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管理论文

2022-04-18

小编精心整理了《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学生工作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内涵。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的学生工作开始面临更多新的难题和挑战。调整思想、转变观念,及时研究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是解决目前高校学生工作难题、应对各种挑战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办法。

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管理论文 篇1:

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建设

摘   要: 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属于综合性系统性工作,招生、培养和就业涉及多个部门,高校各项工作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达到本真目的。发展与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学生服务工作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都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优秀样本。

关键词: 招生   培养   就业   联动机制

阿尔伯塔大学(以下简称“阿大”)是加拿大公立大学的优秀代表,建于1908年,在加拿大研究型大学排名前五,在世界范围内位居前100,在推进地区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依照《高等教育法案》(Post-Secondary Learning Act)开展大学事务,现有教职员工约15000人,其中学术员工4278人(教授47%、副教授36%、助理教授17%)。现有4万多名学生在读,其中本科生3.2万,研究生8千左右,包括来自155个国家的7000余名学生。该校在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中,国际学生与本国学生基本趋同化对待,招生、培养、就业等领域的规范化和人性化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先进经验。

一、阿大“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与运行流程

学生服务工作包括非学术类事务和学术类事务。非学术类事务以学校层面为主体,设置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服务部门。学校多个行政部门(学生处、注册处、研究生院、图书馆、后勤处)交叉联动,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为目标,在招生、培养和就业各环节提供相应服务。教务长牵头负责与学生有关的主要部门,管理组织结构呈扁平状、非中心化,便于总体协调。各二级学院负责学生学术培养工作,包括教学组织和实施,是学术研究指导和管理的具体单位。学生会(研究生会)、校友办等也提供相应的学生服务。

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是全方位、多角度、专业化的支撑服务体系,阿大各相关部门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科学分工、共同协作,提供系统化服务,并形成服务合力。

(一)招生:注册处、研究生院和国际处分别组织,普遍采用申请制。

注册处负责本科招生,每年招生人数维持在七、八千左右。招生政策和标准由学院出具,注册处根据生源调研情况对学院提出建议并执行,如需特别权力由学校教务长或学院专门授权。与院系及理事会共同制定大学本科生录取及学生档案保管政策,通过网上办公形式,收集学生入学申请文件,评估申请资料,为各院系录取委员会及理事會提供建议,并与学院共同决定是否录取申请者。

研究生院负责研究生招生,由学院和导师确定入学标准,研究生院收集学生入学申请文件,评估申请资料,为各院系录取委员会及理事会提供建议,并与学院、学生申报的导师共同决定是否录取申请者。

国际处负责国际学生招生,按国别和地区设立招生专员,参加各国教育展,并到重点学校宣讲,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成绩单现场评估,帮助学生分析选择合适的专业,延揽优质生源。学生在线上提交申请即获得CCID账号及邮箱,能够及时了解申请状况,包括奖学金申请、校内住宿申请、国际学生办理学习签证等方面的信息。

阿大还对招生效果实行动态监测,统计学生的响应率、转化率、录取率、注册率、入学率、通过率等数据,动态监测招生全过程。

(二)培养: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要义,主要包括学术培养和德育教育两个方面。

1.学术培养。阿大具有完善清晰的课程体系、丰富多元的培养平台,各部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学生的学术成长。

教务长全面负责教学组织与管理,下设各类专业委员会协助。实行完全学分制,一般本科毕业要求修满120个学分。学生入学后没有固定班级,按规定的学科门类和学分要求自选课程、自选授课教师。

学术培养主要由各学院承担,不同学院设立不同的入学和毕业标准。公共必修课较少,专业选课自由度大。学生可自主选择毕业年限,也可根据转专业要求自由申请。各学院负责教学组织和实施,课程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通过学生教学测评、同行评价、绩效评估等方式保障课程质量。同时积极为学生创造课堂外的学习、实践、科研等机会。

学生处下设学术成功中心,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学术支持,帮助学生提高学术成就和实现学术目标,全年为学生提供预约、咨询、小组讨论会、在线课程和专业课程。该机构重视对非英语国际生的语言帮扶,根据具体学术问题或项目提出个性化建议,培养和坚持学术诚信。

国际处专设国际学生服务部,围绕学生交流能力、语言能力、学业困难、综合能力开展服务项目。在学生正式入学前提供两周“U of A+”课程,使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衔接。通过桥梁项目(Bridges Speakers Program)帮助英语和课业水平暂未达到本科入学要求的学生,为学生顺利进入本科学习打牢知识基础。举办学术研讨会,帮助学生融入大学学术环境。

国际学生为本国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在课堂、实验室和宿舍,各国学生在自由交流中获得跨文化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增强在全球化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德育教育。阿大注重培养人格健全、回报社会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各类活动中,用隐性融入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和价值观引导,主要体现在仪式感教育、朋辈计划、志愿服务和心理健康服务方面。

仪式感教育:学校每年至少组织17场仪式性活动,包括开学典礼、入学教育、校友周、毕业典礼、校长和校监入职仪式,是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精神的最佳途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社会心理学家泰菲尔根据社会知觉方式提出过“社会身份理论”,证明了“身份”对成员的情感和价值观有重要影响。阿大正是通过各种重要仪式,增强了本校学生的身份认同,增进了学生与学校的连接,增强了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朋辈计划:选聘同学科高年级学生与新生构成同伴互助关系,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的学习。该项目始于1992年,因效果良好延续至今。一般1名老生带3名新生,在新生入学前一个月左右通过邮件建立联系,在新生入校后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成为身心健全、追求自我实现的人,在校园里营造充满人文关怀和朋辈支持的氛围。

志愿服务:加拿志愿者服務意识深入人心,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自我完善、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路径。志愿服务经历是学生申请大学和求职的重要参考依据。阿大志愿服务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运作机制和管理规定,为学生提供职位多样、部门多元、服务内容丰富的志愿者服务机会,各职能部门、学院均根据自身特点设立岗位需求,为有意致力于志愿服务的学生搭建起稳定的岗位平台和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心理健康:学校为学生提供个人、人际关系和家庭问题方面的心理咨询。心理问题按照心理护士——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从低到高的顺序就诊,学生在读期间总共可以就诊6次,超过6次后将转到社区医院。除专业从业人员外,校友也承担一定的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三)就业。

1.学生处下设就业中心,有22名全职员工与23名学生工作人员,面向本、硕、博学生和校友终身提供咨询服务。有需求的学生从该机构获取阿大职业和就业信息及专业知识。该机构致力于培养他们自信管理职业所需的技能、知识、经验和人脉。具体包括:提供招聘信息,举办招聘会,举办专业人士论坛,将校内人员兼任的职业导师与学生配对,职场跟踪学习,提供求职信息资源,对本科生的研究提案、个人咨询或求职教练赞助资金,提供时长2年的混合学习式自我职业生涯管理(英文名称T2C)。

为保证服务质量,学生工作人员上岗之前,要接受一整周35小时的培训,并且每年组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咨询水平和服务能力。

2.校友办支持26个针对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服务项目,帮助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该项目一共招收120名—180名阿大导师参加,指导支持95%新毕业的学生创立38个创业项目。超过5000名校友带领在校大学生到所在单位参观或实习(1天或4个月)。另外,校友志愿者还为在校学生提供一对一交流,帮助学生寻找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3.注册处和研究生院通过组织活动参与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阿大是加拿大第一所提出大学生职业发展要求的大学。考虑到就业方向的多样化趋势,注册处和研究生院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IDP)。研究生院组织教学技能培训,为研究生安排教学实践;并组织科研竞赛活动,通过层层选拔举办全国性竞赛,让研究生对自己的科研实力有清晰的认识,有助于以后的职业方向选择。

除上述“招生—培养—就业”服务体系直接相关部门提供的服务之外,与国内高校相比,阿大的网络信息化建设也值得称颂。从招生宣传与服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与服务到学校日常行政服务,都拥有高度信息化的系统配备,将串行工作流程改造为并行工作流程,协调信息分散与集中之间的矛盾,优化各项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学生工作领域,除招生、培养、就业三个重要领域的细致服务之外,注册处、学生会、校友会对学生提供的学生贷款与奖学金助学金,后勤部门提供的餐饮和住宿,图书馆提供的学习资源,保卫处提供的安保服务等,都是学生完成学业和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

二、对我国大学“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的启示与借鉴

通过前文梳理阿大“招生—培养—就业”体系,用组织管理理论剖析可以发现,阿大摒弃了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方式,采用了扁平化矩阵型组织结构方式。注册处和研究生院不仅包含传统的教务处功能,还包含部分财务处、学生处、发展规划处、就业办等职能部门的功能,从招生宣传到校友工作,本质上都体现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即通过信息技术及现代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的功能集成和管理的职能集成,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实现组织运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有突破性改善,提倡团队合作精神,重视每个工作人员在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体系中的作用,真正建立学生“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

(一)加大投入,保障充足的管理服务队伍,强化管理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

阿大行政人员数远多于学术员工,很多行政岗位有学术背景的任职要求,和大多数教师一样具有深厚的教育背景和较强的专业能力,行政系统强调服务胜于管理。我国高校应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去行政化过程中向“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方向转变。在服务质量和内容方面进行供给侧改革,从能为学生提供何种服务逐步转为根据学生需求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区分学生的诉求和困难,转变传统的家长式管理,充分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同时重视管理服务人员的在职培训,不断强化职业技能,提高服务水平,打造专业化、职业化工作团队。

(二)构建支持和保障体系,科学评估招生—培养—就业的工作成效,增强育人合力。

根据中外学生“同中有异”的现实需求,做好顶层设计。在“招生—培养—就业”的整个流程中,广泛调动职能部门和学院的积极性,打造“一站式服务”和“协同化服务”,各部门明确分工协调合作,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形成全校性服务合力。建议在学生学业各阶段分别开展学生调查,收集对学校相关工作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加强对学生在校综合表现和就业情况的跟踪评估。在调查统计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形成长短期报告。创新招生思路,建设品牌项目,拓展招生渠道。明确招生工作的重点地区和群体,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改进培养阶段的学术教育和德育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融入式地开展德育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发挥各部门育人合力,提供精准就业指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工作质量,构建完整配套的支持和保障体系。

(三)校院协同,加强过程培养和监督,完善学业指导体系。

目前国内大学的教师发展中心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和教研水平及加强信息时代的教学改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学生学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建议成立类似阿大学术成功中心的机构,鼓励各学科教师和优秀高年级学生提供学业指导。整合校內优质教育资源,校院协同,强化学业预警机制,为学生提供学习策略、学术写作等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课程设置、自由选课、交换学习的学分转换、专业转换等方面不断完善,满足学生的在校学习和未来职业方向的需求。

(四)多形式开展学生的德育和价值观教育。

注重仪式感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重大活动、重要典礼、优秀学生颁奖仪式等各种隆重仪式,都是校园生活的美好经历,是培养学生爱国爱校情感、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方式,也是日后发展良好校友关系、带来良好口碑效应的重要渠道。

规范发展志愿者项目。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加强筛选,确保志愿者的素质、能力更好地服务配对,规避服务过程中的风险和责任。对入选志愿者进行服务专项技能、团队意识、志愿服务理念、服务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培训,促进志愿者项目专业化发展。健全志愿服务考核制度和服务反馈,建立志愿者人才档案和服务档案,根据不同类型的服务项目选派不同特长的志愿者。

规范推行朋辈项目,完善学生帮扶,鼓励学生自治。真正把学生看作有能力对自己负责的成年人,提高学生在学费标准、教学计划、专业课程、毕业标准等大学事务中的参与度。

(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提供针对性心理健康服务。

尊重青年成长发展规律,围绕青年成长发展阶段遇到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工作分类,为有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不同专业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各有差异,心理健康服务有必要带入学院,为学生量身定制提供服务。

(六)鼓励学院积极外联,充分发挥校友作用。

鼓励学院积极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打造特色培养和实习实践基地,增加就业机会,增强招生专业的吸引力。完善校友网络,定期组织校友活动,增强校友的归属感,鼓励校友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优秀校友在学校招生过程中的影响力、对在校学生培养的参与度,鼓励校友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就业单位。

此外,加强信息化建设。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存在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的问题,教务、财务、学生信息与学校各部门分属不同的系统平台,各种信息的重复录入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不利于信息共享。建议加强系统整合,改变学生管理系统和校园办公系统平行运行的现状,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岑,柳伟,主译. Carl G. Amrbrhein Britta Baron,主编.建设成功的国际型大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阿尔伯塔大学官方网站[DB/OL].https://www.ualberta.ca/index.html.

基金项目:山东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背景下的国际学生“招生—培养—管理—就业”的联动机制建设》(11110079188031)。

作者:李静

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管理论文 篇2:

大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

摘要:学生工作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内涵。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的学生工作开始面临更多新的难题和挑战。调整思想、转变观念,及时研究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是解决目前高校学生工作难题、应对各种挑战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办法。

关键词:学生管理 新情况 新问题 新思路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的一代新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系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他们除自身特有的优势外,也有明显的缺点和不足。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自控能力较差;部分学生缺乏自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较差;还有部分学生缺乏爱心,互帮互助的意识较差。

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人才,就要求高等教育要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注重培养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这不仅对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奠定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响应时代的呼唤和培养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化人才的迫切要求。

一、大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1.当前大学生管理的模式

当前,大学生管理大多仍采取传统的外部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强调组群的作用,它将个体完全处于外控水平,以此达到对学生的有序管理。由于传统管理模式缺乏以人为本和相当的弹性,大多依靠僵硬的行政指令来完成控制与被控制的管理目的,因此极易导致对学生的个性压制和创造压抑,不能充分发掘和激发大学生作为成人所应具有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笔者也曾走访过省内外一些高校并与大学生们座谈,根据他们所提供的资料,加上笔者的亲身观察所见,在传统管理模式之下,大学生时常埋怨在学校之中没有自由,即使是非常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由于外在的压力和束缚,大学生在一些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中往往缺乏突破的勇气,一段时间之后,容易导致独立性意识差,内在的创造潜能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激活。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管理模式多为制度管理。从入学到毕业,学校都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大学生进行约束。这些规章制度或许对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形成有纪律的人格特征,都是不可或缺的有力手段,但管理效果其实不尽如意。由于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生活缺乏目标和动力,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答卷上,并未真正化为他们学习、生活的动力。

推动学生学习的是各种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如为获得老师、父母、亲友、同学的赞扬或物质奖励而学;因害怕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奚落而学。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动机体系中起核心作用的就是考上大学。随着年级的上升和高考的临近,考大学几乎成为努力学习的唯一和最大动力。而目标一旦实现,动力立即消失。最初进入大学校园的那点新鲜感消失之后,剩下的就只有对大学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容易出现学习无动力、生活无情趣、精神无寄托、苦闷迷惘、郁郁寡欢的“大一综合症”。大二、大三(专科大二)时尽管对学习、生活已经适应,但不少人的学习目标、远景性动机问题仍没有解决,随波逐流成为常态。到了大四(专科大三)最现实的问题是谋求一个好职业,行动动力不是落在如何好好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需要上,而是落在求职这单一活动上。就这样,从入学到毕业,教育者从外部提出的要求与学生内部目标、动机之间始终存在着差距。管理效果只是一时之效而难以持久就不足为怪了。

二、大学生管理的对策

要更好地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的作用。恩格斯曾指出:“人们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通过他们的头脑,一定要转变成为他们的愿望和动力,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提倡大学生自主管理,就是基于这个道理。我们要管理好学生,就首先要使之成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因此,调动起他们内在的积极性,提倡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大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变

(1)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鉴于目前大学生管理窘境,改革大学生传统管理方式已迫在眉睫。由于传统大学生管理模式在某些方面管得过细、过于死板,而且一味地将大学生单纯地视为被管对象,忽视大学生的自我能动性,极易导致大学生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缺乏动手能力与主动性,极易造成所培养的人的素质与时代、社会所要求的个人素质格格不入。即我们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不利于学生作用的发挥,管理效率也较低,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只有积极地改革学生的管理模式,以便进一步发挥管理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才能真正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使之成为创造开拓、富有群体意识,并能合理进行自我规划的新世纪人才。

(2)通过大学生自我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大学生自我教育能避免把大学生单纯地视为被管对象,将学生个体推向前沿,实现学生的一种自觉、主动的自我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达到行为规范的要求,从而不断“修身养性”,以自己的良好言行举止作出示范去影响他人,最终实现行为规范的内化。

(3)通过大学生自我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避免传统管理方式所带来的弊端,通过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地调动他们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并在动手做和参与的过程中使自身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通过挖掘每个人在流动群体中的各种能力,促进其团队协作精神与能力的发展。

(4)通过大学生自我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大学生自我服务能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让大学生的能力在自我服务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从接待新生报到开始到毕业离校,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或主导所有的活动,做好每一项活动的策划,让大学生在自我服务中提高服务能力。

2.转变途径

基于以上现实,转变大学生管理模式,使之从传统的外部管理模式转向全新的自主管理方式已经迫在眉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过程能顺理成章地进行。由于其中涉及观念、人、体制、组织部门等复杂因素,因而必须谨慎待之,务求在整个过程中全局和细节皆顾,尽量处理好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既不畏首畏尾,也不急功近利,更不能矫枉过正。总体而言,在传统管理模式转向自主管理方式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条途径。

(1)体制之变,观念更新为先。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追求人全面发展的时代。因此,学校和老师要多给学生自己选择活动、自己提高自己、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横比为主”转为“纵比为主”,即学生自己和自己比,将横比和纵比结合起来,横比找差距,纵比看进步,发掘潜能,把大学生培养成既符合自身发展需要又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

(2)体制之变,行动为本。在整个大学生管理的工作中,应重点建设一种充分引导、帮助、服务于大学生个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大体系。作为大学生管理的直接负责人,辅导员要转变工作职能,由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执行者转变为学生管理工作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同时,作为大学生的团体组织,学工处(部)、团委应积极制定发展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工作方案,并对所有学工人员进行培训;要重点抓好各院系学生辅导员的遴选、培养和管理工作,提高学生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要安排好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各项活动。

(3)形式多样,积极倡导自主。作为全新的大学生管理模式,自主管理讲求形式创新,更应注重实际效果,在活动过程中努力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文化氛围,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更多的主体参与、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以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最终促进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传统大学生管理模式向自主管理模式的转变。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他1999年出版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认为:自我管理是个人为取得良好的适应,积极寻求发展而能动地对自己进行管理。由此可见,自我管理不仅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而且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水平,他们就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事情,能够有规律的生活和学习,甚至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不断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调控、自我服务,充分实现发掘和利用自身的和周边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条件,把自己培养成既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又能满足个人兴趣和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洪.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基本特征及实施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04(2):109.

[2]郑玉香.关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思考[J].辽宁教育,2003(3).

[3]汪洪捷.浅谈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12).

[4]顾翔.大学生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施斌,林振守.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参与管理的形式、方法探索[J].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6]吴迪等.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5).

[7]李儒峰.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初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2(2).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高建强

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管理论文 篇3: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新探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管理上的探索。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学生管理

民办公助独立学院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区、独立财务、独立组织教学、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毕业证书、独立教育统计的本科层次的办学体制,他能有效的实现公办高校品牌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积极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迅速有效扩大,还能有效的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国家、社会需要之间的供求矛盾。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总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独立学院属于三本录取的学院,学生的入学分数普遍低于其校本部的学生,这些学生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习惯不好、自律性差、缺乏钻研和进取精神等等。

其次,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绝大多数来自城市,家庭条件普遍优越,经济基础好。这将使独立学院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生活方面优于其他院系的学生,因为见多识广,社会活动能力较强,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文体动手能力特长明显;但也容易导致他们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责任感,因为娇生惯养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经验,个性过于强烈,组织纪律性差,追求自我的目标和显现自身的魅力,缺少团队合作的意识和精神。

二、重视和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独立学院的迅速崛起,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本科学校机制,如何根据独立学院的新情况新形势,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重视加强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是当务之急。

重视和加强、改进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是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真正把德育放在各项教育工作首位的需要;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需要。重视和加强、改进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也是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新要求、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改善当前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现状的需要。

三、独立学院学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管理者缺乏对学生能力的信任

大多数学生管理者身兼数职事无巨细什么都在管。但对学生诸如学习方法上的转变、生理心理解疑等问题的管理指导却较少。学生工作者在具体工作的指导中,不容许学生出现一丝过失。

(二)管理者工作者的职业定位模糊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学生工作的地位逐渐边缘化。其实,学生工作并不只与高校的政治稳定和校园安全紧紧相连,而是有其丰富内容和重要地位的,可以说,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共同支撑起整个大学的运转和发展。但对于学生工作内涵的狭隘理解导致了人们对其职业地位的模糊认识,进而影响着学生工作各项内容的正常开展和创新。

(三)学生工作思路老套,缺乏创新性

很多高校学生管理者只是严格地按照既定思路办事,对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缺乏即时应对的能力。在学生工作管理者一人包办的模式中,与学生的交流也多是在上级与下级这样的方式下进行,在管理中人本理念的不足也突出显示出来。

四、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对策探讨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推动管理工作的创新

我们必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以人为本”和“学生自我约束”的管理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独立的健全人格。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作为学院各项工作改革的动力。学生管理工作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充分考虑学生意愿,积极发挥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的作用。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

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张扬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特点,把握学生专长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引导,并积极为学生提供和创造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道路上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基础。

(三)着重建设一支多层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

根据目前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存在的不稳定、经验不足的情况,培养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加强专家化、学者型的职业化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不断提高其学历层次和教育管理水平。还可以选聘一批精干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参与学生教育管理。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以自己的言行给同学树立榜样,一方面这种形式也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途径。

(四)必须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独立学院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受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的影响,造成学业成绩不理想、人际关系紧张、违纪问题严重等,如果学校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则容易使学生产生抑郁、自卑、空虚、烦恼等消极心理体验,进而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为了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必要对学生心理进行研究,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五)建立健全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制度是组织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保证,独立学院要制定出适合自身学生特点的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要从大一开始杜绝旷课、迟到、夜不归宿等现象,坚决阻止不良习惯的形成和蔓延。

参考文献:

[1]彭湃,李刚英: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其学生管理对策[J]科技信息,2009,9

[2]刘尧飞,严新龙: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探索[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3

[3]伏永祥: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

作者:陈 芬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项目经理管理团队研究论文下一篇:政府人权组织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