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2022-09-30

第一篇: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论现代企业文化创新

公文易文秘资源网 胡书林 李忱 张学银 2009-1-22 7:23:20 我要投稿添加到百度搜藏 [摘要] 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摘要] 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促进企业方针和目标的实现。从文化的视角论述了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当代企业文化创新的模式,并指出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文化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创新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稳定地延续性,严密的伦理性,突出的人本性和进取的奋发性。文化不是僵死的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的。而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具有文化的一切 特征,自然也是动态的、发展的。在现代企业里,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否则,以企业文化的不变来应实际环境的丰富多变,只能使企业文化的源流枯竭,使企业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活力。因此,企业文化既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一、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

近年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发展了重要变化。由于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判断企业行为的标准,也是指导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企业文化的深刻变革。

1.协作文化。现代企业是由一群具有共同目标且相互依赖的分属于不同组织或部门的决策者组成的团队。协作是保持这个团队稳定、和谐有序状态的重要机制。一旦缺乏决策者或者组织部门之间的协作,企业的运作就会出现障碍,企业的稳定就会遭到破坏,如果个人的能量不断增强,但整体协调的情形不良,只会造成混乱,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更加困难,进而影响团队目标的达成。因此,企业管理实质上就是一种协调活动。发扬团队精神,在企业内部营造在上下级之间、企业各部门、各员工之间平等、和谐、团结、友爱的融洽关系就至关重要。

2.速度文化。在当今新经济时代,由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速度”已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的工具,谁在时间上抢占了先机,以最快速度满足了顾客需要,谁就获得了市场盈利的更大空间,这使得企业把速度看作是嬴取竞争优势一个重要砝码。特别是在产品、价格、服务等方面无法与对手拉开距离时,速度无疑成了企业最关键的竞争手段。因此,培育一种重视速度的企业文化成为当务之急。

3.学习文化。彼得·圣吉指出:“在某些层次上,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是无关的,即使个人始终都在学习,并不表示组织也在学习。但是如果是团体在学习,团体变成整个组织学习的一个小单位,他们可将所得到的共识化为行动,甚至可将这种团体学习技巧向别的团体推广,进而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与标准”。之所以要构建企业的学习文化,就是因为团体的智慧高于个体的智慧,团体能放大个体的力量。特别是当今社会知识正以爆炸速度在快速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企业持续运行期限或生命周期受到严峻挑战。企业只有培养自己的整体学习能力,才能丰富知识和提高企业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因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将企业打造成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将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4.形象文化。企业形象是公众对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体评价和综合性反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对外可优化企业外部环境,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消费者的好感,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在员工中进行形象文化教育,教育员工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形象,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增效益,以科技求发展的主导思想,面向市场,面向大众,以优质产品取胜,以优质服务取胜,以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社会良好的声誉。

5.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只有通过自身的创新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不确定性。特

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创造性和灵活性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创新不再是少数管理者或技术人员的事,企业更要重视全体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企业要重视和培养职工个人的独立性、个性和灵活性,激励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员工的创造热情和团结协作的

“团队精神”,形成创新型企业文化。

6.融合文化。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传统工业时代那种你死我活的竞争,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整合资源,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双赢”的共生关系,既在竞争中合作,又在合作中竞争。而企业文化的融合是这种“竟和关系”能否有效的前提。因为企业各自创业史、经营发展目标、员工素质不同,因而各自形成的文化也不同,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的状况,很难做到真正的有效合作。

二、企业文化创新的模式

根据约翰·科特的观点,企业文化的创新模式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他们首先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确定企业发展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针,为了确保他们所倡导的经营理念得以贯彻实施,他们一方面要进行大力宣讲经营体制变革的必要性,

度进行改革,同时身体力行带头执行,以促使新的经营方式的产生。而新的经营方式如果行之有效的话,就会产生新的成就与业绩,显著的成就与业绩就会促进企业行为规范的逐渐改变以及企业共同价值观念的逐渐改变,从而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新的企业文化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高层领导者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困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这是因为企业文化具有稳定性,企业文化的创新要在排除陈旧企业文化观念阻碍的基础上,改革与实现环境不相适应的传统行为,倡导与建设新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这可能还会涉及到企业内部关系、利益的调整。因此,为确保企业文化创新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企业高层领导者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要高度重视企业新的价值标准的确定。由于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企业新的价值标准的确定是企业文化创新最重要的工作。企业新的价值标准确定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1)企业价值标准要科学、简洁,有鲜明的特色;(

2宗旨和战略发展方向;(3)企业价值观应与企业员工的认可程度、员工的基本素质相协调,标准过高或过低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4)确定新的企业价值观要认真广泛听取各种意见,要经过自上而下和自

下而上的多次反复,审慎地提炼出既符合本企业经营特点又被员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

3.要具有鲜明的个性。企业文化创新要体现本企业的风格和特色,要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因此,培育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塑造什么样的企业形象,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提倡什么样的企业精神,都应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切莫照搬照套,生搬移植。在企业文化创新中,要突出企业特色和体现个性,就不能舍弃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是挖掘自己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的着眼点,只有从文化传统中提炼出为现实的企业文化可用的养料,企业文化这棵大树才能根深叶茂。

4.要坚持企业文化创新的动态发展观。企业文化是一定时期历史的产物,是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因此,当企业的内外环境、经营条件、经营战略变化时,企业要不断对企业文化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和完善,使之保持持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胡书林:论企业文化创新的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5.12

[2]彼得·圣吉[美]: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约翰·科特[美]等著曾中李晓涛等译: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

1997

第二篇:论现代企业沦陷大企业文化创新

论现代企业文化创新

[摘要] 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促进企业方针和目标的实现。从文化的视角论述了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当代企业文化创新的模式,并指出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创新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稳定地延续性,严密的伦理性,突出的人本性和进取的奋发性。文化不是僵死的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的。而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具有文化的一切特征,自然也是动态的、发展的。在现代企业里,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否则,以企业文化的不变来应实际环境的丰富多变,只能使企业文化的源流枯竭,使企业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活力。因此,企业文化既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一、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

近年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发展了重要变化。由于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判断企业行为的标准,也是指导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企业文化的深刻变革。

1.协作文化。现代企业是由一群具有共同目标且相互依赖的分属于不同组织或部门的决策者组成的团队。协作是保持这个团队稳定、和谐有序状态的重要机制。一旦缺乏决策者或者组织部门之间的协作,企业的运作就会出现障碍,企业的稳定就会遭到破坏,如果个人的能量不断增强,但整体协调的情形不良,只会造成混乱,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更加困难,进而影响团队目标的达成。因此,企业管理实质上就是一种协调活动。发扬团队精神,在企业内部营造在上下级之间、企业各部门、各员工之间平等、和谐、团结、友爱的融洽关系就至关重要。

2.速度文化。在当今新经济时代,由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速度”已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的工具,谁在时间上抢占了先机,以最快速度满足了顾客需要,谁就获得了市场盈利的更大空间,这使得企业把速度看作是嬴取竞争优势一个重要砝码。特别是在产品、价格、服务等方面无法与对手拉开距离时,速度无疑成了企业最关键的竞争手段。因此,培育一种重视速度的企业文化成为当务之急。

3.学习文化。彼得·圣吉指出:“在某些层次上,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是无关的,即使个人始终都在学习,并不表示组织也在学习。但是如果是团体在学习,团体变成整个组织学习的一个小单位,他们可将所得到的共识化为行动,甚至可将这种团体学习技巧向别的团体推广,进而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与标准”。之所以要构建企业的学习文化,就是因为团体的智慧高于个体的智慧,团体能放大个体的力量。特别是当今社会知识正以爆炸速度在快速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企业持续运行期限或生命周期受到严峻挑战。企业只有培养自己的整体学习能力,才能丰富知识和提高企业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因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将企业打造成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将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4.形象文化。企业形象是公众对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体评价和综合性反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对外可优化企业外部环境,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消费者的好感,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在员工中进行形象文化教育,教育员工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形象,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增效益,以科技求发展的主导思想,面向市场,面向大众,以优质产品取胜,以优质服务取胜,以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社会良好的声誉。

5.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只有通过自身的创新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创造性和灵活性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创新不再是少数管理者或技术人员的事,企业更要重视全体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企业要重视和培养职工个人的独立性、个性和灵活性,激励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员工的创造热情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创新型企业文化。

6.融合文化。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传统工业时代那种你死我活的竞争,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整合资源,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双赢”的共生关系,既在竞争中合作,又在合作中竞争。而企业文化的融合是这种“竟和关系”能否有效的前提。因为企业各自创业史、经营发展目标、员工素质不同,因而各自形成的文化也不同,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的状况,很难做到真正的有效合作。

二、企业文化创新的模式

根据约翰·科特的观点,企业文化的创新模式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企业高层领导是这个过程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他们首先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确定企业发展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针,为了确保他们所倡导的经营理念得以贯彻实施,他们一方面要进行大力宣讲经营体制变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又要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如用人、奖励、晋升、考核等制度进行改革,同时身体力行带头执行,以促使新的经营方式的产生。而新的经营方式如果行之有效的话,就会产生新的成就与业绩,显著的成就与业绩就会促进企业行为规范的逐渐改变以及企业共同价值观念的逐渐改变,从而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新的企业文化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高层领导者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困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这是因为企业文化具有稳定性,企业文化的创新要在排除陈旧企业文化观念阻碍的基础上,改革与实现环境不相适应的传统行为,倡导与建设新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这可能还会涉及到企业内部关系、利益的调整。因此,为确保企业文化创新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企业高层领导者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要高度重视企业新的价值标准的确定。由于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企业新的价值标准的确定是企业文化创新最重要的工作。企业新的价值标准确定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1)企业价值标准要科学、简洁,有鲜明的特色;(2)企业价值观要体现企业的经营哲学、宗旨和战略发展方向;(3)企业价值观应与企业员工的认可程度、员工的基本素质相协调,标准过高或过低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4)确定新的企业价值观要认真广泛听取各种意见,要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审慎地提炼出既符合本企业经营特点又被员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

3.要具有鲜明的个性。企业文化创新要体现本企业的风格和特色,要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因此,培育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塑造什么样的企业形象,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提倡什么样的企业精神,都应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切莫照搬照套,生搬移植。在企业文化创新中,要突出企业特色和体现个性,就不能舍弃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是挖掘自己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的着眼点,只有从文化传统中提炼出为现实的企业文化可用的养料,企业文化这棵大树才能根深叶茂。

4.要坚持企业文化创新的动态发展观。企业文化是一定时期历史的产物,是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因此,当企业的内外环境、经营条件、经营战略变化时,企业要不断对企业文化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和完善,使之保持持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胡书林:论企业文化创新的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5.12

[2]彼得·圣吉[美]: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约翰·科特[美]等著曾中李晓涛等译: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第三篇:试论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

试论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盛衰存亡。然而,企业文化并非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不断发展、随“需”而变、与“时”俱进,应该随着企业面临的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随着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的提高,从而能够自始至终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关键字】企业文化、建设、策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随着国有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随着我们逐步全面地融入WTO,尤其是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壮大,我们国家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领域内各个方面的状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市场为基础和国家调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初步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业已成型,

一、 现代企业文化的概述我们要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首先应该对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内涵有所了解,以便让我们下面的探讨变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而不是“水月镜花”般的“空中楼阁”。本文涉及到的最基本的概念便是企业文化这个基本的概念,下面我们分别来认识一下。

(一)、企业文化概念及特征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和特征有着重要意义,是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完善的关键。

1、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指企业的机械设备、厂房、产品等,其主体是物体;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成果和价值观念等精神性财富。狭义的企业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也就是指支配和主导企业及其职工在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时,在向自然索取、与社会交往中,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可以说其在本质上,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及其职工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此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企业文化“本身也是一个富有层次的体系”,它并非是散乱的、无序的,而是系统的、协调的。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企业表层文化、企业幔层文化、企业深层文化。三个层次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体系,共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作用.2、企业文化的特征企业文化要经过长期的培育才能形成并完善,同时企业文化又因企业的差别而各有千秋。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通常具备以下一些特征: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隐蔽性、特殊性、动态性,具体表现为:(1)时代性: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从事其活动,因而企业文化也就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企业文化是一个时代精神的反映,往往凝聚着时代的风貌。优秀的企业文化更是时代精神的具体化,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保持良好关系的体现。(2)科学性:企业文化的科学性是指企业文化应该正确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自身的规律。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科学的根据,它的制定应该是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的,只有科学、合理、正确的企业文化,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3)系统性:一个企业的文化尽管有表层、幔层、深层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企业文化并不是零散的,而是有系统的一个整体。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个子系统,应与企业的其他部分保持有机的联系。企业文化各要素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4)隐蔽性:这主要是针对企业文化的精神性来说的。从形式上讲,价值观、信念、经营哲学等都是隐形的;从形成方式来说,精神的铸就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靠外界灌输的;从存在方式来看,它存在于员工和经营者的内心。(5)特殊性:企业文化的特殊性又叫做企业文化的具体性,也就是说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内涵都是不同的。其包括不同国家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结构、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管理风格、目标追求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6)动态性:企业文化并不是一经确定就一成不变了,恰恰刚好相反,企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必须表现出一定的动态性特征。虽然企业文化某些核心部分可能是永恒的,但相当一部分是变化的,企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而且,不断以新的观念、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来充实企业才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集中的体现在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上,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具体体现为其所具有的四大功能:

1、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鼓励、引导把员工个人的人生追求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帮助员工了解公司的政策,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团队之间、个人与公司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

2、导向功能。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文化创新尤其是观念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而言是首要的。在构成企业文化的诸多要素中,价值观念是决定企业文化特征的核心和基础,企业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使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3、激励功能。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如果企业能以正面奖赏的形式对员工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的挫折进行鼓励,而不像有些企业那样员工一犯错误就对其进行惩罚,这样就有效地保护了员工的创新精神。

4、约束功能。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状况要了解现代企业文化的状况,顾名思义,就是不仅只了解国内企业文化的发展状况,还应该了解国外企业文化的发展状况。在认识自我、借鉴他人的基础上,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一)现代世界企业文化发展概况从 1769年,英国诞生了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成为人类走向工业社会的标志。1911年,美国人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问世,使企业步入了科学管理的新阶段。再到1982年,美国的迪尔和肯尼迪出版了第一本系统探讨企业文化的权威之作《企业文化枣企业生存的习俗与礼仪》,立即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深广、效果深远,世界各国企业纷纷掀起一股“文化热潮”。

1、美、欧等西方企业文化发展概况在企业最早发源的欧洲,在现代企业制度最为完备的北美,企业管理的模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从个体户到工厂,再到集团化的规模,慢慢地从人事的管理到人才的管理,再到人资的管理,从而推动企业的管理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文素养的发展进而升华到美学社会的发展,达到了所谓的“企业文化的管理”阶段。正如威廉.大内总结说,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使工人关心企业。”在强调“个人主义”、“个性至上”的西方世界,平等、民主、正义、效率等价值自然而然的渗透到了企业文化中,因而,在美、欧等国,企业文化更多的强调的是企业文化的“人文关怀”,即企业文化应该致力于发展、增进职工的权利、福利等,从而保障企业职工的人生权、谋求幸福等各项权利,任何有损职工基本权利的企业制度、规章都会被视为“不道德”,并遭受工会的强烈反对。例如,美国的世界级的企业(如壳牌、杜邦等),他们的企业文化就经历了从“忽视人”到“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注重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的发展阶段。有人更将企业文化“尊重人”看作世界500强企业为何多在美国的原因。

2、韩、日等东方企业文化发展状况韩、日等国是继美、欧之后,现代企业制度较为完备的国家。二战之后,日本、韩国在美国的扶植下建立了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其中就包括美欧等国的现代经济制度,然而,韩、日的现代经济制度虽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但是在经济发展上却各自走出了一条不同的发展、成功之路。时至今日,日、韩不仅是亚洲经济的样板,也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企业文化更是呈现出与美欧等截然不同的特色,显得别具一格,对于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国或许更有借鉴意义。与美、欧等国强调“个人”、“个性”的企业文化截然不同,韩、日的企业文化则强调“集体利益”和“团队精神”。有人戏说“一个日本人是一条虫,但一群日本人就是条龙”,因为韩国、日本在历史上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的“和衷共济”、“重义轻利”、“和谐”等观念也为韩日人民所接受,并深深的融入到了国民性格之中。因而,韩、日的企业文化,往往侧重于倡导、培养员工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在80年代,日本的电器行业凭借这种精神,一度占领了美国的市场,引得美国企业如临大敌、风声鹤唳。而在今天,韩、日等国的企业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良好契合的成功范例,仍旧吸引着全世界众多企业、政府、组织的关注、研究。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起步较晚,现在还处于初步建立的探索阶段,具有一些与国外不同的特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表现:

1、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因为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但总结我国不同企业多年发展过程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1)从企业性质看,企业文化广为各类型企业所采用。改革开放之初,合资和独资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比较重视;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和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也日益重视并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到目前,部分有远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也逐渐进行了企业文化建设。(2)从地域特点看,各个地区的企业文化发展极不均衡。积极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从总体上看发展很不平衡,东部沿海企业比较好,中西部企业这一方面的意识相对比较差一些,这种差距需要一定的时期才能消除。(3)从行业分布看,从总体上看,金融、保险、建筑、食品、石化、矿山、电力、航运、电信、电子、冶金、铁路等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走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前列,如呼和浩特铁路局、大庆油田电力集团、蒙牛集团等。其他企业和系统相对弱一些。(4)从内容方面看,已经从国外企业的简单模仿、移植、开始向结合中国文化环境和本企业特色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特色化”阶段发展,现在还处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契合、磨合的阶段。(5)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看,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是培育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关键所在。作为企业领导的企业家的素质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着异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文化建设还为进入常态发展的阶段。

2、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发展之后,我国的企业文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企业文化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称道、重视。但是,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企业文化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企业领导者由于个人职业素质和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只注重资金、技术、市场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不足够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知道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和“软实力”所起到的巨大的作用,对于企业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充分的认识。(2)企业文化的发展不平衡。正如张光照会长所讲,我们国家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不够均衡的,包括两方面的不均衡:一是区域上的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明显要比西部地区发展充分;从行业上看,金融、保险、建筑、食品、石化、矿山、电力、航运、电信、电子、冶金、铁路等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走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前列。(3)存在“重形式,轻内涵”的倾向。许多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目的不明确,习惯于追风,不注重实效,“包装”、“炒作”现象突出,忽视企业文化内容的建设,忽视企业文化的精神力量。过分注重形式、礼仪,而轻视了内容、实质,更不注意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4)盲目跟风、缺乏个性。张光照会长指出,我们国家广泛存在把企业文化当作“包治百病的药方”,以为只要有“文化”,就能“有品位”。其实这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没能够很好地根据我国现实社会的价值观念,结合本企业和员工的特点来构建和创新企业文化。

三、 解决的对策及建设策略面对上述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我们不用“讳疾忌医”,也不用“如履薄冰”,而应该坦然正视、勇敢面对,认真思考解决的办法。

(一)解决企业文化问题的对策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解决这些问题也并非是简单的事情,而需要经历一个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逐步的解决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实现企业文化“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发展。要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我们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解决:

1、消除偏异,促进健康的企业文化的形成。针对一些企业所倡导的和表现出来的文化有明显的偏差,即实际行为和企业文化的脱节,精神口号叫得很响亮,但在经营中表现的却是不择手段的现象。企业若要想取得快速、稳定、长足的进展,就必须消除文化的偏差,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抛弃不利于企业成长的习惯和管理方式,学习和利用有利于促进发展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在此过程中形成企业真正的、适合的、健康的文化。

2、解放思理,不断的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对企业来说,塑造企业文化不是从理论上去研究和讨论,而是将新的经营思想细化到企业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不断的企业变革来实现员工最初的行为改变。成功企业对文化的理解就表现在他们不断变革和丰富上,企业文化不断促进企业的变革,业绩增长来之于企业不断的变革,企业的变革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通过不断深入的企业变革,来实现企业价值理念和员工价值理念的不断融合,从而形成具有自身个性和风格的企业文化。

3、合理统筹,促进企业文化的均衡、协调发展。针对企业文化存在的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国家和行业组织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履行相应的职能,给中西部企业以企业文化相关的知识理论的咨询、指导,以及给予必要的经济的扶植和支持。各级政府还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已经拥有企业文化的企业科学合理的建设企业文化,没有建立企业文化的企业在适当的时候建立企业文化,从而促进行业内、国家内企业文化的合理布局、发展。

4、“洋为中用”,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众所周知,很多西方的营销理念已被我国企业广泛接受,可以说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西方的基础和传统。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只要对自己有用的,只要是对自己有益的,不妨拿来用一下,文化的不断融合,将促进文化的进步。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坚持吸收著名成功企业的经营理念,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补充。但也要注意到借鉴成功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要联系自身实际,要有选择、扬弃,不能一味模仿。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和策略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也为了更好的指导我国的企业文化事业,我们应该在思想上和理论上做出一些探讨,也应该在实践中和策略上做出一些思考。因而,下面我将从思路和策略两方面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1、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它是一种基于员工自身需要和企业实际的文化自觉和行动自觉,意味着平等、尊重、付出、福利、回馈等各种关系的和谐。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必须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必须随“需”而变、与“时”俱进。在比较、吸收国内外诸多优秀企业构建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及分析、借鉴众多企业失败的教训后,我们认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企业文化的建设要以人为本:我们知道企业的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创造出来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认识根基,是企业的领导者无法随意制定的,更是不能强加的。企业的文化应该着力于打造“为了人、关心人、培育人、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凝聚人”的人文氛围,关注细节、关注现实,不流于口号、不止于表面,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企业的文化为员工所接受、认同,并表现到言谈举止中,渗透到的日常的生产生活里。这样的话,企业的文化并不只是企业的文化,而已经内化为企业员工自己的文化,企业文化已经于员工融为一体。(2)企业文化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当员工把企业文化与自身融为一体,像完善自身一样去完善企业文化的时候,企业文化就已经具备了发展、变化的条件了。况且,企业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能固守一种固定文化表现形式,它既要保持其文化的本质不变,又要不断创新它的表现形式,不断增添新的文化内容。创新是企业活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观的内核。没有创新的文化就没有创新的企业英雄人物和创新的员工队伍,就没有创新的技术、创新的管理、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服务和市场,企业就会丧失其发展的前途和道路,就会丧失社会价值的依据。因而,企业要激发和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同时为其提供创新的外部环境,大力推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从而创新、发展企业的文化。

2、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作为主观实践的精神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家(决策层、管理层)在企业发展水平和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在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文主义,通过有形化渠道或策略,努力构建“为了人、关心人、培育人、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凝聚人”的人文氛围,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成果共享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践活动。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有多个层面、多个侧面的内容。要建设科学、健康、合理的的企业文化,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而企业文化的建设要经历一个从企业的现状和实际出发,由易到难、由表及里、逐渐积累、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建设:(1)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目标。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依据资源制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为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须的政策和计划。企业战略和企业目标充分体现着企业文化,同时又受一定的企业哲学和企业文化支配,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战略和企业目标。有了明确的企业战略和企业目标,职工才知道企业现在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现在该怎么做。企业文化要贯穿到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服务的全过程,以市场为导向、以目标为指导,制定适合企业特点的发展战备和目标,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要制定规范化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人们的行为方式都有一个从强制到自觉的过程,即通过制度、规章、约定的强制执行,使人们形成一种习惯,逐步培养成一种自觉意识,最后形成一定的文化形态,同时反过来又影响制度和规章的形成,促进文化的逐步提炼和升华。所以,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纪律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根据形势要求和企业发展实际,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培养职工的行为习惯和自觉意识,形成高度的凝聚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3)要制定企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加强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有利于营造企业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化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信誉教育,制定企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让职工知道企业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提倡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要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先进道德,规范企业行为,振奋职工精神。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同精神文明创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精神文明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努力形成企业的文化氛围。(4)要注重培育企业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精神的基础,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企业精神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经形成,能产生强大的号召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个人的价值往往依附于企业价值,企业价值得到员工认可,其团队的产出远远大于个体之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培育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树立强大的精神支柱,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企业价值和企业精神渗透进员工的心灵并成为员工的追求,才能构建出科学、健康、合理的企业文化。总而言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企业在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不表,为“需”而变、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企业文化的形式,不断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内核,在扬弃中不断的发展企业文化,在借鉴中不断的增强企业的“软实力”。参考文献:

1、

刘仲康、司岩:《企业经营战略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p.rpbbins)、玛丽.库特(mary.coulter):《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刘仲康:《企业管理咨询》,中国政治经济出版社,2001年

4、廖为建:《公共关系简明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

5、人民网:《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及思路》刘卫民 史妍

6、曼昆(n.gregory mankiw):《经济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7、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论现代企业文化与管理沟通

论现代企业文化与管理沟通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群体活动和行为,从而产生了管理活动或管理行为,而在一个群体中,要使每一个群体成员能够在共同的目标下,协调一致地努力工作,就绝对离不开沟通。管理沟通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以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为基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学科。管理沟通是企业人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的相互之间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的传递过程。那么,管理沟通与企业文化究竟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何在,这也是需要澄清的问题。

关键字:企业文化管理沟通反馈良性发展整体优化

一、企业文化与管理沟通的关系:

从大的方面来说,管理沟通是企业人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的相互之间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的传递过程。换种说法也就是,管理沟通是企业文化的反映和体现。一个企业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管理,这种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如企业内部决策讨论)和外部沟通(如危机处理),那么不难想象,该企业一定具备着科学和人性的企业文化。相反,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内部沟通将会受阻,企业的外部沟通同样将会遇挫。

从小的方面来说,管理沟通是个人内心与外在行动这样一个内外自我沟通的过程,这种自我沟通同样基于自己所处企业的企业文化,一个具备良好企业文化的组织,其组织成员不仅局限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还会自觉学会自我沟通管理,这种自我沟通管理促进了自己的更好发展,与此同时也带动了企业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整个企业的良性发展。

可见,优秀企业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企业从上到下都重视管理沟通,拥有良好的沟通文化(包含在企业文化内)。管理沟通是创造和提升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完成企业管理根本目标的主要方式和工具。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创造出一种企业独有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的外在需求转化为企业员工自在的观念和自觉的行为模式,认同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目标及使命。而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塑造,其实质是一种思想、观点、情感和灵魂的沟通,是管理沟通的最高形式和内容。没有沟通,就没有对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理解与共识,更不可能认同企业共同使命。

二、沟通对企业的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1、实现整体优化的需要

首先,沟通是协调组织中的个人、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必须有密切的配合与协调。只有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意识、机制和行为,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才能彼此了解、互助协作,进而促进团体意识的形成,增进组织目标的导向性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体系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及实现组织目标。

其次,沟通也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然要和顾客、供应商、股东、政府、社会团体等发生联系,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惊醒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来实现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在环境日趋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沟通状况,及时捕捉商机,避免危机,是关系到企业兴衰的重要工作。

2、激励的需要

良好的沟通内容能够通过满足员工的参与感和改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组织成员并非仅仅为了物质的需求而工作,他们还有精神层面的需要,这些精神层面的需要包括成就感、归属感、荣誉感及参与感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些精神需要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要使员工真正的感觉到属于自己的企业,并不是仅仅依靠薪水、奖金所能达到的。而更在于那个组织对他的意见的重视,这种参与感的满足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影响,而组织沟通,尤其是上向沟通正可以满足员工的这种欲望。良好的沟通能减少团队内的冲突与摩擦,促进工作人员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和谐和信任,减少工作的重复和脱节,从而避免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上的浪费。

3、获取决策所需信息,整合企业智力资源的需要

管理的行为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行为过程,管理的主要和核心工作就是沟通。企业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的系统,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有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组织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的解决,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然而,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存在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如何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这些矛盾,不断找到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管理沟通把企业信息系统及运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寻求克服沟通障碍和沟通隔阂的科学方法,由此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把握管理沟通“七要素”,提高管理水平

1.把握目标。针对沟通前众多的信息,沟通者必须组织一个清晰的概念传达给受众,才能实现有效沟通。这个清晰概念的组织包括:确定目标、明确观点、安排具体内容。沟通目标不仅要按指导性和咨询性策略进行,还要明确总体目标、行动目标和沟通目标。既要界定好总体目标、战略、策略和任务之间的关系,又要明确主导目标,善于在主导目标的规范下,考虑如何把对方的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最后的行动目标和沟通目标。

2.分析信息源。在沟通中,信息源即信息的发送者、沟通主体、沟通者,即:分析谁发起这个沟通的行为。在沟通分析过程中,沟通主体关键要明确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在什么地方?我能给受众什么?沟通主体分析是解决“我是谁”以及“我在什么地方”这两个问题。沟通主体分析“我是谁”的过程,就是自我认知的过程;而分析“我在什么地方”的过程,就是自我定位的过程。

信息源始发沟通过程,确定沟通对象,选择沟通目的。

3.组织信息。为了使信息顺畅地传递至听众并使其易于接受,策略性地组织信息是至关重要。即重要内容应放在开场白还是置于结尾需要仔细斟酌。善于运用信息策略。信息策略是管理沟通的第三个重要环节,成功的沟通者在每次沟通发生之前,首先要考虑如何完善沟通的信息结构。信息策略的制定,关键在于解决好怎样强调信息、如何组织好信息这两个问题。

4.了解听众、服务听众。成功的管理沟通是听众导向的沟通。在沟通前应该了解听众背景:他们是谁?他们了解什么?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怎样激励他们?做好这四点主要是在与听众沟通前要认真预测听众是积极的还是被动的?是主要听众还是次要听众?他们对于沟通的主题了解什么?他们需要哪些新信息?听众对所提供信息感兴趣的程度?如果听众对沟通主题兴趣浓厚,就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对于那些对沟通主题兴趣不大的听众,就应该设法激发他们的热情,征求意见并诱导他们参与讨论。沟通客体分析是成功管理沟通的出发点。要善于运用沟通客体策略,重视伦理道德在管理沟通中的作用。

5.沟通背景(环境)分析。现代企业优化管理沟通,必须重视环境分析,建立环境分析机制,既要经常分析内部环境,又要分析外部环境,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要特别重视对沟通过程发生影响的心理背景物理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环境因素分析

6.优选媒介(渠道)。沟通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包括口头、书面和非语言而完成的。渠道是由发送者选择的、借由传递信息的媒介物。从理论上讲,管理沟通应该比以前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信息容量、更宽的覆盖面积、更高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7.重视反馈。完整无缺的沟通过程,必定包括了信息的成功传送与反馈两个大的过程。为了检验信息沟通的效果,即接受者是否正确、完美、及时地接受并理解了所需要传达的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

第五篇:论现代企业制度下中国优秀企业文化建设

「内容提要」文章指出: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是一项程序复杂、要求

较高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有一批具有很强策划能力的设计者,而且还要求有社会制度的保证、文化制度的影响和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普遍认同,这些必要前提条件的存在,昭示了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所面临的多种困难性和艰巨性。文章针对如何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提出了设想和措施。「关 键 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建设,创新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生产力理论问世以来,成为许多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法宝,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下尤为如此,尤显重要。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是一项程序复杂、要求较高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有一批具有很强策划能力的设计者,而且还要求有社会制度的保证、文化制度的影响和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普遍认同,这些必要前提条件的存在,昭示了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所面临的多种困难性和艰巨性。因此,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尤其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从而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进入WTO的浪潮中,企业都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建设企业文化,走出思想误区,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企业和企业职工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观念形态,是企业生存、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它包括价值观、行为取向、道德规范、心理状态、厂风厂貌、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精神、企业目标等诸多方面,是企业的群体精神、文化素质、文化行为、人际关系等文化现象的综合反映。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要走出思想误区,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

(一)简单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在目的上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内容上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而人们普遍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而取的一个新名词,其实质都是一样的,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完全等同,没有必要另劈蹊径,标新立异。

(二)肤浅诠释企业文化就是规章制度。不少管理者认为,只要把规章制度制订出来,汇编成册,下发班组,每月或每季乃至每年按此考核,兑现奖惩,企业文化建设就大功告成。因此,

在许多企业里,不惜人力财力,或千里迢迢到外面收资回到家里稍加改动或一字不动就成了自己的东西,或组织一帮人闭门造车、苦思冥想,撰写成文然后拉到环境幽雅的去处一番会审,隆重推出,如此这般就是企业文化建设。

(三)普遍觉得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其根源在于我们许多企业管理者在他们的讲话中或所谓的经验介绍材料里谈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时就列举一系列文体活动的内容,而在实际工作中又把举办几场球赛或放几场电影、搞几次文艺演出,组织什么运动队、宣传队等一律称为企业文化建设,于是,上行下效,以讹传讹,导致许多员工觉得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

(四)片面理解企业文化就是标语口号。许多企业从厂部到班组,从办公楼到工作现场,到处都悬挂或张贴诸如“团结”、“拼搏”、“进取”、“奉献”之类的标语口号,这些口号看起来颜色鲜艳、赏心悦目,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因而大家都认为,这就是企业文化。

(五)机械模仿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志。许多企业认为,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设计一个漂亮的厂徽,穿上一套整齐的厂服,悬挂一面鲜艳的厂旗,唱响一支雄壮的厂歌,仅此而已。不可否认,上述几种观点都有其正确的一面,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载体,而实际上都走进了认识的误区,对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作了片面的理解。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现特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是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基本途径。要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深层次、深理性、深内涵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本质的结晶。因此,我们必须消除认识上的偏差,走出误区,既要看到企业文化丰富多彩的表面现象,更要善于体味、思考、提炼深藏于企业内的本质和精华,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必须内外结合,上下联动,集思广益,既要策划指导,更要发挥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速度以及外因作用效果大小;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它影响事物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具体过程。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数信誉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发展实践证明,运用内因和外因原理指导企业的各项工作,是取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过程中,

必须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既要聘请专家学者策划指导,又要依靠企业高层领导精明睿智、运筹帷幄的指挥,更要发挥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收效明显。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家园里,企业管理者所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造和管理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企业文化的能力和创造企业文化的能力,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使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获取剩余价值。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创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更需要有企业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否则,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就无从谈起。这是因为,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在他们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素材,特别是他们中间的先进模范人物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集中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阶级特征,是先进的企业价值观,而这些先进的思想和主体意识,正是提炼总结优秀企业文化的源泉。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发挥全体员工的创造力,使企业的目标、信念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中,形成共识,变成他们的共同信仰,这样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如此坚持下去,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将脱颖而出。

三、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必须富有特色、个性鲜明,切忌相互模仿、千篇一律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具有自我封闭性和个性特点,企业应表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个性文化色彩。有个性才有吸引力,有个性才有生命力。许多深谙其中道理的企业管理者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都十分注重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而这些独特的优秀企业文化不但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进步,也给其他企业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成功经验。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方法和手段上的雷同化、一般化、照抄照搬、相互模仿、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全面有余、毫无个性特点的严重问题,使企业文化建设无法得以升华。而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不能正确处理矛 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更不懂得用这一原理去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实践。

唯物辩证法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而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其各方面的特点,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二者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一哲学原理对于我们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

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也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那么,我们分析和处理任何问题时,从思想方法到工作方法,都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切忌千篇一律,一概而论。

四、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必须突出重点,精心塑造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理论博大精深,企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从企业哲学、企业道德、企业民主、企业教育到企业行为、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等等,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哪一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废。笔者认为,在企业文化的诸要素中,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建设好优秀的企业文化,塑造优秀的企业精神。认真研读企业文化理论,我们不难看出,企业文化理论中最深奥、最具魅力的内容,无疑是企业精神,而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推动力,是一种自觉养成的特殊意志和信念,是企业家在建立和驾驭企业过程的理想模式、价值观和基本信念。简言之,就是企业家经营企业的指导思想。因此,企业精神就是我们每个企业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工作中,应该着力抓住的主要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纲举目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家的任务是创新。勇于创新是企业精神的首要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企业来说,观念创新是先导,战略创新是方向,技术创新是手段,管理创新是基础,市场创新是目的,组织创新是保证,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敢于冒险的进取精神是企业家特有的素质。在科学抉择的基础上,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不受眼前利益的束缚。面对风险的挑战,敢于实践、敢于竞争,即使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出现失败也决不气馁,勇于奋进。

(三)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企业家的追求,是一种向上、向前。面向未来、不满足现状、永不停歇、向更高目标挺进的过程。这种不断向新目标追求的精神,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四)敢于胜利的英雄主义精神。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具有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对手,敢于创第一流企业,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五)当机立断的决策精神。在当今世界上,即使是优秀的企业家,其发展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机遇也是稍纵即逝的。每遇到关系企业命运和前途的关键时刻,都需要企业家当机立断作出出色的决策。

因此,我认为, 培育和塑造优秀的企业精神同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在具体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精心提炼,严肃确立。一个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每个时期所处的内外环境不同以及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不同,都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取向,因而每个时期的企业价值观就可能不同,这样,企业就很难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塑造企业精神的时候,首先要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整合、精心提炼出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提出“团结、进取、求实、拼搏”这样没有任何本企业鲜明特征的所谓的“企业精神”,而一旦提炼出了新的企业精神,就要经过厂员工代表大会这个最高权力机关予以严肃确立,使全体员工对新的企业精神有一种自豪感,从而自觉地以实际行动实践企业精神。

二是大力宣传,深入人心。企业精神确立后,要想真正被员工所接受,就必须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各种宣传途径、各种宣传方式进行灌输教育,把企业精神所提倡的观念、意识和原则,把体现企业精神的先进思想灌输到员工的大脑中去,使之深入人心,从而使员工在企业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三是身体力行,发扬光大。企业精神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装饰品,而是需要企业从上到下,从管理者到员工身体力行的规范。因此,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绝知此事须躬行”,率先垂范,自觉实践企业精神,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员工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而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如此,企业精神就会变成毫无价值的一句空话,而我们的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人翁,也要时时、处处、事事体现企业精神的要求,真正把企业精神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只有上下联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企业精神才能发扬光大,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总之,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塑造,是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产物,从提炼确立,到成为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全体员工的力量源泉,需要不断地培育和塑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精神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五、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必须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更加汹涌澎湃,而作为当代世界经济主要特征的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企业之间的兼并进一步加剧,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思想也必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情况,而不应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继续弹奏“前朝曲”,拒唱“新翻杨柳枝”。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成功的企业文化都是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当一种企业文化形成时,它反映了企业成员的动机和价值取向,但这种文化是以开始的条件为基础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这种文化就可能与形势的需要不相适应,这时,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就要及时地予以发展和完善,扬弃旧的企业文化,创造新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新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层出不穷,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推动力正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所认同,由此又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我们要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建设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协作参与型的企业文化和高度重视企业形象的设计,这是我们在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中应该特别把握的三个方面,但这还不够,必须努力开拓,不断创新,锐意进取,才能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企业特色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科学体系必将很快建成。

参考书目:

1、江泽民200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两位数除三位数教案下一篇:来生愿做一棵树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