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导入论文

2022-04-19

小编精心整理了《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导入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随着我国教学职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在如今的小学教育过程当中,越来越重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的教学,在上课之前要对学生们进行良好的导入,能够更好地去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快速的去融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当中,提高整节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导入论文 篇1: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艺术探析

摘要:作为学科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以及前提,课堂导入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整个教学的成效。教师需要掌握课堂导入教学的艺术,灵活利用多种导入策略以及导入方法,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调整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时变得更加自主和自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艺术

引言

新课改之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变动,教师需要关注教学氛围的进一步优化,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课堂导入为依据,丰富课堂导入形式以及手段。始终坚持新课改的大背景和大环境,关注学生所关心的话题,将其融入课堂,掌握恰当可行课堂导入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自主自觉的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确保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一、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的价值

课堂导入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起始环节,结合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相关研究结论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在上课前的精力较为充沛,同时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教师需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念,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及水准的综合提升。导入教学的影响非常的深远及直接,导入教学手法比较多元,多媒体导入、故事导入、设问导入、语言导入都有各自的优点及不足,教师需要关注对导入教学研究范围的进一步拓展及延伸,充分凸显课堂导入教学的优势。

首先,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能够在自主参与和分析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迁移,不断巩固个人已经学习的知识并对新知识有一个宏观的认知。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导入来揭示所需要学习的新课题,实现枯燥知识的生动化再现。让学生能够明确所学知识的具体要求,深化学生对教师教学意图以及教学主旨的认知,让学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工作。最后,恰当可行以及巧妙有趣的课堂导入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大胆分析,产生更多的思维火花。学会跟上教师的节奏及步伐,在自主学习时集中个人的注意力,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及发展。教师需要意识到课堂导入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前期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基础,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利用不同的导入艺术来深化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综合提升。

二、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艺术

(1)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比较明显,存在许多的人文内容,内涵和知识比较丰富。教师则可以结合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积极展示语文学习的魅力以及精髓,通过对现代教育实践成果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在设置教学情境的基础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感知学科中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情感。学生学习能动性高涨,能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个人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兴趣的指导下主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自主探索新的知识并参与小组合作,这一点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都有非常关键的影响。语文教师只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保障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符合学生的真实诉求以及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成绩以及综合素养的稳定提升,确保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2)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比较常见并且效果较明顯,教师不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需要根据学生在前一阶段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依据,采取直接导入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则可以结合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思维观念落实课前导入工作。学生对生动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存在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则可以选择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关键时期,将故事和图片融为一体,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进入整个学习状态中。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高涨,同时能够积极自觉地接受教师的引导,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另外教师还需要结合整个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通过对新知识的深入分析设置与之对应的图片,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自主感知,剖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进行相应的调整,充分凸显直接导入的重要作用,保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改善。

(3)设问导入

设问导入比较古老,但是效果仍然不容忽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注重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维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创造精神,鼓励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以及经验,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参与新课堂学习中,保障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真正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释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一边分析问题、一边探索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学科教学改革都有非常关键的影响,语文教师需要掌握恰当可行的教学艺术,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情景导入、直接导入以及设问导入等不同导入方法的有效利用,明确不同的导入教学艺术,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交流。

参考文献

[1]林勇珊. 奏响高效课堂前奏——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艺术探析[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4):1.

[2]徐维. 探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 新课程导学, 2014, 000(021):65-65.

作者:代运均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导入论文 篇2: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艺术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职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在如今的小学教育过程当中,越来越重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的教学,在上课之前要对学生们进行良好的导入,能够更好地去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让学生们能够更加快速的去融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当中,提高整节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导入环节的优劣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来说有着直接的关系,本篇文章就是以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艺术为中心而展开讨论和分析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策略;效果

一个良好的开端,能够有效的去提高整节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当中,需要充分的去发挥出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们在课堂当中的学习状态和情况,让学生们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参与到教学当中,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1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的作用

1.1激发出学生们的语文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年龄非常小,所以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很难快速的去集中自身的注意力来进行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在导入环节当中应用一些教学的方法来激发出学生们对于本节课堂的兴趣,从而才能够更好的去集中自身的注意力来进行学习。因此,在导入环节当中,采用科学的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1.2温故而知新

当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进行导入知识的过程当中,学生们也能够通过老师的导入,而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回顾,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也能够再次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然后再引入到当前课堂所学的一些新知识,让学生们能够将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练习,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3体现教学意图

就是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当中,会有目的的去进行一些知识的导入,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将本节课堂当中的教学目的和主题进行充分的解释,学生们也能够在这一环节当中准确的去了解一些本节课堂所需要学习的内容。

2 小学语文课堂中导入环节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2.1注重教学气氛,忽视教学内容

很多老师在进行导入环节的时候,只是固定的去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任务,而并没有充分的意识到这一环节对于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导入的过程当中,所讲的一些内容并不合适,这样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本节课堂的教学质量。一味的去提高教学气氛而忽略都要教学的内容都无法充分发挥出导入环节的作用。

2.2形式千篇一律,缺少针对性

很多语文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课的过程当中所采用的导入方式都是一样的,只是将其中的内容进行了更换,这样就会让学生们对于这一环节产生一定的疲劳,从而失去对于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但是很多老师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变,从而才能够更好的去激发出学生们的兴趣。因此,在这一环节当中,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来对学生们进行课堂内容的导入,不能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采用一样的方式,综合考虑到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采用一些多元化的方式来对学生们进行知识的导入。

2.3注重教学形式,忽视教学效果

目前,一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只是按照相关要求来采用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没有关注到自身的教学效果,这样只是将教学停留在了表面上,并不能够充分的去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甚至一些老师会只是按照固定的流程和模式来对学生们进行各种内容的教学,并没有关注到内容的本身,从而就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质量。

3 完善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优化措施

3.1師生共同导入新课

在小学阶段当中,对学生们进行语文教学,不能只是单凭教师一人进行讲课,需要和学生们进行共同学习,让学生们能够跟随老师的指引进行探讨和学习新的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和学生们进行主动的谈话,通过谈话的方式来导入本节课堂所讲的知识。因为在谈话的过程当中,能够引导学生们进行共同的思考,也可以让学生们具有一定的表达机会,和老师进行知识方面以及情感上的探讨。比如,当学生们需要学习新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先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一下关于作者的事迹,在这个环节当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来给学生们进行相关的图片视频展示,在这个过程当中,然后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2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年龄非常小,所以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去利用学生们这样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提升。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的过程当中,可以给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们根据问题来进行文章的学习。比如,在学习新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问学生们“大家知道文章当中作者经历了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们对本节课堂所学的文章提起兴趣,从而就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的去进行学习和探讨。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对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导入,能够更好地去激发出学生们对课堂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快速的去融入到学习的情境当中。因此,课堂的导入环节需要一定的艺术教师,需要结合自身教学的情况以及学生方面的特点来选择一些具有特点的方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去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志洪.小学教育与教师技能--基于工作过程的小学教育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2012.210.

[2]魏书生.魏书生谈语文教学[M]南京: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110.

作者:杨佳瑛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导入论文 篇3: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提问、激励教学艺术的研究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的教学艺术,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将从语文课堂的导入、提问、激励教学艺术方面研究。

【关键詞】课堂语文;导入艺术;提问艺术;激励艺术

一、导入艺术

课堂的导入如同一出戏的“序幕”,至关重要。好的导入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1.巧借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的情节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讲一些看似信手拈来但却匠心独运的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讲述生动形象的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

如在教学《论语十则》之前,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这个故事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对学生理解课文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名言很有帮助。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如果能结合课文,给学生讲一些类似的小故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何乐而不为?

2.巧用谜语诗词导入新课。

我国是诗的国度,利用诗词来导入,不仅能够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而谜语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这种方法也是一种较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巧引诗词,巧猜谜语,引出新课,极具趣味性。

例如在教授《霞》这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谜语导入:有一种动物,它早晨的时候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的时候用两条腿走路,晚上则用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人)以此来引出朝霞和晚霞,代表了冰心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运用音乐感染法导入新课。

音乐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感染人的情绪,也能够使听众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情境中去。所以,播放动听的音乐是导入新课的一个好方法。如教学《春》一课,我播放了《春天来了》这首用古筝演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气象万千的春景之中。

4.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导入,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教学《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于是,我挂出写有事先设计好的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我适时引入新课。又如教学《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我问学生,《死海不死》中的两个“死”究竟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听课,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二、提问艺术

要想获取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课堂提问就变得十分必要。

1.注重创新,开放发问。

所谓开放发问,就是指当问题的结果不确定或者问题的条件不足时,从而答案会多种多样,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推断。这样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探寻答案。同时,教师在点评的时候也要多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生思维发散的提问的基础上,通过“巧问”,引导学生想的更为深入,更为广泛,把“问”与知识的学习、情感的陶冶、能力的提升、思维的提升有机的结合,较好的达到教学的目的。

2.精心设计教学,巧设问题点。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是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要想取得高效课堂教学质量,光有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巧抓问题点。

(1)核心内容处提问。所谓核心内容就是对整篇文章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的文章,或者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重点、难点等。比如寻找文中的“题眼”,诗歌中的“诗眼”,等等。教师把握住这些关键内容,仔细分析课文内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写的《故乡》一文中时,抓住“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句展开教学。启发学生思考:作者说这句话的含义究竟何在?这句话表达了文中主人公怎样的一种信念呢?结合学生的体悟、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够轻松明白这句话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意义;这样的一个比喻句,表达了“我”对于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不移的信念。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目标轻易就能够达成。

(2)在有深意的句子处提问。在学习课文中,有很多语句都有着较为深刻的含义,有时隐藏着作者匠心独运的写作意图。很多语句相当含蓄,通过表达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文章主题。很多句子,字面意思一目了然,但字里行间蕴藏着深深的情感,耐人寻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够抓住这样的句子,并深入思考,无疑为深入理解课文增加了一条好的途径。比如苏教版九年级教材中铁凝女士的《生命与和平相爱》一文中的结尾有这样的一句话:“后来一切都好”。看似这样一句平淡的句子,以此句结尾,看似幼稚,实则表达了人类善良的天性,表达了一个孩子朴实的善心,同时也代表着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够抓住此句设问,经过同学们的积极思考,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够强化学生思维的训练。

(3)在关键处追踪提问。课堂教学中,有时教师在提问完成之后,学生做出回答,然后稍作点评,即为完成提问。很多时候,这样的提问不仅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且还会使得学生思维受到局限。在教学中,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教师要用一双“慧眼”去观察问题,看有没有起到提问的效果,若是效果不明显,教师要接着此问题,深化提问,追问第二个、第三个问题,使得学生的思路随着提问的深入而趋向深化。

3.面向全体,科学提问。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提问的内容要彰显梯度,富有层次感,提问的对象还要具有选择性,尽可能给予每一个人同等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也可以运用多种方式,灵活提问。可以采取个别回答也可以采取推荐小组代表回答,或者抢答。教师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比如对于“优等生”提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对于“中等生”提一些拓展素质的问题,对于“差等生”提一些基础知识问题,兼顾全体学生,助推全体学生共同成长进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得课堂提问效果发挥最大作用。 三、激励艺术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教师在课堂中的有效评价可使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最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由教师点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并以定性评价为主,辅以定量评价,实事求是,又恰如其分,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自己的进步和努力方向。

2.激励性评价和宽容性评价相结合。

在語文课堂教学中,要应用肯定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维护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在讨论中,或是因为考虑不够成熟,或是因为能力稍弱的学生,则要采取宽容、谅解的态度,引导“再想一想”“有没有另外的想法”,即使说得有些离谱,也要充分肯定,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自我评价和差异性评价相结合。

开放性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积极的自我意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有持久作用。所以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和条件的不同,不能以划一的标准去评价、衡量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学习过程中的不同个体,要充分认识到个体间的差异,给予积极又适度地评价,以促进全体发展。

作者:朱智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旅游英语情景教学论文下一篇:数学语言教学刍议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