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中专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22-09-13

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教育中通过自己的积极主动学习, 而实现体现自身个性特点的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学校的工作的中心, 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战场,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 教学教育改革的目标能否实现, 关键要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否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落实, 关键要看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大面积的提高。但是,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职业中学数学教育与普通中学一样未能摆脱“教学围着考试转, 学生围着教师转, 早晚围着作业转”的现象。职业中学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被动状态, 由于基础差, 学习缺乏兴趣和存有自卑心理, 因而未能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重视不够, 未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分层推进, 导致了教学上的“广种薄收”。

为了改变职业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达到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笔者也进行了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结合数学学习规律、数学教学规律和数学学科特点三者的联系, 构建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 抓住教学本质, 遵循教学规律,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规律就是教与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本质联系与必然趋势。课堂教学可界定为三部分:一是施教;二是学习;三是评价。施教是教师的主体行为, 它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以教学的基础知识为载体, 通过施教而使学生的学习逐渐从“学会”向“会学”发展, 并最终实现“乐学”。学习是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数学认知结构, 通过新旧知识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 而把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评价包括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 以学生评价为主。课堂教学就是上述三个部分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个系统结构。因此, 职业中学的数学课堂必须首先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

1.1 明确“学习、学问与解惑”的本质内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认真训练, 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促使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 自觉、主动地在学中问, 问中学。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测验中, 我积极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自己解决;当不能解决时, 鼓励学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 还不能解决时, 再由师生讨论共同解决。这样, 可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 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出错, 必要时还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展示一些学生容易犯的错误, 以引发学生的“疑惑”,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设法“解惑”, 从而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

1.2 正确处理“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 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切实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狠抓“双基”;二是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 还要培养数学能力, 发展积极的数学态度;三是要处理好教师的适度。恰当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好这几方面, 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之间的关系。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是相辅相成的。技能是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一定程度的训练而形成的, 知识是不是被学生真正掌握, 能不能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运用自如, 关键是有没有经过适度训练而形成技能。数学能力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的, 是在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循序渐进的、扎扎实实地搞好技能训练, 通过限时、适量 (要注意循序渐进、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综合、由定向思维到发散思维) 的训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 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的稳定结构形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技能训练为主线,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通过“课前训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主动参与、发现规律—例题解析、拓展思维—A组训练题、B组训练题—课堂小结—达标测评”等教学环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分层施教, 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吃饱”、“消化”, 并能够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主要抓住以下环节。

2.1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教师应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注意以旧引新, 通知复习旧知识, 为探求新知识做好准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发现和探索新知识, 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独立地、主动地、积极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变式训练, 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2 使学生掌握“三度”训练的自主权, 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课堂上除了强调分层、限时、典型、恰当的局部训练外, 还要特别注意使学生掌握技能训练的自主权, 即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自主选择训练的速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角度和训练强度。为此, 我强调如下原则。

(1) 完成练习的限时性。在设计课前练习、A组训练和达标测评的几组训练题中, 明确提出限时要求, 以充分体现训练的效率。

(2) 训练要求的层次性。实施A组训练时,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 遵循由浅入深和分层练习的原则, 体现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技能形成的梯度及层次, 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在定向思维的训练为主的前提下, 对发散思维点到即止。

(3) 评价反馈的及时性。老师应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获取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 并要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 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作。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极其主要的学科。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坚持落实素质教育思想, 遵循教学规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摘要: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 学生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面对素质层次悬殊的学生, 要区别对待, 因势利导。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老师与学生接触的主要场所,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须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浅谈,课堂教学,创新,素质教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技校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探讨下一篇:信息技术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