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论文

2022-04-20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根基,也是学习化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能够形成更加立体的学习效果,培养创新能力,也是引导学习者增强化学实践,扩大化学实验成果的重要原因。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论文 篇1: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摘要:化学是以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而初中化学实验以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为主,因此对于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教学方法的要求尤其重要。

关键字:初中化学;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教学改进

目前,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大部分中学在开足实验课的要求下大大提高了对实验课的重视。新课标规定,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来完成实验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通过实验表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教会学生学习和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1]。但是在实验课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教学方法上的缺失,本文就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教学实施方法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 对于演示实验的几点改进

1.、教师明确介绍实验目的和所需药品和仪器

演示实验一般用来引出新知识或者用来验证已有知识,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以及实验中所涉及到的药品和仪器,有的教师在演示实验中忽略这一点,实验结束后,学生看了半天热闹不知道老师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所以老师在演示实验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当中用到的药品和仪器,学生心中有数才能集中注意力观察实验,否则就是看热闹。

2.、明确实验的基础理论

化学实验都是建立理论的基础上,做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给学生建立起有关实验的一些背景知识,比如,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本身是否具有酸性,采用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在实验之前必须给学生讲清楚石蕊是一种遇到酸性溶液会变红的指示剂。学生利用这个背景知识才能理解知道碳酸是一种酸性溶液,从而理解本实验及其现象。

3、 3.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实验操作及实验试剂的用量

一些演示实验并不是像教师预先设计的结果一样,可能实验现象不明显,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实验操作以及实验药品的用量。比如二氧化碳的倾倒实验,通过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来证明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和不能燃烧,由于倾倒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气体特别容易逸散,并且二氧化碳气体特别容易先接触到上层蜡烛,诸多因素会导致上层蜡烛先熄灭,或者上下层蜡烛均熄灭。为了避免这种结果,教师可以临时制取二氧化碳,然后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导管直接通入装有上下两层蜡烛的烧杯中,这样就会准确出现预知的实验结果。

又再如,证明氢气具有可燃性的实验,理论上氢气燃烧的火焰呈淡蓝色,根据火焰颜色就可知道氢气是否被点燃,从而证明氢气具有可燃性,但是实际实验当中,点燃带尖嘴的导管后看不见火焰颜色,此时教师可以借助纸条来验证氢气是否已经被点燃,即先点燃带尖嘴的导管然后将一张白纸放在导管口,发现纸被点燃了,由此说明,氢气已经被点燃。

再如,粗盐提纯实验中,课本上要求将5g粗盐加入10ml水的烧杯中,首先5g粗盐溶解的时间较长,至少需要5分钟,其次部分粗盐可能并未溶解,过滤的时候被当做杂质过滤,最终降低精盐的产率,导致很大的误差;再者滤液蒸发的时间也比较长,时间过长学生就显得不耐烦,势必会在实验等待期间走神,所以,适当的减少粗盐的量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同时也可以达到较好的实验结果。

4.、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传统实验教学中会涉及到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的实验。如浓硫酸的稀释;再如,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应该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否则水槽中的水会倒流引起试管炸裂。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这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危险的发生[2];再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涉及到大量的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抽象理论知识,而实体教具结构模型本身有缺陷,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可以避免实体模型的缺陷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很好的空间思维。

二、 对分组实验的几点建议

分组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学生实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思考进行实验的全程性探究,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3]。

1.、规定课堂口令,规范课堂纪律

分组实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4],在分组实验课上往往会看到实验已经结束,教师开始讲解理论知识部分学生还是在动手实验。由于分组实验主要是学生的活动,课堂纪律的管理就尤其重要,否则分组实验就会及其混乱,甚至影响教师的课程进度。所以,分组实验要制定严格的课堂口令,教师没有发话开始实验的时候学生不能动手实验,教师发出口令要求停止实验的时候,学生统一停下实验,有助于课堂秩序的维护。

2、 2.教师提前做实验并预测实验所学时间

分组实验中往往部分同学操作比较快,提前完成实验,借助实验空白时间聊天。教师可以提前做实验来记录实验完成的大概时间,防止实验时间过长,部分同学借助空白时间钻空子开小差,一旦时间结束,都要统一停止实验,这样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好的习惯,做实验就是一心一意做实验,否则规定的做不完就看不到自己想要看到的实验现象。

3.3、学生通过提前预习在课前自行明确分工

其次,分组实验要明确分工,课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明确组内每个同学分别负责哪一个实验步骤,当该同学动手做实验的时候其他同学辅助完成,并共同分析实验误差。学生通过自行分工的过程了解整个实验的流程,从而对实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真正做实验的时候就会提高实验的效率。比如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总共分为溶解,过滤,蒸发,转移四个步骤,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每位同学负责完成独立的实验步骤,其他同学可以辅助该同学完成,其中一位同学负责现象及数据记录。

综上,我们在新课改根本主旨的指导下要结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实际规律,探索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真正可操作性和高效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5],灵活而创造性地实施化学实验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李德生.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初探[J].江苏省建湖县高级中学,新课程学习,2013(11).

[3] 张瑞珍.浅谈如何上好化学分组实验[J].福建省长泰第一中学,文理导航(中旬),2014(6).

[4] 安陆庆,戎永祥.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效率[J] 贵州省织金县鸡场苗族彝族乡中学,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7).

[5] 赵霞.初中生活化微型化学实验教学分析[J].江苏连云港市宁海中学,基础教育研究,2015(13).

通訊地址:天津生态城中新大道和韵路7号

电话:18591054910

邮编:300467

工作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中学部

作者:田亚利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论文 篇2: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报告优化设计的探究

摘 要: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根基,也是学习化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能够形成更加立体的学习效果,培养创新能力,也是引导学习者增强化学实践,扩大化学实验成果的重要原因。随着化学实验报告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为进一步探求化学实验报告优化方案,本文综合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分析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发展方向,优化其设计方案。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实验报告;优化设计

实验是验证科学猜想的有效方式,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发展,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提升,在化学教育领域,化学实验的重要性逐渐提升,提倡将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有效融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加立体的获取知识,养成科学的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化学实验报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欲探究其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发展方向,必须采取有效的引导措施,针对各环节进行优化设计。

一、化学实验报告的现存问题

1.过于重视实验结果

实验报告是化学研究的结果,在化学实验报告中,实验结果尤为重要,往往容易出现过分注重实验结果的情况,导致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存在刻意追求既定结果的情况,致使其在实验过程中马虎了事,无法仔细求证,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舞误导,造成不真实的实验报告结果,因此,过于偏重实验结果一定程度上对化学实验报告的真伪性存在影响。

2.实验过程过于模式化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容易忽视对实验经验的总结,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实验过程注重传统模式,缺乏变通能力,学生遵循老师的讲解,按照固有的步骤完成实验过程,学生缺乏对实验过程的思考,致使化学报告的存在变成模式化中的一部分。

3.缺乏经验总结

在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脱离的情况,很多学生在完成实验过程,得到实验结果之后便就此作罢,缺乏对化学实验报告的思考,无法完全消化实验成果,因此,无法在多次得到实验报告的过程中汲取经验,扩大实验成果,在化学实验报告中无法充足体现其经验总结,影响化学实验报告的质量。

二、优化设计化学实验报告的目的

化学实验是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方式,化学实验报告的优化设计贵在引导,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完善实验教学的“三维”目标;优化实验器材,优化实验过程,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优化问题和讨论,能够有效提升化学实验报告的质量。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报告优化设计方案

1.优化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前提,但在传统的实验报告中,实验器材主要是由教学方提供,学生缺乏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需综合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化学实验报告相关人员的真实需要,给予其自由选择的权利,实验器材项目可使其自行填写,鼓励学生自主制作简易化学器材,替代实验药品,选择成分相同的原料,如鸡蛋壳可替代碳酸钙,食用碱可替代碳酸钠。正式的化学实验过程中,需保证相关器材符合最新的实验标准,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2.优化实验过程

传统实验过程较为枯燥,通常为验证性实验类型,缺乏变通性,可将验证性实验变更为探究性实验。改变传统实验报告“按图索骥”的现状,力求在设计上做到探究化与科学化,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能力,提升化学实验报告的灵活性,满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过程、操作实验过程、总结归纳、验证实验结果、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等流程;提供科学的实验流程,使实验人员能够亲历实验过程,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充分理解化学实验报告的内涵,改善化学实验报告的质量。

3.优化问题和讨论

提高实验过后的归纳与反思,着重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数据,反思实验过程,探讨化学实验报告的结果,做到举一反三,加强讨论,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善于从问题中寻找答案,在培养其养成反思能力的同时,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其兴趣,使其动机与情感等综合素质得意改善,由此,可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增加化学实验报告的真实性,强化其自我教育的能力。

4.优化自主实验

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学生自主实验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锻炼学生自主实验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其实验水平和动手能力,在保证其能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的同时,可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设置灵活的实验标准,提升自由度,激发其积极性,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使其能夠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提供良好的教育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化学实验报告的优化设计效果。

例:①实验课题: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②方法: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设计实验,同时选择课本之外的内容进行探究;③实验探究方向: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与Fe2+与Fe3+转化条件;④实验内容:根据材料、设备的准确情况进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并非所有内容均符合化学教学计划,因此,需以科学性为实验原则。由教学者设置适当的难度,如根据维果茨基的发展区理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为学生指明研究方向后促使其进行自我摸索,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研究、思考的欲望,调动积极性。监督化学实验内容,确保其安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实验过程尽量在实验室内完成,根据教材、教学过程、实验报告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分。利用操作化策略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可操作的探究内容,要求学生对各变量进行测量,寻找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设计实验并加以验证,随后协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四、结束语

实验是验证科学研究成果的标准,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在化学领域中,化学实验报告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最终成果,也是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有效指标,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化学实验报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唯有通过完善的实验标准,优化实验器材的选择、选择灵活的实验方式,强化问题的讨论与总结,加强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能力,提升化学实验水平,才能够有效提升化学实验报告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钱哉宇.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报告的优化设计[J].化学教育,2015,28(7):24,27.

[2]谢玉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设计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7,6(10):97-98.

[3]董晶.优化实验报告提升实验教学评价的有效性[J].生物学教学,2015,35(3):50-51.

作者:沈瑞杉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论文 篇3:

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摘 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 新课程;化学实验;兴趣;能力

化学实验又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这是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依赖于实验,改革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所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形式”。因此正確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可以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面对世界各国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深感目前我们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较为陈旧,最大的弊病是教师的讲述,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学生的主动学习,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实验教学声、色、嗅、形俱全,活生生的事实,最易吸引学生,实验中发光、发热、发声、颜色变化、状态改变等奇异现象,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并由低级逐渐向高级发展,即:好奇→兴趣→喜爱→爱好→热爱,另外,通过实验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目的性和针对性。

二、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1.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们“会说不会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例如,不少学生不能正确进行溶解、沉淀、过滤、洗涤、蒸发、恒重等基本操作,溶解固体时,不用加热手段加速溶解,而用搅拌或加水;蒸发时不会调节加热温度的高低,而使液体四溅;未掌握洗涤沉淀的方法。甚至向滴定管中加酸液时,手发抖将液体倒到滴定管的外面等等,都反映出学生动手能力是如此低下,这足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掌握,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只有通过长期反复引导学生设计,组装实验,并严格要求规范操作,才使学生能力的提高成为可能。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科学发明创造离不开科学的实验,在教学中可以有意地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按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然后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我们可以从实验装置的改进,反应物最佳用量的确定,实验条件的控制,生成物的综合利用等,通过鼓励学生做改进实验和增补实验,使学生结合新信息,调用已学知识,逐步培养和提高分析和创新能力,例如: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的防污装置的改进,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性质比较的组合实验装置的探讨,银镜反应联系到平面镜,糖尿病患者的检测,实验室制甲烷反应物量的最佳配比等。

三、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基本环节

实验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成内容,也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但实际中大多数同学往往缺乏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银镜反应实验中,由于试管洗得不净,析出黑色沉淀,部分学生不尊重实验事实,说不出现银镜也不追问究竟为什么不出现银镜,是不是所用葡萄糖无还原性,其实这仅是由于试管不清,导致析出的银不规则排列所致,出现黑色颗粒是银,说明葡萄糖有还原性,这时教师应适时地教育学生要尊重实验事实,实事求是,同时,通过实验教学,可以给学生渗透研究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模式,即事实—分析—推论—实验验证—结论,这无论从学习知识的角度,还是增加能力的角度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对学生实事求是的教育,要求学生必须尊重自己劳动成果,充分相信自己,不能照抄别人的结果,弄虚作假。教师只有用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才能培养出具有科学思维能力的学生,只有正确利用化学实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情感教育中的中学语文论文下一篇:化工生产安全环境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