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误区的对策分析

2022-09-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新课程改革以后, 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 但是, 由于课堂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加之新课程理念较抽象, 易使一线教师走入了误区。

1 新课改常见的教学误区

1.1 情景教学牵强附会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冲击下, 情景教学、人文渗透成了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 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以“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 使“情境创设”似乎成为课堂的一种摆设和包装, 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只不过是“花架子”, 让“情境创设”失去了教学意义。例如:在教《不等式的性质》时, 情境创设为播放学校学生运动会拔河的场面, 教师说:学校开学生运动会, 七年级 (1) (2) 班各有15人参赛, 第一局 (1) 班胜, 老师问:第二局双方各加了3人, 是几班胜?生争论不休, 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最后师使出浑身解数, 硬是把答案引到还是 (1) 班胜上来, 师又问:第三局双方各减去5人, 是几班胜?有了前一问的“经验”, 学生变得“聪明”了, 齐答: (1) 班胜。这时, 师大喜:由此得出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 (或减去) 同一个数 (或式子)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表面看这个问题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但实际却没有抓住不等式性质的数学意义, 步入了“貌合神离”的误区。形式化的演绎使问题情境充满“问题”, 牵强附会的情境使数学意义产生失真。

1.2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 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 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为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 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 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 教室里每个人都在张嘴, 但谁也听不清说什么, 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 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 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 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 就结束了。

1.3 问题探究拓展不够

教材是教学的依托, 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作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广泛拓展题目的辐射面, 不能只照本宣科。例如, 七年级数学课上, 教师直接出示问题:已知D是BC上一点, BD=CD, 求证AB=AC, 小组合作交流后, 最后共同分享成果, 由于问题起点较高, 很大一部分学生产生了思维的障碍, 更谈不上思维的求变。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要在“导”字上下工夫。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上, 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一位充分利用教材的老师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用了这样的铺设:提出问题 (1) :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对于一个三角形有无两线合一的可能性?学生活动过程中, 能比较轻松的解决两种比较简单的情况: (1) 由三角形高与中线重合, 证明原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则必然三线合一。 (2) 由三角形角平分线与高重合, 证明原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则必然三线合一。第三种情况, 由三角形角平分线与中线重合, 能否证明原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老师借助几何画板, 作出的中线AD和角平分线AE, 拖动点A, AD和AE处于变化之中, 当AD与AE重合时, 利用度量工具, 度量AB与AC的长度, 使学生信服:AB=AC。最后引导学生论证。老师在教学中不失时机的加强了研究性思维的训练, 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进而发展什么”。把分散的彼此不连贯的思维片段连接在一条思维链上, 使学生的探究潜能得到发展。

1.4 多媒体使用本末倒置。

新课程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用,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 绚丽的色彩, 清晰的画面, 美妙的音乐, 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 使抽象的变成形象的, 静态的变成动态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 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 又能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有了直观上的感受, 易于接受和理解。因而使得很多教师的公开课中普遍存在“课件代替板书”, “电脑代替人脑”, 为片面追求形式化的课堂教学, 甚至出现了“教师辅助课件”, 教师不是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而是执行课件程序的过程, 希望学生按照课件的预设进行学习活动, 回答问题, 最终引导学生得出预想的结果。一位老师在引入《轴对称图形》时, 演绎了大自然中美丽的蝴蝶, 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的精神。但多媒体运用的FLASH动画, 画面上成群蝴蝶穿越于美丽的花丛中, 画面美伦美焕, 散发着春天的气息, 老师又为画面配上了动听悦耳的音乐, 整个媒体的光华色彩使学生陶醉于美丽的画面中, 却忘了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应当明确师生交往中的情感交流, 以及教师自身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是电脑替代不了的。因此, 许多知识的融会贯通, 是多媒体课件解决不了的。

2 走出新课改误区的方法

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 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环境, 加强交流与合作, 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 让学生有成功感。

2.1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 认真钻研数学教学法、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 在专业知识和理论方法上, 要以“人有我新, 人新我深”的进取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艺术上, 要立足实际, 不断创新;在教学改革上, 要认真研究, 结合实际, 逐步发展, 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 不断提高理论修养, 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

2.2 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只有彻底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思想, 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探索教学问题, 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生命力。

(1) 要更新教学观念。数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发现的过程, 把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的道理、以及如何寻找解题途径的方法, 准确、鲜明、深刻地展示给学生。

(2) 要增强新的教学意识。在教学中应严格按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真正体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这里的参与主要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 特别是强调后进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

2.3 对自我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教师的教学行为常常无意识地发生在课堂教学中, 不断重复, 逐渐产生固定的框子, 形成教学定势。如果教师不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 那么教学也可能成了例行公事。如能经常全面地、客观地分析和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 不断地自我反思, 就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也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真正做到带着理念进课堂, 伴随反思出课堂。

(1) 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反思。例如: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点时出现障碍, 我该怎么处理?学生精神不振, 如何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兴奋过头, 如何使他们趋于平静?学生在小组学习时, 发生了争议, 又该怎么处理?

(2) 课堂教学后行为反思。哪些方面达到了预期效果?哪些方面还没有完成设计的意图?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与教学实际是否相吻合, 哪些方面出乎意料?哪些方面不够理想?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活动的量够不够, 机会多不多, 学习的习惯、状态、水平怎么样?哪些环节时间没有有效利用?学生在哪些方面的学习有困惑, 怎样解决更好?

(3)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反思。可采用案例分析法, 对教学中的情景、故事作分析和思考;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录下来, 反复听、反复看, 此时自己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发现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分析以前从未引起注意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写反思日记, 在课后, 对教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进行分析思考, 然后记下来。

3 结语

只有转变教学观念, 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形势和要求。课堂上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师生交流顺畅, 实现新课改的目的, 顺利推进教学改革。

摘要:分析了新课改后教学出现的误区:只求情景而忽视实际,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求实效, 问题探究, 就事论事, 多媒体使用本末倒置。提出应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教师素质, 更新观念, 增强新的意识, 带着理念进课堂, 伴随反思出课堂。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陈丽艳.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0 (4) :69~69.

[2] 吕亚莉.走出新课改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J].学生之友初中版, 2010 (1) :11~1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应急管理和决策下一篇:PLC在电气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