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市场监管分析论文

2022-04-25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药品市场监管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常

药品市场监管分析论文 篇1:

基于信息化视角的智慧市场监管创新发展探究

摘 要:将现代化的先进现代信息与传播技术及传统形式的市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现代化的智慧信息市场监管机制,智慧信息市场监管机制的建立才能真正意义上全面提高整个市场的监管效率。文章通过阐述市场监管建立智能市场监管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建立的可能性,分析了建立智慧市场监管机制的各项制约因素。进而从市场监管理念的变更、全面加强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协作市场监管、鼓励发展基础公共设施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加快建立健全智慧市场监管机制。

关键词:信息化;智慧市场监管机制;治理社会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1.19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从高效增长阶段逐步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水平的高效经济发展需要依托于高质量的市场公共行政,传统的市场监管机制存在市场监管水平低、部门执法能力弱、市场监管功能发挥不好等问题,从而很难适应于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全新业务增长需求的新环境,随着“市场监管特勤局”改革的全面深入,要建立智慧市场体系,市场控制必须建立在全新功能完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便利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地推进互联网应用与智慧市场监管的深度相融合。

1 市场监管现行信息的必要性

现代信息与传播技术具有便捷、高效和精准的特点,使各个领域显著全面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且在市场竞争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各行各业都需要逐步开始建设智慧信息化市场监管体系,逐步提高自身在周边地区的市场监管实力。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市场监督的结构在许多方面得到了研究和发展,逐渐改变了过去,只依靠人力资源来收集、整理和存储大量的业务记录的方法。从最基本的小企业开始,不断地通过现代信息与传播技术进行市场监督,企业根据要求在商业登记窗口收集、登记和整理公司信息和数据。截至目前,企业营业执照逐步实现电子化处理,公司依靠网络申请,在家就可以进行申报处理,不断使办理人员从困难的手工操作中逐步解脱出来,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手动控制的误差,从而也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利用后续监督监测的数据,使企业信用信息对社会公开,全面受到社会的市场监管与监督。

2 信息化背景下传统市场监管模式的困境

2.1 传统观点和思维难以改变

现代信息与传播技术的创造是不断更替的,专业人士经常认为智慧信息化市场监管是实现市场监管体系现代化、同步实现高质量控制的重要途径;但些许部分年龄较老的基层领导难以跟上智慧信息化市场监管和岗位管控的现代化脚步,继续实行原有的市场监控体系与行政处罚,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高速转型以及市场主体数量迅速增长的新形势,现代化信息与传播技术在市场监管过程中的应用将会不断地促进市场监管质量的高速发展与实施。

2.2 数据的可靠性和集成度低

市场监管数据的完善性和精准性是有效实施信贷市场监管的基础,而信息市场监管要求尽可能充分地获取一定量的准确数据,目前,政府市场的监管数据主要来自各种不同规管机构在执行职务时所得的一手资料,包括市场公司主体的基本注册资料,关于行政许可证和行政处罚等的信息,大多数市场监管机构仍然处在“自主处理”阶段,各自独立构建自己的信息系统,整体市场缺乏综合规划和统一规范。从而导致市场间联网难、市场系统数据共享难、市场数据采集难、市场运行难、市场个体发展不平衡,影响市场缺乏信用档案的完整性,同时,也很难保证当前已有数据的精准性。

2.3 个人企业参与数据有限,市场监管机构缺乏互动

智慧信息市场监管体系应该是一个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的跨部门有机整合协作的智能体系,然而目前我国智慧信息化市场建设是一个比较单一的主体行为,参与数据供给服务的企业相对较少,同时存在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性能相对较低的问题,以及信息化集成的成本相对较高,近而对整合的数据材料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使一手数据资源被浪费。市场监管机构所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无法让一般行业协会以及第三方机构很难及时的取得资料,以致整个行业以及协会很难及时精准的创建有用的信用档案,难以使整体行业形成一个较高的企业风气,来制约着社会市场监管联合的全面建成。

3 传统市场监管信息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市场监管体制的不统一性

总体来说,整体市场监管水平有待全面提高,从实际情况看,尤其是对于基层市场监管的问题,目前来说也是所有市场主体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事实上的情况是,大多数市场监管数据都是通过手工收集,同时市场监管与执法人员的增加,也是建立在整个社会劳动力增加的基础上,而并非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以致基础设施建设并不理想,市场监管对市场信息的感知程度也不高,市场监管的监测重点和检测的关键信息也不精准,监测质量也相对较差,检测人员的受教育水平也有待整体提高,導致整个市场数据难以准确、全面、及时、大量地获取等情况也全面的反映了传统市场监管体系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3.2 传统市场监管信息传递的不一致性

在传统市场监管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的不一致性,使信息形成过程中效率不高,进而智能市场监管的系统和覆盖范围难以形成。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许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工作方法,企业应用业务系统繁多,系统资料零散化严重。除此之外,整个市场监管主体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市场监管的职能多、公信力不足等,以及推广信息还不到位,难以建立基础数据库。

3.3 传统市场监督缺乏沟通和分析

由于传统市场监督的决策不科学,进而市场监督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非常需要充分的沟通和分析,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更好地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信息交流的滞后性,容易导致监测工作的重复以及监测工作的错误频出。这就需要各部门通过不断地交流沟通分析,来提高整体协作水平。另外,当前的数据收集的结构过于重视监测数据的采集、显示和汇总,但在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分析和实施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小,人为干预协作程度不足,从而使其决策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

4 逐步推进智慧市场监管信息发展战略

推进智慧信息市场监管制度建立,需要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层次分析。同时需要不断地运用现代信息与传播技术,推进全面市场智能监控体系,形成市场监管大型IT和AI技术的新型创新市场。

4.1 实施全面战略一体化

首先,需要不断地推进信息网络全面互联互通,进而实现原工贸、质检、食品一体化质量和药品市场监管机构的全面智慧信息网络,逐步改善和重组企业个人与政府以及互联网的关系,克服政府服务和系统收集市场监督之间的信息传递障碍。其次,逐步整合一个全新的执行系统是当前必须达到的,该系统不应只与政府当局挂钩,服务体系还需要不断地与基层管理体系相衔接,特别是与各实践机构部门的设置相衔接。

4.2 推进智慧信息市场监管建设

首先,需要不断地配合适应体制改革的需要,不断地加强监测数据与实施创新创业的融合。向基层不断的创新正在推广“智能信息市场监管”以及“网络监控”。全面建立符合核心工作的实践平台,通过现代信息与传播技术来全面提高整体市场的监管效果,并且需要确保其有效运行。其次,在全国或全省范围内开发必要的通用软件,避免重复开发和过度投资等问题,需要重视开发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的软件来不断地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和及时性。

4.3 积极运用高科技以及人工智能技术

在不断地推进市场监管信息公开方面,需要着力于开发创新管理理念和创新管理方面。在当代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传播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将有效地帮助公司收集和整合数据,并根据收集整合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处理以及使用。人们需要不断地更新新技术,转变新观念和方法,来全面适应互联网的不断发展[1]。

4.4 定期更新信息系統

随着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以及现代信息与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进而对市场监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能顺应时代,与时俱进,有必要进行定期的更新市场监管监测数据,进而确保市场监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在开始升级工作之前,必须组织员工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管理与学习,需要装置不同系统的功能的信息系统,系统的运行状态也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在对管理平台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单位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使之能够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5 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市场监管机制的构建路径

5.1 转变传统的市场监管观念,形成智慧信息市场的监管思维

贯彻信息化理念,需要深刻认识到运用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效率,重点抓好信息化建设,使管理水平更加现代化;各级市场监管体系,特别是市场监管决策者,更需要提高信息思维意识,为制定科学实用的市场监管决策奠定理论基础,执法人员也必须形成信息化观念,加强学习信息化相关的知识,改变传统思维习惯,深刻认识信息化在构建智慧信息市场监管机制中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市场监管机构要坚定信念,认为技术是提高市场监管效率和实现市场监管现代化的主要手段,也是防范风险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市场监管机构必须关注变化,利用现代信息与传播技术进行市场监管,及时调整市场监管政策和市场监管措施[2]。

5.2 加强专业人员进修学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们是市场监管信息模式应用的核心,市场监管机构必须形成信息服务,选派计算机、应用数学、现代经济、现代统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进行全面地学习,使之熟练掌握和运用常规数据处理技能,并且根据市场控制的需要建立信息学分析模型,设计开发相关信息产品,做好信息化控制技术保障工作;另外,有针对性地吸引信息化专业人才,补充技术保障队伍,参与设计研究。

5.3 全面优化市场监管平台

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应当是联合、共享、开放的平台,各级及时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满足当前市场监管需求省部门能够自行处理业务,及时将服务机构、系统行政执法机构和市场监管机构被列入抽查清单。通过该平台也能确保其与国家信贷披露系统的数据交换,为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创建新渠道,从而规范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达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更新,确保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政府集团之间的信息畅通无阻地交流,并且及时的解决问题,建立信息交流评估系统,也加强了对信息交流过程的监测。

5.4 加强新资源的开辟,促进社会治理

市场监管信息平台旨在满足管理需求,个人企业对信息的需求也是如此。平台应当依法为个人企业提供积极、公开的信息获取渠道,促进政府和个人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企业个人有权实时监控这些公开的信息,以确保个人企业能够进入社会管理体系;另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背景资料,使社会各方面都能利用政府的数据来开发产品,引进先进的市场监管产品,并且最终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工具来监管市场[3]。

6 智慧信息市场建立健全控制机制

6.1 实施数据监测,加强信贷监管

实施数据监测分析,不断地加强信贷市场监管,能够全面有效提高市场监管的精准性。市场监管机构通过加强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采集,建立市场监管信息网络;通过建立市场主体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将市场监管机构数据与第三方机构数据,通过对主体多维信息数据的不断的总结市场信息、日常市场监管信息、执法处罚信息、日常运营信息和第三方评估信息,并且提供更多的原始数据,运用信息思维进行实地分析与动态评估。

6.2 加强市场监管信息处理的技术

加强市场监管信息处理的技术,可以打破信息孤岛,使上下级、同级甚至区域之间的数据加强流动,数据链的延伸,也提高了数据价值链的延伸,将不断增加数据的可行性和可扩展性,促进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构建一体化的部门间协作体系[4]。

7 结语

党和企业建设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职工实际进行有针对性地与年轻人员开展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岗位的高效增长。同时也需要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市场监管部门必须紧紧地跟随现代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先进发展理念,不断的加强智慧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创新场车“12345”智慧市场监管模式 看浙江金华如何为叉车系上“安全带”[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3):1.

[2]刘鹏,钟晓.智慧市场监管真的智慧吗?——基于地方政府食品安全市场监管改革的案例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7(2):28-39.

[3]焦强.“标准化+大数据”构建智慧市场监管新体系 河北省石家庄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市场监管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J].中国质量市场监管,2021(1):60-62.

[4]尹弘在省市场监管局调研时强调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提升市场监管水平服务高质量发展[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20(22):26.

[作者简介]王俊红(1973—),女 ,汉族,北京人,计算机软件工程研究生;魏旭晖(1978—),女,汉族,北京人,软件工程研究生。

作者:王俊红 魏旭晖

药品市场监管分析论文 篇2:

常州市建立以动态信用监管为核心的食品药品社会共治新模式

常州市市场监管局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运用动态信用模式,借鉴交管部门对驾驶员实行积分(12分)制管理的方式,对企业的不良信用行为依不同标准实行记分管理,确定对其的监管等级;通过“智慧市场监管综合平台”,融合各环节数据信息,与信用管理互通互用,实施动态管理;采用跨部门联合奖惩、多渠道公开等方式,让信用信息“活”起来,不仅仅能用于监管,还是促进社会共治、推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有力举措。该模式入选2019年“新华信用杯”全国信用案例,信用信息平台荣获国家级、省级多个奖项。

背景与起因

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是一项世界难题,中国情境的复杂性使中国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更成为一项世界级难题,寻求从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角度破解这个难题同样面临困局。传统的监管模式,单纯从监管端发力,监管的重点不够突出,导致有些地方管得很严,有些地方监管却存在“盲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高。常州市市场监管局运用动态信用模式,将食品药品相关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公开与推送,大力推进“阳光餐饮”等社会共治举措,让社会公众来监督和挑刺。以社会共治为切入点,真正让企业珍惜信用、消费者用好信用,推动实现企业积极主动的落实主体责任。

经过与做法

建立基于信用管理的制度体系。常州市市场监管局围绕信用管理、诚信建设,建立健全了信用信息的记录、评定、奖惩、公示工作机制、信用动态评定和管理机制、不良信用信息修复机制、跨部门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信用信息公开机制等,初步建立起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制订并不断完善《常州市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管理办法》《常州市食品生产企业“灰名单”“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为构建以食品药品监管为基础、以信用为抓手的社会共治新模式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适于动态信用监管的分级模式。常州市市场监管局建立动态信用等级评定及管理模式,打破了原有一年一评、基层初评、市局复审的传统模式,在企业原有年度信用等级的基础上,借鉴交管部门实行积分(12分)制管理的方式,对企业失信信息进行归集后,按失信程度对应扣分值进行信用评定。信用等级分为守信、一般失信、较重失信、严重失信四个等级:11~12分(含),为守信;7~10分(含),为一般失信;3~ 6分(含),为较重失信;0~ 2分(含),为严重失信。依据企业在监管部门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行政执法等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设立扣分标准,对行政相对人的不良信用行为依不同标准实行记分管理;同时,对于企业获得食品药品相关表彰奖励或荣誉的,设置加分项;以此确定行政相对人的监管等级,实行分级监管。

打造智慧监管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信用监管的融入。常州市市场监管局注重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作用提升监管效能,深入推进“智慧市场监管综合平台”建设,为信用监管插上智慧的翅膀。该平台包括一个统一技术架构平台、一个大数据中心、一个应急指挥中心,省、市、县、乡4级互联应用,覆盖行政审批、监管检查、稽查执法、应急管理、检验监测、风险分析、信用管理、公共服务8大业务功能的智慧综合管理云平台,实现企业主体信息、监管业务数据、风险监测、产品追溯、信用管理等数据全面融合。将信用信息与已经建成审批系统、监管系统以及稽查办案系统中的信息实现共享,依据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及相应管理办法建立信用评估模型,利用信息采集系統,自动抓取归集相关数据,按照一企一档的原则,结合日常监督、专项检查、认证、信用考评等工作,及时收集、记录、存储企业基本信息、监管信息、信用信息等,对信用等级进行动态管理和评估,实现依据信用动态等级开展监管工作。

拓展运用渠道让信用信息“活”起来。一是积极开展跨部门联动奖惩,签署了常州市对守信纳税人实施联合激励和对失信纳税人实施联合惩戒的两个合作备忘录;与卫计、人社、公安等部门基本形成了监督检查互动、监管标准互通、信用结果互认的合作氛围。抓住关键环节与公安机关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联合制定下发《关于严格落实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处罚到人行动方案》,已对193名符合禁业限制情形的责任人员实施禁业限制“资格罚”,并将相关责任人员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上传至常州市信用平台,对全市食品药品领域从业人员触动极大,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了警示、震慑的信用监管效果。二是采取多渠道主动公开,将信用信息融入到“阳光餐饮”“安心菜场”“放心药店”等事关民生实事的食品药品工作中,通过平台的公共服务系统直接将企业信用情况展示给广大市民,引导公众参与监督、促进社会共治、推动企业自律,夯实食品药品安全基石。

成效与反响

彰显了“互联网+”的社会共治理念。“智慧市场监管综合平台”已打通了20多个独立业务系统,汇集了近10万企业、近2万多条行权数据、超1000多万条监管数据、超9000万条企业监测数据,对近70000家食品药品企业进行动态信用等级评定和监管。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受到江苏省信用办和江苏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的联合发文表扬,获评2016年江苏省智慧食药监行业应用示范项目、2017年江苏省民生服务类食药安全优秀大数据示范项目和2018年度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创新奖项目。该平台还入选全国智慧监管典型案例,并代表江苏省在2018全国智慧食药峰会上作典型案例发布。

彰显了信用奖惩的社会共治举措。常州市市场监管局对守信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给予重点扶持。对存在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和隐患的一般失信企业,进行约谈告诫,加强警示教育,提醒、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对于较重失信企业加强日常监管和“双随机”抽查,加大执法检查频次;对严重失信企业除加强监管的措施外,将其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示,通报相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纳入食品药品“重点监管名单”在一定期限内限制从事食品药品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再次发生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重顶格处罚,以此推动建立信用监管与社会共治相结合的新模式。

彰显了利企惠民的社会共治功能。通过打造监管公开、信用公开等“五位一体”的“阳光餐饮”社会共治平台。促进企业自觉落实主体责任,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使从业者更加“用心”;监管部门及时掌握情况,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让监督者“省心”;消费者实时查看企业信用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既能让其“安心”消费,又增强了与公众的互动,进一步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探讨与评论

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机制和监管模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化技术,逐步建立起以动态信用监管为核心的食品药品社会共治新模式,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

作者:卞伟

药品市场监管分析论文 篇3:

药品过度包装问题的制度逻辑分析

摘要:药品过度包装是目前国内医药商品的一个普遍问题。本文基于制度逻辑理论,认为药品过度包装现象背后存在政府、药品生产商、医院药店和消費者之间的逻辑冲突。政府相关部门在药品市场监管中具有兜底性责任;药品生产商市场逻辑使其采取有利自身利益增加产品利润的决策;医院关注药品的疗效而不是药品包装;消费者基于效用逻辑希望买到质优价廉、方便携带的药物。这四种逻辑的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导致药品过度包装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个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药品过度包装;制度逻辑;逻辑冲突

随着包装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不少药品包装日益复杂、考究、精致,有些甚至到了豪华的程度,过度包装和重复包装现象严重。药品过度包装不仅给消费者使用带来不便,也不符合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过度包装药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药品贮存和管理成本,加剧消费者使用负担和经济负担同时造成了资源浪费。药品过度包装问题的背后涉及政府管理部门、药企、医院药店以及消费者几个主体之间的逻辑冲突。通过对药品过度包装现状进行调查了解,运用制度逻辑理论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药品过度包装现象的表现及危害

目前,市场上药品过度包装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药品包装繁复。许多药品包装除了普通铝板,还附加铝塑泡罩,外附说明书后用一层塑袋封住,再整体装入药品包装纸盒,纸盒外再封一层透明塑料薄膜。这类药品包装组合过度繁复,失去了包装原本提供保护、方便携带的意义,为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不便。二是药品包装计量小,浪费包装材料。许多药物需常年持续性服用,却被包装成了周计量的小包装,如治疗高血压和降血脂的药物,患者需要每日一片长期服用,但药品的包装是一盒七片一周的剂量,一个月四盒包装,几乎浪费了三周的包装。三是药品包装过大,占据过多空间。说明书占据空间过多,把普通药品包装成华丽药品。

药品过度包装问题已引发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针对药品过度包装现象指出,由于药品包装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药品定价、招标采购和市场营销等原因,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的包装形式和材料的选择未从方便临床用药、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而是过度包装,与原有包装功能严重背离,是一种非正当的营销手段。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委员会认为药品复杂包装的做法,直接增加了药品的生产成本,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资源浪费,产生大量废弃物垃圾,不符合环保理念。

二、药品过度包装的制度逻辑冲突分析

制度是由多种制度秩序构成的,每种制度秩序都有自己的逻辑,制度逻辑理论关注在复杂性制度环境下多种制度逻辑长期并存所导致的组织行为差异现象制度逻辑是社会层面的文化、信仰和规则,能够塑造行为主体的认知及行为。分析药品过度包装根源在于政府药品市场管制政策、药品市场自身的特性、医院药品管理制度设计与消费者自身需求背后逻辑冲突。

(一)政府管制政策逻辑

政府政策逻辑是以国家管制角度,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为出发点。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所有药品必须完全符合安全规定,保证药品的安全是政府逻辑最核心的要素。《药品管理法》法中涉及包装的相关规定主要有: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符合药用标准,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质量;药品包装应方便贮藏、运输和医疗使用,按照规定印有或贴有标签并内附说明书;要规范药品包装规格的管理。因此,《药品管理法》要求药品包装方便贮藏和医疗使用,规范药品包装规格管理,但对防范药品过度包装并没有明确规定。

现行的医保政策中对于药品的一次性开药剂量有所规定,急性病一般一次只能开三天的用量,慢性病药品一般是一个月的用量,导致药品包装剂量偏小。这样的规定给需要长期服用某类药品的病人带来反复取药的麻烦,但是医保政策规定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防范利用医保制度的漏洞进行违法交易与非法提取药品内成分合成毒品的行为。。

基于政府逻辑,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规定的时候要保证社会全体公众的利益,还要有效防范不法分子钻政策的漏洞,进行药品倒卖与提取药品成分等行为,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缺少了一些便利性,体现了政府逻辑和消费者的效用逻辑之间的冲突。

(二)医院管理制度逻辑

医院逻辑是医院在给患者开药和管理药房等一系列行为上做出的管理制度设计。医生对患者病症进行诊断后开药,只需输入药品名称即可,对药品的包装并不关注,其次医生针对不同体质的患者,需要通过试药确定最终的治疗药品,小包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药品的浪费。药房工作人员在接收配药信息后启动备药流程,以流水线的形式进行配药与药品发放工作,其工作的重点在于配药与发放的准确性,也不会关注药品的包装问题。

医院药房在实际工作中也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药品管理体系,如果药品包装进行大规模的整改,不论是缩小药品包装或者增加不同剂量的包装,医院都要对药品的储存、发放管理制度做出整改,随之要调整相关工作人员,无疑增加了医院药房的管理成本。

基于医院管理制度逻辑,院方因为种种原因并未有提出药品过度包装问题,也因而成为药品过度包装现象没有被重视的原因之一,体现了医院管理制度逻辑与消费者效用逻辑之间的冲突。

(三)企业市场逻辑

市场逻辑要现在药品生产商和药店都要通过药品在市场上的流通获取利润。市场逻辑表现在企业要从药品中获得利润,其中一个方式就是通过美化药品包装,使其能够与其他同类药品区别开来供消费者进行选择,从而获取较高的市场份额获得盈利,这种竞争使药品的包装趋向豪华化。另一方面,药品市场本身缺乏弹性,消费者对药品的需求往往取决于药品的疗效,价格的影响较小,即使由于包装过度导致药价上涨,一般情况下患者也是会买单的。

从生产设备角度看,现有的药品包装的生产设备是固定的,对于企业来说是已经投入的固定资产,一旦要改变药品的包装,就需要同时投入资本进行机器的调整或重置,其次包装的改变必将使企业生产计划、工人计划都随之改变,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基于市场逻辑,药企如果简化药品包装,说明企业的药品不能够以华丽的包装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同时要改变现有的包装生产设备,将会提升生产成本,使之陷入了社会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之中,同时也体现了市场逻辑与消费者效用逻辑之间的冲突。

(四)消费者效用逻辑

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往往存在盲从心理以及通过包装判断商品质量的错误认知,又因为药品市场存在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患者在无法判定药品疗效的情况下进行消费选择时,药品包装带来的信息是最直观的,精美的包装更容易获得患者对药品的信任,效用逻辑主要是用消费者购买行为逻辑延伸出来的。

消费者购买药品的效用逻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购买药品的消费者作为患者,在购买药品时主要遵循医嘱,很多时候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只关注药效,这是会忽略或者是对药品包装的过度无奈妥协。另一方面,消费者在一次大量购买药品时需要抱着一大袋的药品,实际上将包装盒子扔掉会极大减小携带的分量,增加便利性。同时对于慢性病的患者,每月至少要两次前往药店购买药品,这种不便利性就更加凸显出来。

基于效用逻辑,消费者更希望买到药效好,便宜,携带便捷的药物,但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在于疗效,于是对于过度包装,在整体反映上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较低。消费者对药品的经济性、便携性的需求使之与企业市场逻辑之间存在冲突。

三、解决药品过度包装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药品过度包装问题背后实际上体现了政府逻辑、医院逻辑、市场逻辑以及效用逻辑之间的冲突。要有效解决药品过度包装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一)要合理解决药品过度包装背后的制度逻辑冲突

政府的目的是维護社会公共利益,对药品的流通进行限制,有效预防药品的非法买卖行为;医院的目的是治病救人,重在药品的药效,往往忽略药品包装问题;药品生产、销售企业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过度包装是其扩大利润的有效方法之一;消费者的目的是通过药品缓解自身的症状,重在便携与疗效,又因为药品的价格弹性小,所以包装往往被忽略。因此,要解决药品过度包装问题的关键是合理解决不同主体逻辑之间的冲突。

(二)让药品包装有法可依,依靠法律限制药品过度包装

药品过度包装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法律规定,因此政府应健全针对药品包装材质、大小、方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药品包装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通过法律的形式合理解决四种逻辑之间的冲突,并建立相关的监督审查制度,对药品过度包装问题进行明确有效的监督管理,使药品的包装形式规范化。政策的规定避免了药企之间的包装竞争,规范了市场行为,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合理的药品市场环境。

(三)药品生产企业应当积极创新、自我监管

药品生产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创新研发绿色包装、可循环使用包装,替代现有的药品包装,减少药品包装的浪费。除此之外,药品生产企业应设计更为简约便携的包装形式,比如,以单次服用量进行包装取代单粒包装的颗粒药品,在最大程度的节约空间的同时方便消费者服用。药品生产企业内部应加强自我监督管理,制定相关管理规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药品进行包装生产,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

(四)消费者要树立正确观念,提高自身意识,拒绝过度包装药品

首先,消费者应加强学习医药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改变以包装判断药品的质量的错误认知,切忌盲目从众的消费心理,要根据疗效、成分选择最为合适的药品。其次应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从自身做起,杜绝过度包装药品,并主动监督药品生产企业的行为,打造良好的药品行业环境,消除药企的包装竞争,使自身能够购买到更加经济、便捷的药品。

参考文献:

[1]    杜运周,尤树洋.制度逻辑与制度多元性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12):2-10,30.

[2]    范继成.药品过度包装大行其道[J].中国包装工业,2013(3):52-53.

[3]    朱铭来,孟祥怡.药品过度包装的弊端及其对策[J].中国医疗保险,2011(6):49-50.

作者简介:

李嘉慧(1998-12-12),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学生,本科在读

王书瑶(1999-3-6),女,汉族,浙江温州人,学生,本科在读

作者:李嘉慧 王书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财务管理创新分析论文下一篇:财务舞弊防范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