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精彩”

2022-09-12

怎样让学生学习语文、感悟语文、热爱语文呢?最简单的办法是想办法让课堂教学先精彩起来。什么样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如何把语文课上出精彩来?套用《老残游记》里描绘王小玉声音之美的语言, 不外乎三句话:

一、“一个弹子上天”

“一个弹子上天”, 就是教师走进课堂, 胸怀满腔感情的潮水, 一下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就像放那东洋烟火, 一个弹子上天”, 先声夺人。

同样的教材, 同样的学生, 为何不同的教师执教, 达到的效果完全不同?教师的知识水平、备课充分与否等方面的原因容易被认识到, 但情感、情绪方面的原因却常常被忽视。有的老师在课堂上, 面孔虽然不怎么刻板, 但没有激情, 平平淡淡, 即使启发问题设计得不错, 这种课也注定没有多大煽动力。学生感到课堂学习枯燥乏味的原因, 跟教师没有“慷慨”地运用良好的情绪、振奋的精神有较大关系。要上好课, 不仅要用知识, 更要用激情。要让所有听过这堂课的学生和老师都会被自己的激情所感染。

激情不是热闹, 也不是外在的情绪的高涨。尽管, 有时候激情会表现为外在情绪的高涨, 但激情更本质的意义在于授课者对课堂、对学生、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源于一种热爱, 一种对生活和教育的信心, 但就我20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来看, 一种对生活的信心似乎更重要。因而, 激情不是一种技巧性的东西, 不是可以通过外在情绪的渲染或者教学技巧的习得而获得的。无论是神采飞扬或情绪沉郁的讲课, 都可能是内在激情的流露。

二、“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

“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是指课要上得有诗情画意, “有看头”。

于漪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起伏曲折, 就会使读者兴趣浓厚, 步入胜境, 领略无限风光。”语文课更是这样, 如果课上得太平板, 学生就会昏然欲睡;如果课上得有起有伏, 有鲜明的节奏, 语文课才能上出诗情画意来。

1、疏密相间地安排教学内容。

有的教师认为讲得越多, 学生就学得越好;讲得越细, 学生就理解得越深。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是“疏可走马, 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 可以用来跑马, 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语文课也应讲究“疏密相间”, 教师要读懂教材, 决定内容的取舍详略, 突出文章主旨的段落就着重讲。关系不大的就略讲, 或放手自学, 或以读代讲。量体裁衣, 轻重有当, 剪除枝蔓, 疏密相间。

2、张驰有度地把握教学过程。

节奏本是音乐用语, “张”、“疾”是快节奏, “弛”、“徐”是慢节奏。符合节奏韵律的语文课, 不仅适应学生的身心规律, 而且能产生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课上, 内容比较简单的, 学生自己可以读懂的, 可以快节奏地进行。内容比较难的, 课文的重点部分, 则要来个慢动作。

3、动静结合地表现教学形态。

“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静”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语文课中的“动”能激活学生学习的情绪、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静”则有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如果语文课上“动”多“静”少, 就会出现表面上热热闹闹, 但学生的思维很少参与学习;如果“静”多“动”少, 学生就容易产生疲劳。因此,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动一静, 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 动静结合, 相得益彰。

4、山水写意般的教学方法。

说起语文课, 我便想到了齐白石的《虾》, 寥寥数笔就把虾的形态、质感、动势表现得栩栩如生。那浓墨点画的双眼活灵活现, 那浸润渲染的腰身晶莹剔透, 那线条勾勒的须鳌柔中有刚。于漪老师说得好:“教课又如画画, 有笔有墨, 各种画法穿插运用, 根据题意布局, 用墨深深浅浅, 浓浓淡淡, 用笔粗粗细细、曲曲折折, 主题突出, 陪衬得当, 满纸气韵, 浑然一体。”对突出课文主旨的内容或课堂上生成的闪光点应“浓墨点画”, 教师要加以点拨, 引导学生“见木知林”。对课文的情节、语言、情感的精彩处则“浸润渲染”, 文章不出细处, 感人不深, 课教不到细处, 收益不多。对教学思路则“线条勾勒”, 既不把语文课上成“清清楚楚一条线”, 也不能上成“模模糊糊一大片”, 而应注意穿针引线, 主线清晰, 开合自如, 浑然一体。

5、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

“语言不是蜜, 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 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学会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一是要积累丰富的词汇, 平时广为采撷, 大量储存, 上课时便会涌入脑际, 信手拈来。二是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句式要富有变化, 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学生的联想。三是语言要节奏和谐, 抑扬顿挫,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四是语言还应倾注充沛、真挚的情感,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 只有满腔神情, 才能打动孩子的心。如我在教学《观舞记》时有一段话:“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 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 那么你观看过的中国舞蹈, 哪些能冠此美誉呢?”

三、“余音绕梁”

“余音绕梁”, 是指课要上得如春风化雨, 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语文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 揭示人生的真谛, 赞颂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 往往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 陶冶学生的情操, 净化学生的心灵。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达到“春风化雨”的境界, 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应。

语文课随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必然有着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激荡。因此, 语文课要集语言、认识、情感、人文的培养于一体, 由平面变成立体。在课堂教学中要寻觅一个最佳的结合点。选点要恰当, 在课文中能起到点睛的作用, 语言经得起推敲, 内容耐人寻味, 能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 让学生通过感悟进入角色, 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 通过体验进入现实生活, 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 并从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师要有志士“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高贵品格, 有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 有“谈笑间, 墙橹灰飞烟灭”的潇洒自如。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真正地领悟教材, 并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 与作者息息相通, 遥相呼应。教师要学会真心诚意地倾听, 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 满怀信心地热爱那些稚嫩的生命, 用那声情并茂的朗读、妙语联珠的讲解、别开生面的提问、精辟警策的点拨、机智幽默的风采, 使得语文课具有无穷的魅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小说教学“学讲方式”的创设下一篇:营销技巧分析——以“小红书”APP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