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论文

2022-04-17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目的:讨论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情况。

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论文 篇1:

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讨论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0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前来就诊的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讨论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人,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80人和女性患者70人,年龄范围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1.2)岁,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85人和女性患者65人,年龄范围在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58±2.2)岁,两组患者的平均病程均为5~7年,并且都排除其他重大疾病的干扰。两组患者在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病史因素和病程因素上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都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对基本治疗认知度、护理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方式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据数据统计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论:通过对我院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其中150例患者采用微创临床路径介入护理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的有效率,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加大了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微创;临床路径;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的高发病,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方法是使用介入治疗[1],介入治疗的优势在于其创口小,术后恢复较快,但是由于介入手术是新引进的治疗概念,因此患者不太能够理解,对治疗方法存在质疑,而且介入治疗同时也会伴随一定的风险[2],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感,不能更好的配合医疗工作者进行治疗。因此护理干预配合微创临床介入治疗非常必要,在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之前,医护人员应当简单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介入治疗的内容,让患者能够简单的掌握一些治疗常识,同时减少了患者对介入治疗的未知恐惧感,排除了心理上的负担,更好的配合治疗起到治疗顺利进行的目的。我院就300例临床实例进行分析讨论,由于我院对于微创介入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希望能够更好的将微创临床路径介入护理治疗推广到临床中来,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前来就诊的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人,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80人和女性患者70人,年龄范围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1.2)岁;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85人和女性患者65人,年龄范围在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2)岁,两组患者的平均病程均为5~7年,并且都排除其他重大疾病的干扰,其中观察组包括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有15例,先天性心脏封闭术5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22例;对照组包括射频消融术患者16例,先天性心脏封闭术患者4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病史因素和病程因素上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在进行治疗前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介入治疗方法①制定微创表格:医护人员组成微创路径制定小组,通过对本次讨论的观察组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制定合理的微创临床路径介入护理方案,其中包括的观察指标分别有结果评估、检查项目、治疗方法、护理干预需求及浅表的医学知识普及。②护理干预方法: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微创临床路径治疗的内容和效用的讲解,解除患者的疑虑,帮助患者快速的完成检查程序,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方案进行评估和制定。③结束治疗:自患者入院时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在治疗结束后对入院前制定的微创路径表格进行对比分析,如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时,表示治疗有效。

1.3治疗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使用不同介入护理治疗的对比分析所采用的观察指标是:患者对相关治疗方法的认知程度掌握情况,使用百分制来评估,>80分为优;>60分为良;<60分为差,以优良率分析两者的效果;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用百分比表示,通过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意见调查总结分析。

1.4统计学数据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方式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据数据统计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微创介入治疗提高了护理的有效率,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加大了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通过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介入护理治疗对比分析所采用的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对相关治疗方法的认知程度掌握情况,使用百分制来评估,>80分为优;>60分为良;<60分为差,以优良率分析两者的效果;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用百分比表示,通过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意见调查总结分析,详情见表1.

3讨论

微创临床路径是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制定的一套特殊的治疗护理方案,由不同科室的专家进行制定的一种治疗措施[3]。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微创临床路径治疗的也不在少数,我院将微创临床路径和血管介入护理治疗方式相结合运用到护理干预当中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观察组采用微创临床路径介入护理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的有效率,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加大了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4]。患者在对相关的治疗方法掌握程度较好,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工作,在食物的营养摄入方面也积极按照护理人员的嘱咐进行规划,极大的提高了治疗的效果,为患者的预后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微创临床路径的应用给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获得了提高。

据有关数据统计,微创临床路径用于心血管介入患者的护理治疗已经得到了广大临床医疗工作者的认可,它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深度,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保证了患者的护理质量,使治疗程序有条不紊的实施和进行[5],提高了治疗效率,有助于提高医患关系和谐程度,为我国的医疗环境起到增光添彩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冬颖,任胜涛.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29):619.

[2] 朱继红.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161.

[3] 杨茹,周彤,于继英,等.微创临床路径用于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3):8~10.

[4] 熊楚梅,蒋萍,何琼,等.基于临床路径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8):3402~4303.

[5] 国珍,田金萍,陶源,等.心脏介入中心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15):26~28.

作者:吴志红

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论文 篇2:

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讨论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0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前来就诊的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讨论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人,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80人和女性患者70人,年龄范围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1.2)岁,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85人和女性患者65人,年龄范围在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58±2.2)岁,两组患者的平均病程均为5~7年,并且都排除其他重大疾病的干扰。两组患者在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病史因素和病程因素上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都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对基本治疗认知度、护理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方式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据数据统计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论:通过对我院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其中150例患者采用微创临床路径介入护理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的有效率,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加大了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微创;临床路径;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的高发病,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方法是使用介入治疗[1],介入治疗的优势在于其创口小,术后恢复较快,但是由于介入手术是新引进的治疗概念,因此患者不太能够理解,对治疗方法存在质疑,而且介入治疗同时也会伴随一定的风险[2],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感,不能更好的配合医疗工作者进行治疗。因此护理干预配合微创临床介入治疗非常必要,在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之前,医护人员应当简单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介入治疗的内容,让患者能够简单的掌握一些治疗常识,同时减少了患者对介入治疗的未知恐惧感,排除了心理上的负担,更好的配合治疗起到治疗顺利进行的目的。我院就300例临床实例进行分析讨论,由于我院对于微创介入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希望能够更好的将微创临床路径介入护理治疗推广到临床中来,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前来就诊的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人,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80人和女性患者70人,年龄范围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1.2)岁;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85人和女性患者65人,年龄范围在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2)岁,两组患者的平均病程均为5~7年,并且都排除其他重大疾病的干扰,其中观察组包括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有15例,先天性心脏封闭术5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22例;對照组包括射频消融术患者16例,先天性心脏封闭术患者4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病史因素和病程因素上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在进行治疗前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介入治疗方法①制定微创表格:医护人员组成微创路径制定小组,通过对本次讨论的观察组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制定合理的微创临床路径介入护理方案,其中包括的观察指标分别有结果评估、检查项目、治疗方法、护理干预需求及浅表的医学知识普及。②护理干预方法: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微创临床路径治疗的内容和效用的讲解,解除患者的疑虑,帮助患者快速的完成检查程序,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方案进行评估和制定。③结束治疗:自患者入院时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在治疗结束后对入院前制定的微创路径表格进行对比分析,如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时,表示治疗有效。

1.3治疗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使用不同介入护理治疗的对比分析所采用的观察指标是:患者对相关治疗方法的认知程度掌握情况,使用百分制来评估,>80分为优;>60分为良;<60分为差,以优良率分析两者的效果;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用百分比表示,通过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意见调查总结分析。

1.4统计学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方式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据数据统计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微创介入治疗提高了护理的有效率,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加大了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通过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介入护理治疗对比分析所采用的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对相关治疗方法的认知程度掌握情况,使用百分制来评估,>80分为优;>60分为良;<60分为差,以优良率分析两者的效果;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用百分比表示,通过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意见调查总结分析,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护理干预各情况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住院时间(d) 满意度(%)观察组 150 141(94%) 6.2±1.3 150(100%)对照组 150 133(88%) 7.5±2.1 140(93%)P P<0.05 P<0.05 P<0.05 P<0.053讨论

微创临床路径是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制定的一套特殊的治疗护理方案,由不同科室的专家进行制定的一种治疗措施[3]。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微创临床路径治疗的也不在少数,我院将微创临床路径和血管介入护理治疗方式相结合运用到护理干预当中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观察组采用微创临床路径介入护理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的有效率,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加大了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4]。患者在对相关的治疗方法掌握程度较好,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工作,在食物的营养摄入方面也积极按照护理人员的嘱咐进行规划,极大的提高了治疗的效果,为患者的预后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微创临床路径的应用给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获得了提高。

据有关数据统计,微创临床路径用于心血管介入患者的护理治疗已经得到了广大临床医疗工作者的认可,它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深度,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保证了患者的护理质量,使治疗程序有条不紊的实施和进行[5],提高了治疗效率,有助于提高医患关系和谐程度,为我国的医疗环境起到增光添彩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冬颖,任胜涛.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29):619.

[2] 朱继红.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161.

[3] 杨茹,周彤,于继英,等.微创临床路径用于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3):8~10.

[4] 熊楚梅,蒋萍,何琼,等.基于临床路径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8):3402~4303.

[5] 国珍,田金萍,陶源,等.心脏介入中心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15):26~28.

作者:吴志红

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论文 篇3:

心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将对给予心血管介入治疗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确定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正确护理方式,从而提高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给予22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常规护理与干预护理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模式。综合护理内容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康复指导。术前护理的内容有术前心理护理与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包括生命体征观察、静脉输液护理、排尿护理、抗凝护理;康复指导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结果:22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上述综合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护理分析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1]。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为介入治疗,心脏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较高,安全性较强以及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已在临床推广应用[2]。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给予心血管介入治疗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确定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正确护理方式,从而提高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给予心血管介入治疗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为8例,年龄在33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1.9岁。2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具体病情分布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例,下壁心肌梗死4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5例。介入治疗方式为经股动脉穿刺9例,冠状动脉造影9例,经皮冠心病介入与支架植入结合治疗3例。

1.2 方法:给予22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常规护理与干预护理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模式。综合护理内容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康复指导。术前护理的内容有术前心理护理与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包括生命体征观察、静脉输液护理、排尿护理、抗凝护理;康复指导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以及出院指导。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进行上述围术期综合护理后观察患者康复情况,得出结论。

2 结果

22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上述综合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证明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 讨论

3. 1 术前护理

3. 1. 1 术前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时,由于对介入治疗方法以及对将要进行的治疗内容并不了解,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并指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帮助与鼓励,同时可适当给予患者自信心,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达到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及预后[3-4]。

3. 1. 2 术前准备: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以及禁忌,进行常规备皮,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后屏气和床上大小便练习以便患者在手术中更好的进行配合。术前患者应进少量清淡易消化饮食,并给予静脉补液,检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心电图、血尿常规以及胸透等。

3. 2 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手术进行时应与患者不断交谈,从而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同时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若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3. 3 术后护理

3.3.1 生命体征观察:指导患者术后二十四小时需绝对卧床,且身体保持平直,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情况,并进行常规急救物品的准备工作。为防止患者手术切口渗血,应在术后给予六小时加压沙袋,若患者切口仍有渗血现象,则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3.2 静脉输液:对患者给予及时的补液措施,以便防止患者出现血容量不足等情况,并及时调节补液速度,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3.3.3 排尿护理:术后应指导患者多饮水,以便尽早排出尿液,促进造影剂排出。若患者在术前进行卧床大小便练习后仍不适应,则可给予置留尿管措施。

3.3.4 抗凝护理:心血管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手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下出血、穿刺点出血以及牙龈出血等,并对患者尿液以及呕吐物进行观察,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及早处理[5]。

3. 4 健康指导

3.4.1 饮食指导: 患者在进行手术后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应以易于消化,少食多餐,营养丰富为原则,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从而促进患者恢复体力。食用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以避免便秘情况发生,必要时可给与导便措施。

3.4.2 运动指导: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在术后若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则应指导其在术后二十四小时可下床进行适当活动,术后第三天可进行室外活动,活动量均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手术切口撕裂等并发症。

3.4.3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出院指导,如合理饮食、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内容,并遵医嘱进行合理用药后續治疗,定期进行复查,并对心血管疾病的自救知识进行宣传,加强患者的自救能力,为临床抢救赢得宝贵时间,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6]。

参考文献

[1] 赵冬. 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现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1(13): 5

[2] 贺娟.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14): 3382-3383

[3] 王晶, 于泽红. 心血管疾病伴发心理障碍患者的护理[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1(11): 127-128

[4] 李翠云, 杨淑茵, 刘照慧等. 心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1): 103-104

[5] 魏淑梅, 栾丽梅等. 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胆道手术后护理与观察[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1, 24(2): 94

[6] 张川治.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指导[J]. 中国当代医学, 2004, 3(14): 89

作者:李磊 苏艳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德育课学生人格的养成论文下一篇:自媒体时代中小学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