太阳能以其清洁且取之不尽的特性获得了人们的青睐,如照明和提供热水等方面。总之,开发新能源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

结束语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房地产经济也开始引入这一概念,并逐渐成为低碳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和主要力量,然而其同样面临很多问题。所以,作为房地产企业应该积极采取相关办法,如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合理规划户型布局、积极应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倡导低碳生活等,从而让低碳经济的理念真正融入房地产经济之中,为自身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同时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肖景文,周中元.我国房地产低碳开发措施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5:22-25.

[2]万方.新式房地产开发模式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应用研究及分析[D].复旦大学,2009.

[3]吴淼.基于新税法体制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纳税筹划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4]夏虹.房地产开发项目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与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7.

[5]张茜.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信用风险的分析与防范[D].河南大学,2013.

作者:于飞

住宅产业道路发展分析研究论文 篇3:

左成山:建设单位如何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工程管理工作

摘要: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建筑行业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实施力度、项目规模以及项目数量也越来越大,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复杂程度也不断的提升,这就导致建筑施工部现场的管理难度也不断的增加,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缺陷以及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都会导致现场施工的管理难度引发困难,现场工程管理难以达到应有的作用与效果,从而对施工整体效果造成影响。为了在建筑施工中更好的提升施工现场的工程管理工作效率,促进施工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建设单位就要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研究,发现当前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对于施工管理工作的认识与重视,有针对性的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 建设单位;建筑施工现场;工程管理;问题;策略

建设单位作为项目施工建设的主要责任方,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主体,不仅要为施工项目工程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建设计划,更要协调好建设用地以及建设资金来为建筑工程提供支持。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工作与最终的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但是当前部分建设单位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工程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缺乏重视,并且管理过程中对于具体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人员能力要求不高,这都容易导致建筑施工现场的工程管理工作出现漏洞,导致发生项目风险的概率增大,对整体的最终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建设单位一定要加强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积极的发现当前建筑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相应的解决策略,不断的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质量与效率,从而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一)保障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主要指的就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理论,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对施工现场的各类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并进行优化组合,最终实现工程目标的过程。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质量是工程的重要属性,建筑作为一个未来需要容纳人的容器,建筑的质量更是与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建筑单位开展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现场的工程管理是保障整体工程质量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施工建筑的最终验收以及后期使用都非常的关键[1]。

(二)保障建筑施工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会投入大量的物资、人员等来开展施工建设活动,大量的资金、物资以及人员就会汇聚成相应的人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这些信息要素的协调与顺畅对于施工现场的建设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工程管理可以协调组织这些流动要素能够顺利和谐的运行,保障施工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建筑工程中的工程管理是工程施工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最基本保障。

(三)联系起建筑施工不同专业

在建筑施工现场不同的部门以及专业常常需要分工行动,但是在分工作业的过程中,不同的部门与专业还需要密切协作,因此不同专业与部门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又相互协作的关系,施工现场工程管理就可以将不同的专业与部门联系起来,让不同的专业部门能够各尽其责,充分发挥本身的作用,而现场管理也可以将不同的专业联系起来,做好其中的“润滑剂”以及“粘合剂”的作用,成为各个专业与部门联系的纽带。

二、建筑工程现场工程管理的问题

(一)施工准备不完善

施工现场的情况非常的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的工程项目交叉进行,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以及现場管理人员充分的做好施工准备。但是部分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常常没有认真的分析施工情况做好充足的施工准备就开始盲目施工,这就容易导致建筑施工与图纸规划不符、组织规划不到位导致资源浪费以及施工工艺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出现,这对于最终的工程质量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二)组织混乱

施工组织作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施工方对于相应施工指令的执行能力的直接体现,但是在部分工程的现场施工过程中,仍旧存在着组织混乱的问题,如施工材料没能及时供应,施工漏洞造成质量问题引发的返工、机械以及人员配置没能及时跟上施工进度等问题,都会对建筑施工展质量与速度造成影响。

(三)施工材料质量差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是建筑的构成物质基础,因此施工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体施工建筑的质量。但是在部分施工项目中,建筑单位为了能够降低施工成本,会从施工材料入手,采购一些低价的施工材料,这类材料常常质量不达标且较为劣质,不能符合建筑的施工要求,甚至部分施工单位会偷工减料,这些行为无疑都会对建筑的质量安全造成严重影响[2]。

三、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工程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完善施工准备工作

在施工单位开展施工之前,一定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首先要深入分析研究具体的施工内容,认真的编制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从而能够在施工过程中科学的指导,并能够合理的进行施工活动的组织,并调配机械、物资以及人力,从而有效的控制施工进度,并对施工质量与安全做好保障,并对施工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提前做出符合施工现场的解决方案。其次对于施工现场的设计图一定要进行细致精心的设计,并将施工平面图放在较为醒目的地方,并在图中明确的标出机械设备的放置以及安装位置、材料的堆放地点、水电的线路走向等信息,并标注不同场所以及道路。通过施工平面图集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设置与配合,就可以清晰的对临设的整体布局、材料堆场以及交通运输等进行显示,从而对施工操作范围以及工程流程进行明确,为后续施工建设的有序进行做好保证[3]。之后就要做好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施工过程是有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在施工开始前,一定要做好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不同环节以及人力物力资源等因素的相互协调统一,才能更好的确保施工效率与质量。因此要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工程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为后续的施工进行提供保证。

(二)加强现场组织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的工程管理中常常涉及材料、机械、人员、法律法规、环保以及安全等多个环节与因素,因此在施工现场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完善并重视现场工程组织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保障施工安全,还可以确保造价合理并让施工质量能够达到施工要求与标准。因此在进行施工现场工程管理时,相关建设单位一定要建立起高效的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并明确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将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施工环节与内容都进行明确,保障责任到人并能够分工明确,同时通过奖惩制度,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深入管理,保障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和施工环节都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为了保障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相关单位要从科学合理性、施工规范化以及施工的整体经济效益三方面的内容入手。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现场的施工组织,以规范化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同时以经济效益指标作为最终衡量施工效果的标准,从而组织现场施工,提升施工效率。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交叉作业较多或者工艺复杂的施工情况,相关管理人员也要根据施工的三方面来进行合理的施工规划,确保施工能够在保证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益的情况下有序且规范的进行。

(三)加强材料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工程中需要運用到种类繁多的不同施工材料,但是不同材料的质量也有着巨大的差异,为了能够保障最终的施工质量,就一定要严格的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因此加强材料管理也是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一定要进行报验,并且要根据施工现场的规定办理验收手续,对施工材料进行随机的查验,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施工要求才能进场,不达标的施工材料不允许进入现场。同时要保障施工材料的供应渠道,让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材料,并且要尽可能的对供应环节进行简化,或者货比三家,选择同等质量下价格更低的供货商,在保证施工材料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施工材料的成本。同时现场质量管理部门也要及时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监督以及跟踪,如若发现不符合规格的材料一定要及时进行退货或者封存处理,坚决杜绝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投入施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部门可以实行限额领取以及定额供应的措施,尽可能避免施工材料的浪费,同时可以采用节奖超罚以及材料包干的措施,来控制施工质量浪费以及废品高的问题,从而确保材料使用环节的经济效益[4]。

(四)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在建筑施工现场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于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及降低施工安全问题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施工单位的财产安全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一定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在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完善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与体系,同时建立健全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构,对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进行深入且明确的落实,并将安全责任进行分解细化,确保分工明确且能够责任到人,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安全奖惩制度,对于安全意识较高及时发现安全问题的人员进行奖励,对于一些无视安全问题并触犯安全制度的人员进行惩戒。其次相关建设单位以及现场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工作,根据相应的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做好整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工作以及工程的验收工作,同时通过监督与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并做好相应的安全事故预案,根据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做好预防,从而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性。施工现场的活动主体主要是相应的施工操作人员以及施工管理人员,为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就要从管理人员开始展开安全培训,加强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并通过培训提升其自我安全防护能力,结合相应的检查以及定期的考核,让管理人员与人员都养成安全防护的习惯[5]。

(五)提升建设单位信息管理以及协调能力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工程建设领域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更新管理方式,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中,也可以利用施工项目施工建设的管理内容,积极的运用信息技术来展开施工管理,通过监控视频监督施工现场等方式,提升施工工程现场管理的效率。同时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也要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将工程管理知识与施工现场管理相结合,加强与各方的沟通,通过有效的沟通机制,深入的探讨并研究相应的管理机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就能更好的展开管理工作,促进相互合作与协调管理,进而提升管理效率与施工效率。

结束语:

建设单位作为项目施工整体活动的组织者,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核心,因此一定要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工程管理工作,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并加强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提升材料质量管理,做好安全管理并提升建设单位信息管理与协调能力,不断的提升资源利用率,促进建筑工程的效率以及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蔡玉印. 建设单位如何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工程管理工作探讨[J]. 住宅产业, 2021(5):3.

[2] 杨立洪. 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思考[J]. 工程建设(重庆), 2020, 3(6):3.

[3] 李勇. 简议建筑工程建设的施工现场管理措施[J]. 四川水泥, 2020(6):1.

[4] 立洪 杨. 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思考[J]. 工程建设, 2020, 3(6).

[5] 蒋亨进, 卢文高. 建设单位如何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工程管理工作[J].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21(4):1.

作者:左成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当代艺术融入下的美术教育论文下一篇:高校基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