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文理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改为例

2022-10-25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未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趋向, 其核心就是要不断推动各行业领域不断“创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高校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 主要分为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专业方向, 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 , 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进行转移, 促使房地产业和工商业快速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侧重于室内设计专业发展方向;第二阶段 (21世纪前10年) , 人们开始注重房地产业和工商业室内外环境空间的双向营造,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侧重于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行业的共同发展;第三阶段 (21世纪10年代初至今) , 越发严峻的空气污染、气候变暖等城市环境问题, 使人们开始反思如何在城市中健康的生活, 此时景观园林设计便成为解决这些问题主要途径之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侧重于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回顾, 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内专业发展的特征方向。20多年的历程同时也是该专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这种“创新”机制主要体现在“行业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三层面之上, 而三层面创新与专业教育密不可分, 所以就有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下文针对三层面与创新教学模式进行相关内容阐述。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三大创新要素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三大创新要素主要是指“行业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行业创新”是引导者, “管理创新”是执行者, “科技创新”是终结者。

1.1“行业创新”要素

行业创新是指国家设计相关行业组织依据我国地方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 统一并动态制定的相关行业标准与条例。如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设计委员会等国家行业团体, 近几年也出现了中国国际环境艺术行业协会等国际行业团体, 在行业制度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也逐步引进新方法新途径来完善行业瓶颈, 形成国内与国际双轨运行的创新机制。

1.2“管理创新”要素

管理创新是指企事业单位根据社会项目的实际条件, 通过解决问题的创造性途径来实施相关行业准则。这主要由社会企业单位、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事业单位两大部分组成:社会公司企业是从事相关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管理的部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是从事工程项目研究与设计管理的部门。两者的职能一般具有各自的侧重点, 但随着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一些企事业单位已经出现了一体化项目服务机制, 即同时具备研究、设计与施工的行业资质, 对自身管理体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科技创新”要素

科技创新是指手绘合成科技、信息数字科技和产品研发科技的不断推陈出新对设计行业理念与实践的影响, 让项目制作与选材紧跟时代潮流且独具特色。手绘合成科技表现在项目方案设计阶段, 采用手绘草图与计算机合成技术科技手法, 提高方案绘制效率, 这是目前各大企事业单位广泛采用的方式, 不过也有一些单位注重纯手绘设计的表达方式。信息数字科技表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 在项目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和动画新媒体软件, 完成方案整体设计任务, 最终以动画的形式进行方案汇报;现在许多专业大公司都已经成立了数字与工程化并轨的设计研究制作中心, 其核心任务就是完成项目方案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产品研发科技则是指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开发, 目前在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方向都有许多新材料的可用武之地, 新工艺就紧随其后了, 最终以项目竣工落成后的效果向人们展示设计的闪光点。一般设计师能及时运用新材料与新工艺及想到的设计理念, 并付诸于实践。

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

2.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的背景分析

通过以上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三大创新要素的分析, 可以看出在新时期其综合发展的特征与趋势。现在经常会有相关企事业单位指出, 所招聘来的高校大学毕业生出现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轨的问题, 这是一个客观而严峻的专业教育的不足之处。将这些问题进行分解, 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 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扎实, 在业务接单环节产生交流障碍;其二, 学生的手绘与计算机技能操作不熟练, 难以胜任具体设计工作;其三, 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不足, 由于过于在乎工资收入而不断放弃可供自己成长的社会平台, 频繁跳槽, 从而导致社会诚信缺失。这三个方面是大学生就业的真实现象, 与高校的专业教育环节直接关联, 高校也反思自身专业教育过程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高校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表现为三大创新标准:一是“理论与实践一并重视”, 通过定期举办相关学术讲座的形式, 聘请企事业单位业界人士, 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 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水平;二是“强化学生专业交流”, 在校模拟现实项目运作机制, 让学生组建各自团队并亲自参与到项目之中, 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逐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建立校企协同机制”, 通过专业教师暑期培训计划和横向项目入校途径, 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之中, 发挥自己的用武之地。三类标准有效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问题, 但主要还是存在于课堂之下, 教学周期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间隔性和短期性。回归到专业教育的本源之中进行深化演绎, 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之上能带给学生何种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进而影响学生在专业上立志成才并为社会服务, 这一点很关键, 是高校专业建设的长期性工作, 且须和课堂之下三类标准有效结合。在此背景之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2.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的提出实施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 是指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采用课堂之上时间为学生普及专业三大创新要素, 让学生明确本专业要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以致用;运用课堂之下时间让学生涉足专业三大创新标准, 让学生参与本专业要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成应用。进而对课堂之上和课堂之下所学知识进行资源有机互动与整合, 实现学生专业创新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如图1) 。该创新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需要学校与专业教师、企事业专业人士三方共同协作, 才能突显出其综合效果, 进而为学生的高就业素质与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实践案例:重庆文理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改

3.1 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改的前期工作基础

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具有专业理论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 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教学内容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 通过项目考察来收集创新资料;在专业课程设计中, 注重对设计思维的训练;在专业课程表现中, 强调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在专业毕业设计中, 选择喜欢的课题方向进行研究, 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如我们学院入选全国各类竞赛的设计项目日渐增多, 并且2009~2010连续两年在“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中荣获优秀奖, 获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优秀奖等。大部分教师在设计院兼职或成立个人设计工作室, 带领学生参与到实际设计项目的研究中, 完成了一批环境艺术设计项目。

3.2 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改的必要性

3.2.1 用人单位与学院特色专业的双向需求

用人单位需要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尤其需要一专多能、具有综合素质、可以进行资源整合设计的人才。环艺教研室积极配合学校的“顶天立地”发展战略, 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讲求室内设计方向和景观设计方向课程的循序渐进, 设计项目从简单到复杂。现今, 根据社会发展需求,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方向, 前两年专业基础课, 后两年选择专业方向。尤其在室内与景观设计两个方向中, 分为一、二、三阶段, 每个阶段逐步深入, 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水平, 同时也邀请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士为学生做学术报告, 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3.2.2 用人单位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同时顺应用人单位和学科专业的需要, 我们在创新教学思路的引领下整合了现有课程。其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立足本土, 突显专业特色;二是对专业方向项目进行分类考察, 收集较为完整的现状资料, 进而萌生出创新教学成果;三是在理论与实践中强化综合素质与技能, 培养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四是梳理建成专业项目, 对其中的不足形成建议性方案反馈给地方政府, 对专业教师科研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3.3 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改的实施方案

3.3.1 实施建设思路

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建设过程中, 强调专业的整合, 突显美术学院的学科特色, 坚持艺术与科技、人文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水平。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一是由不同美术背景的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前期考察和资料收集;二是环境艺术专业教师进行设计思维与表现的强化训练, 把现状通过专业设计图的形式表达出来;三是分析发现设计优点与不足, 由此进行二次创新设计;四是将现有设计成果进行比照, 形成文字和图示, 强调学生专业团队协调与专业表达能力, 提炼出创新设计成果。

3.3.2 实施建设目标

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的建设, 主要达成以下六类建设目标:一是针对以前专业教学环节的脱节状况, 以整合和全线贯通的思路, 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的教学实践和考察, 思维与表现并重的训练, 进而达成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 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二是通过专业分类方法, 由教师带领学生全面调查永川设计项目, 形成完整的原始资料, 为学生课程设计和教师科研工作奠定基础;三是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指出毕业设计研究方向和思路, 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安排毕业设计进度并精心提炼参赛作品;四是研究低成本的大众设计方案, 保留人文记忆, 改善人居室内外环境;五是为研究本土地域文化特征的现状资料、为乡土特色专业设计提供创新思路, 完成相关的专业研究论文;六是通过专业教学方法产生实践作品, 筹办汇报展览、课程展览和景观设计毕业展。

3.4 实施建设措施

在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的建设过程中, 采取科学管理措施, 促使专业项目高质量完成。主要有以下五类措施:一是建立课题团队加强研讨和学习, 教师对专业项目内容、方法、步骤和考核方式进行研讨, 制定相应计划并完成任务书, 同时传达给学生;二是对学生实行严格的管理, 将学生按照课程阶段进行分组, 按班级进行专业项目设置, 实施项目小组责任制, 让学生自己完成项目的图示和文字日志, 加强他们组织能力的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是在实施过程中严把质量关, 通过教学成果进行分阶段验收, 提炼教学成果;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推动产学研的一体化;五是建立和完善设计工作室管理制度, 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

4 结语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是一项系统化的专业教育工程, 它具体到教学管理与科研和专业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创新。重庆文理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改, 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探索与实践试点, 从2009年开始实施到现今, 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成果, 为用人单位输送了一批合格的专业设计人才。最后, 希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广泛的应用到高校本专业教学过程之中, 发掘各自特色, 汇聚创新源泉, 教师承担责任, 学生敢为人先, 以专业人才培养为己任, 切实提高专业就业率, 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专业, 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驱动下, 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创新局面。这主要体现为“行业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三大创新要素。三大创新要素看似具有一定独立性, 其实是密切关联的, 尤其体现在全国高等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课堂之上。然而, 教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 如何通过“行业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来提升学生就业综合素质与能力, 培养新时期环境以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文章就此展开, 针对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展开, 结合“理论与实践一并重视”“强化学生专业交流”和“建立校企协同机制”专业教育课堂之下的三大标准, 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以重庆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为例, 指出学校对学生专业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表明该创新教学模式在学生职业生涯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高等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三大创新要素,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论如何让学生爱上化学下一篇:Web3.0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