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中级论文

2022-05-1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建筑专业中级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试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下列出版专业技术职务中,属于中级职务的是()。A.一级校对B.技术设计员C.二级校对D.三级校对2.关于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说法正确的是()。

第一篇:建筑专业中级论文

2008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要点及变化解析

《中级会计实务》要点及变化

第一章 总论

本章要点:(1)掌握会计要素概念及其确认条件;(2)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3)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4)熟悉财务报告目标;(5)熟悉财务报告的构成;(6)了解会计基本假设。

第二章 存货

本章要点:(1)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2)掌握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3)掌握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方法;(4)掌握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5)熟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第三章 固定资产

本章要点:(1)掌握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2)掌握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3)掌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4)掌握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5)熟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本章重点掌握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掌握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对于不同方式下取得的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要掌握,特别是具有融资性质的购建固定资产核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思路,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予以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第四章 无形资产

本章要点:(1)掌握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2)掌握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条件;(3)掌握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4)掌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原则;(5)掌握无形资产摊销原则;(6)熟悉无形资产处置和报废。本章重点掌握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定条件及核算,无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处置核算。掌握具有融资性质的购入无形资产的核算。

第五章 投资性房地产

本章要点:(1)掌握投资性房地产概念和范围;(2)掌握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3)掌握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的核算;(4)掌握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核算;(5)掌握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核算;(6)熟悉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核算。

第六章 金融资产

本章要点:(1)掌握金融资产的分类;(2)掌握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3)掌握采用实际利率确定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方法;(4)掌握各类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核算;(5)掌握不同类金融资产转换的核算;(6)掌握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

第七章 长期股权投资

本章要点:(1)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方法;(2)掌握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方法;(3)掌握以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定方法;(4)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5)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6)熟悉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核算。本章学习注意和第十九章企业合并报表部分的学习结合起来,要会综合运用。

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本章要点:(1)掌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2)掌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条件;(3)掌握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4)掌握涉及补价情况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5)熟悉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

第九章 资产减值

本章要点:(1)掌握认定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2)掌握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3)掌握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4)掌握资产组的认定方法及其减值的处理;(5)了解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本章重点掌握资产减值准则的适用范围,知道按照减值准则计提的资产减值都不允许转回。

第十章 负债

本章要点:(1)掌握一般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的核算;(2)掌握职工薪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的核算;(3)熟悉应付股利的核算;(4)了解应交消费税和应交营业税的核算;(5)了解小规模纳税企业增值税的核算。本章重点掌握实际利率法在应付债券核算中的运用。

第十一章 债务重组

本章要点:(1)掌握债务人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2)掌握债权人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3)熟悉债务重组方式。

第十二章 或有事项

本章要点:(1)掌握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2)掌握预计负债的计量原则;(3)掌握亏损合同和重组形成的或有事项的处理;(4)熟悉或有事项概念及常见或有事项;(5)了解或有事项的特征。

第十三章 收入

本章要点:(1)掌握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2)掌握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3)掌握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4)掌握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的确认和计量;(5)熟悉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的处理。本章属于重点章节,要注意和会计差错、日后事项、利润表等结合形成综合题。

第十四章 借款费用

本章要点:(1)掌握借款费用的确认;(2)掌握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3)掌握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条件;(4)掌握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条件;(5)掌握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条件。本章可以结合固定资产、外币业务章节进行综合考查。

第十五章 所得税

本章要点:(1)掌握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2)掌握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3)掌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4)掌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5)掌握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本章属于重点章节,要注意结合教材收入、日后事项、财务报告等章节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第十六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本章要点:(1)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2)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3)掌握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4)掌握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5)熟悉会计估计变更的条件。本章也属于重要章节内容,在学习时也要注意结合日后事项等章节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第十七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本章要点:(1)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念;(2)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3)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概念及处理方法;(4)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概念及处理方法。本章属于重点章节,要注意结合差错、所得税和财务报告的章节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第十八章 外币折算

本章要点:(1)掌握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2)掌握非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方法;(3)熟悉境外经营处置的会计处理;(4)熟悉记账本位币的确定方法;(5)了解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方法。

第十九章 财务报告

本章要点:(1)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2)掌握利润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3)掌握现金流量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4)掌握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5)掌握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6)掌握合并财务报表的概念和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确定原则;(7)掌握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8)掌握合并利润表的内容、格式和编

制方法;(9)掌握合并现金流量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10)掌握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11)掌握分部报告的内容、结构和编制方法;(12)掌握关联方的判断原则和披露要求;(13)熟悉附注的概念和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本章历来属于考试重点内容,经常出现综合题,学习时要非常重视。另外,在关联方判断、分部报告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客观题。

第二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本章要点:(1)掌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的核算;(2)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3)掌握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的核算;(4)掌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5)熟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本章重点掌握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的内容及核算。本章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没有考过主观题,分值一般在2—4分。

《经济法》要点及变化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本章要点:(1)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2)掌握法律行为和代理;(3)掌握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4)熟悉经济法的渊源;(5)熟悉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6)了解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实施的概念。

第二章 公司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公司法人财产权与公司股东权利;(2)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3)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4)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5)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6)掌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7)掌握公司债券的发行和转让;(8)掌握公司财务、会计的基本要求和公司利润分配;(9)熟悉公司的登记管理;(10)熟悉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11)熟悉上市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12)熟悉股东诉讼;(13)熟悉公司的合并、分立、增资、减资;(14)熟悉公司的解散与清算;(15)了解公司的概念和种类,公司法的概念;(16)了解公司债券的概念和种类;(17)了解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投资人及事务管理;(2)掌握普通合伙企业的有关规定,包括合伙企业的设立、合伙企业财产、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合伙企业与第三人关系、入伙与退伙、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3)掌握有限合伙企业的特殊规定,包括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有限合伙企业事务执行、有限合伙企业财产出质与转让、有限合伙人债务清偿、有限合伙企业入伙与退伙、合伙人性质转变的特殊规定;(4)熟悉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5)熟悉合伙企业的解散和清算;(6)了解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概念;(7)了解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法律责任;(8)了解合伙的概念、合伙企业的概念、合伙企业法的概念;(9)了解普通合伙企业的概念、有限合伙企业的概念;(10)了解违反合伙企业法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2)掌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合营各方的出资方式和出资期限、出资额的转让、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财务会计管理;(3)掌握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投资与合作条件、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经营管理;(4)掌握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外国投资者的出资、财务会计管理;(5)熟悉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项目;(6)熟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设立、合营期限、解散和清算;(7)熟悉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设立、合作期限、解散和清算;(8)熟悉外资企业的设立、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经营期限、终止和清算;(9)了解外商投资企业的概念、种类、权利和义务;(10)了解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概念。本章大纲与07年相比,其变化为“合营企业投资者分期出资的总期限的规定”已经在今年的大纲中删除。

第五章 企业破产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破产界限、破产申请和受理;(2)掌握破产管理人;(3)掌握债务人财产;(4)掌握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5)掌握债权申报;(6)掌握债权人会议;(7)掌握破产清算;(8)熟悉重整;(9)熟悉和解;(10)了解破产的概念、企业破产法的概念;(11)了解违反破产法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证券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证券发行的一般规定、股票的发行、公司债券的发行、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2)掌握证券交易的一般规则、证券上市、持续信息公开、禁止的交易行为;(3)掌握上市公司的收购;(4)熟悉证券的发行程序;(5)了解证券的概念、证券市场的概念、证券法的概念;(6)了解违反证券法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第七章 票据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票据关系、票据行为、票据权利、票据抗辩、票据的伪造与变造;(2)掌握汇票的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及汇票的追索权;(3)掌握本票的出票和见票付款;(4)掌握支票的出票和付款;(5)熟悉汇票的概念、本票的概念、支票的概念;(6)了解票据与票据法的概念;(7)了解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8)了解违反票据法的法律责任。

第八章 合同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合同订立的形式、合同主要条款、合同订立方式、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2)掌握合同的生效、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效力待定合同;(3)掌握合同履行的规则、抗辩权的行使、保全措施;(4)掌握合同担保的主要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5)掌握合同的变更、合同的转让;(6)掌握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具体情形、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法律后果;(7)掌握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8)掌握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技术合同;(9)熟悉格式条款、违约责任的免除;(10)熟悉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承揽合同、运输合同、建设工程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11)了解合同的概念和分类、合同法的概念;(12)了解行纪合同、居间合同。本章与2007年考试大纲相比,在合同法部分没有变化,但是在担保法律制度部分加入了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变化非常大。

第九章 相关财政法律制度

本章要点:(1)掌握政府采购方式、政府采购程序、政府采购合同、政府采购质疑与投诉;(2)掌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和使用、评估和处置;(3)掌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和使用、评估和产权登记、处置;(4)掌握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评估、转让;(5)掌握财政违法行为的行为主体、财政违法行为种类与制裁措施、财政执法主体的权限、财政执法程序;(6)熟悉政府采购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政府采购监督检查、违反政府采购法的法律责任;

(7)熟悉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8)熟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9)了解政府采购的概念和原则;(10)了解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概念、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概念、企业国有资产的概念。

《财务管理》要点及变化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本章要点:(1)掌握财务管理的含义和内容;(2)掌握财务管理的目标;(3)熟悉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4)了解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及协调方法。

本章主要变化:(1)“每股收益”原来的定义,“每股收益,是企业实现的利润同投入资本或股本数的比值”,修改后为“每股收益,是企业实现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同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的比值”;(2)“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矛盾的主要方法”表述有变化,把“附限制性条款的借款”改为“限制性借债”;(3)“经济周期”原来的叙述,“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企业应相应采取不同的财务管理策略”,修改后为:“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应相应采取不同的财务管理策略”;(4)“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原来的叙述,“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形式及公司治理的规定和税收法规”,修改后为“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形式及公司治理的有关规定和税收法规”。

第二章 风险与收益分析

本章要点:(1)掌握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含义;(2)掌握资产风险的衡量方法;(3)掌握资产组合总风险的构成及系统风险的衡量方法;(4)掌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其运用(5)熟悉风险偏好的内容;(6)了解套利定价理论。

本章主要变化:(1)概率计算的“方差”和“标准差”公式表示增加了一个“大括号”;(2)“风险中立者”的叙述把“他们选择资产的唯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的大小”改为“他们选择资产的唯一标准是预期收益率的大小”(3)“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的表达式增加了一个“中括号”;(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原来的内容,“Rm表示市场平均收益率,通常用股票价格指数来代替”,修改为“Rm表示市场平均收益率,通常用股票价格指数的平均收益率来代替”;(5)“证券市场线”原来的内容,“证券市场上任意一项资产或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和必要收益率都可以在证券市场线上找到对应的一点”,修改后为“任意一项资产或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和必要收益率都可以在证券市场线上找到对应的一点”;原来的表述,“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框架下,假设市场是均衡的,则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还可以描述为:预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Rf+B×(Rm-Rf)”,修改后的表述,“由于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框架下,假设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还可以描述为:预期收益率=必要收益率=Rf+B×(Rm-Rf)”。

第三章 资金时间价值与证券评价

本章要点:(1)掌握复利现值和终值的含义与计算方法;(2)掌握年金现值、年金终值的含义与计算方法;(3)掌握利率的计算,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4)掌握股票收益率的计算,普通股的评价模型;(5)掌握债券收益率的计算,债券的估价模型;(6)熟悉现值系数、终值系数在计算资金时间价值中的运用;(7)熟悉股票和股票价格;(8)熟悉债券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本章主要变化:(1)“股票”原来的定义是,“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利的一种可转让的证明”,修改后为“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利的一种可转让的有价证券”;(2)“普通股的价值”原来的叙述是,“普通股的价值(内在价值)是由普通股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决定的,股票给持有者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包括两部分:股利收入和股票出售时的资本利得”,修改后为“普通股的价值(内在价值)是由普通股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决定的,股票给持有者带来的未来现金流人包括两部分:股利收入和股票出售时的收入”;(3)“债券的收益”原来的叙述是。“债券的收益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债券的利息收入;二是资本损益,即债券买入价与卖出价(在持有至到期的情况下为到期偿还额)之间的差额”,修改后为“债券的收益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债券的利息收入;二是资本损益,即债券卖出价(在持有至到期的情况下为到期偿还额)与买入价之间的差额”;(4)“持有期年均收益率”原来的叙述是,“持有时间较长(超过1年)的。应按每年复利一次计算持有期年均收益率(即计算使债券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修改后为“持有时间较长(超过1年)的,应按每年复利一次计算持有期年均收益率(即计算使债券投资产生的现金流量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

第四章 项目投资

本章要点:(1)掌握企业投资的类型、程序和应遵循的原则;(2)掌握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完整工业项目现金流量的内容;(3)掌握流动资金投资、经营成本和调整所得税的具体估算方法;(4)掌握净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和各种典型项目净现金流量的简化计算方法;(5)掌握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的含义、计算方法及其优缺点;(6)掌握完全具备、基本具备、完全不具备或基本不具备财务可行性的判断标准和应用技巧;(7)掌握净现值法、净现值率法、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和计算期统一法在多方案比较决策中的应用技巧和适用范围;(8)熟悉运营期自由现金流量和经营期净现金流量构成内容;熟悉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与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的区别;(9)熟悉动态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10)了解互斥方案决策与财务可行性评价的关系;(11)了解多方案组合排队投资决策。

本章主要变化:(1)“完整工业投资项目”原来的内容,“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简称新建项目,是以新增工业生产能力为主的投资项目,其投资内容不仅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而且还包括流动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修改后为“完整工业投资项目,是以新增工业生产能力为主的投资项目,其投资内容不仅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而且还包括流动资金投资”;(2)“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的公式原来的内容,“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负债可用数”,修改后为“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资产需用数-该年流动负债可用数”;(3)“完整工业项目终结点现金流量”原来的内容,“显然终结点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等于终结点那一年的经营净现金流量与该期回收额之和”,修改后为“显然终结点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等于终结点那一年的经营净现金流量与该期回收额之和减去维持运营投资”;(4)更新改造项目

现金流量公式,删除了“建设期末的净现金流量=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5)“静态投资回收期”原来的内容,“静态投资回收期(简称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修改后为“静态投资回收期(简称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6)“净现值率法”的内容,删除了“该法可用于原始投资额不同的投资方案的比较决策”。

第五章 证券投资

本章要点:(1)掌握证券投资的目的、特点、种类与基本程序;(2)掌握股票投资的目的、特点;股票投资的基本分析法与技术分析方法;(3)掌握债券投资的目的、特点;债券的投资决策方法与投资策略;(4)掌握投资基金的含义、种类;投资基金的价值与收益率的计算;基金投资的优缺点;(5)熟悉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含义和特点;熟悉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投资决策;(6)熟悉优先认股权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计算;熟悉认股权证的投资决策;(7)熟悉期权的含义、特点及期权投资的方式;(8)了解可转换债券的投资风险与策略。

本章主要变化:(1)修改了“证券投资的特点”,把“价格不稳定”改为“价格不稳定,投资风险较大”;(2)把“公司型基金的股东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享有管理基金公司的权利”改为“公司型基金的股东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享有管理基金资产的权利”;(3)对于开放式基金把“更不能把全部资本用来进行长线投资”改为“更不能把全部资产用来进行长线投资”;(4)把“除权优先认股权”里“其优先认股权的价值也按比例下降”改为“其优先认股权的价值也相应下降”。

第六章 营运资金

本章要点:(1)掌握现金的持有动机与成本,掌握最佳现金持有量的计算;(2)掌握应收账款的作用与成本,掌握信用政策的构成与决策;(3)掌握存货的功能与成本,掌握存货的控制方法;(4)熟悉营运资金的含义与特点;(5)熟悉现金和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变化:(1)“经济进货批量模型”原来的内容,“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型,是以许多假设为前提的,包括不允许出现缺货情形,故不存在缺货成本。此时与存货订购批量、批次直接相关的就只有进货费用和储存成本两项。这样,进货费用与储存成本总和最低水平下的进货批量,就是经济进货批量”,修改后为“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型,是以许多假设为前提的,包括不允许出现缺货情形,故不存在缺货成本。此时与存货订购批量、批次直接相关的就只有进货费用和储存成本两项。这样,变动性进货费用与变动性储存成本总和最低水平下的进货批量,就是经济进货批量”;(2)“保险储备量”的公式,修改后为“保险储备量=l/2×(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x预计最长订货提前期一平均每天的正常耗用量×正常订货提前期)”,把原公式中的“订货提前期”改为“正常订货提前期”。

第七章 筹资方式

本章要点:(1)掌握筹资的分类和筹资渠道;掌握企业资金需要量预测的销售额比率法、直线回归法和高低点法;(2)掌握吸收直接投资、普通股、留存收益等权益性筹资的方式及其优缺点;(3)掌握长期借款、债券、融资租赁等长期负债筹资的基本概念及其优缺点;(4)掌握短期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短期融资券、应收账款转让等短期负债筹资的含义及优缺点;(5)熟悉可转换债券的性质、可转换债券筹资的优缺点;熟悉认股权证筹资的特征和优缺点;(6)了解筹资的渠道与方式,筹资的基本原则;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组合策略及对企业收益和风险的影响

本章主要变化:(1)“债券到期偿还”原来的叙述是,“到期偿还,是指当债券到期后还清债券所载明的义务,又包括分批偿还和一次偿还两种”,修改后为“到期偿还,是指债券到期时履行债券所载明的义务,又包括分批偿还和一次偿还两种”;(2)“补偿性余额”原来的表述是,“它是银行要求借款人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款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修改后为“它是银行要求借款人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名义借款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3)“短期筹资与长期筹资的组合”的内容,删除了“在企业资金来源总额中,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各自占有的比例,称为筹资组合”。

第八章 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

本章要点:(1)掌握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和边际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2)掌握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计量方法;(3)掌握资本结构理论;(4)掌握最优资本结构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比较资金成本法、公司价值分析法;(5)熟悉成本按习性分类的方法;(6)熟悉资本结构的调整方法;(7)熟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8)熟悉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以及复合杠杆与企业风险的关系。

本章主要变化:修改了“公司价值分析法”,把“公司的资金成本也是最低的”改为“公司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也是最低的”,删除了公式“公司的市场总价值股票的总价值+债券的总价值”及相关说明。

第九章 收益分配

本章要点:(1)掌握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2)掌握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3)掌握股利理论;(4)掌握各种股利政策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5)掌握股利分配的程序;(6)掌握股利分配方案的确定;(7)熟悉股利的发放程序;(8)熟悉股票股利的含义和优点;(9)熟悉股票分割的含义、特点及作用;(10)熟悉股票回购的含义、动机、方式及对股东的影响。

本章主要变化:(1)法律因素,把“为了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法律法规会就公司的收益分配作出规定”改为“为了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法律法规就公司的收益分配作出了规定”;(2)把“剩余股利政策,是指公司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净收益首先应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改为“剩余股利政策,是指公司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净收益首先应满足公司的权益资金需求”;(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把“由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年度间是经常变动的,因此,每年的股利也应当随着公司收益的变动而变动”改为“由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年度间是经常变动的,因此,每年的股利也随着公司收益的变动而变动”;(4)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把“一成不变地奉行一种按固定比率发放股利政策的公司在实际中并不多见”改为“一成不变地奉行按固定比率发放股利政策的公司在实际中并不多见”;(5)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把“由于年份之间公司的盈利波动使得额外股利不断变化”改为“年份之间公司的盈利波动使得额外股利不断变化”;(6)股利分配程序,补充了“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7)股票股利,把“发放股票股利可以传递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信息,增强投资者的信息”改为“发放股票股利可以传递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信息,增强投资者的信心”;(8)股票分割,把“股票分割又称股票拆细,即将一

张较大面值的股票拆成几张较小面值的股票”改为“股票分割又称股票拆细,即将一股股票拆分成多股股票的行为”。

第十章 财务预算

本章要点:(1)掌握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与优缺点;(2)掌握现金预算的编制依据、编制流程和编制方法;(3)掌握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4)熟悉固定预算、增量预算及定期预算的编制方法与优缺点;(5)了解财务预算的含义与功能及其在财务管理环节和全面预算体系中的地位。

本章主要变化:(1)管理费用预算原来的公式,“某季度预计管理费用现金支出:(该年度预计管理费用-预计年折旧费-预计年摊销费),4”,修改后为“某季度预计管理费用现金支出=(该年度预计管理费用-管理费用中的预计年折旧费-预计年摊销费)/4”;(2)现金预算原来的公式,“某期现金余缺=该期现金收入-该期现金支出,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现金的筹措与运用”,修改后为“某期现金余缺=期初现金余额+该期现金收入-该期现金支出,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现金的筹措与运用”。

第十一章 财务成本控制

本章要点:(1)掌握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基本要素;掌握财务控制的方法及与内部控制的关系;(2)掌握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含义、类型、特点及考核指标;(3)掌握标准成本控制的含义、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方法;(4)熟悉内部控制的原则与方法;(5)熟悉内部结算价格、结算方式和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6)熟悉责任预算、责任报告的编制方法和业绩考核的要求;(7)了解财务控制的意义与特征,了解财务控制的基本原则、种类与方法;(8)了解作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质量成本控制程序;了解ERP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

本章主要变化:(1)把“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制利润总额”改为“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2)把“一般情况下,在制定标准成本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和经营水平,在以下三种不同的原则中进行选择:一是理想标准成本,它是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的成本水平;二是以历史平均成本作为标准成本,它是指过去较长时间内所达到的成本的实际水平”改为“一般情况下,在制定标准成本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和经营水平,在以下三种不同的标准成本中进行选择:一是理想标准成本,它是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的成本水平;二是历史平均成本,它是指过去较长时间内所达到的成本的实际水平”;(3)把“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改为“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4)把“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改为“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5)把“可控差异,是指与主观努力程度相联系而形成的差异,又叫主观差异”改为“可控差异,是指受主观努力程度影响而形成的差异,又叫主观差异”;(6)补充了“采用三差异法,能够更好地说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和生产效率高低所导致的成本差异情况,便于分清责任”;(7)把质量成本控制程序中的“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改为“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8)把“确定最优质量成本的方法可参考合理比例法进行”改为“最优质量成本可参考合理比例法确定”;(9)把“ERP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资源、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资源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改为“ERP是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资源、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资源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10)把“有了ERP,只使得及时生产系统在生产环节和库存管理的应用成为可能”改为“ERP使得及时生产系统在生产环节和库存管理的应用成为可能”;(11)把“利用ERP。只可以较好地确定在什么时间购进什么原材料或产品”改为“利用ERP可以较好地确定在什么时间购进什么原材料或产品”。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

本章要点:(1)掌握财务分析的含义、内容及其局限性;(2)掌握财务分析方法的种类、含义、原理及应注意的问题;(3)掌握分析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指标与方法;(4)掌握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5)熟悉财务综合指标分析的含义及特点;(6)熟悉业绩评价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报告;(7)了解沃尔比重评分法的含义和基本原理。

本章主要变化:(1)补充了“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周围率越高越好。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2)把“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公式中的“销售”改为“营业”;(3)把“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了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改为“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

第二篇:2013年度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出版专业技术职务中,属于中级职务的是( )。

A. 一级校对 B. 技术设计员

C. 二级校对 D. 三级校对

2. 关于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流通阶段的劳动可增加出版物的使用价值

B. 流通阶段的劳动可以增加并实现出版物的价值

C. 流通阶段的劳动可实现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D. 流通阶段的劳动与精神生产阶段的劳动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质

3. 出版物的特殊性之一,是其使用价值( )。

A. 与社会效益相对立

B. 能产生利润,避免亏损

C. 既可能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用,也可能产生负面的社会效用

D. 与社会效益相一致

4. 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

A. 加快推进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建设

B. 积极扩大出版单位的数量

C. 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

D. 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

5. 关于元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利用元数据查询数据,查全率很高,但查准率较低

B. 元数据规范较好地解决了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的发现、存储、管理和利用

C. 元数据用于对信息内容的结构进行描述

D. 元数据用于对信息内容的主题进行描述

6. 电子书的构成要件不包括( )。

A. 阅读软件 B. 数字化内容

C. 电子商务 D. 阅读设备

7. 编辑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不包括( )。

A. 政治认知能力 B. 信息感知能力

C. 技术开发能力 D. 社会活动能力

8. 编辑的写作能力包括( )。

A. 组织作者进行创作的能力

B. 与作者共同创作的能力

C. 协助作者编制学术著作索引的能力

D. 撰写书刊评论的能力

9. 把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是从( )开始的。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日本

10. 15世纪,( )的约翰·谷登堡发明了一整套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A. 德国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11. 我国近代三大民营出版机构是( )。

A.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大东书局

B.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

C. 商务印书馆、大东书局、开明书店

D.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

12. 关于出版单位注销登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出版单位因有违法行为而被吊销出版许可证,应当向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B. 出版单位属于事业单位法人的,应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C. 出版单位属于企业法人的,应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D. 互联网出版单位应到省级电信管理机构办理相应手续

13. 根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已经获得责任编辑证书的人员,在进行续展注册时应提交继续教育证明,证实每年参加了累计时间不少于( )的继续教育。

A. 36小时 B. 48小时

C. 60小时 D. 72小时

14. 出版社未将重大选题上报备案且情节严重的,将受到( )的处罚。

A. 罚款 B. 限期停业整顿

C. 没收出版物 D. 追究刑事责任

15. 下列选题中,不需办理重大选题备案手续的是( )。

A. 《毛泽东传》

B. 《南海地图》

C. 《中国人名大辞典》(党政干部卷)

D. 《政治学教程》

16. 一个出版社能否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规模大小

B. 出版物数量多少

C. 出版了多少高品质的图书

D. 历史长短

17. 某出版社位于省会城市市区,若该社2013年6月的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为10万元,则还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

A. 13 000元 B. 7 000元

C. 5 000元 D. 3 000元

18. 出版单位对编辑部门的目标管理属于( )层次的管理。

A. 宏观 B. 微观 C. 全社 D. 中观

19. 下列出版物发行活动中,其发行渠道属于短渠道的是( )。

A. 上海某出版社把图书批发给上海新华书店,由其转批给某个体书店

B. 广东某出版社把图书批发给新疆某零售书店

C. 某出版社通过自办网站售书

D. 某出版社办理读者邮购业务

20. 引起出版物市场需求变化的( )因素包括个人实际收入状况和图书市场价格的变化等。

A. 人口 B. 可控

C. 经济 D. 社会文化

21. 出版物市场细分杠杆不包括( )。

A. 消费者收入

B. 消费者职业

C. 发行商的地理位置

D. 出版社规模

22. 下列市场需求中,属于出版物个人市场需求的是( )。

A. 某教师为某课程订购教材30本

B. 某大学图书馆到书城采购植物学图书3本

C. 某公司为职工培训购买经管类图书50本

D. 某汽车修理工到书店购买汽车保养类图书3本

23. 出版单位使用他人作品时,支付报酬必须遵循的原则中不包括( )。

A. 平等原则 B. 公开原则

C. 公平原则 D. 协商一致原则

24. 属于著作权限制方式“法定许可”范畴的转载、摘编,仅限于( )。

A. 广播电台、电视台之间转播

B. 报纸、期刊转载、摘编图书内容

C.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图书内容

D. 报纸、期刊之间相互转载、摘编

25. 著作权人为保护自己权益而采取的诉前临时措施,不包括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 )。

A. 申请采取责令停止侵权行为的措施

B. 申请采取财产保全的措施

C. 申请行政拘留侵权者

D. 申请保全证据

26. 关于版式设计权,说法正确的是( )。

A. 版式设计权的保护范围包括封面的表面整饰设计

B. 版式设计权的保护期为书刊首次出版后50年

C. 版式设计权归排版单位所有

D. 版式设计权归出版者所有

27. 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复制光盘类电子出版物,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在光盘内圈表面压制( )。

A. 来源识别码 B. 音像制品编码

C. 条形码 D. 出版者代码

28. 根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中出现逻辑性差错,每处计( )差错。

A. 5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29. 期刊刊载作品,应于刊载后( )内向著作权人付酬。

A. 半个月 B. 一个月

C. 两个月 D. 三个月

30. 2012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此殊荣。莫言的代表作有《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和( )等。

A. 《白鹿原》 B. 《平凡的世界》

C. 《红高粱家族》 D. 《尘埃落定》

二、多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把错项选入,该题不得分;正确项少选,所选的每个正确项得0.5分)

31. 作为出版专业中级技术人员的编辑,其职责包括( )等。

A. 指导、培养助理编辑

B. 协助编辑室主任复审稿件

C. 提出选题设想,进行组稿

D. 定期向总编辑提出合理化建议

E. 总结编辑工作经验

32. 编辑劳动是( )等的劳动。

A. 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B. 使作品优化

C. 使作品增值

D. 使作品成为最终产品

E. 以精神文化产品为对象

33. 出版与文化的关系表现为( )。

A. 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B. 出版发展的程度决定社会文化的先进程度

C. 出版能增进文化积累,推进文化创新

D. 出版能促进文化交流

E. 出版是文化得以形成的基础

34. 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有( )等。

A. 大力发展数字出版

B. 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C. 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D. 不断增加每种出版物的生产数量

E.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5. 关于数字出版,说法正确的有( )等。

A. 数字出版与电子出版的传播途径相同

B. 数字出版的复制和发行环节是同时进行的

C. 数字出版产品没有物质载体

D. 数字出版一般对内容中的各种元素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进行标引

E. 使用数字出版产品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解码设备

36. 编辑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活动内容包括( )等。

A. 策划选题 B. 创作作品

C. 审读和加工作品 D. 选择作者

E. 复制作品

37. 编辑工作的中介性主要表现为( )等。

A. 联系文化产品的精神生产过程和物质生产过程

B. 在出版物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联系作者和消费者

C. 编辑帮助作者查找资料

D. 编辑核对原稿引文

E. 编辑对稿件提出修改意见

38. 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等。

A. 文化传播中的选择、引导功能

B. 文化流通中的管理功能

C. 文化生产中的设计、组织功能

D. 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

E. 文化配置中的主导功能

39. 在出版工作中,编辑必须对( )等把好关。

A. 出版物复制机械

B. 出版方向

C. 出版物内容涉及范围

D. 出版物质量

E. 出版物发行网点

40. 属于晚清政府主办的出版机构有( )等。

A. 世界书局 B. 金陵书局

C. 京师同文馆 D. 申报馆

E.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

41. 关于印刷术,说法正确的有( )等。

A. 唐初时已有雕版印刷

B. 北宋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通过沈括的《梦溪笔谈》为后人所知

C. 元代王祯的《造活字印书法》是我国印刷史上最早系统叙述木活字印刷的珍贵文献

D. 明后期用铜活字排印的《邸报》是我国报纸用活字印刷的开端

E. 清代出版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泥活字印刷

42. 近代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对我国图书形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有( )等。

A. 铅印、石印技术传入后,出版物上的字体变小但仍十分清晰

B. 图书可以双面印刷,并出现平装、精装的样式

C. 民国时期的图书装帧已完全与世界潮流合拍,传统的线装样式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D. 书的形态因为文字的横排由左翻本变成右翻本

E. 毛边书日趋向切边书转化

43. 商务印书馆在民国初期就办有多种期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有( )等。

A. 《东方杂志》 B. 《图书月报》

C. 《中学生》 D. 《小说月报》

E. 《万国公报》

44. 下列选题中须办理重大选题备案手续的有( )。

A. 《穆斯林生活习俗》

B. 《日本动画研究》

C. 《佛学辞典》

D. 《吴敬琏经济思想研究》

E. 《第三野战军纪事》

45. 国家对已经获得出版专业中级职业资格的人员的管理主要包括( )等方面。

A. 进行职业资格登记

B. 实行责任编辑注册

C. 组织业务考核

D. 建立以考核结果为依据的分配制度

E. 进行业务监督

46. 书刊出版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委托印刷的书刊上刊载( )和其他有关事项。

A. 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

B. 书号或者刊号

C. 出版日期或者刊期

D. 出版单位的税号

E. 书刊印刷企业的名称

47. 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的“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评选活动中,参选图书分为( )等。

A. 人文社科类 B. 美术摄影类

C. 引进翻译类 D. 科学技术类

E. 文艺少儿类

48. 图书出版社经营的目标体系包括( )等。

A. 出书规模与结构 B. 出书定位

C. 赢利能力 D. 市场占有率

E. 出书周期

49. 关于责任编辑制度,说法正确的有( )等。

A. 责任编辑负责书刊的初审

B. 责任编辑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C. 责任编辑应该负责处理校对人员的质疑

D. 责任编辑应该负责监督出版物的复制质量

E. 图书的责任编辑由出版单位指定

50. 除增值税之外,适用于出版社的税种还有( )等。

A.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B. 企业所得税

C. 车船使用税

D. 消费税

E. 印花税

51. 关于出版物市场需求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有( )等。

A. 人们对出版物的需求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会不断增长

B. 市场需求只能迎合而不能改变和使之转移

C. 出版物市场具有较大的需求弹性

D. 出版物市场需求的时效性与出版物内容相关,与出版物品种无关

E. 出版物市场需求没有地域差异

52. 出版物商品竞争主要包括( )等。

A. 品种竞争 B. 质量竞争

C. 价格竞争 D. 理念竞争

E. 服务竞争

53. 对出版单位而言,市场吸引力较大的因素包括( )等。

A. 同行多,竞争激烈

B. 潜在的竞争者难以进入

C. 有潜在的替代品

D. 消费者多,购买力强

E. 发行商数量多

54. 出版物价格预测的重点是了解( )等。

A. 出版物市场的销售折扣率

B. 出版物的生产周期

C. 竞争产品的价格

D. 不同价格水平对需求量的影响

E. 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

55. 关于出版物促销,说法正确的有( )等。

A. 公关促销是通过进行公共关系活动以提高产品知名度

B. 作者签名售书是出版单位常用的促销方法

C. 建立常设样品室也是一种促销方法

D. 折价销售是指向出版物经销商以低于定价的价格销售出版物

E. 广告促销成本高,在出版物促销中只能偶尔使用

56. 我国有关著作权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有( )等。

A.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B.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E.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

57. 在我国,国家在( )等情况下可以作为著作权主体。

A. 作者生前将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无偿捐赠给国家

B. 作者死后,其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无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承受

C. 作者在担任公务员期间创作的作品

D. 作者以遗嘱的方式表示愿在其死亡后将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赠送给国家

E. 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更或终止后,没有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58. 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包括( )等。

A. 复制权 B. 署名权

C. 修改权 D. 改编权

E. 发表权

59. 某出版社准备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年)的《安娜·卡列尼娜》重新翻译出版。该社应做到( )等。

A. 与俄文版出版者签订著作权贸易合同

B. 忠实于原著,保护其完整性

C. 标明原作者的姓名

D. 标明翻译者的姓名并向其支付稿酬

E. 事先取得原作者的合法继承人授权

60. 出版单位不得向任何个人出售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本单位的( )等。

A. 名称 B. 人力资源

C. 财物 D. 中国标准书号

E.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61. 图书设计质量合格的标准是( )等各项设计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

A. 封面 B. 扉页

C. 插图 D. 后记

E. 参考文献

62. 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中的严重违纪违规行为包括( )等。

A. 伪造、涂改证件、证明等获取考试资格

B. 未在规定时间进入考场

C. 抄袭、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

D. 答题卡未填涂个人姓名等信息

E. 让他人冒名顶替参加考试

63. 根据《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编辑出版责任机制的中期保障机制包括( )等。

A. 坚持组稿方案审核制度

B. 坚持中国标准书号和图书条码使用标准

C. 坚持图书书名页使用标准

D. 坚持责任设计编辑制度

E. 坚持学术图书定向定点发行制度

6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 )。

A. 道路自信 B. 模式自信

C. 文化自信 D. 理论自信

E. 制度自信

65. 2013年6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为( )。

A. 拜金主义 B. 官僚主义

C. 形式主义 D. 享乐主义

E. 奢靡之风

三、综合题(共5题,100分。要求用黑色墨水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答题)

66.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

出版是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我国在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后,就出现了最早的出版活动。因此在我国雕版印刷兴盛的宋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出版”这个词。

在当代社会,作为社会化的出版活动,必须由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企业或单位来完成。所谓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这就是说,构成出版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和发行。出版活动还必须具有一个前提——作品。所谓“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所有形式的作品都能作为出版活动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活动的三要素在出版过程中形成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三个独立的阶段。

精神产品生产阶段,主要是编辑工作阶段。编辑人员依照一定的原则策划选题、组织作者创作作品、审读并加工稿件,使作品优化和增值。在出版过程中,编辑工作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作为一项社会文化工作,编辑工作具有文化工作共有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作性等特点,而作为一种社会专门职业,编辑工作又具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包括选择性、独特性、中介性等。

物质产品生产阶段是将编辑工作阶段形成的精神文化内容加工制作成能够广为传播的物质产品。物质产品生产阶段介于精神产品生产阶段和产品流通阶段之间,在整个出版活动中处于中心环节。传统出版物,如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其物质产品生产包括制作样本和批量生产复本两个基本环节;而新型的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等,其批量生产复本的过程与出版物传播过程交融在一起,不再作为独立的环节出现。

产品流通阶段即出版物发行阶段。“发行”是指发行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在市场经济下,出版物产品流通也是商品流通。作为一种商业活动,发行工作应始终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出版物发行表现为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逐步产生了新的出版形态——数字出版。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包括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手机报纸、手机图书、电子书、网络游戏、博客和微博等。这种新型的出版形态正推动着出版业的转型、创新和发展。

67. 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本题20分)

编辑与作者、读者围绕出版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构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做好编辑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的关键之一。

编辑和作者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编辑的作者工作主要包括:发现作者、选择作者、建立作者队伍数据库、与作者保持经常联系、为读者服务、维护作者权益。

编辑要善于发现适合出版单位需要的成熟作者和有发展前途的新作者。

编辑要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出版物选择最合适的作者。如普及类出版物的作者应该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新发现、新观点;学术类出版物的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生动活泼的文笔,擅长创作面向大众的作品方面有新角度、新形式。

出版单位应该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作者队伍,保证作者资源在稳定中有发展。编辑既要团结、尊重老作者,又要关心、培养新作者,使作者队伍永葆篷勃的创造活力。

编辑不仅在某一具体出版物的编辑过程中要与相应的作者保持经常联系,而且在平时也要与基本作者保持经常联系。

为作者服务,最终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食粮。为此,编辑要积极主动地关心、支持作者的创作,围绕作品的构思、修改、出版等,为作者提供各种有益的帮助。

尊重和维护作者权益,是编辑做好作者工作的重要内容。编辑要代表作者维护其精神权益,如尊重作者的署名权,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支付稿酬和赠送样书、样刊等。

编辑的读者工作也是编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进行读者调查,处理读者来信,为读者服务。

编辑人员要经常做读者调查工作,深入了解读者结构、读者需要、读者心理等,还要掌握读者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读者的类型、层次和社会分布,读者的文化水平和购买能力等。

为读者服务,把出版物介绍给读者,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出版物,不仅是编辑应尽的责任,也是出版物促销的重要方式。编辑应坚持在一般情况下不损害读者的利益,如果为了追求利润而不顾及读者的购买能力,对出版物过度包装,甚至把劣质的出版物塞给读者,那就不仅损害了读者的利益,而且违反了为读者服务的宗旨。

处理读者来信也是编辑和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编辑要认真对待读者的批评意见,尽量满足读者的合理要求。

68. 审稿题: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

图书的使用价值在于其载有的精神文化内容。所以,图书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产品,与一般物质产品有本质上的区别,对质量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说,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

《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印制三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各项均合格的图书,其质量属合格;其中一项不合格的图书,其质量不合格。

为了保证图书质量,出版社必须坚持选题论证制度。选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图书质量,因此出版社需要召开选题论证会,对选题进行集体论证,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少数服从多数。

出版社还必须坚持责任编辑制度和编辑持证上岗制度。责任编辑一般由初审或复审者担任,每种图书必须且只能有一名责任编辑。担任责任编辑的人员,必须在两年内向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责任编辑注册手续并持有责任编辑证书。

校对是出版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出版社必须坚持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出版社每出一种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二级校对及以上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为责任校对。一般图书的专业校对应不少于三个校次,付印样的通读应由责任编辑负责。

图书书名页是图书的构成部件之一,具有重要信息价值。出版社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执行。图书书名页包括主书名页和附书名页。主书名页又包括扉页和版本记录页,扉页须载有书名、作者名和出版者名;版本记录页须载有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和版本记录。

出版社还须设立专门的图书质量评审部门或人员。评审部门应由具有出版专业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的编辑人员和技术编辑人员组成,定期对本社新出版图书的质量进行认真审读、评议。

图书是为适应社会的文化需要而生产的,因此,图书质量的好坏要通过社会的检验才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评估。社会监督机制通常包括各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出版行业协会监督、其他社会团体监督、读者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等方面。

为使图书质量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国家还制订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对在图书质量检查中被认定为成绩突出的出版单位和个人,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扬或者奖励。对出版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的出版单位,由省级以上出版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可以根据情节并处3万元以上罚款。经检查属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一年内造成两种图书不合格或者连续两年造成图书不合格的直接责任者,由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69. 计算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须列出算式;每个问题计算过程中的小数均保留实际位数,计算结果有小数的,只取整数。)(本题20分)

由甲主编、甲和乙合作编写的一本书交出版社出版。出版合同约定:出版社以版税方式支付甲的主编稿酬,版税率为3%,按实际销售数结算;出版社另以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方式支付甲和乙的撰稿稿酬,基本稿酬的标准为100元/千字,印数稿酬标准和具体计算方式均按国家版权局的有关规定执行;为方便计算,所有稿酬均在年底结付。

2011年3月,该书出版。定价40元,首印8 000册。全书应付稿酬的字数为153 800字,甲和乙各撰稿50%。

出版社将该书按六折批发给省新华书店批销中心5 500册。到2011年12月,批销中心实现销售5 000册,剩余部分未退货,转入下一年继续销售。

2012年1月,甲提出自费订购2 000册,并要求按定价的七折购买,出版社同意,并很快把书交给甲。考虑到该书尚有市场潜力,出版社决定重印5 500册。该书印出后,又按六折批发给批销中心4 500册。截至2012年年底,批销中心退货500册,其余实现销售。

问题一:

该书第1次印刷后,甲和乙应得税前稿酬多少元?

问题二:

该书第1次印刷后,甲和乙应为所得稿酬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应纳税额的小数部分均略去不计。)

问题三:

该书第2次印刷后,甲和乙应得税前稿酬多少元?

问题四:

该书第2次印刷后,甲和乙应为所得稿酬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应纳税额的小数部分均略去不计。)

问题五:

截至2012年年底,该书的出版码洋和销售实洋各是多少元?

问题六:

截至2012年年底,出版社总共应为该书缴纳销项增值税多少元?(应纳税额的小数部分均略去不计。)

70. 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凡要求作选择回答的问题,应将与所选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括号内。把错项选入,该问题不得分;正确项少选,按所选的正确项数量得分。凡要求作陈述回答的问题,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区域。)(本题20分)

A为某省甲重点高中语文教师,多年来一直在该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按照甲高中规定,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在课前备课,编写教案,并在每学期末上交教案给学校检查。1999—2009年,A按学校规定先后上交高中三个年级全部语文教学教案共20册。

2012年4月,乙出版社和丙文化公司签订图书出版合同。合同约定:丙文化公司把丛书“高中语文同步解析”的图书专有出版权授予乙出版社,为期5年。丙文化公司保证对交付出版的作品享有著作权,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及违反国家宪法、法律或足以导致其他法律纠纷的情况;如发生此类情况,责任完全由丙文化公司承担。

2012年8月,乙出版社出版了“高中语文同步解析”丛书,共包括6种图书。2012年9月,A为教学参考购买该丛书,发现有两种书完全使用了其教案的内容,但事先她对此事一无所知。于是,A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乙出版社侵犯其著作权。

A认为:她是其教案的著作权人,享有著作权的各种权利;乙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同步解析”丛书中有两种书使用A的教案,却未经其许可,亦未给A署名,更未支付报酬,侵犯了A的多项权利;另外,涉案图书差错很多,不少差错甚至会误导读者,当属不合格产品。

乙出版社向法院提交了丙文化公司和甲高中出具的证明。丙文化公司的证明称:“涉案两部书稿系据我单位与甲高中所签著作权转让合同而来,非从A处取得。当初曾将此情况告诉乙出版社。”甲高中的证明称:“A写作和上交教案时为本校教师,根据学校的规定写作教案并上交,是职务行为,所以这些教案的著作权属于学校。学校确实与丙文化公司签合同将教案的著作权转让给丙公司,丙公司与乙出版社签订图书出版合同,事先已经征得本校同意。”

据此,乙出版社辩称:涉案教案均为职务作品,著作权理应归属甲高中;丙文化公司将之编入丛书中时,是得到著作权人甲高中授权的。“高中语文同步解析”丛书是由丙文化公司署名并承担责任的作品,乙出版社出版该书有丙文化公司的合法授权,所以没有侵权。不过,对于A指出的两种图书中的差错,乙出版社承认是编辑、校对工作不够精细造成的,并向法院表示今后要加强规范化管理。

问题一:

涉案作品是否属于职务作品?

问题二:

关于涉案作品著作权的归属,下列说法中哪种或哪几种是正确的?请作选择回答。

A. 涉案作品的著作权应该属于甲高中

B. 涉案作品的著作权由甲高中和A共同享有

C. 涉案作品的著作权应该属于A

D. 涉案作品的著作权属于甲高中,但A应该享有署名权

E. 涉案作品的著作权不属于甲高中,但其在作品完成两年内享有优先使用权

问题三:

甲高中证明中关于涉案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的说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

问题四:

甲高中与丙文化公司所签著作权转让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问题五:

关于乙出版社在本案中的行为,下列说法中哪种或哪几种是正确的?请作选择回答。

A. 涉案图书是否侵权,是丙文化公司与A之间的纠纷,乙出版社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B. 所出图书涉嫌侵权完全是作者方面的原因,乙出版社在本案中只是受害者,不是侵权者

C. 涉案图书的著作权之争实际上存在于A和甲高中之间,A起诉乙出版社侵权是弄错了被告

D. 即使涉案图书在著作权归属方面没有纷争,乙出版社也因该书存在许多严重差错而侵犯著作权人的权利

E. 如果乙出版社因法院判定侵权而作出经济赔偿,可向丙文化公司追偿

问题六:

为什么问题五中的某种或某几种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1. A 2. C 3. C 4. B 5. A

6. C 7. C 8. D 9. A 10. A

11. D 12. A 13. D 14. B 15. D

16. C 17. B 18. D 19. B 20. C

21. D 22. D 23. B 24. D 25. C

26. D 27. A 28. C 29. B 30. C

二、多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

31. ACE 32. BCE 33. ACD

34. BCE 35. BDE 36. ACD

37. AB 38. ACD 39. BCD

40. BCE 41. ABC 42. ABE

43. AD 44. ACE 45. AB

46. ABCE 47. ADE 48. ABCD

49. ACDE 50. BCE 51. AC

52. ABCE 53. BDE 54. CDE

55. ABC 56. ABE 57. ABDE

58. BCE 59. BCD 60. ADE

61. ABC 62. ACE 63. BCD 64. ADE 65. BCDE

三、综合题(共5题,100分。)

66. 审稿题

(1)在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后→出版活动在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前就已有。

(2)因此在……宋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出版”这个词→在宋代人们并未使用“出版”这个词。

(3)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企业或单位→应该是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或单位。

(4)所有形式的作品都能作为出版活动的前提→某些形式的作品不可能作为出版活动的前提。

(5)三个独立的阶段→这三个阶段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并非独立存在。

(6)创作性→应该是创造性。

(7)独特性→应该是加工性。

(8)物质产品生产……在整个出版活动中处于中心环节→在整个出版活动中处于中心环节的应是以编辑工作为主的精神产品生产,不是物质产品生产。

(9)电子出版物……批量生产复本的过程与出版物传播过程交融在一起→电子出版物有独立的生产复本过程,不与传播过程交融在一起。

(10)发行单位→出版物是出版单位生产的,进行发行活动的首先应该是出版单位。

(11)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应该是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2)出版物发行……统一→出版物发行应该表现为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13)数字出版产品包括……博客和微博→博客和微博不属于数字出版产品。

67. 编辑加工题

(1)出版的生产→出版物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或在“消费”后加“三个环节”]

(2)二者之间→三者之间

(3)为读者服务→为作者服务

(4)普及类出版物→学术类出版物

(5)学术类出版物→普及类出版物

(6)擅长创作面向大众的作品方面→在创作面向大众的作品方面

(7)篷勃→蓬勃

(8)代表作者→协助作者

(9)维护其精神权益→维护其精神权益和物质权益[或删除“精神”]

(10)“为读者服务……”段→与“处理读者来信……”段对调[或对调“编辑的读者工作……”段中相应词语的次序]

(11)在一般情况下→在任何情况下都

(12)编辑和作者→编辑

68. 审稿题

(1)图书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产品→图书并非纯粹的精神产品,也是物质产品。[或“图书兼具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双重属性”。]

(2)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印制三项→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

(3)少数服从多数→应该是由社长或总编辑决定。

(4)责任编辑一般由初审或复审者担任→担任责任编辑的一般是初审者,不包括复审者。

(5)每种图书必须且只能有一名责任编辑→每种图书可以有多名责任编辑。

(6)必须在两年内向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责任编辑注册手续并持有责任编辑证书。→必须已经持有责任编辑证书,不能在担任责任编辑后再补证书。

(7)指定一名具有二级校对及以上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为责任校对→可担任责任校对的专职校对人员,其职称不能低于一级校对。

(8)付印样的通读应由责任编辑负责→通读付印样应是责任校对的职责。

(9)版本记录页须载有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和版本记录→版本记录页还必须载有版权说明。

(10)图书质量评审部门……应由具有出版专业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员组成→承担图书质量评审工作的人员,其应具有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必须是高级,中级资格者不能承担。

(11)社会监督机制通常包括各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是行政管理,不属于社会监督。

(12)处3万元以上罚款→罚款的数额应是3万元以下。

(13)一年内造成两种图书不合格……注销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应予以注销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是一年内造成三种以上图书不合格。

69. 计算题

问题一:该书第1次印刷后,甲应得税前稿酬(14 316)元,乙应得税前稿酬(8 316)元。具体算式是:

(1)甲的主编稿酬=40×5 000×3%=6 000(元)

(2)应付酬的字数按154千字计,总的基本稿酬=100×154=15 400(元)

(3)总的印数稿酬=15 400×1%×(8 000÷

1 000)=1 232(元)

(4)甲的税前稿酬=6 000+(15 400+1 232)÷

2=14 316(元)

(5)乙的税前稿酬=(15 400+1 232)÷

2=8 316(元)

问题二:该书第1次印刷后,甲应为所得稿酬缴纳个人所得税(1 603)元,乙应为所得稿酬缴纳个人所得税(931)元。具体算式是:

(1)甲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4 316×(1-20%)×

20%×(1-30%)=1 603.39(元)(应纳税额按1 603元计)

(2)乙应缴纳个人所得税=8316×(1-20%)×

20%×(1-30%)=931.39(元)(应纳税额按931元计)

问题三:该书第2次印刷后,甲应得税前稿酬

(8 262)元,乙应得税前稿酬(462)元。具体算式是:

(1)甲的主编稿酬=40×(5 500+2 000+

4 500-500-5 000)×3%=7 800(元)

(2)总的印数稿酬=15 400×1%×(6 000÷

1 000)=924(元)

(3)甲应得税前稿酬=7 800+924÷2=8 262(元)

(4)乙应得税前稿酬=924÷2=462(元)

问题四:该书第2次印刷后,甲应为所得稿酬缴纳个人所得税(925)元,乙应为所得稿酬缴纳个人所得税(51)元。具体算式是:

(1)甲应缴纳个人所得税=8 262×(1-20%)×

20%×(1-30%)=925.34(元)(应纳税额按925元计)

(2)乙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62×(1-20%)×

20%×(1-30%)=51.74(元)(应纳税额按51元计)

问题五:截至2012年年底,该书的出版码洋

(540 000)元,销售实洋(284 000)元。具体算式是:

(1)出版码洋=40×(8 000+5 500)=540 000(元)

(2)销售实洋=40×(5 500+4 500-500)×

60%+40×2 000×70%=228 000+56 000=284 000(元)

问题六:截至2012年年底,出版社总共应为该书缴纳销项增值税(32 672)元。具体算式是:

应缴纳的销项增值税=284 000÷(1+13%)×

13%=32 672.57(元)(应纳税额按32 672元计)

70. 简答题

问题一:涉案作品属于职务作品。

问题二:关于涉案作品著作权的归属,说法正确的是(CE)。

问题三:不符合法律规定。因为法律规定,著作权属于单位的职务作品限于主要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单位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或者当事人事先签订合同约定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单位,而本案中A创作的教案不符合上述的两方面条件,所以甲高中单方面认定“这些教案的著作权归属学校”是错误的。

问题四:两者所签合同无效。因为甲高中不是合同所涉作品的著作权人,不能将不属于自己的权利擅自转让他人。

问题五:关于乙出版社在本案中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DE)。

问题六:(1)D项是因为涉案图书中存在由编校人员造成的严重差错,就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修改权;而某些差错会误导读者,就属于对作品的歪曲和篡改,更是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2)E项是因为乙出版社侵犯著作权人复制权、发行权的行为和须为此作出经济赔偿,是由丙文化公司违约导致的,所以乙出版社可以根据出版合同的约定向丙文化公司追偿经济损失。

第三篇:论中级播音主持艺术

摘要:本文以中级播音主持艺术为分析对象,分别介绍了中级播音主持的艺术个性中级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同时也阐述了中级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以便提高中级播音主持的质量,为广大听众提供优质的中级播音主持节目。

关键词:中级播音;主持人;艺术

在科技快速发展今天,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广播主持行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在中级播音主持行业中,主持人的主持艺术常常是整个中级播音主持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中级播音主持人而言,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革新波音技术,提高自身的职业化素养,以此为广大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级播音主持节目。

一、中级播音主持的艺术个性

个性代表的是中级播音主持自身独有的魅力,也是一个中级播音主持和其他播音组织之间的不同之处,能够体现一个中级播音主持人的鲜明特色,因此具有自身的艺术个性是每一个中级播音主持人的成长目标。

第一,调动广大听众的想象。在中级播音主持的过程之中,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听众的想象,使广大听众可以进入到空间,想象之中,以此能够调动广大听众的思维,给广大听众一个更加直观的画面。在中级播音主持时,中级播音主持所提供的画面是虚拟性的画面,只有听众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融入到想象之中才能够真正提升中级播音主持的质量,使听众可以根据自身感知和愿望塑造内心的典型形象,以此在自己内心塑造全新的艺术环境,调动广大听众的想象力。

第二,朝着人格化的方向发展。中级播音主持人的人格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体节目的效果,会影响到广大听众的认同感受。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将所有的信息都融入到中级播音主持之中,将自身自信、从容的一面展示给广大听众,以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组织风格,使之成人阁可以融入到中级播音主持节目之中,使整个节目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在组织的过程之中,中级播音主持人也需要敏锐的发觉听众的需求,结合主持节目作出恰当的反应,最终与广大听众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节目的收听率。

第三,中级播音主持具有亲和力。亲和力可以提高人们与人们之间交往的亲密度,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融合。在组织的过程之中,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成功塑造自身的形象,同时还需要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一个成功的中级播音主持人必须是一个深受观众喜爱的,具有亲和力的中级播音主持人。因此,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播音方式,以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展现节目形式,让更多的听众能够形成共鸣。为此,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自身的中级播音主持方法,提升中级播音主持质量。

二、中级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

在信息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大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听众的审美能力也在快速增加。为此传统的播音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听众的要求,就必然要求中级播音主持人不断创新,抓住广大听众的新需求,突破以往的局限性,提高自身组织节目的水平。

(一)把握好创新的两方面

在中级播音主持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是中级播音主持的生命力所在,因此中级播音主持创新需要把握好理论创新和发展创新。在理论创新时,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中级播音主持工作之中,研究中级播音主持的新业态形式,分析广大听众的新需求,把控市场脉搏,以此提升中级播音主持质量。在发展创新方面,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广大听众传播信息。为此,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提高自身整体把控节目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提高自身与观众互动的能力,以此促进节目的发展创新。

(二)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为了提升创新的质量,中级播音主持人还需要正确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第一,创新和导向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中级播音主持节目往往有着不同的目标和服务群体,同时也会坚持不同的价值取向。我国的中级播音主持主要是为人民群众所服务的事业,因此中级播音主持人的各项言行举止需要代表播音行业的形象,更需要做好自我舆论引导。第二。创新和基层的关系。在中级播音主持的过程之中,前代中级播音主持人所積累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经验,是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经验。为此,当代中级播音主持人在创新的过程之中需要善于运用前人的经验,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前事物发展的新变化,以此提升创新的水平。第三,知识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中级播音主持人的知识结构将会直接影响到中级播音主持的质量,因此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以此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认知面,最终推动中级播音主持的创新。

三、中级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第一,播音和主持职能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中级播音主持的重要职责是传递信息,因此其工作的核心在于传播和接受信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播音组织的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呈现出多样化和立体化的发展态势。虽然传媒媒体在不断的变化,中级播音主持的艺术也会随着传媒媒体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当前,中级播音主持工作的内容已经趋向于一致性,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界限变得非常模糊,无论是主持人还是播音员都可以起到信息传播的作用。

第二,中级播音主持队伍更加专业化。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媒行业,对中级播音主持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级播音主持人变得更加职业化和规范化。因此,未来的中级播音主持队伍必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以此推动整个中级播音主持队伍的职业化发展,这既是广播电视传媒行业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级播音主持人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中级播音主持艺术,需要突出播音组织的艺术个性,推动中级播音主持艺术创新,以此顺应时代发展,提升中级播音主持艺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旭晟. 论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的时代感[J]. 参花(下),2021,No.942(01):43-44.

[2]孔小磊. 论播音主持艺术的“表演”与“真实”[J]. 西部广播电视,2020.

[3]孔小磊. 论播音主持艺术的"表演"与"真实"[J]. 西部广播电视,2020,No.465(01):143-144.

[4]刘鑫. 试论播音主持艺术在传媒领域中的价值体现[J]. 环球首映,2019(7).

[5]董欣. 试论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 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5):86+123.

作者:奴日曼古丽. 阿不都热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科学技术研究论文下一篇:岩土工程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