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读书心得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9月读书心得范文

假期读书月 读书心得 (9)

观《日出东方》有感

今年的假期读书月活动我主要读了《日出东方》这一部严肃而又充满激情的作品,这部作品让我视野开阔了许多,这是一部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老百姓的生存状况、中国社会的种种冲突始终紧密地熔铸在一起的作品。它塑造了一大批人物形象,同一时空中各路英雄豪杰同时登场,从北京到上海,从长沙到广州,从武汉到南昌再到井冈山,整个中国大地就是历史舞台。

它形象地、生动地再现了从1919年到1928年这一段历史画卷,那一段岁月是共产党在中国大地上的诞生和艰难探索革命道路的历史,永远值得我们这个民族纪念。

《日出东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中国共产党历经曲折后,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的过程,共产党人的鲜血在沉沉暗夜的中国大地上是如何点燃了星星之火,点燃了希望。

这部作品从1919年“巴黎和会”的失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创办的《新青年》,呼喊“德”先生和“赛”先生,提倡社会改革开始,经“五四”运动、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农民革命、大革命的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直到朱毛会师井冈山。在展示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历史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中华儿女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不畏艰难险阻、坚韧不拔、努力奋斗的精神和气概。

《日出东方》既表现了领袖人物用不同于一般人的气质的魄力,像《新青年》时代及中国共产党初建时的陈独秀,还有创办《湘江评论》最早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并率先发动“秋收起义”,迈步走上井冈山的毛泽东,在电视剧中都有重点的描述,表现了诸多先行者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行动,还表现了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面前,他们的先进性精神。

这一历史题材的难度,它不仅仅是叙述历史,重要的还在于阐释历史的内在发展逻辑。主义之争,思想交锋,党派之争等等这些重大的历史命题,又都是与当事人的人物性格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在这部电视剧中的人物,都是当时政治军事文化舞台上的重要人物甚至是领袖,他们的性格与思想不仅决定了他们个人的命运,甚至影响着历史的命运。这些人物的不同个性以及精神境界,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历史的发展。

在相当的意义上,的确可以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往往不得不依附于权力阶层才有可能谋取生存的机会,很难像欧美的知识分子那样起到“民族灵魂和社会精神支柱”的作用。不过,以屈原“愤而投江”为代表的“忧患意识”,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他们总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行为准则。而高于其他阶层的眼界和思考能力,既让他们多承受一点精神的痛苦与压仰,又使得他们比较敏感。故此,每当中国社会到了最腐朽、最黑暗时,往往是先进的知识分子最早挺身而出,抨击黑暗与腐朽,呼唤光明和未来。完全可以说,倘若没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最先觉醒,没有他们以及更多先进知识分子对整个社会的思想启蒙并身体力行领导革命,没有北大学子火烧赵家楼的勇敢行动,就很难有“日出东方”的历史新世元。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初确确实实地发挥了“民族灵魂和社会精神支柱与先导”的决定性作用。

阅读《日出东方》不仅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条件、追求目标和奋斗方向,而且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胸怀理想、心存高远、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青年确确实实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在早期的共产党中人,除了陈独秀和何叔衡年过40外,其他的,像李大钊、董必武是30出头,毛泽东、张太雷、张国焘、瞿秋白等是20多岁,而在“天津**”中展露才华的周恩来,则是一个还没到20束发之年的小青年。

从他们的身上,的确表现出:青春是美丽的。青春之所以美丽,就在于它还没有受到过多的污染,还流淌着滚烫而又炽热的红彤彤的鲜血,因而容易接受理想主义的感召,有一种蔑视权威、追求真理和正义、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信心与勇气。青春之所以美丽,也在于它没有那么多世故、城府和功利,不瞻前顾后,不畏首畏尾,不束手束脚,富有朝气,想干就干,勇于行动和实践。

纯洁、纯净、纯真的青年,总是对肮脏和丑陋深恶痛绝,总是朝前看,因而总是对腐朽没落的现实不满,总想追求更为理想、更为合理的生活。为此,在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纪时,总是富于理想、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冲在时代的最前沿。如果说是《新青年》为20世纪初的中国带来一股向往自由、追求民主和科学的清新之风,那么,正是受到《新青年》影响的一代青年所发起的“五四运动”,擂响了“彻底冲毁旧世界、勇敢创造新时代”的第一通猛烈的战鼓;而随之高高飘扬起的共产主义旗帜,则成为创造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不朽坐标。

《日出东方》以醮满崇敬激情的笔墨,描述了一代先进青年用青春和热血浇铸出历史新纪元的光辉业绩。在颂扬革命前辈伟大精神的同时,也告诉所有的后来者,如果想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那么必须胸怀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必须将个人的前途与命运融于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之中,必须将理想与实践相结合,在追求真理和正义的道路上,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奋往直前。

正因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以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行为准则。当中国社会到了最腐朽、最黑暗时,都是那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挺身而出,抨击黑暗与腐朽,呼唤光明和未来。完全可以说,倘若没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最先觉醒,没有北大学子游行示威等的勇敢行动,就很难有“日出东方”的历史新世元,很难有后来星星之火的燎原。

观看《日出东方》不仅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条件、追求目标和奋斗方向,而且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胸怀理想、心存高远、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青年确确实实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在早期的共产党中人,大多数都是朝气蓬勃的青年人。

从他们的身上,表现出青春的美丽。青年人有一种蔑视权威、追求真理和正义、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信心与勇气。没有那么多世故、城府和功利,不瞻前顾后,不畏首畏尾,想干就干,勇于行动和实践。

而且这部作品的语言也非常鲜活和美丽,历史人物的生活方式和语言具有独特的个性。陈独秀的固执,李大钊的沉稳,毛泽东的机智,伟人语言的生活化及独具个性的幽默风趣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日出东方》是讲述历史、讲述政治的大型作品,但它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通过对陈独秀从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渐渐蜕化到脱离民众这一过程的详尽刻画,揭示了他一波三折的思想演变轨迹和鲜活的个性人格。该剧即表现他满腔热血、执着投身革命的一面,也表现他软弱固执的一面,客观公正地再现了活生生的历史人物。

剧中李大钊夫妇要去看狱中的陈独秀,先是觉得鸡蛋拿多了,怕陈独秀担心在狱中的时间要长,就拣了一些出来,但李夫人觉得陈独秀在狱中受苦,应该多带一点鸡蛋,李大钊又觉得有理,再让夫人把鸡蛋重新放回篮子。到了监狱,狱官不让见陈独秀,李大钊气愤地拿起鸡蛋砸在狱官的脸上。小小鸡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表现了李大钊对革命同志的爱护和对敌人的憎恨,演活了人物,激活了剧情。

而毛泽东在雪地里送雪花圈给一生追求真理的人,杨开慧弃轿不坐,走十几里山路做毛泽东的新娘,周恩来抱着邓颖超为他织的书有“给你温暖”的毛衣时的幸福„„这样一些看似不重要、实则少不了的微妙之处给观众一种可信可感的亲近,这些不相雷同的情感魅力让人常温常新。

《日出东方》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它表现了早期共产党人探索救国救民之道,追求真理而不计个人得失,甚至不惜用生命换取真理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虽然在这些早期共产党人身上还有思想上的不成熟,还有性格上的缺点,还有历史的局限性,《日出东方》也如实地表现了这些存在,但这些都不足以掩盖他们心灵所散发出的炽热光辉。

如果说艺术应当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那么首先应当是找到有高尚精神品质的人来塑造才是关键,而早期的大批共产党人,正是具有这种精神品质的人,所以共产党人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我们要像名族英雄那样,以无谓的青春、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为中国共产党的扬帆起航作出努力和贡献。

2009级化学(1)班

2013年2月8日

第二篇:9月读书笔记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了一篇小说,名字叫《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是英国作家笛福所作,鲁滨逊是书中的主人公。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宾逊,不甘于像父辈那样,平庸的过一辈子,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毅然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有一次风暴将船只打翻,鲁滨逊一个人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小说的主要部分就是对他这段荒岛生活的生动记述。

鲁滨逊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鲁滨逊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这一切都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如何“学会生存”,学会竞争。想想自己,有时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想停滞不前,还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特别是鲁滨逊身处那样的环境,甚至可以说是绝境,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顽强地生活下来,他这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我不断告诫自己:应该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成长途中所犯下的错误,积极、正确地改正;有时工作忙、工作累,这不正好可以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吗?别人的批评、指责,不是正好可以鞭策自己吗?凡事不要苛刻,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迎接你的将是一个无比美好的艳阳天!

第三篇:读书笔记(2011年9月)

读《教师人文读本》感想

朝阳中学钟学玉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 ,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好本职工作,努力教书育人,牢记自己是朝阳中学的一员,用朝阳精神来鼓励自己、激励自己。因为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第四篇:2010读书会 9月—12月总结

万佳小学读书会的故事

1 一个学期的教师专业阅读活动在2010年的12月3日晚上画上了句号。伴着一本《56号教室的奇迹》,老师们汇聚在一起,一次又一交走进了雷夫的心灵世界。雷夫,这位素不相识的美国老师,从此便成了万佳小学老师们挂在嘴边的名字。从初识雷夫到懂得怎样设计一个课程,在整个过程中,许多人经历了艰难的心路历程。一朵花在清晨静静地开放着,尽管你看不见它绽放的过程,但它最终还是开了。

在8月假期,学校参考了我们上网师的几位老师的建议,决定从这个学期开始,正式推行全校教师共读计划,共读《56号教室的奇迹》。我在假期提前做出了共读计划。分配了章节讲师,并要求两位网师学员王晓丹和邓明君老师提前进行准备讲义。于是,大家认真地重新阅读《56号教室的奇迹》以及网师的相关授课记录。重新整合资料,制作PPT。一晃,一个假期就匆匆过去了。

2 读书活动按照计划定在每月的单周进行。为第一次的活动,我作了很多准备,我要为大家讲述《犟龟》陶陶的故事,我首先想让信仰和坚持这两个概念,以故事的形式进入到老师们的思想中去。我知道一个故事跟本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但我想,只要是一粒种子,就会有开花的一天!

当第一张PPT打开后,越飞越高的歌声同时响了起来。狄金森的《我不能证明岁月有脚》出现在大屏幕上。

我不能证明岁月有脚—— 然而确信他们奔跑,

证据是已完成的序列,已成为过去的征兆——

我发现脚有更远的目标——

- 1

3 第二次就要正式读《56号教室的奇迹》了。恰逢新教育的东胜区开放周活动。我们学校领了任务,要准备做一次现场读书活动,放在开放周上展示。天哪!读书会刚刚启动,怎么能展示!我自从知道这件事后就开始焦虑起来。我能做好这件事吗?我的读书水平能引领好这样一个公开活动吗?我能掌控现场吗?我开始惯于怀疑自己,严重地不信任自己。于是,我抓住了魏智渊老师就像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在QQ中,我连总体设计还没有做出来就问魏老师该怎么办。恐怕他从没有见过像我这样无知的读书会负责人。就像教小孩子一样,他一步一步地教我读书会要怎么做。形式终归是次要的,要组织好一次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读书活动,一个主持人的素质是最重要的。那时,我才感觉到自己知识严重不足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那是一次真正的危机,迫在眉捷的展示让我无法静下心来做任何一件事。资料和预习作业发给了老师们,但我心里还是没底呀。可那一天还是到了。我和李校长站在台上,我好像一块木头。面对着全国各地和区内的老师们,我紧张得似乎要窒息。幸亏李校长在台上不停地和大家交流着。那天,我们读书的主题是:教室里的真相。活动中间,因为第一次在报告厅参与这样的读书活动,老师们也都很紧张,很少有人主动发言。当魏老师和干老师在我们的读书活动结束上了台后,我逃也似的坐在了人群中间。

教室里的恐惧是我们主要谈到的一个话题,但在那天的会场里,到处弥漫着恐惧的味道。老师们除了担心自己被叫到,似乎没有考虑书里的内容,也没有很好地联系自身对问题作出解答。一场无效的读书会。如同一个灾难,在我心里久久挥之不去。

读书会一定要自然。这是魏老师一再强调的东西。但当读书会的形式改变为另外一种形式时,它就不再那么单纯了。所以,在这次读书会后我更加坚信:自然的东西永远是最美的!

4 接下来王晓丹和邓明君老师主持的两次读书会让老师们一点一点地感受到了这本书逐步显示出来的魅力。 当时,王晓丹老师的问题也提前发放下去了。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和雷夫的“六

- 3的谷佚老师告诉我,大家说有收获时,我高兴了很久。因为,我的努力哪怕被一位老师所认可,也是值得的!

所以到目前为止我终于明白:读书和文化一样,是需要一层一层慢慢地积淀的。当你尽全力做一件事有了足够长的时间后,一切将发生改变。

6 最后一次集中读书是在2010年12月3日的晚上。那是一次作业辅导课。当我们和老师们共同历经了雷夫的那么多课程后,当我们了解了新教育的课程后,当然要在最后交一份作业——一份自己设计的课程。

我从新教育、雷夫和我自己班的愿景开始,通过对比使老师们明白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该怎么做。之间,我再次讲了“穿越”。因为如果做了再好的课程而缺乏了穿越,那个课程将不存在。

最后,每个级部选一个体表谈了自己对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王晓丹说,做教师就做卓越的教师。张印老师说,读了书就要以雷夫的课程为指导进行实践。李生友说,老师的专业阅读和专业发展是关键。体卫艺的老师说,教育就是为了教会孩子们更好的生活。

李校长也说:读完这本书后,从疑惑中走了出来。一本书被读得厚重了。以后的读书将会更加有经验。

訾校长说:读书的人目前还分三种:一种是读后做了的人;一种是读了眼睛一亮的人;最后一种是跟本没读的人。但她相信,读书的人会越来越多的。

下学期要读的书目还没有定出来。但不管是读什么书,我们已经走了一个学期。我始终相信,冷水泡茶慢慢浓——

- 5 -

第五篇:读书心得9

《教学工作漫谈》读后感

多年前已经拜读过魏书生的书,收益匪浅。今学期再次拜读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依然收益匪浅。读魏老师朴实无华的文字,感动着魏老师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教育路上坚定的步伐。向我们展示了他独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虽然说魏老师的具体做法对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学生来说是有差别的,但是教育都是相通的,他的教育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书中从教书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大方面展开漫谈,涵盖了以教书育人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读了以后让我对教师的认识和教学工作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教书育人篇:

魏老师有着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他能够理解学生所犯下的错误,从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他有自己独特的“惩罚”孩子的方式,让学生用唱歌或做件好事来改正错误。那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既罚了学生,又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提高。他的心里时刻都装着学生,学生就是他的一切。他让学生在充满爱的教育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存在的意义。学生尊敬他,崇拜他,信任他,能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魏老师深知教书的目的并不是造就一批会做题的机器,而是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如培养学生的效率感、学习高效日、当日事当日毕等具体的做法都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文素养。而在我们小学阶段就更应经常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将德育融入每一科的教学中,为学生一生的长远发展负责。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真诚的爱,这样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让他们懂得做人的真正道理。

愉快教育:

书中魏老师曾经说过:“如果你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你每天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学生看成魔鬼,那你将每天生活在地狱中”。对于我们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养尊处优、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极强的学生,教育起来可谓困难重重。但如果我们把那些琐事天天记挂在心上,旧的烦恼还没去,新的烦恼又接踵而来,那只会是愁上加愁,这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极大的损伤。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欢乐,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欢乐的能力。”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而很多时候,

我们往往是在自寻烦恼,杞人忧天,被自己精神枷锁所束缚。所以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开朗乐观、积极进取,勇敢面对。魏老师建议我们学习阿Q精神,带着镣铐还能继续快乐的跳舞。如果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我们就试图改变一下自己,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变得成熟起来,经验丰富起来,同时轻松快乐起来。

善于反思 勇于创新:

魏书生是一个真正在实践教育理论的教育实践家。他点子多,办法新颖,有实效。他工作的思路清晰,方法科学,这得益于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并且他敢于做试验,遇到困难不退缩,想办法去克服和改进。教育就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的推陈出新。作为刚刚有几年教龄的我,就更应该在接纳前人的优秀教学手段和思想,不断的夯实基础的同时,一定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克服困难。

学无止境,教育的魅力也无止境。今年虽然我并不从事班主任的工作,但读了魏书生《教育工作漫谈》之后,我却真正感受到了老师的教育魅力何在。一个教师,他的胜利青春是不能保持的,但是它可以保持职业青春。

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或者像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一边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sc什么意思范文下一篇:6月安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