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特点与欣赏

2022-07-29

第一篇:诗歌的特点与欣赏

大学语文小说的特点与欣赏

小说的特点与欣赏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是小说样式的基本特点。

与其它文学样式相比,抒情诗、抒情散文无需人物、情节和环境;叙事诗、叙事散文和戏剧文学,尽管具备这三要素,但不易构成完整的世界,也许小说才称得上一个“世界”因它容量大,能够比上述文样式更多方面、更为细致地刻画人物思想性格,展现人物关系和命运变化,能够更为完整地表现错综复杂的生活事件和矛盾冲突,能够更加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正如黑格尔所说,小说能够充分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旨趣、情况、人物性格、生活状况及至整个世界的广大背景。以下分而论之。

(一)丰富而细致的人物刻画

小说偏重于客观生活的描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的人是丰富的统一体,七情六欲并具,感情复杂微妙,不仅有神态、语言和行为的外在表现,而且有思维、意识和心理的内在活动。另一方面,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实际生活中,人必定会与不同性格、不同命运和不同思想、不同地位的人形成各种关系。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作家能对丰富而统一的人物作多方面的细致的描写。

小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作家既可以写人物过去的经历,也可以写人物现在的处境;既可以写特定场所中的人物行为,也可以写没环境中的人物活动。短则几小时,长达几十年;静则居室冥想,动则驰骋千里。无须受时空的限制,只要符合一般生活的逻辑。如《米龙老爹》,从时间上看,始于和平时期,倒叙战争年代的故事;由米龙老爹受伤被捕,而追叙他一个月来杀敌的经过;且在叙述第一次暗杀成功后,又回笔描写审判现场,然后再叙暗杀其余十五人的经历。几十年、一个月、白天、黑夜,时间跨度或长或短,时间顺序颠倒往还。从空间上看,开端由远景诺曼第省的田庄,转至近景米龙家门前的葡萄树;然后从米龙家的马房,写到庄前临时的审判场。而在米龙老爹杀敌的经历中,仓后濠沟、石灰窟地道、庄前大道、路边矮树丛,场所迅速变动,频繁转换。如此时空迭次变换,描写人物的活动和关系,对剧本来说,通常是难以表现的。即便是荒诞剧,时空变换的频率,也远远不及小说。

在文学做品中,唯独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

1 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了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物质生活到精神领域,从个人性情到社会关系。作家都可以按照需要而加以具体细致的刻画。如莫泊桑刻画米龙老爹,先用特定镜头凸现其肖像,接着通过与普军团长的对话,呈现米龙老爹志气高尚的气度和杀敌前后的心理,然后在环境的变换中描写他杀敌的机智行为,最后仍以肖像描写表现他敢作敢为、视死如归的气概,而这一切描写始终围绕着一个普通百姓和一群武装到牙齿的侵略军的关系进行着。各个角度的细致描写,各种方法的交叉使用,使米龙老爹这一爱国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完整而多变的情节铺叙。

与其它叙事文学样式相较,小说的情节可以作到更为完整,更具复杂性,更有连贯性,尤其是长篇小说,往往头绪纷繁,线索众多,错综复杂,跌宕回旋。

不仅如此,小说自身的发展,使其情节特点更为鲜明。古代小说比较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一般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编排。作品依据人物的经历,顺序展开情节,铺叙一个一个事件,构成完整的故事,为了使故事生动,作者还可空插一些有趣的奇闻。其间,故事便等于小说的情节。十九世纪以来的小说,已不同于古代小说的故事体而更注重情节的完整。故事与情节不同,故事既可以是全部情节,也可以是情节的基础。故事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情节虽然也是事件的叙述,且保持了时间顺序,但重点在因果关系上并常常为事件因果关系的描写而打破表面的时间顺序。近现代小说不同于其它叙事文学样式和情节特点,恰恰表现在此。如鲁迅的《风波》,以七斤剪了辫子而引起的风波为基本情节,但作品并不注重剪辫子故事的叙述,而且九斤老太反复唠叨一代不如一代的事件,很难纳入剪辫子的故事,读者显然觉得作品的故事性不强。然而,这却是一篇情节相当完整的小说。作品围绕剪辫子产生的风波安排情节,始述七斤的烦恼,继写七斤夫妇如何恐慌,尔后描写一切复归原状;同时则又始终隐约贯串九斤老太感叹的情节,说明她对风波未闻未见,无动于衷,毫不关心。作品情节的两个方面,天衣无缝地交融一体,展示了风波乍起复平与九斤老太感叹的因果关系,从而一方面反映张勋复辟只是一场闹剧,昙花一现;另一方面则揭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腐败现状和农民的愚昧落后,依然如故。

近现代小说,情节不但完整,而且多变,突出表现在打破故事情节的顺序结构,摒弃作品叙述人完整描述故事的单一方法,而通过不同角度,运用各种技巧描写,体现情

2 节的完整。如《米龙老爹》,整体结构时空颠倒,米龙老爹的杀敌经过,则又在他被捕后追叙。情节并非是叙述人从头至尾的描述,而且由人物对话、口供和叙述人的补叙所组成。尽管情节没有按照时间顺序编排,但各种技巧的运用,却使作品体现了时序的连贯和情节的完整。甚或当代一些借鉴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小说,表面上时空颠颠倒倒,过去、现在、未来,交杂无序,时代氛围、人物场所、具体环境,空插映叠,但根据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向和事件的因果关系,可以发现,情节在变化中仍然是完整一体的。

(三)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写

人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发生、发展。所以,小说通常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一般说,典型环境包括了人物所处的时代氛围、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形成的社会环境和活动场所、自然景物等生活环境。

任何一部小说都脱离不了时代氛围的描写,因为现实主义小说描写的人物事件,必须在某一时代的具体背景下展开。一定的时代,规定了活跃其间的人物和发生其间的事件的特定性质,决不可远离或超越。如《水浒传》在北宋末年的背景中,决不可能塑造出曹操、刘备、孙权之类的形象;而《儒林外史》里范进、周进之类的人物,则决不可能在三国纷争的时代背景中产生。小说艺术世界的时代氛围,首先是由背景描写所体现的。当然,光有时代背景描写是不够的,小说必然还会展现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这是刻画人物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塑造,与大观园的具体环境和贾府上上下下人物的描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后者,前者则无从凸现。环境描写的另一方面,是人物生存、活动的特定背景的展现。生活中,一个人的气质、品质,不仅仅是在语言和行为中体现,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也可以显示人物的身份、情致和品格,小说便常常通过展示人物的独特环境,表现人物的个性和精神面貌;然而一个人并非只在固定的环境中活动,社会交往和在一定的矛盾运动中,人总会走出固定的环境,因之,小说又很注重描写人物行动的特定环境,及时衬托、显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人物的性格特征。

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三者往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构成小说的又一特点: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绘,再现真实的生活氛围。如孙犁的《嘱咐》,描写八年不见的平原景色:铁路边折毁的炮楼,破墙上的鸟粪,烧毁后的村庄,被砍伐的堤柳,点示出作品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八年抗战刚刚结束,内战又已拉开序幕。作品又借水生的眼睛,展现家乡的风景,辽阔的平原,熟悉的村庄,醉人的袅袅炊烟,以

3 及街道的废墟,荒凉的坟地,既表现了水生对家乡的热爱,又透露出他对敌人的仇恨,而水生家屋内外的场景,八年分离、一朝相逢的家庭温馨气氛,送别时白洋淀景色的描写、渲染,则衬托显现了水生夫妇爱家、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品质和心心相印、呼吸相通的恩爱感情。人物刻画与环境描写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小说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特点,不是各自孤立,而是密切联系的。丰富而细致的刻画人物,必须借助于情节的充分展开;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写,则给人物活动、情节铺叙创造了特定的氛围,三者互为作用,构成了小说世界。正因为如此,欣赏小说也就应该根据小说的基本特点,去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首先,应该把握环境与人物的关系。阅读一部小说,无论长篇还是中短篇,必须首先把握作品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具体环境和人物生存的社会环境,使自己进入小说世界的规定情景。这样,在欣赏过程中,才能理解作品描写的生活、风俗和习惯,理解人物的行为、思想和事件的性质,并在读完作品后,能够判断作品描写的生活、人物是否真实可信,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是否具有进步意义。假如欣赏者不能进入小说世界的规定情景,那就容易误解作品,作出不正确的判断。譬如《麦琪的礼物》,故事的背景是在本世纪初美国垄断资本势力急速发展的时期,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压榨,造成了贫富差别日益悬殊。故事发生于这一背景下的圣诞节前夕,在一对贫穷的恩爱夫妻之间展开。欣赏者把握了这一点,才能理解人物拮据窘迫的境况,才能理解人物心地善良、感情纯洁、能够自我牺牲的品质,从而认识作品的思想意义,否则,就会感到小说人物的可笑,而不能体会到作品内在的悲和愤。

其次,应该把握情节与人物的关系。欣赏小说,读者很容易被故事情节所牵引,以致忘了人物。其实,除了部分推理小说、科幻小说着重于表现情节和事件外,近现代绝大多数小说都以塑造人物为主。因之,欣赏小说不能满足于故事情节的一般了解。情节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欣赏小说也就不得不时常提醒自己注意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各种表现,各种人物在情节发展各个环节的主次地位,以及情节跌宕起伏与人物的关系。这样才能理解情节始自于人物而发生发展的必然性,和又表现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重要性。欣赏小说若不认识这一点,那读情节性强的作品,或许尚有故事可得,而读情节淡化的作品,则会一无所获。

譬如老舍的《断魂枪》中王三胜与孙老者比武的情节,光读故事,容易停留在比武经过的欣赏上,至多对两人的不同性格有所了解。如果能思考作品全部情节的发生和归结人物的关系,那便能深一层地认识到,这段情节还为刻画沙子龙的形象起了不可或缺

4 的铺垫作用。又如契诃夫的《苦恼》,全部情节发展开过程,几乎没有故事性,但若欣赏者注意情节与人物的关系,便能理解,前三段马夫对人倾诉的情节与后段对马倾诉的情节对照,对于刻画马夫的心态和反映社会的冷漠是何等的重要。

再次,应该把握人物与人物的关系。小说是个世界,喻之于精湛的长篇小说尤为贴切。优秀的长篇小说总会展现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关系的缩图,三教九流,芸芸众生,活跃在其间,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互为联系,互为牵制,互为作用,形成复杂的人物关系。因之,欣赏小应该注意从重大事件里人物各种表现的描写中,发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而认识各色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思想特征,理解故事情节的深层含义。如在宝玉挨打的事件中,贾府上的贾母、贾政,下及焙茗、聋婆,主次人物先后登场:打的、挨打的、凶的、恶的、哭的、闹的、气的、急的、慌的、骂的、喊的、怕的、恨的、叹的、怜的、先硬后软的、先劝后怨的、先诬后悔的、先骂后哭的,等等,各人各资,声口毕肖。欣赏者能在各人迥异的话语、态度、举止表现的描写中,窥得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和个性特点,发现不同人物与贾宝玉挨打的一事的反映,认识各人不同的思想感情立场,从而理解这一事件具有的思想意义和对刻画人物、推动情节表现作品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此外,欣赏小说还可从各种角度品味小说刻画人物、铺叙情节和布局结构的各种艺术技巧,诸如肖像勾勒、心理摹绘、细节点睛、对话妙语、伏笔技巧和构思匠心等等,都可以程度不同地收到审美的效果。

第二篇:诗歌的特点与鉴赏(整理)

单元知识一:诗歌的特点与鉴赏

一、诗歌的文体特征

诗歌是世界上形式最古老、语言最凝练、抒情性最强且近乎音乐的文学体裁。诗歌原是诗与歌的合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一起,统称为诗歌。《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朱光潜则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区别诗与散文,给诗下了这样的定义:“诗是具有音律的纯文学。”并指出:“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一种语言。 音乐只有纯形式的节奏,没有语言的节奏,诗则兼而有之:”这些言论,大致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是一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散文、小说、戏剧都可以不受篇幅的严格限制,灵活自由地叙事、抒情、议论。而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不仅篇幅字数受限,而且还要受韵律的限制。所以,诗人必须要用最少的语言,反映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与情感内容。这就要求诗人在表达时选取最能反映生活本贡或最富有特征的事物,道过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和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歌是一种“形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虽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滲透者作者的思想感情,但跟散文、小说、戏剧相比,诗歌的感情色彩更强烈、更鲜明,所以说,诗歌是一种最富于感情色彩的文学样式。“诗言志”的“志”,就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抒情诗自不待言,就是叙事诗,也必须饱含情感;无情而叙事,往往会使人感到淡乎寡味,缺乏艺术感染力。在饱含情感这一点上,白居易的《长恨歌》堪称典范。诗人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李、杨悲剧的始末,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痛彻心扉的相思相恋之苦。白居易就非常深刻地认识到诗歌的这一特点,他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现代著名抒情诗人郭小川也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

第三,语言凝练而富于形象性。诗歌要在有限的篇幅和字数中传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诗歌的语言必须高度精练而生动。而要做到语言精练,就要求诗人必须对篇、章、句、字进行反复锤炼。诗歌史上,流传者不少诗人锤炼语言的故事,如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与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我们都非常熟悉。贾岛还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名句,由此可以想见其作诗的艰难。杜甫也说:“为人性僻既住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由此也可看出他对诗歌语言艺术的矻矻追求。也正因为如此,杜甫诗中的“惊人”之句比比皆是。诗歌的语言不仅要求精练,还要求形象。诗歌要用形象思维,诗人抒情言志,要能够捕捉生活中那些最能激起人们感情的事物(包括人)或自然界中的某些现象进行高度的集中与概括,形成饱含着思想感情的、极富感染力的具体境界,即诗境或意境。这种境界,往往是高度典型化了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第四,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诗歌是音乐与舞蹈的李生兄弟,因此,如果没有节奏与韵律,也就不成其为诗了。节奏鲜明,是要求诗歌请言的高低、轻重和停顿有规律地交错出现,形成诗句的抑扬顿挫;韵律和谐,既要求诗歌要押韵,同时还要求句中平声字与仄声宇交错运用,从而达到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效果。

二、诗歌的分类

汉语诗歌根据其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旧体诗与新体诗两大类。

旧体诗即中国古代诗歌,又大体分为两大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等。以“歌”“歌行”“引”曲”“吟”等为题的诗歌,都属于古体诗。古体诗不受格律限制,不要求对仗,押韵也较自由。以每句的字数划分,古体字主要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诗几种。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中间四句要求对仗,其学数、音律、平仄都有严格要求。按字数和句数划分,律诗又可分为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等。排律是律诗的铺排延伸,其句数少则十余句,多则数十上百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绝句其实就是律诗的戴断,或截前四句,或截后四句,或截中间四句。跟律诗一样,绝句也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和六言绝句等。

古典诗歌发展到唐宋元明清时期,又出现了词、散曲等新形式。词是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 因为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曲的歌词,所以也叫曲子词,别称长短句、诗余,乐府、倚声、曲子词、琴趣等。词的一段称为一阕或一片。 最常见的词是两阕,即上下阕(或曰上下片),此外有一阕的词,如《如梦令》 《调笑令》等;有三阕的词,如《兰陵王》 《威氏》等,有四阕的词,如《莺啼序》,词按共字数长短分为小令和长调两种,长调也称慢词。曲指散曲,是金元时期最盛行的一种新诗体。其形式虽然也是长短句,但字数的规定远没有词那么严格,它可在规定的字数之外增加衬字,因而曲更能尽长短变化之能事。曲的用韵也较词韵宽松得多。曲的体式主要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指单首曲子,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是同一宫调中的曲子连贯而成的一套组曲,至少是 三曲,多则几十曲;不论曲子多少。都必须押同一个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新体诗也叫新诗,就是现代白话诗,是“五四”运动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诗体。新诗形式自由,基本不受句数、格律等的限制,句无定字,篇无定句,押韵也较宽松,所以通常也叫自由体诗。

按内容划分,诗歌又可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类。抒情诗侧重感情的倾诉,叙事诗则重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与人物形象的刻画。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古代的叙事诗最为发达,取得的成就也最高;叙事诗则相对要逊色一些。

三、诗歌的鉴赏

诗歌由于表现形式的独特性,要进行鉴赏并不容易。尤其是古典诗歌,由于时代相隔久远,所反映的社会与今天有异,创作有其特殊殊性,加上语言的障碍,要读懂颇不容易。它要求阅读者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艺术理论修养、诗词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生活阅历和人生历练等。限于篇幅,这里简单谈谈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诗言志”是我因古典诗歌的悠久传统,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多为诗人自我形象,或者说间接地、或多或少地带有诗人的影子。因此,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遭际,能使读者体会到其诗作的思想和情感。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下》这就是说,要真正理解作品,就必须“知其人”“论其世”,即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感情、为人品德,也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鲁迅先生也曾说:“......我以为倘要论文, 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因为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作家的作品和作者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所产生的时代有密切关系,因此,要真正读懂作品,就必须先对作家的生平,思想及其时代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没有这一点,我们的欣赏就是盲目的,甚至很可能是歪曲的。例如,要是我们不了解李煜先是一国之君后是阶下囚的身世,怎能理解他那首《虞美人》以及其他作品所表现的亡国之痛、悔恨之情;如果我们不知道陈子昂随同武攸宜征讨契丹时的特殊遭际,怎能理解《登幽州台歌》那与“天地悠悠”一般深广的忧患与悲愤之情。

因此,要能正确地欣赏诗歌,比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蕴含,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并深人到诗人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氛围中去感受。

(二)认识意象,领悟意境

阅读欣赏诗歌,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涵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领悟到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和抒发的情感,从而真正读懂诗歌。

古典诗歌往往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情感。进入诗歌的事物形象,已经不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含有作者之“意”的形象,即“意象”。诗歌中的一些惯用意象往往有特定的用法,寓繁于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许多诗歌语汇,由于历史的积淀,而被赋予特定的涵义,能形成特定的诗歌意象,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抒愁写恨诗歌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若涉及游子之思,则有“浮云”“落日”“转蓬”“芳草萋萋”一类意象。

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也就是所谓思与境谐、境与意会、神与境合、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人常常通过选择意象,来构成意境,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中,表现诗人的感情、意趣。诗人用语言符号创造的种种意境,只有靠读者想象复原,才能引发共鸣,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放到自己心中去发展。”因此,我们欣赏诗歌,必须善于体味意境。要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此时、此景”中的此人此情,物我交融,既入乎其内,了解诗人所咏之物木身的特性;又出乎其外,把握其中暗示的具有某种美学价值的寄托和象征意义。

分析诗歌的意境,通常有寻景(寻找写了哪些景物)、构境(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析情(分析这个画面渗透出怎样的情调)三个步骤,最终归到“情”(志)上。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但也可以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最写乐,有时更见其哀、乐之深沉、浓厚。

(三)掌握诗歌的常用表达手法

诗歌由于受到字数、格律和声韵等多种限制,特别要求精练概括,叙述中常常有跳跃性。我们鉴赏诗歌,还需懂得一些诗歌作法, 如省略、错位、比兴、用典、对偶、夸张等。汉乐府《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或战死于城南,或战死于郭北,极言战死者之多,上句省略“死”,下句省略“战”,形成互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含弟》)“白露”被拆散颠倒了,形成错位,然而景色宛如画出,句式也因对仗更加好看动听了;中国古典诗歌有寄托象征的传统,诗人有时不敢或不愿把自己的政治见解明白说出,而用隐晦曲折的手法表现出来,有时为了使诗歌显得含蓄蕴藉,也故意隐去真意,用其他事物来比兴,“楚雨含情皆有托”,如屈原的诗歌中常用“香草美人以喻君子”;典故的运用也是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典可分两类:语典,即就语言形式言,是前人运用过的;事典,即出处与某一故事有关。鉴赏诗歌时,如果知道是用典,就能更深一层了解其含意,品出其意味的浓厚。

(四)发挥联想,体验生活

鉴赏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诗歌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就是跳跃性强,留下的空白大,供读者联想、补充,进行再创造。诗人的创作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读者读诗自然也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欣赏诗歌(也包括欣赏其他文学作品)就是读者的一种再创造活动。诗贵新、贵凝练,诗人写作时,往往只截取感情脉络中最有意味的一段,其余的便成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留待读者去联想;优秀的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灌输什么,他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给你以天女散花般的想象的白由,让你自己去领悟其中的言外之意、韵外之旨,获得更丰富的诗意。

另外,诗歌是生活的反映,诗人创作必须有生活,读者鉴赏也要有生活。一首诗年轻时读来平淡无奇,等年事稍长重新读它的时候,便可能觉得大有深意。因为阅历丰富了,诗里所表现的生活也就能够体会得更深了。一切优秀诗歌的鉴赏,都离不开读者本人的生活经验。 (五)多多朗诵,体会诗歌的音乐关

自古以来,诗就是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从《诗经》到元代的散曲,都是可以配合音乐歌唱的。元以后的诗虽不能唱了,但其语言仍具有音乐性,节奏鲜明,句尾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就为读者朗诵创造了条件。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反复朗诵,既有助于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会诗的意境,体会诗的音乐美,也能使心灵得到熏陶与享受。

第三篇:现代诗歌阅读与欣赏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现代诗歌阅读与欣赏

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诗歌的语言 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二)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三)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第一题、赏析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完成题目: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字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1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一一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赏析练习:

①简析“海”所蕴含的深义。

②简析“山”所蕴含的深义。

③说说“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④说说“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⑤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第二题、赏析《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完成题目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2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诗歌第一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象征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飞天袖间的花朵”指的是什么?“痛苦的希望”具体含义是什么?

3、请发挥想象来描绘这幅画面,把第三节的意象串联成一段话。

4、在本诗中,诗人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5、作者将陈旧的与新生的对比,将痛苦的与欢乐的对比,旨在表达什么?

6、“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第三题,赏析何其芳的《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3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1、本诗描绘了几幅画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2、赏析下列诗句:

(1)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2)“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3)“收起青鳊鱼的乌桕叶的影子” (4)“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澈了” (5)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6)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3、请就本诗语言和内容特点,对诗歌进行总体评价: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4、我们学过的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作品不少,请写出两句描绘秋天景色的诗句。 第四题:阅读新诗。完成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他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地流将下去, 中经达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他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1.这是冰心八十多年前出版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那时的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又是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她以联盟的

4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那就是: 。

2.诗人用“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比喻两种生活现象,一种是:

,另一种是:

3.快乐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惬意的感受和状态;快乐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请你结合诗歌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 。

第五题:赏析《蝈蝈与蛐蛐》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娇美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篱落上飘扬, 那就是蝈蝈的嗓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芳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茂密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寂静,从炉边就唱起了

蛐蛐的歌声,在逐渐升高的室温,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茂草中欢叫。

1、把这首诗分为两节,并写出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2、诗人由“蝈蝈”写到“蛐蛐”是怎样过渡的?诗人又是怎样将“蝈蝈”与“蛐蛐”联系在一起的?

3、“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4、诵读这首诗,说说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5、你听到过蝈蝈或蛐蛐的歌声吗?请用两三句话描写其中一种昆虫的鸣叫。

第六题:赏析《我用残损的手掌》,完成题目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5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前后通过对比的手法,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请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角度,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比喻修辞方法有什么不同,简要说说其含义。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3)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6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4) 那里是太阳,是春天。

4、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5、“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这些诗句通过 的手法写出了江南水乡景色的变化,“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

6、“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的活”这里的“我们”是指 ,这句暗示了

7、诗人为什么对“辽远的一角”寄予爱和希望?

8、诗歌以“永恒的中国”结尾有什么表达作用?

第七题:赏析《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中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象征什么?

2、怎样理解“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3、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着土地的热爱之情? 请对之进行赏析。

4、诗中的“我”是怎样的形象?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5、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挚爱土地,歌唱土地,献身土地的感情寄托于“一只鸟”?

6、把这首诗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相比较,在思想内容和形式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7、.“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7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8.《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第八题:赏析《静夜》完成题目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1、体会诗歌中“淡淡”“团团”“笼罩”“疏”“漏”“怕”等词语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

2、这首诗中,前后两节,内容侧重点是什么?两者有什么联系?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九题赏析《天上的 街市》完成题目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8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本诗第一节的两句诗,其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我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3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对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进行了大胆的改造,表达了他怎样的理想?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是作者原诗中的句子,编入教材时删去了“哪怕”。请你再认真品读,说说这样的修改有什么好处?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题,阅读《乡愁》完成题目: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9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本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题:赏析《祖国》完成题目: <<祖国>>莱蒙托夫

我爱祖国,但却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是我爱---自己不知道为什么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惦念着自己夜间住宿之处,迎接着 道路旁点点微微颤动的灯火。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10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 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1、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2、:《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

3、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十二题:赏析《黑人谈河流》完成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第十三题:赏析《星星变奏曲》完成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11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脆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着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1.仔细品味这首朦胧诗,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请谈谈你的体验。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中“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地体验这首诗,请从文中找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并作点赏析。 最欣赏的句子: 我的赏析:

3.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我的感受:

4.“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12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你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千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深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 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 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 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

4. 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

第一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①海是理想境界;②山是重重艰难险阻;③诗人确信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因而理想在心中曰曰夜夜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④“照亮”写出了“全新的世界”的光辉灿烂,本句写出诗人实现理想境界后的兴奋和惊喜⑤“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

13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笔宝贵财富。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生活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

第二题参考答案:

1、答案: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五个。

“破旧的老水车”与“疲惫的歌”显示出祖国的落后与疲惫;“熏黑的矿灯”与“蜗行摸索”显示出祖国前进步伐的艰辛与缓慢;“干瘪的稻穗”与“失修的路基”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则显示出祖国在痛苦中奋力抗争、顽强不屈的形象。最末一句的“──”表示语意转折,由前面对祖国形象的描绘,转而直接表达对祖国现实状况的深深的理解和真挚的热爱之情,知之深,则爱之切。“祖国啊!”一语显得深沉而凝重。 表现出诗人深沉而悲痛的感情。

2、:“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象征了美好、吉祥、希望,“„„是希望,„„是花朵”运用暗喻。希望如同“飞天”袖间的花,虽然美丽诱人,但尚未落到地面不能成为现实,此意象来比喻人民心中的渺茫的希望。

“痛苦的希望”的含义是:祖国人民数百年来都有美好的希望,但现实并没有像人产希望的那样(许多理想都破灭了),所以是“痛苦的希望”。

3、明确:“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出来的祖国“挂着带泪的笑涡”,犹如“雪被下古莲的胚芽”历经磨难,吐发新绿,新生的祖国已经站到“雪白的起跑线”上就要奋斗拼搏了,看,地平线上,“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照亮了东方的天宇,这不是祖国母亲的写照吗?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京戏希望,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本节写祖国的新生、希望。

4、由悲哀愁苦变得欣喜、激动。我决心要为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

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升华感情达到了高潮,

5、新生的中国,充满了蓬勃的朝气,正在向明天进发。中国的明天定会更好!

6、这句话是全文感情的升华。——既然祖国不顾一切地哺育了“我”,那我也要无条件地回报祖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报国情怀。 第三题参考答案:

1、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

2、答案: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3、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14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四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或生活中有坦土途,也有坎坷),(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快乐面对。(意思相近得1分) 2. 生活中的坦途 ;生活中的坎坷 。(意思相近即可)

3. 扣住“愉悦”、“惬意”、“坦然”、“热爱”中的一点作答即可 第五题参考答案:

1、大地的诗歌„„可喜的草丛中间。//大地的诗歌呀„„。一层:描写盛夏“蝈蝈的乐音”;第二层:描写严冬“蛐蛐的歌儿”

2、过渡句是:“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诗大结尾,作者巧妙地运用联想,将“蝈蝈”与“蛐蛐”前后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让冬天“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蝈蝈的音乐”,在诗人的心灵中,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不会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3、人们应该不断的追求美好的愿望和理想。

4、诗人对大自然的由衷的赞美和热爱。 第六题:参考答案

1、[析]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的形象入手,整体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诗中描写的形象有“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天气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2、[析]诗歌表达感情的手段灵活多样,可以将多种表达方式结合使用,可以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本题意在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欣赏这首诗。 [参考答案] 这首诗的前后两部分对比鲜明,从词语感情色彩上说,前半部分多用消极的、冷色调的词,如:残损、彻骨、寂寞、憔悴、阴暗等,极恰当地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表的感情。后半部分多用积极的、暖色调的词,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等,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必胜,解放区是民族复兴的所在。

3、 [析]此题旨在通过对一些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确民的新生活。

(3)“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借喻,用“广大的土地”借喻整个中国。

(4)“那里是太阳,是春”是暗喻,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4、[析]设置此题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加深对本诗所写形象的认识,另一方面在于体会本诗作者在安排结构上的匠心。 [参考答案]:

15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想像中展开诗的内容,在想像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5[参考答案]对比、拟人;花草树木因遭受摧残践踏以至寂寞憔悴无人爱怜的情景。 6[参考答案]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中国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7[参考答案]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可以不像畜生那样活,蝼蚁那样死。

8[参考答案]对“依然完整的”“辽远的一角”寄去深情的祝愿,诗人心中永远有一个敌人无法夺走的“永恒的中国” 第七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土地:祖国 ;河流:人民的悲愤 ;风:战争,祖国受的苦难 ;黎明:胜利,祖国崛起

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精华,是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艾青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5、“鸟”在这里是泛指,是共名,作者寄情于“鸟”,其意思在:一只微不足道的“鸟”“尚知道位卑不敢忘忧国”,更何况人呢?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则”

6、思想内容:为了祖国而奉献一切的豪情;表现形式:托物抒情。

7、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对象的描述,它们是:土地、河流、风、黎明。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8、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第八题参考答案:

1、叠韵词“淡淡”“团团”写出景物的朦胧美,令人感到淡淡的愁伤;动词“笼罩”,以动衬静,写出动态、柔和、宁静、朦胧的夜景;“疏”与“漏”的照应,写出了几颗星透过云层无意而自然显露出来,让人看到一丝光明;“怕”字写活了海雾似有情似有泣,诗人的忧与爱感动海雾中的鲛人,使人领悟到鲛人流的不是泪,而是心血、真情,语言精练、含蓄、深刻,表达得淋漓尽致。

2、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诗的第1小节描绘了一幅极平常的画面,但第2节一开头,诗人劈头问道:“天河何处?”这一问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的宇宙之中去了。作者将第一节的写实与

16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二节的想象结合起来。——“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证明诗人的想像的确已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想像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抑或是无穷的思念?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诗,这就是郭沫若的诗!这就是想像,这就是郭沫若的想像!如果没有后一节的想像,前文的景是呆板的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景,有了后一节的想像,才使得司空见惯的景变得空灵、美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前后两小节诗虽有写实与想像的区别,却共同写出一个“静”字,全诗的氛围是谐调统一的。

3、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像,既含蓄,又优美。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第九题参考答案:

1.不能。因为“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为下文的想像作了铺垫。2.提示:“定然”“定”都表示断定的语气。所描绘的事物明明都是出自于想像的,作者却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加以肯定,这表明了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使我们读后也同样受到鼓舞和感染。3.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4.猜测的语气变为肯定的语气,形象鲜明实在,同时减少了两个音节,读来协调,铿锵有力。 第十题参考答案:

1.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的。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手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2.“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3.“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4.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第十一题参考答案:

1、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2、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3、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17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第十二题参考答案:

(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第十三题参考答案:

1.(1)该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2)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2.只要言之成理即可。3.“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4.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 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第十四题参考答案:

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

2: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3: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正像矛盾在《白杨礼赞》中借赞美白杨而赞美抗日军民一样。

4: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2)反复,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3)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千里,„„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下载:现代诗歌阅读与欣赏2.“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3.“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4.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

18 / 19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第十一题参考答案:

1、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2、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3、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第十二题参考答案:

(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第十三题参考答案:

1.(1)该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2)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2.只要言之成理即可。3.“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

19 / 19

第四篇:过往与瞬间诗歌欣赏

季节轮回

时光荏苒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重复着时光的过往

吻痕着过往的时光

就像野草的真诚

稚嫩般单纯的期待

常绿不死

葱茏繁茂染凡间

就像诗人笔下的秋天

淡定而顽强的雁群

翱翔于深邃的蓝天

神采奕奕而风光无限

而迁途飞累的群雁

也有劳逸之苦失群之巅

求助于人类的臂膀

栖身于人类的手掌

难掩失落的容颜

就像诗人笔下的秋月

皎洁溢满了清辉

淡雅迷离了乡愁

灿偌眼眸里的醇厚

哪怕被酒盅搁浅

哪怕跟随小河游走

依然把清辉洒满田园

花好月圆的瞬间梦萦心头

而秋月也有阴晴圆缺

水中的皎月

被秋风破碎得

光怪陆离而斑驳

散去的无奈和离愁

留下眷恋在心头

人生几何难聚首

年头年尾难碰头

金秋是永远的期待

金秋是一生的眷恋

慈老的心 溢满沧桑

碧波麦浪 绽放一片橙黄

严霜拷打的叶脉

捧出苞米的金黄

秋风爽落的枫叶

铺展到天边地嚷

天空翱翔的鸿雁

划过迁徒的馨香

留下精彩的舜间

回眸挂满枝头的果香

作者简介:杨百良,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1994年毕业于辽宁文学院。现已在《芒种》、《音乐生活》、《北方诗刊》、辽宁作家网、江山、东方、东北作家网、中国作家网等发表作品60余篇(首),其中文学评论《尘封旷远的风俗画卷》荣获盛京网络文学大赛提名奖。

第五篇:蟑螂与我诗歌欣赏

厨房的缝隙里,一只蟑螂探出头来,伸出了触须

它想找到一滴水,一粒米

充饥

饥饿好几天了

它还没有吃到一点东西

所以,我看出它爬行的样子

显得软弱无力

这些日子

妻子在外地

家中的炉灶许久没有开启

锅台上没有一点油腥气

刚开始,本来我想拍死它

现在却又动了恻隐的心机

我,为何不坐下来

与它单独的聊几句

你是个公蟑螂吗

或许是个蟑螂美女

你的丈夫呢?你的家人呢?我问

为什么没有人管你

蟑螂用呆滞的目光看着我

心情沉重的叹了一口气

唉,我的亲人们都已相继死去

现在只剩下孤苦伶仃的自己

哦,同病相怜。我与你一样

现在也是独居在空巢里

来,请你走到我的身边来吧,其实

你不必再伸出触须,小心翼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施工员的工作职责下一篇:施工方表态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