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上市中风险分析论文

2022-04-1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保险公司上市中风险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202

保险公司上市中风险分析论文 篇1:

加保家庭如何规划保额缺口


客户基本信息

陈先生生活在陕西省某地级市,今年30岁,工作8年,个人年收入约20万元,稳定趋升,其中工资及奖金15万元左右,单位股份红利每年约5万元。配偶年收入4万元左右。以上均为税后收入。儿子1岁,父母都有退休工资和劳保,合计退休金每年5万元,其他无负担。全家都有社保。陈先生本人及儿子以前购买过保额各5万元的寿险,年交保费各1800元左右,交费期20年。其他商业保险暂无。拥有140平方米住房一套,市价约60万元,无贷款,无其他负债。

持有的单位股份对应的实际净资产约50万元;持有上市公司股票一只,市值约6万元(2014年起陆续购进,成本约10万元);偏债平衡型开放基金1只,市值5万元;货币基金18万元;银行活期存款1万元。因日常开销部分由父母承担,其他生活开销每年不超过2万元。
一、财务现状分析

1.该家庭的整体财务状况显示了两个明显特点:结余比例高和零负债,说明该家庭有充分的投资配置管理余地,家庭资产负债状况极为安全。

2.由于无负债,家庭净资产(即总资产)达140万元,年收支结余达25万元,是较为典型的中产家庭。由于有充足的净现金流收入,近期财务目标可轻松达成。

3.家庭消费支出控制能力较强,有良好的收入预期。本人已有一定的理财意识和资产配置组合管理的意识,从财力和心理上完全可承担中等以上的风险,采取较为积极的财富增值规划,争取加快生息资产的积累,早日达到财务自由阶段。

4.存在一定的理财误区,忽视了保险的最重要功能——保障功能,只从投资收益角度简单看待判断保险的作用。保障规划现状存在改善空间,保险購买顺序需要调整,因为家庭主要收入贡献者的风险保障严重不足。建议首先应当为家庭经济支柱购买充足的商业保险,之后再考虑为孩子投保。

5.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比例配置尚可,但仍存在大部分流动资产利用效率低的状况,具有较强流动性的低收益资产过多,有必要进一步调整改善。

6.持有的股票市场表现不理想,不建议在熊市中采取逢低加仓的策略,目前股票浮动亏损超过40%,需要调整投资策略。
二、家庭理财规划建议

本理财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对家庭收支现金流、资产负债情况以及投资组合的调整,达到合理配置家庭资产结构,实现保值和增值,同时健全完善家庭的综合保障计划。在平稳实现近期自住房条件升级目标的前提下,逐步增大生息资产在家庭资产中的比例,增大生息收入现金流在总收入中的比例,达到投资性资产不低于年平均5%的资产收益率水平,在较长期的阶段内超越通货膨胀水平。方案实施应有助于缩短家庭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即最终积累的生息资产所产生的收入现金流远超过家庭日常支出水平的目标。

经过与陈先生的交流沟通,对其资产和负债做如下合理调整,并对实现理财目标的资金运用及投资策略作如下安排。

现金等流动资金调整:每个家庭都应准备足够的备用金,以应对诸如突发事件等意外情况引发的现金需求。但预留过多的现金等流动性过高的资金,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减少投资收益。因此,建议家庭目前保持以1万元活期存款来应付日常生活开销是适当的。鉴于良好的稳定净现金流结余情况,另保留2万元备用金在货币基金上,其余的16万元货币基金可转向更高收益的投资。

完善家庭综合保障计划:除现有社保外,尽快对家庭的工作成员,特别是收入主要贡献者购置较充足的保障性商业补充保险(包括意外、医疗保障性保险)。先生本人总保额应不低于100万元水平,妻子总保额应不低于20万元,预计年增加保费支出2万元左右。寿险品种则在利率水平上升后酌情考虑。对孩子的保险应看情况,但家庭计划的保费支出应由父母优先使用。对孩子可购买部分教育保险,但因收益率低,在家庭资产增值能力较强的情况下,可暂不考虑。父母因年岁渐高,除购买意外险外,其他保险已较难投保或成本过高,建议以家庭结余资金定期划出少部分,组建老人医疗储备基金,投资方向选较长期的基金产品,也不失一定的流动性。

具体保险利益:陈先生综合保障计划肿瘤赔两次,意外保百万,医疗保千万,缴费期20年保障终身,年缴12847元。小医疗:住院医疗1次1万元,意外门诊或住院每年1万元,均不限次数,没有免赔额。大医疗:大额医疗报销,不限自费药,免赔额1万元,年赔款额度200万元,重大疾病治疗费用,年报销额度400万元,无免赔额。小疾病:轻症赔付6万元,后期保费豁免,若发现重疾,则一次赔付(6+29)万元。大疾病:若为恶性肿瘤,则一次性赔付(6+29+30)万元,5年后仍未治愈,再次赔付30万元。因意外离开,给付31万元,因疾病离开,给付30万元。60岁账户价值22.8万元,70岁账户价值27.4万元,80岁账户价值28.4万元。

意外险缴费10年,保30年,年缴1465元,到期返还16000元。自驾车、公共交通工具意外赔付100万元,民航飞机意外赔付200万元,每年1万元交通意外医疗补充,累计10万元,5万元意外伤残保障。

资产增值计划:在健全家庭整体风险基本保障体系后,未来需要重视考虑的是如何安排投资的节奏,与每个阶段的财务目标协调,及时调整保持较佳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以保持较高效的资产增值状态。对投资产品的选择和转换,是保持较好的资产平均收益率的关键问题。为合理配置金融资产和固定资产比例,在稳健前提下,适当时机可增加运用财务杠杆,进一步提高资产综合运用效率。
一、家庭财富风险分析

根据初步了解,陈先生家庭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收入和支出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同时,现在及未来还将面对家庭负担的逐渐增加,老人赡养、子女教育、职场社交等等压力,对于重大的风险抵御能力有迫切的需求。如有重疾、意外等风险不幸来临,突发的大额现金流支出会对整个家庭造成极大打击。所以,现阶段风险管理是要确保夫妻二人的赚钱能力,同时补充医疗和意外,建立风险杠杆账户,将重疾、意外带来的家庭经济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

家庭主要面临的5个风险如下:

1.住院大额医疗费用:因为有社保,所以最基础的医疗费用风险可以通过医保来保障。真正需要关注的是那些高额的住院医疗风险。

2.重疾风险:关注治疗、休养费用以及生病期间无法工作的收入损失补偿。

3.身故/高残风险:不同原因造成的身故或残疾风险,如果家庭经济支柱突然离开,会导致家庭经济状况突然恶化。

4.意外风险:各种不可预测的意外风险导致的意外身故/残疾和意外医疗等带来的财富压力。

5.儿子1岁,规划大学所需的教育金和创业金刚需准备。
二、方案设计思路

1.要花的钱

家庭年收入的10%,2.9万元为宜,用于家庭的急用现金。陈先生的家庭货币基金18万元,1万元储蓄,总计19万元,占比超过6.5倍,建议减持到3万元。

2.保命的钱

重疾风险保额=覆盖5 年年收入(根据出现重大疾病治疗后的 5 年康复期导致的收入损失计算)+自费医疗及康复支出。陈先生重疾保额20万元x5 年+50万元=150万元,陈太太4万元x5年+50万元=70万元,儿子保额50万元,父母分别规划防癌险各30万元保额。

按照标普家庭资产象限图,家庭的保障保费支出,应占到可支配财富的 20%左右较为合理。测算后保费支出=(29万-0.36万)*20%=5.7万元/年。最终根据王先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其他考虑因素从家庭整体收入水平来看,陈先生是家庭的第一支柱,收入是王太太的4倍,应该优先保障陈先生的意外风险。年收入的20倍即400万元保额,同时再减去重疾150万元,250万元的意外保额为最低的额度。

陈先生在国企单位工作,相关福利与收入相对稳定和健全,所以希望也能尽量为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太太和刚出生的孩子增加更多的保障。保费占比为家庭年收入的40%以内为宜,因此,可以在建立长期基础保障的同时,配置一些短期高杠杆保障来平衡当前的保额需求与保费预算,随着未来收入的增加,可通过再配置新的重疾产品,进行逐步加保即可。本次规划主要目的是打好基础,从现在起,让幸福美好的家庭不惧风雨。

3.生钱的钱

占比家庭年收入30%,不要超过9万元。目前投入10万元,亏损4万元市值6万元,建议持有,不再增加投资额度。

4.保本升值的钱

占比家庭年收入的40%,12万元为宜。建议把基金从18万元减持到12万元,用于规划儿子的教育金、创业金。大学的教育金规划为18岁-21岁大学教育,创业金25岁为宜。
三、总结

在我們憧憬美好未来的同时,生活也是很脆弱的,需要用保险作为家庭财务的防火墙,避免因为意外和重疾造成家庭大额的财务支出,适当转移自己的风险。这是一种成熟的选择,同时也是对家庭爱与责任的终极体现。

作者:文熙

保险公司上市中风险分析论文 篇2:

构建“疏防调赔”结合机制,解校园安全纠纷

2020年6月起,广州市白云区通过构建校园安全纠纷“疏防调赔”结合机制以来,充分调动第三方社会资源,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势,制定一体化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参与到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积极协助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建设,为学校和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有效防范、快速化解校园安全纠纷的平台,为提高白云区校园安全防控能力,维护校园和谐平安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一、以心理疏导为基础,推进校园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依托第三方社会组织建设白云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推进校园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区级校园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目前,已建成面积550平方的白云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集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测评室、心理沙盘室等多功能室为一体,配置音乐治疗椅、心理沙盘、心理测评系统、大屏会议系统等心理辅导設备,配备3名心理学专业的专职心理咨询师驻点工作。二是建立校园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广州中立校调委牵头完成了“I志愿”官方网站服务团体的注册,通过对参加校园心理服务的志愿者进行志愿时加分,激励更多的心理服务志愿者参与。三是签订专业心理服务战略合作协议。结合白云区教育领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统筹协调广州中立校调委与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广州医科大学脑科医院、广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等专业的心理服务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心理健康促进、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危机干预和临床就诊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心理服务,实现促进学校师生心理健康发展,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二、以防范风险为前提,提升校园风险隐患防控能力

校园安全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亿万家庭幸福安宁,事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学校作为公共安全事件易发多发场所,最让人牵挂。近年来,白云区以“防”为前提,着力提升校园风险隐患防控能力。一是提升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安全素养。指导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通过职前教育、在职教育、工作实践学习校园风险防控知识,做到懂法规、懂责任、懂常识、懂方法,进一步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增强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安全教育、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二是全面开展风险分析研判。定期开展研判,实现风险心中有数,做到“三个之前”,即:风险评估在决策出台之前、预防方案在工作开展之前、工作重心放在事发之前。例如,针对预防学生自杀问题,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联合广州中立校调委、江泰保险经纪广东营业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选取6所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校作为试点单位,开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工作,通过学生心理健康动态管理及分析,识别高危人群,及时处理急性应激反应,预防和减少极端行为的发生。三是强化校园风险防范宣传培训。依托于广州中立校调委纠纷报案信息平台,开设培训专栏,定期上线相关培训课程,同时,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应急演练等丰富活动的开展,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氛围。

三、以纠纷调解为核心,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矛盾调处

经统计,当前校园安全纠纷类型以学生意外伤害纠纷为主,其次是劳资纠纷、学籍纠纷、坠楼、猝死等产生的纠纷。正视这些矛盾,不断探索创新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形成多元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建立和保障稳定的社会秩序、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组织具有自治性、组织性、公益性、专业性等特点,是社会利益关系的有效调节器,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可以充分发挥平和调处纠纷、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缓解诉讼压力、畅通利益表达等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通过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可以把一些原来由政府履行的职能交由社会组织来承担,从而大大降低行政成本,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调节的良性互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二是搭建第三方纠纷调解平台,维护校园正常教学秩序。白云区教育局通过与广州市中立校园安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中立校调委)合作,共同搭建平等沟通、协商解决的第三方平台,通过积极宣传,引导当事人自愿选择适用社会组织专业调解各种校园安全矛盾纠纷,及时主动把矛盾纠纷从校内转移出校外,维护校园正常教学秩序。三是指导社会组织提升调解能力,确保矛盾纠纷调解效果。在白云区委政法委、白云区教育局的指导下,中立校调委通过招募“懂教育、懂法律、懂调解、懂政策、懂心理”的专业人员担任专职调解员,组建教育、医学、法律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库,建立规范调解程序,提高调解效率。校园安全领域矛盾纠纷发生时,派出调解员到一线处理纠纷,同时由专家提供专业分析意见,调解结果作为保险理赔依据写进保险合同,实现纠纷调解与保险赔付的无缝对接,确保矛盾纠纷调解效果。目前,中立校调委已成功调处了白云区66中附小劳资纠纷、时代玫瑰园小学家长欠缴学费纠纷、永和小学因政府拆迁引发纠纷、龙岗小学学生摔伤纠纷等18起校园安全纠纷,还有正在调处的校园安全纠纷8例,共收到家校双方赠送的锦旗、感谢信10余次,社会组织参与全区纠纷矛盾化解工作得到了有关学校及当事学生家长充分肯定。

四、以保险理赔为后盾,健全权益保障和风险分担机制

当前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已经成为威胁中小学生人身安全的首要因素,也是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最大不稳定因素。鉴于此,白云区积极推进校园综合保险和学生平安保险普及工作,积极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分担学校赔付风险,着力维持校园正常教育秩序。一是选择专业保险机构,提高风险共担能力。白云区引入江泰保险经纪公司免费提供风险顾问服务,发挥其专业优势,引入更多专业资源,由其协调摇珠入围的五家专业保险机构,以共保体形式共同承接全区校园安全相关保险服务,提升保险风险共担能力。二是重构保险方案,满足权益保障需求。结合校园安全行业风险特点和纠纷解决的现实需求,入围的五家保险公司创新机制和理念,全面重构保险方案,设计专用风险保障条款、理赔规则和服务项目,扩大保险责任范围,最终确定了校园综合保险和学生平安保险两个主推险种方案,通过建立健全学生伤害事故风险保障机制和商业化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学校和学生的抗事故风险能力,减轻学生家长和学校抵御意外事故的经济负担,保障学校、学生和家庭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教育稳定和谐发展。三是广泛宣传保障政策,推进保险保障覆盖全区。2020年,白云区共组织8场区域性“疏防调赔”机制宣贯会,通过现场及视频会议形式向广大学校宣传工作机制、运作模式、纠纷处理程序等内容,在全区建立良好、稳定的工作机制。全区现有612所学校通过“教保网”线上投保平台投保校园综合保险,投保率为96.84%,保障覆盖全区32.45万名在校学生、2.7万名教职员工;共有12.07万学生家长通过“泽安保”线上投保平台投保学生平安保险,投保率为37.18%。截至2021年3月底,5家保险公司共受理学平险、校责险、教职员工校责险理赔受理案件1483件,已结案件和未决案件预估赔付金额累计约232多万元。

作者:赖庆平 曾维政 伍丽钧

保险公司上市中风险分析论文 篇3:

每个人都得到保护的金融新秩序

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已经习惯于自身的风险并低估它,这就使得我们无法正确评价社会用来化解风险的政策。我们只有真正面对风险,并利用科技手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这些风险,才能规划出能够激励人们更富于冒险精神的经济制度

很多国家在经历了高增长后就进入了消退。我认为中国宏观市场规模巨大,可以将GDP指数出售给外国投资者的宏观证券市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风险是由所有投资者分担

房子由土地这种稀缺资源决定,难免会产生泡沫,并在大城市中出现房价被高估的现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同样吸引着房地产投资的增加。而政府控制银行,银行给房地产商贷款,这样政府成为泡沫的间接发起者

从中国经济的整个体系走向看,我认为中国需要对工资进行补贴,减少差距,通过税制改革使人们免受其害,同时利用电子货币进行交易,建立良好的保障体系,建立一种宏观证券市场,推广房屋价值保险等等。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时,就能构造一个新的金融大秩序

3月6日,当罗伯特·希勒再次来到北京时,他的语气深沉了很多。股市中熄灭的泡沫冲去了昔日的慷慨激扬,这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将用《金融新秩序》重新诠释“非理性繁荣”背后的风险。

人们可以从希勒的《非理性繁荣》中找到这样的结论:公众对股票市场的注意以及人们赋予股市的重要程度都被夸大,股票市场不会使所有人致富,不会解决经济中存在的所有问题,投资者仅是为选购股票而关注商界行为是愚蠢之举。那种认为股价一直上涨的想法更加荒谬。

同时,股市的有限性促使希勒甩掉宿命论影响,以科技发展驱动力分析风险本质。希勒说:“我们只有真正面对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这些风险,才能规划出能够激励人们更富于冒险精神的经济制度,并把这样的制度遍及全社会。”这被这位耶鲁大学教授认为是金融新秩序的基石。

从非理性繁荣到金融新秩序

《商务周刊》:您提出金融新秩序的初衷是什么?金融市场一直是变化的,您眼中的新金融秩序与原有体系到底有什么差别?

罗伯特·希勒: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已经习惯于自身的风险,这就使得我们无法正确评价社会用来化解风险的政策。低估经济系统中的风险是自然的,就像没有正确评价机遇在我们成功当中的角色一样。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意识到自身风险的存在,因为它们本身就在我们眼前,只不过我们一直没有理解风险的本质。我们只有真正面对风险,并利用科技手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这些风险,才能规划出能够激励人们更富于冒险精神的经济制度。

当然,科技让投资人得以更加理性地考虑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在这样的前提下,人们利用风险管理工具和解决投资计算的工具,配置最佳投资组合,而不再是直觉和传统的拇指法则。另一方面,金融大众化成为趋势,金融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产品设计更多地考虑人类对环境的反映。

金融本身就是要通过多数人来分担风险,减少个别人所承受的损失,因此,我们提倡金融大众化,鼓励创造者和发明者抛开风险实现自己的梦想。首先,金融大众化可以有效解决经济无理由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其次,伴随数字科技的发展,金融解决的问题更具有现实性。管理那些由于新兴因素引起的风险,并建立强大的基础设施以支持金融创新成为一种趋势。可以说,金融大众化和新技术进步是我提出金融新秩序的初衷。

应该提出的是,新技术使许多事情成为可能,但是实施中还有人类固有的局限性。良好运转的风险管理就类似于工程师设计的“人类基因工程”,我们需要一种人类金融工程。

《商务周刊》:在您提出新金融秩序的同时,是否意味着过去非理性繁荣时代已经结束?

罗伯特·希勒:现在市场的情况是交易量大增,市场变得比前几年更加活跃。因为投资者信心已经恢复,市场情况可能会超越2000年时市场巅峰时的状态。

我很难对一个时代结束做出严格的界定,因为金融创新始终在继续,只是三方面的问题一直与金融创新并行。第一,过度投机活动的存在。上个世纪由于投资者心理和狂热的驱动,资本市场表现出过度波动,当时甚至没有反映相关情况的指数,因此,当大量研究表明单个股价的确反映了关于未来基本面的市场价值时,市场就更容易对未来做出预期。

第二,有些金融创新鼓励黑幕交易、误导甚至欺诈,导致管理公司最后失败。新技术发展可能也会为这些行为提供便利,但是金融技术仍然应该继续推动和完善,不能因噎废食。

第三,政府权威的丧失。政府可任意进行金融安排,或者宣布合约失效,长期金融安排没有可以应付政治不稳定性的对策。再加上金融创新中需要克服的道德风险。

上述现象存在于非理性繁荣时代,但是从长期来看,金融大众化是趋势,我们应转向更广的经济风险分析视野,更好地理解和面对风险管理新秩序。

《商务周刊》:您为什么一直在中国推广您的“金融新秩序”?您认为它在中国市场到底起到多大作用?中国金融市场“稚嫩”的现状距离您所谓的金融新秩序还有多远?

罗伯特·希勒:金融新秩序研究的灵感其实并非来自于美国或是欧洲这种金融市场非常成熟的国家,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该如何处理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和波动。相反,理论是以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为基础的。

在金融方面,中国现在有很多热门话题。例如人民币汇率问题、银行坏账问题、资本管制问题、二板市场的建立等等。但实际上,汇率仅仅是与进出口状况有关的问题;银行坏账问题也是可以通过信贷方式解决的;中国股市也很快成熟,建立像纳斯达克那样的交易体制并不是困难的事。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短期的,中国很难借鉴或效仿其他国家。我想强调的是更长期、更根本性的风险,它们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我在《金融新秩序》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重振经济的主张,但是我并不确定哪一项对中国市场是最有借鉴作用的。中国金融秩序不是个人问题,而是整体市场价值不能充分体现。但是,你应该看到中国发生的可喜变化:中国金融市场经历了十年变化,就相当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初期上百年的历史。更何况,你无法想象十年后中国资本市场到底是什么样。

我认为,中国很快将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就像欧洲和美国一样的制度。这样从远期来看,金融新秩序将会产生。

中国宏观经济的风险及其创新应对

《商务周刊》:您怎么看待中国GDP的增长以及政府对GDP的拉动?您认为这其中存在什么风险吗?风险又该如何化解?

罗伯特·希勒:中国经济一直保持9%的高增长,相比许多国家GDP的年增长率仅为3%,如果中国也按照3%的速度增长,中国需要90年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中国政府给自己的挑战是,中国要用30年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中国就必须保持9%的高增长。那么,中国能否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呢?实际上,有许多因素可以减低中国经济的增长,比如,由于中国目前的工资水平很低,当它变高时经济的高增长就会消失。这从许多国家的经历看也是如此,它们在经历了高增长后就进入了消退。墨西哥最近就发生了最令人失望的增长和停滞。中国其实也面临这样的风险,但我认为重要的是要去面对和处理这些风险。

这就是宏观市场风险的问题。我认为宏观市场规模巨大,完全可以化解和分散风险。例如中国可以将GDP指数出售给外国投资者,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风险是由所有投资者分担。从现在的情况看,中国的上市公司仅占GDP总额的10%。只有GDP的10%才上市交易,那么剩余的90%为什么不考虑呢?我认为中国应该出售GDP的一部分给外国投资者,这样就可以减少风险。而实际上,很多投资者都愿意来中国投资。

由于宏观证券市场的创造,将使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有大型风险的交易成为可能。在宏观证券市场中,与美国GDP挂钩的证券将允许全球的投资者直接投资于美国经济,他们将可以比现在更广泛地分散他们的投资组合——整个国家的经济不仅是股票市场部分。宏观证券市场反映了经济体中本来已经存在的风险,由于这些风险变成了可见风险,人们就可以更好地管理它。

1994年,人们发现保加利亚在其他国家发行过这种GDP凭证。当时,石油是重要的资源,随着油价起落,油价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它不能发行与油价相连的证券。它发行了一种与GDP相连的证券。这对于保加利亚是非常幸运的选择,因为保加利亚是世界上最不成功的经济体之一,它因此可以减少经济发展缓慢对国家的冲击。这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我们现在也正准备和美国交易所开展合作,已达成交易宏观证券的共识。我希望也能在纽约交易中国宏观风险证券,投资者可以买进和卖出中国,也可以改变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当然还有其他国家GDP关联的证券。2004年1月,西半球各国首脑在墨西哥召开会议,准备推出与GDP相挂钩的证券。其中,阿根廷已经建立相关证券与GDP增长长期挂钩。近年来,阿根廷GDP降低了20%,这种证券显然对它有利。

《商务周刊》:中国经济界正在发生一场争论,2004年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一直在上扬,您是否认为中国出现了通胀?这种趋势是否属于输入型通货膨胀?我们又怎样避免这种风险?

罗伯特·希勒:我一直对中国经济很有信心,所以我并不认为中国通货膨胀水平表现异常。事实上,通胀可以通过利用电子货币支付体系规避风险。如同几何学家寻找固定长度的测量单位,经济学家希望预测的货币价值不随通胀变化。

电子货币是指数性货币单位。可以用来避免通胀。以南美的智利为利,UF就是除货币单位比索之外的指数货币单位。UF与通胀相连,UF与比索的比价是随市场变化的。这就相当于中国的保值储蓄。虽然UF的计算有些麻烦,可是的确起到了防止通胀风险的作用。

中国是处于开放市场下的转轨经济国家,通货膨胀水平难免会受到国际市场和中国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通过国际协议中的通胀合作,风险可以通过交换得以缓冲。

《商务周刊》:您如何看待中国处于转型期间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应对这样的局面,税收制度应该怎样调整?

罗伯特·希勒:中国和其他转型国家一样,也面临着收入不平等、贫富差距拉大的风险。收入有差异是必须的,这样才能对人们进行激励,但是要防止极端的不平等和差距过大。从基尼系数来看,中国从1980年的0.33到2000年的0.46(0代表完全平等,1代表完全不平等。)中国为什么出现不平等,是因为转型期不可能同时达到富裕,与此同时,新科技的发展导致赢家通吃,进一步拉大差距。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税收制度应该更有效,并让每个人得到保护。更富的人应该缴纳更多的税,同时,低收入低收税也适用于低收入人群。另外,要把找不到工作就在家享受政府补贴,变成有工作但收入低于一定限度才能补贴。当然,中国的农民很多,对他们完全进行补贴是不可能的,我所说的是在农民消失之后减少的不平等。因此,我们需要提前进行不平等风险的防范。

《商务周刊》:人民币汇率也是影响中国宏观市场的重要因素,那么您又如何预计中国汇率的变化?

罗伯特·希勒:可以肯定的是,2004年人民币升值压力大于2003年,人民币汇率本身会产生波动,升值不是最大的问题。温家宝总理近期也表示,人民币可能变得更加灵活。尽管中国的银行系统和资本市场有些问题,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非常快速和稳健。我认为汇率问题可能会通过信息沟通和多轮协调解决部分问题。

房地产泡沫及风险应对

《商务周刊》:您去年在给我们杂志写的一篇专栏文章中指出,房地产市场难免会产生泡沫。现在中国一些大城市房价也普遍偏高。在您个人看来,泡沫是怎样造成的呢?

罗伯特·希勒:房地产泡沫是由于开放市场造成的。房价对我们家庭的影响完全不同于日常消费品的价格波动。房子由土地这种稀缺资源决定,难免会产生泡沫,并在大城市中出现房价被高估的现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同样吸引着房地产投资的增加。而政府控制银行,银行给房地产商贷款,这样政府成为泡沫的间接发起者。这种现象在美国同样存在,当格林斯潘控制利率的时候,美国房地产充满泡沫。当然政府不是惟一的泡沫制造者,很多时候泡沫正是由投资者引起的。

《商务周刊》:如果按照“金融新秩序”的解释,应该怎样避免房价的风险呢?当大城市的地产价格变化时,投资者怎么办?

罗伯特·希勒:正是由于房价波动,很多人都因此担心房价下跌,进而对在大城市买房失去信心。因为大城市房地产急剧扩张后,肯定要面临下跌的风险,最终让人们失去定金和储蓄。不过,这种房价风险是可以通过房屋价值保险加以解决的。

1977年,第一个房屋价值保险在依诺依州橡树公园出现。它的背景是,在70年代,有黑人居住的社区房价就会下跌。为消除社区的担心,市政发行保险以避免价格下跌风险带来的影响。这个公园的例子非常成功,房价因此稳定,居住人群由黑白人共同组成。这一举措后来被其他城市仿效。

1988年芝加哥也采取了这种方式,市政当局建议实施与房屋价格相连的保险。但相对于橡树公园的房屋价值保险取决于具体房屋的价值,我提出的主张是进一步把房屋价值保险与房屋所在地区的房价指数联系起来。这样,同时又可以避免出现道德风险——房屋出问题也得不到维修,因为房屋价格下降,房主会获得保险补偿。

在美国,通常房屋价值保险有效期为30年,若在3年内出售,将按保险公司所计算房屋价格指数变动给予不同补偿。如果10万元,指数降10%就得到1万元补偿。这仅是个开始,未来可以看到更多保险,而合理的保险使人们根本不必要担心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变动。

《商务周刊》:这就是您所说的新型管理风险和金融创新的典型表现吧?可是,金融创新在解决风险时也会创造新的风险。

罗伯特·希勒:是的,有效的风险管理与金融创新是密切相连的。事实上,我所谈到的新金融秩序可能被称为激进的金融创新,但它使原来没有解决的风险得到分散和对冲,使金融创新民主化,所有人都获益。

尽管经济学家证实大萧条不是由技术进步造成,但是技术进步确实给社会带来巨大挑战,不能确定某种创新究竟伤害谁,谁受益,不确定性的结果只能等时间揭晓。

但现在指明方向是必要的。对于个人而言,只有针对经济福利衡量的总体指标进行保险才最有效。金融新秩序主张,在国家出现危机时,必须有一套设计良好的个人激励机制应付眼前危机,最大限度减少对个人收入的随机冲击。

另外,金融创新就是重新设计框架,使人们看到自己的风险,并使以前没有涵盖的风险得以有机会冲销。其实,把风险分裂对待是金融领域的最大问题。金融市场体系随时间和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因此在变化的市场中,金融体系也需要不断革新,以应对金融风险的改变。

《商务周刊》:最后一个问题,您怎么看待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创新以及模仿?

罗伯特·希勒:人类历史有很多激进的想法,不同国家在不同时间有很多金融创新。但当一个国家成功创新后,往往被其他国家模仿。我们现在发现很多国家有许多类似金融创新,就好像各国有同样的汽车一样。

但是,中国不能总是模仿其他国家,更要走出自己的路。从中国经济的整个体系走向看,我认为中国需要对工资进行补贴,减少差距,通过税制改革使人们免受其害,同时利用电子货币进行交易,建立良好的保障体系,建立一种宏观证券市场,推广房屋价值保险等等。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的时候,就能构造一个新的金融大秩序。在这个新的金融大秩序里,每个人都得到保护。

作者:刘丽娟 钟加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时尚元素和平面广告设计论文下一篇:顾客忠诚度概述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