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度下安全工程教育论文

2022-04-15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注册制度下安全工程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月4日五部门联合部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教育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中央、中国父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

注册制度下安全工程教育论文 篇1:

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编者按:

为保障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江苏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中明确提出了投入水平、师资水平、信息化水平三个方面的具体指标。其中投入水平包括:财政教育支出预算增长比例,主要反映财政教育支出预算增长情况及公共财政投向教育领域的程度;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主要反映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比例,主要反映全社会教育投入的年度增长情况;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教育事业费在全国省份排名主要反映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水平。师资水平包括:师德与专业能力建设,主要反映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和专业能力建设情况;教师学历比例,主要反映各级教育教师学历情况;生师比,主要反映教师资源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情况;教师领军人才数在全国的占比,主要反映各级教育中高端领军人才情况。信息化水平主要考察“三通两平台”覆盖率和智慧校园比例。

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位置

近年来,江苏加大教育投入,完善保障机制,夯实财务管理,促进教育公平,教育经费保障和财务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育投入整体水平稳步递增。江苏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始终坚持依法办事,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位置,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提高教育投入保障水平。2018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更好的教育”等八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省委主要领导多次召开教育专题会议,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要求满怀真情办好教育改革民生实事,要求教育系统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好既定事项,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江苏省政府印发了《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中职生均财政拨款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分别不低于10000元、8000元和7000元。省有关部门出台《关于推进民办教育收费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放开部分民办高校学历教育收费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拓展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各地也积极加大投入力度,如盐城市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以课后服务、学生就餐、体育设施开放、装配教室空调等四项惠民工程为抓手,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全年增加投入约14亿元,教育经费稳步增长。据初步统计,2018年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达2827.64亿元,比上年增长8.92%;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达2254.21亿元,比上年增长7.63%,占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的80%;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2040.47亿元(包括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经费和教育费附加),比上年增长3.09%,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彰显,为全省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教育经费保障力度持续加大。江苏紧紧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健全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注重标准引导、动态调整、督促落实,有力保障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一是积极推动投入政策落地落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精神,研制出台江苏省实施意见。每年发布全省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将投入标准纳入教育现代化监测、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对设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的主要指标。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每年发文明确市县落实教育经费保障主体责任重点考核内容,将其作为分配奖补资金的重要依据;书面通报各地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落实情况;组织开展部分地区落实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情况专项检查,推动教育投入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扶持激励作用。2018年,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资金累计安排教育专项资金103.8亿元,用于扶持激励市县教育事业发展;修订出台《江苏省学前教育综合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按新办法测算下达奖补资金;统筹中央资金累计下达省补助资金65.9亿元,用于落实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分担公用经费、补助薄弱學校改造等,提升整体办学条件;安排1.4亿元专项支持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和内涵提升;安排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资金1亿元,支持各地扩大普通高中资源;统筹中央资金累计下达职教质量提升计划补助资金12.4亿元,扶持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

三是想方设法完善投入机制。淮安市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出台会议纪要,明确以上浮绩效工资方式落实高中教师补助问题,2018年市直高中人均上浮2.5万元,有力保障了高中教师待遇。常州市设立经费保障机制、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民办学校等市级专项奖补资金近7000万元,加强市级资金对辖市区教育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无锡市着力健全学前教育财政保障机制,提出到2020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达8%以上,2019年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不低于小学的2/3,并逐步达到小学标准。经费保障力度的持续加大,夯实了全省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教育发展薄弱环节不断加强。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着力推动教育投入向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四个倾斜”。一是专项倾斜。2018年省级教育专项资金中,近60%用于支持市县教育发展,其中近60%下达给苏北地区。省下达改薄专项资金时,明确要求“70%以上确保用于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分担倾斜。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学生资助等所需资金,省与市县在分担时,重点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的补助,最高地区省转移支付比例达到75%。三是因素倾斜。将在校生人数、地方财力等指标,作为省级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的重要分配因素,加大对办学规模较大、经济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四是资助倾斜。强化精准资助,全年共下达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资助经费68.9亿元,资助学生238.7万人次。全省各学段学生资助资金中,中央和省补助资金占比近70%。同时,积极围绕教育难点热点问题,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省级财政继续安排随迁子女奖补资金1.71亿元,支持苏南地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持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2018年全省总计投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138.21亿元,与《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出台前的2011年相比,总量翻了3.6倍,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从2011年的3.23%提高到6.13%。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工作要求与保障机制,目前省里正抓紧做好收费立项论证工作。省教育厅发布《2019年基础教育资源需求预警报告》,推动各地扩大基础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镇江扬中市2018年投入近4.5亿元用于学校新建、改扩建,有效缓解了基础教育资源不足。徐州新沂市将教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近20亿的各类存量债务纳入政府年度预算,2018年化解年度融资本息4.1亿元,化解教育基建工程存量债务9000万元。南通海门市将幼儿园纳入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范围,2018年安排专项资金6992万元,有效改善了幼儿园的办园条件。通过多种措施,教育发展短板得到进一步加强。

作者:江苏省教育厅

注册制度下安全工程教育论文 篇2:

2013年基础教育大事记

1月4日五部门联合部署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

教育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中央、中国父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了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当前的主要任务,要求切实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优先满足留守儿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优先保障留守儿童交通需求;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加强留守儿童受教育全程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留守儿童法制安全教育,加强家校联动组织工作;逐步构建社会关爱服务机制,支持做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区关爱服务,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会关爱活动。

《意见》下发后,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江苏常州召开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会部署有关工作。将加强关爱和教育纳入全国电子学籍系统建设,预防性侵,加强心理教育工作。继续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重大项目,对留守儿童集中地区给予适当倾斜,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充分贯彻留守儿童优先原则,夯实关爱和教育工作的物质基础。

2月4日中小学校校长

和教师专业标准发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着力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标准》提出了“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五个基本理念,明确了校长的道德使命、办学宗旨、角色定位以及专业发展的实践导向和持续提升要求;首次系统建构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六项专业职责,体现了倡导教育家办学的要求。

1月8日,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该标准明确了幼儿园教职工的范围,对不同类型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配备比例进行了确定;明确了各年龄层次的班级规模及每班保教人员配备标准,全日制幼儿园每班应配备“两教一保”或“三教轮保”;明确了幼儿园园长、卫生保健人员、炊事人员、财会人员、安保人员及其他人员的配备标准。

9月20日,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标准》在内容和结构上突出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双师型”特色。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分为15个领域,细化为60个条目。《标准》还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师培养培训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如何运用以及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2月22日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提出要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发展好而努力奋斗。《通知》强调,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泛宣传、深化影响,明确责任、有序推进,确保“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3月27日,教育部召开基础教育系统“中国梦”教育活动座谈会,针对不同教育领域、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分类推进宣传教育活动。

9月3日,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简明清新地明确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少年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开展“三爱”教育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10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三爱”教育座谈交流会,围绕推进“三爱”教育,进一步研讨工作思路,交流工作经验。

3月14日加快推进以“三通两平台”

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为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各项部署,教育部印发了《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确定了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思路、方式,以及五大核心目标和九项重点工作。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初步形成各方面联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机制,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培训教师,到2013年底已有4.7万个教学点应用项目配备的设备和数字资源开出国家规定课程,超过项目教学点总数的80%。二是“宽带网络校校通”比例不断提高。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网络接入的比例达57%,已建设多媒体教室160多万间,占教室总数的41%,50%以上的学校已实现至少拥有一间多媒体教室。三是“优质资源班班通”有效推进。8—9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在北京及中西部8省巡展;9月24日,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现场观摩活动在哈尔滨举办;10月18-21日,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南京举办。四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扩大。师生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已超过600万个,应用范围已从职业教育扩展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五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版开通运行,已具备为1万所学校、100万名教师和1000万名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空间和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能力。六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7月31日,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在京召开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在全国推行学生和教师“一人一号”、学校“一校一码”,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学前教育、教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快速推进,实现了全国1.5亿中小学生、3000多万幼儿和1800万教职工基本信息集中入库。七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专题培训工作全面展开。6—8月,教育部举办7期“教育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培训地市、县区级教育局长近千人;10月25日,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5月18日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督导评估认定正式启动。

教育部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对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评估认定,正式启动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现场会后,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陆续对江苏、浙江、四川、河北、湖北、黑龙江、湖南、陕西、新疆、天津、山西、辽宁、重庆、西藏、青海、宁夏、安徽、山东、河南、广西、海南、福建等22个省(区、市)325个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县(市、区)开展了督导评估认定工作,293个县(市、区)达到国家认定标准,成为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

6月24日,教育部召开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和工作推进会。会议总结了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展情况,重点推介了晋中市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经验,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后,各地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6月8日发布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启动中小学绿色评价。

为了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推出配套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

《意见》构建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指标体系强调综合考查学生发展状况,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益。

为抓好落实,7月1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组织申报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的通知》,决定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实验。经组织专家评审,确定上海市等30个地区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实验区将先行先试,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标准和相关配套政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

太空授课活动成功举行。

为激发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教育部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等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与设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在内的3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地面课堂活动。全国6000余万名中小学生通过电视直播同步收看,其余学生通过教育网视频收看。授课活动的成功举办,展示了中华儿女“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体现了我国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促进他们弘扬科学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7月26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构建“政府管教育、

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新格局。

刘延东主持会议,研究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转变教育管理职能等问题。会议强调,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和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抓手。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要求,建立健全管办评分离的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督政、督学和监测工作体系,加强监督指导、监测评估和考评问责,引导地方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促进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推动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9月17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明确规定县级教育督导部门为区域内中小学校设置责任督学,在校门以标牌的形式公布责任督学信息和督导事项,对学校进行经常性督导。12月19日,印发《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规程》和《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工作守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8—12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陆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督导工作。8月28—31日,甘肃省教育督导部门对13个受灾县的1326所学校开学复课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9月1—3日,由国家督学和有关专家组成的国家督导组,深入岷县、漳县、陇西县、渭源县等受灾地区,重点督查了39所学校的开学复课情况。11月上中旬,对北方地区集中供暖的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校冬季取暖进行了专项督导。11月13—15日,对媒体报道的河南省台前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进行专项督导,督促当地政府和学校及时整改。12月上中旬,对各省(区、市)教育财政投入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推动地方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落实好财政投入的使用管理,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8月11日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发布。

为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提高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科学管理水平,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这是我国首部全国性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办法》分为总则、学籍建立、学籍变动管理、保障措施、附则等五章30条,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的建立、审核、转接和监管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办法》规定,每个中小学生拥有唯一学籍号,实行“籍随人走、终身不变”。学生学籍号是学籍信息的核心要素,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从幼儿园入园或小学入学初次采集学籍信息后开始使用。《办法》还确立了学籍管理省级统筹、属地管理,动态监管、全程跟踪等基本原则。2013年底,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部完成系统的安装部署,绝大多数省份系统运行稳定,这标志着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建成。预计2014年春季学期全国联网试运行。

8月15日扩大中小学教师

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是国家教改领导小组确定的国家层面重大教育改革之一,是提升教师队伍来源质量、严格教师考核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教育部印发《关于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全面总结2011年以来六省试点的成功经验,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若干重要政策问题,决定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范围。在河北、上海、浙江、湖北、广西、海南等六个省份试点基础上,新增山西、安徽、山东、贵州四个省为试点省,将试点工作扩大到十个省份。新增试点省份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并选择一个地级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原有的试点省份要继续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可适当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的区域,逐步在各省(区、市)全面实施。

同时,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明确了2015年前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立了改革的基本制度规范,并将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纳入《教师法》修订范围,从立法层面为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制度保障,标志着改革进入依法依规逐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还健全中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启动中职教师18个专业大类的考试标准、大纲和题库的研制与建设工作。

2013年,顺利举行了两次全国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37.4万人参加考试;上海等三个省市10.3万教师申请首次注册,通过率99.61%,不予注册或暂缓注册了一批不合格教师。

8月30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在当地参加高考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教育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指导督促各地制定出台具体办法,截至2012年底,全国30个省(区、市)按时向社会公布了方案,两藏自治区计划2013年内出台。

2013年,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重庆、云南等12省市开始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问题,普遍采取细化报考办法、补办报考手续等人性化措施,确保有关政策落实到位。据统计,共有4440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截至8月30日,共录取2770名,录取率62.4%,其中66%为农村户籍学生。此项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好评,浙江随迁子女家长感恩浙江为第二故乡,一些政协委员赞赏此举对促进教育公平、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9月2日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

建设长效机制。

2013年,媒体集中报道极个别中小学教师严重违反师德和法律的事件,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和声誉受到很大损害。为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切实解决师德突出问题,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就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七条意见: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注重师德保障,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这是首部关于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违反师德行为的处理办法,通过建章立制及时回应社会重大关切。

教育部还制订了《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中小学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行行为和相应处理程序,为学校及地方教育部门处理严重违反师德的教师提供依据和指导;建立了重大舆情响应工作机制,对师德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表彰,对违反师德特别是恶性犯罪事件依法依规及时查处;创新了师德教育方式,将“寻找身边的张丽莉”大型公益活动中发现的400名师德表现优秀的教师纳入“国培计划”师德教育专家库,请他们走进课堂言传身教,生动诠释师德内涵。

9月13日教育部、财政部对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费补助政策的连片特困地区

给予综合性奖补。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要求,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决定从2013年起,中央财政对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费补助政策的连片特困地区给予综合性奖补。2013年,中央财政对已实施乡村教师补助的205个县给予了综合性奖补,共安排资金9.15亿元。这一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生活待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9—11月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上报数据抽查复核机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努力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教育部首次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数据进行逐级审核和抽查复核。全国共抽查128个地(市、州),近310多个县(区、市),抽查大中小学校近4000所,学生总量达45万人。教育部组织专家开展抽查复核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形成《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统计分析报告》、《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抽查复核报告》,有关结果向社会公示。

11月7日建立中小学校舍

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审计署、安全监管总局、地震局、气象局《关于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责任,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人口变化等因素,紧密结合教育事业发展、防灾减灾、校园建设等规划和各类教育建设专项工程,统筹实施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坚持建管并重,通过维修、加固、重建、改扩建等多种形式,逐步使所有校舍满足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国家综合防灾要求,同时加强对校舍的日常管理和定期维护。《通知》在认真总结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健全包括校舍年检、安全预警、信息发布、隐患排除、项目管理、责任追究在内的制度体系,构建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的长效机制。

11月25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项工作。

教育部专门印发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通知》指出,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重大政治任务。要重点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准确把握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系统部署,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准确地把握全会的基本精神。要通过学习宣传,把广大干部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定改革信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实际行动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通知》要求,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体现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攻坚方向,找准着力点,完善配套政策,不断取得新突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优化资源配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拓宽学生发展通道;加快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

12月4日国务院部署全面改善贫困地区

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审议通过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会议确定,以中两部农村贫困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兼顾其他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东部部分困难地区,按照勤俭办学的原则,把满足基本需求放在首位,调整中央和省级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倾斜,由省级政府统筹使用资金,因地制宜、分步逐校实施。力争经过3—5年,使学校教室坚固适用,符合抗震、消防等安全要求,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地等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学校宿舍、厕所、食堂、饮水、洗浴等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教师队伍素质、结构等基本满足义务教育要求,办好必要的教学点,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2010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2011年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通知》,计划主要包括教学装备类项目(2010—2013年)和校舍建设类项目(2010—2015年)。项目地区包括中西部23个省份和东部地区福建、山东、辽宁三个困难省份。按照“科学规划、明确目标,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地方为主、中央奖补,明确责任、确保质量,重在利用、避免浪费”的原则,集中力量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教学装备类项目任务目标圆满完成。2010—2013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教学装备类项目共投入中央专项资金218.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142.2亿元,图书31.2亿元,多媒体设备45.2亿元。12月31日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圆满完成,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5%。

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部署,2011—2013年,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国家启动实施8个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城市学前教育薄弱环节,并在14个省(区、市)开展了17项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

三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加,“入园难”问题初步得到缓解。各地共新建幼儿园3.1万所,改扩建幼儿园4.4万所,增设小学附属幼儿园5.6万所,2013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过65%,提前两年实现“十二五”教育规划目标。学前教育经费大幅增加,长期投入不足问题开始扭转。截至2013年,中央财政共下拨经费50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1000多亿元。全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教育财政投入的比例从2010年的1.67%提高到2012年的3.23%。教师队伍持续壮大,幼儿园用人机制不断创新。2012年全国共有幼儿园教职工249万人,比2010年增加64万人,增长了34.6%,其中专任教师147.9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33.5万人,增长了29.3%。长期制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编制、待遇、培养培训等突出问题开始得到破解。

(责任编辑 肖松)

注册制度下安全工程教育论文 篇3:

人大代表孙正聿:高等教育应重大学生人格培养等

人大代表孙正聿:高等教育应重大学生人格培养

“高等教育不仅包括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还必须包括对健全人格的培养。”人大代表、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正聿说。

一个时期以来,高等教育带有以功利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标准、以实用为内容的倾向性,偏重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毕业即可上岗的专门人才。这不仅冲淡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且造成了学生对健全人格的排斥。“不少大学生感叹‘进了大学,丢了人生追求’。高等教育必须兼顾培养专门人才和培育健全人格两方面,强化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才能切实改革教育模式和手段,把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孙正聿建议,大学必须强化健全人格的课程建设,把知识性的心理学、伦理学、宗教学、逻辑学等课程纳入普通高校的公选课,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把情操类的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课程也纳入公选课,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江山 《人民日报》 2011年3月5日)

“十一五”高等教育输送毕业生超过去20年总和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说,高等教育领域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期间高等教育为国家输送了毕业生3429万人,这个量超过了过去20年的总和。

续梅说,“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5年来,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二分之一出自高校,人文社科领域三分之一的成果也是由高校完成的,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当中,全国高校获奖数量达到了70%以上,几个大的项目都超过了70%。这些都足以证明中国在“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

续梅强调,高等教育下一步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质量,尤其要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刘奕湛吴 晶 新华网2011年2月25日)

江苏评价考核首看师德 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近日,江苏召开“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视频动员大会,下发《关于切实解决当前师德突出问题的有关规定》(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公开承诺教育系统“两三年内解决师德建设突出问题”。

江苏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系统各类考核的首要内容,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存在严重师德问题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学校,学校及主要负责人3年内不得评先评优,并撤销以往授予学校和校长的有关荣誉称号,对师德问题突出且屡禁不止的学校,校长应引咎辞职或予以撤职。师德考核不合格或有严重失德行为的教师,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缪志聪 《中国教育报》 2011年3月15日)

台湾约130名大学师生计划7月到宁夏山区“助学助教”

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台办了解到,台湾约130名大学生、教师志愿者,计划7月初到宁夏南部山区的6所学校开展为期7到10天的“助学助教”活动。

据介绍,此次活动由台湾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日前,该基金会资源发展处公益行动中心有关负责人到宁夏考察了多所学校,已经把相关资料带回台湾,基金会将会最终确定参与活动的6所学校。

自治区台办新闻处有关人员说,届时台湾大学师生志愿者将与宁夏当地学生同吃同住,辅导学生功课,开展各项课外活动。(艾福梅 新华网 2011年3月15日)

重庆教育投入增幅超全国平均水平

当重庆市江北区教委新闻发言人孙重军听到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4%时,他倍感振奋和鼓舞。其实,重庆这座兼具大城区、大农村和大库区特点的直辖市,去年财政教育投入已超前达标,占GDP的4.1%。

来自重庆市财政局的数据显示,重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从1997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68亿元,增长超过10倍,年均增长率达到23%,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教育已成为该市第一大公共财政支出。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建起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融资体制,先后组建教育担保公司,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

提到教育投入,孙重军告诉记者,重庆主城两江新区核心江北区在“十一五”期间教育投入达25亿元,仅2010年教育投入就达10.8亿元。随着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该区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该区已新建和扩建一批中小学,加快建设全区的中小学塑胶操场,学生的学习环境得以改善;参照当地公务员标准,率先对该区8000余名教师实施住房补贴,落实绩效工资,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黎拥宪张 燕中国教育新闻网2011年3月6日)

安徽筹资百亿元将“校安工程”建成“放心工程”

今年1月19日,安徽省安庆市发生4.8级地震,震中烈度达6度,但经“校安工程”加固改造的校舍无一受损,并被确定为受灾群众的安置点。从2009年开始,安徽省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并实行阳光操作,规范管理,着力将“校安工程”建成“放心工程”。

据安徽省教育厅介绍,安徽省政府决定从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郯庐断裂带沿线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及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沿江、沿淮及其他洪涝灾害易发地区,江淮丘陵地面塌陷区,两淮采煤塌陷区,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以及病险水库下游易致灾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危房,消除安全隐患。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截至2010年底,安徽省共筹措资金73.2亿元加固改造1290万平方米校舍,其中,完成加固任务803万平方米,完成重建任务48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预定任务。今年,安徽省将再统筹投入50亿元,加固重建校舍941.2万平方米。

为解决“校安工程”工期集中、点多面广以及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安徽省还充分发挥专业部门的力量,成立专家技术指导委员会,加强技术指导,强化技术服务,为“校安工程”提供技术支撑。(王圣志 新华网 2011年3月15日)

上海试点教师资格考试改革 教师资格5年一注册

“十二五”期间上海要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探索研究新教师准入见习制度,同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试行在职教师5年一周期的资格定期注册制度。

试点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上海市教委表示将深化校长、教师管理制度改革。首先完善校长职级制度、专业发展标准与准任制度,加大校长的培养与培训力度,校长选拔任用与聘期考核也将走向正轨,最终形成校长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推进上海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师资力量最关键。根据上海市计生委的统计数据预测,2013年将达到入学高峰,而新补充教师优先配置到郊区,建立区域内校级干部、骨干教师流动以及中学高级教师跨校申报,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上海要按照《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上海各区县“十二五”教育事业规划的要求,制定并实施学校校舍建设规划,以常住人口为基数并考虑各学段生源波动特点,形成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机制,“十二五”期末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布局与人口分布结构相适应,基本满足常住人口适龄子女的教育需求。

此外,上海市政府还将加大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切实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偏远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将获得倾斜政策的支持,最终达到各学校之间校舍和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的基本统一。(许婧 中新网 2011年3月14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比较论文下一篇: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