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校互联管理系统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2022-09-12

1 引言

银校互联即一种综合性的网上银行系统, 是银行核心业务多项功能的综合, 采用最新技术, 设置行业标准进行规划管理。通过实现学校财务系统与银行之间的密切合作, 运用高效的银行网络加密技术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技术, 最终实现双方金融系统的无缝衔接, 实现信息安全、快捷高效的通信方式, 具有安全性、实时性、简易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2 银校互联管理系统在高校财务内部得以使用的原因分析

高校财务部门是高校教学科研的服务部门, 存在的主要价值是为高校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顺利运行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保障。在计算机技术得到普遍运用的当下,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为教育重要目标之一, 传统的人工金融方式也应该开始改革, 财务电算化就是改革的重要方式。目前高校不断扩招, 运营成本以及收入份额不断扩大, 资本流动速度加快, 现金收益效率慢, 压力增大, 风险性增高, 金融业的财务管理和服务效率面临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 银校互联管理系统在高校中的普及有其必然性。各大高校目前纷纷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 获取、加工、运输、储存会计信息, 方便财务管理。

2.1 相应政策号召

传统的资金收付方式应该被革新, 银行系统相关途径应当走入学校, 借助网上银行等方式的电子划转应该被运用到资金收支业务中, 尽量使资本流动无现金化。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响应国家号召的表现, 极大地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 网上银行业务在各大高校得到开展。

2.2 社会大众接受程度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网络金融模式的兴起, 由于其高效率和便捷性, 网络银行结算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 各种电子商务平台应运而生, 互联网购物早已被大众所熟识, 各种银行推出的网络银行APP也已经使电子货币结算和资金转移得到普及, 提高了银行支付方式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随着网上银行结算技术条件日趋成熟, 广大高校纷纷将银校互联管理系统纳入到高校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2.3 减轻高校财务人员负担,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高校辅助部门,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财务系统投入少, 导致高校财务工作人员数量少, 任务重, 工作强度大。近年来,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校资金的大量投入, 学校资金流庞大, 学校急需找到一种安全简捷的合理资金结算方式, 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如今高校财务工作受制于人员少、工作重的弊端, 超载工作是家常便饭, 极大地影响了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正常生活甚至身心健康。高校内部希望提高工作效率, 就需要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 不仅有助于工作, 更是高校以人为本的体现。

2.4 优化高校财务流程, 便民利校

以财务报销为例, 银校互联就极大地优化了高校财务流程。报账人的预约工作主要依靠移动端, 进行网上操作填表, 把经过审验的单据在财务部门预约报账系统中登记, 投递到固定投放点即可, 通过电脑或手机APP了解资金流情况, 减少等候报账时间, 不仅节约了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时间, 提高其工作效率, 也减少双方正面冲突的机会, 提高了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和办事者服务体验, 银校互联系统进入高校财务内部, 是高校财务系统信息化表现, 是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的手段。

3 银校互联管理系统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现状分析

银校互联管理系统虽然得到了普遍运用, 但作为一种新兴技术, 在国内可获取的有效经验较少, 仍处于开发运用初级阶段, 必然会在高校财务内部的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笔者就高校财务部门银校互联运用一年来进行实际分析, 希望针对银校互联在高校的应用现状向读者提出实际观照。

3.1 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时有不稳定情况发生

受制于软件开发水平, 目前银校互联管理系统可能会在实际运行中有不稳定的情况出现, 带来支付风险的提高。在财务信息提交给银行系统时凭证回单验证滞后, 致使不能确定是否支付成功。对于“支付失败”和“支付效果不确定”的成因是多样的, 网络因素、银行系统、财务核算与网络银行支付的对接不稳定都可能导致支付失败或重复转款。高校财务人员对于交易明细和银行对账情况需要做出相应的查证, 寻找解决措施, 一定程度上反而又加重了出纳人员负担, 增加了交易风险。

3.2 政策因素干预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仍然是目前国内主流支付制度, 银校互联管理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容易与其产生矛盾, 财政资金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审批流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与高校财务支付系统的对接依然有时间差的存在, 尚未完全实现核算与支付一体化。目前财政改革已经提上日程, 高校资金流控制方式将更多地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现, 可能会对为现行银校互联管理系统的持续运行与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

3.3 银行业务在系统中的阻碍

在银校互联管理系统中, 网络银行和学校财务部门应该形成凝聚合力, 实现双赢。但目前, 回单滞后是各大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银校互联管理系统无法提供纸质回执, 电子回执缺乏该有的法律效力。加盖银行印裁的银行回单需要耗费一定时间, 与学习工作时间的错开可能会导致会计凭证不能及时归档。银行退票也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在实际工作中, 一次性付款或批量交付应与应收款的单位或个人账户名称、账号及开户银行应当保持高度一致。财务人员对于银行退回款和处理不成功的业务要花更多时间核实并从预约报账人处重新收集正确的付款信息。尤其是在年末, 面对大量的资金结算和极大业务量, 财务人员核查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如果财务人员工作稍有滞缓, 银行产生退票, 影响现金流正常运行, 资金未达账情况的出现直接影响对账工作。高校财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对于处理纰漏和紧急状况的能力要求高, 这就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业务处理能力必须有更高的提升。

3.4 财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投资过少, 部分高校财务工作人员供给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 传统型的财务工作人员对于银校互联管理系统缺乏足够的认识, 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技能, 更偏向于传统人工型财务操作方式, 这对银校互联管理系统的普及提出了挑战。银校互联管理系统与计算机技术联系密切,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政策出台和即将实施, 高校就财务会计、预算会计在具体账务系统和银校互联系统中相互衔接问题, 账务工作岗位设置不相融问题, 如何有效判定资金收付和资产的核算尺度以及把握费用和负债的核算标准问题, 工作人员必须有极高的职业操守和业务技能, 才能有效地将落实谨慎性原则落实于实际行动。过分追求效率和效益可能会使得工作产生疏忽, 谨慎性原则一旦缺失, 会使得财务报表出现不可挽回的纰漏。此外, 高校财务工作中的减值计提和坏账准备等方面, 也需要财务人员时刻调动自己极高的专业素养, 这要求大量工作经验, 避免出现主观臆测和核算过于随意的情况。

4 针对银校互联管理系统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产生问题的对策

为实现银校互联系统, 高校、系统供应商和银行等相关主体的更好配合, 高校财务管理内部系统需要在完善银、校、供应商三方合作以及分配职责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划。

4.1 加强三方合作

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有利于高校及其合作方更好地明确三方责任, 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及时解决问题。在高校中, 建议加强互联系统的硬件设施和财务管理软件, 保护校园局域网的安全, 定期维护和更新系统, 确保使用全面的安全体系。建议供应商进一步优化银行平台、虚拟网络等互联系统、金融网络和连接端口的开发。

4.2 加强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

银校互联管理系统需要信息量大, 需要高校、系统供应商以及银行三方机构的密切配合。整合资源, 实现数据共享。例如确保高校财务网络与银行平台相配合, 涉及的交易信息可以由银行直接返回高校财务系统, 实现后台实时更新。目前, “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即将到来, 提高财务信息需要一个更高的水平, 通过信息的有效集成, 工艺的简化和优化服务, 进一步提高高校财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4.3 规范高校财务管理系统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需要得到明确, 内部管理应该抓牢抓实。银行内部网络系统接入学校财务系统, 使高校的财务工作发生了许多变化。高校财务部门应立足实际, 重订岗位职责,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加强不相容岗位设置的管理, 例如会计审核与复核岗位、一级复核和二级复核, 审核、复核和银行出纳等的岗位设置, 规避内部风险。

5 结语

银校互联系统以其便捷的服务、安全的性能, 对于高校财务工作效率的提高及其安全性保障起到极大的作用。高校、系统供应商和银行应该全面深化合作, 规避风险, 保障高校财务信息化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作为一种无现金支付系统, “银校互联”已经在全国高校中得到了普遍运用, 给高校财务工作带来了更加便捷的途径。不仅方便财务工作的开展, 也提高了财务工作安全程度和工作效率。但目前, 银校互联管理系统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仍然会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运用现状分析, 结合银校互联管理的重要意义, 提出具体解决方法。

关键词:银校互联,高校财务,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陈永军.“互联网+”高校财务报销模式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7 (22) .

[2] 雷妍.银校互联在高校国库集中支付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 2015 (9) .

[3] 王昕.浅析高校财务报销工作面临的矛盾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 (12) .

[4] 陈清森.高等学校财务报销难与构建服务型财务体系的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 (12) .

[5] 彭霞.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财务报销流程优化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 (5)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下一篇:旧城区改建中房屋征收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