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诗情犹有声色——从沈从文的身世谈其创作特色

2022-09-12

1 沈从文的身世

1902年12月28日 (旧历冬月二十九日) 沈从文出生于湖南凤凰。沈家为当时凤凰名流。母亲为当地文化名流世家, 受过良好教育, “母亲读的书似乎比父亲还稍稍多” (《从文自转》) 。沈从文的母亲思想开明, 从而使沈从文兄妹数人得以有一个较为开明自由的家庭成长环境。沈从文很早就进入私塾学习, 然而他经常逃学, 醉心与大自然, “去读那本色香具备内容充实实用人事写成的大书”。但由于家境败落, 14岁的沈从文终于离开了学校, 加入湘西土著部队, 开始他少年的从军生涯。在部队先后6年, 足迹遍及川、湘、黔三省交界地带及沅水流域, 看惯太多的杀戮, 太多的死亡, 沈从文厌倦政治, 更反感政治操纵下的“死亡游戏”。1922年, 20岁的沈从文告别湘西, 告别哺育他的沅水, 背一个小包裹, 从边城走向北京, 起追寻文学之梦。

然而更为特殊的是, 在沈从文身上, 流淌着苗、土家的民族血液。因为祖父英年早逝, 没有留下子嗣, 按湘西凤凰的风俗, 从叔祖父那里过继了一个男孩, 后来娶苗族的一个姑娘做了二房。这为苗族姑娘先后生下两个儿子, 老二便是沈从文的父亲。那时候苗族所生的儿女没有社会地位, 不能参与文武考试。后来, 沈从文即将离开湘西, 终于第一次听到了父亲亲口讲述的关于嫡亲祖母苗人身份的故事, 关于她最终被远远卖去不知音信的可怜命运, 关于那座故乡的假坟。他被历史的悲剧震慑了, 少儿时苗人造反被杀头的惨景, 凤凰城的残旧堡垒, 后来参军以后看到战场上的悲剧, 与朋友亲人莫名其妙的送死。所有的历史给那些少数民族的生命和血液写下了沉痛的一笔。当他得知自己的血液中来自苗族祖母的血质, 当他用自己的心灵思索都市文化与苗人文化的巨大差异时, 这为永远自称为“乡下人”毫不犹豫的对好勇斗狠的苗族文化引为自豪。

其次是沈家的“将军梦”最终并没有在沈从文身上实现, 他更多的接受了母亲的另一种影响。“我母亲极小就认字读书, 懂医方, 会照相”, “我的教育得于母亲的不少, 她告我认字告我认识药名, 告我决断——做男子极不可少的决断。母亲的教育培养了沈从文用母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个悲惨的世界, 并对他所生活的环境产生发自内心深处的怜悯, 对残暴的现实的无比愤懑。

2 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这种生活环境和独特经历造就了沈从文独特的文化个性:他敏感、真诚、孤独。从心理学上看, 人们总愿意选取自己一生最光荣、最受人尊重、最具心理优势时的眼光去看待大千世界的人和事。综观沈从文的整个创作, 可以看出它们都表现出一种对自卑感的躲避和驱遣以及对优越感的追求, 对于那种“受人尊敬”的家世及被家世所照亮的童年情景的追溯与偎依。以下就是他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小说的艺术特色。

2.1 封建庄园式的牧歌图景

读完沈从文的作品, 在我们心里总浮出一座孤城, 一座封建宗法式的庄园, 四面群山重叠, 城下溪流环绕。这景象是一种时间抹洗不掉的牧歌图景, 是留在诗人心底的梦幻, 是以一种艺术意象符号形式, 将那勾魂荡魄的远古记忆和种族体验转换成恒定的存在。一切事情保持一种淳朴习惯, 遵从古礼。

看到这些美好的描写不禁让我们感到, 《边城》掌水码头的顺顺及所描绘的人事秩序其实是他父辈们及由父辈们所建立的庄园式的等级格局在他心灵的折射, 虽然它们乔装打扮扭曲变形, 但从中还可依稀辨认那一点原初的影子。而他笔下的船夫、水手、仆人其实就是以他们家的仆人为雏形, 当然他们家不可能有那么多仆人, 但湘西下层贫民整体上可说是湘西统治者的奴仆。作为一个世家子弟, 家中的二少爷, 沈从文童年自然处处摆满鲜花, 充满和蔼的笑脸, 左右逢源。他童年所见的即他笔下所描摹的样子。沈从文这种对于封建庄园式牧歌图景的摹写, 虽是在“述祖”意识的驱使下, 对家世的回溯, 对一种优越感的追求, 但客观上为人们勾勒出一个理想世界的远景, 让人们“从喧嚣的尘世退出来, 沉浸在一种艺术梦幻的静谧遐思中”, 这就是为什么沈从文的作品至今仍具有诱人的魅力所在。

2.2 附在“臣民”身上的优越感

纵观沈从文的小说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在刻意表现那蕴藏在湘西下层人民身上的勤劳、勇敢、正直、善良而又淳朴的品德, 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人性美, 在他们身上寄托着重塑民族品格的理想, 倾注着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但是从另一个侧面考虑, 他其实是在寻求那久已失落的优越感。我们考察当时沈从文自卑的心态就可明白这一点。在他《第二个狒狒》、《棉鞋》、《一封未曾付邮的信》等小说里, 便可见到那流露在字里行间遭受屈辱与压抑的卑微感。他曾愤慨道:“到这世界上, 像我们这一类人, 真算得一个人吗?”他的确无所凭依, 四顾茫然。然而人是不惯于长久用自卑心理去构筑他的梦幻, 而总想把整个世界置于他的眼目下, 以高贵的姿态瞰视之。于是他把笔伸向他的故乡湘西, 伸向下层人民的情感和道德世界, 寻找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将火一样的颜色涂在他们身上。然而在描写湘西人民美好品质的同时, 作家不易察觉地在上面建筑起自己的优越感, 建立起属于他自己的一个“王国”, 笔下的人物就是他的臣民。他自己可能意识到然而多半可能没意识到这一点, 因为沈从文在他的同乡面前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他的受人尊敬家世, 曾用优越感温热了他的童年, 并使他产生超越的欲望。

2.3 美好又残酷的爱情

我们再看作品中关于男女爱情的描写。虽然现实中的沈从文是个“苍白脸眼睛羞涩”的人, 总把自我形象置于一种很卑下的地位, 但他写到的爱情, 全都是大胆、勇敢甚至粗野的爱。众所周知, 沈从文小时患过病, 这场病使他身体瘦小羸弱, 这使现实中的沈从文在爱情上极度自卑, 但这绝不是他所期望的, 这样, 他的身体和心灵产生了矛盾, 它们像拉锯一样在沈从文生命中斗争着。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沈从文采取“寻梦”的办法, 把笔伸到他的故乡湘西, 决心去寻回那在受人尊敬的军人世家的护卫下应属于他的那份年轻、健硕和英俊, 应得到的那份美轮美奂的爱情。

摘要:作家的写作特色, 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身世和所生活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湘西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渗透、影响着沈从文, 对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审美境界等都发生着作用。沈从文的独特正是来自于他的年轻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水土。正是在那里, 他不仅获得了与众多作家迥然不同的身世背景, 而且拥有了极其丰富多彩的人生感受, 并由此逐渐形成了日后的文学生涯中不同寻常的情感内涵和持久精神特质。

关键词:作家,创作,特色

参考文献

[1] 孔庆东.试谈沈从文的自卑情节[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9 (1) :180~190.

[2] 沈从文.从文自传[Z].

[3] 沈从文.沈从文小说选[Z].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下一篇:智能电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