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组织绩效管理论文

2022-05-0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公共组织绩效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本文分析了在本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以研究者所承担的“公共组织绩效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为依据,分析了章节教学中的具体改革措施;最后结合教学改革效果对未来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设想。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论文 篇1:

基于人性假设视角的公共组织绩效管理

[摘 要]国外组织管理理论梳理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学者不断研究的问题。国外组织理论梳理的研究对问题做了一定的回顾工作,采取了基于历史视角划分为古典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同时对其局限性进行合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性视角重新梳理过程,分别是经济学派、社会人学派和自我实现人学派。

[关键词]人性假设;公共组织;绩效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109

组织管理理论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组织方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时代的发展决定了组织管理发展的变化规律,时代孕育了大量组织思想理论,在不同时期影响着管理实践,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国外组织管理理论梳理研究

基于管理者和实践者提供的复杂管理问题,应进行相应的考虑,研究者应及时考虑组织管理理论的逻辑梳理工作,实现组织管理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要实现实质问题的相互联系和概括工作。对研究问题要进行适当处理,归类问题要及时对事物进行特性分析,尽管必须要了解事物的局限性,还需要对问题进行及时归类处理,对复杂领域问题进行及时理解,将国外大多数管理者理论进行合理梳理和整理,提出从独特视角对人性假设的国外组织管理理论进行逻辑梳理工作,为管理者提供一定的逻辑思维,掌握管理理论的发展规律,实现对企业的管理效果。

国外组织管理理论梳理研究问题,是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年会上提出的。组织管理理论学派已经是人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基于不同研究视角对国外组织理论进行合理梳理工作,为组织管理理论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将组织管理大致分为几个方面。泰勒的科学管理、经营管理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还有就是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器公司的著名行为科学理论。根据管理组织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经验学、人际关系学、群体行为学和权变理论等。

另外,从管理和生产角度研究,可将管理理论分为国际学者组织管理系统,组织是由人要素和物要素构成的,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更好的分工和合作来提高系统的经济效率,组织管理理论可简要归结为3个路径,人和物内部考察主要是通过简化因素对人进行管理的模式,非常关注人和物互动过程的机理关系。另一个就是把人和物的要素很好地排除,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探讨关系,典型代表就是人际关系、群体行为和人的特质,特别是对领导理论和组织文化之间的关系。

最后就是人和物的研究工作,可将抽象的人因素去掉,把人处理为一个既定常量,使得人能像机器一样工作,成为一种确定投入和产出模式,可更好地确定联系要素和科学管理模式,管理丛林的数理学派的典型代表就是对理论路径进行分析。还应相应地根据不同的演化路径将组织管理理论划分为3个类型:混合型、局部性理论和普适性理论,而且还要对管理理论进行简单罗列,根据演化路径进行分类处理,保证组织管理理论的内在机理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2 对组织管理理论进行梳理

由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形成了组织管理理论梳理模式,但是很混乱,整体上可表现为语义学分歧问题,对管理知识体系要进行合理定义工作,还要对不同的侧重点进行不同的研究分类,概念模型要进行相互倾轧和相互重叠工作,对导致的组织管理研究问题要能进行一定的模型增生处理。纵观管理理论梳理书籍,可看出组织管理理论梳理主要是全面和系统的模式,要从历史演进角度进行合理的展示工作,给读者呈现非常完整的管理理论发展图像。通过组织管理发展的研究,可看出组织管理的演变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更加清晰明确地向读者展示技术、经济和环境景观问题。组织管理理论一直都受到技术进步、人性假设变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这就使得国外管理梳理领域局面可更加清晰。

要对任何管理思想和理论做到对人和本质的认识,对不同的时代和人的认识,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管理理论研究重点问题,各种管理理论都非常明确地选择了不同人性假设性质,这个基础管理理论和思想方法就是从历史演进角度进行组织管理研究。从实力角度对组织管理要进行合理的梳理工作,实际情况是不同的社会时代对人的研究一直都是组织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组织管理理论要解决采取的措施和办法进行相互作用,人性假设的一切管理者都应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基于人性假设视角对组织管理理论进行逻辑梳理工作,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体现人性假设管理。

3 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的创新性

首先要提供公共管理研究新视角,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成为新兴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问题,也为以设计市场化为基础的公共管理决策模式产生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作用。通过对公共行政管理研究的经济学市场化和自由化新视角进行合理分析,可看出政府公共管理理论是非常丰富的理论,也是创新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问题。

从理论上讲,公共管理方法超越了传统管理学理论,新公共管理方法理论主义突破了传统公共行政学院的界限,可将西方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作为自己的基础,更好开创出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新视角,也就是要以经济学为基础的新政府管理理论。从实践上分析,可看出公共管理方法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问题,用经济学和成熟管理学方法对公共管理进行研究,就可取得一定地位,为公共管理改革提供市场化取向。

拓展公共管理方法范围,尤其是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管理模式,要突破公共行政理论界限,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为基础,很好融合政策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知识,拓展公共管理理论,使得公共管理方法更加具有综合性。

4 人性假设组织结构设计和行为逻辑分析

人性假设组织结构设计和行为分析逻辑起点是新公共管理方法,主要以理性经纪人为假设逻辑起点的,使得政府公共管理侧重点规制转变为激励方法,还可用激励方法合理导向公共管理方法。

传统官僚制度设计前提是理念上的人性本恶假设,强调的是管理规制导向问题,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以限制权力使用问题。用人性本恶观念为主要原点,可采取人性化措施,加强对政治权利的控制,对行政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合理地解决,在运用中对公共管理进行一定的合理改革工作,把政治市场经济作为个人利益最大化进行理性处理,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量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管理理论,用实际论证方法作为基础工作,用科学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追求精确定量管理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也存在一定缺陷,不是所有事物都可用量化标准进行衡量,有些事物评价标准和结果是非常模糊的,同时管理也非常复杂,工作目标又是不可预测的,事物之间又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就很难科学化和精确化量化的结果。因此,可使用单纯经济指标来判断政府管理工作导致的社会问题,也可使用数字化经济指标对公共行政工作的结果进行合理评价,如果带来严重后果要进行合理资源开发和利用,保证环境污染和人类发展能合理化,对现实中的虚假浪费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

5 结 语

在公共管理发展历史进程中,要及时发挥双重作用,突破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羁绊,运用新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为理性经纪人主义的思维方法进行合理的市场经济管理,形成以结果为取向的绩效管理方法,不断拓展公共管理的研究范围,丰富管理方法,优化学科结构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运用理性经济理念为逻辑起点,引入市场机制,追求效率,不可避免重蹈覆辙,将公共行政作为实现效率的工具使用,对政府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价值性缺失进行合理的理论实践管理,还要对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进行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规定,对社会化管理进行合理规定。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月.对“帕累托最优”的伦理诘问[C]//首届国际道德哲学会议论文集,2004.

[2]喻剑利.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缺陷及其纠正[C]//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2004.

[3]喻剑利.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缺陷及其纠正[C]//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2004.

[4]颜佳华,易承志.内涵、必要性、途径:论行政哲学对管理哲学的借鉴[C]//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2004.

作者:唐泽鑫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论文 篇2: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公共组织绩效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在本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以研究者所承担的“公共组织绩效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为依据,分析了章节教学中的具体改革措施;最后结合教学改革效果对未来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研究性教学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

1 研究性教學改革的实施背景

研究者于2018-2019学年第1学期在所在院系开展了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本次教学改革是基于对以下现实问题的考虑。

第一,高校教师往往对“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认知存在误区。表现为将二者对立,认为其间是一种零和博弈的二元结构。在以科研成果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中,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认为教学活动和科研工作相互挤压排斥。第二,高校学生往往对“课程”和“学术”的关系认知存在不足。表现为将二者完全割裂,无法领会“习得-思考-发展”之间的链式关系。结业考试成为课程学习的终点,学生普遍地对每一门课程的认知停留在碎片化,不能领会本专业系列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不能将专业课程的学习同专业实践和学术探索相结合。第三,研究性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学-科研”的传统二元结构,坚持“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将研究扎根于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载体,围绕研究主题,以自由民主的态度,通过理解、质疑、反思和批判,在反复认知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自己的学术观点。这种“共建共享”格局使教学科研互驱互利;学生也增加了学习活动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综上,本次教学改革拟探索如何在公共管理本科教学中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其意义在于:对于老师而言,它能提高教师教学活动的科研价值,帮助其科研活动回归课堂;对于学生而言,它更能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培育其创造性的个性、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和具有公共精神的社会责任感。

2 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施内容

2.1 实施原则和步骤

本次教学改革坚持了一个重要原则,即注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研究意识。为此,学期初教学改革实施伊始,教师就向学生宣布本次教学改革的基本想法和主要内容,以正确学生的认可和配合。具体实施步骤有以下几个。

第一,确定研究课题,帮助学生做好研究规划。在学习新章节之前,老师会根据章节具体内容,向学生提供几个相关的研究课题。第二,追踪研究进展,帮助学生通过钻研回答关键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在课下进行准备,期间教师随时通过网络对其研究进展进行追踪辅导。第三,做好研究汇报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研究发现。再次返回课堂后,学生将以分组地形式进行研究项目的汇报。学生和老师还可以就课题展示内容展开提问及讨论,并借此与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汇报形式很多,幻灯片演示,视频播放,演讲等等方式。汇报中,课堂开展积极互动,由此做到内容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和方式多样化。第四,实施研究拓展,帮助学生强化研究兴趣。在学生的课题展示结束后,老师会提出相应的总结和点评,或是与之相关的一些拓展知识。

2.2 实施主题和范围

本次教学改革以“公共组织绩效管理”为课程平台,其实施主题遍及各个章节。以下做简单梳理。

第一章,本章是全书的内容鸟瞰,教学中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新公共管理的特点是“师法企业”,在公共组织绩效管理中,即把企业绩效管理的做法用于公共组织。本章的研究主题确定为: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和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公共组织绩效管理是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体现等。为此,学生课后进行了大量阅读,包括“罗斯福新政 ”、“撒切尔运动”、“戈尔报告” 等文献内容和公共管理历史事件。

第二章,政府绩效目标。本部分是为了阐述公共组织绩效目标的特征和实施步骤。为此,本章的研究主题为:我国历次“五年计划(规划)的回顾与反思”,以此分析公共组织绩效目标的层次性、系统性和时代特征。

第三章,政府绩效预算。本部分是为了阐述现代工作组织绩效预算与传统预算法,如零基预算的区别。本章的研究主题是:基于面板数据分析的地方政府绩效预算研究——以XX为例。学生根据网络文献,查阅某级政府或某公共部门近年来的年度预算表,或连续追踪多年,形成面板数据,并进行量化分析。

第四章,政府绩效合同。本部分是为了阐述绩效管理中合同型政府的运行特征。为此,本章的研究主题为:PPP模式的运用和反思——以XX地方政府为例。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结合交易成本理论、政府职能理論等,理解各类公私合营或政府采购合同产生的背景。

第五章,政府绩效程序。本部分是为了阐述当前绩效程序中的两个问题,即程序缺失和程序不规范。为此,确定的研究主题为:公共服务标准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反思。为此,学生查阅了大量关于公共服务中贯彻ISO9000等标准族的实际情况,从典型案例分析中认识到绩效程序的严肃性。

第六章,政府绩效规制。本部分为了阐述当前绩效规制中的两个问题,即规制不足和规制有余。为此,确定的研究主题是:网红的社会治理问题初探,要求学生通过文献阅读和案例查找,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术性观点和主要结论。

第七章,政府绩效审计。本部分为了阐述当前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和要点。本部分采取经典文献分享的方式,要求学生阅读《腐败经济学》,并在课堂上分享读书心得。

第八章,政府绩效评估。本部分为了阐述当前绩效评估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为此,研究主题为:城市竞争力评估的指标体系设置研究。

第九章,政府绩效申述。本部分为了阐述绩效申诉的缘起和表现形式。为此,对学生提出的研究主题为:我国信访制度的变迁与反思研究。

3 本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收获

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一方面缺乏自主学习,会形成依赖教师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包办式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公共组织绩效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发挥其主体作用。

3.1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内容,也为学生增强其它学习能力提供保障。在老师提供一些技巧过后,学生在自己查资料的基础上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抽象内容加以形象化的记忆与理解,此外,每个学生对于知识都有自己的理解体会,针对不同知识内容可以总结形成自己的记忆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鼓励采用启发讨论、问题探究、案例分析、科研训练、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线上线下、反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课堂于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素质。最后大家思想的相互碰撞,交流促进更好的把握。

3.2 有利于理清思路,构建更加系统的知识框架

课本里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彼此联系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不可孤立对待,闭门造车。教学改革强调要把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整合,注重零散知识对知识体系的补充与融合,达到统筹兼顾的效果,一是以目标、程序等专题为线索引导,使各大专题按线索依次展开,拓展出若干小专题,如目标内涵,分类,管理;合同专题下合同运行的条件,结构,角色等;规制专题下的理论、分析、改革等;程序专题下的优化个规范等各方面。在老师概括的知识体系框架下,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理解内化,确定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层次及隶属关系,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3.3 深化对学科知识的挖掘和联系

挖掘学科知识体系,包括学科重点内容、内部联系以及跨学科学习等等,有利于把握学科内部的知识主干及支流,理解学科知识间的综合联系,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材知识基础上的深入挖掘,有助于学生更全面了解学科知识。教学改革更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对比与综合关系,理清学科知识内部横向与纵向联系,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控能力,使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教学改革同样注重以学习中的学科知识为基础,与其它有关联的学科知识对比分析,以跨学科的方式拓宽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角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如,在讲到政府绩效规制的同时,提到之前所学到管理学中的知识点,二者相互联系。

3.4 考核标准多元化,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程改革后,教师根据专业特点、课程性质以及教学目标,采取多种形式考核,注重实效性。加大日常教学考核成绩所占比重,强化对学生平时学习状况和阶段性学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具体成效即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了一批创造能力强的优秀学生的积极性,一些低年级学生还被推荐进入项目课题组,其科研创新潜能得到进一步锻炼与成长。

教学改革实践得到学生的支持与肯定,同学们纷纷反馈:“切身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也让我更加理解教师授课的真正意义在于点拨引导而不是强加灌输,学习需要自己主动”;“老师启发式教学方法使我非常受益,我们的思维不再受到禁锢,知识是自己和老师一起探索的,而不是从课本上背下来的”;“课后留问题,自己提前查资料是一种温故知新的好方法,可以理解掌握一些原本很模糊的理论概念”;“写作过程中,我们学到的不仅是如何去写,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归纳总结,我在老师身上学习了很多思维方法,收获很大。”

参考文献

[1] 方振邦.政府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 韦冬余.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10.

[3]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性教学网 http://rucres.ruc.edu.cn/

作者:李红玲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论文 篇3:

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绩效管理刍议

[摘要]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复杂多样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指引。本文试图梳理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价值功能,揭示其对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方政府支出;绩效管理;基本理论;价值功能

公共支出绩效管理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实施公共财政改革的代名词,并对政府的公共组织行为、财政管理制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意义。无论对于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绩效化管理及其制度改革都是为了“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公共服务性政府”。公共支出绩效管理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一、公共选择理论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绩效管理

作为公共财政两大基础理论之一,公共选择理论最早始于“公共选择理论之父”邓肯·布莱克于1948年提出的中位选民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以经济人假定作为分析的逻辑前提,认为绩效管理表面上是政府的选择,但本质上是公共或者公众选择在公共支出领域的必然结果。以下通过几种典型的公共选择模型来说明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影响。

(一) 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

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是1971年尼斯坎南提出的。尼斯坎南模型假设官僚及官僚机构是追求预算规模最大化的。相关研究认为,政府官僚的效用函数包含了诸如权力、声誉、薪金、津贴、产出等诸多变量,其中大部分都是预算的正的单调函数,预算规模越大,官僚或者官僚机构的效用也越大,因此,官僚机构会追求部门预算规模的最大化。尼斯坎南模型的成立表明了公共支出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揭示了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困难和阻力。

(二) 罗森豪和罗默的提议者模型

1980年,罗森豪和罗默建立提议者模型,模型假设:地方公共产品的支出数量由公民投票机制来决定;供给主体是地方政府;提议公共支出数量的代理者是法定的、能够代表选民的、并且知晓选民的偏好;如果法定代理者提出的公共支出数量在公民投票中被否决,公共支出数量将依据最大预算限额来确定;最初法定代理者的提议和基准数量的提议者都是预算效用最大化者。如果这些假设成立,那么,公共选择的提议者模型将会导致支出规模的绩效水平很低。

(三) 贪婪政治家模型

贪婪政治家模型是由麦戈瑞建立的。1975年,麦戈瑞在研究中指出,自利的政治家们在并不完全会按照他们竞选时承诺的公民利益最大化来行动。为了最大化自身福利,政治家们可能会将大量的公共性资金用于没有实际绩效的政绩工程,并通过大量的不完全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来误导选民或者纳税人,从而产生公共支出“绩效幻觉”。显然,贪婪政治家模型在本质上类似于尼斯坎南模型。

二、 公共产品理论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绩效管理

最早的公共产品定义出现于1954年萨缪尔森的《公共支出纯理论》。萨缪尔森认为公共产品受益上的非排他性,会导致公共产品提供方面的“搭便车难题”。同时,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最大的区别特征是它消费上的非竞争性。1956年,蒂鲍特发表了著名的《一个地方支出的纯理论》。随即地方公共产品的文献大量涌现,丰富的公共产品理论对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绩效管理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首先,公共产品理论认为只有当公共产品活动处于合理的领域时,对其展开绩效管理才可能是积极、有效的。在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提供领域,存在着严重的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因此,运用公共资金提供一定数量的公共产品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从实践层面看,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目标和内容是政府公共职能的明确化和具体化,绩效目标与公共支出的供给范围和规模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会对强化公共资金的公共性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

其次,公共产品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为公共支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设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公共产品根据受益范围的不同可划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公共产品。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全国性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来供给,地方性公共产品则由地方政府来供给。相应地,公共支出绩效管理工作也划分为中央政府公共支出绩效管理工作和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绩效管理工作。

最后,从国内外实践来看,公共产品和公共支出绩效管理之间客观上存在良性互动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与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身利益紧密关联。明确了公共支出的使用范围,社会公众的关注焦点就会集中在公共支出的使用效率、效果和效益上。所以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根本出发点不在于节约了多少了财政资金,而在于资金使用的效率、效果,在于促使政府各部门提供更为有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三、3E理论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绩效管理

3E理论是著名学者芬维克1955年提出的。3E是指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目前,3E理念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公共支出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理论平台。国内学者也将3E理论确立为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根据3E理论,理想的、完美的公共支出应该是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高度和谐统一。对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绩效管理而言,3E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

首先,3E理论较好地兼容了理念的先进性和操作的可行性。理论上,对公共支出实施绩效管理无疑是绝对正确和十分必要的,但如何科学、全面地对支出项目、单位或者部门实施绩效管理却是一道难题。3E理论要求对任何一项公共支出,既要关注财政资源投入的多少,又要关注产出的效率高低,还要关注其影响结果的好坏和程度。这三个关注构成了评价任何一项公共支出对象的三个重要维度。

其次,3E本身的理念内涵是选择绩效管理评估指标的重要指南。3E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经济性评价指标、效率性评价指标和效果性评价指标。芬维克的3E绩效管理指标模式要求我们在经济类指标内考虑“成本”与“资源”,在效率类指标内考虑“投入”与“产出”,在效果类指标内考虑“产出”与“结果”,最终通过所有指标的综合来考量评价对象的绩效水平。

最后,3E对于我国公共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导向和监督功能。目前,我国公共支出管理中存在着诸如政府公共服务的缺失、专项支出“只见投入难见产出”、公共投资领域的“胡子工程”等问题。3E要求政府部门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资源的投入、最高的效率提供服务,并取得最好的效果,这对于我国公共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导向和监督功能。

四、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价值功能分析

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价值功能分析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挖掘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效能至关重要。地方政府实施公共支出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公共支出绩效管理价值功能的体现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价值功能主要表现为理念价值功能、财政价值功能和制度价值功能三大方面。公共支出绩效管理在初始阶段首先表现为一种理念价值。理念价值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灌输和普及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存在意义以及公共价值观、公共责任和公共职业道德观念。公共支出绩效价值认同阶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强化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绩效观念、强化政府部门的服务观念、强化政府部门和全体公众的社会公共责任,弱化官僚化、自我主义和本位主义观念。这种理念价值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持续的,这个价值阶段或短或长,但都不可或缺。

与理念价值功能相比,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财政价值功能是实在的、有形的。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公共支出绩效管理能够有效的节约财政资金,降低公共支出中的浪费和低效率问题;其次,公共支出绩效评估与管理要求按照绩效高低安排预算资金,这使得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变得可行;最后,公共支出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制度化工具,从根本上能够改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品质,强化公共支出效果和效率。

从长期发展来看,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财政功能价值必然要求公共治理制度层面的改革,即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制度价值功能变得重要。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制度价值功能主要是指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与管理本身有利于政府支出管理以及公共行政和公共服务的变革。事实上,公共支出绩效管理对于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机构改革及其业务流程的再造以及公务人员官僚化形象的改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间接作用。基于公共支出绩效管理本身的复杂性、困难性,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三种价值功能往

往是融合的、交叉式共同发展的。

[参考文献]

[1]詹姆斯·M·布坎南.公共财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

[2]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美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王磊. 试探公共产品最优供给规模及效率的模型与方法[J].经济与管理,2007,(7).

作者:王丹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论文下一篇:教师制度学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