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论文

2022-04-20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受到重大冲击,本文以平遥古城为例,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产业经营、文物保护红线内的产业发展、传统商业模式下的产业转型三个方面,概括后疫情时期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助力该产业科学精准复工复产。

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论文 篇1:

齐齐哈尔地区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摘 要]齐齐哈尔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本文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 分析法,对齐齐哈尔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关于发展齐齐哈尔地区历史文化旅游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齐齐哈尔;历史文化;SWOT分析

一、 齐齐哈尔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扫描

齐齐哈尔的历史文化资源,年代跨度之大、数量之多令人惊叹。据统计,齐齐哈尔地区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9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1处。按分布情况,中心城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8处,包括古建筑12处,近现代建筑23处,石刻3处。

目前,全市已有6处历史文化街区(老城区藏书楼历史文化街区、原第一机床厂四宿舍历史文化街区、富拉尔基区和平路历史文化街区、富拉尔基区北满钢厂苏联专家住宅历史文化街区、富拉尔基区文汇路中东铁路住宅区历史文化街区、昂昂溪区罗西亚大街历史文化街区);6处历史文化风貌区(老城区方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南局宅历史文化风貌区、东盛街日军驻地历史文化风貌区、龙沙公园历史文化风貌区、富拉尔基区北钢甲区住宅小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富拉尔基区中东铁路三角地历史文化风貌区);还有第一重型机械厂等4处工业遗产集中区。

在此区域内,还有5处历史文化遗址类资源:昂昂溪滕家岗子遗址、碾子山遗址、龙江景星遗址、讷河二克浅遗址、克东二克山遗址;除此,古城址类资源也有6处:辽代塔子城(泰来县)、金代庞葛城(市区)、金代丰荣古城(市区)、金代蒲峪路古城(克东县)、金代龙河古城(讷河市)以及金代阿伦河古城(甘南县)。

除上述历史文化资源外,还有众多独具特色的故址。如清末藏书楼、讲武堂、果考亭宅、小庆主事故居、清代大草房、督军署、将军府、吕氏故居、小姐楼、于驷兴故居;具有宗教特色的大乘寺、清真寺、圣米勒尔教堂、寿公祠、吕氏宗祠以及现已被改作民宅的五教道德院等等。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齐齐哈尔地区依旧走着以自然资源旅游为主的旅游业发展之路,区域内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却鲜为人知,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这不能不令人惋惜。据此,本文拟采用SWOT分析法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

二、历史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 态势分析法,它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作为一种最常用的战略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与科学研究。在此,我们将运用这种方法,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找出对齐齐哈尔历史文化旅游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不利的、需要避开的因素,以利于领导者与管理者做出科学的决策和规划。

(一) SWOT分析——优势

1.历史文化资源独特性强。齐齐哈尔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省内实数独一无二,尤其遗址类资源,充分展现了辽金社会在这一地区的发展状况。并且这些资源多数位于平民古镇当中,易于接触,相较各大城市的旅游景区有着无门槛亲民化的优势,无论是学者进行旅游研究,还是平民百姓接受文化熏陶,都很便捷易行,且没有过大的旅游消费压力。

2.地方重视发展。近年来齐齐哈尔地区地方政府极其重视包括历史文化旅游在内的旅游业发展,已支持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开发。针对市场目标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展洽活动,形成了党政一把手带队、市直部门和区县一把手参加开展旅游促销的新模式。在原有的扎龙、明月岛、劳动湖等重点旅游景点的基础上,近年来齐齐哈尔又相继开发了碾北公路龙沙动植物园,昂昂溪区格林水世界等新的景点,这将是休闲旅游与历史文化游相互融合的大好机会。

3.交通便利。齐齐哈尔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内邻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外临俄罗斯。依靠嫩江,水路可达省城哈尔滨。区内有多条省道、国道,火车可通往全国各地。尤其是新建成的高铁站齐齐哈尔南站已投入运行,极大程度上缩短了来往国内、省内的乘车时间,为齐齐哈尔融入全国高铁系统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条件。发达的交通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4.较强的接待能力。齐齐哈尔地区现有多家宾馆酒店,国际知名的如家、速8、汉庭等酒店连锁集团均已入驻齐齐哈尔,另外小型宾馆、旅店、饭店比比皆是,加之齐齐哈尔地处黑龙江,毗邻俄罗斯和朝鲜,其饮食特色除东北本地特色外还带有了俄罗斯和朝鲜的饮食风味,别树一帜。来齐旅游的消费水平与接待水平均呈现亲民化优势,价格比起一线旅游城市要低廉得多,大大减少了百姓旅游的消费负担。

5.自然资源依托性强。齐齐哈尔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温泉游、漂流游、扎龙湿地游、野炊游以及新建成的龙沙动植物园等都为该地区招揽了大批游客;黑龙江省旅游局在央视黄金时间的旅游宣传片,重点宣传了齐齐哈尔的城市名片——丰富的湿地资源、神奇的丹顶鹤,扩大了齐齐哈尔市的旅游知名度。

(二) SWOT分析——劣势

1.地理位置相对偏僻。齐齐哈尔地处我国的东北部,黑龙江省西部,它并不处于一个国家、一个省份的核心地带,客流量相对省会地区较少,因而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历史文化旅游发展。

2.知名度低。齐齐哈尔地区除了扎龙湿地之外,在国内并没有特别著名的资源。尤其是历史文化资源,多数为辽金遗址,加之宣传力度不大,多数资源仅为少数当地人和历史工作者所知,景区本身除了古城墙、普通的古建筑之外并无特别之处,许多旅游者来到齐齐哈尔后,经人介绍方知该地区还有如此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

3.旅游要素不和谐。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 在齐齐哈尔地区处于各自独立、自行其是的状态,没有与旅游业统一起来,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且各要素发展不均衡。涮羊肉、烤肉等独具民族特色的饮食知名度高,发展迅速。但是与各景区配套的中高档宾馆不足,没有开发出足以代表旅游地形象的特色旅游商品,休闲游乐设施缺乏。

4.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不够。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虽多,但系统性、整体性开发不够。虽然相关部门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依然有一部分资源正在或已经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三) SWOT分析——机会

1. 入选魅力湿地。日前,齐齐哈尔市委市已提出要保护城市遗址,大力发展地区文化旅游产业。2013年10月,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2013美丽中国?魅力湿地”颁奖典礼在京举行。齐齐哈尔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入选。这一机遇毫无疑问将大大促进齐齐哈尔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也将带动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旅游。政策的支持加上各种荣誉带来的的宣传效应,将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发展。

2.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评比。经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考察组对齐齐哈尔市的考核验收,2014年8月6日,国务院将齐齐哈尔市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此齐齐哈尔市成为我国最北端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一荣誉使得齐齐哈尔市凭借其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继成功入选“最美湿地”后再次赢得世人瞩目。这一荣誉的斩获必将在实质上推动齐齐哈尔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与高效利用

3.我国最北最寒高铁的诞生。2015年8月,高铁站齐齐哈尔南站建成并投入运营,大大缩短了齐齐哈尔到周边城市的时间。哈齐高铁将接入京哈高铁,成为我国“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的一部分。哈齐高铁的开通为齐齐哈尔与全国各地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齐齐哈尔历史文化旅游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4.“绿色食品之都”。一年一度的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已永久落户齐齐哈尔。“绿博会”不仅有力的推动了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为地区历史文化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云集而来的客商自然会增加对于属地历史文化旅游的消费,客观上刺激历史文化旅游的发展。借助“绿博会”这一平台,也可以将齐齐哈尔的历史文化资源灵活的纳入“绿博”概念,使其直接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

(四) SWOT分析——威胁

1.环境问题。近两年来困扰城市居民生活的最大障碍是环境问题,其中一个就是雾霾天气。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汽车尾气、工厂污染、冬季取暖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都将对该地区造成较大程度的环境污染。秋末,哈尔滨地区雾霾极其严重,齐齐哈尔地区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环境问题愈严重,历史文化资源就有可能受到自然的破坏,人们出行旅游的欲望也会减弱,对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越大。

2.文物古迹缺乏保护。随着地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一些地区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盲目扩大城市化进程,建设高楼大厦、高速公路等等,破坏了一些地区原本保存完好的古遗址、古建筑等等。如齐齐哈尔市区内的五教道德院和516化学毒气部队遗址,再如清代大草房、红灯照坛遗址、果氏故居、一厂四宿舍等遗址均已被不同程度破坏,甚至无法找到当年的遗存。这种破坏严重影响了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3. 盲目开发,忽视人本需求。齐齐哈尔地区很多地方开始大规模开发住宅用地、商业用地,而在旅游用地、人文资源建设开发上投入却十分有限。包括自然资源在内的很多旅游景点十几年没有资金投入,没有增加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配套设施。

三、关于齐齐哈尔地区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的意见

针对SWOT分析,我们再提出如下建议。

1.利用各种形式,提高齐齐哈尔历史文化旅游的知名度。提高齐齐哈尔地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扩大其影响,乃当务之急。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也可借助其他旅游项目带动、参加国内评选、借助各种经济活动推介等方式,积极宣传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从而树立齐齐哈尔历史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

2.善于抓住机遇、利用机遇,促进齐齐哈尔历史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迄今为止,齐齐哈尔已荣获“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绿色食品之都”、“省级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每一个荣誉,都会为齐齐哈尔的经济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自然也会为历史文化旅游的发展创造契机。中国最北高铁——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客运专线开始全线运行,更为世人了解齐齐哈尔、走近齐齐哈尔提供了便利。

3.提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各级学校可适当开发以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从青年学生开始,培养年青一代对历史文化资源的自豪感与责任意识,进而提高全社会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作为政府,需要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等措施,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为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业的繁荣创造条件。

4. 由于东北地区尤其黑龙江省是抗日时期重要的根据地,还可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线路,譬如“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这一红色旅游线路能够将哈、大、齐三个地区内的抗战景区联合起来,开发出一条新的红色旅游旅游线路,促进“抗战游”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赵忠山.鹤文化经济运行的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04).

〔2〕王若利.齐齐哈尔旅游资源系统分析评价〔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6).

〔3〕李辉作.齐齐哈尔旅游资源现状及产品创新与开发浅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责任编辑:陈玉荣〕

作者:朱月

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论文 篇2:

后疫情时期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受到重大冲击,本文以平遥古城为例,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产业经营、文物保护红线内的产业发展、传统商业模式下的产业转型三个方面,概括后疫情时期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助力该产业科学精准复工复产。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平遥古城;复工复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因其地域性、历史性、传统性等特点陷入亏损和停滞状态,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以平遥古城为例,就其后疫情时期的产业发展困境与对策谈几点认识。

后疫情时期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困境

1.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产业经营

历史文化旅游产业(以下简称产业)大多依托包含历史文化的景观实体,其发展受到景观实体的制约。历史景观实体的价值在于其历史性和实体性,历史性决定产业的内容基于景观本身,实体性决定产业的分布位于景观周边。因此,整个产业的核心产品是景观实体及其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其生产过程是对这一产品的保存、维护和创新,消费过程是对这一产品的观赏、體验和纪念,其产业链闭环必须由线下接触式服务和消费者现场消费的衔接来完成。

疫情对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下,产业的经济效益恢复面临很多困难。当前,平遥古城很多因疫情关门的企业仍未恢复营业。。

2.文物保护红线内的产业发展

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守住文物保护的底线,历史文化景观的首要属性并非商品,而是文物。因此,这一产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以产业收入支撑文物保护、以文物存续带动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性质是建立在对文物周密保护之上的合理开发,不以经济效益为第一目标。

商业化的不彻底使这一产业发展自有其边界,并因历史文化景观的年代远近、规模大小、知名程度等使该边界各有其特点。平遥古城就是一个特例,由于整座古城都是文物,其历史文化价值建立在庞大、丰富且完整的古建筑集群及其反映的明清社会风貌和发展历程之上,三点缺一不可。

文物保护和商业开发的平衡,是古城文旅经济大繁荣背后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商业开发的破坏性。除了被列入重点保护文物的县衙、票号旧址等公共场所,城内大多数建筑为普通民居。热门消费区域建筑基本都被改造为旅馆、饭店、酒吧等,现代元素屡见不鲜,成为空有外型的仿古建筑,而非热门消费区域建筑则因开发不足变得破败荒凉。二是文物保护的科学性。古城内部分基础设施如闸机、路桩难以融入环境,一些破损的商业化程度低的建筑得不到及时修复,一些修复手段和工艺无法还原历史样貌。

疫情使得这一问题更为突显。复工复产期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产业提振的政策措施、宽松环境下的激烈竞争、商户更替或行业变更后的古建筑装修改造等,都考验着这道红线。

3.传统商业模式下的产业转型

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的商业模式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官方运营与商家入驻相结合,另一种是商家自营与官方统筹相结合。平遥古城属于第二种模式。因整座古城都是历史文化景观,世代生活于此的居民拥有大部分建筑的居住权和财产权,政府对产业整体的管理有限。这一模式虽使得产业更具传统特色,更显风土人情,但也因市场机制更容易失去这些特性。

在主要景观,国家所有与产业自主经营的割裂,使得古城整体历史文化氛围不足。举例来说:其一,古城民宿行业近年生意火爆,不少新同行的加入激化竞争,收入整体下降;其二,当地特色商品如食醋备受消费者青睐,商家竞相销售该商品但价格混乱,产业形象大打折扣;其三,越来越多商家效仿流行的“打卡网红店”营销方式加入现代元素,破坏了历史文化氛围。结果是,消费者仅能通过部分公共景观体验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余场所则与现代城市的仿古商业街区同质,无法体现古城的显著特征和根本价值。

因此,古城传统的商业模式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其产业根基薄弱、规划不足、管理松散,抗风险能力自然也就差,而疫情的发生使这一系列缺陷得以暴露。

后疫情时期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1.落实防控,多管齐下,促进经济稳步恢复

一是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为复工复产提供有效保障。古城当前采取的日接待量上限、体温检测、实名购票、预约游览等措施取得积极成效,企业生产经营陆续恢复,消费者人数逐渐回升。从长远角度看,还应建立疫情防控重大风险防范长效机制,根据全国疫情态势适度放宽或收紧要求,杜绝形式主义,助力经济恢复。

二是要科学制定和精准实施促进经济恢复的政策措施。非常时期,要发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显著优势,以最小损失争取最快恢复。相关政策要聚焦民本民生,助力复工复产,不仅要惠及生产企业(如降税降租、困难补贴等),还要惠及消费群体(如门票免费、消费赠礼等),通过回馈各界促成产业的平稳健康运作。古城管理部门应帮扶生存下来的企业度过难关,积极招商引资填补破产、迁移企业的空缺,并通过让利和宣传使自己重入消费者视野。

2.创新管理,引进技术,发展现代综合产业

一是要创新管理机制,实现产业整合。管理部门应以疫情为契机建立更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平衡好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文物保护与商业开发、重点区域与古城整体等关系,合理规划消费区域分布和行业类型密度,形成更具有整体性的产业生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要借助先进技术,跳出地域限制。疫情警示了接触式服务与现场消费衔接的中断风险,启示我们运用新技术做新尝试。参观途径方面,可利用VR等技术实现场景模拟、史实还原,拓展远程参观方式,丰富现场体验内容;营销渠道方面,可利用官方电子商务、直播游览带货等方式,与“为美丽乡村下单”深度结合,提升消费吸引力,甚至直接实现云端消费。

3.兼容并包,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品牌建设

一是坚持保护优于发展,促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兼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历史文化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自信的过程。”古城今后要加大文物保护维修、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综合治理等各方面投入,防止过度商业化,真实还原和深入营造古风韵味,依靠原住民保护历史民俗、造福原住民实现文化延续。

二是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创新推进品牌建设。当地管理部门要辩证看待疫情影响,持续搞好“三治三零”创建、“爱国卫生季”等工作,积极有序引导复工复产,推动产业整合融合,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打造“平安平遥”城市形象。同时充分把握“互联网+”时代机遇,多方面推进“智慧古城市”建设,利用“平遥中国年”系列活动、“又见平遥”实景演出等成熟的当地历史文化IP,多渠道开展内外宣传,与时俱进地提高古城影响力和知名度,为产业发展再创佳绩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鑫金.平遥古城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84-187.

[2]付晓.浅谈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整治——以平遥古城为例[J].度假旅游,2018(11):244-245.

[3]雷承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平遥古城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32(07):16-20.

作者:王致轩 张诗悦

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论文 篇3:

提升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历史传统街区品质的途径

提高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品质就是提高历史文化名城的品质。科学、合理的建设措施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文章以提升沈阳历史传统街区建设的途径为出发点,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品质提升的具体措施和实施途径,期望为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传统街区建设提供对策和参考建议。

历史文化名城与传统街区的概念

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历史文化名城是1982年根据北京大学侯仁之、建设部郑孝燮、故宫博物院单士元三位先生提议而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由国务院确定并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均为现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且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沈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美誉。沈阳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是对沈阳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古城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历史传统街区的概念

历史传统街区即历史文化街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8年4月2日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附件解释为:“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护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传统街区提升品质的关联性

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文化传统街区的关联

历史文化名城是经国家审核认定的具有特殊历史文化地位的,是对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认定。遗留的优秀历史建筑古迹、历史街区、重大历史事件等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内容。没有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名城是不完整的或是残缺的,而拥有历史文化传统街区的城市必定更具备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文化内涵。历史文化传统街区是一座城市文化发展、历史演变的见证者,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历史文化名城而言不可或缺。

提升沈阳历史文化传统街区品质的必要性

沈阳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文化价值毋庸置疑。在城市不断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文化自信的愿景目标下,尽快提升沈阳历史文化街区的品质当仁不让,责无旁贷。

沈阳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文化建筑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它们共同构成了沈阳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们的品质必将影响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形象和文化价值,因此,街区品质的提升十分必要。

新时代的沈阳,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然而历史文化传统街区的更新改造则相对滞后于城市的整体发展。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升级和品质建设全面提升既是沈阳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需要,也是沈阳建设东北文化中心定位的需要。历史文化街区是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个缩影,它们是展现沈阳文化形象的一张张靓丽的名片。因而,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品质就是提升沈阳的品质形象。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传统街区的现状

科学规划与保护使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有效保护,文化得以传承

在沈阳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朝代的更迭与变换,还是历经硝烟的战火洗礼,沈阳这座历史名城中众多优秀历史建筑、传统文化街区等都得以保存下来。盛京皇城历史文化街区、张氏帅府民国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欧风历史文化街区、铁西工人村历史建筑文化街区、三台子(沈飞)历史建筑群,这都是这座城市为子孙后代留下的最宝贵的一笔文化和精神财富。这一切都有赖于沈阳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科学规划与文化保护意识,更依仗于相关政府部门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与手段。

随着城市文化保护意识的加强,沈阳各处历史文化街区及其历史建筑均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升级改造,按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的原则进行保护性修缮和维护,使得街区整体空间格局与历史风貌得以强化和鲜明,重新焕发出活力而展现在世人面前。

旧城改造使得一些历史传统街区的传统民居遭到破坏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城市旧城改造以来,由于过度追求现代化形象以及文物保护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造成沈阳城区一些历史街区遭到一定程度的拆迁和破坏。盛京皇城区域内、帅府周边、沈阳北市场、南市场、堂子街等历史街区内的始建于清代初期、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建筑均被大面积拆除,造成难以恢复的损失。也造成了故宫、张氏帅府、满洲省委旧址形单影孤的局面。虽然传统破旧的民居拆除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愿景,也满足了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需求,但也对历史文化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历史传统街区的规划保护和发展不够精细使得整体品质有待提高

所谓精细化,是指精致化、精心化、细致化、细节化。精细化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是历史文化街区品质高低的关键。当前,很多城市都在打造历史文化品牌和开发文化旅游经济,所以品质建设成为极为有利的竞争点。北京、苏州、杭州、成都等地的历史文化街区品质较高,名誉全国。

沈阳历史文化街区整体品质有待提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声誉的传播。其主要原因在于规划发展过程中过于粗略而精细化不够。例如,过于商业化运作、经营品种无地域特色、假古董建筑、设施杂乱等。

影响品质的因素有诸多方面,比如功能品质、文化品质、生态品质、建设品质、经济品质、管理品质等等。高品质的历史文化街区应该对上述品质做全面、精心、细致的统筹与规划设计,同时要进行全面的细节管理。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传统街区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科学规划传统街区布局以提升街区功能品质

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中具有十分独特而鲜明的魅力,增强历史传统街区的核心功能品質、科学地规划历史传统街区在提升沈阳城市品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街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也是综合性的,是普通街区不能取代的。例如,沈阳盛京皇城历史文化街区,集历史、文化、经济、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已成为沈阳的地标。科学地规划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布局和原始风貌,妥善保护和有效修缮历史建筑遗迹、优秀传统民居,精细控制土地的使用、精心掌控空间资源,有效控制街区内人口数量等,以全面地、积极地态度支持并服务于沈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以提高名城功能品质。

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以提升街区文化品质

历史文化街区基本都处于城市的核心区域,也是城市发展和历史文化汇聚之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的集散地。文化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城市既是经济成果,更是文化结晶。保存住城市的记忆,才能保留住城市的“根”。城市文化是世代的杰出创造,是增强认同感和凝聚力的主要精神力量,因此,保存住城市的特色,才能保留住城市的“魂”。[ 3 ]因此,传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对提升历史街区和城市文化品质至关重要。从清代初期的四平街、盛京皇城、沈阳路到殖民时期的中山路再到民国时期的北市场等地区均代表着沈阳这座城市不同时期的文化记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和空间格局的控制与管理,健全文化保护机制,深入挖掘优秀的文化遗产使历史文化街区得以保护、使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得以传承和发扬,从而提升街区文化品质。

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和居住条件以提升街区和谐宜居品质

打造和谐的“宜居城市”是当前沈阳城市建设追求的目标之一,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和谐宜居的品质便是重要的措施。相对于沈阳新建居住区的整体环境而言,现存的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居民生活环境是落后的,生活质量也是亟待提高的,这是事实,也是现状。因此,在遵守历史文化保护条例的原则下,精心布局设计和优化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大力改善历史文化街区内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和条件是提升街区宜居品质的关键措施。可以采取房屋置换、收购保护、升级改造、维护修缮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持历史文化街区原生态的居住环境,最大条件地对其进行保护性修缮,最大程度地满足现在居民实际生活的需要,为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居民创造优良的宜居环境,提升街区和谐宜居的生活品质。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以提升街区生态品质

生态品质在城市各项品质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但凡有品质的城市必然是生态良好、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由于沈阳众多历史文化街区的地理位置基本都处于主城区内,缺乏自然分布的天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因此,提升街区生态品质的重点在于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增加有效的绿化面积并进行节能减排。尤其在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景观设计项目中,大力提倡增加水景观、绿植景观、生态景观建设的比重。由于历史街区的街道空间有限,那么可以采用立体化的绿化模式。同时,在历史文化街区内,要限制或禁止空气污染物、有害物的使用和排放。例如,要禁止严重影响街区环境的烧烤类、怪气怪味、生烟生火类的商业经营方式,给历史文化街区创造一个生态、环保、整洁、清新的环境。努力打造环境优美、景观怡人、呼吸顺畅的“城市森林”般的街区生态环境。

扶持优惠引导以提升街区经济品质

经济品质的提升关键在于经济政策的扶持和经营类别的引导,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特殊性,其经济发展模式也与众不同。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文化氛围和市民的文化素质,是经济发展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则完全具备这样的先天条件,完全可以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经济发展之路。首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首先要对历史文化街区经济经营模式进行统一调整和控制,明确经济发展方向。提倡以沈阳传统特色品种、文化产业经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地方特色品牌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政府给予相关的扶持和优惠政策,鼓励把传统的文化经济做起来,传承下去。其次,要限制一些媚俗的娱乐项目、污染环境的烧烤类等经营项目和类别。鼓励街区居民利用有利条件从事经营活动,不但可以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水平,而且还可以使沈阳文化产业经济得到发展和传承,从而使街区经济具有鲜明的沈阳地域文化属性和品牌特色,提升街区整体经济品质。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街区建设品质

沈阳各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年代长久,大多存在基础设施老旧、破损、杂乱等现实问题。因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但能够提升建设品质,而且更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当前,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要问题在于各种市政设施陈旧、线网杂乱、电线杆柱林立;各类公共环境设施破旧短缺等。因此,提升街区建设品质,要树立“管理一体化”的理念。树立“以管统建”“管建结合”的城市建设新理念,用管理的、发展的视角审视整体规划与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但要立足于今天城市发展的需要,更要着眼于城市的未来。逐步完成供水、供暖、燃气、排水等基础市政设施的统筹建设和统一规划;精心做好各类城市家具的设计、建设和配置安排,统一协调而不可各自为阵。当前,由于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各自忙各自管理范围内的项目,从而造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杂乱无序,较难形成整体上的统一,影响建设品质。

文章论述了历史文化街区与文化名城建设的关联性,分析了沈阳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结合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具体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沈阳全面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如何提升历史传统街区品质的途径和措施。主要从宜居品质、功能品质、文化品质、生态品质、建设品质、经济品质六个方面论述了提升城市历史传统街区品质的具体途径和有效措施。希望文章可以为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獻

[1]闫丹.提升沈阳市城市文化品质的对策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2(05):40-43.

[2]佚名. 北京西城:提升六大品质让城市生活更美好[J].领导决策信息, 2016(28):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传统街区规划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Y202006L。

作者:张治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际保险合同法律研究论文下一篇:基层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