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论文范文

2022-05-11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地方课程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高校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而且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从事音乐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和一专多能的应用型音乐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的重要性,然后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校本音乐课程的内容,希望能推进地方高校校本音乐课程的开发。

第一篇:地方课程论文范文

地方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实施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乡土音乐作为校本补充教材,运用于现实教学的内容比率应达到15%~20%。可见,地方音乐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已列为音乐教育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并“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而从目前新疆的情况来看,音乐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是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难点,也是目前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对此领域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一、研究目的

本课题在新疆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如何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民族文化传统,吸收本地区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成果,充分利用新疆各地的地域音乐文化资源和学校的音乐教育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音乐课程,以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如何建设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高中音乐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体系等问题展开研究,力求得出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结论,为新疆普通高中音乐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并推出符合新疆本地特色的音乐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及系列研究成果。

二、研究意义

1.从学校发展的层面上看,新疆普通高中音乐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特别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学校要实现“自主学习,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成为有特色的、具有示范性的高中,除了落实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还应有自身的办学思路和风格。

2.从教师的发展层面上看,开发普通高中音乐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利于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享有音乐课程选择的自主权。校本课程开发给音乐教师松绑,让其自主决策,这无疑为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从学生的发展层面上看,普通高中音乐地方课程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当前课程中的主要部分是国家课程,其设置和教学无法兼顾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也不能兼顾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和教师,他们能集中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中某些方面的优势,开发的课程也最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普通高中音乐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都得到开发。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弥补国家课程中综合性、实践性的不足。开发普通高中音乐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当地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它必然给我们带来一系列冲击和困惑,因此,对此课题的研究势在必行。

4.新疆拥有丰富、深厚的地域音乐文化资源,但绝大多数地域音乐文化资源仍然是“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代音乐文化发展的要求,很多优秀文化成果已处于濒危的境地。而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利于保护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具有传统的传承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和影响力,将部分本土优秀音乐文化成果纳入课堂教学,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从英美等工业化发达国家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和课程开发策略,它是针对中央集权课程开发模式和策略的局限性而采取的弥补措施。随着1973年“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提出,校本课程开发得到了蓬勃发展。例如,从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英国等非集权国家中央教育部门承认课程开发的重心在学校,政府应协助推动校本课程开发,而国家方案只作为学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的参考;同时,政府通过中小学委员会推动“资源运动”和“校本在职培养,强化了校本课程实施环境”。又如,澳大利亚学校有课程自主权,教育部门拨经费补助其开发及教师进修活动。再如,美国从1986年到1989年开展的第二次教育改革采取自下而上的策略,强调权力下放,以赋予学校更大的自主办学权,从而促进了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发展。此外,俄罗斯于1993年制定了基础教学计划,给地方和学校以较大的课程决策权;推出了《普通教育学校基础教学计划》,规定地方和学校管理课程的时间占总课时量的25%~30%,其中照顾地区、民族文化特点、儿童兴趣等的地方和学校课程部分,在高中阶段更是达到了47%之多。日本在1998年公布的新中小学课程方案中,增设了一门新课程——综合学习,根据新的课程方案,学校在设置这门课程时,要发挥自主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等,主动选择学习内容。

2.八十年代初,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一些较为先进的学校中应运而生,如北京、上海、浙江、河北等省市的一些中学中探索、构建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特长的课程结构。九十年代后期,试行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课程决策权下放到学校。1992年,我国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该计划自建国以来第一次规定了地方管理课程的时间,其占总课时的7%~9%。2000年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把地方和学校管理课程的时间提高到17%,此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据此,学校除了可以使用国家音乐课程资源(占总量的80%~85%)外,还可以根据本地区和本校特点开设地方乡土和校本课程(占总量的15%~20%)。由此,推动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深入开展。

3.在适应当代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疆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也不例外,但在地方乡土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种实施上与其他省区相比还十分薄弱。为了适应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在新疆开展普通高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根据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制定了相关的文件,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教学指导意见(试行)》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普通高中新课程地方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试行)》,鼓励全疆普通高中进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作者:夏敏

第二篇:地方高校校本音乐课程开发探析

【摘要】高校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而且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从事音乐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和一专多能的应用型音乐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的重要性,然后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校本音乐课程的内容,希望能推进地方高校校本音乐课程的开发。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本音乐课程;开发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地方高校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研究---以湘西南某高校为例;邵阳学院校级课题,课题编号:2015JG29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在音乐工作者的探索和研究下,高校校本音乐课程开发正如火如荼的展开,不仅丰富了教育资源,传承了地方文化,而且对教育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地方高校校本音乐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音乐校本课程是由学校组织成员自主研发的课程,与国家课程相比较,更有特色,更有针对性。在研发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调查、分析、帅选编制而成,不仅体现了学校学生对音乐的需求、爱好,同时也体现了老师的意愿,更是一所高校个性化特征的重要体现。因此,一所高校要想办出特色,更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就要在校本音乐课程的开发上下功夫。

高校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为区域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务。从学校的培养目标来说,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对地方高校来说,培养的学生就业大都固定在特定的区域之内,是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服务。而校本音乐课程的开发就决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区域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无论从理论层而言,还是从实践层而言,校本音乐课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地方高校校本音乐课程内容的构建

(一)从各地的具体情况出发,发挥地方特色。 每个人在儿童时期唱过的歌谣,是每个人在一生中最难以忘记的回忆之一,无时无刻地在耳边回响,每天若有各个地方的特色音乐能让学生耳濡目染,那是提高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的最佳切合点。因此开发学校音乐校本课程,可以根据各个地方音乐和戏曲的特色,适当吸取各地的民歌精华,结合学生对音乐的实际需求进行这些教材的编写,从各地的民歌、戏曲、曲艺音乐中,选取一些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具有代表性选段作为校本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这是编写这教材的必然需求。

(二)把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曲艺文化融入高校课堂。曲艺文化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包括全部的各种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要想让民族戏曲进入高校课堂,那首先要编写出切实可行的课本,因此这需要编写的教材要符合高校学生的认知性和自身发展性。高校音乐教师进行编写教材时,应该设计成具有艺术性、欣赏性、表演性、趣味性、知识性融合于一体的教材。当地方曲艺引进高校校本教材后,不仅能丰富音乐内容,也可以提高课堂气氛,更可以增强学生浓厚兴趣。音乐教师在给高校学生上音乐课程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学生性,上课前通知学生查找相关的各地民族音乐资料,以充分发挥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观创造性,利用有关的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三)把地方民歌引入高校课堂,充分地增加课堂的活力。由于中国地大物博、有55个少数民族,因此民歌资源非常丰富,而作为民间音乐组成部分的民歌,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古朴优美,使居住在祖国四面八方的各族人民用他们自己独特的音乐形式在歌唱着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充分地体现了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这些民间歌曲均是来自于日常生活,是人民对生活的真实写照,其旋律、音调及表现手法等均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艺术的现实性很强,让高师学生在学习增加了更大的兴趣。从高校特色出发,国内部分学者认为,高师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应与地方特色教育理论紧密结合。高校要想真正办出自己教育特色,则必须在课程开发上进行深入的研究。高校为了突出自身的特点、特色,因此就必须重视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反过来,音乐校本课程的编制也应根据学校自身的性质、需要、特色和条件逐步地进行,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应该根据高校的办学宗旨、精神面貌、自身条件来编写音乐校本教材,让学生唱出的歌声中,可以充分地展现出学校的具有特色,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树立学校的光辉形象。

由于高校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校本课程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其开发主导者,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应根据高校自身的特长进行音乐校本课程的编写,并体现出音乐校本教材的个性特征。这样促使高校相继涌现出一大批的新型音乐教师,那些有舞蹈特长的高校音乐教师也可以考虑把舞蹈引入课堂,搭配地方民歌特色,载歌载舞,以实现舞蹈与歌声同步的效果,包括学习基本舞蹈动作和成人舞蹈、定期进行各类舞蹈艺术鉴赏座谈、不定期举行各类班级集体舞比赛等各类课余专业活动;同时高校音乐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声乐、器乐的特长,可以分别开设音乐、器乐班,定期举行各类“音乐会”,相互切磋技艺,搜集古今中外著名音乐家的相关资料,进行各类专题欣赏等。

(四)参与社会联合开发,使音乐的发展与社会同步。要想开发好高校音乐校本课程必须要与当地的社会环境相结合,并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进行开发,汇聚社会音乐专业队伍力量的现实精华,结合高校音乐专业理论队伍的,打造成一支既有社会经验又有专业理论水平的音乐校本课程队伍,这样对高校音乐校本课程进行大力开发,充分挖掘地方、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这充分地体现了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只要这批高校音乐校本课程开发队伍在思想上重视、措施上具有可行性,一定能促进高校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弘扬学生的个性,从而形成一支具有特色音乐的高校音乐师资队伍。

(五)充分激发高校音乐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如何激励高校教师参与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这是任何高校开发校本课程必须要严肃面对的问题。由于有些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脱不开身,这样导致高校音乐教师参与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需要提前解决目前这一问题。这些参与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高校音乐教师的动机主要有:首先,能体现自我荣誉,即高校音乐教师可以从参与高校音乐课程开发中获得的一种工作成就感;其次,可以获得外部的认可,即为参与音乐课程开发的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提升音乐专业水平,并提高他们在高校音乐教师队伍中的专业地位。从高校音乐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讲,参与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真正的学习需求,更好的提升高校音乐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促进高校音乐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因此,开发高校校本音乐课程,我们要全方位的了解教师动机、需求,了解教师的具体处境和心里动态,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的进程。

总之,高校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有关课程,并构建一些具有高校特色的音乐校本课程。将本地区、校内外的音乐资源融入到音乐其它的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音乐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张文昊.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设想[J].青海教育, 2006,(03):37-37

[2]夏小玲.论高师音乐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整合[J].北方音乐,2012,(05)

[3]罗爱玲.大学生音乐选修课的素质浅探[J].成才之路,2010,(03)

[4]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

[5]刘然.民族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障碍与解决策略分析[J].东北师范大学,2013

[6]刘滢.校本音乐课程资源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25(2):71-74

[7]谢嘉幸.中国学校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5-18

[8]张天彤.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关于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国音乐学,2004:1-22

作者:卿丹

第三篇:试探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摘 要】地方地理课程资源是地理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现有地理课程体制久积成弊,在应试教育体制弊端的影响下,对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远远不够,因此应当重视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明确地方地理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我国各个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个地方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区域特色,开发出相应的地方地理课程资源。位于湖北省西北地区的十堰市在自然、人文地理环境方面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充分挖掘十堰市的地方教育资源,开发出相应的地理课程,能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同时对其他地区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十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表明我国的课程管理体制由一级模式向三级模式转变,确立了地方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中的地位。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课程改革中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目标之一。而地方课程的建设必须具备一个先决条件,即课程资源的开发,地方丰富的社会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地方课程资源,才能形成课程,只有那些经过开发并真正融进课程与课程联系起来的资源,才能成为现实的课程。在地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之前,要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概念,地方地理课程资源是指地方存在的地理课程资源的总和。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所以,国家统一的地理课程和教材很难全面、辩证地反映不同地区学生对地理课程的要求。积极开发地方地理课程资源,不但可以优化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地理课程比例结构,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自然条件、人文风情,激发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本文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从不同角度挖掘其地理课程资源,希望对其他地区的地理教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十堰市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武当山北麓中低山区,汉江南岸,是鄂、陕、豫三省的交界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文化底蕴深厚。根据其存在的性质可以分为自然地理课程资源、人文地理课程资源、社区地理课程资源。现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区资源的角度来探讨十堰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十堰市的自然资源本身就是一种地理课程资源。

(1)气候课程资源:在教学“世界气候”和“中国气候”时,气候要素特征、气候类型特征、区域气候特征都可以结合十堰的气候资料,结合学生对十堰气候生活体验开展教学,如十堰的气候特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雨量828毫米。

(2)地形课程资源:十堰市是一座山城,秦巴山脉从境内穿过,在教学“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时,结合十堰山多的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武当山作为教材,讲授知识。

(3)水文课程资源:十堰市河流密布,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从境内穿过,另外,还有亚洲人工天池——丹江口水库也在十堰市辖区内,在教学“河流与湖泊”时,让学生进行野外实地考察,观察、记录其特征与变化,以增强教学效果。

(4)植被课程资源:十堰市是国家级园林城市,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境内有许多珍稀植物,认识和研究十堰植被类型,从特有植物生长、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角度分析十堰生态环境都是开发、运用十堰植被地理课程资源的体现。

(5)地质矿产课程资源:十堰市境内有著名的郧县恐龙蛋化石群遗址(现已开发成地质公园),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绿松石、金银、稀土、大理石等矿产。在教学“地质、矿产”这些内容时,将这些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人文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每个地区的文化背景、民族构成、风俗习惯、经济发展水平、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程度和人口素质的不同,导致人文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有所不同。

(1)文化地理资源:地方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密切,调查研究地方文化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是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形式之一。十堰市有丰富的文化课程资源,在教学“文化景观”时,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十堰吕家河民歌、武当武术等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开展,从而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

(2)城市地理课程资源:城市的地域结构与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城市也是人文地理重要的研究对象。在教学“城市的地域结构”时,结合十堰市城区结构体系和城区的规划发展趋势,来分析山地对十堰城市发展的影响,让学生探讨如何将十堰城区规划得更好,培养其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3)经济地理课程资源: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广阔,工业是其重要的研究对象。十堰市是著名的“汽车城”,被誉为东方的“底特律”,汽车工业是十堰的支柱产业。在教学“工业区位”时,产业类型及其分布、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时,可以结合东风汽车公司的发展历程,如影响汽车工业布局的因素、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为何迁址武汉、东风汽车公司各个子公司的布局,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4)旅游地理课程资源:十堰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学习“旅游地理”时,教师可以结合十堰市的旅游资源特色,选取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来开展教学,如将著名武当山风景区融入地理课堂,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家乡自豪感。

3.社区地理课程资源:社区地理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公园、青少年宫、高等院校地理学院(系)、地理研究机构等。以十堰市城区为例,主要的社区地理课程资源有:十堰市博物馆、十堰市图书馆、十堰市人民公园、十堰市气象局、十堰市青少年宫、十堰市牛头山森林公园、东风汽车公司商用车总装配厂等。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形式上,可以采取学校与这些机构部门建立联系的做法,加强与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地理课程资源共享。学校要多和他们联合开展一些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科普活动,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二、对十堰市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1.明确十堰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许多学者都比较认同地方课程在保护地方知识、传承民族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完善课程体系等方面的价值,地方地理课程资源也不例外。十堰市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激发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激情,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达到地理教育中智育、德育、美育三者的有机统一。另外,还可以完善十堰地方地理课程体系,形成自身的地理教育特色,对其他地区的地理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十堰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十堰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对地理教育的投入、支持力度。各级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与直接参与,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由于受现有的教育制度,特别是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许多地区的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都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十堰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省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相关建议,争取更多的地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自主权,同时,也争取在财政上能得到一定的支持。十堰市教育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充分挖掘十堰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编制《十堰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纲要》,编写专门的教材,出台地方教育法规,在各个学校推广十堰地理课程教学,将其作为各个学校地理教学质量考核的标准。

3.学校要在地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各级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每所学校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办学条件和情况,结合十堰市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相适应的地方地理课程。有条件的还可开设十堰地理课程选修课,甚至是必修课。此外,学校要加强与当地校外部门机构的合作,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以切实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4.加大对地理师资力量的培训力度,提高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地理教师本身也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他们在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师资培训是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的重要策略,它直接关系到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质量。十堰市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地理教师到相关的培训机构进行深造、学习,以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使之明确地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还要成立专门的培训班,让地理教师全面、系统地学习十堰地理课程资源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个地区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地理环境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课程资源。本文通过对十堰市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地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难免有疏漏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我国的地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相信地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定会受到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1.

[2]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徐艳,周申立,王兴贵.中学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72.

[4]郭歌.浅论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J].现代教育科学,2007,(1).

[5]赵晓光,孟维杰.论地方课程开发[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6]王鉴,安富海.我国地方课程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7]罗生全.我国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模式及其改进[J].课程·教材·教法,2009,(9).

[8]李晴,杨娅娜.试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原则与途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9]潘玉书.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创设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J].教育研究,2007,(17).

作者:张俊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审计会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民间借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