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

2023-03-05

第一篇:论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

论现代企业文化的创新 (1)

人文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题目:论现代企业的文化创新

学生:]

论现代企业的文化创新

[摘要] 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促进企业方针和目标的实现。从文化的视角论述了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当代企业文化创新的模式,并指出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文化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创新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稳定地延续性,严密的伦理性,突出的人本性和进取的奋发性。文化不是僵死的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的。而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具有文化的一切 特征,自然也是动态的、发展的。在现代企业里,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否则,以企业文化的不变来应实际环境的丰富多变,只能使企业文化的源流枯竭,使企业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活力。因此,企业文化既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一、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

近年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发展了重要变化。由于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和灵魂,是判断企业行为的标准,也是指导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企业文化的深刻变革。

1.协作文化。现代企业是由一群具有共同目标且相互依赖的分属于不同组织或部门的决策者组成的团队。协作是保持这个团队稳定、和谐有序状态的重要机制。如果个人的能量不断增强,但整体协调的情形不良,只会造成混乱,企业管理实质上就是一种协调活动。发扬团队精神,在企业内部营造在上下级之间、企业各部门、各员工之间平等、和谐、团结、友爱的融洽关系就至关重要。

2.速度文化。在当今新经济时代,由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速度”已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的工具,谁在时间上抢占了先机,以最快速度满足了顾客需要,谁就获得了市场盈利的更大空间,这使得企业把速度看作是嬴取竞争优势一个重要砝码。特别是在产品、价格、服务等方面无法与对手拉开距离时,速度无疑成了企业最关键的竞争手段。因此,培育一种重视速度的企业文化成为当务之急。

3.学习文化,之所以要构建企业的学习文化,就是因为团体的智慧高于个体的智慧,团体能放大个体的力量。特别是当今社会知识正以爆炸速度在快速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企业持续运行期限或生命周期受到严峻挑战。企业只有培养自己的整体学习能力,才能丰富知识和提高企业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因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将企业打造成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将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4.形象文化。企业形象是公众对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体评价和综合性反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对外可优化企业外部环境,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消费者的好感,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在员工中进行形象文化教育,教育员工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形象,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增效益,以科技求发展的主导思想,面向市场,面向大众,以优质产品取胜,以优质服务取胜,以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社会良好的声誉。

5.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只有通过自身的创新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创造性和灵活性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要重视和培养职工个人的独立性、个性和灵活性,激励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员工的创造热情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创新型企业文化。

6.融合文化。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传统工业时代那种你死我活的竞争,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整合资源,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双赢”的共生关系,既在竞争中合作,又在合作中竞争。而企业文化的融合是这种“竟和关系”能否有效的前提。因为企业各自创业史、经营发展目标、员工素质不同,因而各自形成的文化也不同,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的状况,很难做到真正的有效合作。

二、企业文化创新的模式

根据约翰·科特的观点,企业文化的创新模式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企业高层领导是这个过程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他们首先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确定企业发展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针,为了确保他们所倡导的经营理念得以贯彻实施,他们一方面要进行大力宣讲经营体制变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又要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如用人、奖励、晋升、考核等制度进行改革,同时身体力行带头执行,以促使新的经营方式的产生。而新的经营方式如果行之有效的话,就会产生新的成就与业绩,显著的成就与业绩就会促进企业行为规范的逐渐改变以及企业共同价值观念的逐渐改变,从而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新的企业文化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高层领导者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困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这是因为企业文化具有稳定性,企业文化的创新要在排除陈旧企业文化观念阻碍的基础上,改革与实现环境不相适应的传统行为,倡导与建设新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因此,为确保企业文化创新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企业高层领导者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要高度重视企业新的价值标准的确定。由于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企业新的价值标准的确定是企业文化创新最重要的工作。企业新的价值标准确定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

(1)企业价值标准要科学、简洁,有鲜明的特色;(2)企业价值观要体现企业的经营哲学、宗旨和战略发展方向;(3)企业价值观应与

企业员工的认可程度、员工的基本素质相协调,标准过高或过低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4)确定新的企业价值观要认真广泛听取各种意见,要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审慎地提炼出既符合本企业经营特点又被员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

3.要具有鲜明的个性。企业文化创新要体现本企业的风格和特色,要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因此,培育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塑造什么样的企业形象,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提倡什么样的企业精神,都应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企业文化创新中,要突出企业特色和体现个性,就不能舍弃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是挖掘自己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的着眼点,只有从文化传统中提炼出为现实的企业文化可用的养料,企业文化这棵大树才能根深叶茂。

4.要坚持企业文化创新的动态发展观。企业文化是一定时期历史的产物,是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因此,当企业的内外环境、经营条件、经营战略变化时,企业要不断对企业文化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和完善,使之保持持久的活力。

第二篇: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创新

2003-8-1

1文章论述了知识经济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要从管理目标、融资内容、资本结构、风险管理方法、财务分析以及分配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必须转变理财观念,提高财务人员创新能力,并借鉴国际经验以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关键词:知识经济 财务管理 创新 理财观念

社会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引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建立在传统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一系列创新要求。因此,探讨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是企业实现成功理财的必然选择。

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1 原有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我们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事实上,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创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识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现代企业已不再仅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现代企业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忽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资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排斥智力劳动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剩余分配权,从而,会加剧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应该以谁的

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的理财目标。

1.2 风险理财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1)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2)由于知识积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业及其员工不能及时作出反应那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3)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贷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4)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5)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3 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投资决策的需要。

1.4 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国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

2 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2.1 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先后经历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超利润目标管理”的转换。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其原因在于: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特点使知识最大化的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达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知识最大化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的实现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最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

2.2 融资管理的创新

企业融资决策的重点是低成本、低风险筹措各种形式的金融资本。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推进融资管理创新,把融资重点由金融资本转向知识资本,这是由以下趋势决定的 :知识资本逐渐取代传统金融资本成为知识经济中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西方股份选择权制度的出现使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资本量化为企业产权已成为现实,深圳华为公司在人力资本产权量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金融信息高速公路和金融工程的运用,加快了知识资产证券化的步伐,为企业融通知识资本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工具;企业边界的扩大,拓宽了融通知识资本的空间。

2.3 资本结构的优化创新

资本结构是不同资本形式、不同资本主体、不同时间长度及不同层次的各种资本成份构成的动态组合,是企业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的基础。知识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上升,使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因而有必要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优化资本结构:一是确立传统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例关系;二是确立传统金融资本内部的比例关系、形式、层次;三是确立知识资产证券化的种类和期限结构,非证券化知识资产的权益形式和债务形式以及知识资本中人力资本的产权形式等。优化创新资本结构的原则是通过融资和投资管理,使企业各类资本形式动态组合达到收益、风险的相互配比,实现企业知识占有和使用量最大化。

2.4 风险管理方法的创新

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经营呈现出高风险性和风险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征:一是知识产品价格中物质材料成本的比重很小,而研究开发的固定成本急剧上升,使经营风险多倍扩大;二是因金融市场和内部财务结构的变化使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和多样化,如技术债务资本的流失、泄密、被替代或超过保护期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会增加现有资本结构的不稳定性;三是开发知识资产的不确定性水平提高,扩大了投资风险。四是作为知识资本重要构成要素的企业信誉、经营关系等变化使企业名誉风险突出。为此应以现代手段创新风险管理方法,一方面要对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有效识别,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风险的计量、报告和控制系统,以便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

2.5 财务分析内容的创新

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诊断企业现在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制于知识资本的作用,对知识资本的分析也因此构成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评估知识资本价值,定期编制知识资本报告,披露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顾客忠诚等方面的变化和投资收益,使信息需要者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情况。设立知识资本考核指标,一是创新指标,如知识资本创新力;二是效率指标,如知识资本利用率、知识资本利润率;三是市价指标,如每股知识资本帐面价值、知识资本与每股盈余比率;四是稳定指标,如知识资本增长率,知识资本损耗率等。设立知识资本与物质资本匹配指标和综合指标。

2.6 财务成果分配方式的创新

财富分配是由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大小决定的。地租是农业经济中主要的分配形式,而工业经济中有形资本的多少决定财富分配额的多少。随着知识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知识资产逐渐转变为财富分配的轴心,财务分配方式的创新需要:确立知识资本在企业财务成果分配中的地位,使知识职员及利用知识的能力在总体上分享更多的企业财富;改革以工作量为基础的业绩评估系统,如利用"经济价值树"技术来界定职工、小组所创造的价值;建立因人付薪、以个人所创造价值的合理比例为基础的分配机制,如股票期权、知识付酬、职工持股、职业投资信托等。

3 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是新形势下企业理财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在此提几点想法。

3.1 转变企业理财观念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主要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就不能只盯住物质资产和金融资本,必须转变观念。一是要认识知识资本,即了解知识资本的来源、特征、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 ;二是要承认知识资本,即认可知识资本是企业总资本的一部分,认可知识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和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知识资本应分享的企业财富 ;三是要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企业既要为知识创造及其商品化提供相应的经营资产以发展知识资本,又要充分利用知识资本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利润增长。

3.2 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对包括知识资本在内的企业总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前性,用管理有形资产的传统手段是难以适应的,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是财务人员要有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又有良好的现代数学、法学和网络技术基础,面对知识快速更新和经济、金融活动的广阔、灵活和多变,能从经济、社会、法律、技术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理财策略;其次能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开发企业信息并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第三要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国际金融的创新趋势和资本的形态特点,运用金融工程开发融资工具和管理投融资风险等。

3.3 积极开展对知识资本的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企业产品结构看,尽管短期内不会有大量企业直接成为知识型企业,但企业知识资本所占比重的上升将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如何成功地对知识资本进行运作是现代企业理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国际上没有成熟的理论,对我国的企业更是一种全新的东西,因此企业必须开展理论研究和个案分析,一是要研究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和市场化形式,寻求知识资本的有效运作管理方法;二是要研究知识资本的计量方法,确定知识资本价值,研究知识资本的证券化形式和估价方法 ;三是要对知识资本运作的个案进行分析,总结企业知识资本运作的具体操作方案。

3.4 重视知识产权法在企业理财中的运用

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中,有形资产的运作较少涉及知识产权法问题,随着知识资本逐渐成为企业资本形态的主要形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知识资本保值增值的基本前提。因此,实施知识资本及其与有形资本组合的运营管理,必须结合知识产权法进行操作,以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

参考文献

1 侯海平.新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财务与会计,2002,(3) 

2 李相国、卢春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新思考.中青年会计名人名作全书.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3 陈欣.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探析.财会月刊,1999,(12) 

4 李道明.财务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第三篇: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

姓 名:王雪 学 号:1451001216692 专 业:工商管理

摘 要

制度创新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动态过程。具体地说,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是 ”以企业为主体,为更好地实现企业制度的功能,在收益与成本评价的基础上,在制度供给的范围内设计新的企业制度的过程” 。制度创新主要涵盖企业财产关系、治理结构、分配融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范畴,它与技术等其他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和显著特征。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是其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前提,是产生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制度保证;其次,企业制度要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不断创新;另外,制度创新涉及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机制变革,同时还涉及企业外部的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外部制度变革,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注重企业外 部制度创新与内部制度创新的协调运行,促使其互动共进。

[关键词]企业文化 制度创新 机制变革 技术创新

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 ......................................................... 1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缺陷

(一)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

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个人独资。参照钱德勒的研究思路,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我国86% 的中小私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实际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庭手中。我国家庭企业的家庭成员不仅控制着高层职位,还控制着很大一部 分中层经理职位;企业的实际控制、决策权由家庭牢牢控制,外来经理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民营企业创业者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更谈 不上技术和制度创新,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才不够重视。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二)产权制度缺失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与企业家的个人产权是混合在一起的,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具备的 独立和完备的产权制度;其次,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结构是完全意义上的单一结构,这种一元化产权结构是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的;第三,人力资本不能享 受产权收益。民营中小企业的高薪只是承认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并不是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所以,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是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尽管其所有 权归属是清晰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选择的仍是个体业主制、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这种制度选择最大的弊病是投资者通常要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而且 投资主体较少,企业很难上档次、上规模。

(三)治理机制优劣势并存

企业治理机制是一组委托代理的制度安排,它是经济效率与制度适应的统一。不难看出,治理机制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和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企业的财 产和企业家的个人财产紧密相关,民营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十分完善,不存在任何代理问题。虽然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 在人才、外部融资、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很难与中层经理及员 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

(四)管理制度缺失

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缺失的起点就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也是其发展进程中最危险的时期。管理则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缺乏全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受经济转轨时期的体制、法律背景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选择了家庭式管理方式。这一方式在企业资金规模较小的初创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 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的各种专业人才进入企业的核心领导阶层,这一方面往往导致专业管理人员与企业主亲属形成两个利益集团,诱发企业 内部各种矛盾,造成有些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难以执行。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家习惯于业务管理,习惯于自己独立操作,习惯于自上而下地指挥别人,使有才能的员 工感到不能获得尊重,不能实现自我。所以,民营中小企业很缺人才,但又留不住人才。

(五)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缺失

一是观念歧视仍然存在。主要是在一些政府部门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疑私”、“怕私”和“防私”观念。二是市场准人限制多,政策不平等。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人政策上虽无公开限制,但实际进入条件则限制颇多,主要是对进入资格设置过高门槛。三是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2003 年全国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只占银行全部贷款的14.4%;全国300多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四是企业实际 税费较重。2003年全国重点税源监管企业的平均营业税税负为3.85%,所得税税负为11.89%,其中私营企业的同一税负为4.31%和 13.11%。五是企业权益不时遭受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案例日益增多,一些行政执法机构对个体户、小企业滥施罚扣的现象时常发生。六是 社会服务体系远未建立。大量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别需要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支持、员工培训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或是基本没有,或是尚处于起步阶 段。相当部分中小企业处于无助地位。七是政府管理体制不顺。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多头管理、各自为政。

二、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

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环境还很不完善,只有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改善现存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使民营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 力与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企业家创新

对民营中小企业而言,企业家精神将极大地影响到它的经营哲学、企业宗旨、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价值理念等创新发生的“基础设施”和动力机制的形成。企业战略基础资源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主要来源于企业家精神的不同所形成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积累机制,从而支撑着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持续不断的创新:所以,培育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将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

(二)产权制度创新

有人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就是两权分离,所以民营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应该把企业的经营权交给所谓的“职业经理企业家”,本人只做所有者享受资本收 益,如此形成的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就可以摆脱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可以使“货币资本得以选择合适的经营者”。我们认为,家庭式的民营中小企业不应被轻易否 定。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从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中总结出来的,而民营中小企业则与大型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管理特征,如果把这些看似完美的理论硬往民 营中小企业身上套,其结构无异于刻舟求剑。但有一个原则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民营中小企业不应只是为摆脱“家庭帽子”而改制,为现代企业制度而改制,而是 应该仔细地研究家庭企业的优势和管理的效率,然后再分析它在哪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改造,这样的态度才是客观、公正、合理的。

(三)管理制度创新

现在的民营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仍处于原始管理阶段,真正好的科学管理必须要有监督管理。因此,民营中小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人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 理、薪酬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时,还得建立有效的约束和制衡机制。而这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和制衡化,使原来的利益共同体导向向命运共同体导向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在WTO环境下,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使得中小企业更需加强由生产质量、劳工工作环境、环保等方面所构成的生态管理制度的建设。

(四)治理结构创新

民营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规模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能照搬国外固有的模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框架,而应该因地因时制宜,着力塑造与民 营企业自身情况相匹配的治理结构。要由家庭化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过渡,实现“企业家庭化”向“家庭企业化”转变;优化自身的融资结构。提高负债意识,走自身 积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道路;重视组织文化建设;创新经营理念,建立合理科学的企业传承模式。

(五)分配制度创新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首先要突破传统的分配模式,建立将企业职工与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机制,有效地将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 产参与分配。具体地说

三、坚持分配制度创新 促进企业和谐发

(一)岗位效益工资构成

岗位效益工资由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积累贡献工资和津贴补贴组成。 岗位工资主要反映岗位的价值度和贡献度,在工资中占主导地位。为了合理区分不同岗位的价值度,按照劳动要素的构成,将公司各类岗位按照管理岗位、工程技术岗位和生产操作岗位进行界定和分类,分别设置工资标准。管理岗位是指从事计划、指挥、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岗位。工程技术岗位是指从事生产运行、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化工、能源动力、检测维修、微机技术、安全环保、工程设计等专项技术工作的岗位。生产操作岗位是指从事直接生产、辅助生产及后勤服务工作的岗位。在管理、工程技术和生产操作岗位中,根据岗位评价结果,分别设置岗序,通过岗序体现岗位之间价值度和贡献度的差异。岗位工资采用基数系数法,岗位工资等于岗位工资基数乘以岗位工资系数。在各个岗序中,根据员工的技能水平分别设置不同的级别,以客观反映员工在岗位上的劳动贡献,岗位工资在员工工资中占50%以上。 效益工资主要反映公司经济效益、员工绩效与工资的关系,是活工资单元。公司经济效益好、员工业绩优秀就获得更高的效益工资,员工收入就多,反之相应降低。效益工资在员工工资中占30%。

积累贡献工资主要反映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度,员工在企业工作年限长,对企业的贡献大,积累贡献工资就高,积累贡献工资包括员工的工龄工资和积累工资,积累贡献工资占工资的18%。津贴补贴主要是对特殊岗位的劳动补偿,是一种补偿性工资单元,津贴补贴占工资的2%。 岗位效益工资的建立形成了工资结构清晰、分配功能明确的分配制度,突出了以岗位工资为主、效益工资为辅、其它工资单元为补充的分配体系,实现了企业发展、员工成长进步与工资分配的密切关系,工资的激励作用突出,激励的手段多样,工资的价值导向更加趋向清晰。岗位效益工资体现了以下原则:工资分配与岗位的重要度和贡献度密切结合,工资分配与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劳动效率密切结合,工资分配及员工的劳动要素密切结合。新型的分配制度充分体现了对内公平性、激励性和对外竞争性的特点。

(二)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价值方面的突破

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在分配理论上重新确定了分配依据,通过岗位测评要素将岗位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技能水平、劳动责任等综合考虑,相对准确地反映了岗位劳动差别,将劳动要素纳入了员工分配体系,使不同员工在分配体系中能够较好的体现岗位价值和贡献价值。工资分配体系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提供了价值导向,分配的公平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得到具体体现,分配标准参考了外部工资价位,体现了对外竞争性原则。分配制度与企业的战略发展、与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的自身价值有机结合,促进员工与企业不断发展。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分配理论,倡导解放劳动、保护劳动和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非常需要坚持和发展这种理论,并不断创新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实践价值,把按劳动要素分配的价值论充分应用到工资分配中去,不断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岗位效益工资制度正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原则的体现,在分配理论上进行了创新和探索。

二、分配制度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高

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建立后,如何更好地发挥分配的激励作用,充分应用分配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是关系到分配制度成败的关键。金川集团公司在建立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同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在充分研究公司现行经济责任考核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建立了以综合考评表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采用财务收益与工作业绩、产出质量与对外关系、内部调控与流程管理及学习创新与成长四类指标,分别对内部单位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员工效益工资挂钩,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罚。建立了员工绩效考核办法,针对不同岗位(职位)的员工,根据工作性质分别设立考核指标,建立工作业绩评价体系,按月考核。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到效益工资的分配,对业绩突出员工进行奖励,对业绩较差员工进行扣、罚,并且将员工的职位晋升、技能晋级和调升工资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有效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公司实施绩效考核以来,在新增建设项目不断投产的情况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新增生产项目的人员需求问题。公司主要产品产量由2003年的年产15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年产35万吨,实物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倍多。

三、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实践及完善

公司在确保员工利益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实现了技能工资制度向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的过渡,并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完善岗位效益工资制度。主要做法有:

(一)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完善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结合生产经营发展战略的需要,公司每年组织一次分配制度调研,广泛征求员工对分配制度的改进意见。对员工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归纳,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对符合公司实际、对公司长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建议积极采纳。在实施岗位效益工资制度后,主要将员工反映突出的效益工资及工龄工资偏低等问题进行了调整,效益工资由建立制度时的月人均345元提高到目前的728元,工龄工资在三个工龄段每年增加了8元,在工资分配中适当增加了活工资的分配比重。

(二)结合调升工资完善分配制度。公司实施岗位效益工资后,在调升工资过程中,进一步突出了重要管理和技术岗位的劳动价值,使分配向重点岗位和关键岗位倾斜,通过调升工资,解决了岗位工资系数差偏小、岗位工资相对平均、重要岗位工资偏低、岗位工资系数差不合理等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1、提高岗位工资基数。通过提高岗位工资基数进一步提高岗位工资在分配中的比重,岗位工资基数由2003年的522元提高到2008年的770元,岗位工资在员工收入中的比例由51%提高到52%。

2、提高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的工资水平。在调整岗位工资系数时,重点提高了业务主办、工程师及技师以上岗位的工资系数,并拉大岗位工资差别,突出分配向重要岗位倾斜,较大幅度提高重要岗位的工资水平。

3、提高优秀员工的积累贡献工资。在管理和技术进步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员工给予增加积累贡献工资,以反映业绩贡献,激励员工继续为企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职位晋升与分配制度相统一

公司在实施分配制度改革后,建立了员工职位晋升体系,设计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有利于员工职业发展,在分配制度上提供员工职业发展的途径,做到随着职位的提升,工资待遇相应提高,对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结构进行了完善,增加了管理和工程技术类岗序和职位技能级别,使员工在不同职位上向上晋升发展,在同一职位上又能反映经验积累、能力水平的差异,真正做到不同职位、不同技能水平工资待遇不同。同时公司将职位晋升与调升工资密切相结合,在工资调升的同时进行职位评价和晋升,进一步突出优秀员工的价值。

(四)健立专项激励制度,留住核心人才

1、为推进公司科技进步,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公司制订了科技进步奖励办法。每年公司对科研项目进行评审,根据项目对公司生产经营的贡献,评选出科技进步特、

一、

二、三等奖,并相应给予奖励。公司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奖励100万元;一等奖奖励50万元;二等奖奖励30万元;三等奖奖励15万元。2007评选出科技进步奖五项,奖励总金额225万元。

2、为加强公司重点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效益,公司制订了重点建设项目负责人管理规定。公司重点建设项目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等级。项目组成员和负责人每月分别享受200至1100元不等的项目津贴。现有重点建设项目21项,享受项目津贴人数为163人。

3、为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明确技术责任,增加奖惩力度和透明度,提高科技项目的成功率,公司制订了重点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办法。公司重点科技项目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等级。项目组成员、主研人员、项目负责人每月分别享受400至1200元不等的项目津贴。现有科技项目10项,享受项目津贴人数为161人。

4、为进一步激励科技人员投身于技术创新工作,充分调动公司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公司对所属科研院所直接从事新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的试验人员、技术人员、设立科研津贴。公司按每人每月300至600元不等的奖励标准核拨给科研单位,由科研单位根据员工工作业绩考核发放。

5、大幅度提高新招聘学生的薪酬待遇。由于地缘关系,公司录用大学以上毕业生的难度较大,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化经营步伐的加快,要求公司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公司在认真调研对比的基础上,制定了博士、硕士研究生及主导专业本科毕业生、非主导专业本科毕业生工资待遇分类差别制度,上述各类人员试用期间标准分别为5000元/月、3500元/月、2000元/月和1800将高。

所谓企业制度创新,就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对企业制度进行变革,因而通常也可以称之为企业制度再造。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企业对各生产要素的组合,实际上就是依靠企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少人在谈到企业的定义的时候,往往都认为企业就是一个将各种生产要素按一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经营主体。由此可见,企业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经营观念等规范化设计与安排的创新活动。制度创新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又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功效。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 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调整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活动效率。

四、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正如我们上面所讲的,企业作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度安排来组织各种生产要素的,因而企业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核心纽带和基础。有人讲,企业就是出资人之间的合约,也就是出资人以契约方式规定出企业制度,然后按照所规定的企业制度来组建企业。因此,没有企业制度,就根本谈不到企业的存在,当然更谈不到企业的发展,因而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体制基础,就是企业制度。

(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因为企业本身的运行行为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的活动行为,都要受到企业制度的约束,所以企业制度决定了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规则和行为规范。企业及企业中的各种组织机构,都必须遵守企业制度的安排,不能违反企业制度的任何一种安排。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说,企业制度实际上是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组成人员,无论是CEO,还是一般的普通员工,其行为都必须遵守体现企业制度要求的各种规则,也就是要按照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而规范员工的行为的准则,就是企业制度。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把企业制度称之为员工的行为规范。 (四)企业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企业活力虽然来自于许多方面,但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制度安排。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有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有活力的。反之,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不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个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没有活力的。就像中国原来的国有企业之所以没有活力,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企业制度安排有问题,它们的企业制度安排无法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制度是企业活力的最重要的保证,没有良好的企业制度,就根本不可能有企业的活力。

(五)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企业要有序化运行,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而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就必须要有一个运行的程序,程序要对企业运行有约束,那么约束企业运行的程序是什么?不是别的,就是企业制度。因此,企业制度实际上就是约束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行为以及企业本身行为的一种准则。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企业的有序化发展,就必须有良好的企业制度。没有良好的企业制度,就没有企业的有序化运行。例如,我们有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无法有序化地运行,就是因为缺乏一个良好的企业制度,因而有的民营企业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活力是很充足的,但是没过几年就消亡了,原因就在于它的企业制度设计不合理,企业制度设计也可能确实调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及企业的活力,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有效约束,因而很快就消亡了,成为短命的企业。由此可见,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保障。

(六)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无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资本经营活动,都必须要在一定的体制框架中进行,这种体制框架,就是企业制度。因此,可以说,没有一种合理的企业制度安排,就不可能有企业的高效经营活动,因为没有企业良好的企业制度,企业经营的活动就没有体制保障,从而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根本无法高效地展开。正是基于此,所以人们通常说,高效的企业经营活动实际上是有赖于良好的企业制度的。

正因为企业制度有着上述这六个方面的重要性,所以讨论企业问题,首先要讨论的是企业制度创新问题。也就是说,所有要研究企业问题的人以及经营企业的人,都首先要考虑企业制度的创新问题。就经营企业的人来说,如果企业制度问题解决不好,就谈不到企业充满活力的问题,也就谈不到企业的有序化发展的问题,当然更谈不到企业高效益经营的问题;就研究企业问题的人来说,如果搞不清楚企业制度创新问题,就根本不可能深入地把握企业的实质性问题,从而就不可能正确地研究企业问题。由此可见,讨论企业问题,往往首先需要研究的,就是企业的制度创新问题。 我国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容

制度创新是指引入新的制度安排,如组织的结构、组织运行规范等。大的如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小的如具体企业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作为市场微观基础的企业组织要适应这一巨大的变革,必须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运作的各种规章制度及运作方式,也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我国企业制度创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出资人制度。变国有企业为国家投资企业,经过资产评估或清产核资,量化对企业投资的总量,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从委托、授权转变为运营和投 资。政资分离后,那些代表国家专营国有资产的部门、控股公司、资产运营公司承担出资人的有限责任。

2.建立法人财产权制度。企业总资产一方面来自出资人,一方面来自债权人,企业具有对总资产所表现出来的如资金、物资、人力、设备、物业等多种资源形态的优化、处置、组合权力,以其达到资产增值和扩充的目的。

3.所有者权益制度。国有出资人对投资企业,已经组织起集团的母公司对控股子公司,充分建立起所有者权益制度,它表现为对经营者选择的控制、对投资回报的控制、对重大经营决策的控制。

4.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科学地规范和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实现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各司其职、相互制约是企业领导体制的重大变革。

5.企业的配套制度。主要指与制度创新的配套展开相关的基本制度。如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等。

企业制度创新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需要各不同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形成“合力”才能完成。

五、企业一般需要如下方面的创新

(一)服务创新

著名的IBM公司在广告中强调的“IBM就是服务”,正反映了该公司十分重视产品服务的思想。产品服务创新就是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力图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满意。

(二)知识创新

据说,一个当代的博士生,仅能掌握不到人类知识总量的1%,剩下的99%都不懂,其中还有4%是他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知识存在。中国企业的经理人中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偏低,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回绝新的知识呢?所以,知识创新既是大家忽视的地方,也是需要提高和创新的地方。

(三)心态创新

谭小芳老师建议每一位企业员工、老员工、经理人都像一位新雇员第一天在公司上班一样,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进行提问。还记得在我们上班的第一天,我们会问许多问题——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我们如何使它发生?——它的目标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但我们在单位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就越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在工作中的时间越长,我们问的问题越少,我们也就变得越自满。大家都多问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并进行更仔细地倾听,这样你就能够理解的更为深刻。然后,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必定能找出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在员工创新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1、创新制度建立

创新的企业文化得以运行,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体系为基础。特别是在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方面,事实上,整个创新的发起都是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才能得以进行。

3M公司为在整个公司范围内激励起创新的热情,推出了“15%规则”的制度,根据这一规则,每个研发人员都可以拿出15%的工作时间作个人感兴趣的发明和研究。只要是在发明,不管这项发明是否直接有利于3M公司,都不会受到上级任何干预。3M公司这一的独特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一个奇异的规律:产品的发明永远早于市场的需求。这似乎有悖于任何一本经济学课本中对产品和需求关系的定义,但事实上很多起初并未找到真正合适的用途的产品最终都得以大放光芒。

2、体现创新勇气的行为规范

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对创新的高度重视、理解创新、参与创新与重视创新;这里的重点在于鼓励与容忍失败。

阿里巴巴公司则鼓励个性化办公室的建立,阿里巴巴的会议室都是以金庸小说中的地名来命名,还设立明显的最佳员工标志,为每个员工取一个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名称作为公司内部的用户名。通过这种方式,大大鼓励了员工打破常规和传统的勇气,实际上企业一直暗示和鼓励员工创新的目的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效果。 也许有人认为这些基础管理问题不值得大动干戈的追究和完善,但笔者认为有没有扎实的基础管理,结果大不一样,举个日常例子,我们会发现某些地方政府建设的豪华公共厕所没多少时间就变的污浊糜臭不堪,而麦当劳的厕所却永远光洁如新,为什么?细心观察可以发现,麦当劳制定了详细的厕所要清洁到何种程度的标准、以及使用什么清洁工具如何操作的标准流程,并且还有相应的培训和核查制度。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日本前女大臣曾负责过某酒店卫生清洁工作,她洗刷了三次抽水马桶后其主管检查并不满意,于是主管亲自示范如何清洗,并在清洗完之后用杯子舀了马桶里的水喝了下去告诉她这就是清洁工作的自我检查标准,她被极大的震动了,于是重新努力清洗并最终也自豪的舀了马桶里的水一饮而尽。 因此,占老师强调——我们的企业在以创新求发展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夯实基础管理,只有真正建立起一套高效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用规则化、程序化、科学化来系统性的塑造和改变员工的行为,提高整体的组织能力,才能为创新提供孕育和发展的土壤。

参考文献:

[1] 何国志;加强企业管理 促进改革发展[N];云南日报;2000年 [2]冯英健. 企业管理基础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魏俊奎;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策略;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 [4]肖海明.姚伟. 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 [5]孔伟成.陈水芬. 企业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四篇:浅论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践创新

本文属于中联论文网优秀论文

本文来源于:中联论文网转载请注明本文仅供学术参考,严谨转载,否则后果自负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文化制度的逐步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对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促进企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进一步创新实践提出了建议。关键词: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践,创新

全面预算管理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再加之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些瑕疵问题,所以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通过预算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控制和考核,并使供应、生产、销售、财务等环节得以统筹安排,从而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的全方位管理过程。通过此活动能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预算目标缺乏战略导向

企业发展战略是结合内外部环境制定的长期发展目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对企业经营进行指导。目前,部分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企业战略的重要性,预算目标制定没有紧紧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为基础进行编制,而是以上级行政命令或短期利润目标为根本目的,缺乏对企业长期战略的考虑,形成了只重视短期收益而忽视长期效益的弊端,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未来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相互冲突,各期编制的预算指标衔接性差,全面预算管理常常处于本末倒置的状态,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

2.全面预算缺乏协同效应

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其核心职能在于对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目前,部分企业全面预算不够全面,没有做到计划、生产、销售、投资等各有关部门的横向协同,未严格按照“以生产任务确定工作量,以工作量确定价值量,以确定的价值量优化工作量,以优化后的工作量确保生产任务完成”的预算思路。特别是部分企业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全面预算信息传递与共享效率较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信息相互割裂,同时缺少必要的沟通机制,导致全员参与性差。 更多期刊发表详情请联系QQ:1286503325联系电话:18931176030

3.预算考核执行缺乏刚性

把预算执行情况与经营者、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严考核,硬兑现,才能使经营者、职工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年终考核时往往剔除生

产经营的特殊性等客观原因对经营绩效的不利影响,其结果就是各责任单位较好完成了经济责任制,营造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局面,使考核流于形式,从而影响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失去控制力。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创新

综合目前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应认识到加强其创新实践的必要性,因而使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充分发挥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笔者总结多年财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全面预算在企业实践中提出的创新方法如下:

1.凸显价值增值的预算管理

价值管理不是简单替代传统的财务管理,而是对财务管理内涵的拓展和升华,其通过对各种价值驱动因素的整合和梳理来实现价值增长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价值管理的过程涉及目标规划、预算编制、管理报告以及薪酬制定四个环节的内容,随着价值最大化的上升,价值管理作为一种创造价值与实现价值增长的管理方法,为企业整体的经营思想和财务管理理念提供了依据,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最佳模式。基于资金价值的增值,在安排资金预算时按“压存量、控规模、理结算、抓清收、调结构、提效率”的管理思路,严格控制“应收账款”、“存货”、“付息债务”等资金占用指标,提高资金运用效率,防范经营风险。

2.体现企业战略的预算管理

企业战略目标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而预算目标制定作为实施全面预算的关键部分,应该围绕着企业制定的长期战略目标展开,并结合企业战略目标来制定财务预算目标。根据企业“十二五”规划纲要,考虑“走出去”发展战略、“去枝强干”及“内涵式”的发展思路,在预算安排上需合理配置资源。投资方面:加大海外投资并购、增加勘探开发投资,减少或清理整顿非主业投资;资金方面:加大海外筹融资力度,增加主业贷款授信额度,减少辅业资金净流出,提高资金管理集中度;效益方面:增加海外投资回报率、主业的内含报酬率,降低辅业盈利或削减经费支出;成本方面:通过“建标、对标、追标、创标”成本标杆法管理,开展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引导企业注重“内涵式”的增长,提高成本核心竞争力;绩效方面:设置海外薪酬长期激励,加大主业奖惩力度,维持辅业薪酬水平。

3.引进经济增加值的预算理念

经济增加值(EVA)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综合指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决策、市场销售、内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经营管理活动均可以影响EVA的业绩表现。EVA的计算方法为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影响EVA的关键驱动因素即利润和资本占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不断提高经营利润、降低资本占用和有效利用资本来提升EVA。具体来讲,在增加利润方面主要有扩大收入、控制各项成本费用、增加投资收益、合理避税等。在降低资本占用方面主要有通过缩短收款期、加快存货周转、合理控制货币资金存量等措施降低资金占用,提高资产周转率;盘活固定资产存量,有效利用固定资产;合理控制投资规模,提高投资回报率;严格控制付息债务规模等。

4.强化信息系统的集成运用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有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支持,实现网络连接、信息传输、实时查询和过程控制,保证预算的编报、审批、执行、控制都能通过网络系统实现。通过信息技术将一些无须人工干预的管理标准、参数等嵌入到业务IT系统中,形成系统刚性约束;同时针对标准化业务处理,开发监测、稽核、对账等IT系统,增强对重点业务、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实时监控能力,将生产作业信息及时转化为预算信息,实现从“人控”转为“机控”的转变,达到即时查询、模拟分析和实时控制的目的。实施ERP可以将计划管理、投资管理、资产运营、物资供应、财务核算、全面预算等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纳入系统管

理,运用ERP在线管控、及时精确报告提升全面预算的过程管控力度,促进规范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5.创新预算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不仅有财务因素,还有非财务因素。因此在设置评价指标时,首先应该考虑体现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指标,如资源占用量、资源替代率、市场占有率;其次应包括财务指标、技术经济指标。另外,评价指标应根据企业规模、管理难易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评价方法不但要应用定量评价,而且要应用定性评价;不仅要应用综合评价,而且要应用动态评价、全生命周期评价。激励机制应将短期效益与长期业绩统筹考虑;设置长期薪酬激励计划,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对于没有实现预算目标而需要承担责任的相关部门和个人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促进企业组织内部的横向竞争。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时,创新实践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更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彩云,关于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探析[J]现代商业,2011年29期

[2]张素会,论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J]经济论坛,2011年12期

[3]苏黎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J]冶金财会,2005年08期

第五篇:论现代酒店管理创新

孙鹰:酒店餐饮会所《顾问式定制化内训》资深职业培训师 中国酒店管理委员会酒店餐饮企业内训专家

课程:打造金牌贴身服务管家——向超星级酒店学服务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酒店餐饮管理致胜的5力修炼 酒店高品质服务意识与技能提升 酒店销售型员工业绩倍增的五项修炼

酒店业的现状

据已出炉的中国旅游业统计年鉴,全国的星级酒店从2000年的6029家增长到了2006年年底的12751家,星级酒店总数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5.3%。2000年到2006年,全国星级酒店的客房数量从594,700间增长至1,459,800间左右,年均增长率为7.7%。2007年,国内旅游酒店数量达到14327家,其中五星级361家,四星级1631家,酒店客房数达到160万间,其中五星级饭店数量增长明显,2007年新评定五星级饭店65家,比2006年增长30家,同比增长幅度超过20%,随着酒店数量的增加,酒店管理创新正日益发展。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2年的广州亚运会也是促进全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好机遇。苏州经济多年来一直在飞速发展,来苏旅游和进行商务洽谈的客人络绎不绝,各种高规格行会、展览的不断举行,也无疑让苏州的酒店行业产生了更大需求。在众多投资者眼中,苏州酒店业无疑是一块可以催生巨大利润的蛋糕。据业内人士测算,与2005年时相比,现在苏州市区四星级以上酒店的客房数增长了近5000间,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当中。

苏州酒店业的竞争愈演愈烈,通过”降价”来竞争是不可取的,最后只会陷入恶性循环。我深信只有在原有的价格上,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才能打出自己的特色,促进整个苏州酒店业的良性竞争,因此酒店在创新上动足了脑筋。创新是企业生存反展的关键。所谓创新,其核心就在于“新”,其本质在于“突破”其目的在于“产生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酒店的创新就在于服务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经营的创新、理念的创新等等。下面我简单谈谈酒店经营中的几个创新。

服务创新——酒店核心竞争力

酒店是一个和社会发展联系比较密切的行业,其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应该是比较突出的。全球酒店业发展至今,不知经历了多少创新,就酒店业服务而言,需要有一个思想解放,要打破传统、冲破思想牢笼,甚至可以用“怀疑一切”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服务。

中国的酒店业是改革开放中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之一,如早先宾馆的西式铺床,由于我国的酒店最早是以接待国外客人为主要任务的,因此把西式铺床原样照搬。其实对国内客人来说,并不适应,其结果就是酒店和客人都很累,但事情并不讨好。现在很多酒店都根据实际需求改良的西式铺床,推行了中式铺床,松软的被褥、舒适的枕头,受到了东西方客人的普遍认可。

作为苏州本土的酒店品牌,新城花园一直致力于营造在苏商旅宾客的 “家外之家”,不仅要为宾客提供舒适的住宿及餐饮等消费环境和产品,还要求提升商务客人在酒店逗留期间如商务咨询、授权委托、全程代理等延伸服务;通过推出“外籍客人无障碍服务”、“AYS(At Your Service)”为客人解决语言沟通上的不便等,以真诚换取宾客对酒店的依恋,使宾客感受到恰到好处的服务。

在服务产品差异化的细分市场上,酒店还推出了独创的“贴身管家”服务,创新性地把欧美先进酒店的服务理念与中国传统礼仪服务文化结合起来,成为苏州第一家加入金钥匙服务组织的酒店。

有一次,一位印度客人向酒店金钥匙反映,因行程改变要赶至北京开一个很重要的国际会议,但时间匆忙,又正值五一高峰期间,飞机票早已售空,由于客人语言不通,而火车站又十分拥挤,情急之下为了客人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于是酒店金钥匙陪同客人一起前往火车站。到达火车站后,火车票也已售空,客人听后心急如焚,不知所措,因为后天的会议对于他来说十分重要,如不能参加后果将不堪设想。此时,金钥匙一边安排客人回店休息,一边去退票窗口等待是否有人退票,经过几番周折后,晚上终于等到了一位需要退次日前去北京车票的旅客,从他的手中买下了这张难求的车票。客人拿着车票激动得声音哽咽着,而此时金钥匙赵静华已在闷热的售票处久久等候了近8个小时,小赵把客人送上了北去的列车时,客人百感交集的流出了眼泪,激动的说“下次来苏州,我还住新城花园”。

台湾鸿星电子董事长林洪河先生在酒店宴请宾客,不料,席间突然心脏病发作,对于突如其来发生的情况,在场的宾客顿时乱成一团,不知所措,紧急之下,酒店值班经理立即派人员随车送林先生去医院进行抢救,在医生的急救中林先生转危为安,医生表示幸好抢救及时,否则再晚十分钟后果将不堪设想。在林先生住院康复期间酒店还每天派人员前去帮助料理,林洪河先生激动的说是酒店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对酒店的感激之恩无以言语。他说:“以后新城花园酒店就是我在苏州的家”,只要想到新城花园,林先生胸中总是涌起一海的思念,满心的感慰和无尽的期盼。正如林先生所讲的,全世界所有的宝贝买不到这一点子不朽的精诚,感谢上帝更感谢“花园人”。

在酒店经历的风风雨雨中11年中,这些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

产品创新――酒店服务的基石

产品创新源之于宾客的需求,提供绿色食品和绿色服务是今后中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适应“21世纪是环保世纪”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对餐饮行业而言,这便是重要的主题。选择“绿色用品“、营造”绿色就餐环境气氛推广“绿色食品“,将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近年来,酒店在餐饮接待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新情况:企业官员、外商白领和企业老板等对鱼翅、鲍鱼一类高蛋白名贵菜,已不太感兴趣,而往往更喜欢吃贴近自然的农家菜、乡土菜,对菜肴原料也比较挑剔。酒店服务最终的目标即是让客人吃到满意的食物、享受贴切的服务。随着餐饮市场的变化动向和发展趋势:客人追求绿色、生态、健康已成为餐饮的时尚潮流。市场变,经营策略也要变,为此我们以快速反应对酒店餐饮经营从采供系统到产品开发作出了相应调整。

为了采购到客人需要的农家蔬菜、绿色植物和野生禽类、鱼鲜,采购部改变传统的采购渠道,深入到苏州周边的农村集镇,浙江、安徽乃至黑龙江等地进行挖掘采购,收获颇丰。经常清晨赶到西山、光福一带,从农家挑担出门的箩筐里选购各种鲜绿、野生的蔬菜,像荠菜、马兰头、香椿头、文文头、四叶菜、小竹笋等。

同时通过精心研发,酒店管理创新大胆调整餐饮产品。一是充分体现农家菜的乡土特点。菜肴强调口味清淡,突出原汁原味,湖鲜以东山、太湖一带的“三白”为代表,江鲜多选长江刀鱼、鲥鱼、鮰鱼等,菜肴烹制追求还原自然本色;野生河鳗、甲鱼,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都力求保留其肉紧、有弹性、香醇的野味;二是粗菜细做。酒店开发农家菜,既不是把乡村的农家菜原封不动地搬到酒店餐桌上,也不是对传统的“宾馆菜”简单地全盘否定,实际上一方面基本保持了酒店菜肴原有的风格特色,一桌菜也就配置三四种农家菜,另一方面,这种农家菜还按照酒店的做菜理念精耕细作,加上造型、围边、器皿等的搭配,从而创制出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朴而高雅的改良农家菜。

酒店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绿色健康的农家菜,受到客人的欢迎和青睐。

技术创新——酒店发展的动力

随着市场需求逐步走向多样化、个性化和定制化,技术因素在酒店业竞争中的地位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困扰业界多时的“价格战”势必会被更高层次的“技术战”所取代。酒店二期即将落成开业,这对于酒店来讲也是一次提升技术含量的绝佳机会。筹建初期,酒店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网络技术,率先开通网上预定项目,随着互联网做媒介的电子商务的普及,使酒店管理系统同宽带网络设备及交换机相连,这样计费机制更加灵活,通信平台的自助式管理特点更为突出,不仅节约了酒店的交易成本,扩大了交易范围,而且通过快捷、准确的信息沟通,使酒店信息处理和传输能力大大增强。同时酒店更是出巨资进行科技创新,对内优化OA系统、管理智能一卡通、建立K3ERP流程、完善人资软件、强化酒店内部信息中心的建设;;对外建设同声翻译的国际会议中心、链接快捷的行经济发展务中心、启用PDA点菜系统,使用无线POS刷卡设备。以“六个一”即:中国第一家拥有日式汤浴及和日式客房的酒店;中国第一家拥有五个中庭花园的酒店;中国第一家为结婚纪念日伉俪提供特色梦幻“浪漫屋”;中国第一家由卫浴公司量身定做特色躺式浴缸的酒店;苏州第一家在酒店内办理深圳航空机场登机手续的酒店;苏州第一家使用楼宇智能化系统的酒店为导向,争创中国的第四家白金五星级酒店。

理念创新——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宾客”,“只有一流的员工,才有一流的服务”。人才既是知识的创造者,也是知识的应用者,管理人员及熟练技能等各类知识型人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知识经济最重要的革命是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酒店业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充足的人力资源是酒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有了高素质的、具有主人翁意识的员工,酒店的发展就有了强大的动力。因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单纯的强调“顾客第一”,提出了员工同样是第一的口号,提出了要从CS(顾客满意度)到ES(员工满意度)的超越的目标。

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与酒店各级管理层沟通畅达,是现代从业人员十分看重的。通过定时召开总经理沟通会,设立总经理信箱,公布总经理E-MAIL地址等架起了员工与酒店管理层沟通的桥梁,吸纳听取员工良好有效的建议,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让员工参政议政,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也促使酒店进入了良性循环。同时酒店还建立了各级沟通会机制,总经理沟通会每月1次、分管副总经理沟通会每月2次,部门沟通会每周一次,主管以下管理人员不参加。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聚餐、卡拉ok、户外踏青、爬山、春采杨梅、秋摘桔子等等。各级沟通会有关管理者均不在场,为员工畅所欲言创造宽松气氛。

此外,目前各行各业似乎都出现了“80后现象”,面对从业人员的年轻化,如何将“80后”积极的用好,也是现代酒店业的课题之一。个人在企业的发展空间,关系到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这是员工最为关心的重要问题,对此我们更是要给予特别的关注。比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来酒店工作,人力资源部在实习期内就注意对他们进行观察,然后根据各人的特点、专长、兴趣、爱好等,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明确其适合在酒店什么岗位工作,今后发展的方向、目标是什么等等。有了恰当的工作定位和明确的发展方向,新员工在酒店工作,就会脚踏实地好好干,并抱有美好的愿景。对那些经过多年历练的基层管理者和员工,酒店有条件总是给予各种发展机会。如东山、太仓、昆山等地一些酒店需要输出管理,就把餐饮部一些平时表现出色的经理、主管和技术骨干外派出去独当一面,将他们推上了职业生涯发展的新平台。

经营创新――加强品牌竞争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未来饭店之间的竞争将更多地表现为饭店品牌的竞争。是否拥有著名的饭店品牌,将直接决定着饭店的生存与发展。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品牌经营,创造卓越的饭店品牌,是我国饭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本。

中国饭店大都缺乏品牌。即使像广州的白天鹅宾馆、南京的金陵饭店等著名饭店,若与国际品牌相比,无论在经营规模,市场占有额,市场全球化程度、品牌知名度、品牌价值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饭店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著名的国际饭店品牌已刻不容缓。

创建自己的品牌战略,首先要练好内功,保证饭店服务的品质,提高饭店品牌的美誉度,必须实施服务创新,培养忠诚顾客,提高客人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凡是提供给客人享用的都必须是安全有效的;凡是饭店的员工,见到客人都必须是亲切礼貌的。其次要加快集团化进程,企业规模化既是量的扩张,又是质的提高,饭店要提高知名度,创造品牌,就必须实施规模经营,走集团化的道路。

11年来,新城花园已经成为苏州酒店的酒店管理创新本土品牌,如果单靠酒店的创收渠道相当有限,不可能长治久安,更不可能谈到可持续的规模发展。要把酒店做大做强,就必须巩固好现有市场优势,做好产业链的衍生,形成“一元鼎立,多元发展”的发展格局。在市场推动下,我们力争避开传统的红海竞争模式,利用酒店品牌的辐射效应,开辟蓝海战略。趁着酒店业发展迅猛,管理、服务、技术力量需求增加的良机,对内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对外整合产品的产业链,通过成立酒店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花园胃液食品公司、商贸公司等服务产品很多内涵和外延上,坚定不移走集团化发展之路。通过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实现了“一块牌子,多元发展”战略,运用“花园”品牌产生的“扩散效应”、“辐射效应”,使“花园”在近几年显现出跳跃式发展的可喜局面,展示了“花园人”不断跃升的现实轨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劳务分包队伍管理制度下一篇:劳务承包合同补充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