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观察的实践论文

2023-01-19

毋庸置疑,课程改革的重心是课堂教学实践。传统的听评课形式,教师之间缺乏合作、研究,往往是学校对教师业绩一种数量形式的考核,教师只是为了完成制度规定而机械的完成相关的任务,丧失了其应有的专业价值。

正是由于传统的听评课缺少相应的驱动力,课堂观察开始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新范式,正式走进我校课堂。课堂观察, 顾名思义, 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 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 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 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 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1]。

崔允漷等将课堂观察归纳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20个视角和68个观察点。我们的课堂观察是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同步开展的,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结合课堂观察的理论学习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个维度作为重点,尝试开展信息技术课堂观察的实践和研究。

1课前教学策略的研讨

课前,观察与被观察人员的交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被观察者(上课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以及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约5分钟的说课。特别对于信息技术课堂,学情分析尤为重要,班级学生的技术素养、听课讨论习惯及课中行为习惯等因素,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和观察的效度。

近期我们在教研组实施课堂观察的《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一课,课前研讨中,被观察者(上课教师)根据授课对象以及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提出“本课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但机房与家庭网络结构不同, 因此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导学法,引导学生实践探究,建构学生普通因特网接入的完整知识体系。”被观察者特别指出机房与家庭网络结构不同的解决策略,从而使观察者能在观察过程中不在因这种问题而疑惑,影响观察角度和效果。因此,有效的课前策略研讨,非常有利于观察者对一节课整体的感知,使观察者能在观察过程中更有准备的专注课堂教学的视角及观察点, 从而提高课堂观察实施的效度和信度。

同时,区别与其它文化课程,信息技术课堂学生的有效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课主要以实践为主,因此课前对学生机以及网络环境的设置策略、课中任务的设置等进行探讨,可有效地避免无关因素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干扰。

2课中教学过程的记录

课中,观察者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观察的中心,认真记录焦点事件与行为。

2.1 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

(1)观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欲望和需求。这种状态往往不是浮于表面的,需要通过观察学生的一些细节动态来体现。比如课堂内容呈现之初学生的一声轻呼、一个表情或一句话语。对授课教师而言,要让学生表达,学生表达得越充分,就越能展示学生的错误概念,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思维。教师能否精细的察觉并把握学生情感和动向并及时引导, 也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2)观察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教学活动。学习需要有参与意识,真正的参与,并不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是要观察学生是否主动探究,认真思考。有的课堂热热闹闹,甚至乱哄哄,似乎气氛热烈,但学生我行我素,并没有融入学习过程中,这并不属于积极的课堂。

(3)观察学生的交流与思考活动。建构式生态课堂 ,强调教师、学生及教学媒体的互动。观察者要注意课堂上是否有丰富的交流反馈活动,是否是团结协作的氛围。如果学生对自己正在发展的知识想要进行表达,这时学生可以学得更好,学生会主动分析自己的知识状态,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这样一个过程对于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一课,学生进入机房,看到课题,一片惊呼声。这有力的说明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所亟需的,也是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按照教学设计, 一环一环, 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讨论操作环节中,秩序井然。气氛不如常见的信息课热烈,但这节课无疑是真正的一节积极的课堂。

2.2 观察记录教师的教学状态

(1)观察教师的教学流程。注重观察教学设计的特色 ,重难点的有效突破,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的引导手段。

(2)观察教师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材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 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因此,要观察教师是否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一课, 教师将早期的56Kmodem接入因特网的方式一带而过,是与时俱进的合理做法。

(3)观察老师的教学机智。教学过程中 ,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观察者要注意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敏锐的捕捉各种外界信息,根据学生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要观察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

(4)观察教师的教学激情。教学激情是教学设计和教学机智所不能涉及的。美国著名教授理查德·威伍的一篇演讲里面有一句极为精彩的话:“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要注意观察教师的激情对学生的情绪感染, 观察教师是否能非常投入地进入到教学内容的情境或角色中。教师的魅力在于激情,教学需要激情没有激情的课堂平平淡淡。

《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一课 ,教师按照预先设计的方式,将每一个环节逐步展开,设置问题,供学生或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针对设置错误的情况展开讨论,分析原因。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达到了入“境”的程度,对问题或轻或重,有效引导学生思维活动,又从最后设置的思考题情境将学生引领到了更高境地,更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也到了本节课的尾声,在学生学习正酣时刻结束,令人回味无穷。教师授课的激情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课堂气氛紧凑而热烈,流程转换自然得当,教学效果非常好。

(5)观察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硬伤”。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概念与思想层出不穷,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一个技术问题的解决, 会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而出现许多新的做法。授课过程中,授课者常会因为自我知识更新不及时而出现“难题”,观察者要特别注意观察教学中的知识结构、组织活动等是否存在硬伤。如果有,在课后反思中,观察者必须明确指出,授课教师在以后教学中务必进行纠正。

3课后教学实践的反思

课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教师)要再次进行研讨,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

生态式建构课堂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 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教学观察同样也需要反思,这种反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思被观察者,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都要从教学实践的反思中汲取营养,从反思中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课堂观察的视角有很多,在最初的实践过程中,观察者可选取一到两个维度中的三四个视角去观察去分析研究, 尽量做到少而精,太多则容易流于形式,不易对结果进行分析。不论是观察教师,还是学生,最终的归宿都是教学(学习)效果,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就是为了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堂观察不能不做任何准备就随意使用,它是一项专业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学习课堂观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结合课程本身,落实课堂观察的各项条件,用好课堂观察,促进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特色和行为的习惯,挖掘个人的教学特点和潜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主动改善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摘要:传统的听评课形式,往往流于形式,丧失了其应有的专业价值。要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观察的实践入手,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个维度作为重点,提高课堂观察的效度,挖掘个人的教学特点和潜力,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观察,教学,学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古代音乐史与音乐美学论文下一篇:企业内部的审计与控制关系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