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诗歌鉴赏训练

2022-07-26

第一篇:七上诗歌鉴赏训练

诗歌鉴赏综合训练

1、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答题。

寒 食【注】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一、二两句在情与景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4分)

②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浣溪沙

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②。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③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恶:猛烈,很;禁持:摆布。③亚:接近。

(1).词的首句“雁怯重云不肯啼”,在上阕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

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结合这首词的下阕分析虚实结合的妙处。(6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病后登快哉亭①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

(1).前人评述贺铸在此诗中化用了李贺的“秋风白”一句,并点化成新句,请指出是诗中的哪一句,并赏析此句的妙处。(5分)

(2).诗的颔联说“梦后倚楼无限情”,诗人表达的 “无限情”有哪些?并结合全诗谈谈此诗的抒情特点。(6分)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5分)

(2)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赏析。(6分)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原创)概括下阕中荷上雨的特点。(2分)

(2)(原创)这首词的上阕对整首词“咏荷上雨”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经梧州

[唐]宋之问

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 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①。流芳②虽可悦,会自泣长沙。

注:①槎,木筏。②流芳:诗中指南国的美好景象。

(1)请简要分析“青林暗换叶”一句中“暗”字的妙处。(3分)

(2)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2)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诗歌鉴赏答案

1、①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

②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

2、(1)(5分)首句起兴,营造了压抑的气氛,写出了归雁无声穿过重云时的紧张情状,(2分)引出了对自己回家路途艰难的描写,(1分)作者以归雁自比,委婉地写出近乡情更怯的心理。(2分) (2)(6分)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2分)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2分)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2分)

3、(1):①秋风发上生(1分)②李贺说秋风白,诗人说秋风发上生,不仅指秋风吹动着白发(或是吹白了鬓发),又指出了秋风萧萧,给人以萧瑟之感(2分)③这一新奇的用语,也暗示着诗人凄冷的情怀。(2分)(第三条的情感必须有,可以是与凄冷类似的词语,评卷老师可酌情处理)

(2)① 怀乡思归,多病之愁,迟暮之感,失意之恨(2分,任答对3种即可)②借景抒情,首联两句视听结合,眺望眺望故乡的路,表达了怀乡思归之情。第三联鸦投古刹落日余晖,透漏出诗人的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2分)③直抒胸臆,第二联,多病之愁,第四联落寞感伤,失意悲凉。(可答视听结合,用典抒情,评卷老师酌情给分。但必须有手法,必须有哪一联或哪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4、(1)【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物描写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第一句写孤舟、微月和枫林,交代了时令环境;②用孤舟、微月和枫林三个意象构成凄清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烘托了气氛;③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解析:前两条各大2分,最后一条1分。

【思路点拨】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细节描写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前句“岭色千重万重雨”是筝曲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想像瑰丽,表现音乐的繁促酣畅,“断弦”表明激越的音乐达到了琴弦的极限。②断弦表现了弹筝人的忘情。弹筝人创造着音乐形象,又被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所感动,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拨断了琴弦。③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正因为筝曲激越,乐人倾情演奏,乃至“断弦”,才深深打动了客心。(每条2分)

【思路点拨】细节描写,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诗词鉴赏】

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我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王昌龄似乎特别偏爱这样的情景:“亿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行到荆门向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等等,都将客愁与江月联在一起。而“孤舟微月”也是写的这种意境,“愁”字未明点,是见于言外的。“枫林”暗示了秋天,也与客愁有关。这种阔叶树生在江边,遇风发出一片肃杀之声(“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真叫人感到“青枫浦上不胜愁”呢。“孤舟微月对枫林”,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这种手法,后来在元人马致远《天净沙》中有最尽致的发挥),上面的描写为筝曲的演奏安排下一个典型的环境。此情此境,只有音乐能排遣异乡异客的愁怀了。“分付”即发付,安排意。弹筝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本来哀切,此时又融入流落江湖的乐人(“流人”)的主观感情,怎能不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者内心的共鸣呢?这里的“分付”和“与”,下字皆灵活,它们

既含演奏弹拨之意,其意味又决非演奏弹拨一类实在的词语所能传达于万一的。它们的作用,已将景色、筝乐与听者心境紧紧钩连,使之融成一境。“分付”双声,“鸣筝”叠韵,使诗句铿锵上口,富于乐感。诗句之妙,恰如钟惺所说:“‘分付’字与‘与’字说出鸣筝之情,却解不出”(《唐诗归》)。所谓“解不出”。乃是说它可意会而难言传,不象实在的词语那样易得确解。

次句刚写入筝曲,三句却提到“岭色”,似乎又转到景上。其实,这里与首句写景性质不同,可说仍是写“鸣筝”的继续。也许晚间真的飞了一阵雨,使岭色处于有无之中。也许只不过是“微月”如水的清光造成的幻景,层层山岭好象迷蒙在雾雨之中。无论是哪种境况,对迁客的情感都有陪衬烘托的作用。此外,更大的可能是奇妙的音乐造成了这样一种“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感觉。“千重万重雨”不仅写岭色,也兼形筝声(犹如“大弦嘈嘈如急雨”);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音乐形象。“千重”、“万重”的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在写“鸣筝”之后,这样将“岭色”与“千重万重雨”并置一句中,省去任何叙写、关联词语,造成诗句多义性,含蕴丰富,打通了视听感觉,令人低回不已。

弹到激越处,筝弦突然断了。但听者情绪激动,不能自已。这里不说泪下之多,而换言“泪痕深”,造语形象新鲜。“收与”、“分付与”用字同妙,它使三句的“雨”与此句的“泪”搭成譬喻关系。似言听筝者的泪乃是筝弦收集岭上之雨化成,无怪乎其多了。这想象新颖独特,发人妙思。“只说闻筝下泪,意便浅。说泪如雨,语亦平常。看他句法字法运用之妙,便使人涵咏不尽。(”黄生评)此诗从句法、音韵到通感的运用,颇具特色,而且都服务于意境的创造,浑融含蓄,而非刻露,《诗薮》称之为“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可谓知言。

5、(1)灵动(跳跃等)(动态特点,从“散聚”“聚”“跳”等词得出)‚晶莹(润泽、亮泽等)(静态特点,从“真珠”“水银窝”等喻体特点得出),1点1分。

(2)虚写(“想象”,手法1分)“午梦”泛舟西湖,烟雨迷蒙,荷香四溢的清新美景(上阕内容概括1分)侧面烘托(衬托,手法1分)被“急雨打篷声”惊醒后欣赏到的眼前荷池跳雨的美景(下阕内容概括1分),更好地表达诗人对池荷跳雨的喜爱之情(思想感情1分)。

6、(1)一个“暗”字,把春天来临,青叶就在不知不觉中一次次生出新叶的情景凸现出来。生动地表现出梧州的气候特征。

(2)一是用乐景写哀情,面对着令人喜悦的美景,触目伤情,流露出无可奈何的叹息。二是卒章显志,结尾发出了“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的无可奈何的叹息。三是用典,“泣长沙”用的是西汉贾谊的典故,表明白己无奈伤感的情怀。(答出1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7、(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分)

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分)

(2)(1)比喻。“光似泼”“气如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3)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术语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

第二篇: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两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 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

(2)这首诗一共写了哪几方面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阅读朱熹《观书有感》,请结和最后两句,写出自己的感想。(70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答:

3、分析评价《无题》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并写出可供借鉴吸收之处。(附《无题》诗)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背景提示]: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人青年时有一段恋爱经历,由于外来的阻力,有情人最终未能如愿以偿。这首诗非常形象地展示了爱情相思的心理活动

4、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对诗的内容、语言、表达技艺作简要的阐释。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 [乐游原:又称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士女节日游赏之处]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鉴赏。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

(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 ;

“肥”、“瘦”分别形容 。

7、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鉴赏。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诚,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1)、“深居”指诗人在桂林的寓所,着一“深”字,意在表现:

(2)、品味一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含义: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鉴赏。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 ,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 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 。

(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答: 。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对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两诗写的都是送别,送别的地点都是长江岸边。

B.严维之友是从江南渡江北上,李白之友是顺江而下。

C.严诗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的季节。

D.李诗则用“烟花三月”点明送别是在拂柳如烟的春季。

E.严诗中有诗人出现,而李诗中则看不到诗人的形象。

(2)简析严维诗

三、四两句的意境。(60字左右)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这首诗是孟郊四十六岁进士中第之后而作。

(1)这首诗留给后人的两个成语是 、 。

(2)请解释“龌龊”、“放荡”在本诗中的含义。

龌龊: 放荡: (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 猎 王 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 宋•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描绘了一

将军狩猎的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

答:

(2) 清•沈德潜评这首诗道:“章法、字法、句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请选择诗中两个词语说说其遣词用字的妙处。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贾 生 李商隐 贾 生 王安石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13、、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角度不同:

李商隐认为:

王安石认为:

14、“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句是作者借鉴贾生事生发的议论,其真正用意是:

1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鹿柴 王维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

1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外任密州知州,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当时,北宋国势长期积弱不振,西北又有辽和西夏的威胁。

有人说这首词的词眼为“狂”字,你是否同意?试作简单赏析。

答: 。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 题? 。

1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 夜 杜 甫

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诗中有两个字即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请在诗中找出这两个字,写在下面。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②

注:①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②“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皇都”指京城长安。

(1)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诗中的一句“

”是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

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

(2)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20、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1、品评这首诗的思想内容。(70字内)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方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2、阅读下列诗作,品味后两句的意蕴。(70字内)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3、下面两首诗,都写了秋雨,试比较鉴赏。(70字左右)

栾家濑 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微雨夜行 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曩显,无点亦无声。

24、鉴赏下面诗作,品味一下作者想追求一种怎样的生活?(70字内)

庆全庵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花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向津。

25、用形象的语言,描摹下面这首诗的景象。(70字左右)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复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6、韦应物《闻雁》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赵嘏《寒塘》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27、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

1、(1)初夏的风光; 清和(清新、和暖)(2)晴景、雨景、远景、近景;表达了诗人对夏日风物的喜悦心情。

2、参考:方塘为何而清,因为有源头活水。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是方塘“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先决条件。要想保持实力,就必须充电,学习,终身学习。

3、修 辞 手 法 的 运 用 : 对 偶 , 双 关 , 拟 人 , 比 喻 ,比兴;

意 境 幽 深 , 有 较 深 的 感 伤 色 彩 。 用 人 们 习 见 的 物 象 , 容 易 引 发 人 的 审 美 情 趣 。( 可 展 开 )

5、(1)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2)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意思对即可)

6、(1)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2)叶和花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7、(1)、其地之幽僻,环境之清净。(2)、前句用人格化的语言表现了对不被人重视的小草的关注,后句表现了作者分外珍重美好而又短暂的事物的感情。晚晴短暂,应更珍重。

8、(1)幽静 经过漂泊后,获昨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 自然清新质朴(2)言之成理即可。没有答出理的、对原句理解错误的、不符合原诗基调的均不给分。

9、(1)C(“秋”义双关,主要写心情。) E(“唯见”的主语是诗人,不能说“诗中看不到诗人的形象”。) (2)要点: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余江水悠悠。表达了无限的思念之情。(所答应是对意境的描绘,有人、有景、有情。)

10、(1)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就可。)

(2)以动写静,反衬 (3)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11、(1)春风得意、走马看花。(2)龌龊:指处境不如意,思想上拘谨局促。放荡:自由自在,无拘无束。(3)描绘出诗人中第后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12、(1)答案示例:动风呼,弓弦鸣,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在渭水北岸射猎;平原草枯,

积雪消融。鹰眼锐利,猎物很快被发现,马蹄腾跃,奋力追踪而至。(2)答案示例:言:“忽过”,

言“还归”,则具将军返营驰骋之疾速,有瞬息“千里”之威,真切地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末联“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颇令人回味;用“疾”写出鹰眼之锐利,用“轻”写出马蹄之疾迷,生动而又逼真。(第(1)题可描述全景,也可描述特写镜头。就任何一联加以描述都算对。第(2)题两个词语可分开赏析,也可以合起来赏析。可评词语还有“枯”“层”“疾”“轻”等

13、贾生治国安邦的才学得不到施展 贾生并未受到君王的薄待

14、慨叹自己居庙堂之高而不能被重用

15、这两个“空”字表现的“意境”不同。“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陷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意思对即可。)

16、这首词的词眼是“狂”字。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

比如上阕描绘的心态、举止(老夫聊发少年狂,亲射虎、看孙郎;牵黄,擎苍),下阕刻画的胸怀、气概(遣冯唐、射天狼)无不由“狂”生发开来。

17、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

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18、①湿、 寒 ②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却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的深情都从这想象描写中流出,两地想思,悲苦难言。诗中情景,为月夜独有,因此前人的评价是中肯的。(应涉及“诗从对面飞来”,“悲婉”,“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

19、(1)“草色遥看近却无”。主旨:“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意思对即可。)(2)一般性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意思对即可)

20、c

21、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秋日晴空,一鹤排云,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

22、“春色”既已“满园”,而且“满”得关也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向人们宣告春天的到来。一切美好、向上、生机勃勃的事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难道墙能围得住、门能关得住吗?

23、前者写形、写声;后者无形无声。

24、诗人从观赏全庵桃花,联想到《桃花源记》中描写的理想境界,欲追求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诗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25、春光明丽,草长莺飞,堤上杨柳依依,春风骀荡。一群儿童嬉笑追逐,趁着风势把纸鸢放上蓝天。这是一幅多么自由、天真、惬意的图景。

26、(1)五言绝句;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27、“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三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训练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1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训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 指出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南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2、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3、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2008福建卷)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2008浙江卷)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杨老师18686784322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2

5、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画堂春 秦观(2008山东卷)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①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6、(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7、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骆宾王少年落魄,沉沦下僚,满怀抱负,无由施展。好不容易在不惑之年,由长安主薄入朝为侍御史,却因上梳论事,断送了大好前程。此时,已独揽大权的武则天也采取了更为露骨的措施,为公开称帝而紧锣密鼓。

8、在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杨老师18686784322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3

9、用简洁的语言说出

三、四句的妙处。

初入淮河四绝句

(三) 杨万里 (2008江西卷)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10、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1、(1)请概括首两句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

三、四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这种思想感情,试作简析。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3、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2008辽宁卷)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杨老师18686784322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4

14、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田家 聂夷中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15、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提叫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6、这首曲子是如何渲染浓重的乡思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17、这首词的上片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7、这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杨老师18686784322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5 青 玉 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8、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9、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20、(1)开头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

三、四句是写景的句子,它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2008江苏高考)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1、“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2008辽宁卷)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杨老师18686784322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6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22、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2008四川卷)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23、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卜算子 送孟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4、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中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霜天晓角 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株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驿:驿站,古时候供递送官府公文的公差和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25、(1)、同是写梅,两位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同,陆词用的是 ,范词运用的是 方法。

(2)、同是运用环境烘托的写法,两首词也是各有差异的,陆词突出环境的 ,塑造了梅花的 形象:范词突出环境的 ,塑造了梅花的 形象。

(3)、同是借物抒怀,但两首词寄托的深浅有别。陆词抒写梅花的 品格,范词抒写梅花的 品格。

杨老师18686784322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7

答案

1、这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李诗以眼前所见之景间接抒情,孟诗除了间接抒情外,还有直接抒情。

2、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

一、二两句写景中蕴满了伤春之情,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

3、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的快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4、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5、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6、(1)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7、李益: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朝灭亡的感慨。

皮日休: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的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8、借战国末期燕国太子丹为赴秦刺秦王的荆轲在易水饯别的事,抒发了内心对武则天深为不满,欲为匡正朝纲而献身的悲壮激愤之情。

9、这两句是以虚衬实,虚实相应。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意境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这种写法使自己之情和妻儿只情融注为一体,更具有感人的力量,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10、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

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杨老师18686784322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8

11、(1)、以精炼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 (2)、“可怜”句紧承前义,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3)、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家人的无限同情。

12、不写自己如何思乡,而是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运用了化实为虚、虚实并用的写法。

13、诗中有画,绘形绘色(或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或以声衬静),情景交融。

14、从写景的顺序看: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

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5、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管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16、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然而其多深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而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重的秋景图,衬托自己的思乡情。

17、主要运用了衬托(或烘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18、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9、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表达了作者耐得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之操守的高洁品性。

20、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21、(1)既是即景起兴,同时也是比喻:屈原的怨恨是多么的深,好似流不尽的沅、湘之水。

(2)

三、四两句以景结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枫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和作者对屈原的同情,显得含蓄隽永,令人回味不尽。

2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23、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

一、二两句对偶,

三、四两句对偶,

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4、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

杨老师18686784322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9 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25、运用了对偶、设问、比喻、排比。首句运用比喻,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饿依依不舍;尾联运用拟人表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26、(1)、拟人比喻

(2)、偏僻、凄苦, 寂寞;清冷、萧疏, “脉脉” (3)、高洁刚强 孤寂幽独

杨老师18686784322

第四篇:诗歌鉴赏及作文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酒楼秋望 华岳【注】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1.本诗颔联写景极具特色,请简要分析颔联是怎样写景的。

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2.本诗尾联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在抒发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①《过零丁洋》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以死殉国的英雄气概。②《酒楼秋望》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半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情感更加激越。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生查子 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1.请对“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中的“长”和“少”二字的表达效果加以赏析。 “长”字意涵丰富,一是关山长,二是梦魂长,突出了思念之绵长。“少”字具有暗示性,音书少,暗示思念的频密和分离的痛苦。距离的遥远、思念的绵长,与音书的稀少形成反差,凸显了寂寞孤单之情。

2.本词下片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情意的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相同:都通过想象,表达怀人思归之情。不同:①晏词直抒胸臆,表达离别实在太难,不如相逢团聚的真情,表意直率,明白如话。②李诗委婉曲折,通过想象中的重聚反衬今夜的孤寂,表达了诗人期盼重聚的迫切心情,表意深婉,含蓄隽永。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水① 杜甫

三月桃花浪②,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③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注】①此诗系杜甫安史之乱客居成都时作。②桃花浪:桃花汛。③连筒:用竹筒汲水的水车。

1.此诗写景状物运用了什么突出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动静结合,互相衬托。汛期水位达到江岸旧痕迹,水线吞没江岸沙滩,水色青碧得可撼动岸边的人家,都是静景描写;人在岸上接线抛饵垂钓,水车转动着灌溉小园,野鸟在江面上争浴喧闹,都是动景描写;动静互为映衬,画面更显灵动。

2.首句“三月桃花浪”中“浪”能不能用“汛”替换?请简要说明理由。

不能。理由:①“浪”能让人联想到阳春三月桃花烂熳;②“浪”能表现江水的浩大气势;③“浪”能隐指春水色调的浪漫;④“浪”能寄托诗人赏景时闲适的情怀。“汛”没有这些效果。 名句名篇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活中,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 , ”,表示既要善于学习正面的人和事,也要善于借鉴反面的人和事。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 , ?”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气势和战功的句子是“ , ”。

1.(1)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2)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形容似至穷途而突见佳境的名句是“___ _,___ 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及民众对异族统治已经麻木的现象,描述该现象的句子是“ , ”。

(3)《离骚》中,“ , ”表明屈原希望以古贤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

2.(1)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2)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3)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四时之景”中春夏之景的两句是“ ,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 ”两句描写琵琶女的弹奏戛然而止。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质问秦王朝为什么搜刮至极,却又挥霍无度。

3.(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2)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表现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 , ”。

(2)《赤壁赋》中“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一句相对应的曹孟德创作的诗句是“ , ”。

(3)《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 , ”,借月抒发别离之情。

4.(1)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2)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3)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作者用动植物设喻来表达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慨。

(2)屈原《离骚》中表现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没什么,只要内心保持真正芳香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手法描写出大漠奇寒、天地暗淡的雪景。

5.(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2)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3)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爷爷靠在沙发上睡着了,顽皮的小孙子决定搞一个恶作剧。他去冰箱里找了一些干奶酪,是味道特别大的那种,把它们轻轻地抹到了爷爷的胡子上。然后孙子藏到一个角落里,看见爷爷在沙发上扭了扭身子,睁开眼睛。醒来的爷爷猛地坐起来,用鼻子使劲闻一下,大声说:“这儿好臭!”接着爷爷起身跑进厨房,一个深呼吸,之后又大声说:“这儿也好臭!”为了躲开家里到处的臭味,爷爷不得不跑到户外,站在家门口,他再次做了一个深呼吸,大声说了一句:“全世界都好臭!”当然,爷爷最后发现了臭味的源头,用一点水和香皂,就让这个世界恢复正常。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写作提示】孙子恶作剧,在爷爷胡子上抹上了臭臭的奶酪,于是爷爷闻着哪都臭,爷爷丝毫没有意识到根源在于自己,当他发现了臭源,只用一点水和香皂就解决了问题。这就好像人处世间,出了问题,我们总是习惯找客观原因,丝毫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自身找原因,反省自己,也许事情会变得简单而容易。参考立意:反省自己;认清自身要学会从自身找原因。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便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2.【写作提示】从年轻人角度立意:①合作双赢是优势互补的竞争策略;②理解与沟通是竞争力的倍增器;③合作双赢是合乎道德的竞争策略;④理解沟通让竞争变得人性化;⑤竞争可以双赢,不一定要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等等。从老人角度立意:①关爱、尊重比金钱、财富更动人;②关爱既幸福了他人又幸福了自己;③尊重他人的需要是和谐共处的前提;④真诚关爱必能获得真诚回报;⑤换位思考是理解沟通的桥梁。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东莞的张先生在天猫商城“誉满家电器专营店”看到国际著名品牌的65英寸超高清3D电视机售价仅3199元,立即下单购买三台,并在线支付货款,在线成交。不料,卖家称商品标价因员工失误少填一个“9”,应是31999元,如需发货,要补9万元。双方因此陷入网购纠纷并诉诸法庭,广大网民对此也是各执一词。 对于以上事件,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写作提示】材料所涉及的话题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规则与诚信,法律与情理(道德),换位思考与和谐互利,义与利,宽容。不论是哪个话题,考生都应该在文中阐述自己的价值选择,要注意辩证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善于从“此事”联想到社会与人生。价值取向要符合时代主流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要展现自身的眼界与胸怀;联想与发掘要有现实针对性。参考立意:①让规则约束人的行为,规则面前人人平等;②诚信是无价之宝;③要有宽容之心。

第五篇:诗歌鉴赏客观题训练

【试题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1-2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最后两句设问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E.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答:BE(B是动静结合,E应是触景生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悠然自得之情。诗人信马穿山径,看斜阳照山峰,听万壑流水声,看棠梨叶落,闻荞麦花香,心情悠然自得。②怅然思乡之情。尾联诗人看到村边的桥和原野的树,情绪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

【试题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第3题。 登鹳雀楼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答:BE(B运用夸张,并非客观,E壮志豪情有意拔高) 【试题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4题。 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答:BE(B应为去年同来今年未来,E睹物思人) 【试题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题。 新沙

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5、对《新沙》一诗的解说恰当的两项是

A.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后海鸥也知道了。 B.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来栽种紫芝。 C.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征税。

D. 与聂夷中《田家》中“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的主旨接近。

E. 与杜荀鹤《山中寡妇》中“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的主旨接近。 答:CE 【试题五】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已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E.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答:CE

7、作者在尾联批评石老的诗没有捕捉到红梅最本质的特征。请结合颔联来分析“梅格”。 答:“故作”一句,是说红梅尽管艳若桃杏,但其品性还是冰清玉洁,本质不变。(2分)“尚余”一句形象地再现了红梅孤瘦遒劲、凌霜傲雪的品格。(2分)这两句委婉地表现了作者身不由己的苦衷,也流露出他坚持节操,不变其本性而感到自我安慰的心情。(2分) 【试题六】读下面的词,完成8-9题。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8、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四句,碧云,黄叶,绿波,翠烟,作者从远近两个角度描写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图。 B.“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C.“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D.“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E.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答:AC(A从俯仰远近多个角度C思乡之情黯然销魂,纠缠着羁旅之思)

9、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 答: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乡思离愁;“黯乡魂,追旅思”句直抒胸臆,主人公飘泊异乡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

从“斜阳”到“明月”显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从“酒入愁肠”句可看出,诗人语文月刊借酒浇愁,但愁情难遣,足见乡思之缠绵。 【试题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0、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B.“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C.“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D.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E.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答:AB(A应为动静结合B断是停的意思)

1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试题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12、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答案:DE 解析:A项,全诗并未生动地描写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情景,而是以描写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主,最后四句以议论作结;B项“有酒斟酌之”一句中“斟酌”应为“倒酒、喝酒”之意,并非“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项“披衣起彷徨”分析有误,应为披上衣服起来谈笑。

1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

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解析本诗写诗人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的情味。以“春秋”发端,说明一年四季中常有生活的乐趣。对作者来说,新迁南村,登临胜地,更觉欣慰。除登高赋诗之乐外,更有与邻人语文月刊过从招饮之乐,忙时闲聚之乐。

【试题九】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被贬黜之人,已无家可言。

E.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遇、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接近杜甫的诗风。 答:AD(A秋老指晚秋D逐客指亡国之人)

15、“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达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试题十】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7题。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16、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

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

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

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E.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柳永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婉约一派。

答:DE(D作者的想象,表乐观态度,并不是真的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E与苏辛风格相近,属豪放派)

17、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答:“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楼”均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学校档案管理下一篇:浅谈如何当好副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