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性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22-09-11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人们身边。但是, 我们会发现这些运用有太多的不足之处, 而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追根刨底在于思维过于呆板, 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拓展。因此, 改变固化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眼前的首要任务。

一、发散性思维概念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地反映, 其基本特点有间接性、概括性。发散性思维也被称为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根据已知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其答案, 绕过答案的束缚, 使大脑在运行时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思维形式, 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种特征:变通性、独特性、流畅性。运用三种特性使思考结果更加丰富, 准确。

二、发散性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发散性思维也称为扩散性思维, 从一个问题延伸为多种不同方法与途径, 最终得出答案, 从目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几点建议:

1、打破传统观念, 消除固定思维模式

在现代社会中, 一切的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一切事物皆有可能, 任何事物都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 任何一种可能性结论都有可能成为答案。环境艺术设计的思维同样可以从多角度去看待设计上出现的一些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打破传统观念, 消除固定思维模式, 才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生存。传统观念让我们思维定式, 固定一个方向思考问题, 教学中老师往往无意识的给出一定的框架模式让学生顺着这种思路想问题, 无形中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很多创新性事物无法脱颖而出;例如:当我们在进行前期方案的推敲和分析时, 固有的会让学生按照项目类别、项目地址、对象等去程式化的分析, 这样学生的思维无法打开, 套路式的去解决问题, 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打破传统观念, 消除固定思维模式, 把教学中的标准答案淡化, 培养学生反向思维与多角度的看待问题, 这样的思维更能够扩大学生的思考范围, 有更多的空间去想象,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不同角度去改变去设计, 很多情况下都会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在其变化中寻求更多的方案, 使其有对比性, 加快同学们脑力思维的竞争,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应当与时俱进, 其答案也应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只有不断的创新, 运用到教学中, 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创造力、创新能力, 设计出来的方案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鼓励发散性思维创新

学校上课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 教务处督促老师运用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从以老师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要的授课模式, 通过以引导为主,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采用“自主探索、互相谈论”方式, 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让其学生从理论中有更多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个教学中的问题, 使学生们能够得以锻炼。在其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应当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创新, 才能让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运用变得多样化、美观化, 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 对设计“元素”的提取, 老师可以加以引导, 多方向、多维度的分析和延伸, 尽量让学生打开思路, 去除封闭圈的效应, 让学生灵活机智的全面思考, 联系的更紧更广, 甚至跨界的考虑和思考, 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 弱化思维定式, 从多方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这样才能从问题中得到创新性知识能力的强化。在教学中教师们也应当给予学生一些生活上环境设计的问题,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环境设计的魅力, 更能够加强学生在环境设计中的思考,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设计者应该具备充分的想象力, 大胆的利用潜意识中的图形或设计元素来组合成为设计主体, 这是设计者应该具备的重要艺术能力, 一个好的方案, 好的设计作品都是充分想象力开拓和实际分析的结果, 同时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积累、体验和观察, 有足够的动力和激情来产生创作的动力。

三、发散性思维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发展, 环境设计成为这时代的焦点, 很多环境设计并没有形成足够完善的教学体系, 比如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 造成纸上谈兵, 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 社会需求与教学体制不相适应, 造成人才流失, 就业率没法提高的现状, 因此改变教学方法, 适应市场的变化发展, 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要求, 对该专业教师给予到各高校进行进修与学习的机会;到公司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训, 了解市场最新发展的动态, 将新的、适应发展的新技能带到教学中, 同时努力实现中方和西方技术的融合, 借鉴、吸取其优秀设计经验和理论知识, 不断提炼和挖掘, 创造出具有自已独特的设计风格及创作构思;各高校也应注重人文知识的课程设置,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要求高, 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与设计相结合, 体现出一个设计的人文风格, 赋予更多的是一个设计的思想理念与教育理念, 提高了设计的文化内涵。课程与实践相结合, 各高校应该有一个培养锻炼的机构, 能在学习理念的过程中, 进行实地实践, 有利于加深同学对理论的理解, 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全面认识, 可以提高学生的灵活性, 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提高;注重地域性特点, 各高校应该建立一个符合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 环境艺术设计所需要的实训场地、工学、工作室等环境学习氛围, 各高校应当实地观察其学校所处的环境, 构造出符合自身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独特理论, 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有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 更好的参与实践。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 教师更多的是应该让学生自主的思考, 多设立一些问题, 让学生自主的发散思维, 在学生进行环境设计的思路论述时, 及时进行引导和总结, 充分利用教学中的优势, 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实地环境设计, 同学们可以与老前辈相互交流, 进行职业的讨论和分析, 引导学生认识如何去开发自己的思维, 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潜力, 这是发散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关键。

2、应用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很重要, 但是把发散性思维运用到学习和实践中又是一大难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非常强, 但是大脑的转变能力和灵活度较差, 往往很快的掌握一种方法, 却不能举一反三, 在变化以后就不能运用该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生学习发散性思维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如何运用。教会学生如何拓展和开发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 只需做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在理论学习中: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也会有涉及到理论性的学习,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巧妙地运用这一机会, 运用教材结合现实真实案例的特点, 让学生自己发散思维通过对现实的看法来领会教材中的精髓之处, 老师适时点评矫正学生错误的观念, 鼓励引导学生开放思维, 运用潜意识的想象力运转思维从不同角度, 不同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比较, 总结出全面的看法, 完善自己的观点。然后老师再举一些不同的例子, 锻炼以及考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也通过反复的运用加深对发散性思维方法的熟悉度。或者是举同一个例子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通过参考和分析其他同学的观点来得到最佳答案。组建小组共同分享方法, 一起讨论方法的运用, 借用不同的人的思维来总结经验, 讨论出最快、最简便、最有效、最有用的方法。

在实践学习中:学校建设出适合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环境, 或者是由老师带队到适合的地方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理论的学习加上实践的运用是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最有效方法。在实践时运用课堂知识对实物进行思考, 对同一个地方同一个环境地点进行不同的思考, 发散自己的思维, 设计出最满意、最适合的方案。我们的老师也可以联系一些客户, 与他们合作, 让他们给出一个案子, 让我们的学生通过合作和讨论, 发散自己的思维, 通过多次的计划、多次的总结、多次的思考, 结合客户的要求, 旁人的意见讨论出满意的方案。通过结合社会的教学方法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在日常里运用发散性思维的思考方式, 锻炼和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同时也让同学了解社会行情, 提前一步进入到适应社会生存中。

四、总结

总的来说, 发散性思维能让我们更多的去发现同一问题的不同性质, 能从多方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当我们运用一种方式用习惯了, 我们也可以运用其他方式去解决问题, 正所谓多多益善, 当我们想到的事物多面性时, 我们自然而然的能够找到更好的办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自然而然的能够提高, 这样我们再去面对困难时, 就会从容对待。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跨学科的专业, 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 在教学中应着重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对自然、人工环境加以组织、改造和利用使之更好的符合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是为了研究更多的教学方案解决在设计中遇到的难题, 发散性思维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难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韩露枫.试论发散性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 2015, (04) :31-32.

[2] 李兰.发散性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 (上中旬) , 2015, (03) :80.

[3] 王威.发散性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02) :187-18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PE管热熔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检测探讨下一篇: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