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的腾讯帝国

2022-07-23

第一篇:马化腾的腾讯帝国

马化腾的腾讯帝国读书笔记

那时很多人没有看到,客户资料比现金收入更重要。

成功进军门户网站。

腾讯的核心价值是用户,腾讯必须做义工用户黏性超强的平台,把这些用户尽可能黏住,产生相关性。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视野和境界。

胸怀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人有强烈的使命感,他根本不在乎让边上的人骂几句。

很多时候,创业者都是以对手为师的。

第二篇:马化腾分析腾讯业务

3月11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3月10日在京接受媒体群访时,就微信商业化、互联网企业国际化、微信与移动QQ的关系、互联网金融、腾讯电商、自主创新等话题进行了解读。以下是其精彩观点,

特此刊出以飨网友。

关于微信商业化

马化腾指出,海外其他同类产品比微信早大半年时间,在增值服务尤其是移动社交、游戏方面,是比较清晰的商业模式。腾讯目前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务必是体验比较好才会正式对外发布。另外,腾讯希望搭建一个开放平台,能够跟其他各类开发商合作,给用户提供更多的内容。像对O2O、微团购的尝试。

总的来说,腾讯更希望成为一个平台,而不要说自己去把某一个行业做得太深。最近也有很多好的手机应用,像手机打车、微信卖书,以及基于微信的电商或文学网站,作者不一定依赖于其他现在的网络文学网站,作者可通过微信直接

面向用户和订户,

在腾讯的产品体系外,现在有很多产品都想接入微信。对此,马化腾表示,其实理论上都接受,其实新浪微博也有接入微信。微信平台是开放的,理论上没有太多限制,顶多是说有些还不成熟,还在测试。另外,腾讯微信的API和接入规则,其实现在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在一点点做。一边是开发商,开发商巴不得帮他发微信发得越多越好,越容易发越好,一边是用户,当然还是用户最重要。

微信API是开放的,微信公众帐号现在是用消息对话的方式,下一个版本就有菜单的方式。可能还会提供更多的接口,让用户自己可以更加简单地开发一个基于微信的公众号,比开发一个原生态的App应用程序会简单得多,任何一个编辑、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随时为自己创造一个基于HTML5的微信公众号,基于微信的对话体系,跟后端连起来,也很容易维护。

对于个人草根而言,微信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另外,微、小、中的内容和产品开发者,也会积极接入微信,

用户想看下一段内容,只要愿意付费,作者就可写给用户并直接送达给用户。这样,微信就成了内容制造者和终端用户的一个桥梁。

马化腾表示,时下兴起的自媒体,在内容里直接卖广告,广告直接跟着文章走,这都是微信之前没有想过的一些新的模式。腾讯更希望构造一个这样的通道和一个平台,能连接很多的商业模式。“它的玩法各种各样,可能我们都没想到,往往很多玩法都是用户自己创造出来的,我觉得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构造一些很简单的规则和网络层的这种连接,然后复杂的商业模式交给外面的这种合作伙伴或 1 者个人,让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用户群,我觉得这个生态会比较健康。”

“我觉得可能现在是正处于弯道超车吧,只有确实超过了才有可能谈创新的基础,过去一直跟着别人走,的的确确是发展慢了。下一步真的可能会有一些从亚洲诞生的商业模式,我们也一起努力吧。”马化腾称。

什么样的机制才可接入微信?

包括未来的手机QQ。手机QQ能改造得更好之后,可以承载一样的系统,所以应该还是延续腾讯两年前一直在强调的——打造一个开放平台、一个产业链,让更多的开发商能够获益。因为在PC上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相信在手机上肯定也没有问题,因为从支付、到营销、到托管,腾讯已经有比较丰富的经验,跟开发者

也建立了很好的互信基础。

鼓励中国互联网走出去

马化腾指出,走出去是很多中国企业的梦想,过去基本上是制造业走出去了,像通信领域的华为、中兴,家电行业的海尔、格力、美的、TCL。但中国信息产业或者第三产业(包括所有的服务行业),在国际化方面还比较落后,也从来没有

成功过。

过去中国所有的互联网模式基本上是从美国拷贝过来的,起步时间晚,且国外的模式相较成熟,所以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出国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其实很多国际互联网巨头也没有准备好, 他们也会受限于以前PC或者网络服务和习惯的牵绊,很难做到一个纯移动互联网化的新服务和产品,这样的话就是给中国企业一个蛮好的机会,因为亚洲的手机市场和普及程度在比西方发展得快,像以前的短信,是中国最热、最火的移动应用。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让中国纯移动互联网产品走出去。

当然,美国的几大公司也在积极发力追赶。从全球市场来看微信类的产品,美国主要有WhatsApp,但WhatsApp其实在美国用户不多,美国用户好像不太习惯用WhatsApp,因为他们很少用短信,反倒是亚洲、欧洲等其他国家的用户热衷于该应用。亚洲当地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有腾讯微信(海外版本叫wechat),日本的Line,韩国的kakao talk,其中腾讯对kakao talk进行了小部分投资。

其中,日本的Line和腾讯的wechat在国际化道路上最为激进。二者在诸多市场都有交锋,不管在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

还是东南亚的印度,甚至西班牙语系的欧洲国家,都在开始做推广,包括在手机广告系统上投放广告,找当地的合作伙伴做线下推广。双方的投入挺大,主要是都看到了未来的很大商机,所以都加大了投入。

腾讯也跟Line一样,在同一个月内,设立了美国办公室,同时加紧拓展欧美市场。但拓展美国市场其实是最难的,因为当地最强的是Facebook,Facebook 2 也做了Facebook Messenger,但是现在看起来好像还受到其原有体验的影响,另外,图片分享公司instagram对Facebook业务有很大冲击,所以Facebook不惜代价买了下来。但基于手机的应用,有很多新的东西不断出现,全球都在面临一个剧变的时代,竞争可能是要按天计算。

“我们也希望能够尽一把力,微信成和不成,可能这辈子就这个机会了。”马化腾表示。据其介绍,在海外,腾讯最成功的是投资美国的Riot Games,做

了LOL(英雄联盟),

这是目前全世界第一大在线游戏,同时在线人数已经突破500万,已经远远超过《魔兽世界》。虽然它的商业化程度比较低,但是其受欢迎程度很高,这是腾讯

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

腾讯的海外投资,更看中的是知识产权上游能制造内容的公司,当然也有技术型公司,腾讯在美国也有投资另外一个公司,但具体细节并未透露。

马化腾认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要在人们心目中受欢迎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在很多的电影不断翻拍以前的老片子,包括国内《西游记》也在拍子集。现在的投资越来越大,用知识产权结合做内容的开发,成功率和把握度比较高。

对于互联网企业走出去,马化腾呼吁政府能多支持一点。如果出口创汇了,是不是应该有一点激励?更加鼓励大家到海外挣钱。当然更多地是说,在一些政策配套方面,对一些企业走出去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能有一些支持,现在看到的有些是管理方面的要求,像华为、中兴路由器虽然是硬件,但因为是联网的, 所以美国政府会担心泄密问题,中国标签就会起负作用。更不用说我们网络信息

的行业走出去了。

政府在管理信息安全时,要有国际化视野,更多鼓励发展,管理也很重要,因为没管理的话就会乱、车就会翻。对整个产业,不光是互联网产业,对其他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和互联网化,都会有很大的制约。

互联网企业应与运营商合作共赢

马化腾认为,互联网企业应与运营商合作共赢,这是大势所趋。比如说腾讯在微信里面发语音消息,甚至说里面的朋友圈的工作,已经是一个社交网络,更不要说开放平台,各种用户的应用,与运营商的内容完全不重合。

“所以说,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去简单比较和所谓谈替换,还是不太准确。

”马化腾称,“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大大增加了数据流量,因为没有这样的应用的话,你不会有很大的动力和刚需,就是说我要看朋友圈的照片,这个照片流量可就大了,没有这个需求的话,你原来的30兆数据包需求就够了, 但现在发现可能要300兆,这其实也是增加了运营商的数据流量,从话音转向数

据为主的这样一个推动。”

当然运营商的运营成本会增加,诸如要搭很多的基站。因为以前的话音和不算太多的短信,对基站、基础设施网络压力的承载还不算太大,或者说原来的设计是按照这种模式设计和采购的,现在数据流量增加太大,运营商原有的网关、基站信令的资源不够用,这个时候运营商会有怨言,说能不能再优化,否则的话甚至会影响到电话都打不通,对此运营商可能会很难接受。

“我们都明白这个过程,但是确实这是大势所趋,因为用户需求放在这里,运营商也在拓展数据业务,真的有需求来了,其实应该更高兴、更加增加建设。”

马化腾称。

马化腾坦承,运营商的建设成本确实高,转嫁到消费者,他们会发现资费很贵。“一开始运营商在推动数据的时候都在送,现在送不起了也不敢送,更不要说不限流量了。这其实跟修马路一样,我们建议很大的一部分应该由国家来承

建,

交给运营商的话还是很难承受的。相当于一个城市现在的马路,要一个公司来承担的话,他只能说你一出门我就要收费了,在马路上走路、骑自行车都要收费,但这可能吗?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

马化腾建议,一部分属于国家基础设施的,应该由国家来承担,一部分比如说像高速公路或者说额外再多的路,要从油费、养路费里面回收一些成本,一部分由企业承担、一部分由国家承担,这样会比较合理。“就好像我们骑自行车出去或者走路出去,这不应该收费,但是开车的话,要从油费、养路费里收费,如果你还要更快,要上高速公路,那高速公路上还要收费。”

微信与QQ 其实是两种用法

关于微信跟手机QQ的关系如何界定,马化腾坦承,公司内部也在一直不断

地思考。

为什么最开始要分开?马化腾指出,是因为不想背包袱,按纯互联网运作包袱会少些,然后有创意就可以很快地实施,产品迭代周期快、试错成本和时间成

本也很低,这样的话效果更好,

第三篇:腾讯马化腾内部讲座纪要-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

讲解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产品设计、产品运营、交互设计。

在开场首先提到,互联网同类产品竞争激烈,只有抓住用户的心才能持续走下去。产品要赢得用户的心,要从一些小的点来赢得用户。

第一部分:产品设计

这个部分,感受最深的是两个词:核心能力、口碑。这部分还着重提到了pony对产品经理素质、开发人员心态的期望。 核心能力

任何产品都有核心功能,能帮助到用户,解决用户某一方面的需求,如节省时间、解决问题,提升效率等等。

很多产品经理对核心能力的关注不够,不是说完全没有关注,而是没有关注到度。核心能力不仅仅是功能上也,也包括性能上的。对于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特别是做后台出来的,对于性能的关注,如果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做到对核心能力的关注,肯定会渴望将速度、后台做到极限。现在很多产品都没做好,一抓问题一大堆。如,前阵子网页速度优化,好多东西可以优化,一下提速好多,之前不知道都做什么去了。之前用户忍受了很久,同时浪费时间、浪费我们的资源。不抓,都没人理,很说部过去。要在性能方面放入更多精力。

谈到核心的能力,首先要有技术突破点。如做影音的时候,不是要做人家有我也有的东西。以前公司做的你有我有的东西,总是排在第二第三,虽然也有机会,但缺乏第一次出来亮相失去用户的认同感。

第一要关注你的产品的硬指标,在设计和开发的时候要考虑到外部会将对它与竞争对手做评测。如播放能力,占用内存。qq影音的核心性能和速度直接超越暴风影音。这样就能看到用户很多的好评和口碑。所以之后如果qq影音不出大问题,发展的势头将会很好。

硬指标评测cpu占用、高清加速,当时也有很多发展方向,如网络播放啊、交流啊、分享啊,也是思路。现在都砍掉,就是要做播放器,是用户的需求,纯用户需求不需要多少钱的。高清的,并不是很多人需要的,但是是高端用户的需求(这个后面口碑创造会再提到)。只有硬指标满足了,用户说,我这个破机器,暴风影音不能放,qq影音能放。这句话说出来,这样口碑就出来了。用户知道你行,差异化出来了。口碑要有差异性。

核心能力要做到极致。要多想如何通过技术实现差异化,人家做不到,或者通过半年一年才能追上来。

如,用户总评论qq的时候说用qq唯一的理由是传文件快,有群。于是这些就是我们的优势,那我们就要将优势发挥到极致。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的去想,要想到要不要做传输速度、中转啊。离线传文件在邮件体现就是一个中转站,超大文件,也不难,就是要去做。产品部门很快的去做,去测试。用户用的量也不一定大,但几个月用一次,口碑就来了。用户会说,我要传大文件,找了半天找不到可以传的地方,万般无赖之下用了很烂的qqmail,居然行了。于是我们的口碑就来了。做了很多测试、逐步放量,看变化,因为到期就删掉,成本也没提升多少。 要做大,要考虑到如何做到极致让人家想到也追不上,我们这么多年在idc上的功力不能浪费,需要我们去做。高速上传、城域网中专站,支持高速地上传„„,又发现问题,如不在邮件,在im做怎么体验,这个我们在后面要逐步考虑到做起来。我们的目的是要让用户感到超快、飞快,让用户体验非常好。这些都需要大量技术和后台来配合。

产品的发展都需要产品经理来配合。现在我们产品经理有是做研发出身的不多。而很多产品和服务是需要大量技术背景的,目前我们希望的产品经理是非常资深的,做过前端、后端开发的技术研发人员晋升而来的,刚毕业的人员来做产品经理很人担心。好的产品最好交到一个有技术能力的、有经验的产品人员手上,会让大家更加放心。如果产品人员太烂,让很多兄弟陪着干,结果发现方向错误是非常浪费和挫伤团队士气的。

产品最难的是订优先级和先后次序。要看哪个是用户最核心的。功能好不好不是说有用户用了,用量多少了,写个报告统计下流量证明是好。这个是很错误的,好不好要看用户是不是要用这个功能,用户要用的实时出现。腾讯很多产品经理的激情还不够,做出来的产品比较大路货。虽然挑剔不出很不对的东西,但放出去用户也没有感觉,最后就不了了之。pony有时候很痛心,希望大家在产品设计之初就想的透彻一点。产品经理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度,关注度不一样,结果出来的很不一样。 口碑 做产品要做口碑,要关注高端用户、意见领袖关注的点。以前的思路是抓大放小,满足大部分小白用户的需求。但是高端用户这块是真正可以拿口碑的。 如何提高口碑,看最高端用户的关注,这个是在基础功能比较好的情况下考虑。如邮件搜索啊,rss啊,这些是很炫的用户会在博客和论坛里面提及的。做起来也不难,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保证。在产品已经成型的情况下,要考虑到,对高端用户的心态要不一样。如果想要获得高端用户的口碑,还需要在产品的设计上大气些。如,让用户在我们的qqmail上使用别的邮箱的地址,而不带任何自己qqmail的尾巴。之前我们做的时候不会自动保存别的邮箱的地址,自己心里打个小九九,让别人不方便使用外部邮箱地址,好使用我们的。这些小九九,高端用户都是看的出来,反倒不好。所以要改掉,要做到真正的方便到用户。 改变用户习惯要让他信任你,改变有过程的,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用户慢慢改过来。如,关闭数字帐号,发现很多bug,拍拍都不知道改。如,独立密码,之前不是双密码,而是改整体密码。

需要满足高端用户,让他不要怀疑你、bs你。如浏览器到兼容,可能你会考虑很多浏览器的覆盖率不高而不去做,但在高端用户来看,这是个态度问题,如果你的产品连这个都没考虑,其他的我就都怀疑了。你这个产品团队的意识好不好。再如同文件夹是否对齐,是否会引起杀毒软件的报警,都是小事但要关注。 个性化服务,并不是大众化服务,也是拿口碑的。

一个产品在没有口碑的时候,不要滥用平台,如要im带呀,投入营销资源呀,要marking联系pr公司投放广告呀,广告位提要求„„等着人家砍,想一半也够了。产品经理精力好像分布的很好50%产品、30%营销、20%„„。如果你在基础处控制的好,也可以。但90%的时候第一点都做不好。如果你的实力和胜算不到70-80%,那么把精力放在最核心的地方。在已经获得良好口碑,处于上升期的产品才考虑这些。

产品经理关注最最核心、获得用户口碑的战略点,如果这块没做透,做营销只是告诉用户过来,失望,再花更多的精力弥补,是得不偿失的。当用户没有自动在增长(用户会主动给朋友推荐来使用我们的产品的时候),看着用户的增长,否则不要去打扰用户,否则可能是好心办坏事。这个时候,每做一件事情,每加一个东西要很慎重的考虑,真的是有建设性的去增加产品的一个口碑。当用户口碑坏掉后,再将用户拉回来很难。

加功能,在管理控制功能上也要有技巧。在核心功能做好后,常用功能是要逐步补齐的。产品在局部、细小之处的创新需要永不满足。作为一个有良好口碑的产品,每加一个功能都要考虑清楚,这个功能给10%的用户带来好感的时候是否会给90%的用户带来困惑。如果有冲突的要聪明点,分情况避免。每个功能不一定要用的多才是好,而是用了的人都觉得好就是好。

做产品开发的时候需要有较强的研发机制保证,这样可以让产品开发更加敏捷更加快速。有些需求,提一下都可以得到很快反应。qqmail也会每天排好规划,为什么能很快反应,如文件加锁。有些产品做个东西写ppt、做汇报„„,人家顺手就做了。很多产品不敏捷,大家要敏捷点、就算是大项目也要灵活。不能说等3个月后再给你个东西看,这个时候竞争对手都不知道跑到好远了。 开发人员的心态要关注产品,不要是公事公办的态度。你要知道用户、同行会关注你的产品,在这种驱动下开发人员要自动去完成。不能说什么都要产品做好后,流水线样的送过来我才做。开发人员要参与,40-50%左右的产品最终体验应该是由开发人员决定的。产品人员不要嫉妒有些工作是是开发人员设计的,只有这样才是团队共同参与的。如果都是产品想的就完蛋了,那么这个team做这个产品没有什么机会,必然会产生产品迭代慢的效果。这样一个格局太不行了。

运营式管理

这个部分感受最深的一个词:天天用。这部分还谈到了pony眼中产品经理的一些基本要求。

我们的产品不是单机版,需要有强的用户感和技术功底外,很重要的是服务。我们要关注很多很复杂的内容,如架构啊,应用啊,产品需要有更好的架构,这个是需要花很多精力,常态下可能看不出来。所以需要高层从kpi上考虑。这个是考功力,谁做的好,总办领导是看得到的。设计的好的架构不会手乱脚乱。如把核心的东西做成组件模块分发。

发现产品的不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产品天天用。天天去看,去论坛,去博客、去订阅。产品经理要敏感点,找出你的产品不足之处。有的产品经理说找不出来很奇怪,上线的时候坚持三个月天天用,问题是有限的,一天发现一个,解决掉,这样慢慢的已经开始逼近你那个很有口碑的点了。不要因为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就不去做,很多好的产品都是靠这个方法做出来的。对于高层来说,不仅仅是安排下面的人去做就可以了,一定要自己做。这些都不难,关键要坚持。意识要提高。你要做到每个周末,都心痒痒要去做。心里一定要想着,这个周末不试,肯定出事。这样坚持,到一个产品基本成型,就可以去看下个产品了。

从哪个地方找,论坛啊、博客啊,rss订阅啊。高端用户不屑于去论坛提,在博客提,需要产品经理自己去追出来。如qqmail、影音的产品经理自己去查、去搜,然后主动和用户接触,解决,有些确实是用户搞错了,有些是我们的问题。产品经理心态要很好,希望用户能找出问题我们再解决掉。哪怕再小的问题解决了也是完成一件大事。有些事情做了,见效很快。运营方面要天天去看的,产品经理要关注多个方面,比如说你的产品慢,用户不会管你的idc烂或者其他原因,只是知道你慢。产品经理要全面,服务器端哪个方面的问题能找出来。跟踪用户定位问题。如果pony都能搜索到的问题,没看到产品经理出现,那么就是你没做到位。

交互设计

交互要求我们细致,视觉简洁清爽。

产品经理要想到自己是个挑剔的用户,想像自己是个笨用户,复杂的看不懂。 产品人员的精力有限,交互内容很多,所以要抓最常见的一块。流量、用量最大的地方都要考虑。规范到要让用户使用的舒服。要在感觉、触觉上都有琢磨,有困惑要想到去改善。如鼠标少移动、可快速点到等等。

像邮箱的一个按钮“返回”放在哪儿,上线测,放右边还是左边,大家都会多放琢磨,怎么放更好,并上线尝试,现在的方案折中比较好。如输入邮箱密码出错,输入框内的内容select上,不用用户清楚可以直接输出。这些都是对用户体验的优化。

如对同个用户发信,在此用户有多个邮箱的情况下会默认选最近用的一个帐号。这些需求都小,但你想清楚,用户就会说好,虽然用户未必说的出好在哪儿。 产品的使用要符合用户的习惯,如写邮件的时候copy东西,更多人习惯用键盘来操作。虽然有些技术难度,但也可以解决。交互,对鼠标反馈的灵敏性,便捷性。

不强迫用户,如点亮图标。如qqmail,不为1%的需求骚扰99%的用户 操作便利,如qq音乐,新旧列表,两者都要兼顾到,如qq影音的快捷播放,从圆形到方形,最后因为影响性能而放弃。

美术、淡淡的,点到即止,如qqmail,qqmail在ui上的启发,不用太重也能做的很好。后来用在大量的产品,如hummer、影音。有图案和简洁不矛盾。 重点突出,防止不必要的低龄化,还提到了一些内容,如产品成功关键点等等,这些在pony的ppt上有,没有记下来,大家可以在之后腾讯峰会吧(http://km.oa.com/group/forum)直接看pony的ppt。

最后pony谈了一下有些产品的态度问题——态度很好,不解决问题。只做表面功夫,与其花一段时间写个长长的报告,不如实实际际的去解决问题。 外部也有很多优秀的产品可以学习,学习不是学皮毛,学样子,要学会。 外部可以学习的优秀产品,web类的,google、yahoo、facebook、apple,非web类的没有记录下来。

总结一下:

1、核心功能要做透,做的人家追不上,自己的优势要尽量的发挥;

2、产品口碑要建立,要关注高端用户,要调整自己心态;

3、敏捷、快,产品迭代要快,快速实现、快速响应,要做到真正的迭代;

4、产品人员要全面,要能找出核心需求,要关注技术(架构、服务是不是好),要关注产品(天天用),要关注用户(还需要出去寻找问题并解决);

5、开发人员心态要好,要有参与感,不要被动的等;

6、交互设计简洁,关注要点,当自己是个挑剔的、笨的用户;

7、想办法利用公司的资源,如pony等人都是大家的公共资源,要争取到pony对自己产品的关注,会给你的产品带来很多好的指导和创意。(这个不是pony说的,是后来jeff提到的,不过很实在,pony做过这么多的产品,有这么好的产品感觉,如果给你的产品提出建议,是对产品很大的帮助)

第四篇:马化腾发表互联网8论纲:腾讯进入开放转型期

腾讯公司董事长兼CEO马化腾(腾讯科技配图)

腾讯科技讯 12月5日,2010(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举行,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微博)在年会上发表了《关于互联网未来的8条论纲》的主题演讲。以下为8条论纲的主要内容:

一、互联网即将走出其历史的“三峡时代”,激情会更少,力量会更大。

二、客户端将不再重要,产业上游的价值将重新崛起。

三、“垄断”是一个令人烦恼的罪名,但有的时候确实是一个假想的罪名。

四、截杀渠道者仅仅是“刺客”,占据源头者才是“革命者”。

五、广告模式是“产品经济”的产物,知识产权模式是“体验经济”的宠儿。

六、不要被“免费”吓倒。拥有“稀缺性”,就拥有了破解免费魔咒的武器。

七、产品经济束缚人,互联网经济将解放人。

八、在“云组织”时代,“伟公司”不见得是“大公司”。 以下为马化腾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感谢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沟通。今天我演讲的问题是“互联网问题八条论纲”,大家会以为是在模仿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提出的95条论纲。之所以用这样的名头,其实是想提醒各位,应该说中国互联网实际上处于一个变革前夜,我们非常荣幸见证这么一个历程。

本来,我们也准备写95条,由于时间不允许,只有15分钟。所以,我就做了一个也不是很艰难的决定,决定把它缩短为8条。第一条就是讲互联网即将走出其历史的一个“三峡时代”,激情会更多,力量会更大。

我们看互联网发展时间其实很短,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任何一个新鲜工具出现的时候总会引起社会的惊讶,以及很多关注,并且风靡一时。这个过程就好象长江三峡一样一路险滩,在未来这个阶段过去之后,我们感觉到新鲜感逐渐丧失了。但是,这推动了社会结构的重塑,以及创新的力量将会排山倒海般到来。这个转折点一个标志就是每一个公民都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这个工具。

第二点我想讲客户端不再重要,产业上游价值将重新崛起。回顾过去很多人认为腾讯很多成功就是因为有了一个QQ客户端软件。我们能够非常便捷接触到用户,手中有很多用户推什么产品都可以成功,这实际上是一个渠道,我们能够轻易通过这个渠道去接触到用户。但是在未来我们感觉到这个趋势,或者说这种故事将不再存在。

那么这个和我们传统行业存在很多很类似,比如过去家电行业里面,我们看到渠道是非常强,一台电视机厂家大部分的利润都给中间渠道盘剥掉了,很多厂商是给非常强的渠道打工,比如给国美,苏宁打工。那么,这个产业发展过程,渠道强势过程在很多行业里面都出现,不管电力,铁路,自来水都无一例外。 但是我们想强调在互联网中,这个渠道强势时代迟早要过去。简单来说,价值链在互联网产业链中正在往上游转移。也就是说,如果未来人们只依靠你的客户端,那这个企业将会步入一个重大危机。

第三个是“垄断”,是一个令人烦恼的罪名。在很多情况下这是一个假想敌,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我们看到过去20世纪90年代,大家看我们IT产业,微软是给人诟病最多的被指责垄断的公司。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时候,微软面临什么问题呢?我们看到新的很多公司可以照样崛起。马云在前两天杭州一个演讲也提到这一点,非常赞同。几乎不可能所有创新者、创业者都认为毫无希望,微软可能进入很多领域,都把很多产业占到第一位的时候,那还有什么机会呢?我们看到未来发展其实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不仅产生了Google,产生了EBAY,而且还产生了像Google这么强大的公司,像Google已经无所不能,所有互联网产品线都有他的投入。我们看到仍然有FaceBook的崛起,FaceBook之后觉得社交网站,在人际关系已经没有办法能够挑战他地位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一种新的形态,微博的形态崛起。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的垄断,实际上是在产业不断变革的时候,他依然是面临很大的危机。也就是说,在价值变迁迅速的产业里面,没有一个公司是可以高枕无忧的。所以说,挑战像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有人说是三座大山,有效方法不是建立一个类似的平台,形成一个垄断,能够顺应而上形成一个好的产业链这才是一个好的方法。推荐大家看看薛兆丰的一本书:《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

第四点截杀渠道仅仅是一个“刺客”,占据源头者才是“革命者”,互联网可以减少所有渠道的中间损耗,大大减低从产品到用户消费者的途径。但是我们看到很多产业,你只是把渠道劫截杀掉,把传统的渠道抢过来。好象你获得一个暂时的利益,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整个格局。那么,在过去来说,互联网大幅度拉低交易成本,冲击传统产业链的渠道看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你回头一看,很多被传统替代,很多代替传统产业的公司非常尴尬。比如我们看当当取代了很多的大量实体书店,但并没有大量的盈利。还有看看我们曾经在传统行业里面,非常大的一个产业,就是分类广告,现在走到互联网上之后并没有把他原来那块产值挪到互联网公司上面去,他没有,是给扁平化掉的,消化掉了。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互联网将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而存在,它将融入传统产业之中。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产业链的上游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就是说,你拥有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拥有什么样的一个渠道。

外界一直对腾讯有一个误解,说我们核心价值就是有QQ,有渠道。其实,我们在很早之前也意识到这个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就开始全力打造产业链的价值源头,也就是说你要有很好的优秀产品和服务,以及应用。

第五点我想谈一下广告模式是“产品经济”的产物,而知识产权模式是“体验经济”的宠儿。我们在看看我们过去的产品经济时代,产品和注意力是分离的,也就是说销售产品为了获得知名度和名誉度不得不到媒体那边购买注意力,这个就是广告的本质。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产品经济逐渐在演化到体验经济的时候呢,独特的体验将成为所有产业的一个价值源头,也为产业增值打开一个无穷空间。比如一个LV包,一个变形金刚玩具,一栋房子,一个手机都如此。在产品经济时代,媒体内容是一个独立产业,也就是说为广告提供一个载体。那么,在体验经济时代,媒体内容将会全方位融入到其他产业中,成为一个价值的源头。

我们再看下一点,不要被“免费”吓倒,拥有“稀缺性”就拥有了破解免费魔咒的武器。过去有一本书叫《免费》,未来以软件形式存在的内容都会免费的。这会让我们很多立志于制造内容和软件的公司都非常绝望。并不是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就可以在市场中找到价格,比如空气对所有人都非常重要很有价值。但是没有人去买卖这个空气,为什么呢?太多了,这里面提到一个价值重要前提,就是稀缺性。

我们看制造稀缺性的方法有哪几个?第一要有一个长期的大量品牌投资,比如LV。第二要营造一个独特的体验,比如我们看到苹果的iPhone等等,他通过一种整合方式把很多技术整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非常好的独特体验。其中他的每一个技术都在其他的厂商来看都不是什么高精端的技术,关键把它整合成一个体验,这个就是一个稀缺性。

第三个方面塑造明星,我们看到好莱坞产业电影有一半制作费用都是在请明星的费用片酬。

第七,产品经济束缚人,互联网经济将解放人。我们现在谈到是物本经济,有时候人性会被扭曲、束缚。比如在今年我们看到富士康这个事件都可以看到这些情况。我们认为互联网使命之一就是要改造传统的物本经济,把人从组织中束缚解救出来。也就是说,在互联网未来世界里拥有独特魅力和独立的人会成为最终源头,会成为最终的赢家。你资讯会免费,但专栏作家会始终盈利。 比如你很多视频会免费,但是一样能够让明星主播盈利赚钱。也就是说聚合更多的个人价值,为更多人的自我实现提供平台,把个性魅力和创新的潜力凝聚成为庞大的商业价值,是未来互联网的用武之地,也是腾讯公司的愿景之一。 我记得阿里巴巴有一个口号,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如果按这个比喻来类推,我就希望让天下没有埋没的才能。类似我们可以通过开放平台,让每个企业,甚至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价值贡献者,并且从中获益。我觉得只有把人的价值释放出来,产业升级,才会发生,稳定的社会结构才会出现,这是中国互联网应该能做出的贡献。

最后一点,我想谈一下“云组织”。在云组织时代伟大公司不见到得是一个大公司,云这个词在没有充分了解的时候,已经给市场上都用滥了。但是,我又没有找到更好贴切的词汇来形容我们即将面临的时代,我们今天讲的云不是云计算的云,云计算更多是一种技术形态,我们讲的云是未来社会的形态。 过去讲计算机的云是讲说,分本地在远端、在服务器端。我们现在讲的这个云是指社会资源这样一种聚合的方式,也就是说平时是以水分子形态的,需要整合的时候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具体采用云,任务完成之后又四散而去。我觉得这样一种组织形态可能是未来互联网的一种常态。

我们可以看到危机经济学里面举了很多例子,包括电子商务里面成就每一单生意,其实也是一个云组织的过程。那么,最后我也想来描述一下,腾讯公司眼里的开放和共享。简单来说就是以释放人的价值为着眼点,以个人资源为立足点,以云组织来凝聚,以云创新来推动。开放和共享不仅仅是我们公司应该负起的社会责任,也更加是我们拥抱未来的方式。

讲了这8条还远远不能描述我们对未来的理解,和憧憬。我们看到在这个时代转折的一个门槛上面,我们能够做的事情仅仅是用一种理性,热情这样抽象的一种方式来描述,虽然我们好象是一种瞎子摸象似的描述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腾讯在过去一个多月,刚刚经历一次激烈的风波,或者说是纷争。事后回想其实有很多的反思在这里面,但是我不想沉浸在所有的纷争之中,我更多希望往前走,向前看。 之所以今天还要提到它,主要因为这个纷争更加坚定了腾讯去改革,去转型的一个步伐。今天我也想在这个场合里面,借助刘东华社长的舞台,也受公司的一个委托,郑重宣布:从今天,2010年12月5日起,腾讯公司将步入为期半年战略转型筹备期,转型的方向就是前面提到8条论纲,转型办法就是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包括意见领袖,包括很多人的建议忠告和批评,转型的原则就是刚才提到开放和分享。

但是,开放和分享并不是一个宣传口号,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开放很多时候被用作一个姿态,但是我更理解这是一个能力。分享不是一个愿景,更多是说你如何建立一个可执行的制度,才去执行你的分享和共享。所以,在我们自身的能量和能力还没有到一个更高水平的情况下,或者说你的很多制度没有建立完善的时候,你去说谈开放分享都对人对己都是不负责任,我们才提出半年时间转型,我们希望这是一次慎重、彻底、完整的转型。

我们预计2011年大概这个时间,6月5日,大家将会看到腾讯很多举措。当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在半年内其实还会有一系列活动展开,我也期待在座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腾讯公司转型的一个帮助者。最后我也想感谢各位,也期待各位给我们提出更宝贵的建议,谢谢大家。

第五篇:腾讯马化腾,华为任正非等科技界大佬艰苦的过往

任正非,1987年出资2万创立华为。当时他把公司职员带到走廊,跟大家说,如果失败了,他就这里跳下去。任正非眼光真的独到,2000年左右,装电话还要交几千块钱的,想想当时是多么大的市场。现在通讯这么发达,华为功不可没。1987年的时候,任正非已经43岁了,43岁创业还能成功。所以,43岁还是有希望的。

马云,当年也是不好过的。2002年,阎焱和孙正义去杭州见马云,被马云安排到船上见面,他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要想方设法融到钱,家里已经没米下锅了。2002年,马云也38了,大家那时还是不相信网购,都觉得是卖假货的。马云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科技界名片了。所以,38岁还是有希望的。

董明珠,1990年应聘到珠海格力当基层业务员。董明珠的丈夫去世后,她把儿子留在家里,独自一人南下深圳打工,后到珠海格力。在格力,她从业务员升到了格力的董事长。如今,她又向汽车行业进军。所以,36

岁还是有希望的。

马化腾的腾讯帝国现在这么风光,当年他差点把腾讯给卖了,但是没人要。我记得2002年的一段时间,注册QQ号还有要钱的,可想而知,当年他们确实没有找到盈利模式。当年,小马哥也30多了。

如果想做,就大胆去做吧,管他几岁呢?老外还不是大把60、70岁的程序员。为什么中国没有呢?我们的软件行业才发展几年啊?不管40、50都是可以的。我刚毕业的时候,有个科长,四十多岁了,还在编码。有理想,有信念,终归是好的。

本文作者:科技小郎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美发师的发展前景下一篇:免费人事代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