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感恩教育的意义

2023-05-19

第一篇:幼儿园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教育的意义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近日,山东省某校针对目前在校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生活的安逸,助长了学生奢侈浪费、盲目攀比、拈轻怕重等不良习气,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了感激他人,奏响了和谐社会从小学生抓起的生动乐章。

感恩,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却很多。民族英雄袁崇焕去世后,佘家义士“冒死葬忠魂”,子子孙孙,生生死死,守墓遗训,口口相传,17代人为他守墓370多年。其所感之恩是大恩,大到国家、民族的大义之上。就是在今天,在我们身边也不乏感恩的事例。在金训华烈士墓地守了37年的陈健,理所当然地成了CCTV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37年前,在一次与洪水搏斗抢救国家财产时,金训华救了陈健的命。在金训华牺牲后,陈健决心义务为战友守墓,并发誓要“一辈子陪着你。”为此,他再没离开过逊克县,一直为烈士扫墓守灵。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淡忘和受到一定冲击,“感恩”一词现在在有些人看起过时了。前不久有一篇报道《他们为何忘掉恩人》,讲的是沈阳沈河区84岁的老人王儒臣捐资助学,遭到所助学子冷落的事情。13年来,老人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如今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却从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更别说来人探望了!还有前不久刚刚去世的“感动中国人物”――深圳歌手丛飞耗资300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重病住院时,受过资助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也没去看他。

感恩是美德,而“忘恩负义”却违背道德的可耻行为,是对人最重的一种谴责。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虽然局限于少数人和个别现象,但其影响不容低估,其危害会导致人的自私、人情的冷漠、社会道德的滑坡。不知感恩最直接的结果,也使一个人融入社会的过程变得缓慢而曲折。

小伦敦双语学校组织的这次感恩教育活动,首先从每个学生每周要为父母洗一次脚,每天帮父母做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这些基本的小事做起,教育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有的学生家长高兴地说:

“孩子以前不太懂事,常惹俺生气,没想到送到学校这么短时间,就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是啊,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特别在样学生,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自然之恩,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这是一种更加丰满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

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好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篇:感恩励志教育的意义

感恩励志教育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核心提示:

感恩,是一种认同。不认同感恩的人,对于感恩熟视无睹、浑然不知的人,他的心性与周围、与时代是格格不入的,甚至还会生出仇恨之邪念。有了感恩思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才得到滋润。

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义犬救主的私塾启蒙或“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所阐述的只是一种封建的狭隘的报恩情结,还算不上感恩思想。它们可能有某种相同之处,但彼此的心态和结果却大相径庭。真正的感恩思想,体现的是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它绝不仅仅是对父母之恩简单的汇报,更应当是个体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及自尊意识,一种自我精神境界的追求。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种种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与豁达地处理。只有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在感恩的氛围里,人们会努力行使自己的责任,减少许多怨天尤人。只有知道感恩,人的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富足更美好!

感恩,是快乐的源泉。感恩可以消除内心所有积怨,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童话作家金小芙说:“种植什么,都不如种植感动来得快。”一个只知道向艰辛的父母索取的孩子,自然不可能得到一个感恩者的快乐;同样,一个只知道让孩子以好分数来回报的家长,又会收获多少快乐呢?阳光的照耀、亲人的关爱、友人的牵挂、恩师的教诲、陌路人的帮助、敌人的打击-----这一切都是我们感恩这个世界的理由。感恩的心容易感动,感动的心充满感激,感激的心快乐无穷。

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生活多姿多味,时代在急速变革,我们只有学会感恩,才能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至麻木;学会感恩,才能正确面对生活、看待生活,人生才会过得坦然,过得幸福而充实。

感恩,是一种竞争能力。现在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人成功后,认为成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别人都是阻力,所以难有感恩之心;另一些没有成功的人则怨天尤人,更是很少想到去感激别人。因此,如何让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会感恩、不忘感恩,是门学问,是一种竞争力。

一、心灵之需——医治麻木,祛除浮躁

众所周知,当今青少年最大的心理问题,就是麻木冷漠。感恩励志教育深入挖掘人性本真,引导人们反思自己,激发人们自我发展的要求,使孩子们麻木的心灵感知苦痛,蒙昧的良知得以警醒。这正是它获得非凡效果的独到之处。为什么每一场都有成百上千的学生情不自禁地争着登台发言?为什么孩子们当场禁不住失声痛哭?为什么让师长们“头疼”的学生也淌着热泪倾诉自己的心声?这是因为,孩子们心灵的麻木被至真至善化解了,他们的感恩之心苏醒了。

【例:2004年4月22日,备受关注的马加爵一案在云南某法院开庭审理,其中一细节令人震惊:马加爵在长达一天的庭审中平静自然,居然不曾回头看坐在旁听席上的亲人一眼,哪怕是其父马建夫因失爱子而痛不欲生,因自觉罪孽深重而四方谢罪!想来马加爵在因微小纠纷杀害四位痛室好友时,既未感念父母之恩,也未顾惜同学之情,哪里还记得学校给他的助学金,哪里还记得国法和良知的发现!马加爵正是这样因“忘恩”而“负义”。可见,麻木是多么可怕啊!】

二、沟通亲子之需——唤醒良知,化解怨愤

最亲最好的身边人倒成了受伤害最重的人,这是近年来发生在青少年中的怪现象。据国家司法部统计:自1997年以来,我国每年都有2万至5万青少年因与父母、师长发生感情纠葛而犯罪,其中人命案不少。

说怪也不怪,一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公主、少爷般生活,“公主心态”早已形成,若有不满,不找“老仆人”们算账找谁呢?二是因为父母要么早就甘当奴仆使唤,要么经常大吼大叫横加指责,矛盾不激化才怪!

感恩励志教育是净化心灵、唤醒良知、激发潜能的生命教育,更是沟通亲子、密切多重关系的爱心教育。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亲情互动”的人性化教育,在化解怨愤、消除亲子间和师生间隔阂方面常常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很多已经离异的夫妇,在感恩会上抱着孩子痛悔,甚至当场宣布“再一起过以前的好日子”;很多长久“不理父母”的孩子,要么痛苦不已,要么当众下跪。

三、激发潜能之需——重树信心,点燃激情

世上没有天生就“差劲”的人(智残除外),也没有天生的英才。差起于“心”,优也起于“心”。

感恩,是生命潜能的催化剂。当一个人拥有感恩之心时,他会因为别人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动,感动之余,他会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学生感恩老师,他就会加倍努力学习以此来回报老师,成绩就会好起来。在受到老师的表扬后,学生更加感恩,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同样,员工因为领导的委任而感动,所以就加倍努力工作作为回报,结果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得到一致好评。

所以说,人人都有感恩之心,都想着去回报,那么我们大家都会变得越来越优秀,世界会充满爱------在学校和单位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是一项投资很小、见效快、回报很大的“民心工程”。

四、改革教育之需——注重心育,贴近学生

现在的学生,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心思都很复杂。实践证明,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谈得太虚或者限得太死,都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传统德育之所以柔弱无力,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它的单一价值观、物化个体以及其自始至终由外到内的“外烁”倾向。

其实,我们不能总把教育中的不堪与难堪都推给教育体制,有些问题就是“人性因素”造成的。请反省我们的学校教育:“生活”是不是在逐渐远离我们的课堂?“童年”是不是在逐渐地远离我们的孩子?“爱心”是不是逐渐异化为简单的规章制度?“学生”是不是逐渐异化为学校、老师、教育工作者的“工具”?------如果我们认真地想下去,真的很可怕,很不堪!

感恩励志教育,则是一个由外烁到内省的反思过程。它立足情感培养,坚持教育活动化、活动生活化。通过多层次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认同,增强爱心行动,建树完整的人格,实现了由“人要我学好”到“我要我学好”的转化。同样在“讲道理”,为什么所到之处尽受广大学生欢迎?

五、敬业爱岗之需——感恩工作,珍惜拥有

时刻拥有一颗对单位感恩之心,我们每个人即使只有五分能力,也能干出十分成绩,因为我们不再抱怨了,不再畏缩了,在困难面前我们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拥有一个感恩的心,在自己的领导面前我们不会有对立情绪,因为我们明白这是为单位做事;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同事彼此之间关系会更加融洽,即使在误会面前,我们也会用温暖的话语慢慢解释,从而化解误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任何一个人包括自己就会在工作之中心无邪念,不会再有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消极怠慢之事发生,因为拥有一颗对集体感恩的心,我们便成为单位真正的主人荣辱与共,兴衰同在。

感恩单位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给我们一个工作和学习的平台,给我们一个相对优越的待遇,让我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感恩领导,是他的职责、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使我们避开懒散和放任的泥潭。

感恩同事,我们要好好地体会汉语中的“众”字,这个普通的汉字蕴含了太多朴素的哲学元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枪匹马闯沙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个时代更需要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地打造出整体的力量。

六、和谐社会之需——弘扬美德,倡导仁爱

当前,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致使一些人急功近利,心底浮躁,商场、官场上尔虞我诈的现象时有发生。

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与此同时,许多家长对子女十分溺爱,从而使孩子养成了“自我中心”。尤其在目前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形势下,一部分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不会关心他人,不懂得尊敬父母,不晓得感恩师长,有些孩子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责任。有的中小学生不顾家庭生活困难,盲目攀比,超前消费,有的成天沉溺网吧,学业荒废,不求上进,根本不懂得父母培养自己的艰辛,更不会真正用心去体察父母的苦心和期待。

许许多多有着各种心理偏差的孩子,正迫切需要感恩思想伸入他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来一次灵魂的洗礼。无数惨不忍睹的恶性事件,无数触目惊心的恶果,无数“心理病”受害者的鲜血和吁求,都在警示我们,人们正渴望着充满人性关怀和伦理道德启迪的感恩励志教育。

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是一种对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

【已有 位网友发表

第三篇:浅谈感恩教育的意义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言而喻,感恩教育自古以来就被重视。现今社会也是一样,感恩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而在目前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感恩教育。所谓实施感恩教育,就是要唤醒青少年的感恩情怀。就是要让青少年知足惜福,学会感恩,懂得爱与被爱。

感恩包含的内容广泛。小而言之,我们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

作为教师,我们更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懂得感恩,才会有社会意识。一个人的责任感对个人社和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古往今来,大凡是对国家、对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人物,都在小学时代就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呢?

一、明确何为感恩、为何感恩 首先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简单讲,感恩就是知恩报恩的意思。一个人生在世上,周围的人都是对你有恩德的。父母有养育之恩,你所食用的粮食、使用的物品、住的房屋、代步的车辆,这些都要有人去生产制造。设想世界只有你自己,怎么能生存。所以,人是要感恩的。

其次,了解一下感恩节,我们不是崇洋媚外的人,但是一些对我们有启发的事物,我们还是要拿过来用的。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由美国人民独创,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在美国,自1941年起,感恩节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并从这一天起将休假两天;而加拿大与美国的感恩节时间不同,10月第二个星期一。像中国的春节一样,在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们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并且在感恩节这一天,做好

一、两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我们知道了感恩节的来由,便能更好地理解感恩,践行感恩。

二、参与感恩活动,体验感恩情感

1、结合教材,体验感恩情感。可讲些关于感恩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鲁迅的“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还有卢梭的“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这些诗句让我们知道:在很久以前,感恩就深入了人心。同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等。都可让学生来加深和巩固对感恩的理解,且能践行感恩,从而让学生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2、利用班会,开展感恩教育。例如,到了母亲节、父亲节就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了解母亲节和父亲节的由来。更加深入地懂得父母的辛苦以及父母对自己的付出,还可以让他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父母,有的学生会说“唠叨”“嘱咐”有的学生说“勤劳”“体贴”,有的学生说:“父爱如山”。从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父母的爱,从内心里感受到父母的伟大与无私。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帮助学生体会到了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唤醒了孩子们那颗感恩父母的心。

3、巧用节日,参与关爱活动。庆祝三月八日妇女节时,开展“感谢妈妈”的活动,活动中,要求孩子给妈妈送上一句温馨的话,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自制的贺卡。体会母亲的伟大与艰辛;七月一日,党的生日这一天,参观博物馆,可以让孩子了解历史,感恩革命先烈;八月一日建军节,走进军营,体会团结,关爱的力量;九月十日教师节,进行“感恩老师”的主题班会活动,懂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重阳佳节时,慰问敬老院,可以让孩子懂得孝敬老人等等。同时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送一杯水”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的首要任务,是快乐的根源,是很自然的行为。

4、利用公益活动,升华感恩情感。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灾难发生时,开展向灾区献爱心”活动,,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图片等宣传灾区人民遭受自然灾害时的惨状,以及地震发生后感人的故事:汶川县映秀小学身高1.6米的藏族姑娘邹雯,是五年级一班的学生,12岁,该班的班长和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她是县体育运动会短跑第五名,发现她的遗体时,她的手还紧紧搀扶着一位同班同学,一看就知道是她在帮老师组织同学撤离。要是她不帮助老师救同学,以她那么快的速度,自己一个人跑下来,肯定就不会出事啊!事后,幸存的同学都这么说。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通过故事唤醒学生们的心灵深处的感恩之心。

三、践行感恩,知行统一

1、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个人小档案,当每位学生生日来临那天,班级便赠送他一张空白的小贺卡,在班主任和全班同学共同祝福他生日快乐后, 让他在贺卡上用心填写对父母或者老师同学的祝福,并带回家保存.要让他记住,是父母给予了他生命, 是老师的辛勤教诲和同学们的关爱,共同陪伴他一路成长, 长大以后永远不要忘记养育之恩、培育之德和珍贵的友情。

2、尽量多开展些爱国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爱国影片,朗诵爱国诗歌等, 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从而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3、利用星期天,组织学生志愿者去帮助孤寡老人,让孩子们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学会尊老爱幼,学会同情和宽容,知道如何回报社会。

可以看出,感恩教育对小学生来说,绝对不是简单地讲求回报,它更在于建立一种责任,是要使小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承担的义务。 “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第四篇:加强企业员工感恩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塑造企业文化需加强感恩教育

托克托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副局长—赵强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产业结构化升级,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正确调动员工积极性,让员工忠诚企业、服务企业,加强员工的责任意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快乐工作、感恩企业作为学习型企业文化特征之一,越来越受到认同和倡导。企业要想成功,就需要营造一种快乐工作氛围,让全体员工在工作中体会出生命的意义,把所有潜力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反之,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工作就业、提升能力和成长的机会,所有这些应值得员工去感恩企业。积极寻求和探讨感恩教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意义和途径很有必要。

一、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后天的教育来培养。在企业,感恩教育是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新内容。员工感恩意识缺乏的根本原因就是感恩教育的缺失,它没有落到实处。基于此,企业必须以“培养员工感恩意识、激发主人翁意识”为出发点,塑造企业文化,让员工对企业要学会感恩,知晓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回报自己的道理,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这是感恩教育必须加强的重要原因。

1、感恩教育是培养员工责任感的重要基础。

在企业,一个具有感恩意识的员工容易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也能为承担责任和完成义务而努力工作。加强员工的感恩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培养其回报企业的感恩意识,而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2、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竞争力是我们衡量一个企业的重要指标。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是产品质量,第三就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感恩教育下,员工如果对企业心存感恩,那么他对企业就会有很高的忠诚度,在工作中也能自觉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创新上也能释放自我潜能、大胆工作,积极创新。企业的领导则通过员工的感恩点燃他们的工作热情,不断对员工进行激励,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成功,而企业的成功就是员工的成功,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作为企业,感恩教育一定要纠正过去那种重视生产经营、轻人文精神培养的弊端,应把员工培养成为真正意义上热爱企业、热爱生活的人。

3、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社会”就是和谐发展的社会,包含民主法泊、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稳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而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具有和谐思想的人。一个具有和

谐思想意识的人一定是一个感恩图报的人,而一个能够图报的人也容易养成和谐的思想原则。企业的员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企业员工的感恩教育,可以使他们关心社会、热爱企业、关爱他人,养成知恩必报的观念,形成和谐健康的人格。

4、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员工团队精神。

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企业的产品和财富是全体员工共同协作、共同创造的成果。所以,员工之间应该彼此心存感恩之情。感恩基础上的劳动协作才是最深层次的团队精神。感恩教育是团队合作的“润滑剂”,员工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更容易达成共识。往往一些注重企业文化感恩教育的企业,竞争力就会很强。拥有强势竞争力的企业,通常也具备感恩教育的人文氛围。因此,知道感恩的人他们在为人处事方面肯定会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因而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会增强忠诚自己企业、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的意识,就会扎根心里、表现在行动上。

二、企业员工感恩意识缺乏的表现

1、员工对企业缺乏感恩之心。

在一些国有企业,包括电业部门,员工的“铁饭碗”思想仍旧存在。员工普遍认为企业给自己工作是理所应当的,企业出现困难与自己关联不大;有些员工责任心不强,缺乏

敬业精神,额外加班,抱怨的多;还有部分企业员工认为自己能力不错,做得也不比别人少,但职位始终得不到晋升,薪水也一直在原地徘徊,造成工作中常常心绪飘摇,没有快乐可言,常常责备企业没有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这些反映出来感恩与敬业精神的缺失。

2、企业员工对管理者缺乏感恩之情。

企业的管理层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理应受到尊重。然而,在一些企业,能少干一点就少干一点,缺乏细致入微已不是个别现象,像执行力不强、工作拖延、服务细节差等在要作中也屡见不鲜。有些员工对待管理者有时也缺乏起码的尊重,如果在工作中遇到批评或教育,则和上级起对立情绪。

3、企业员工对客户缺乏感恩之意。

作为服务行业的,经常会提到这么一句,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同样,客户也是员工的衣食父母。员工只有把工作过程视为对客户的高效优质回报过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优化工作质量。然而,有些员工在工作中无法发自内心的热情去为客户服务,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为客户服务变成了口号。有时他们也简单的认为,只要客户不投诉,那么我们的服务就差不多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差不多”,往往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隐患,久而久之,失去的是客户和企业的信誉。

三、感恩教育的途径

感恩教育是一个正面教育、事迹感染、环境影响的结合体,教育方式只有和环境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在企业我们可以从环境影响、情感引导和工作实践三个层面来实施感恩教育。

1、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优化感恩环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面貌和经营风格的集中反映,感恩教育的主阵地在日常工作中,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感恩教育的素材。为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和人际氛围,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建立领导接待日、领导联系点、职工思想动态报告制度等,形成员工与企业有效沟通的交流机制,对困难员工家庭进行补助救济、为过生日的员工送上一份精美的礼物、为考取大学的子女送上一份奖励等等。切实解决员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通过企业小报、宣传园地等把感恩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广泛宣传感恩的意义,树立感恩的典型,让员工置身于一种感恩氛围中,从感恩环境中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

2、管理者要率先垂范,加强情感引导和交流。 感恩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开展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加强和巩固员工的职业情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是全局性的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在企业实施感恩教育,首先是企业必

经将感恩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中,使感恩教育成为员工“必修课”,教育员工感恩企业、回报社会和关爱亲人。其次,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要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最后,企业的职能部门及管理者要经常性,有目的与员工情感沟通,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进行交流,渗透感恩教育。开展感恩教育,就要求管理者做员工的沟通者和知心人,在日常工作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

3、带领员工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践行感恩。 社会实践是磨练个性和锻炼人格最有效地手段和方法,是员工感恩品质形成的基础,是员工热爱企业、奉献社会、关爱同事的有效途径。企业要经常组织员工开展积极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感恩思进”主题活动、专题读书活动、各种座谈会、观看感恩电教片及各类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演讲、书画活动等,来引导员工学会感恩,学会做事。同时要使社会教育和企业教育结合起来,让员工从中体验到工作和生活的来之不易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的艰辛,还有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给予的鼓励和帮助,因此,将感恩意识转化为为社

会、为企业、为他人服务的实际行为。

4、重视亲情教育熏陶,发挥家庭支撑作用。

家庭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感恩教育资源,我们应充分利

用好这种资源,积极开展有关感恩意识的亲情教育。我们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好亲情教育宣传。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开展“亲情演讲”、“亲情活动日”、“亲情座谈会’等富有号召力、亲和力的亲情教育活动,积极营造亲情氛围,发挥家庭支撑作用,让家人理解和支持员工的工作。二是开展亲情联谊会。要定期组织亲情联谊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互动将父母心、夫妻情、儿

女愿与生产经营密切联系起来,不断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确保完成各项任务。三是开展好“心连心”活动。要建立起党员责任区制度、管理人员谈话制度,加强领导与员工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帮助员工排除困难、化解矛盾,不让员工带情绪上岗,不让员工带包袱上岗,排除一切心理隐患,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让员工把精力放在生产一线上。

感恩教育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系统工程,企业教育虽然是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但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也是不够的,只有实现家庭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合力,企业还应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使感恩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只有在企业内掀起感恩教育的热潮,人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处处心存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接近,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企业才会长足发展,社会也才会变得和谐,这些对企业员工的教育也才会更

加有效。

第五篇:幼儿园开展“双语”教学教育的意义

随着经济大变革,商品大流通,人员大流动,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少数民族要走向世界,必先走向全国,而走向全国,必须通过语言关。因而,让少数民族青年同时掌握国语和母语,是事关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事。

一、新疆加大双语教育力度意义深远

“让新疆各族青少年能够进入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享受到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 尔肯江〃吐拉洪说,人的素质,是缩小一切差距的根本,也是强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维护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只有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民族发展历史,才能加深对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能生成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新疆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经济的高速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南疆地区,加大双语教育力度的意义更加深远。

实践证明,一批优秀、高层次的少数民族学者、专家和高科技人才,无一不是“民汉兼通”或通晓多语,无一不是受益于双语或多语教育。所以,让少数民族青年同时掌握国语和母语,是事关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事。新疆双语教育存在着教师短缺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双语教育要打“组合拳”

双语教育规模日益扩大,深深鼓舞了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们,他们纷纷出谋献策,为发展和提升双语教育质量推出“组合拳”。

三、扩大内高班招生规模

内高班政策让广大各族群众得到了实惠,受到了全疆各族群众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农牧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全区报考内高班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内高班已成为造福新疆各族群众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2008年以来,近2000名内高班大学生顺利毕业,大部分回疆就业,充实到新疆各行各业和基层工作,成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对各类人才尤其是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加大。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阿不都热依木〃阿米提建议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高班招生规模,分5年完成扩招任务,到2014年实现年招生1万人的规模。

四、做好教师培训

推进双语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培养建设一支合格的双语教师队伍。这是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阿不都拉〃阿巴斯代表的观点。他建议,实施新疆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计划,构建以新疆师范大学为龙头,以喀什、伊犁等地6所师范院校为主体、区外对口支援高校为外援的新疆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五、留住优秀教师

目前,在和田等南疆地区,双语教育尤其是学前双语教育已经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农牧区。在为双语教育发展规模感到欣喜的同时,巨艾提〃伊明也为教学质量感到担忧,因为“满足双语教学要求、有较高教学能力的教师还很缺,从长远发展来看,尚有50%的缺口。”他认为教师待遇问题非常重要。“在偏远、艰苦地区,没有一定的待遇作保障,单纯凭感情留人有时是留不住的,往往有能力、有水平的老师会被条件好的地方吸引走。”

六、成年人也应学双语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强劲推动以及新疆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全面实施下,国内外一大批产业集团入驻新疆,钢铁、石油、天然气、煤炭、煤电、煤化工等工业产业集群全面建设,新疆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人才特别是“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需求日益强烈。苏胜新说:“既要以学校为重点,抓好幼儿和青少年双语教育,又要抓紧成年人双语教育。在南疆四地州,一部分已就业的少数民族群众因语言问题制约了他们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能力,建议从政策上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开展针对成年人的双语教育工作。”

据自治区"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介绍,目前,我区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中,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已达到75万人。我区"双语"教学工作已从中学下移到小学和学前阶段,许多地区的"双语"授课班已从数、理、化三科使用汉语教学发展到除母语课外,其他学科均使用汉语教学的新模式。

七、十年人才大开发,双语教育创佳绩

加快新疆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人才是关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新疆始终坚持人才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稳定服务、为民族团结服务,大力发展人才战略,培养了大批“双语”人才,各行业的人才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双语教学只是新疆人才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为推进“双语”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新疆通过采取脱产培训、自学、“结对学”等方式,提高干部“双语”能力。

八、“双语”是沟通的桥梁

众所周知,语言是信息交流的工具,德国著名释义学家伽达默尔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人因为有了语言,所以有了一个“世界”,同“世界”有了一种“关系”,对世界有了一种特殊的“态度”。当然,他的“世界”是泛指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小范围。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之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是推动国家进步、时代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疆的主体民族有13个,使用的主要语言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语等,因此,信息的传递、沟通又要借助多种语言进行。一则广告语说“沟通从心开始”,对于多民族地区而言,沟通要从互通的语言开始。

九、双语教育让少数民族孩子们的明天更美好

新疆的双语教育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但在近年在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了解,仅从2008年至今,国家已经向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投入超过十二亿元,在南北疆

贫困农牧区建起电脑、电视、DVD、投影仪等设备先进的幼儿园。 国家财政部正式批复了《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规划》,计划到2012年,国家和新疆将投入近51亿元人民币,用于新疆七地州九县市学前“双语”教育发展。新疆喀什、和田等七个地州及若羌、和静等九个县市将新建“双语”幼儿园2200多所,在园幼儿将达三十四万多人,基本普及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相信在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新疆“双语”教育的未来取得长足的发展,少数民族孩子们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园公开课总结感想下一篇:幼儿园教师节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