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籍测量实践的天津地籍管理信息构建探讨

2022-10-13

1 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必要性研究

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数字地球等全新的信息化概念和重大的全球性信息工程的提出和实施, 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也为国土资源部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土地管理的水平、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新契机。土地管理信息化也正是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加快了其建设步伐, 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 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进行科学的存储和管理, 以实现信息的有效、快速查询、检索、分析预测和辅助决策, 达到上地管理全过程的现代化和土地资源信息的服务社会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籍的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土地数量信息、土地质量信息、法律信息和其他辅助信息为基本内容的信息管理系统。查询是日常办公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操作, 它直接为地籍管理工作提供各种信息。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一环, 是更加直接面向社会的、服务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政府办公的重要环节。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 通过需求分析, 建立相应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减少土地管理人员繁杂的手工劳动, 精简办事流程, 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 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更好地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 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促进本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判断一个地籍系统是否成功, 主要是看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求, 即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地籍信息使用者、各项土地权利拥有者和政府的需求。虽然地籍从最初成立到现在, 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 但是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广泛推进, 政府、规划者和土地产权主体等各种不同的使用者对地籍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传统的地籍系统不能满足使用者日益多样化的需要时, 地籍系统就必须为适应这些需求而进行改革。

我国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工作起步较晚。现有的一些地籍信息系统多是以土地初始登记和变更登记为主, 侧重于数据的输入、存储处理, 存在着地籍数据的资源不能共享、信息查询机制不实用、操作复杂等实际问题。

传统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以点、线、面和文字等为主要显示内容, 交互过程往往缺乏直观性, 尤其是独立显示和输出某一宗地时, 其位置和邻里关系更是难以阅读和辨识。二十一世纪初, 商业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由上世纪的3 0 m (T M) 和1 0 m (SPOT) 提高到了现在的lm (IKONOS) 和0.61m (QuickBird)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展现的清晰地物细节和丰富的纹理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程度。在色彩逼真而清晰的影像上, 不懂地图知识的人就能准确辨识自己的家园, 迅速找到自己的家。如果将具有真实色彩的高分辨率影像作为地籍信息显示和输出的承载面, 宗地间的邻里关系将由影像给出清晰明了的解答。因此, 将影像与地籍信息的联动叠加机制引入地籍信息系统的交互过程, 将极大的提升系统运行的直观性。

地籍管理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 且越来越向智能化、集成化发展, 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建设, 包括软件开发、硬件投资、人员培训等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在我国中西部地区, 大多数城市经济还比较落后, 特别是广大地、县级市, 要想独立投资开发一套完整的地籍信息系统已超出了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 可社会的发展又需要他们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地籍管理, 这就要求有一种经济、实用的系统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2 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研究

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加强地籍管理, 是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 地籍管理的现代化, 是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GIS是空间信息系统, 它不仅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 而且可以对几何图形进行空间分析, 完成基于地理位置相关信息的快速查询与地理定位, 实现图形与属性的双向查询、同步更新, 它的主要特点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联合处理与存储, 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人工方式进行地籍测量与管理的各种不便, 如手工计算及手工绘制地籍图, 不仅效率低, 而且各种表和图用“纸”的形式存放, 查询检索困难等, 另外GIS还可以满足巨大数据量管理, 地籍信息现势性, 地籍图生产和快速更新, 土地信息咨询以及土地利用状态预测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 利用新技术研制和开发基于GIS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不仅在客观上决策和微观上应用等方面为土地资源的规划与综合利用提供高效、实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而且可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地籍是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土地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 地籍业务也是政府部门对外的一项形象窗口。因此, 地籍部门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土地部门的正常运转, 并直接关系到政府职能部门的形象问题。因此在地籍部门实行“信息化工程”是广大土地部门提高办事效率的首选。

现有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显示与输出等交互过程, 呈现给使用者的是地籍的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土地数量信息、土地质量信息、法律信息等矢量与属性信息, 对于这些交互过程的直观性一般很少人考虑和重视。事实上,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使用者不仅仅是少数专业人员, 对于关心地籍信息的大多数非专业人员来说, 为方便操作和理解, 系统的直观性应该予以关注。确切的说,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交互环境愈接近实际环境, 就愈能让人阅读和理解。从这个意义来说, 未来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交互环境将是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地籍信息的三维描述与表达。二维虚拟现实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将极大的展现地籍管理的直观性, 更直观的了解土地利用情况。

3 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及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3.1 农村综合变更模块

农村综合变更是土地详查系统内容重要组成部份, 综合变更包括:图形变更及权属变更, 而对于图形变更包括:图斑, 线物, 行政村, 行政镇, 地类界线, 宗地, 标志点, 权属拐点等。属性变更指的是当图形发生变更后, 相应属性会发生改变, 如:地类, 所属单位, 面积, 长度等变更。

农村综合变更内容比较复杂, 是农村土地详查系统地重要组成部份, 综合因素较多, 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因此对于综合变更的业务要理清思路, 找准重点, 按照顺序, 规范, 一步一步进行处理。具体来说综合变更包括的地物较多如:行政镇, 行政村, 宗地, 图斑, 面状地物, 线状地物, 行政界线, 权属界线, 地类界线, 标志点, 注记。因此处理起来必须按照从大到小, 从点到面, 从重要到次要的顺序来处理。

从大到小指从大范围到小的范围, 从行政区域到线状地物。

从点到面指从点构线再由线构面的过程。

3.2 勘测定界模块

指根据土地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 界定项目用地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的技术服务性工作, 最后出土地定界图纸, 图纸所注面积就属合法使用范围。

实现勘测定界数据的采集、入库、管理、更新, 同时提供各类报表、成果图的查询统计和打印输出功能。

实现勘测定界成果图表的系统信息化集中式管理, 规范了勘测定界成果的操作, 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成果表查询统计输出功能和出图工具, 节省了人力。

勘测定界系统信息化管理, 提供了直观的图表数据, 是领导决策工作的重要依据。

3.3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台帐模块

(1) 通过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 对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分类调查, 结合系统已有的土地利用台帐打印输出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台帐和某个时期土地利用流量分析表。

(2) 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清查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分布和现状, 更新土地利用基础图件, 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真正做到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和实地三者相一致。

(3)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台帐和土地利用流量分析表方便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科学的实施土地资源规划, 有效监测耕地、建设用地及其它各类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

3.4 农村土地流量分析模块

土地流量分析是国土局每年都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内容, 主要针对土地的变更情况进行分析, 包括如下。

年末各地类规模及本年度各地类变化情况。

耕地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及分析。

建设用地增减变化情况及分析。

耕地总量平衡、占卜平衡及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未利用地变为耕地、牧草地情况分析。

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情况分析。

因此, 土地流量分析对于年度土地的变化情况及利用情况有了一个总体的掌握, 对于切实的保护耕地, 保持耕地总量平衡, 适当控制农用地转变建设用地规模及数量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3.5 城镇综合变更模块

城镇地籍变更完成日常地籍变更及变更所涉及到的图、表、册、证、卡等的实时动态更新。变更内容包括:宗地属性变更、宗地分割、宗地合并、宗地界线局部调整、宗地注销、宗地新增、宗地内地物变更、街坊分割、街坊合并、街坊地物变更等。变更后有关宗地的相邻关系、面积、图形拓扑关系等均自动处理。

例如:在城镇内新建一条道路, 此种情况就涉及到很多内容的变更, 有街坊变更, 宗地变更及其它地物变更, 因此涉及到的内容较多, 处理起来比较复杂, 需要按步骤进行分别处理, 同时还要考虑到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各要素的编码等。

3.6 土地设定登记模块

3.6.1 集体土地所有权设定登记

集体土地所有权设定登记流程是土地所有者携带登记所需要的文件资料到国土资源局办件窗口, 向窗口人员提交文件资料, 窗口经办人员查看文件资料是否齐全, 如果齐全则录入系统收件单中, 收件完毕打印出收件单;如果此宗地未做过权属调查系统会给予提示, 如果已做过权属调查那么会显示权属调查信息给予阅览;然后转件至初审, 由经办人同级初审收件单是否正确无误、填写集体土地所有权设定登记审批单、审批意见;初审完毕地籍科科长 (处长) 对集体土地所有权设定登记审批单进行审核。

审核后流程流至分管局长处进行审批;审批通过经办人员可以进行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的制作, 最后客户持着打印的收件单来领取证书。

3.6.2 集体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

使用集体土地进行建设或者生产的, 集体土地使用单位或者者个人应当在接到有批准权的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用地文件或者农地使用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申请集体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集体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是在初始土地登记以后对新确认的土使用权进行的土地登记, 土地使用权利人进行集体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申请, 经土地管理部门的审核审批, 最后为申请人员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书。

3.6.3 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

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是在初始土地登记以后对一宗地上新确认的土使用权进行的土地登记。设定登记中的“设定”是指某中权利的设立, 即某宗土地上原来没有设立某种权利, 现在依法设立了该种权利, 就叫做该宗土地权利的设定。

3.7 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 (转让) 登记模块

3.7.1 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登记

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登记, 是指经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宗地分割 (同宗分割) 或因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所有权转让 (同楼分割转让) 而涉及的土地使用权分割登记。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登记以一户一证为原则, 按分割后的宗地及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所有权分割单元 (套、室) , 分别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 每个房产所有权人都可持有相应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3.7.2 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登记

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及登记是指经出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分割转让 (同宗分割) 或因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所有权分割转让 (同楼分割) 而设计的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登记。转让包括买卖、交换和赠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实行许可证制度, 按分割后的宗地记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所有权分割单元 (套、室) 分别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许可证》所登记的分割转让面积之和等于被分割宗地原《国有土地使用证》所登记的面积;房产部分售出后, 开发建设单位对被分割宗地的土地使用权面积是该宗地现存《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许可证》所登记的分割面积之和, 其所持有该宗地的原《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许可证》所登记的土地面积随之核减。

3.8 变更登记模块

3.8.1 名称变更登记

名称更登记也称更名登记, 是指在土地权属不发生转移的条件下因土地权利人名称或姓名的改变而进行的变更土地登记。

土地权利人是土地权属的主体, 土地权利人的名称是确定和区分土地权利归属的唯一标识, 因此当土地权利人的名称实际发生变更时, 土地登记簿中该土地权利人的名称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更;这样使土地与其权利主体对应起来, 维护原土地正常的财产归属和利用关系;同时也保持了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3.8.2 地址变更登记

地址变更登记也称更址登记, 是指因土地权利人住址改变而进行的变更土地登记。

土地权利人携带地址变更登记资料, 经办件窗口及国土资源局相关领导审批后修改土地登记卡上的地址变更信息, 注销原来的土地使用证, 重新领取地址变更后的土地使用证。

3.8.3 用途变更登记

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也称地类变更登记, 是经批准土地权利人依法变更土地用途或自然环境变化致使土地用途与原来不符而进行的变更土地登记。土地权利人携带用途变更登记资料, 经办件窗口及国土资源局相关领导审批后修改土地登记卡上的用途变更信息, 注销原来的土地使用证, 重新领取用途变更后的土地使用证。

3.8.4 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 (转让) 登记

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 (转让) 登记是对一宗地上经登记的土地权利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发生改变而进行的土地登记。系统主要是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发生改变的宗地进行变更审批, 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发生变更的宗地登记卡进行修改记录, 并颁发变更后的国有土地使用证书。

3.8.5 集体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集体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是已经做过集体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的土地使用权类型变更而进行变更登记申请, 经由土地管理部门审核审批, 并颁发变更后的集体土地使用证书。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地籍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天津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基于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方法,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功能模块

参考文献

[1] 李满春, 陈奇, 周炎坤, 等, 基本空间数据引擎的企业化GIS数据组织与处理[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0, 5A (3) :179~185.

[2] 宋关福, 钟耳顺, 刘纪远, 等。多源空间数据库无缝集成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 2000, 19 (2) :110~115.

[3] 冷允法,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更与时空动态分析[J].地理研究, 1999, 19 (1) :15~2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分析下一篇: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