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2022-09-12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 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 开放的, 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 共同参与任务, 直接交流, 相互依存。在教学中, 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 如讨论、表演、合作、讲故事、游戏等。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 活跃课堂气氛,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 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 使传统的信息传播网络化, 扩展学生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及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学中。历史学科也在积极努力做着这方面的尝试, 我们历史教师也应对这一“课堂模式”做更深入的研究与反思。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呢?我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发现“热闹”的场面背后, 只有41%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积极效果, 51%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 只是流于形式, 8%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在浪费时间, 毫无功效。例如, 在教学中有下面一个片断:

在教学《江南地区的开发》 (七年级上册) 时, 笔者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 对这一课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认识时, 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把结果表达出来, 例如, 画画、表格、图式等等。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了。笔者身边的一个小组在认真地研究着, 讨论着, 由于意见不一, 争得面红耳赤;离笔者视线较远的地方的一组, 四个女同学在认真地讨论着, 两个男生在嬉闹, 还有一个女同学坐着闷声不响;其他的小组表面看来很认真, 但不知合作的结果如何。

十分钟后, 小组学习结束。各小组开始交流展示, 但效果不理想。有的小组有形式但无内容, 有的有内容但形式单一, 由此可见, 刚才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失败的。

1 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

1.1 时机不当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 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 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 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 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 收效甚微。

1.2 分组不科学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 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 但人员搭配不合理, 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1.3 规则不明

在课堂中, 经常出现这种现象,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 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 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 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 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 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 其他人一言不发, 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 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 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4 时间不足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 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 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 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1.5 评价不全

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 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 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 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 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 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 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2 增强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2.1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 选择有价值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 使学习富有成效, 教师必须设计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活动和作业。首先, 必须有合作价值,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和作业或是引人入胜的场景, 或是令人兴奋的刺激, 或是让人困惑的问题, 或是可以预见的成就。其次, 我们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 应该注意内容含量不宜过小, 如果单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 就没有大家合作的必要;内容难度要大众化, 过难容易冷场, 或者导致只有少数人的真正参与, 而且, 创作活动不宜出效果, 过易会使学生无须作深入的思考。

2.2 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

现在,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 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 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 教师便偃旗息鼓, 终止大家的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其深入展开。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用得当, 在教学中确实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 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决不是万灵丹, 一服马上见效, 它通常需要花长时间苦练才能成功。除了要有良好的学科知识之外, 要设计良好的合作学习教案或教学活动, 还需要有很长的时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及对策下一篇: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人”与“企业”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