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专毕业论文

2022-05-16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农业大专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高职农业类专业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环节,应该结合植物栽植的季节与生长过程进行安排,应该更加符合就业岗位的需要。该文阐述了农业类高职现有的教学模式,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对策建议。

第一篇:农业大专毕业论文

护理专业大专中毕业生择业观念调查分析与对策

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社会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水平越来越高。截至2011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为224.4万人,卫生部表示,争取到2015年,全国护士队伍数量要达到286万,大专以上护士比例超过60%。河南卫生系统提出了医疗资源倍增计划,《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到2015年,全省注册护士总数要达到24万,而截至“十一五”末,河南省注册护士总数为14万人,亦即,到2015年,河南省各级医院护士还有10万人缺口。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护理专业人员就业本该不存在难题,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一部分护理专业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一部分用人单位却没有招到合适的护理人员。针对这一现象,课题组对大专、中专即将毕业的护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了解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以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对象和方法

对象。某学院10级、11级两个年级、两个学历层次、两个学习阶段护理专业学生300人。其中10级为正在参加实习的100名中专护生;11级是即将进入实习的100名中专护生和100名大专护生。其中,中专护生中有男生10人,大专护生全部为女生。学生中有19%为城镇户口,81%为农村户口。

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按照基本情况、择业标准、影响因素、择业过程、择业态度等五个方面共计27项内容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率达100%。问卷回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统计学处理。

分析与讨论

择业标准

表1显示,学生普遍将中小城市作为首选,综合起来占到54%;其次是大城市占到38%,均不愿意到乡镇基层就业,仅仅占到8%。

表2显示,毕业生薪酬期望标准2000元以上的占到62.7%,大专生对薪酬的要求在2500以上的都占到该人群的40%,要求相对较高。

表3显示,在就业单位选择上,公立医院占据绝对优势,占到71.3%,私立医院仅占3%,大专生中没有一个人愿意到私立医院就业,并且,统计数据表明,社区服务中心的就业意向太少,仅占总就业意向的4.3%,反映出就业方向选择相对不合理。

究其原因,大城市就业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半数以上毕业生打算到中小城市就业,显示出就业比较理性;超过80%的学生是从农村辛辛苦苦“考”出来的,并且,城市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大部分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基层就业。城市生活成本的增加导致薪酬期望标准提高,大专生因为付出的更多,因此要求较高。在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由于传统的找单位要稳定、有编制、有依靠思想的影响,致使不愿到私立医院就业;社区服务中心多是基层医疗单位,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发展空间受限,因此不愿到社区卫生单位就业,表现出就业选择的不理性。

择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4显示,毕业生普遍认为专业能力起到决定性作用,占到51%;而人际交往、思想品质分别为24.7%、24.3%。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正处于实习阶段的中专生认为思想品德应该与专业能力相当,均达到了该人群的36%,说明该阶段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表5显示,大专生与中专生有一个明显的分歧,即大专生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的实践经历,占到35%,而中专生认为是学历因素,但是,两者均把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和学习成绩作为重要参考。

表6显示,有近40%的学生认为就业市场不规范,存在不公平竞争,是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26.7%的学生认为专门人才供大于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总量减少了。19.3%的学生认为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不够,也是择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人才培养规模扩大,导致高学历的技能型人才不断增多,给中专生带来了很大压力,他们在就业时受到学历的困扰,而大专生就业时,在学历层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他们认为用人单位更为看重的是实践经历。在就业市场中,存在着依靠熟人关系就业的现象,尽管是极少部分,但是不公平竞争对就业者情感影响较大,这是社会现实。另外,由于部分学生没能顺利就业,或者出现就业难题,就把原因归结为培养人才太多,供大于求了,这是误解。

择业过程调查

表7显示,大部分毕业生就业计划很明确,毕业后即就业;中专生中有73%左右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在实习学生中,这一比例占到了43%,说明中专生有强烈的提升学历的愿望;总体而言,选择自主创业的仅仅为5.3%,大专生没有一名学生愿意自主创业,这表明自主创业教育严重缺失。

表8显示,大专生认为是由学校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是求职的首选,占该人群的46%,而中专生认为通过家庭、托熟人关系是首选,占该人群的60%;但不管如何,均把参加招聘会作为第三考虑方案。此种情况表明,被动性选择工作,靠别人安排仍是学生的一种就业习惯。

表9显示,择业时学生最希望的得到的求职信息是有关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以及职场的礼仪,占到了40%;其次,是医院的介绍和招聘信息,再次是相关医院护士的现身说法,占到11.7%。

中专生由于学历层次较低,特别是参加实习后,更是发现,医疗单位中本科护生,甚至硕士护理人员也比较常见,增加了其继续深造的紧迫感;护理专业有行业的特殊性,毕业后依靠本专业自主创业的可能性较小,学校自主创业教育的缺失也导致其缺乏相应的知识与能力。中专生由于年龄较小,在工作安排上多听从父母,造成依靠家庭关系或者托熟人安排工作作为首选项的局面;而大专生多是由于信任度的问题,更加愿意相信来到学校招聘的单位,或者是听从学校推荐的工作。

择业心态调查

表10显示,大专生中有40%的学生对未来能否顺利就业心里没底;中专生依赖家人找工作的相对较多,比例占到29%;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正处于实习过程中的中专生,明显地表现出自卑恐惧心理,害怕畢业即失业,此类人员占到14%。

表11显示,当求职状况不尽如人意时,大专生有超过76%的人愿意降低标准,接受与专业有关联的工作,显示出就业比较务实。但是中专生相比显得理性不足。

总体上看,超过30%的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感到盲目、恐慌,表面上看是由于学历层次和就业形势的压力,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就业观念的误区,高学历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确实是大量存在的,但并不是没有工作岗位给大专生和中专生,主要是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造成的。正在实习的中专形成较大的就业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接触到较多的高学历护理人才,因此感到就业压力较大。

对策

加强学生就业观念教育,鼓励到基层就业

河南卫生系统实施的医疗资源倍增计划,要大力提升县级医院的病床数,大力发展民营医院,進一步增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力量,到2015年,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工作的护士要达到1.5万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比达到1∶1~1∶1.5。

由此可以看出,以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基层卫生医疗单位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这意味着,护理专业目前出现就业难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引起的。

鉴于此,政府部门要大力宣传基层护理人员需求情况,制定出台基层就业的鼓励办法,将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继续深造、个人发展等考虑进去,以提升基层岗位吸引力;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在对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时,积极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提倡艰苦奋斗作风,提倡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社会最需要的县级城市、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农村乡(镇)卫生院就业,实现自我价值;毕业生应调整择业心态,切忌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要摆正位置、脚踏实地,使自己的择业原则符合社会的需要,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1],促使就业更加顺利,更加有效。

开设低学历护生专业特定方向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帮助树立自信心

由于本科护生,甚至硕士护生的批量培养,使得医院等医疗机构在招聘的同等条件下,大量选聘高学历人才,导致低学历护生,尤其是中专护生承受较大的就业压力。有鉴于此,教育培训机构要结合社会、医疗单位、基层单位实际需求情况,开辟护理专业的特色方向,培养职业针对性较强的护生,让低学历人才具有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增强低学历护生的就业竞争力,树立就业的信心。比如,根据中专生踏实肯干、对待遇要求相对不高、愿意去基层工作的特点,开设适合农村、城镇居民的社区护理、家庭型护理、婴幼儿护理、特殊老人护理,甚至以此可以开展类似于钟点工、家政护理的自主创业教育,从而帮助就业、创业。

分层对待,为中职生提升学历创造条件,为大专生开展实践培训

《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增加大专层次护士比例,缩减中专层次护士比例。到2015年,全省护士队伍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应不低于60%;二级医院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应不低于50%,并有一定比例的硕士、本科人才。

调查显示,因感受到低学历带来的压力,中专生要求提升学历的愿望比较迫切。为此,在逐步缩减中职生护理教育的同时,政府、高校要重视现有中职护生提升学历的诉求,创造条件,给该层次学生的学历提升搭建平台。

针对大专生,根据就业特点,要加强实践培训,探索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开展“1+1+1”培训模式,一年专业基础课学习,一年临床实训课训练,一年医院顶岗实习[2];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理论理解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使技能型人才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规范就业市场行为,引导学生通过招聘会,自我推荐促进就业

调查显示,就业中确实存在着极个别招聘不规范的现象,但是,绝大部分单位还是按照人才引进的标准进行招聘。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医疗用人单位公开招聘时,要实行公开、公正、公平,制定合理条件,进行阳光操作;医院等用人单位到学校组织自主招聘时,要面向学生公开选拔,并及时通报结果;学生在参加竞聘时,要敢于展示自我,竞聘失败时,要善于总结不足,避免下次失误,而不是一味的归结为招聘不公平。

同时,学校要积极联系用人单位,甚至同类学校联合起来,联系用人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招聘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招聘会,让学生自主与用人单位面谈,增进双方的了解,促进就业。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增强护生就业竞争力

调查显示,许多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政策及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缺乏了解。许多学生比较关心有关面试额演示的技巧以及职称礼仪。针对此种情况,首先,作为教育培训机构应该全面了解就业形势,及时获取各种就业资讯,动态把握就业政策,多渠道拓展就业门路,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在平时举办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开办就业技巧、简历制作方面的培训或讲座,邀请用人单位作医院录用标准等实用知识讲座;其次,加大对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关于指导学生合理就业的培训力度,形成全员抓就业的良好局面[3];再次,政府部门、学校可以联合医院举办不同层次的、不同范围的护理技能竞赛,提高护生参与意识,形成正确的竞争导向,以赛促练,以此提升护生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作者:金志利

第二篇:农业类高职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摘 要: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高职农业类专业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环节,应该结合植物栽植的季节与生长过程进行安排,应该更加符合就业岗位的需要。该文阐述了农业类高职现有的教学模式,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类高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对策建议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不仅在整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强调与实际相结合,而且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更是如此。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高职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集中体现[1]。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历来是农业类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大部分院校中都对这两个教学环节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学生也采用不同的形式完成各自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学生通过有别于一般课程的学习过程,将多门课程的学习成果综合,将自身实践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最终达到综合性能力培养的目的。但是农业类专业与其他类型的专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其毕业论文设计应该有其不同之处。

1 现有的教学模式

笔者通过对农业类高职院校的走访发现,现有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大同小异,采取的教学模式也有很多共同之处。

1.1 时间安排基本相同 由于高职院校一般为3a制、学生在校期间为6个学期,因此大多数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一般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环节设置在最后的阶段,农业类专业也是如此。一般在第五学期的期末进行毕业实习动员,同时开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学生在校外边实习边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1.2 工作流程基本类似 由于不同学生在毕业实习时,所从事的工作不同,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不尽相同,工作的内容也不一样,大部分院校都是规定一个大致的选题方向,针对高职院校的特征,针对某一个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所研究内容不在于深,能够达到锻炼学生综合性与实践性能力的目的即可。在毕业实习中,一般的流程如下:离校前选题—发放任务书—指导资料收集—制定完成计划—完成论文提纲—完成初稿—完成二稿—定稿—答辩—成绩评比。

1.3 评价标准各有异同 在调查中发现,农业类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多样,有一般论文形式、有调查报告、有实际案例分析、有方案设计等。如在某些院校中园艺技术专业往往强调针对某一种栽培植物的栽培方法、栽培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完成最后的总结报告,使学生掌握具体的某种植物的生长习性与栽培要点;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则注重绘图能力的检查,可以是完成一个小型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从方案构思到最后成图,模拟实际工作的过程。在调查中发现,不同专业的毕业论文最终的评比会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

1.4 校外指导为主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主要安排在第五学期末,所以学生专业课程结束后,选完题就放假,或者进入实习单位实习,有的学校会要求学生选题后将毕业论文框架写好才离校。但大部分学校都是以校外指导为主,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只能通过电话或邮件与指导老师联系,往往在解决某一些复杂问题时会解释不清,影响论文质量。

2 存在的常见问题

2.1 农业类高职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性文件缺乏 在调查中发现,各个农业类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除了相关农业类,比如园艺技术、园林技术、林业技术、园林建筑、园林工程技术、植物保护、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等专业,同时还有生物类、计算机类、环境工程类、机电类等等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面较广。学校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往往指导性文件只有一份,即对论文总体规定一个流程,不分专业。一般要求为3个方面:一是时间进度要求;二是格式规范要求;三是字数要求。对内容的选择,往往没有特定的规定,一般由各个专业的老师规定,只要在规定时间提交论文答辩成绩即可,对于不同的专业,没有按其特点去做的更细的指导性文件。

2.2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与课程连接不紧 高职一般只有6个学期,由于时间紧,往往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五学期末和第六学期,与之前的课程安排上往往完全断开。为了较好地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必须具备较好的课程基础。但是在第三学年,很多同学可能将之前的课程内容已经遗忘,导致在完成毕业论文时往往论述不充分,拼拼凑凑,敷衍了事。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需要研究太深的理论知识,只要在课程设置上做到浅显易懂,让同学知道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在完成毕业论文之前对各个相关知识都有所了解,通过不同课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行业的趋势,为论文选题打下基础。

2.3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实施目标与岗位能力的需求存在差异 各个农业类高职学生的来源也不尽相同,有的省份有比较发达的现代农业基础,而有的相对薄弱,对从事该行业的技能要求不同。从以往的毕业生就业来看,很多都是一线的技工性岗位,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很高,因此着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综合性的毕业设计(论文)中给予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但评价该教学过程的标准也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仅仅考核基本技能,完成一篇简单的毕业论文就可了事,而更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岗位发展能力着手,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考的能力。

2.4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监督机制缺乏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与指导老师之间的比例问题日益突出,指导老师往往在完成规定的教学科研任务之余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不能保证完全投入精力,再加上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时间段正好是学生找工作的紧要时刻,无法集中精力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存在抄袭、代写论文的现象。对论文的监督检查往往只是在开题与答辩部分,不能做到有效地全程监控。

3 改进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对策建议

3.1 制定行之有效的指导性文件 对于农业类高职专业来讲,其教学过程往往要与植物生长的季节性与周期性紧密联系,不象文学类、经济类、电子机械类专业,不受时间季节的影响。如何做好农业类专业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需要根据农业类专业的特点,制定专门的针对农业类专业特点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形式、深度等进行具体的划定,使其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培养目标,并制定更为详细的适合专业自身特点的实施方案,使学生能够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论文),同时又可提高教学效果。

3.2 结合课程教学,逐步安排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将毕业实习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将着力点放在最后的教学阶段,且将教学任务分解到课程教学中去,对于各个课程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实施延伸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2],寻求更好的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以此检验其教学效果。在课程考核中安排与课程相关的小专题讨论,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写出简短的专题报告,纳入课程考核成绩,为后来完成较大篇幅的毕业设计(论文)打下基础。

3.3 改变选题方式、兼顾就业方向与兴趣 虽然是同类专业,但农业类学生就业方向不尽相同,有的差别较大,所以在选题时不需要完全以某一类题目为主,应该结合自身的兴趣去选题。比如指导老师可以将拟定的题目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资料查询或实际调查去了解该方向的一些基本知识与发展前沿,与老师讨论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这样既符合学校论文写作的方向和规定,同时又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在较短的时间内匆忙选题。论文的内容应是学生岗位实习或社会调查等实践中遇到的与本专业相关的问题[3]。

3.4 加强过程监控,严格考核标准 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从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完成、答辩、评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建立可行的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通过网上限期登陆信息的方式去控制完成的过程,避免最后几个星期匆忙完成该教学任务。对于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不断地研究讨论,妥善解决,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对于认真进行教学与考核的指导老师予以表扬与鼓励。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时,不能只是指导老师说了算,需由答辩组长与组员共同打分,确定最终成绩。同时应该推行“学院抽检制度”,对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和最终质量进行检查,与省一级的论文抽查工作相呼应。

总之,农业类高职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该从专业自身特点出发,探寻和采用符合自身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一般性的技能人才,更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探索的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保生,李立.高职学生怎样写好毕业论文[J].价值工程,2011,30(19):222.

[2]白中科,袁春.试论大学课堂教学与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创新思维[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133-135.

[3]王海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探讨[J].江苏高教,2008(6):125-126. (责编:陶学军)

作者:卢燕 蒋思霞

第三篇:农业院校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摘 要] 为了掌握农业院校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思想及择业意向,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与用人单位接轨情况,推行国家以及学校的就业制度和政策,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从毕业生就业思想、择业倾向以及就业态度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大范围地开展了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分析。

[关 键 词] 农业院校;外语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随着中国的开放,外语教育的逐渐普及,人们学外语的意识也在提高,学习外语的环境也在改善,很多企业家或管理者已经有这个技能,对纯学习外语人才的需求大大减少。本研究重在了解农业院校外语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现状,重点分析该部分人群的就业思想、择业意向现状及就业态度。主要包括学生的就业预期、专业对口、毕业生所具备的素质、就业方面知识技能、就业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几个方面。

二、调查对象

此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届应届毕业生。其中男生占31人,女生占169人。

用人单位方采用访谈形式,访谈企业为广州世冠集团、PEAK南昌运营中心、深圳高级英才国际教育学校、浙江宁波凯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10家用人单位。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200份,回收问卷175份,有效问卷175份,回收率为87.5%,有效率为100%。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就业态度、就业预期、专业对口、毕业生所具备的素质、就业原则、就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业中存在的困难及对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就业态度

面对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这一问题时,有20.3%的同学持乐观态度,57.1%的同学持一般态度,17.6%持不乐观态度,另有5%的同学表示不清楚。在被问及外语专业毕业生相对于其他专业毕业生就业是否存在优势的问题时,73.7%的同学认为外语专业相对与其他专业来说没有优势,他们认为现在英语专业毕业生太多了,而且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英语只是一门交流工具,只掌握英语一门技能很难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另外的26.3%的同学认为外语相对与其他专业存在优势,他们认为现在对外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依然很大,而且外语专业的毕业生英语的掌握运用能力比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强很多。

2.就业预期

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及刚就业时期望的月薪这一问题时,有7.4%的同学选择1000元以下,37.7%的同学选择1000~2000元,37.7%的同学选择2000~3000元,12%的同学选择3000~4000元,另有5.2%的同学选择了4000元以上。

这一数据结果比较符合目前市场对外语毕业生的基本待遇,表明以往应届毕业生对招聘单位所提的要求过高即所谓的“眼高手低”现象有所减少,大部分同学的就业期望趋于合理化。同时,这也表明了应届毕业生对就业市场行情会主动地去了解,及时掌握就业信息。

3.专业对口

在回答“据您所知,往届英语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相不相符”的问题时,1.8%的同学认为英语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与专业完全相符,43.1%的同学认为基本相符,50.1%的同学认为不太相符,另有5%的同学认为是毫不相符。在涉及以后期望参加哪方面工作时,34.4%的同学以后期望从事的职业是经贸商务业务工作,16.7%的同学选择人事公关部门工作,14%的同学选择翻译工作,20.4%的同学选择教育工作,9.3%的同学选择自由职业者,另有5.2%的同学选择其他职业,例如导游等。

这两项调查显示的结果反映出外语专业一半以上的毕业生都能够接受专业不对口现象,从他们所预期的职业结果来看,占比较大比例的职业是经贸商务方向和教育方向,只有小部分同学选择了完全与英语挂钩的翻译工作,由此可见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呈现多样性,同时越来越多的农业院校外语专业毕业生去竞争教师的岗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非师范类院校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压力越来越大。

4.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

当今的就业市场,竞争异常的激烈。在应聘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诚信、正直等素质之外,作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对此,我们的调查结果如下:选择专业水平的同学19.9%,心理素质占18.3%,交际能力占22.8%,组织能力占3.7%,适应能力占8.7%,团队合作占15%,预见性占1.2%,应急处理能力占9.4%,挑战极限能力占1%。交际能力、心理素质、专业水平和团队合作是大部分同学认为最重要的几项素质。此外,在对外语专业专业技能的调查中,选择语言技能的同学占25.4%,专业知识占20%,跨文化交际知识占4.5%,思辨能力占13.7%,人际沟通能力占30.5%,创新能力占5.9%。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素质内容调查结果如下:

以上三项调查结果可看出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发展能力在毕业生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正是包括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几项能力。

5.择业原则

关于“您的择业原则是什么?”问题时,调查结果分析如下:选择薪酬待遇的同学占36.1%,兴趣爱好占52.4%,社会需求占8.8%,大众趋势占2.7%。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必须考虑诸多因素。为了了解哪些是他们最看重的因素,我们也设置了相关问题。调查结果为选择专业对口的同学占7%,工作地点占15.7%,福利待遇的占22.3%,企业知名度的占4.5%,单位发展前景的占20.2%,个人兴趣和施展才干的机会的占30.3%。

从以上结果看,大部分毕业生最关注的因素是个人兴趣及施展才干的机会,关注在企业的长远发展及是否有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总的来说现在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都是用长远的眼光去选择一份职业,不会单纯地只看重薪酬待遇并把它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

6.就业方面的知识技能

当被问及“您的就业方面的知识、技能的获得主要来自于哪条途径”的问题时,选择学校的就业指导的占26.2%,选择网络的占57.4%,选择报纸杂志的占9.4%,选择培训机构的占1%,另外有6%的人的就业知识技能是通过父母、好友等其他途径获得的。在就业过程中,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是什么呢?针对外语毕业生在这方面的认识,我们调查得知6.5%的人认为是学校提供的信息和推荐,有39%的人认为是人才市场和招聘会,有16.2%的人认为是人才招聘网络,另外还有38.3%的人认为是家庭和个人的社会关系,托熟人走关系。

从以上数据可以清楚的得知,超过半数以上的毕业生都是通过网络这一渠道去获得就业方面的知识技能。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重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另外一个问题,即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获得就业知识技能的比例仅占26.2%,这个结果对于学校就业工作指导人员来说是值得深思的。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这方面的的作用还需要更充分地发挥,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

7.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对学校就业工作指导的意见和建议

在调查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这一方面我们设置了两个问题。当被问及“在求职中最困扰您的因素是什么”时,14.5%的毕业生选择了学校就业指导不够,33.3%的毕业生选择了信息量少,35.7%的人选择了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5.6%的人选择了能力不足,另外有0.9%的人选择了其他因素。

在求职过程中,就业信息的掌握至关重要。然而众多信息中毕业生最希望获得哪方面的信息呢?通过调查我们得知29%的毕业生选择了各企业及其招聘信息的介绍,31%的毕业生选择了企业对录用员工的标准,26%的毕业生选择了面试技巧,另外有14%的毕业生选择了更多企业员工的现身说法。

四、调研给我们的启示

(一)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是一项以知识传授、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精神陶冶为实践内容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素质教育观念必须贯穿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首先,要继续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课程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次,素质教育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变学生忽视基础理论学习的倾向,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课的兴趣;最后,要加强实践教学。

(二)大力营造学术氛围,为学生成才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大力举办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节、学术征文比赛、组织学生科研课题研讨等学术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条件和环境;邀请、聘任专家学者、特别是学术大师到学校给学生进行讲学,开展“企业家进课堂”活动,指导学校开展学术活动;还可聘请当今知识经济实业界的著名人士来校作报告,介绍经济创新和发展的特点,以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

(三)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实习能力

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年级、分专业做好就业指导。大一是“培育期”,学生应多与学长进行交流,初步了解自己未来想从事职业的情况。大二、大三为“定向期”,学生应考虑未来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开始尝试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四为“就业实践期”,学生应将目标确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索公司信息等方面。要准备参加各类招聘会,通过预习或模拟面试强化求职技巧。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定位教育,引导学生向基层就业。

五、结语

此次调研,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就业单位对应届毕业

生的要求,就业单位相对层次在下移,就业渠道呈现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应及时转变就业观念,科学地进行自我定位。学院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定位教育,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从基层做起。

参考文献:

[1]周琳.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的理论选择与模式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2(1).

[2]张云仙.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工作价值观与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4).

[3]王浩.浅谈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J].现代企业教育, 2008(10).

作者:曹人龙 黄新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主题酒店设计毕业论文下一篇: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