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设疑教学法

2022-09-13

物理课堂教学同其他课程一样, 是在不断地设疑、释疑过程中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设疑, 巧妙解疑, 对于学好物理知识, 培养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好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导学设疑

一般用于指导学生预习, 如疑问式导学提纲就属于这一类。每节课印发导学提纲, 根据教学内容, 由浅入深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或物理情境, 引导学生看书, 使预习有序并能抓住重点。如讲“杠杆”一节, 导学提纲三点设疑。什么是杠杆?有关杠杆的五个名词的意义是什么 (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给出几组杠杆模型图, 要求学生标出支点和力臂。学生按此设疑顺序自学, 不但抓住了重点难点, 而且调动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2 导入设疑

一般用在每节授课的开始, 目的是通过设疑、释疑激发学生兴趣, 自然导入新课。方法可以用教师提问法、学生练习法、实验法等。设疑的内容可以是基本概念的复习, 定理定律的应用, 运用公式解题等。设疑的要求是抓住重点, 步骤简捷, 力求吸引学生使引入新课自然。

如讲“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节, 一上课教师先做三个演示实验, 一是将一木块浸没水中木块漂浮;二是将一铁块浸没水中铁块沉底;三是将一块石腊浸没水和酒精混合液 (事先配好ρ浮=0.9×103千克/米3) 中石腊悬浮。此时设疑“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一下子把三种物理情境活生生摆在了学生面前,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导入新课。

3 递进设疑

一般用在每节课的授课过程中, 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逐步设疑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本质, 领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设疑要注意层次清楚, 要照顾释疑推理的逻辑性和由易到难的递度。

如初中物理“浮力”一节。一上课首先设疑: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通过实验得到答案后, 进而设疑: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做了正立方体浸没在水中时上、下表面所受压力的有关计算得出结论后, 第三次设疑:任意形状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又等于什么?如此设疑, 释疑不但讲清了浮力的两种计算方法而且为下一节讲阿基米德定律埋下了伏笔。

4 诱导设疑

一般用在学生思考问题或演练习题遇到困难时, 为学生解决问题搭梯子。

如简单机械中的公式包括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的机械公式都是在理想状态下 (额外阻力为0) 导出的, 而讲机械效率的有关概念时则要考虑额外阻力。为了清陈学生的思维障碍, 可以理想状态下推出的机械公式为基础设疑:如果额外阻力不为0, 那么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的大小将如何?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功和机械克服阻力的阻力功又将如何?从而为讲清机械效率搭了桥, 铺了路。

诱导设疑有时也用在布置作业之后, 在较难习题的关键处设疑, 以排除学生在解题中的钉子, 但又不包办代替, 而是让学生在释疑中 (通过设疑所搭之桥) 求得解答。如讲完滑轮组布置这样一道题:一滑轮组承担动滑轮和货物的总重力的绳子共四股, 若每个动滑轮的重力为10牛顿,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80牛顿, 则货物的重力应是多少?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先画图确定所需动滑轮的最少个数。可在此处设疑:此装置动滑轮的最少个数是几个?为解题搭了梯子。

5 导谬设疑

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运用公式时出现偏差, 有时从正面讲解难于奏效, 采用反诘设疑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恍然大悟,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密度ρ是物质的固有特性之一, 所以对于同一物质ρ的数值不随物体

地面上质量为m体积为V的一块砖, 劈成体积相等的两半, 那么对于其中的半块砖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密度又是多少?生动形象地使问题迎刃而解。

6 随机设疑

在教学中, 为了扩展学生的思路, 获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要围绕教学目标随机设疑。

如在讲压强时, 课本有一道习题:一个质量为60千克的人, 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170厘米2, 这个人站立时对于地面的压强是多少?讲完此题后教师可随机设疑:这个人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又如在求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的压强之后随机设疑, 图钉尖对墙的压强是手对图钉帽的压强的, 多少倍?从而强化了固体不能传递压强的特性。随机设疑应设在所讲问题的近区并适可而止。此种设疑只要掌握得当虽是举手之劳, 却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7 求异设疑

许多物理问题, 从某一角度去看学生理解了, 但换个角度却又糊涂了, 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设疑, 不仅能有效巩固所学物理知识, 还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

如讲连通器时, 按照教材讲了在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流体, 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此时设疑:如果装的不是一种液体液面还相平吗?学生拭目以待, 由教师作了演示实验,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了结论。

又如漂浮物体的重力等于浮力。如果问漂浮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是什么了学生回答自如。但如果问轮船从河里开到海上是浮起来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为什么?就不那么容易回答了, 可见求异设疑的必要。

8 悬念设疑

一般是用在一节课的结束时, 对于需要进一步引伸的问题, 教师不直接作答, 而是指出疑问让学生课后充分思考求得解决,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物理的过程, 是知识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我感到采取程序设疑教学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 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中,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摘要:物理教学注重设疑、解疑技巧,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学习技巧, 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设疑

参考文献

[1]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 《新课程标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儿童品牌VIS的内在文化与外在形象设计下一篇:校园网建设规划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