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2022-08-10

第一篇: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什么是教学策略?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下建立起来,是教师在研究教材、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诸多因素下,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和途径。要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化课堂教学过程,就必须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生活;呼唤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要善于把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实施的策略。在教材和教学组织形式确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一、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要研究教学方法首先要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它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概括。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往往包括了五个要素:①理论基础;②教学目标;③操作程序;④实现条件;⑤评价。教学模式的重点是解决怎样教为主的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操作程序往往最受重视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起主导作用,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结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迫使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优化选择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探究式:该模式突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重学生独立钻研,它遵循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其教学程序为“创造情景——定向阅读——师生研讨——质疑点拨——反馈练习”。如必修2《人文地理》部分章节采用这种模式,学生是探索的主体,教师是“顾问”和“引路人”。。

2、讨论式:该模式有教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其程序为:“指导自学——提出问题——点拨小结——反馈练习”。如必修3《区域地理》和选修6《环境保护》部分章节采用这种模式,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是问题的主要设计者,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体味到辨证。

3、尝试式:这种模式突出学生尝试,让学生在自觉训练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其程序为“提出目标——自学教材——尝试练习——教师点拨——反馈练习”。如必修1《自然地理》部分章节采用这种模式,学生真正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则指点迷津,学生在尝试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4、情景式:这种模式突出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各种手段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其程序为“创设情景——组织学习——归纳小结——反馈练习”。如选修2《海洋地理》部分章节,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独立地参与教学。

教学有模,教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是为佳模。在教育与教学中我们决不能总用一种模式去否定另一种模式,应寻找适合学生需求,有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二、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只有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才能引领教学方法的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呼唤新的教学方法,更呼唤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就意味着学习方式的转变。

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地理教材中有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景观图,有内容各异的专业地图,有反映综合数据的图表,教学中可依据图表的准确性、可读性和艺术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力图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地域结构的教学时,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围绕城市功能区的知识收集调查学校周边的环境,分析其交通、商业、机关等位置,绘制出社区的平面图。课中教师展示不同城市功能区的景观图,拓展学生的视野,讲解不同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形成原因,并要求学生展示介绍自绘的社区的平面图;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社区的主要街道平面图,让学生广泛讨论商业服务设施等的位置,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环境;最后,以一个社区拓展延伸到多个社区,形成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课后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查阅其他城市的能分区和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这样以点带面,完成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地域结构的教学任务。

学习方式的转变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优化了教学过程,更是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我们在优化教学过程中不是设计教师如何教,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学,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学。由单一转向多样,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的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体现自我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到主动,由个体到合作,由肤浅到深入,不断创设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如何做,怎样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是为佳法。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活化课堂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是情感完善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预设的教学方案作富有成效的调整,即活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例如特级教师的教案随处可见,但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用它上好,原因就在此。那么,如何能“活化”课堂教学过程呢?我们可从多方面去研究,除了上面的活用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略作探究。

(一)“活”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凭借,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载体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深入理解教材和独到处理教材是“活”的教学基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能“活”用教材呢?首先要正确深入理解教材,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紧扣并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让学生掌握方法,使有限的的课堂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其次要选准突破口,从最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地方切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取得最佳效果;三是基于学生反馈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组织到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四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补充相关材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二)“活”用教学语言

活的教学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是机智的,它至少有三个功能:一是激励。教师应追求的是针对学生正确理解的肯定和赞誉,使不同的学生,回答了不同的问题得到的都是不同的而又切当的肯定,让学生把深入思考以期待得到教师独特的赞美作为一种学习的动力。二是引导。当学生出现理解错误时,教师运用恰当语言巧妙引导。三是熏陶。活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一个不断求善的课堂。当学生的语言不规范时,教师应利用专业述语恰当更正,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活的教学语言,像一束赏识学生的的灵光,充满关爱和呵护,它使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渗透学习的策略,传递人文关怀。

(三)“活”用生成资源

所有的课堂教学,教师都有预先的设计,但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教师未所预见的情况,切当而巧妙地应用这些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是教学中“活”的源泉。一是利用学生的理解幼稚。年级不同,或同一个班上学生的年龄以及思维发展状况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许是很幼稚的,教师可巧妙利用幼稚的答案,进行深化。二是利用学生的理解错误。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其实课堂上有许多错误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课堂上遇见错误如果只是简单否定,既无法对出错的学生个体进行有效帮助,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激发其他同学以及出错的学生本人进 一步思考,会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有效。三是利用学生的独到见解,独特的感受。在课堂上,教师应设置有让学生发表独到见解的环节,对学生表达发有道理的独特见解应充分肯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活化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围绕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心智灵慧,成为一个会学习、会生活、会生存的独立之人、智慧之人。

第二篇: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掌握、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主要靠课堂教学。同时,课堂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传统的教学只注重教给学生知识结果,忽视知识的传授过程,教学缺乏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关注和培养。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优化学习环境,让学生爱上化学

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的本身除了认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个亲切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温暖的话语、每一个明确的手势……都会触及学生学习的情绪,促使学生放开胆子,亮开嗓子,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这一切又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民主、和谐,进而使学生无拘无束,尽情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激起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努力创造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教师还要尊重学生,正确应用赏识教育,对学生充满信任和希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树立起自信。具体到实际行动中,我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课堂变为展现学生个人风采的舞台。

二、在生活中运用化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了用盐酸除去不溶于水的氧化物、碱和碳酸盐后,我问学生“在家中如何去除水壶中的水垢”;学习了金属材料后,我让学生探究生活中钢铁锈蚀原理以及防锈的方法;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后,我让学生检验身边一些物质,如肥皂、食醋、牛奶、果汁等的酸碱度。这些问题贴近生活,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三、树立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只有有了自信心,学生才敢于独立思考,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未知,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其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例如,在教学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如果利用书上的实验方法,不仅需要药品较多,对空气有污染,而且实验现象不明显,得到的实验数据也不准确。针对上述情况,我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仔细研究,通过小组讨论,最终拟出改进方案:取试管一只,放入火柴头大小的一小块白磷(书上为红磷),然后把试管口封好,把试管中放白磷的位置在酒精灯下稍微加热,使白磷燃烧;待试管内的氧气消耗完以后,燃烧停止;然后在水槽中的水面以下小心解开试管口,则液面在试管内慢慢上升到试管总体积的■处。这样操作,现象明显且操作简单,问题解决了,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探索的勇气和信心,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重视实践操作,引导自主探索

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用的药品为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呢?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可以做下面对比实验。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刚开始反应进行得很快,几秒钟后反应减慢并逐渐停止,不再有气泡冒出。反应的停止是由于不断形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沉积到大理石表面,使大理石无法接触到稀盐酸。这样,学生亲自动手,更容易记住现象,掌握所学知识。又如,在学习“氧气验纯的实验”时,教师可把好、中、差学生科学搭配,混合编组,发挥小组的作用,要求学生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并进行验纯,然后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联系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当实验不成功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且重新来做。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动脑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五、引进竞争意识,营造进取氛围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组内合作,组间对抗”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按优、良、中、差搭配,合理划分,编成八人小组(全班共八组)。这样,1组、2组对抗,3组、4组对抗,5组、6组对抗,7组、8组对抗(要求对抗组的实力相当),并且每周都进行一次评比,表扬优胜组的表现,帮助落后组分析原因并激励其奋进。学生在学习过程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形式的学习交往活动,可以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这可以促使他们不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从而大大地活跃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组间对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高涨的情绪、大胆的尝试、亲密的合作能为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优化课堂教学是一条捷径,也是教改之路上一个永恒不变的目标。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还有很多途径和方法,需要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

(责编 张晶晶)

第三篇: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领悟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以此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成才。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等。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学生的阅读效率,还弱化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阅读教学。基于此,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完善阅读教学步骤,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教师要想让阅读课堂鲜活起来,起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就一定要完善相关的阅读教学步骤。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只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文章,结果也只能是差强人意。因此,教师要关注教学各个环节,力求完善阅读教学步骤,以期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设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此来指导课堂教学过程。其次,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选择合理、精简的教学内容,切忌为增大课堂容量,选择超出学生理解能力范围的内容,这极易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行为做出积极、合理的评价,以此来指出学生的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最后,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选择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如笔者在阅读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时,首先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帮助其总览了文章大概内容。接着通过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使学生深入理解了人物性格及特点,以此为感悟文章寓意埋下伏笔。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练,最终呈现了一台精彩的独幕剧。这样多元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反思和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期达到最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二、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升学生阅读效率

小学生正处于形成能力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本领。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学段、学情等要求,所以采用了错误的阅读方法指导,以此降低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基于此,教师更要加强阅读方法指导,以期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侧重点不同,所采用的阅读指导方法也不同。如低年级学生的侧重点在于“读懂”;中年级学生的侧重点在于“读好”;高年级的侧重点在于“乐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多种教学影响因素,以此来选择最合适、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笔者在教学《我爱你啊,中国》,该文章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之情。对此,笔者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名家的朗读视频,并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视频中的阅读音调、停顿、重音、发音,以此来引发学生思考,并仔细研磨朗读技巧。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学生分成朗读小组,并给予其思考时间,共同探索朗读要点。最后,笔者在讲解朗读要点后,引导学生领悟、练习课文朗读,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一朗读过程不仅给予了学生思考时间,还为学生提供了正确的朗读模仿对象,以此调动了学生的朗读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朗读愿意,进而为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奠定了基础。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教师作为履行阅读教学的专职人员,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以此为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众所周知,小学正处于成长发展关键期,教师有效的教学指导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自信,也能让学生逐渐爱上语文、爱上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提升自身教学技能。此外,教师作为“引路人”,更要做好自己的育人职责,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灵家园。

当前,学校应教育改革要求为教师提供了更专业的发展平台,如国家实施开展的“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学校组织开展一些校本教研活动等,因此教师也要把握这些学习机会,与其他教师一同探索阅读教学真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不断进行自我学习,通过阅读书刊、互联网远程学习、参加课题研究等方式,获得更多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如,信息化阅读教学法、整本书阅读教学法、主题阅读教学法等,以此来提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完善自我教学艺术。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也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教师务必要优化自身的阅读教学策略,以此为学生学习奠定基础。因为当前时代发展较快,所以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希望广大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出更多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以此来促进语文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雅飞.于永正小学语文?读教学思想与课堂艺术研究[D].扬州大学,2016.

[2]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 :160.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改变。新课程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作为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科学理念,适应当前的课改实质。

一、精心设计教学,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要有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有精心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备课的环节上下足功夫。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确定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适合学生自学的就让他们自学,适合学生科学探究的就让他们科学探究,适合教师讲授的就讲授,因材施教,做到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再次,教师要能灵活驾驭教材,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每一节课的内容,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是难点,哪些地方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哪些地方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地方要求学生合作交流等等。

二、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加强化学学科的实验教学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初中化学实验器材基本上短缺,很多演示实验没有条件做,甚至有些学生实验都无法开展。这些实际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弥补实验器材的短缺。首先,利用身边的一些资源来完成一些实验,如酸碱盐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可自制土壤、肥料标本等。?@样的实验意义十分重大,它既有效地弥补了课堂实验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教师除了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教具外,更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制作,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次,有效利用学校现有的光碟中所涉及的课程资源,这里面有大量的课件制作和一些非常好的模拟实验,是集广大优秀教师及一些专家的宝贵经验和财富,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资源的真正共享,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另外,学校应设法为学生提供好的实验环境和设备,化学教师要与相关领导沟通,创设好的实验条件。教师要从本质上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学生发展为本,给予学生应有的实验权利。

三、更新教育观念,全力以赴推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首先,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认真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开展活动与讨论,共同提高,强化责任,把教师的教育观念统一到新课程理念的方向上来,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教学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其次,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要认识到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要创造“师生交往、学生主休、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观点、经验和知识,相互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丰富完善教学内容,力求取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再次,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要转变。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要经常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要定期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另外,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让其全面发展,还要与其他教师要加强合作交流。

四、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程一直强调科学探究,因为科学探究既是重要教学方法,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化学教学的成败。教师不但要知道科学探究的每个一个环节,更要清楚每一个环节学生应该要达到什么程度,而且还要灵活地处理教材中的每一个科学探究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情景,放手让学生去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和评估等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展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罗峰

第五篇: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笔者从事高中历史教育事业多年,对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构建历史高效课堂这一课题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并从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和心得。现从以下三方面,对此课题进行详细剖析和论述。

一、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一直以来,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所采取的都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接受性学习、被动性学习,即将历史教材上的知识点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成为储存知识的机器,没有和教师进行学习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这种弱化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教师中心地位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丧失,学习效果也处于不理想状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学习环境中,发挥学生积极性、参与性,提高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应当对当前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转变,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此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学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就可将班里学生分为三大组,每一组对应一个主题探究内容,如,第一组对应太平天国运动这一主题,并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和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进行探究;第二组对应辛亥革命这一主题,并对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历史意义进行探究;第三组对应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主题,并对新民主主义的过程即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探究和分析。课堂上,三个小组依次对所探究的主题内容进行概括、分析和交流。这样,我通过将学生分组并对相应主题进行探究,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本专题内容有了详细了解和认知,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以往高中历史课堂,教师往往只注重历史学科的“教书”功能,忽视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即要求学生只掌握历史课本上的知识点,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没有做过多要求,这就导致学生只掌握了历史学科的表面知识,对于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却没有很好的汲取和吸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历史教师应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并养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发展。”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我们除了向学生传授历史系统理论知识,还应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从而将历史教育的功能全面地发挥出来。

在学习《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这节内容时,我通过向学生详细讲述中国军民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权益的典型事迹,以及让学生对此进行分析、交流和探究,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是未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既使学生详细了解了本节内容,同时也使学生形成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勇敢面对并克服困难的积极进取的决心,达到了很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往高中历史课堂,教师总是一贯拘泥于课堂中,教学形式显得单一枯燥,教学环境显得封闭死板,既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应处于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避免简单、死板的重复。”所以,教师除了必要的室内教学,我们还应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处于一种开放性、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如此既能使学生单调乏味的高中生活变得丰富有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在学习《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这节内容时,我们就可通过让学生参观当地交通博物馆和邮政博物馆的方式,对近代以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情况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和认识,然后,让学生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建立以本课内容为主题的橱窗板报,从而使学生形成对百年以来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直观认识。这样,我通过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高中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使学生对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状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感知。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们要认真践行新课改精神,积极贯彻新课改理念,探索、总结各种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使高中历史课堂能够获得真正意义上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S编辑 谢尾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隐患排查工作计划下一篇:优化环境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