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发展战略

2022-07-13

第一篇:钢铁企业发展战略

浅析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浅析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邓云才

钢铁企业物流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从原、燃料和辅料的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钢材产成品的销售,以及伴随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的完整循环活动,包括物料和半成品在仓库与车间、车间与车间、仓库与仓库之间每个环节的流转、移动和储存(含停滞、等待)及有关的咨询管理活动,它由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等组成,是一个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为一体的供应链。

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占社会物流成本很大的比重。钢铁企业的物流量大,如果全国年产钢3.0亿吨,那么,输入和输出各种原、燃料、辅料、成品钢材和固体废弃物等的物流量是13.5亿吨(全国平均吨钢物流量4.5吨),企业内部物流量是33亿吨(全国平均吨钢物流量11吨),人们曾将其称之为“钢铁大游行”。这里的物流成本之大可想而知。

一.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现状

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物流的发展,而且整体水平不高。

1.在我国,钢铁企业物流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将企业物流看作企业生产关键和企业形象的只是少数几家龙头企业,总体上“物流还远未被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所认识”。企业物流管理不畅,时间、空间浪费大,物料流混乱,重复搬运,流动路径不合理,产品供货周期长,废弃物回收不力,不仅直接阻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占用大量资金。

2.钢铁企业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效率低下。从运输方面看,我国许多企业的运输手段较单一,运输网络也不完善,重复、对流运输比率较高,有数字显示目前我国货运汽车空驶率高达37%,返空现象严重。另外,企业内部运输方式较少,铁路运输所占比重较大;仓库空间浪费大、保管不合理;大多数企业物料出、入库仍然由一些简易的机械设备来完成;很多企业的仓库仅具有传统的存储功能,还未向流转型转变。

3.钢铁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比较晚,不同利益阶层的人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着分歧。受财力、物力、人力等条件限制,一些企业的领导还不能接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因而大部分企业还未能实施数字化的物流管理,先进的电子数据交换、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更无从谈起。这就使得企业无法对自己的物流进行即时监控,也无法实现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

企业的信息共享,更没有与社会物流合作的兼容接口。

4.钢铁企业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整个工艺流程,而且要精通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内部物流以及向外延伸的整条供应链的管理等综合知识。而我国现在具备综合物流知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钢铁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5.钢铁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6.钢铁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7.传统钢铁企业多数是按计划进行生产等活动,不重视订单管理的作用,导致了物料不能立即进入生产线,产成品也无法即时流通,即加大了库存量而占用大量资金,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整体盈利能力。据资料显示,在英国,各种物流开支平均占货价总额的14.8%;在美国,各种商品的物流费用百分比最低占10%,最高可达32%;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一般商品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多在50%以上。现代企业的生产要求从按订单生产出发,选用准时化生产或生产资源计划或精益生产等生产方式,实施准时化采购和配送,将采购、生产、销售三者协调起来,达成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企业横向的双赢物流战略联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二.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是现代物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钢铁企业物流只有与社会物流同步发展,人们才能真正感受

到现代物流的魅力。总体而言,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1.钢铁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上下游企业的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分享增值服务的利润,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强化了上下游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各车间(厂)之间的关系,使物流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钢铁企业要与社会资源整合。经济全球化把物流管理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可以利用各国、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分散生产和销售。这样,现代企业的物流就能延伸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企业在内的各个关联主体。企业产成品中,除了涉及核心技术的产品是自己生产的之外,其他大多数原、燃料和辅料、中间产品都是由供应商提供的,企业这种少库存或零库存的实现需要一个强大的物流系统。物流社会化能使企业可利用的物流资源成级数倍增长,经过整合的虚拟物流资源减少了企业自身的基建成本,提高了物流设施的利用率,优化了资源配置,节约了物流费用。

3.钢铁企业要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实现企业的快速反应。企业的资源、生产、销售分布在全球市场上,市场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使物流信息化、网络化成为企业实现其物流管理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物流信息系统增强了物流信息的透明度和共享性,使企业与上下游节点形成紧密的物流联盟。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及时获取并处理供应链上的各种信息,提高对消费企业需求的反应速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包括ERP、MRP、WMS(仓库管理系统)、BCP(条码印制系统)和RF(无线终端识别系统)等。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物流管理,降低了流转、结算、库存等成本。

4.钢铁企业物流外包与部分功能的社会化。在工业化高度集中的今天,企业只有依靠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存得一席之地。而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生产、流通各个环节都面面俱到,因此,企业将资源集中到主营的核心业务,将辅助性的物流功能部分或全部外包不失为一种战略性的选择。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是由仓储、运输等多个功能要素整合而成的。企业经过资源重组、流程再造形成一个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之后,不仅可以满足本企业物流的需要,还可以将剩余生产力转向物流市场,从事社会化分拨物流,获取更丰厚的“第三利润源”。

5.钢铁企业要跨行业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大型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产品在国内、

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跨行业结盟,打造最优供应链”,宝钢集团和东风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宝钢为东风集团提供汽车板剪切加工配送,以逐步实现东风汽车板采购的零库存。还与中船集团缔约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由宝钢集团上海浦钢公司向中船集团提供船用钢板20万吨,约占中船船板需求总量的三分之一。内陆钢铁企业纷纷与各大接卸铁矿石的港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

6.钢铁企业要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中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半成品生产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上下游企业的快速反映,提高上下游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7.钢铁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物流体制。钢铁企业内部属于物流业务的主要内容有:

——采购:采购方式,采购谈判,供应商管理等;

——仓储设施:仓库和堆场数量与地点的决策,仓库和堆场的类型与设备的选择;

——库存管理:库存数量的决策,库存物品保管;

——物料处理:散状物料的卸车、分堆、混匀处理,废钢铁料的

拣选、打包、切割处理,产成品包装材料选择与包装设计等;

——运输:运输方式的决策,运输路线的选择,时间安排等,包

括采购运输、销售运输和企业内部仓库与车间、车间与车间、仓库与仓库之间的运输;

——信息管理:与物流有关的信息管理;

——供应计划:根据生产需求制定原、燃料和辅料供应计划。这

些业务大多数早已客观存在,只是分属于各个职能管理部门,如物资供应部门,运输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等,现在需要对这些业务重组,统一到物流部门实行系统管理。在物流重组中,要求企业对从原、燃料和辅料进厂、中间过程存储、到最终产品出厂交给用户的物流全过程,统一实施计划、组织、控制和管理,形成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为此,企业要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行使产前、产中、产后的物流管理职能,并对供应链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企业物流现代化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有远见的企业经营者应该清醒地认识企业物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物流,为企业创造真正的“第三利润源”。(本院公用设施处)

第二篇: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发表于 2007-10-15 00:15:0

来源:《世界金属导报》

一、关于民营钢铁企业

这几年我国民营钢铁企业发展很快。2006年全国产钢4.18亿t,其中民营钢铁企业产钢达到1.64亿t,占40%;产生铁1.65亿t,占全国的41%。从地域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河北、江苏、山东、山西、河南、辽宁、江西等省。河北省是全国产钢第—大省,也是全国民营钢铁的大省,去年产钢9096万t,其中民营企业产钢5997万t。占全省钢产量的67%,占全国民营产量的39%,河北省民营钢铁企业主要集中在唐山和邯郸地区。江苏省去年产钢4202万t,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民营企业产钢3868万t,占全省产量的92%,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冶金业商会目前的会员中含钢铁生产企业及其相关的炉料、商贸流通企业近45个,钢铁生产企业生产规模一般超过100万t,如沙钢去年产钢1462万t,位列全国第四,其它如河北的国丰、建龙、津西、纵横、德龙,江苏的中天、永联、淮钢、雪丰,江西的萍钢,山西的海鑫、宏达、安泰,山东的泰山、石横,四川达钢等等,基本上包括了民营钢铁中较大规模的企业,生产能力超过8000万t。当然还有一批较大规模的民营钢铁企业,如河北的武安市几个民营厂,唐山港陆、滦河,山东的日照、维坊,山西的宇晋、中阳等,正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加入到民营钢铁企业的团体中来。

近几年民营钢铁企业不仅在生产规模上发展很快,而且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已由过去的普材优势向着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迈进。如沙钢、国丰、建龙、恒通、津西、德龙、纵横等企业已经投产了连轧薄板、中宽带钢、H型钢等高附加值产品。沙钢的5000mm宽厚板轧机今年底将投人生产。所以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势头很好,正在按照市场需求,向着节能、环保、调整结构,增加品种,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提高着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二、民营钢铁发展背景

我国民营钢铁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我认为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好政策,所谓地利就是广阔的市场和强烈的需求,所谓人和就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各地政府的支持,给了一些优惠的政策。1993年房地产热,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一时钢材奇缺,1993年初钢材每吨价格是1600元,到年底上升到4300元,那一年创造了当时全国钢材进口的最高记录,达到了2036万t。当时对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建筑用材,大家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到了1999年下半年,钢材价格随着市场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又开始上涨,当时的价格是1900元/t,2000年上升到2400元左右。我国2000年钢产量1.285亿t,到2006年达到了4.18亿t。由于钢产量的大幅度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焦炭和进口矿石价格的上涨,(矿石由每吨300元涨到600元以上,焦炭由每吨300元、600元涨到1200元,)使我国建筑用材的价格上升到3000元以上。这段时间(2000年~2004年)市场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十分明显,2000~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年递增在24%左右。大部分民营钢铁企业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看到了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用材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是我国钢材消费的大户,占50%以上,所以在民营钢铁企业起步所选择的品种正是这些,即棒材、线材、窄带钢,以后又发展到中宽带,宽带钢。开始起步不可能搞宽带钢,一是因

为投资大,二是没有那么多钢,一条中宽带用钢100多万t,宽带钢至少200万t。现在看,当时的品种定位是对的,有市场,上马快,积累快。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工艺装备和技术的因素为民营钢铁的发展开辟了一条轻车熟路,使我们的发展能够做到投入少,上马快,产出快。今天我们用10~13亿元的投资,建设周期一年多不到2年,建成一个年产百万吨、生产普通棒线材的企业(前提是不搞矿,吃进口矿,不搞焦),为什么能做得到,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这里有其深刻的内涵,是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建设经验的积累、技术进步和外部条件的支撑(进口矿)。

例如,炼钢环节。炼钢顶吹转炉车间,由于连铸技术的成熟应用、炉衬的改进,寿命的延长,使得炼钢厂房面积大大缩小。溅渣护炉技术的应用使大部分转炉的炉龄提高到了5000炉以上,有的到万炉。

小方坯连铸今天能够成熟应用,更是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过程,从引进设备到国内设备消化改进,促进炼钢水平的提高,到提出“以连铸为中心,炼钢是基础,设备是保证”的炼钢工作方针和相应轧钢设备的改造,大约经过了近20年时间。今天成熟了,进而发展到高效连铸,每流产量超过10万t的连铸机每台的投资只需2000万元。

从炉衬、连铸环节的成熟设备、成熟技术拿来我用,实现了省时、省力、省钱,2座60t转炉,不搞混铁炉,投资2~3亿元。再加上民营机制方面的优势,比如能国内做的设备决不引进,能自己做的设备决不外购,能自己施工的项目决不外委,所以同样规模的项目在民营企业投资要比国有企业省一半以上。

三、民营钢铁企业发展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我国民营钢铁企业与发展初期的状况已大不相同,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总产量在稳步增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环节的技术经济指标大部分并不落后,像邢台德龙钢铁有限公司有些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炼铁人炉焦比、喷煤比、高炉利用系数、转炉平均冶炼周期、连铸机作业率、轧机作业率、成材率位于同类企业前列。工艺装备水平逐年提高,主体设备不落后,产品档次、品种结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进行着调整,一改过去以生产棒线材、窄带钢为主的状况,增加了中宽带钢、宽带钢、宽厚板轧机、无缝管、焊管、H型钢、特殊钢等等。

仅以宽带钢为例,目前已投产和正在建设的轧机就有江苏沙钢5000mm宽厚板、1700mm热连轧机,宁波建龙的4200mm宽厚板、1780mm热连轧机,南钢的3200mm中厚板炉卷轧机,山东日照的1580mm热连轧机,河北国丰的1450mm轧机,德龙、山西海鑫、河北港陆、新金,唐山轧钢等厂的1250mm轧机等等;唐山恒通厂年产超百万吨的冷轧镀锌生产线。

民营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去年市场波动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要看到民营钢铁企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小,所以企业的人均效率明显较好,包括企业人均销售收入、资产利润率等。特别是较大型的民营企业近几年发展速度更快,超过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这和民营钢铁企业机制灵活、建厂时间短,没有历史包袱等有很大关系。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民营钢铁企业发展面临问题,国家对钢铁行业实行宏观调控,压缩固定资产投资和过剩的生产能力,对环保、土地利用制订严格的政策。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如何采取措施,摸清市场,通过挖潜、改造、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已显得十分迫切。一个是当前生产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二是今后的发展路子怎么走,产品搞什么,怎么定位,如何应对产能过剩等等的问题,是到了冷静思考的时候了。

去年8月,笔者走访了河北省6家民营钢铁企业,尽管了解的情况很肤浅,但我觉得他们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这次调研的6家单位都是民营钢铁企业中的骨干,产量在200万t以上,最大的500万t以上(国丰)。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会用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能够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生产建设、产品定位、开拓市场、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等方面有着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找准了自己的位子,使我们看到钢铁企业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办事,就会不断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在生产发展中不过分追求规模,结合地区产品需求,产品定位在板带系列,4条窄带钢,从窄带到宽带,他们的发展战略是规模适度、突出专精、适应市场、绿色和谐。通过建设新的板带系统,改善环境,淘汰所有的小高炉、小转炉。

唐山恒通集团是近几年迅速崛起的一个产量过百万吨冷轧板、镀锌板企业。该企业坚持走自己的路,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省下了大量投资,用国营一条半冷轧线的投资建成4条冷轧生产线。另外,在镀锌品种上下功夫,先后开发了镀锌、铝、硅和镀锌铝等品种,产品出口欧美。

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本地区铁矿资源优势,铁矿粉三分之二由本地供给,产品由带钢发展到H型钢,并逐步做到H型钢系列配套。

唐山建龙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以带钢为主导产品,并由热轧发展到冷轧,还开发了汽车大梁板、耐候钢等品种。由于厂地所限,该厂不过分追求规模,公司有着矿山优势,并十分注意综合利用,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推动企业发展,煤气发电装机达到2.7万kW,占用电量的20%,3座高炉压差发电投产后自发电量将达3.45万kW,占用电的25%。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综合本厂产品面向焊管生产企业的特点,正逐步实现带钢系列的配套,在850mm中宽带钢的基础上又建成1250mm宽带钢,产品定位在管线用钢,产品70%直销生产管材的企业。在生产环节上注意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他们在原料和运输并不理想的条件下,逐个环节降低成本,在烧结矿成本指标列同类企业下游的位置,经过炼铁、炼钢、轧钢等环节,到带钢成本却上升到全国同类企业同类产品的成本指标前列。

邯郸纵横钢铁有限公司在建设环境不利的条件下,短期内迅速建成了从烧结、炼铁、炼钢到两条中宽带的200万t能力的完整生产线。在品种开发上通过改善炼钢环节,生产出替代无缝钢管的焊管用优质带钢,还计划增加无缝钢管品种,以满足华北地区市场需求。另外江苏的淮钢、中天、雪丰等厂通过采取精炼措施,在转炉上增加优质钢的比例,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民营钢铁企业的经营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的特点,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找准市场定位,以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的特色占领市场份额。

民营企业发展中,按照国家有关发展政策和环保的要求,不能盲目追求规模,而是向品种、质量、增加高附加值和降低成本方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顺应产业政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科技与环保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我国民营钢铁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后要从积极发展的角度看待民营企业,看到它的生命力。民营企业发展的前景是好的,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当然还有不足,世界商业报道[biz.icxo.com]比如重组问题、环保问题,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的问题等等,关键是下一步发展走什么路(规模、品种),要充分地进行市场调研,请一些专家对本厂的发展进行论证,要看到市场经济就是过剩经济,现在并不是缺什么品种,而是你生产的品种有多大的竞争力,即区位优势、成本优势、品种优势、创新优势等等

第三篇:浅析我国钢铁企业全球市场营销战略

论文关键词:钢铁企业 营销战略 国际市场

论文摘要:我国钢铁企业在全球市场营销中存在劣势及面临严重形势。在这一形势下,钢铁企业全球市场营销战略是:扩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研发高附加值产品;以直接投资方式开拓东南亚钢铁市场,对欧美发达国家着眼于技术开发和引进;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制定钢铁企业全球市场营销的人才战略和具体的促销策略等。

一、我国钢铁企业内部劣势的优化改革战略

1.集中建立钢铁巨头来提高市场集中度

实践证明,只有建立起更大更强的钢铁企业,才能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钢铁企业重组,一是推动钢铁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二是推动钢材产业的重组,把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

2.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是要进一步淘汰落后的钢铁生产工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二是要节省单位生产成本,减少单位能耗,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三是要集中力量研发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二、我国钢铁企业的区域市场选择战略

1.钢铁产品对外直接出口的目标市场战略

在选择大型钢铁企业全球市场营销的目标市场时,主要考虑到三个方面:首先,大钢铁企业各种生产要素如原料和能源,废除原先指令性计划指标而通过国内外市场组织和供应,其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尽管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劳动率很低,但是,劳务工资也远远低于国外主要产钢国。因此,在未来很多年内,钢铁生产成本仍会远远低于国外。其次,西方主要产钢国对环境保护采取越来越严格的限制措施,其钢铁生产工艺从长流程大钢铁联合企业向短流程小钢铁厂转变。最后,亚洲、中东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对钢铁产品要求增加迅速,而国内一时难以全部满足要求,基于上述原因,结合我国大型钢铁企业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的实际及本文的分析,作为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国际化经营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出口的目标市场战略,应采取差别销售策略与集中化销售策略结合的战略,将目标市场区分为美国及西欧国家和地区、日本和韩国、东南亚地区以及中东地区几个重要区域:一是向美国和西欧国家地区主要推销我们在技术、质量和规格上具有竞争优势,而该地区需求又较大的中厚钢板。二是向日本等国家主要推销普通钢材,如各类型材。日本的钢产量与消费量的差额主要是普通钢材,因为日本钢铁业近年来致力于开发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普通钢材进口量逐年增加。三是东南亚国家和中东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钢铁工业水平相对低于我国,其经济又处于活跃发展阶段,国内钢铁业不能满足需要,而我们又有品种、规格比较齐全,价格水平较低的优势,故这一地区应作为中国大型钢铁企业的重要战略目标市场予以巩固和开拓。

2.钢铁企业直接对外投资的区域选择战略

(1)以资源开发为目的的区域选择战略。我国以贫矿为主,占总储量的97 %,矿石地质平均含铁品位仅为36%左右,分布不均匀且运输困难,因此国产矿石不能满足需求。

(2)直接建立钢铁企业。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可将东南亚地区作为直接投资、建立钢铁企业的重点,而以欧美发达国家作为技术开发和引进的重点。

三、我国钢铁企业的人才战略

由于大型钢铁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处于起步或初级阶段,步入国际市场的时间较之西方发达国家不是很长,因而国际化经营的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国际化经营稳定、迅速

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制定其国际化经营战略时,人才战略应予以高度重视。国际化经营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国内经营者所需的各项素质,还需要具有一系列在异质文化条件下的经营能力。

有鉴于此,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目前应采取母公司培养现有进出口贸易人才成为全方位国际化经营人才为主,利用投资所在地当地人才为辅的人才战略,迅速扩大人才资源量,以适应国际化经营发展的需要。

四、我国钢铁企业的促销策略

不管是钢铁企业还是别的企业,促销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促销能使钢铁企业通过CIS、品牌及广告等促销战略与策略,使国际目标市场对中国钢铁企业产生高度的认同感与信赖感,从而在行业结构中取得特定的、牢固的地位。

1.采取战略性促销策略

(1)CIS促销。CIS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业识别系统或企业形象设计系统)的简称,即运用高度统一的视觉传达设计,将企业的文化理念、产品品质及其他特质予以具体化、系统化、规格化,以增进外界(市场)对企业的全面联想,并产生认同感与亲切感。(2)品牌促销。我国钢铁企业在海外进行营销时,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被国际品牌咨询公司估计为1 000亿美元,相当于该企业销售额的5倍。企业的品牌战略毫无疑问是最根本、最具战略性的促销策略,未来占主导的促销竞争形式,将是一家拥有一个品牌或控制多个品牌的企业与其他同样具有自身品牌优势的企业,在消费群中竞相开展对各自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移植与培养的活动,谁的品牌更具亲和力,谁的促销努力就更可能事半功倍。事实上,对品牌的追求,既是企业追求市场个性化,以达到市场价值最优化实现的需要,也是顾客追求个性化消费、寻求同类商品中最佳代表的需要。品牌给顾客传递的信息,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承诺与暗示,并且这种承诺与暗示是多重的,包括:良好的品质、完善的服务、附加价值、无风险、高品位等等。好的品牌经营把价值相同的产品变得不同,把较小的质量差距拉大,把竞争优势保持持久。同时,由于品牌具有持久性、可渗透性、多维性、联想性等特点,其扩张力、延伸力异常强大,所以品牌战略的本质是一种增长性战略。

2.采取灵活多样的战术性促销策略

(1)广告促销。广告是战术性促销策略中运用最广泛、收效最大的手段,具有公众性、渗透性、表现性、非人力推行等特点。我国钢铁企业应该在国外增加广告投人,如公司制作各国语言的名片、在国外进行户外广告宣传、在大型国际展览会上进行公司产品的展览促销、对公司内部开展广告费用的预算及执行管理、进行样本制作、与国外媒体和国外政府机构保持良好的联络、赠送产品试用等,这样才能更加快捷有效地打开国外钢铁市场。

(2)公关促销。我国钢铁企业应该通过与社会各具影响力的机构、团体、利益势力、压力势力等的有效联系,或者通过制造新闻或借助事件以牵动、吸引大量的媒体,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信赖、支持与合作。在这一方面我国钢铁企业尚处于被动局面,作为在他国营销的钢铁企业,与当地政府、团体的关系较之本土企业往往不占据优势,而这一方面正是我国钢铁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公关供销人员应该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尽量减少非本国企业带来的劣势,尽一切力量,与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客户签订合作协议,构建长期的“战略联盟”。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一旦与国外客户建立起了这种稳定的合作关系直至战略伙伴关系,并根据客户的要求改进产品与工艺,就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保自己有稳定的市场和稳定的效益。

(3)网络促销。钢铁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具有很多优势,如提高钢铁营销效率,降低营销成本,提高交易的透明度,钢铁厂家和顾客可以在网上双向交流,方便客户提出钢铁产品的特殊要求,而且能够更大限度地延伸钢铁营销市场。钢铁企业国际市场营销很大程度要依赖于

网络,如阿里巴巴、yahoo等网络每天会有成百上千的供求信息,我国钢铁企业应该树立网络营销的观念,在网上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细致地开展工作,用网络营销调整原有销售通道,为客户提供便利。

(4)促销组合。每一种促销手段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所以企业在进行促销活动时,往往是把以上几种促销工具(形式)综合运用和择优搭配,以达到全面的效果,也即采取促销组合策略。促销组合策略的运用原则:一是根据促销对象的具体性质确定最优组合;二是把握好促销成本,在各促销工具之间合理分配促销预算。

根据具体情况,钢铁企业也可以同时运用多种促销方法进行灵活的市场开拓。总而言之,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营销比在本国更有挑战性,企业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的营销手段,结合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高效率的促销。

第四篇:关于钢铁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战略思考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简称两化融合,推进企业两化融合,不仅是技术、设备等的融合,更是企业愿景、目标、商业模式、管理体制、以及文化的融合。简而言之,企业两化融合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四化同步发展,两化深度融合”,明确了两化深度融合在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工信部又相继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分别对两化融合进行了工作部署。2015年5月8日,《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及第一个十年发展目标。显然,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新时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与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抓手,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则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

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实施现状

聚焦整个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平均水平不高,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面临着淘汰和关停并转,大型钢铁企业成为我国两化融合推进的重点。截至目前,全国企业两化融合指数为58.97,而钢铁企业仅为56.1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钢铁行业两化融合样本企业占整个行业分布的6.00%,大型企业整体处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转型阶段,处于起步建设阶段的企业达19.7%,处于单项覆盖阶段的企业达28.2%,集成提升阶段的企业占比为31.0%,21.1%的企业步入创新突破阶段,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第一,钢铁行业基础自动化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普及率高,但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对产线覆盖率和数据模型应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典型企业如宝钢股份从产线级基础自动化(BA)、过程控制系统(PCS)、生产执行系统(PES)、到制造管理系统(MMS),建成自上而下纵向集成的四级计算机体系,大幅提高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指标。

第二,80%以上的大型钢铁企业都建设了制造执行系统,但系统的产线覆盖率及业务覆盖面均有待提高,且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之间的集成度不高。产品研究开发领域的信息化较为薄弱,研发、生产、物流系统集成度低,行业内先进企业已经开展了有关实践。

第三,产供销一体化与财务业务集成方面表现较好,集团基础信息和资金的统一管理水平较高;但多元产业的信息化、订单自动排产和物料需求自动计划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第四,近70%的大型联合钢铁企业建设了能源管理系统,但功能覆盖面仅为三分之一,综合节能降耗水平还需提高。 第五,先进企业逐步开展了产业链集成与服务创新,实现产业链向客户延伸服务和产业链价值分析。目前行业整体电子商务普及率约为30%。宝钢、南钢、武钢等钢铁企业服务创新的典型模式包括:加强与汽车等行业的产业链集成与服务,实现产品深加工、产品物流配送、客户生产计划衔接、客户厂前库管理、客户整体供货等新模式。

南京钢铁集团作为目前通过两化融合认证的示范企业,以企业综合管理部负责企业流程优化,并成立负责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工程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的金恒公司,作为其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的组织保障。这一案例值得钢铁企业在构建两化融合体系中借鉴。

钢铁企业两化融合规划思路

钢铁行业推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以信息化环境下,获取与其“十三五”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新型能力为目标,以绿色矿山、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物流、绿色产品、绿色产业构建的“六位一体”绿色发展体系为基础,以提升钢铁企业在绿色化、有序化、品质化、国际化、差异化、服务化、智能化、多元化等“九化”方面核心竞争力为重点,采用智能化生产与管理集成手段,全面提升钢铁行业两化融合水平。

图钢铁行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路径钢铁企业两化融合规划目标

通过推进绿色发展环境下“九化”新型能力提升模式,形成具有钢铁特色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将实现以下目标:

企业两化融合机制趋于完善。企业建立专职信息化机构的比例达到60%,制定信息化专项规划的比例达到80%,大型企业年信息化资金投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1%~2%左右。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备。企业内部网络实现办公、生产和经营管理区域的全覆盖的比例达到90%,互联网接入的企业比例达到100%,企业普遍建立信息安全和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体系。

两化融合技术支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实现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集成协同应用的比例达到50%。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生产过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普遍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构建以产供销一体化为主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比例达到80%,应用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的比例达到90%,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达到50%,重点大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处于集成提升阶段以上的企业达到80%,智能化控制与管理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信息技术应用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显著提高。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环境监控系统等应用系统的比例达到80%。

钢铁企业两化融合实施重点

全面稳定实现两化融合贯标工作。全方位推行开展钢铁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建立和完善钢铁工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加大首批通过认证的示范企业经验推广,完善钢铁行业重点区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钢铁行业信息安全、系统安全的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智慧钢铁共性技术开发与应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深入推进生产经营中两化深度融合。钢铁企业设备智能控制、过程模块控制、生产集成应用、集团管控、供应链管理和大数据应用是进一步深化两化融合的关键。钢铁行业经营管理、全工艺流程等两化融合水平应向集成提升和创新突破阶段提升,实现全方位信息化覆盖,具体的实施路径如下:

企业信息化组织保障。企业信息化部门应建成集信息化、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及业务流程优化等职能为一体的一级部门。如成立综合管理部负责企业流程的优化,以及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协调,建立第三方公司负责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工程项目的策划与实施。

生产制造精细化管理。钢铁行业属离散制造业,生产工艺复杂、工艺要求高。通过建设较为完整的制造基地级制造管理系统,从产线级基础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生产执行系统到制造管理系统等,建立自下而上纵向集成的多级计算机体系。

企业供应链管理。通过ERP实现产供销集成,管控集成的实施可提高产供销集成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柔性、精细制造能力。全面实现自动排产,根据订单情况动态调整。

企业经营管理。实现关键管理业务信息化全覆盖,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全面普及,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客户市场服务。钢铁企业建立或委托经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以用户为导向的个性化、精准化的生产和服务方式。

普及数字化生产装备。采矿方面,矿山利用露天采矿设备定位及地下矿智能采矿集成技术的攻关,实现智能采矿与数字化矿山管理;焦化方面,焦化控管一体化与加热自控系统的开发升级,应在未来达到80%普及率;烧结球团方面,烧结球团采用模糊控制技术、综合控制专家系统将实现精确配料;炼铁方面,炼铁全部配套高炉专家系统和数据采集和模型开发技术。炼钢方面,转炉炼钢应用一键式自动炼钢模式,提高工艺的操作精度,保证成材率。能源环保方面,在已有能源管理中心平台基础上,采用先进算法工具,通过建模形式构建能源管理框架,通过环保数据监控、信息管理、模拟预测等模块实现环保信息地图、环保预警应急,全面建立环境管理系统。

第五篇:全国大型钢铁企业与钢铁背景

钢铁英才网提供

一、东北

1、 黑龙江省:鸡西钢铁西林建龙中阳常平

2、 吉林省:通钢建龙钢铁吉林铁合金宇晋

3、 辽宁省:本钢鞍钢凌钢北台新抚钢大连浦金鞍山宝德营口中板厂

二、华北

1、 北京:首钢首钢红冶

2、 天津:天钢轧一轧二轧三天津大无缝

3、 河北省:唐钢邯钢邯钢邢钢石钢宣钢承钢天铁津西建龙国丰纵横唐山不锈

4、 山西省:太钢临钢宏达

三、华东

1、 上海:宝钢浦钢梅钢三钢上钢一厂上钢五厂益昌薄板

2、 江苏省:南钢沙钢永钢淮钢梅山

3、 浙江省:杭钢宁波建龙宁波宝新

4、 安徽省:马钢合钢

5、 福建省:三钢三宝

6、 江西省:萍钢新钢南昌钢厂

7、 山东省 :济钢莱钢青钢泰钢日照钢铁 三德莱芜石横鲁宝张店

四、华南

1、广东省 :广钢珠钢韶钢

2、广西省:柳钢

3、海南省:

五、华中

1、湖南省:涟钢湘钢

2、湖北省:武钢鄂钢汉阳钢厂武钢棒材厂

3、河南省:舞钢安钢河南济源

六、西南

1、 重庆:重钢

2、 四川省:攀钢威钢攀成钢长城特钢

3、 贵州省:水钢

4、 云南省:昆钢

七、西北

1、内蒙古自治区:包钢

2、陕西省: 龙门

3、甘肃省:洒钢洒泉

4、宁夏回族自治区:创业

5、青海省:西宁特钢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八钢昆仑新特 新兴

7、西藏自治区:

行业经济概况

近期工信部发布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将以内需拉动为主,经济发展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势头,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十一五”期间将有所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减缓,消费及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逐渐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对钢铁消费需求还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减缓。

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3个行业同比下降,1个行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1个行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即钢铁行业)下降56.9%。5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434亿元,同比下降2.4%。5月当月实现利润3909亿元,同比下降5.3%。此前,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前4个月,国内钢铁行业实现利润395亿元,同比下降49.5%。

2012年,是我国政府的换届之年,也是我国各项规划集中启动实施的一年,“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仍将是经济发展的主基调,经济增长虽将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在8.6-9%之间。对于钢铁下游行业来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也将较2011年有所放缓,对钢铁需求的增长也将是减缓的趋势,我国粗钢产量预计在7.3亿吨左右,增速回落至6%左右。

全球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苏趋缓,发达经济体结构调整乏力,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财政刺激空间压缩,而私人部门需求迟迟不能接替公共需求,经济增长动力不足。2012年,虽然发达经济体仍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财政政策着眼于中长期整顿,即便不爆发深度危机,增长也将处于2%以下。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虽然好于发达国家,但由于国际市场动荡,出口条件恶化,资本流动的冲击正在加大,新兴经济体难以避免波及。因此在全球需求放缓、人民币升值和贸易保护主义仍然盛行的前景下,2012年我国钢材出口量或许难以达到今年水平,预计全年钢材出口量保持在4000万吨左右。

综上所述,2012年我国钢铁工业将面临国内外需求增速放缓的局面。而钢铁工业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在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和提升钢材产品质量等方面将得到逐步推进,钢铁市场的结构性过剩将有所好转。宏观经济因素领先钢材价格3个季度左右,2012年

一、二季度,宏观经济综合指数处在下行通道中。预计2012年国内钢铁市场走势将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

1) 行业技术发展概况

目前,美国钢铁业继续在开展炼钢过程基础性研发工作,以应对愈加严苛的环保法规。未来3-4年碳成本将继续冲出钢铁行业,钢铁企业寻求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源循环利用,并且需要在钢铁企业的电厂采用碳捕获和储存技术。此外,钢铁企业还需要向消费者提供更符合要求的高质量钢材。技术方面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包括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钢厂能够动态调整,生产出更优质的钢材产品,无头带钢轧制生产技术,高炉新型炉顶装料技术等。

1、 自动控制技术:随着过程自动控制技术对钢厂(尤其是高炉)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并且在几前年已经应用迪尔伯恩厂C号高炉

的重建上,使用了更多的数字传感器和离线过程模拟技术,改善高炉运行,提高高炉的生产效率。

2、 无头带钢轧制生产技术:无头带钢轧制生产设备-ESP,是热轧带钢新的生产方式,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钢铁生产带来的

环境负荷。

3、 塔塔安装新型炉顶装料系统:新型炉顶装料系统将用于完成C好高炉年产量将从40万吨提升至70万吨。

4、 碳减排技术:包括两条路径:一是麻省理工大学研发的熔融氧化物电解工艺,另一个是犹他大学研发的氢快速炼铁技术。 钢铁设备面对新挑战

一些钢铁制造商已经购买或分包非核心制造业务,有助于在订单养活时确保自身的健康经营,一旦市场好转就能重新恢复精力。钢铁企业的注意力从原料和运输成本转向生产成本,需要更加经济的生产体系。设备制造商也需要将研发转向削减生产成本。将重点集中在生产的经济性,不再追求生产设备的高性能。COREX炼铁工艺,薄板坯连铸和带钢直接浇铸技术都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在全球钢铁抽奖热潮突然冷却之后,一些设备制造商将提供服务和维护当作经营业务的增长点。与钢厂和其他设备供应商结成终身的伙伴关系变得愈加重要,合作内容涵盖了更好地运行现有生产能力,优化生产成本。为了更好地适应钢材价格、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的频繁变化,钢厂和设备供应商需要在装备整个使用周期内不断提升技术标准。

与此同时钢铁企业不再关注产量,更关注利润,因此,未来钢铁企业可能更愿意新建中小规模的钢厂,如70万吨的板材钢厂。有的设备制造商设计出服务于附近市场抽奖成本更低的小型紧凑式电炉钢厂,以废钢为原料,采用无头轧制技术,更节约能源,而年产只有15-50万吨。

3) 行业人才需求概况

根据我们钢铁工业协会提出“十二五”人才发展战略,到201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我国要在钢铁工业的主要领域造就10名在国际上有一定学术地位的杰出专家,100名新一代学术带头人,1000名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学术、技术优秀人才,以及10000名或更多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和研发人才。

对照上述目标,我国钢铁行业人才队伍的整体规模、素质能力、结构颁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高技能人才短缺。可以说,人才问题仍是目前制约钢铁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近的一次调研显示,有一半以上的钢铁企业认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关键人才难以引进”、“关键人才严重缺乏”,而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钢铁冶金”、“压力加工”、“冶金材料”、“冶金机械”和“冶金自动化”等学科

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建立起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以上。绿色低碳冶炼和资源综合利用等自主创新工艺技术取得进展,高效生产和节能减排等共性关键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商银行开业致辞下一篇:公司转型发展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