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新机遇新跨越

2022-11-02

第一篇:新格局新机遇新跨越

新机遇新起点

新机遇、新起点、新气象

——蓬勃发展的威县职教中心

步入威县职教中心,整齐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校园内环境优雅,秩序井然,教师精心育人,学生勤奋学习,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近年来,在县委、政府指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领导班子带领教职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围绕“争创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目标,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立足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和影响,逐渐形成学历教育、短期培训等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强化管理,提升教育质量

威县职教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位于威县省级经济开发区内。现有教职工98人,其中专任教师91人,本科学历78人,国家级骨干教师8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14人。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食堂、餐厅等教育教学设施,总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

为更好地规范学校各项工作,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团结协作、精通业务、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学校从管理入手,更新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师队伍的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学校

进一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近年来,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尤其是今年,学校部分中层干部、专业教师分别到涿州、邯郸、武安、南宫等地参观学习,使教师开拓了教育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

该校还认真落实听评课制度。由校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织中层干部,各科骨干教师,定期对各学科老师进行听、评课活动。促使教师取长补短,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同时, 学校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管理,创建和谐校园,学校成立值班领导小组,由中层以上干部组成,小组成员每天二十四小时值班,实行无缝隙管理,为师生的安心工作和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设臵,培育技能型人才

为多方面全方位的培育技能型人才,学校在专业设臵上颇下功夫,开设了学前教育、焊接技术与工艺、数控技术应用、电工电子、现代农艺技术、家畜生产与疾病防治、农村经济管理等八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焊接技术与工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该校骨干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2008年学校自主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该专业致力于幼儿早期教育及智力开发,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两年来该专业不断发展壮大,各功能室配备齐全,专业教师能力强,业务素质高。课程设臵上除开全

国家规定的课程外,还注重学生钢琴、音乐、美术、舞蹈等专业技能的培养。该专业毕业生通过考试合格后,被推荐到县内外各级幼儿园任教,还有多名学生到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幼儿园就业,受到了所在学校的欢迎和学生家长的好评。今年该专业在教师进修学校举行的毕业汇报演出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焊接技术与工艺专业:焊接技术与工艺专业开设于2006年,投资50.2万元建起了2个焊接专业实训车间,配备各种电焊机20余台,能进行二氧化碳保护焊、氩弧焊等各种焊接技术的实训。该专业采取订单式培养的办学模式,学生就业率百分之百,先后向南通中集、北京现代、天津富士达等知名企业输送学员500余人,深得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好评。几年来,多名学生已成为业务骨干或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创造着更大的人生价值和财富。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该专业建有300平方米数控车间,配备各种机床18台。实行订单式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办学模式。所教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几年来,已向宁波宝迪公司、青岛一汽等企业输送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生家长的赞誉和领导的肯定。

今年,学校在加强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机电工程类专业,尤其是开设了畜牧和学前教育两个对口升学班,为初中毕业生打开了一条升学捷径,将有效提高我县的整体教

育水平,使本科升学率大大提高。

教产结合,校企一体发展

为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2006年以来,学校实施教产结合、走校企一体办学的路子,先后与山东菏泽大成技校、德州金桥集团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开设了焊接技术与工艺、数控技术应用两个专业。

今年,威县人民政府与美国上市企业腾盛纸业集团已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该集团将投资与职教中心共建共建职教园区。学校还多方联系,积极与河北晔鑫机电安装有限公司商讨合作办学事宜并初步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专业设臵上学校积极与县文化局合作,计划在学校建立书画院,开设书法、工笔画、素描等专业,让威县的书画作品形成产业,以艺术品的形式进入大市场,努力拓展办学思路,届时,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注入资金,学校提供场地,双方实行师资共享,形成前店后校、前校后厂,校企一体办学新模式,必将为职教中心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加大培训,服务经济发展

2010年8月,“威县重点企业职工培训基地”在学校挂牌,为威县重点企业培训高素质技能和管理人员打下了坚实基础。迄今为止,已为威县华威大酒店培训酒店管理人才230余人。目前,对威县公安局招录的150余名特警、协警的培训正在进行中。

今年,该校申报了“省级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地”,届时,将依托该校实训车间、专业师资为威县乃至周边县市民营企业培训更多的高素质管理、技能型人才。并向县人社局申请了 “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项目,在积极争取培训基地的同时,学校还继续加强“送教下乡”、“送教入厂”工程,下大力度为威县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着眼长远,建设职教园区

近两年来,威县随着大批项目的建成投产,技术型人才缺口也日趋增大。今年初,威县县委、县政府着眼长远,依托职教中心,提出了建设400亩职教园区的战略构想,并制定了高标准建设规划、配备高素质师资力量、制定相关扶持政策。7月2日,由省教育厅、省职教研究所、定州职教中心、石家庄职教中心的专家,以及市教育局的有关负责人与我县相关领导齐聚威县对职教园区规划进行了分析论证,为职教园区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同时,县政府与东方纸业集团签订了投资协议,该集团将投资1.2亿元用于职教园区的建设,园区有望在两年内落成,也标志着我县职教朝集团化办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二篇:新机遇新担当新作为

湖北日报讯 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小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央对湖北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为我省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创造了新机遇,也为我们加快推进省级战略咸宁实施指明了目标、方向和路径。

坚持调结构、转方式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加快编制绿色发展规划,用绿色发展来克服产业基础差、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着眼于世界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趋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崛起。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向高端深加工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能耗、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百亿元竹产业、茶产业、油茶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现代物流、城市综合体等新型业态,积极推进现代金融、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丰富“香城泉都”品牌内涵,建设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抓好交通枢纽建设

从全国看,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仍将持续。从区域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提上日程,鄂湘赣皖中南四省将携手打造“四纵四横”的综合交通运输网。从全省看,建设“祖国立交桥”的宏伟目标,势必带动咸宁交通运输强劲发展。

加速形成城市外环,构筑咸宁中心城区的高速公路环线;加快咸宁港口建设,实现通江达海,获得更大发展;完善市域交通路网,重点抓好武深高速咸宁段、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等交通项目建设;加快连通武汉工作,随着咸宁与武汉实现公交化、同城化,要充分借助武汉的经济能量为咸宁所用,促成武汉和咸宁差异性功能互补。

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打造金融洼地

在完善货币市场的基础上,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形成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引擎。

打造机构洼地。围绕实体经济,加大引进金融机构的力度,进一步丰富金融市场主体、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全市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创新金融信贷政策与产品服务。

打造资本洼地。开辟资本市场和新兴融资渠道,使咸宁成为各类金融资本的聚集地。在整理集中政府资源的基础上,解决政府资源与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挂钩的问题。

大力推进市域金融工程。学习天津创建金融中心的差异化竞争模式,用最现代的金融理念为最传统的产业服务。

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

广择天下英才。瞄准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楚天学者”,精心组织实施“招硕引博”工程,重点引进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我市投资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确保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项目、壮大一个产业。加大科技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把咸宁经济开发区建成人才特区。

深耕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做大做强企业创新主体上、创新平台建设上、产业技术创新上、创新成果转化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实现突破。

优化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引进工程中的政策障碍,解决人才引进身份、税收、医疗等方面的限制。坚持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营造尊重科技、尊重人才、支持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突出民生GDP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把握好民生GDP这个纲领性要点,以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努力兴办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

搞好“基本民生”。始终牢记“六民要旨”,念好衣食住行、医教保业“八字真经”,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保障“底线民生”。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加快推进幕阜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加快片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关注“热点民生”。着力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枫桥经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社会组织。深入推进“平安咸宁”建设,争创全省首批平安市州。

咸宁正处在攻坚克难、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群众的期盼、区域的竞争、发展的重任,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懈怠。要坚持群众路线,深化改革创新,以更加昂扬的干劲、更加务实的作风,加快推进省级战略咸宁实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第三篇:新世纪新珠海新机遇新挑战

珠海是一个花园式的海滨旅游城市,四季鲜花盛开,满目苍翠,1999年获联 合国人居中心颁发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成为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 城市,以整座城市作为景区入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还获得国家园林绿化 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殊荣。珠海与澳门陆地相连,与香港隔海眺 望,国际级水平的珠海机场,更令珠海可直通世界各地。人所共知,珠海是一个重视科技的城市 。珠海的建设者们在邓小平同志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的结果,是 营造良好的科技政策、人才环境带来的成果。如果没有制定并实施重视科技的 一系列政策,人才环境带来的成果。如果没有制定并实施重视科技的一系列政 策,就不会有格力、亚仿、丽珠、恒通等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就不会有珠海的 今天。通过珠海市经贸局提供

副其实的新新人类。

第四篇: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

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

铜仁市政府办公室 唐海宁

在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全面进入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是我们当前必须思考、谋划的重要问题。“欠开发,欠发达”的省情,归根到底是由于发展速度“慢”造成的。作为“欠开发,欠发达”程度最深的地区,铜仁对加快发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应该更加深有体会。为此,全区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做好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

一、面临的重要新机遇

(一)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今后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将加大对西部的支持力度。从完善扶持政策、增加资金投入、体现项目倾斜、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都制定了各项政策措施,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并明确把黔中经济区培育成重要经济区,增强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把武陵山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取消西部地区县及县以下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市地级公益性建设项目配套资金。

(二)“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机遇。“十二五”时期仍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将更加突出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十二五”区域规划将以缩小区域差距、寻求区域协调为主要目标,向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并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对于铜仁,尽管基础差、困难多,但在“十二五”期间同样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因此,既要认真总结“十一五”发展的成效和经验,准备把握“十二五”铜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编制一个体现加快发展要求、符合铜仁实际的“十二五”规划,又要认真研究中央和省里的政策,加强与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的对接,争取一批好项目、大项目 1 挤进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盘子。

(三)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随着近日《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针对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国家将重点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加工贸易等产业的转移承接,并鼓励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同时,开展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引导和支持产业有序转移和科学承接,鼓励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并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四)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即将成立的机遇。去年,国务院下发文件要求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加快推进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此基础上,湖北、湖南、贵州、重庆四省(市)还向国家建议建立国家级“武陵山民族地区统筹发展试验区”。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编制《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铜仁十县(市、特区)均纳入了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范围。早在6年前,湖南就启动实施了“大湘西开发”战略,对湘西地区实行技术、政策、人才和资金全面支持;恩施作为湖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湖北在2006年启动了“616”工程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今年又决定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2003年以来,重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渝东南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武陵山其他地区相比,铜仁无法像它们享受省(市)一级给予的特殊扶持政策,更多的是希望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因此,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铜仁来说,将迎来更大的政策机遇。

(五)省委提出“更好更快”发展要求的机遇。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对做好贵州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希望加快贵州发展。针对贵州当前面临的发展速度“慢”这个最主要矛盾,省委提出了“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将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各地在注重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将更加强调发展的速度,必将掀起一轮加快发展的热潮。在此情况下,铜仁只有抓紧谋划,主动出击,抢抓 2 机遇,加快发展。否则,不仅会错失自身发展的机遇,还会被省内其他兄弟地(州、市)拉大发展的差距。

二、关于加快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积极筹划大项目,承接大产业。长期以来,铜仁的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大项目带动、大产业支撑。当前,要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借助外力,做好重大项目的争取工作。一是立足水电、火电,谋划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力争上马国家新能源大项目。二是抓住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向西部地区适当倾斜的利好政策,争取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营养健康等新兴产业布局上实现重大突破。三是利用资源和能源优势,有选择性地承接发展技术水平先进的高载能和资源深加工大产业。四是积极承接引进带动性强、就业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五是争取与东部地区合作共建大兴工业区,并将其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二)基础设施建设要与产业布局、扶贫开发相同步。近年来,尽管铜仁的基础设施条件比过去有了明显改善,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中央继续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毫无疑问,未来一段时期铜仁将迎来更多的中央投资项目,掀起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高潮。但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产业布局和扶贫开发。一方面,产业布局和扶贫开发要紧跟基础设施建设。在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大通道建设过程中,就要提前谋划在沿线布局大项目、大工业;在农村基础条件改善的同时,就要考虑发展特色致富项目,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要服务于产业布局和扶贫开发。在已有重大项目布局或未来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区域和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的地方,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服务产业发展;在扶贫开发任务重、条件差的农村,要加大项目、资金的倾斜力度,重点改善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扶贫开发。

(三)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3 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铜仁亟需转变“一个地方经济落后,社会事业也一定落后”的惯性思维。铜仁经济在全省排末,但不能因此把铜仁的社会事业也定位在全省末位,否则只能越来越落后。今后,国家对各项社会事业都会区分“基本”和“非基本”,政府的责任主要是保“基本”需求。对于铜仁这样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主要任务就是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利用中央逐年扩大的财政投入和地方有限财力,把更多的钱投入到社会事业发展上,把“基本”保好,也完全可以保好。要进一步放宽准入,“非基本”的社会事业都可以交给社会和市场,通过发展相关产业,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近年来,中央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投入逐年大幅增加,并向西部地区重点倾斜。为此,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提高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思想认识,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把各项民生工程办好办实,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四)既要加快改革,更要扩大开放。改革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地方政府也有职权和职责在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进行改革创新。铜仁不能因为经济落后,改革也始终走在后面。要改“被动改革”为“主动改革”。对国家确定的改革政策,执行要快、落实要到位;对外地改革形成的成功经验,要积极加以吸收利用;对符合本地实际的改革新思路、新举措,要敢于探索、先行先试。比如:铜仁可否申报设立服务于武陵山区的扶贫开发性金融机构;能否整合部分支农资金,建立农业产业发展风险基金等等。扩大对外开放是加快西部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铜仁必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开放扩大投资领域,明确招商引资重点,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瞄准国内外大型企业;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寻求合作方共建工业园;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促进本地企业“扩量提质”;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制定务实的合作发展战略。

总之,在当前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全区上下要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确保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第五篇: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

为建设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中心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万源市第四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王 成 军

(2011年2月1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市委全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万源市第四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是在全市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达州市委二届十六次全会和中央、省委、达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2011年工作,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为建设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中心而努力奋斗。

一、2010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7.17”特大洪灾带来的不利影响,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扬帆奋进,破浪前行,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和“十一五”规划目标,全市上下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64.7亿元,同比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1亿元,同比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亿元,同比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4亿元,同比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5元,同比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3342元,同比增长7.9% 。

(一)狠抓项目建设,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大力实施“四个一批”重点项目88个,完成投资28亿元;争取上级补助资金项目29个,完成扩内需中央投资项目资金2.5亿元,第

三、四批33个项目正加紧建设。华新万源水泥、天予药业白藜芦醇提取、巴山食品畜禽深加工等项目竣工投产,梓桐溪电站、城市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投入试运行,达陕高速、城万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川东北天然气万源项目全面启动,凯迪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寨子河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二)狠抓产业培育,发展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2户,实现工业增加值15.2亿元,同比增长21.5% 。农业“四区”建设扎实推进,规模发展马铃薯、茶叶等特色农业基地31.3万亩,马铃薯单产再创全省新高;巴山雀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60个;输转农村劳动力1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3.7亿元。新建乡镇农贸市场10个;实现外贸出口500万美元,家电下乡销售额5270万元。红军公园加快建设,陈列馆布展改造方案通过省级评审,大巴山国家级地质公园一期工程竣工,黑宝山创建为省级森林公园。全年接待游客1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亿元。

(三)狠抓城乡统筹,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万源市风貌塑造总体规划》、城市重要节点规划和29个场镇建设规划编制。大力推动中心广场、后河廊桥、庙沟河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建设,河西新区、向前广场等项目加快建设。万白路沿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和革命老区连片开发项目加快推进,新建居民集中点11个。建成通乡水泥路212公里、通村公路146公里。完成农村电网改造346公里。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河西绵绣街、福鑫大道风貌打造全面启动,集中整治乱采滥挖、乱砍滥伐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

(四)狠抓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省级验收,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城市环卫保洁实现市场化,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按时办结率达100% 。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成功举办天然富硒茶暨生态旅游重庆推介会和秦巴山区三省(市)五县(市)扶贫统筹试验区合作论坛,深入开展“百名干部攻招商”活动,积极参加“渝洽会”、“西博会”等经贸活动,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五)狠抓民生改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快。成功举办“春风暖巴山”大型就业招聘会,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顺利推进,新农合参合率93.3% 。全面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教育惠民政策。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建设廉租房900套、改造棚户区465户。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积极支持人大、政协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和群团组织作用,机要、党史、保密、档案、对台、防邪等工作成效明显,教育、卫生、科技、扶贫、计生、文广、体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深入开展“三下乡”、群众文化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办“7.17”赈灾义演文艺晚会,评选“感动万源十大人物”,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强化矛盾纠纷排查,重要会议、节庆期间实现零到省、零进京。基本完成“两所一庭”建设,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六)狠抓党的建设,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坚持市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抗洪抢险先进典型,11个基层党组织和17名党员干部受到上级组织表彰。鲜明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认真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圆满完成村级组织换届,建成村级活动场所252个,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帮村、干部帮户”活动,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贯彻《廉政准则》,创新开办《阳光政务》热线,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立案调查24件34人,34人受党纪政纪处分。全市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

此时此刻,我们不会忘记去年“7·17”那场惊心动魄的特大洪灾。灾情发生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急行动,快速反应,及时转移安置群众,迅速开展灾后重建,确保了受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住所、有医疗,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决定性胜利。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洪抢险救灾斗争中,全市党政军民紧密团结,用理想和信念凝聚力量,用拼搏和奉献共同担当,再一次弘扬了伟大的抗洪精神。这种精神,是全市干部群众和广大军民发扬红军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长期以来全市人民不屈不挠与自然灾害斗争实践的集中反映,是万源儿女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美好品格的充分彰显,必将鼓舞和激励全市人民奋发进取,创造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辉煌业绩。

各位代表,同志们:创业充满艰辛,辉煌浸透汗水。过去的一年,我们沉着应对复杂局面,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在困难多、矛盾多、挑战多的情况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经受了考验,付出了艰辛,收获了喜悦。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达州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精心指导的结果,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团结一心、率先垂范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超常付出、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万源市第四届委员会,向所有为万源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思路

科学研判形势,是我们谋划发展、推进跨越的前提和基础。当前,万源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的关键时期。第一,我们正站在加快发展的更高起点上。“十一五”时期,是万源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成倍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五年,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这五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这五年,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是发展环境最优的时期。这些都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我们正处于蓄势突破的关键阶段。我们清醒地看到,“总量小、基础差、底子薄、欠发达”是我市最大的市情,发展不足、发展不快仍是最大的问题,我们仍面临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竞争日益加剧、改善民生任务艰巨等诸多压力和空前挑战。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万源发展势头强劲,随着襄渝铁路Ⅱ线、达陕高速公路的相继建成,一批重点项目落户万源,新兴重点产业发展迈出可喜步伐,万源正进入蓄势突破、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第三,我们正迎来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高度重视秦巴山区和革命老区发展等政策,都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目前,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发展士气进一步提振,发展激情进一步迸发,为我们迈入“十二五”持续高速增长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起点孕育新希望,新机遇昭示新飞跃。市委在准确把握形势、客观审视市情、广泛汇集民智,继承历届市委领导班子创造的好思路的基础上,科学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构建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中心、联接川陕渝的区域交通枢纽、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打造天然富硒食品基地、综合能源基地、建筑材料基地、旅游度假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建设生态万源、通达万源、红色万源、淳朴万源、平安万源。“一中心、一枢纽、一屏障”是万源发展的战略定位,“五大基地”是万源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五个万源”是万源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从战略定位来看:

——构建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中心,是加快万源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要求。这是由万源的发展优势所决定的。我市地处秦巴山区核心区域,在周边几个县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目前,加快秦巴山区发展已写入了中央和省委文件,我们务必抢先举好这个旗帜,打好“秦巴山区”这张牌,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周边县平均水平,加速形成周边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中心,最终成为秦巴山区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构建联接川陕渝的区域交通枢纽,是加快万源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这是由万源的区位条件所决定的。我市与川陕渝三省市6个县接壤,境内有210国道、襄渝铁路双线和达陕高速公路,省道302线有望即将升为国道,万(源)通(江)高速今年开始初设,这使我们有条件建成联接川陕渝的区域交通枢纽。我们要通过几年努力,尽快实现所有乡村通油路,加速打通联接川陕渝出市新通道,努力建设联接川陕渝的区域交通枢纽。

——构建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是加快万源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所在。这是由万源的生态优势所决定的。我市是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和生物多样性宝库,在全国生态建设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要大力实施生态工程,努力使万源的山更青、林更茂、水更绿、天更蓝、城乡更秀美,人与自然更和谐。

(二)从发展重点来看:

——打造天然富硒食品基地。围绕“生态、富硒、有机”品牌,规模发展茶叶、马铃薯、食用菌、生猪、肉牛等特色产业,突破性发展旧院黑鸡,实现“千万黑鸡下江南”,建立富硒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全面提升富硒食品产业化水平。到2015年,建成富硒食品生产基地50万亩,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350个,培育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10家以上,富硒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以上。

——打造综合能源基地。建设以天然气为中心,煤、生物质、水电为重点,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为补充的综合能源基地。力争到2015年,罗文铁山坡天然气净化厂、凯迪生物质电厂建成投产,凯迪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中石油天然气配套产业园区基本形成,规划启动建设风能发电等项目,完成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大幅提升。

——打造建筑材料基地。科学开发利用资源,重点发展水泥、石膏、骨料等建材产业,加快砂石资源调查评价,实现规范有序开发;大力开发石膏粉、纸面石膏板等系列产品,着力培育一批建材骨干企业。

——打造旅游度假基地。我市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区位和气候资源独特,随着交通格局大改善,到万源旅游度假人数将出现“井喷式”增长。当前,务必要增强紧迫意识,强化旅游基础建设,创新投入体制,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招商力度,加快打造一批精品旅游区,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到2015年,实现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收入20亿元。

——打造商贸物流基地。万源是川陕渝三省市交汇处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打造商贸物流基地,我市既有传统优势,也有现实条件。要规划建设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做大做强骨干商贸企业,培育经营收入上亿元的商贸物流企业5家以上;引进国内外知名大集团、大公司、大企业,快速培育投资多元化的商业航母;基本建成秦巴山区仓储物流园区,加快形成“大商贸、大物流、大基地”的格局。

(三)从发展目标来看:

——建设生态万源。以建设现代山水森林城市为中心,实施城乡绿化,加快创建一批国家级生态示范乡镇和生态示范村;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导向,积极扶持生态产业;加强环保基础建设,抓好节能减排。到2015年,力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城区绿化率达37%,基本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市。

——建设通达万源。围绕建设联接川陕渝的区域交通枢纽,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力争开工建设万源至通江、万源至绵阳、万源至城口3条高速公路,建成罗文至厂溪、万源至白沙、绕城3条快速通道,改建通村公路296条,实现每个乡镇和50%以上的村通客车,实现到周边县城1小时通达、周边省会4小时通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市行政村固定电话、移动通讯、广播电视、互联网络覆盖率达100% 。

——建设红色万源。围绕建设红色旅游名城目标,立足培育城市红色文化氛围,抓好红色旅游名城规划建设,强力推进旅游产品开发,建设红色旅游购物街;加大旅游宣传,开辟旅游线路,着力唱红万源、游红万源、做红万源,打造旅游精品,强力推动红色旅游跨越发展。

——建设淳朴万源。大力倡导做朴实、诚信、吃苦、感恩、奋进的万源人。加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让淳朴美德深入人心,成为万源的城市名片,为建设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中心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为富民强市全面小康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建设平安万源。推进法治万源建设,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形成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深化平安创建,弘扬社会正气,惩恶扬善,打黑除恶,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强化安全监管,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创新社会管理,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加强“两新”组织管理,完善社区理事会管理体制,团结群众,服务居民,凝聚民心,努力把万源建设成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投资者安全放心的城市。

各位代表,同志们:全市总体思路的提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顺应和反映了60万万源人民加快跨越发展的迫切愿望,代表了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思路是经过广泛调查研究,是对过去工作好思路、好经验的继承和发扬,符合万源实际。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立足优势,抓住机遇,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万源跨越发展的美好蓝图一定能够早日变成现实,一定能够创造万源人民更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未来!

三、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发展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开局之年,更是我市加快建设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中心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一中心、一枢纽、一屏障,打造五大基地、建设五个万源”的跨越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和“追赶跨越、全面提升”的工作要求,强化“促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的工作重心,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建设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中心。

主要奋斗目标: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2%以上,力争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和实现利润确保分别增长20%以上,力争25%;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13%以上,力争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增长15%以上,力争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确保增长20%以上,力争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5%。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在提升发展实力上实现新突破。一要推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加快改造煤炭、冶金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天然气能源化工、绿色建材、富硒食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川东北天然气万源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凯迪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加快推进“三园两区”基础建设,确保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二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极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大力发展高端生态、富硒、有机食品。加快推进富硒绿茶、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突破发展旧院黑鸡,加快基地建设和市场营销,强力推进“千万黑鸡下江南”;加快优质肉牛、生态猪等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着力培育销售收入上亿元龙头企业3家。加快制定和完善地方农业标准,加大品牌创建力度,争创全国知名品牌1个,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积极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三要推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着力建设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加快农副产品、工业日用品、汽车销售、建材等专业市场建设,切实抓好鞠家坝仓储物流中心、大巴山交易中心等项目,引进大中型商贸流通集团,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加快发展生活休闲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四要推进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转变。着力建设旅游度假基地,全面完成红军公园建设和战史陈列馆改陈布展,加快八台山—龙潭河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全力创建黑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东林山省级森林公园。加快发展高速公路沿线生态休闲旅游,加大酒店星级创建力度,快速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亿元。

(二)加快推进新村建设,着力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一要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三打破、三提高”要求,抓好村镇建设规划。要积极引导群众,强化规划执行,把执行规划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年内各乡镇务必全面完成场镇新区和所有行政村的新村规划,做到全域规划,分步实施。二要注重抓点示范。各地要将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年“一号工程”来抓,按照“坚持三为主、推进三改革、实现三集中”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土地、资金等关键问题,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场镇新区,每个乡镇至少新建完成1个村级示范点。同时,强力推进万白路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和茶垭乡邱家坪特色农业示范园建设,启动实施虹桥乡三岔河、堰塘乡向家坝以工代赈示范村建设。三要整合项目资金。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打捆使用,最大限度支持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支农资金的杠杆作用,采取以奖代补、以物抵资、先建后补等形式,努力形成财政投入带动、农民主体投入、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新格局。

(三)加快推进基础建设,着力在增强发展后劲上实现新突破。一要加快建设交通枢纽。全力支持达陕高速公路、城万快速通道建设,确保达陕高速公路年底通车;完成省道302线、万白路二期路面改造;完成长坝至小河口、黄钟至中坪、罐坝至圆滩子联网路建设;完成鹰背至望京、魏家至长乐省际断头路建设;加快推进黄钟至长石、黄钟到新店联网路建设;启动玉带至芝苞“断头路”建设;完成赵塘—黑宝山—烟霞山旅游环线公路建设,改造旧院至龙潭河、天池坝至八台山景区公路。加快乡镇客运站点和村道公路建设,规范发展城乡公共交通,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二要加快建设森林城市。围绕建设现代山水森林城市目标,加快城区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万源廊桥、后河城区段堤防综合整治、210国道城区段改道延伸工程、中心广场、殡仪馆迁建等项目建设,加快万源火车站改扩建、河西茶文化公园、达陕高速城区连接线、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等建设项目。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实施大规模城周绿化、城市造林工程。深入推进“五十百千”和“一五二一”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加强城市管理,全力抓好风貌塑造。三要加快建设水利工程。紧紧抓住国家治理“五江一河”的重大机遇,完成金鹅池、大田沟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工建设寨子河水库,全力抓好鲜家湾水库、李家梁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四要加快建设能源基地。科学开发水电资源,加大天然气、生物质等能源开发力度,力争开工建设民用天然气长输管网,大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着力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

(四)加快改善民计民生,着力在聚集发展合力上实现新突破。一要切实抓好民生工程。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饮水安全、生态环境“九大民生”工程,努力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二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市职教中心和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2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农村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实施市体育中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加强市校合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切实抓好老龄、残疾人等工作;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三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启动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法治宣传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切实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广泛凝聚发展力量。四要全力确保安全稳定。坚持和完善“大调解”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监管,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五)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在构建生态屏障上实现新突破。一要实施绿化工程。围绕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生态市”目标,大力推进乡村绿化、城周绿化、城市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苗圃基地“六大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城乡绿化水平。二要加强生态保护。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完善执法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各种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创新森林资源管理。加快实施花萼山自然保护区国家生态示范工程、大巴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工程。三要强化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制度,加大农村面源污染和重点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快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加快城乡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农村沼气池建设。

(六)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在增强发展动力上实现新突破。一要继续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改革,尽快完成陶瓷厂、水泵厂改制。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住房建设改革、生产方式改革,完善林改配套政策,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二要扩大开放合作。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全面融入重庆,着力在交通建设、产业基地、旅游线路等方面深化合作。加快推进秦巴山区三省(市)五县(市)扶贫统筹试验区建设,争取国家扶持。三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抓好生态旅游、富硒农产品等重大产业项目筛选、论证、包装及推介。创新招商方式,狠抓签约项目跟踪落实,确保全年到位资金16亿元以上。四要优化发展环境。牢固树立“企业是发展之源,环境是发展之本”的理念,坚持主动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着力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形成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软环境。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加快万源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建设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中心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化理论武装,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机关建设,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现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大力弘扬“红军精神”,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强化舆论正面引导,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舆论引导能力,精心组织重大宣传活动,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精心筹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主旋律,进一步激发推动建设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中心的内在活力。

(二)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鲜明“重品行、重能力、重绩效”的用人导向,着力抓好市、乡镇集中换届工作,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干事有激情、作风过得硬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不断改进干部选任、评价、教育、培养和管理方式,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有思路、有办法、有激情、有操守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培养和引进高技能人才,健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推动作用,实施党建富民惠民工程。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三级联创”,提升“三覆盖”水平,统筹抓好城市和农村党建工作,加强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科学化建设;深化“四评村官”活动,着力推进基层党建创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强化廉政风险防范,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切实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公共权力在阳光和监督下运行。深化专项治理,强化纠风治乱,加大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持“三实三高”的作风要求,做到求实、务实、抓实,高标、高能、高效,强化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的监督管理,对不思进取、拖拉懒散、得过且过的庸人作风,坚决进行整治;对推诿扯皮、效率低下、贻误发展大局的恶劣风气,坚决予以纠正;对仗权设卡、谋取私利、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坚决从严查处,促进各级干部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抓工作上,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攻坚克难上,把更多的心思用在追求实效上,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万源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跨越式发展迈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新时期。我们的使命庄严而神圣,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的前程光明而美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抢抓机遇、实干奋进,为建设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中心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名词解释:

四个一批:竣工投产一批、加快建设一批、争取开工一批、加快前期工作一批。

“农业四区”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示范区、新农村示范片区、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

“家电下乡”工程:对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家电产品,符合补贴要求的,财政按销售金额13%给予补贴。

秦巴山区:秦巴山区是指位于秦岭和大巴山区的县(市)。2010年,在我市召开了秦巴山区三省(市)五县(市)扶贫统筹试验区合作论坛,以加强合作、共谋发展、互利共赢。

“三下乡”: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 四项监督制度:包括《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

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省委提出在全省5个城市、10个县城、100个镇乡、1000个村庄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

“一五二一”示范工程:达州市委提出在达州中心城区、5个县城、20个镇乡、100个村庄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

“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

新型工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

现代农业:向农业大量输入机械、化肥、燃料、电力等各种形式的工业辅助能,用现代科技武装,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 三园两区:凯迪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园、中石油天然气配套产业园、秦巴山区仓储物流园区、天然富硒食品加工集中区、万源建材集中区。

三打破、三提高:打破“夹皮沟”,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新建公路两侧严禁夹道修房。打破“军营式”,提高村落规划水平,彰显山水田园风光和自然和谐之美。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让农民群众享受现代生活。

坚持三为主、推进三改革、实现三集中:即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主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住房建设改革、生产方式改革;农房向城市集中、向场镇集中、向村落集中。

客运一体化:通过城乡客运诸元素的合理配置,将场站建设经营结构、车辆运行、网络延伸、管理体制等有机结合,实现旅客的有序流动和市场的有序运行,最终达到方便旅客出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五江一河: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和安宁河。 红军精神: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 三级联创:创建“五好”村党组织、“五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

三覆盖: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凝聚力覆盖。 四评村官:通过“自我荐评、群众相评、组织考评、公开竞评”选任村支“两委”干部。

大会

2011年2月17日印 (共印380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丰装修公司有哪些下一篇:县妇联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