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课艺术中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2022-04-15

小编精心整理了《导课艺术中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体系中,课程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是否高质的标准,高中地理教师若能巧妙运用导课艺术,可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并获取最佳学习效果。但目前多数高中地理教师对导课艺术的运用较为忽视,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对导课艺术进行深入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导课艺术中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1:

艺体特色高中“地理+美术”融合课程中区域认知 和图像识读关系研究

摘要 :艺体特色高中在实际教学中有着特殊优势,那就是可以将基础课程与艺术进行融合,以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在“地理+美术”的融合课程中就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教师可以利用地理+美术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在这样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就能可以用艺术的眼光获取知识,轻松掌握基础课程中的内容。本文以“地理+美术”融合课程为中心,研究艺体特色高中“地理+美术”融合课程中区域认知和图像识读关系,并以中国地域差异为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 :艺体特色高中;“地理+美术”融合课程;图像识读关系

中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正是因为如此,导致不同地域的地理特征差异十分明显,这些差异在地形图像中有着不同的表示,在高中学习中图像识读是地理课程的重点内容,而想要更好地完成这部分学习任务,就需要采用“地理+美术”融合课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一、“地理+美术”融合课程在区域认知和图像识读关系中的意义

“地理+美术”融合课程是艺体特色高中教学中的一种特色教学方式,通过美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学生在“地理+美术”融合课程中,可以有效避免用传统的地理思维记忆知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学生在“地理+美术”融合课程中,可以从立体图像的角度分析平面图像,在脑中构建立体模型,学生在对图像进行识读的时候,就可以较为轻松的分析图像中的区域划分,因此“地理+美术”融合课程在区域认知和图像识读关系的学习中有着重要意义[1]。

二、中国地域差异概述

中国位于亚洲东南,从面积的角度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三大国,正是因为我国面积广阔,故此,五种基本地形在我国均有体现,我国总体地形情况为西高东低,地形特征多样化,其中包括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盆地数量较多,其中较大的盆地有四个分别是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平原地形在我国同样有着广泛的分布,这其中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则是有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以及东南丘陵,山地分布同样很多,在我国山地主要有两类,一类为东西走向的山脉,另一类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这些山脉中较为著名的有太行山、喜马拉雅山、台湾山脉等等,当然这仅仅是从地形上来概述地域差异,由于不同地理环境造成人口聚居习惯的不同,我国在不同的地区自然、经济、人文、社会等多方面内容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三、艺体特色高中地理+美术融合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美术”融合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认知我国地域差异,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旧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地理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1.学生图像认知能力不足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图像认知能力不足的情况,这部分缺乏图像认知能力的学生往往无法很好地将自己代入到图像中,即便在课堂中理解了课程内容,在课下进行图像识读的时候,也没有办法通过图像将地域的特点与差异清晰的识别出来,这种情况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进度,拖慢整个班级的教学速度[2]。

2.知识体系庞杂,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

地理是一门包含了大量自然现象与风土人文的学科,这也注定地理课程知识体系庞杂,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掌握地理知识,故此,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即便是采用“地理+美术”融合课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在掌握区域认知与图像识读的时候也会感觉困难,甚至部分学生因为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区域认知与图像识读的知识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这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有很大影响。

3.教师缺乏地理与美术融合的有效手段

想要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融合美术,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美术知识,然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地理教师并没有掌握美术知识,这就会导致在地“地理+美术”的融合课程开展中,教师无法有效将地理知识与美术知识进行融合,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会受到限制,甚至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偏重美术知识部分,这直接影响了课程的开展,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3]。

4.学生的地理概念模糊,课程学习吃力

高中地理教学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有许多内容是需要学生深度记忆的,这样学生才能在自己的思維中构建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的地理概念模糊,基础较差,这样就没有办法在思维中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地理知识,虽然学生可以掌握部分课本知识,但是掌握的知识过于分散,对学生的地理成绩的提升较为有限。

四、“地理+美术”融合中区域认知和图像识读的开展策略

“地理+美术”融合课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区域认知和图像识读,但是想要利用融合课程开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利用一些策略克服地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地理课程的质量。

1.通过美术教学,启发学生图像认知能力

学生的图像认知能力是开展“地理+美术”融合课堂的关键,如果学生缺乏图像认知能力,那么即便是教师结合美术知识讲解地理知识,学生也没有办法从这些美术知识中对地理课程进行有效记忆,而一旦学生拥有图像认知能力,学生就可以将美术知识立体化,以此来掌握区域认知和图像识读。因此,在教学时候,教师就需要利用美术教学启发学生的图像认知能力,然后在学生拥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后,学生就可以较为轻松地掌握区域认知和图像识读[4]。

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区域认知与图像识读之前,将有关地域图像的美术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完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有效增强自身的图像认知能力,为学生学习区域认知和图像识读打下基础,然后教师再利用美术知识与地理课程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在拥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前提下就可以对教师课程中所讲述的美术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快速掌握课本中的地理知识,这对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有着很好地促进作用。

2.图像记忆,辅助梳理地理知识体系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会采用单纯理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这样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局限,因为地理的知识体系过于庞杂,如果学生无法对地理知识体系形成正确认知,就会导致学生地理成绩学习效率下降,进而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降低。因此,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地理+美术”融合课程的优势,利用图像记忆来取代原本教学中的文字记忆,以此来帮助学生梳理自身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

例如,“地理+美术”融合课堂中,教师在讲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人文发展与地理环境的时候,就可以采用一些具有代表性且含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来帮助学生树立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图像记忆来了解这部分地理知识,进而掌握课程内容,当然利用美术作品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的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记忆点,这样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联系这些记忆点来分析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3.改善教学,充分利用微课结合美术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带来的是学生地理认知上的局限,尤其是在传统课程教授学生区域认知和图像识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往往不够立体,学生理解起来也十分困难,而且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即便是在地理教学中加入美术,也无法有效提高自身的课堂质量,学生也没有办法在这样的课程中掌握区域认知与图像识读的技巧。想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微课与美术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解析区域认知与图像识读中的知识点。

微课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是一种利用短视频开展教学的课程,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课本中的内容以不同知识点的方式进行拆分,然后将每一个知识点都制作成视频课程,这样的视频课程虽然时间较短,但是信息量较大,可以帮助学生高密度的学习知识点,在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掌握课程内容,微课的这一特点就可以和“地理+美术”融合课堂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这一章节的内容拆分成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微课制作,在微课中教师可以利用美术概念与作品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这样就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章节的内容。

4.思维创造,结合美术构建学生认知

地理学习思维对的地理学习非常重要,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养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方式,所以无法对地理课本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因此在地理课程开展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构建地理学习思维,这样就可以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地理课程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利用不同地区的美术作品结合地域差异对学生进行展示,然后通过美术作品的识读帮助学生掌握识读技巧,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逐渐养成成熟的地理学习思维,以此为基础,教师就可以较为轻松的开展“地理+美术”融合课程,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思考,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效率。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學生学习并掌握区域认知和图像识读非常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地理成绩,因此在高中地理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地理+美术”融合课程的优势整合这部分地理知识,这样就可以就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地理学习思维,以此加快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

参考文献:

[1] 唐晓慧.高中艺术生地理教学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2]李松莉.高中美术特长生地理课堂学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3]邹瑜洁.面向美术特长生的地理图像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4]翟利钢.培养高中美术生地理实践力方法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13):93-94.

【本文系川教函〔2018〕495号《特色高中“文化+艺体”融合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以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为例》课题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四川 成都 610203)

作者:唐以利

导课艺术中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2:

试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体系中,课程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是否高质的标准,高中地理教师若能巧妙运用导课艺术,可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并获取最佳学习效果。但目前多数高中地理教师对导课艺术的运用较为忽视,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对导课艺术进行深入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上述背景,从提升教师对导课艺术的认识,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对导课进行精心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导课艺术,以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导课艺术

前言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做好课程导入环节,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创设教学情景的出发点,在课堂伊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导课是教师在开展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前将学生引入良好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优秀的导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对其心智起到了启迪作用,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导课是整个课堂的“准备动作”,为教师和学生即将进行的心理活动做好的铺垫,精心设计的导课可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促进地理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一、高中地理课堂导课的基本内容要求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课艺术讲究的是先声夺人,“将第一槌敲在学生心上”,课堂伊始即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为接下来的课程开展做好铺垫,不同特点的导课其教学功能也各有异同,高中地理课堂导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针对性

导课设计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其一,导课内容与实时方法需要贴合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的教材大纲和教学目标,以为整节课堂服务为基本点,否则一旦脱离实际要求,再优质的导课内容也会失去其应用价值;其二,导课内容设计需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课堂开始时就将学生思路引入到新的教学情境当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性

导课必须具备启发性,才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激发出探究地理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所学习的地理新知识,并完成知识迁移过程,将所学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教师在进行导课设计时需着重考虑到启发性这一要求。

(三)简洁性

导课设计需以简洁明了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进行,以迅速巧妙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课堂内容当中,从而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提升教学效率。

(四)新颖性

高中地理课堂中,若学生对课程内容感觉兴趣盎然,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导课的新颖性非常重要,新颖不仅仅是为了给课堂制造欢乐,更深层的内涵在于对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气氛进行合理调控,让师生在欢乐的笑声中达到思想共鸣和默契交流。导课的新颖性主要体现在语言、导课内容、导课方式三个方面,生动、风趣的语言可直接调动学生学习情趣,新颖的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贴合实际的内容则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观念。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课问题

(一)课堂教学存在盲目性,未对导课进行设计

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对导课艺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有甚者认为导课与作秀挂钩,每节课一开始就自顾自的讲解课程内容,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情绪。通常情况下,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尚未完全集中,难以迅速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状态中,教师若未意识到这点,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导课设计缺乏针对性和艺术性

某些高中地理教师虽然设计了导课环节,但往往缺乏针对性和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导课方式单一、没有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2、导课语言过于平淡浅白,震撼力和吸引力不强,难以促进学生思考;3、导课内容不具备实际性和针对性,或宣兵夺主或过分强调某一事实,对学生造成误解。

三、高中地理课堂导课艺术的实施途径

(一)提升教师对导课艺术的认知水平

高中地理教师需具备“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以素质教育理念为依据,不断吸收现代化教学理论,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地理日常教学中重视导课艺术,做好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的启迪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特长,在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并将教学思想和经验与同事共享,形成开放的教学和研究方式,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形不断尝试或更新不同的导课方法。

(二)导课艺术的具体实施方法

1、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根据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并利用教学手段营造出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学生的学习意识逐步引到学习新的地理知识上,激发学习兴趣,以创设情境进行导课时需注意以下事宜:以师生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教学目标为主要导向;以教学资源作为开发充足的基础;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需与真实地理现象和事件相符。例如在学习《从宇宙看地球》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课堂开始的时候为学生播放宇宙的浩瀚景象,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星空的魅力,在观赏星空景象的同时让学生产生向往念头,教师边播放边讲解,让学生沉浸在无限的星空情境当中,再以星空图为出发点,向学生简明扼要的介绍本节课堂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如我们身处的地球在星系中的方位等,通过环环相扣、循循善诱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能迅速投入到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时事导入法

时事导入是指教师在开课前,对近来发生的重大地理事件以语言或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简述或演示的方法,以诱发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兴趣为目标。由于许多新闻事件都包含了很多地理知识,如全球变暖、自然灾害等,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注意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并以高中地理知识架构为依据对时事素材进行分门别类,便于导课时使用,时事导入的另一个优点在于能提高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心程度,强化学生学以致用,为祖国崛起而读书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地质灾害》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搜集国内外发生的地震、海啸等事件,制作图片或影响素材,在开课时为学生播放,吸引学生注意力,观看结束后顺势提出问题与学生讨论,如“地震的 发生机制是甚么,对社会经济有哪些危害,发生地震时需采取怎样的应急措施”等,在学生与教师的热烈讨论中,课程的主要内容逐渐凸显出来,本次的知识点教学也有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

3、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是指在教授新课前先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地理知识,从而引入新课学习的导课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感知不足的弊端,并可促进学生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例如在学习《季风》这一知识点时,可为学生演示如下实验作为导课内容:取线香两支,关闭教室门窗后点燃,让烟雾垂直向上,在线香左右等距离各放1000w的电炉一台和一盆冰块,电炉通电5分钟后让学生观察烟雾飘动方向;再将电炉和冰盆互换位置,让学生观察烟雾飘动方向。此时学生可发现,烟雾总是飘向电炉上方,这时教师可简要讲解实验原理——电炉上方空气加热,气压较低;冰盆上方空气冷却,气压升高,以此引申出气压高低的“季节转换”产生季风的知识内容。

结束语

优秀的导课艺术是沟通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桥梁,对学生的思维方向起到了引导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首先需重视导课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对导课方式进行精心设计,未成曲调先有情,充分发挥导课艺术的教学魅力,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朱翠翠.试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4,(12):30-31.

[2]盘志云.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问题[J].速读(下旬),2014,(6):173-173.

[3]宋佳雪.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5-6.

作者:王群

导课艺术中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3: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

摘 要:地理课程作为高中教学重要环节,通过地理知识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地形、气候变化,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根据现阶段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看,教学问题主要集中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积极性较低、缺少对地理课程的重视方面。对此,本文提出将导课艺术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借助灵活多样的艺术形式完善学生地理学习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课艺术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2.106

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导课艺术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发散思维,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在地理课堂中更加高效地将地理知识巧妙导入课堂,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地理课堂教学导课艺术理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就像一场活动的开场形式、一场音乐会的开场曲,开场形式的选择影响着接下来的表演效果、观看效果。导课是一门艺术,强调导之有法,导无定法。精彩的导课是学生与知识良好融合的桥梁,指引着学生的学习方向,但是不管以怎样的方式导课,教师都要遵循基本的导课理念。

1.导课目标性。导课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导课内容和形式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如果违背这一理论,即使再好的导课也会失去价值。此外,导课要结合学生认知情况、学习水平、爱好特点,这有助于教师在导课过程中使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环境中,激发求知欲。

2.趣味性体现。只有学生产生兴趣才会主动探索、学习,要求导课重视趣味性,展现营造和谐、欢乐的课堂氛围。语言幽默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方法,以诙谐风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此外,注意导课的新颖性,新颖的事物能够让人感到好奇,带给学生新鲜感。导课素材要贴近生活,结合当下社会热点事件展开教学工作。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

高中地理导课教学是一门艺术和技术,这种导课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导课形式。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凸显课堂活力,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有效性与教学质量。

(一)案例导课艺術

教师结合地理问题并联系生活以讲解、提问的形式引起学生重视,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首先,选择的案例要与地理教材紧密连接。其次,案例要具有教学意义。最后,案例要适应当下学生认知、学习水平。使学生产生疑问:海洋为什么会变成陆地。随后,导出地球内力作用等相关知识点。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语言讲述、视频播放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近期重大地理事件或实时新闻,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生活中蕴藏着很多地理信息,比如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有趣的地理现象并注意素材积累,对其分类归纳从而与教材理论知识链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从而主动投入到地理学习中。

(二)直观导课艺术

该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地图、模型等将抽象地理知识变得具象化,降低理解难度,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有趣性,增加记忆。教师借助比较直观的图像有利于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此外,也可以通过增加生活体验展开,对学生了解事物进行简要分析并与新知识融合,使学生调动求知欲,为新课注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择的事物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探究、分析价值,与时代发展联系在一起,适应学生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知识导入的有效性。

(三)情境导课艺术

通过景观情境和问题情境两种情境的有机结合,既不会使得情境过于复杂化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得学生地理能力能够得到应有的发展。情境导课时教师要立足于以下几点:情境与教材知识紧密结合、情境创设以地理学习资源为核心、地理事件是真实的。情境导课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结合视频、歌曲、故事、实验等形式营造课堂情景,从而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三、结语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正式开启,需要教师以最有效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的导课是一种学习激励、是实现激励的导向。高中地理教学导课中,教师需立足于案例导课、直观导课、情境导课展开教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邓霞林.学生课堂自主提问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基于批判性思维与高中地理学科融合教学的角度[J].地理教学,2018(23).

[2]陈世刚,李艳红.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以“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节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0).

[3]尹良恒.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为例[J].地理教学,2018(20).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种桂芝(1983.4— ),女,汉族, 山东枣庄人,初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育教学。

作者:种桂芝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构建和谐社会的国民经济论文下一篇:企业竞争规模经济性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