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09-30

第一篇: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绿色建筑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建材

众所周知,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的三分之一,与工业能耗和交通能耗并称社会三大能耗。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每年新开工建设52亿平方米建筑,每年消耗水泥20亿吨、钢材6亿吨,伴随着建筑总量和居住舒适度的不断提升,建筑能耗呈急剧上升趋势,因而给国内环境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压力。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是迫在眉睫的重中之中的工作任务。美丽中国、新型城镇化等的实现要求我们,决不能再延续以前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必须走绿色、生态、宜居之路,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

作为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健康建材的统称,“绿色建材”一词恰当地表达了这类新型建筑材料的“健康、环保、安全”品质,绿色建材也是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构成建筑的基本物质要素——建筑材料也在发展变化。绿色建材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现代绿色建材首先要具有时代性才能符合现代建筑的要求;其次要节能环保,符合生态化特点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绿色建材特点生态

建筑是时代的橱窗,构成建筑的基本物质要素——建筑材料,也就按着时代的脉搏而呈现出自己的价值。几千年来,建筑材料产品有了长足的进展,从最早的土坯发展到现在门类繁多,充满技术含量。各个历史时代都有代表各个时代风貌的建筑,也有与之相匹配的建筑材料。随着时代的变化,建筑物的风格、功能以及人们对它的要求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绿色建材也会相应的出现。

绿色建材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我国绿色建材工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绿色建材工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建材工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绿色建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目前,全国绿色建材企业星罗棋布,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建材流通网;大部分国外产品我国已能生产,国内所需的绿色建材已能自给。我国已形成了绿色建材科研、设计、教育、生产、施工、流通的专业队伍。

一、具有时代价值

一位日本学者在讲学时曾经说过,最好的建筑材料是土坯,他是在分析了各种现有建筑材料功能的优缺点之后,不无感慨地做出了这样的评论的。土坯是人类从筑巢而居时就开始利用普通的黏土做建筑材料,兼有保温、吸湿、透气等特性,更适合人体要求,人住在土坯房屋里比住在混凝土房屋里或者砖房里舒适得多,所以这位日本学者的话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虽然土坯具有这样的优点,可还是遭到了人们的抛弃。因为现代建筑已经不能仅仅满足居住的功能了,现代建筑是人类技术进步的集合体。除了保温、吸湿、透气这些功能要求之外,还有高强、轻质、防水、防火、防腐、采光、吸音、装饰性以及利于快速装配化施工等等其他重要要求向建筑材料提出来。因此,现代绿色建材首先就必须具备时代价值,必须适合现代建筑的要求以及现代人类的审美。现代建筑材料以不同方式进行组合、复合后可以达到比土坯更好的性能,更加适用于现代化建筑的要求!玻璃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就因为其适合时代的要求而普遍存在了。纵观历史,建筑物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在不断改变着的过去。

二、绿色、环保

优良舒适的居住环境历来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标之一,丰富多彩的建材产品不仅使我们广厦万间的追求成为现实,更为人们从“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然而,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资源短缺,能源耗竭,环境恶化等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建筑材料作为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产业,在改善人居住环境的同时,对人类的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如何减轻建筑材料的环境负荷,实现建筑材料的生态化,成为21世纪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对人体及周边环境无害的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绿色建材主要有以下特点:(1)生产原料尽可能少利用天然材料,尤其是不可再生材料。(2)低能耗的生产工艺和无污染的生产技术。(3)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不得添加使用甲醛、卤化物、芳香烃等,不使用含汞及其化合物、镍、铬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在日益发达的物质社会里,绿色建材的生态化考虑显得尤其重要。建筑材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建筑材料从原料采掘到生产使用直至废弃的全生命周期中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在我国,每生产1t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要向大气中排放130kg粉尘,建筑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噪声污染、水污染、玻璃幕墙的光污染、矿渣岩石的放射性污染、化学建材的化学污染、建筑物拆除后的建筑垃圾等多种环境问题。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当然建筑材料与环境之间也有着某种程度的协调性。许多建筑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环保性。例如抗菌建材、空气净化建材等。建筑材料也是消纳废弃物的大户,大部分固体废弃物都可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中。例如粉煤灰、矿渣可作为水泥和混凝土的掺和料,煤矸石已普遍用于制作烧结砖,甚至于一些有毒可燃废弃物及垃圾可作为燃料用于煅烧。随利用建筑材料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化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追求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各种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建筑材料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当前,在新型墙体材料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主要建筑材料的同时,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也日益成为现代建筑墙体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蒸压加气混凝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开发与应用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蒸压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的出现,更是成为现代化建筑中墙体填充材料的新宠儿。 蒸压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绿色环保轻质建筑材料,其产品种类有屋面板、隔墙板、外墙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更具备保温隔热、防火、隔音、环保等优点,同时,还具有质轻易装、施工便捷、坚固承载、降低建筑成本和施工成本,隔墙一体化和增加建筑使用面积等优点。其优良的综合技术性能、科学可靠的安装节点构造、工业化的板材安装施工、良好的后处理配套材料和施工技术、可供建筑设计进行不同选择的方案及完全市场化的技术服务,更能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等多功能的需求。

蒸压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墙体填充模式,引领现代建筑墙体填充的新技术、新工艺,必将为国家“绿色建筑行动”和我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伟大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绿色建筑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先导,绿色新型建材又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基础。推广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的必由之路。

针对上述绿色建材自身的特点及其重大的意义,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绿色建材的推广:

一、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进行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绿色建材知识的教育,并通过绿色建材产品的推广应用,帮助企业树立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环保理念。

二、加强行业领导,建立完善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实现建筑及相关行业和建材行业的联动发展。绿色建材是跨越建材、建工、化工、冶金、轻工、农林、煤炭等部门的行业,为了加强管理,做好协调工作,实现建材产品的设计标准、制造标准、施工安装标准与建筑设计标准的对接。首先,优先面向绿色建筑所需的、量大面广的建材,加快研究制订以建材设计为龙头,从材料、产品设计、认证、制造到施工安装的标准化体系和认证办法。而在标准化方面,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其次,逐步编制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引导绿色建材发展,支撑绿色建筑建设。第三,注重生产和使用环节联动,加快修订不利于绿色产品推广的既有标准和规范,以先进标准规范激励绿色建材技术进步,加快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三、进一步加大对旧设备、旧技术的技术改造。关闭和合并那些高能耗、小规模、污染严重的企业;同时加大对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组合,使现代的绿色建材产品在技术上研发和生产的成本进一步下降。

四、加强法制建设和认证管理,建立绿色建材市场。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和配套法规。对符合绿色标准的产品,要由国家指定认证机构颁发统一“绿色”标志证书后,方可在市场上流通。利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杠杆,借助强有力的政策、法规,是实现绿色目标的重要保证。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方向的进一步明确,在城市建设中,大力推广新型绿色墙体材料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意见》等若干文件的出台,提出以创建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市和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全市绿色建筑发展的新跨越,将绿色建筑发展纳入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范畴,有力保障了在城市建设中符合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建设目标,建设符合现代人居生态城市,促进池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文章标题: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加强组织领导加快认证步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区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是从2000年开始抓起的,在全省各县区中起步较晚。几年来,在省、市绿办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努力,先后培育、申报、认定、认证了一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和产品,为发展全区高效种植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做

出了一定贡献。

回顾以往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宣传地方优势,坚定发展信心

在2000年以前,由于我们对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宣传不够,致使全

区对该项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是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我们从宣传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入手,争取各级领导对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重视,坚定了广大群众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信心。

我区地处**省中南部,境内山低岗缓,川阔谷坦、沿河两岸土质肥沃。丰富的森林资源对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起着巨大作用,为人们营造了一个蓝天碧水的生态条件。区内无客水注入,境内又无污染型工业企业,这一切对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省农业环保检测部门对我区大气、水体和土壤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完全符合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的环境要求。

因此,区委、区政府从“十五”开始,就把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发展高效种植业的重要途径来抓,先后成立了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领导小组,制定了区绿色食品产业十年发展规划,区编

委于2001年正式批准成立了**区绿色食品办公室,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各项工作。

二、科学规划布局,分批推荐申报

在各级领导认识得到提高、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区绿办依据**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和全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十年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按照先易后难、分批申报和成熟一个申报一个、逐步推进的原则,先后申报、认定、认证了一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

到目前为止,全区共认定了一个绿色水稻基地、**个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了*个绿色大米、*个绿色甜糯玉米和**个无公害蔬菜产品。几年来,基地无公害蔬菜总面积达****亩,绿色水稻面积****亩,绿色甜糯玉米产量达***吨。这些无公害、绿色品牌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

三、加大监管力度,提升产品档次

我区自2001年申报、认证、认定

全区第一个绿色水稻基地,第一个无公害蔬菜基地以来,就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基地及其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维护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和形象。

一是我们切实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区绿办主动协调执法办、工商、公安、食品药品监督、技术监督等部门,从源头上严控假劣农资、高毒、长残留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禁用、限用农资流入基地,切实保护生产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合法权益。

二是我们切实加大了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每年我们都结合冬春培训和各主要农时环节的技术现场会,对基地农户进行面对面的技术培训,并印发技术资料给每一个基地农户,使每个农户都至少有一名掌握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明白人。

三是加强对基地的监管力度。每个基地都成立了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组

织,并对生产全过程实行档案管理。我们还于去年4月,初步整合了农业、牧业、水利等产品监督检验资源。编制了**区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站,开展了部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其中无公害蔬菜市场质量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就进行了*次,抽样**余份,对促进全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四是切实加强对基地和产品的年检、审查工作。2001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省、市绿办要求,对基地和产品及时进行年检和审查工作,对不能按规定时间年检,长时间拖延年检的产品及时进行了除名处理。

几年来,由于我们扎实、认真地狠抓了全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得到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今后,我们将在国家和省、市各级绿办的指导和扶持下,创造性地做好本区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全区绿色食品产业朝着快速、有序、协调

方向发展,争取在不远的将来,使我区绿色食品产业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让全区农民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来源于,欢迎阅读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第三篇: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绿色家园

生态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简介

生态农产品开发公司位于丽江古城南大门关坡,是由李文丽夫妇根据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为发展特色养殖,创建地方品牌,带动农民致富,在市、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于2005年4月创办的一个集特色养殖、生态种植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养殖企业,公司在2007年被列为丽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008年还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评为“全国创业之星”。公司现有员工48人,其中高级畜牧师1人,高级兽医师1人,畜牧师2人,助理畜牧师2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0多人,其中包括残疾人3人。

丽明生态香猪

公司在养殖过程中注重科研、注重创新,进行了香猪地方化、野猪与香猪杂交等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果。所选育的丽明香猪肉质鲜嫩,营养全面,脂肪含量低,含有多种氨基酸、亚油酸,且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而人体自身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香猪体型小,易喂养,饲料消耗少,饲养成本低,抗病力强,两个月即可上市,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从公司四年来饲养的香猪销售情况看,50%左右被北京、深圳和昆明等地的客户订购,仅留50%供应丽江市场,且一直供不应求,丽明香猪已被认定为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是目前最具市场潜力的生态绿色食品。丽明公司所开创的生态香猪和野猪养殖业,将明显地改变目前丽江市场肉食品种较少,市场供应紧张,生态肉食短缺等状况,还将使古城区和丽江市的农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在旅游休闲接待方面,公司除了能够提供生态香猪、生态野猪等特色肉食外,还种植有多种生态蔬菜和药膳蔬菜,在这里生态休闲旅游,品尝烤香猪、红烧野猪肉和绿色菜肴,已成为丽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带动困难农户养殖香猪

公司现有加工园区猪舍4栋100间1500平方米,饲料储藏室两栋200平方米,饲料加工车间1栋100平方米,鸡舍20多间,围栏面积1800平方米,还有在建的食品加工车间和冷库500平方米。种植有照水梅、

苹果、雪桃、红梨等果木和绿肥、黑麦草、欧洲菊苣等青饲料。初步形成了以生态香猪、野猪养殖为特色,“猪—沼—果(草、蔬)”循环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养殖基地现已发展为存栏香猪种猪160头、年产仔猪4200头,驯养野猪种猪60头、年产仔1200头的规模,2006年~2009年6月已出栏香猪10000头(包括农户上缴数)、野猪500头,销售收入500多万元。

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养殖,公司先后举办农户养殖培训班10期300多人,以互利互惠为基础,与七河乡、金山乡的养猪协会签订了合作养殖协议,与附近农村的百余户农户签有委托养殖协议,在技术上指导,在资金上扶持,还特别关注对弱势农户的扶持,帮助他们通过养殖生态香猪脱贫致富。四年来带动了香猪养殖户300多户,并带来460多万元的经济收益,平均每个养殖户增收4800元。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要求养殖的农户不断增加,“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初见效益。生态香猪养殖的重点乡镇为七河乡、金山乡、金安乡,现已在金山乡建立了一个合作养殖基地。公司已具备1000头基础母猪,年产仔猪15000头,其中能选育提供7500头优良后备母猪的能力。

几年来,公司把香猪、野猪养殖业和种植业作为一项绿色的事业,在坡顶和坡底尽量保留原始植被,其它地块按不同地形种植果树、蔬菜、牧草,进行大面积绿化美化。养殖场产生的粪便进入化粪池、沼气池发酵,沼液浇灌果、蔬、草,形成“猪—沼—果(草、蔬)”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还逐步改善了环境,昔日的荒坡正一步步变成猪满圈、树满山、草满坡、菜满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目前,公司产销两旺,发展势头良好。我们决心再接再厉,为古城区乃至丽江市发展特色养殖,带动农民致富做出更大的贡献。宝盖绿林生态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2009年8月

山寨鸡的四大品质保证

1、 品种纯正:鸡种都是经过多年选育的慢熟型纯种优质鸡。

2、 喂养时间充足:所有的鸡都养足180天,直至发育成熟才上市。

3、 科学喂养:全程配制科学合理营养料,杜绝投喂含激素、添加剂等食物。

4、 绿色无污染: 鸡群都放养在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让其自然生长,喝的是纯净泉水,吃的是新鲜虫草,吸的是清新空气,绝无任何重金属、抗生素等药物残留。

公司简介

我公司地位于风光秀丽、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的湖南省浏阳市古港镇宝盖寺生态林自然保护区,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面积万余亩,大面积野生原始生态林及优质的杂果经济林环绕饲养场四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怡人,自然条件优越,群山环抱、溪流峣绕、与世隔绝,宛如世外桃园、人间仙境。山上有大量野生中草药,每年花果成熟时,遍落满山,为我处所供的土鸡食用,散养在万余亩如诗如画的仙境中,不但口味独特,绿色安全,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宝盖绿林生态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黑山羊

绿壳鸡

无污染绿色健康生态礼品

想要寻找到在未经污染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产品似乎很难,因为有机食品是不可能大面积生产的,有机食品是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产地认证、大气认证、环境认证,在达到一定标准的情况下按规范来生产的,而且这些标准也比较严格。不过在市场中,无公害食品、A级绿色食品、AA级绿色食品也是健康的食品,可以放心选择。

选择有机食品的8个理由:

1.较为健康

研究显示有机产品含有较多铁质、镁质、钙质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C,而重金属及致癌的硝酸盐含量则较低。

2.味道较好

有机农业提倡保持产品的天然成份,因此可保持食物的原来味道。

3.避免爆发类似禽流感一类的疾病

密集式的动物饲养方式令疾病很容易散播,而有机农业要求开放的动物饲养方式则可以令动物有空间伸展活动,增强动物的抵抗力,减低疾病散播机会。

4.含有较少化学物质

在有机生产的理念下,所有生产及加工处理过程均只允许在有限制的情况下施用化学物质。

5.生产过程不含基因改造成分

在有机生产的理念下,所有生产及加工处理过程中均不可使用任何基因改造生物及其衍生物。

6.对环境及生态有利

有机生产鼓励使用天然物料,适量施肥及灌溉,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场内及其周边的生物多样性。

7.保护土壤

土壤退化及污染日趋严重,而土壤作为生产粮食的基本要素,人类必须对之加以保护。有机农业要求的土壤保护措施是希望恢复和维持土壤的生命力,令土壤能继续为人类提供足够而优质的食物。

8.其实一点都不贵

有机生产规模较小,人力投资大,风险成本及运输成本也相对高昂,因此有机产品售价自然比较贵。但是,常规农业并没有将环境成本如污染、泥土肥力下降等损害计算在内,如果将环境成本反映在价格上,常规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价格会相若。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如果长期食用健康绿色食品,可以明显感觉免疫力增加,体质也会提升,这是体内毒素逐渐排除的正常现象。

我公司地位于风光秀丽、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的湖南省浏阳市古港镇宝盖寺生态林自然保护区,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面积万余亩,大面积野生原始生态林及优质的杂果经济林环绕饲养场四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怡人,自然条件优越,群山环抱、溪流峣绕、与世隔绝,宛如世外桃园、人间仙境。山上有大量野生中草药,每年花果成熟,遍落满山,为我公司养殖提供大量野食,散养在万余亩如诗如画的仙境中,不但口味独特,绿色生态、营养健康,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企业精神:诚实守信、务实发展。

企业宗旨:选最美好的环境育最健康的产品。

经营理念:经营绿色、分享健康。

企业目标:为顾客创造健康。

企业口号:品质生活从绿色开始、以绿色生态引领健康时尚。

山寨鸡的四大品质保证

1、 品种纯正:鸡种都是经过多年选育的慢熟型纯种优质鸡。

2、 喂养时间充足:所有的鸡都养足180天,直至发育成熟才上市。

3、 科学喂养:全程配制科学合理营养料,杜绝投喂含激素、添加剂等食物。

4、 绿色无污染: 鸡群都放养在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让其自然生长,喝的是纯净泉水,吃的是新鲜虫草,吸的是清新空气,绝无任何重金属、抗生素等药物残留。

宝盖绿林生态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浏阳市古港镇宝盖寺村双冲组

联系人:王强

电话:1877400087

绿壳蛋鸡---神奇药鸡

绿壳蛋鸡具有“五黑一绿”特征,是世界罕见的珍禽极品。它含有大量的具有极高滋补保健价值的黑色素以及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其中有人体不可缺少的赖氨酸和抗癌元素硒、铁等矿物质,其肉质乌黑结实、味香鲜美、口感极好,鸡肉中各种氨基酸明显高于其它鸡种,具有滋补肝肾、大补气血、调经止带等功效,且药效卓越神奇,被誉为“药鸡”,其蛋被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誉为“神蛋”。

野鸡---“野味之王”、“动物人参”

野鸡又名山鸡、雉鸡,肉质细嫩鲜美,野味浓,蛋白质含量高,基本不含胆固醇,是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野味食品。它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21种之多,其中有多种是人体自

身所无法合成的。并富含锗、硒、锌、铁、钙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儿童营养不良、妇女贫血、产后体虚、子宫下垂和胃痛、神经衰弱、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对人体的滋补功能远远高于久负盛名的甲鱼、鳗鱼等。野鸡中锶和钼的含量比普通鸡高10%,具有防癌的功效。

贵妃鸡

贵妃鸡又名贵妇鸡,原产英国皇室,其头戴凤冠,身披黑白花羽,天生丽质,被英国皇室定名为“贵妃鸡”,专供宫廷玩赏和御用,并禁止民间饲养。其集观赏、美食、滋补于一身,野味浓,营养丰富,其肉质细嫩,油而不腻,美味可口,富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10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被称为抗癌之王的硒和锌的含量是普通禽类的3—5倍,是当代最为理想的食疗珍禽,被誉为“益智肉”、“美容肉”、“益寿肉”。各地口服液厂利用它的提取液制成高品质的保健品,能立即见效,作用持久,极为畅销,如今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

蛋:

绿壳蛋、 其蛋绿色,属纯天然,蛋黄大,呈桔黄色,蛋清稠、蛋白浓厚、细嫩,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含有大量的卵磷脂、维生素A、B、E和微量元素碘、锌、硒,氨基酸的含量比普通鸡蛋高出5-10倍,蛋黄比草鸡蛋黄大8%,蛋黄色素可达罗氏13级左右(普通鸡蛋的蛋黄色素一般为罗氏4级-5级),属于高维生素、高微量元素、高氨基酸、低胆固醇、低脂肪的理想天然保健食品。经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试验,证明对因儿童缺锌综合症引起的厌食、异食、免疫力低下、不长个子以及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肿瘤、抗衰老等有明显效果,对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防癌、抗癌,胎儿发育不良,调整内分泌,推迟女性更年期、养颜美容、补充孕妇及病员的营养,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都有很好的治疗保健作用。分析检测表明:绿壳蛋还具有活化脑细胞、增强记忆力的作用。绿壳蛋是名副其实的保健蛋、智力蛋、美容蛋、生命蛋,全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誉之为“神蛋”。正所谓“每天一枚绿壳蛋,强身美容除病患”。 野鸡蛋、

1. 山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蛋白质为优质蛋白,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

2. 富含DHA和卵磷脂、卵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利,能健脑益智,改善记忆力,并促进肝细胞再生;

3. 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和其他微量元素,可以分解和氧化人体内的致癌物质,具有防癌作用。

土鸡蛋。

黑山羊

我们的羊觅的山间野草,喝的是天然矿泉水,这样的羊才肌纤维细,硬度小,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小,营养价值高。具有滋阴壮阳、补虚强体、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和美容之功效,特别对年老体弱、多病患者有明显的滋补作用,老幼皆宜。

零污染泉水鱼

零污染矿泉水、纯天然饵料,养育出的高品质泉水鱼,肉质细腻,无腥味,口感极佳。

第四篇: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6-2020年)

多年来,发展绿色食品在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绿色食品已成为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精品品牌,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等新思想,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为进一步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绿色食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安全健康消费需求,根据农业农村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要求,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多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在市场需求的有力拉动下,全国绿色食品产业保持了稳步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产业发展已有一定规模 截至 2015 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 9500 多家,产品总数达到 23000 多个。2011-2015 年,绿色食品企

业和产品年均分别增长约 8.5%和 7.0%。绿色食品产品日益丰富,现有的产品门类包括农林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畜禽、水产品及其加工产品、饮品类产品等 5 个大类、57 个小类、近 150 个种类,基本上覆盖了全国主要大宗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全国已创建 665 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分布25 个省、市、自治区,基地种植面积 1.8 亿亩,产品总产量达到 1 亿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企业总数发展到 102 家,产品达 244 个。

(二)

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通过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落实标准化生产,严格产地环境、产品质量检测和投入品管控,提高现场检查和审核许可的规范性,全面加大证后监管力度,有效地保证了绿色食品产品质量。2011-2015 年,绿色食品系统每年组织抽检覆盖率超过 20%,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一直保持在 99%以上。在近几年由农业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中,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均达到 100%。

(三)

品牌具有广泛影响力 经过多年宣传推广,绿色食品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其推行的生产方式、倡导的消费理念、树立的社会形象和产生的品牌效益,已得到普遍认可。早在 1999 年,《辞海》已将“绿色食品”列入书中;绿色食品有关知识被国家编入了《全日制

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数农林院校设置了绿色食品专业或开设了绿色食品相关课程。近几年,绿色食品作为食品安全知识在部分大中城市社区广为宣传;相关电视节目中也时常涉及绿色食品的概念和知识。据调查,在国内大中城市,绿色食品品牌的认知度超过 80%;在所有认证产品中绿色食品的公信度排名第一。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已从国内扩大到国际,其标志商标已在日本、美国、俄罗斯等 10 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丹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已开发了一批绿色食品产品。

(四)

制度规范基本完善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农业部《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等的颁布实施,为绿色食品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农业部已发布绿色食品各类标准 126 项,整体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地方配套颁布实施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已达 400 多项,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程序和技术规范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不断补充和修订,绿色食品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风险预警、淘汰退出等证后监管制度已全面建立和实施,以标志管理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制度规范已基本完善。

(五)

体系队伍已覆盖到基层 全国已建立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 36 个,地(市)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 308 个,县(市)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 1558

个,覆盖了全国 88%的地州、56%的县市。全国共有专职工作人员 6452 人,其中绿色食品检查员 3460 人、监管员 2797人;还发展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 1.8 万人,实现了所有获证企业的全覆盖。同时,审核确定了绿色食品定点环境监测机构 57 家、产品质量检测机构 58 家。

二、面临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一)

政策环境有利 “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已多次写入中央 1 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发展绿色产业做出了总体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发展的思想。发展绿色食品,符合国家“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战略部署,符合“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绿色食品已纳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可持续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等中长期规划,并与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等主体工作紧密结合,在组织领导、产业指导、政策扶持、激励机制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不断完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二)

生产者积极性高 随着绿色食品品牌的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在优质

优价市场机制的传导下,广大企业和农户发展绿色食品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特别是食品行业骨干企业、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口企业更加关注绿色食品开发与经营。同时,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大格局的形成,各方面的责任进一步落实,市场秩序和品牌保护工作得到加强,绿色食品的精品形象更加凸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工商资本进入绿色食品领域寻求发展商机,必将稳步扩大绿色食品产业规模,有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三)

消费需求旺盛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普遍增强,食物消费结构正加快由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追求“绿色、生态、环保”日益成为消费的基本取向和选择标准,绿色食品更加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需求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在消费需求和品牌影响的拉动下,绿色食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绿色食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大型连锁超市、专营店,走上电商平台,满足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与此同时,绿色食品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面临不少挑战:

一是绿色食品发展至今还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规划。在推进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下,统筹考虑绿色食品发展,进一步明确其定位、方向、目标、政策措施和工作要

求十分重要,有利于增强工作的方位感和目标责任意识,有利于提升体系队伍建设和产业扶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从而促进绿色食品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部门合作协调推进绿色食品发展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二是部门合作协调推进绿色食品发展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绿色发展理念正在农业各产业中逐步扩散,绿色生产技术正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开发与推广应用,各产业主管部门正在成为绿色农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绿色食品工作部门与农业各产业主管部门加强工作配合,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将成为今后推动绿色食品发展的有力手段。

三是绿色食品品牌形象有待进一步巩固提升。少数获证企业标准化生产不能真正落实到位,防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和隐患的压力增大;有的企业用标不规范或违规用标,个别企业违法制售假冒产品,有损绿色食品整体品牌形象。从结构看,中小食品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偏多,大型食品企业偏少;初级产品偏多,精深加工产品偏少;种植业比重偏大,畜禽、水产品偏少;东中部地区发展规模较大,西部地区发展规模偏小,区域发展不平衡。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品牌深度宣传与推广不足,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完善标准、优化程序、强化监管、加大宣传、创新机制为支撑,坚持精品定位,稳步发展,努力实现绿色食品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品牌公信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

(一)基本原则 一是明确定位,率先发展。绿色食品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排头兵、农产品安全优质消费的风向标。新时期,要按照“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要求,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等农业主体工作相融合,率先发展,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积极争取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发挥好主管部门在统筹谋划、政策引导、投入支持、执法监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重视市场开发,多形式搞活流通,多渠道拓展市场,积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绿色食品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的形成。

三是质量优先,稳步推进。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全面落实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标准化生产,强化证后监管,不断提升绿色食品品牌的公信力。在坚持准入标准、保证质量的

前提下,稳步扩大总量规模,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对安全优质农产品及加工食品的需求。

四是坚持特色,创新驱动。坚守与发达国家接轨的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水平,保持绿色食品标准的先进性;坚持“安全、优质、环保、营养、健康”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打造精品品牌;坚持质量管理与标志许可相结合的基本制度,不断创新机制,提升发展活力。

(二)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全国绿色食品产业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总数达到 11000 家,产品总数达到 27000 个,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面积达到 6.5 亿亩,绿色食品总产量占全国食用农产品及加工食品总产量 5% 以上。绿色食品质量和品牌公信力、认知度明显提升,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在 99%以上,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出口企业比例明显上升,达到 60%以上。

四、重点任务 (一)扎实推进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发展质量 按照“稳定总量规模,提升创建质量,强化产业对接,增强基地效益”的总体思路,新创建 200 个原料标准化基地,使基地总量达到 800 个,面积增加到 2 亿亩。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特色农产品规划区和农业大县为重点,着力创建一批

绿色食品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料、糖料、水果、茶叶、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大产销对接力度,形成原料基地与加工(养殖)企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启动绿色食品园区创建活动,打造一批融“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餐饮、体验、休闲”为一体的绿色食品综合示范园区,拓展绿色食品发展的多种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着力扶强生产主体,持续扩大总量规模 按照“提高门槛、强化服务、加强引导”的要求,不断提高绿色食品企业的整体素质。大力引导各类龙头企业,特别是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食品企业、外向型企业发展绿色食品,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积极指导国家与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发展绿色食品,发挥其在标准化生产中的示范作用。鼓励引导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主体发展绿色食品,发挥行业领头作用。

(三)加快推进短缺产品开发,不断优化品种结构 重点推动生态环境良好的草原地区发展优质草食绿色畜禽产品,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畜禽产品,引导行业领先企业和境外企业发展绿色畜禽产品。引导大型湖泊、库塘等自然条件良好的天然水域发展绿色水产品,鼓励远洋捕捞及其加工企业发展绿色食品。发展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品,重点是食用植物油、米面加工品、果酒等。

(四)不断强化市场营销服务,完善市场流通体系 全面开展绿色食品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绿色食品步入“以品牌引导消费、以消费拉动市场、以市场促进生产”的发展轨道。制定绿色食品市场推广与品牌形象展示规范,引导和鼓励建设绿色食品专业营销体系。支持多形式建立绿色食品电商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拓宽营销渠道、提高流通效率。推进“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使其成为促进绿色食品产销对接、商贸合作的专业平台。鼓励举办区域性绿色食品交易会,多渠道开展市场对接,扩大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

(五)

全面加强品牌保护,不断提升品牌的公信力 坚持绿色食品精品定位,把精品理念贯彻落实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夯实品牌建设的基础。依据《商标法》、《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持续开展绿色食品标志的注册与保护工作,为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严格许可审查,加强证后监管,强化淘汰退出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和规范用标,切实维护品牌的公信力和美誉度。积极开展品牌知识宣传,培育并提升绿色食品在消费市场的良好形象。

五、支撑体系 (一)完善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 继续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突出“安全、优质和可持续发展”

的基本特征,完善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力争绿色食品有效标准达到 150 项。重点完善养殖、屠宰环节绿色食品卫生控制要求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控制规范。推进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制订工作,为落实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规范。以“质量安全、技术先进、生产可行、产业提升”为基本评价指标,建立绿色食品标准跟踪评价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优化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制度 按照“科学公正、规范有序、简便快捷”的要求,不断优化标志许可审查程序,完善现场检查规范和专家评审制度。积极开展申报企业组织模式、管理体系、产地环境、风险防控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并加大现场检查力度,严格准入门槛。强化申报企业投入品审核管理,对投入品使用合理性、管理规范性、来源稳定性进行严格审查。强化工作机构审查把关和定点检测机构公正检测的责任,确保审查工作环环相接不遗漏、不延误、不推诿。建立健全检查员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强化检查员签字负责制。加强证书管理,不断提高颁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建立“以属地监管为原则、行政监管为主导、行业自律为基础、社会监督为保障”的综合监管运行机制。认真落实企业年检、产品质量抽检、绿色食品标志市场监察与打假、

质量风险预警、产品公告等监管制度。积极推进绿色食品质量追溯管理。加强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队伍建设,发挥其在宣贯标准、沟通信息、质量保障、风险预警中的重要作用。制订符合绿色食品行业自身特点的诚信标准,建立诚信信息服务平台,稳步开展诚信评价工作。

(四)强化科技支撑体系 组织开展绿色食品发展理念、标准定位、制度安排、功能作用、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及效益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鼓励和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绿色食品农业投入品使用技术研究,并建立将先进成熟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中的宣传推广机制。支持地方研究和推广一批特色鲜明、务实管用、农民欢迎的清洁生产技术。加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提升绿色食品清洁化生产水平。

(五)健全管理服务体系 加快健全地方工作队伍体系,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能,充实人员,推动工作机构向基层延伸。继续抓好检查员、标志监管员的培训工作,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工作能力。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择优选用”的原则,稳步推进绿色食品检测机构布点工作,强化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绿色食品专家队伍在理论研究、标准制修订、技术开发、风险评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审核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步伐,提升绿色食品许可审核工作信息化水平。发挥绿色食品

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绿色食品行业的向心力、凝聚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绿色食品,是国务院赋予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能。各省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要从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发展绿色食品的重要意义,始终把发展绿色食品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纳入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整体规划,统筹部署推动。要加快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绿色食品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分工和进度安排,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强化发展规划的监督检查和综合评估,积极争取将发展绿色食品纳入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绩效管理范围,确保绿色食品发展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二)加大政策支持 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积极争取将绿色食品工作经费纳入本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公共财政预算,适度增加绿色食品发展预算资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要积极建立补贴制度,加大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示范园区和农户的奖补力度,不断提高企业和农民发展绿色食品的积极性。要结合国家有关规划和已有各类投资渠道,创造条件,争取把发展绿色食品纳入重要

农业建设项目,明确发展目标和建设内容,丰富可追溯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龙头企业评定、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创建、“三园两场”创建项目建设内容,统筹利用各种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与资源,实现农业项目建设与绿色食品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深化舆论宣传 充分应用现代化的公共媒体,加强绿色食品发展理念、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运行模式、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品牌效应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的绿色发展、健康消费意识。积极利用各种农业节庆活动和相关博览交易会,扩大绿色食品理念与标志形象宣传。认真总结绿色食品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深入挖掘各地推进绿色食品工作的成功典范,加大典型地区、典型企业、典型产品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绿色食品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公信力和影响力。健全与媒体的快捷沟通、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加强国际推介宣传,提升绿色食品的国际影响。

第五篇:(报人大)2015.3绿色转型产业发展

关于构筑绿色转型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产业发展计划的汇报

——2015年3月10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汇报关于构筑绿色转型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产业发展计划,请予审议。

一、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破解资源环境瓶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路径。省政府已研究通过《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我市地处长白山核心区,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我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承载着长白山生态保护和绿色转型、打造东北东部经济带等重要使命。为此,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起点上,提出了全力建设全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的构想。构筑绿色转型产业体系是实施绿色转型发展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市在生态旅游、矿产新材料、医药、矿泉水、人参等产业发展上,已经形成

- 1

三、产业发展计划

今年是谋划“十三五”规划之年,规划将更加突出绿色转型发展这一主线。在构筑绿色产业体系方面,我们将投入更多精力深入调查研究,确保产业发展有目标、有任务、有政策支持、有项目支撑,切实保障产业规划战略性、前瞻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预计今年10月末可形成初稿,届时再向人大、政协、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现将产业发展计划的初步设想作以简要说明:

(一)改造传统产业

推动煤、林、铁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由煤到煤化工、原木到高端木制品、铁矿石到铸造机械等产业链延伸,再造企业发展新优势。支持省属六大森工企业进军生态旅游、矿产资源开发、绿色农特产品加工、现代中药以及金融地产等领域,破解“一木独大”的发展困境;支持通化矿业集团、板石矿业等企业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拓宽发展领域,跨地区合资合作,走多元化发展路子。积极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引导通化矿业集团等企业大力发展煤炭延伸和非煤产业,加快关闭9万吨以下煤矿。

(二)培育新兴产业

优先发展矿产新材料产业。依托矿产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着力在整装勘查、深度开发、延伸链条、产业融合、扩大产能上下功夫,构建实力雄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矿

- 3

打响长白山矿泉水品牌。依托长白山优质矿泉水资源,坚持科学开发、合理开采和规范管理相结合,推广长白山地理标识,将长白山矿泉水打造成国际著名品牌。深化与恒大、农夫山泉、娃哈哈等战略合作,扩大产能,开发中高端产品,加快推进正大、生命保险等一批矿泉水基地建设项目。加快发展矿泉水配套服务产业,建立集包装、检测、物流配送、产品可追溯等为一体的矿泉水产业服务体系,打造全产业发展链。

加快发展人参产业。依托长白山人参资源和品牌优势,抢抓人参产业被列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政策机遇,围绕建设“三大园区、四大基地、五个中心”,打造产业体系完备、经济效益显著、文化影响深远的中国人参之都。加快万良人参市场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专业市场建设,提升人参产业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深入实施“长白山人参”品牌战略,加快推进恒大人参、香雪制药等重点项目,建设人参高新技术园,精深开发人参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动物饲料添加剂等系列产品,实现人参产业集群式发展。加强国家级长白山人参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健全人参流通可追溯体系,把白山建成国家级人参产品交易平台和世界人参集散地。

振兴发展医药产业。推进医药企业兼并重组,扶持以修正、葵花为代表的中药现代化企业,以施慧达为代表的化药

- 5

域合作,拓展合作空间。加快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建设,推进长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进程,扩大边境开发开放水平。坚持产业入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园区,重点推进白山高新技术产业园等12个产业园区和白山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五通一平”,促进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强化政策扶持,优化金融服务,着力解决发展资金瓶颈问题;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配套改革,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跃升,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

(三)创新体制机制

建立绿色转型科学考核评价体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和发展观,为加快绿色转型提供保障。完善政策激励机制,落实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对白山扶持政策,支持发展绿色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稳步增加地方财政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投入,设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开展绿色招商,严格产业准入条件,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建立创新驱动机制,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深入推进科企合作、院地合作,重点发展一批具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的产业创新联盟,整合创新资源,实现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有机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建立高端人才互聘、访问、交流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在重大项目论证、技术研发等关键环节进行咨询指导;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为绿色产业发展培养一批高技术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7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离散数学作业题截图下一篇:罗斯福珍珠港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