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培养小学教育论文

2022-04-2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素质培养小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識、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等内容。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途径与方法主要有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識,整合相关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学識素养;使学生掌握较为实用的综合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技术水平;采用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

学生素质培养小学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小学教育应培养的学生素质

人的整体素质高低决定一个人对社会与国家贡献大小和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大小。因此,培养人的素质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教育是培养人素质的必然途径。在学校教育中,小学是正规化、系统化教育的第一阶段,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抓好小学阶段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怎样抓好素质培养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抓好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对于小學生来说,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是培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载体。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要想保证身体全面健康发展。首先,小学生要注意饮食,吃好、喝好,保证身体生长发育必要的物质营养。其次,小学生要加强体育运动锻炼和劳动锻炼。儿童少年正是身体发育成熟的时期,需要更多的时间娱乐、运动、游戏、体力劳动,以促进脑体的协调发展,健康成长,为以后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小学阶段的书本学习负担应减少到最轻,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玩耍,组织他们搞好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以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另外,讲究卫生,增进健康。讲卫生并不仅限于“干净”,而有一种卫生非讲究不可,这就是读书写字的“卫生”。在小学阶段戴眼镜的学生越来越多,除了个别先天近视眼外,绝大部分是由于读书写字不卫生造成的。端正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一辈子受益。防止读写姿势不正确造成的近视、斜视,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乃至决定性的作用。

以上三个方面扼要地说明了如何培养身体素质的问题。有了好的身体素质,就能更好地培养思想品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了。

二、抓好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思想品德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灵魂,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行为表现、奋斗目标的指示标、原动力。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一项系统工作,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培养。

1.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应把思想品德课放到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位置,认真备课,精心组织,通过一课课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要把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寓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在教育的三大功能中,教育功能是第一位的。因此,各科教学,在教学目标确立时,万不可忽视教育目标,抓住教材的有关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的有利时机,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融汇到教学中去,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

3.要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远大的革命理想,坚定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心与信心。

4.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各种活动之中。例如,升国旗、唱国歌,聆听国旗下的讲话,看有意义的书籍和电影,召开故事会、演讲会、主题队会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好形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学生自发爱好。教师只加以有意地因势利导,也可收到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抓好对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科学文化素质是人们工作、建设乃至后续学习的资本,是一个人才的必备素质。具备了身体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只能算作一个“人”,而不是人才。而只有具备了上述两个素质,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能称作人才,才能对国家和社会做出大的贡献。

小学阶段是学习科学文化的初级阶段,从最简单的知识入手,但其作用很大,它是为一个人一生的学习、工作打基础的。这就要求小学的语文要抓好字、词、句、篇的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基础,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各科知识,与人进行交流。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一,没有数学就没有其他自然科学,然而数学是从算数起步的,是从加、减、乘、除计算开始的。因此,搞不清加减乘除的人,是不可能再前进一步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就要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熟练掌握最基本的运算法则,并通过运算搞清数量关系,逐步掌握其规律,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手脑并用,抓好口算、笔算与估算,以促进大脑思维与综合计算能力的协调发展与提高。过早地让孩子们在数学运算中使用计算器代替手工计算,这是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发育。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刺激大脑发育的必不可少的外界条件之一,缺少了它,人的智力就会降低。无论电脑怎样先进,也比不上先进的大脑,特别是手脑并用的速算法,比计算器的速度快得多。可见手工运算在培养动脑能力上的作用是多么必要了。

在小学,无论语文、数学,或者其他学科,都要使学生熟练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如同盖楼一样,要一点一滴地夯实,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成长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

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是时代赋予未来人才的必备条件,因此,数学也要与时俱进,各科教学都是要在完成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摆到重要位置上来。为此,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求异思维,静听学生的不同意见,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尽量挖掘教材的有关创新内容,或者由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大胆设想,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师生讨论、辩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寻求问题的最佳结果或答案,从而开启创新之门,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设计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条件不充分、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训练题目,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打破思维定势,也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有益措施。

【责编 张景贤】

作者:王晓惠

学生素质培养小学教育论文 篇2: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探析

摘要: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識、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等内容。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途径与方法主要有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識,整合相关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学識素养;使学生掌握较为实用的综合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技术水平;采用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专业素质;培养

使小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道德高尚、知識丰富、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比单纯传授知識更为重要。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更應该注重对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培养。

一、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与作用

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具有专门性、指向性、不可替代性的品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識、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试行)》中特别指出,小学教师要“懂得小学教育教学的规律,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进行小学教育科研的初步能力”。

因此,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指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全面的人文素养、崇高的职业理想、积极健康的德育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教育研究技能。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本着“综合培养,学有所长”的要求,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技能等方面的系统的培养和培训。

二、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以及时代的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識、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1.专业知識

主要包括学科知識、一般教学理论知識、课程知識、学科教学知識、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識、教育情境知識,还包括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識等。

2.专业技能

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技能、班集体管理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教学实践性知識与理论性知識互化的技能、人际交流的技能等。

3.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专业所抱有的理想、情操、信念和道德操守,是教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教育专业是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源于中等师范教育的新专业,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在培养方式上既要吸收高师其他专业的长处,重视学科专业知識的教学和教育理论修养的提高,又要注意保持中师的传统优势,注重学生“三字一话”等职业技能的训练。从培养目标来看,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教师,而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小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这些特点对小学教师职业伦理和职业行为提出了特殊要求。也就是说,小学教育专业所要培养的小学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综合的知識能力和系统的职业技能。这些都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职业素质的训练。

1.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識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就是使学生明确专业定位,热爱小学教育专业,知道专业素养对于未来从事职业的重要性,清楚决定专业素质高低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态度和付出,从而发自内心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素质的训练。为此,学校要让学生了解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阶段,理解教师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当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的职业理想。

2.整合相关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学識素养

适应小学课程改革需要,整合相关类课程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識素养,培养学生的学識素养。目前,许多高师院校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上主要照搬高师的“中文专业”,形成了相对“专门化”的课程设置。这种课程体系不符合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适应小学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小教专业的特点强调“综合培养,学有所长”,高师院校小教专业的学科专业知識要相对宽厚一些,因此需要对相关类课程进行整合。通过整合,使学生不仅对枯燥的教育理论产生了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同时使他们充分掌握小学课堂的教学规律,从而大大提高高师小教专业学生的学識素养。

3.使学生掌握较为实用的综合专业技能,提高学科的专业化技术水平

综合教学技能是指在基本教学技能形成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综合运用基本教学技能的能力。这一阶段的训练反映了学生运用已形成的一定的教学技能来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熟练程度和水平,是对基本教学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这一阶段的训练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使其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学会做小学教师。其特点是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开展见习、实习、调研等综合性的训练,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形成完整与灵活的教学能力。

以往的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内容多为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文字和图形表达、课堂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等传统教师技能方面。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新增有关新课程和信息社会等所需的现代教师教育能力。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具有基本性、全面性和规范性、展示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能从事小学多学科教学的能力,不仅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技能,还应具有能唱、会演、能做、会画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能力。小学教育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儿童模仿性强,具有向师性,对教师有着特殊的情感。教师自身基本的人文素养、教学技能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不但要全面,而且要规范,要成为小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要具有规范性、展示性的特点,小学教育专业在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要求上,例如读、写、算、艺体等基本技能不但要会,而且掌握得要准确、扎实、规范,且富于美感,切实提高未来小学教师的人文素质,提升教学技能的内涵品质。

4.采用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教育研究能力

为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应由过去的“作为技术员的教师”转变为“作为专家的教师”,全面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在信息化社会。终身学习的要求变得日趋明显。教师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識修养,提高教学与管理能力,为了更好地认識教材、了解学生,教师应加强研究意識,并通过研究促进自身的发展。

要使学生成为有专长的小学教育“行家”。首先,要使其精通“教什么”和“如何教”这两方面的专门知識,有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識和教育学知識。其次,从一入学起,就要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識,训练他们形成教育教学研究的习惯,使之掌握从事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试行“导师制”,由学有专长的导师带领他们从事一些课题的研究,以此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意識地引导学生对于当下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教育制度、学校、学生、教师、教材等)进行思考、讨论并形成心得体会,可以利用教育见习、实习等专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或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等自由多样的途径进一步深入了解;通过撰写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形式逐步完善学生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

作者:边春丽

学生素质培养小学教育论文 篇3: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策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要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出发,做好学生教育培养工作,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为目标,保证教学方法合理性的基础上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育效果。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要从课堂教学对策上入手,确保各个环节的合理性,提高教育的效果。基于此,针对在小学的德育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策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来说,要从学生的未来发展上入手,保证教育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保证核心素养设计的合理性。通过实践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也可以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所以要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优势入手,保证教育的先进性,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对于核心素养教育来说,其实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素质,是学生未来发展与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核心素养教育主要包含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所以要从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上入手,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自主能动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育中要从学生的未来发展上入手,保证教育的有序开展,在循序渐进教育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规则意识。道德素养是一个人最为基础的素养,所以在小学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同时也要提升学生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主动约束自己,实现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规则。尤其是对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由于自我约束能力不足,所以借助规则能够实现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约束。在相关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中要从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上入手,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维护学生的自身权益,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所以在教育中要从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上入手,做好规则的引入工作,当学生对规则产生出一定的认识后,也就可以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支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规则教育上入手,帮助学生产生出正确的认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其实就是在为人处世时要能够承担所发生的结果。所以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认可价值观后,也就可以将这一观念展现在具体的行为中。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要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上入手,关注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才能帮助学生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才能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所以在具体教学中,要从引导学生发展上入手,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交通知识时,就可以向学生讲解交通标志,帮助学生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在课堂中也可以进行情境模拟,并要求学生针对情境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只有培养好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责任感,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三,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要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上入手,做好教育指导工作。在教育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述基本法律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在遇到问题时,也要保持冷静的态度,正确地处理好事情。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进行分析,实现从感性处理上升到理性处理,提升学生的处理能力与判断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1]。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提升与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基础理论知识传授上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好思想品德中的重点,在积累经验的同时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要注意的是,要坚持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入手,实现对教育的创新。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要从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上入手,给学生创造出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帮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在理解与自主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从学生的亲身感受与激发出学生的主动参与欲望上来进行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其次,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所熟悉与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给学生创造出自主探究的空间,以此来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去,实现对教育的延伸与扩展。最后,在教学中要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需求上入手,加强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感受与认识。道德与法治教育有着一定的综合性与广阔性,所以要从整体发展上入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養,提高教育的效果。如学生在学习《我们的校园》这一内容时,就可以从传统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将学生带出课堂,通过观察校园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在完成参观后还要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最为感兴趣的地方,并画出来。这种教学方法其实就是将德育与美术教育进行了融合,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2]。

2.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要从发挥学生主体性上入手,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来展示出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积累情感与体验,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活动,做好教学活动道德组织与引导工作,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去。如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完成作品的制作。在活动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观察学生的变化,找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的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相互帮助的基础上感受到合作的意义所在[3]。

3.完善教学方法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要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入手,在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同时来进行优化,将学生带入到实践学习中去,实现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探索,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所以在教学中就可以给学生营造出积极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上入手,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要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在展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去,制定出实际可行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重点,提高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7(8):56.

[2]苏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17(22):19.

[3]乔红旗.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育(文摘版),2015(9):24.

[4]丛小杰.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上),2018(1):78-79.

[5]沈莉伊.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以浙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一册教材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7(1):18-20.

编辑 马晓荣

作者:沈小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研究论文下一篇:变电运行技术电力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