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享生活的生态共构空间模式研究

2022-12-29

一、绪论

(一) 当代生活方式面临问题

我们现在正处于人类有史以来空前发达的时代, 从古至今, 现代人正享受着古人不可想象的生活条件。电子信息化在带给人们更多地便利, 不可忽略的是独享与关起门来过日子也成了现代生活方式之一, 人们会被轻易地带入被限定的生活方式中, 期间人与人的交流也因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渐减少, 最终使得生活变得过于单调乏味,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面对面”到现在转变为“隔着屏幕”, 从而也会引发一些信任方面的问题。

另一点不可忽视的是如今社会人口剧增, 资源锐减, 全球性危机十分严重,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使得地球面临不可持续, 资源的过度消耗等问题。由于现代生活方式是以消费为导向, 所以资源的消耗过快也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二) 共享生活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共享生活的方式是把人重新分群, 让同频的人面对面在社区中一起共享生活。通过缩小私密, 放大共有, 在建筑空间中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生态共构的空间模式连接起来, 在用最少资源消费的前提下, 获得最好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很好地解决了限定生活方式的形式,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所缺失的幸福感, 生活也将增加一些面对面的交流, 从而减少因“隔着屏幕”带来的不安全感, 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最重要的是, 共享生活的生态共构模式将会在最少物的消费上, 大大减少资源上的负担, 共享生活方式是绿色、生态、低碳、健康、可持续生活方式的集大成, 也是后现代生活方式。

(三) 生态共构空间模式提出的意义

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从远古时期开始, 人类最早的故居就是树屋。生态共构对于现在的全球性环境恶劣影响下可持续性的建筑显得尤为客观, 以及富有意义。对于发展中国家, 加大生态建筑的研究, 推进建筑的生态化, 积极运用适宜技术, 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能源的角度或是建筑设计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 在共享生活方式下, 通过大家的生活技能方面上的差异, 人们可以互相共享丰富的技能、工具、材料、以及空间, 人与人之间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享受创造带来的满足感与幸福感。在灰色的都市空间中, 嵌入一块块绿色空间, 通过“社群聚居、协作共享、都市田园”的共享生活, 构建出马斯洛高级需求价值, 达成社会、生态、空间与经济的和谐。

二、共享生活实验案例分析

共享经济模式形成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空置的房屋、车辆、旧货通过互联网向陌生人出租使用权, 很多家庭由此获的利益来补贴家庭开支。由此可见, 共享经济是基层人们为了摆脱生活困境或是解决生活难题而创立的一种消费模式, 它具有很深的草根情结或者是群众基础。加之互联网与生俱来具有的民主性和流传性, 令其对共享经济领域的市场带来重要贡献。共享经济的启蒙者优步和爱彼迎因资本的介入而缔造了全球性的网络平台公司。共享经济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缺乏合法性。相关法律于2012年11月1日实施, 其运行才开始走向合法化, 我国也因此而成第一个专车类共享经济合法化的国家。

共享充电宝以消费者作为主要的客户群体, 出现在小型场景 (包括茶餐厅、咖啡馆、餐馆、宾馆、小型超市等) 机柜, 用户使用度变得更加自由, 其个体性更高, 机柜无须人工干预, 完全是进入了自主维护模式;大型场景 (包括大型卖场、机场、高铁站、学校、旅游景点、火车站、医院等) 机柜, 同时也可布置小场景机柜。在共享经济的推动下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可以说手机是人手一部, 因此共享充电宝也被催生而出。但当下。共享充电宝还是处于初入市场, 零星布局;推广与宣传不足, 消费者认知度低, 盈利模式不清晰与动力不足。此外, 安全问题也可能是共享充电宝发展的一个难点之一。

三、生态共构空间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 促进生活协作的模式分析

一种形式就是共享住宅, 没有固定的形态, 可以选择居住在城市-郊区-乡村。人们一般来说是从事不同的职业角色。每户人家都有相对隔离或者私密的空间, 在不影响到邻里之间私人生活的同时, 协调好与社区活动之间的关系。邻里间可以共用共享设备, 实现减排之外, 也为各自家庭减少开支和提高利用率。邻里之间应是知己好友或者好的合作伙伴。小区里的各项工作都是由每位成员分工、合作携手完成的。无论是修剪花草等细微的事情, 还是兴建大型公共设施或者举办活动。

在生活相辅相成的情况下, 重新建立起当下的人际关系, 大多数人住者以年轻人为主体, 慢慢扩散影响到上下两代人, 以这种形式由一盘散沙聚拢成紧密相连的群体, 从私密孤立空间过过渡到共享的空间。这种思想理念形式也体现在社区交流淡漠的社会, 并受到追捧。

(二) 促进空间共享的模式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房价日新月异地波动, 土地资源变得紧张, 国内外皆是如此。

在共享住宅呈现上升的趋势, 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大量的闲置房屋, 最典型的是独立住宅。在的传统家庭观念中, 房屋是以财产的形式流传下来的;随着时代的观念变化, 出现只为一代人服务的现象, 因而也就出现了闲置房。此外还有利用率低的如公司宿舍、老旧商业设施等。很多这种建筑“存量”已被转变为共享住宅。这样的方式一举两得, 既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节约用地, 腾出多余的公共空间, 又是可以与合住的其他人进行交流, 以获得“情感”支持, 而不是把自己局限于隔离和隐私的环境中。

(三) 促进绿色生态的模式分析

位于纽约市中心有一处致力于营造社区和可持续性的生态村, 是合作居住社区的另一种形态。每年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烛光仪式, 而且基本上只使用太阳能, 附有有机农场。

以此为例, 绿色是一切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全球的发展共识, 将共享经济与绿色发展相结合, 充分利用资源, 减少能量消耗进而降低碳排放指数。推进供给侧结构变革, 带来新的消费理念和提供新的就业模式, 共享经济模式使社会整体效率得到提高。以这种方式响应国家的号召, 积极实践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四、结语

共享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它以不同的形式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新时代, 共享是不可抵挡的潮流, 从线上到线下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共享是清洁的、有生机的、人文的、后现代的生活方式。共享的最高境界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作为一种消费协同模式, 共享经济的理念在于共享使用权、实现对闲置资源的再配置, 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又克服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焦虑, 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经济, 降低新产品的生产量和原材料消耗, 最终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共享经济以消费者和社区利益为导向, 但带来的结果却是多方获利。共享经济通过共享使用权对闲置资源实现再配置, 这一过程离不开资本的支持, 然而资本逐利的本性可能异化共享经济的理念, 挑战现行的制度和秩序。因而理性看待共享经济所蕴藏的商机, 探寻符合市场规律和现行制度的发展模式, 是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本文以从三部分不同角度解析, 积极的共享生活, 能够极大地促成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的发生, 有利于营造活跃、融洽的城市生活氛围, 推动对差异性的道德包容, 为实施空间模式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共享生活,生态共构空间模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现策略下一篇:儿童心理卫生在儿童保健中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