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应用

2022-09-10

1 培养学生心理相容性

学生“心理相容”是指一个班级的成员心理协调一致, 是班级成员之间内在情感相互承认并接纳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相容有助于学生们在其特性上相互取长补短, 作最协调的结合, 提高活动的效率。心理相容, 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发生, 有利于人际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相反, 心理不相容, 就会带来学生中的一系列冲突和矛盾, 不仅影响了班级建设, 而且对班级成员的个性发展、身心健康以及行为变化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比如, 在教育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要“多互助, 少互斗”、“多学习, 少批斗”。这样对他人、对自己、对集体都有好处。要向学生反复强调“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一人为大家, 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全班, 全班为一人”。学生这样想、这样做, 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就融洽和谐, 个人也会感觉心情舒畅。教师应常引导学生以“尊人者, 人尊之”、“常思己过, 莫论人非”、“助人力增倍, 贬人力减半”、“宁可人负我, 不可我负人”、“责己严, 责人宽”等为题写日记。

在看待社会方面, 教师应引导学生眼光多看社会的光明面, 使自己适应社会, 而不能让社会适应自己, 在社会上找准自己的位置, 学会在不如意中求如意, 在“夹缝”之中求生存, 在困难中求发展。他告诫学生, 没有宽阔的胸怀, 难以大有作为, 难以和同事和谐相处, 活得紧张劳累, 还会误了国家与人民的事业。他要求学生要具有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 能把自己内心深处狭隘、自卑、牢骚、愤慈的情绪, 驱赶得少些、再少些。此外, 心理承受能力是人的心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师还应教育学生要增强自己承受委屈的能力, 做生活的强者。这些对学生心理相容方面的教育都是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注意的内容。

2 心理学在对学生批评问题中的应用

良药未必苦口, 忠言不必逆耳。对于中职生尤其是如此。中职生自主性强, 这表明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批评学生切不可伤其自尊, 打击其自信心, 否则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其心理自我保护机制会自觉抵制老师的言行, 与老师的要求反其道而行之, 这时我们的教育成效、管理效果就会是负面的。教师的价值在于温暖学生的心[2], 所以我提倡对于中职生采取柔性批评方法, 让学生从批评中产生温暖, 在温暖中受教育。我根据相关文献和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如下柔性化批评方法。

(1) 评而不责。

批评是教育的重要形式, 但是有的批评暖人心, 有的批评伤人心。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批评效果呢?领导心理学指出, 批评应当是对错误本身客观的剖析和中肯的评价, 而不是严厉的指责和训斥。指责和训斥常常伤人自尊, 毁人自信, 甚至造成批评者和被批评者的感情对立, 这种批评最多只能让人怕你烦你, 很难让人敬你服你。而以剖析和评价为内容的批评则不然, 它强调对错误行为本身作客观的剖析和中肯的评价, 而不是个人情感的主观发泄, 不是简单的责任追究, 这样有利于沟通人的感情, 为被批评者接受批评奠定心理基础, 进而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

(2) 批抚结合。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学生违反了校纪校规、班规班纪, 就得受到批评或惩罚, 否则就会令不行、禁不止。但是批评是手段和途径, 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使学生心里认同、行为改正, 要想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应该对学批抚结合。例如, 学生的行为严重地违犯了校纪, 确实使教师非常生气, 大发其火。这种情绪有时的确不自觉的发生了, 这种情况的发生并不是对教育学生毫无用处, 能处理好, 这也是教育的重要途径, 至少让学生认识到问题严重性。但光有这种情绪化的处理方式, 却不能达到批评应有的效果, 往往是言者历历, 听者藐藐, 我们还必须有下一步的策略——安抚。根据“近因效应”, 在严厉批评学生后, 如能用比较妥帖的话结束批评, 先兵后礼, 使整个批评融入一种浓浓的教师爱护学生的情感, 尽管学生受了严厉的批评, 但从老师的结束语中, 感觉老师为他好, 这对学生改正错误, 避免师生间形成僵局都是很重要的。张老师应用了近因效应的理论, 因而, 批评的效果是明显的。批评学生后, 不能用“如果再犯, 定不轻饶!”“听不听由你, 到时新账老账一起算!”等结束批评, 这样, 只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可憎的印象。无论学生犯什么错误, 教师都应该头脑冷静, 在批评结束时, 给学生一个善意的结尾。

3 班级管理师生沟通中的心理学

在班级管理中,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班主任在向学生热情地传递知识、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要求, 而学生不仅毫无兴趣, 而且还出现厌学甚至直接反对的抗拒行为。遇到这种情况, 师生之间往往会造成需求与目标之间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 作为教师, 就必须合理运用心理学, 化解危机。为此, 教师在管理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每一名学生的不足能提到。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 活泼好动, 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表现出方方面面的不足。教师要注意观察, 善于分析, 先于学生发现苗头和趋势, 提前给学生讲到, 做到防患于未然, 让学生少犯错误少走弯路。第二, 每一名学生的进步能看到。歧视差生是现代教育的大忌, 可以说每一名学生都有上进心, 只不过因种种原因, 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看成累赘, 视为不可救药, 从而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打击了他们的上进心, 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不思上进。在实施新课标和素质教育走到教育日常工作中的今天, 差生的观念要尘封。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分为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学生没有差生和优生之分, 只是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智能发展情况不一样而已。所以,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 他们表现出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看到, 进行鼓励, 加以引导, 使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不断地进步。

总之, 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 教育是为教育, 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呼唤, 这正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站在新世纪的起点, 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会教学、会管理、会科研, 更应把学生健康的心理和美好人格的塑造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 奏响教育的最强音。

摘要: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 组织者和管理者, 而且还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者, 心理健康的保护者, 心理障碍的疏导者。心理学和班级的管理工作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基于此, 文章从培养学生心理相容性、批评和师生沟通探讨了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心理学,中职,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 诸宏启.中国教育管理评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3] 王金国.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注册资本认缴制度改革背景下一篇:探析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研究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