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师必然遭遇的转变尴尬

2022-09-15

(题记:还有三年我就要退休了, 因工作需要, 领导安排我到基层学校支教。几个月来, 与那一群天真无邪、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摸爬滚打”在一起, 真是快乐极了。

“素质教育”一词, 早已被国人认同和接纳, 其出台背景毫无疑问是与“应试教育”有些关联, 好像是说应试教育模式“高分低能”、“泯灭学生个性”、“创新思维缺失”。于是乎“素质教育”一路高歌、顺风顺水地走进了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年级的每一个班级的每一节课堂, 堂而皇之地成为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总体的、教育战线上上下下为之呐喊助阵的总趋势大趋势。

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思想品德任课教师, 怎样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四有”新人?其自身的素质至关重要, 然而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各种实践中遭遇了诸种“变”的尴尬。

一、变观念的尴尬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即便是一个学富五车、经验老道的教师也难免偶有疏漏, 即便是一堂近乎完美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时有失误。因此, 常常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有助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矫正不良教学行为, 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故此, 思品教师应常常进行观念的“变”。

1、变教育功能观。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性知识和认知的堆积。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知识、会做事, 更要学会做人。思品课堂不仅仅是为了测验、月考、中期考、期末考、升学考, 给家长和学生一个交代, 更要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对生命发展的关注、对社会责任感的激发。立国先立人, 立人先立德。“德”乃素质教育的根本。故此, 思品教师要转变以教材为中心的做法, 适应社会的需要, 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有竞争意识、有较强发展能力、有社会应变力和创新能力的建设者, 将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信守公德、勤俭节约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将讲文明、重礼仪、讲诚信、守公德、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优秀道德贯穿于思品教学各个环节, 适时开展时事教育, 使学生知国情、爱中华、惜亲情。这就要求思品教师应由“说教型”向“情感型”转变, 以高尚的人格、强烈的求知欲、渊博的知识、多面的教学艺术, 发挥思品课堂教育的功能, 吸引学生, 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真正需要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2、变教育教学观。

(1) 学生人才观。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精神, 要求教育者时刻以学生为本, 面向全体,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转变。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个学生, 使学生人格得以尊重、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授人以渔”, 教导学生学会认识、学生做事、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即教师要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2) 学生主体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 其主体意识、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潜能应受到充分的尊重, 并给予充分发展的机会。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是凸现教育的主体性, 其实有赖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创造, 其课堂应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

(3) 民主平等观。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相互活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的过程, 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 他们的认知和真知必须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研究、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智力活动获得, 教师必须彻底摒弃一切旧思想、旧观念, 从高高在上的唯我独尊讲台上走下来, 同学生一起探讨、辩论、吸纳、欢笑, 是学习的伙伴学生的朋友。

3、变目标内容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知识传授、知识记忆的难度, 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 抛弃传统教育中死记硬背、抄抄写写、反复讲评、重复练习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应反思教学中处理各章各节各内容的联系性, 思考各章各节各内容的安排缘由, 在具体教学内容上反思新旧知识的连贯性, 引导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拓宽新思维。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另外, 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 课堂教学内容是否紧紧围绕三维目标也是值得反思的。内容可突破教学大纲的约束适当增减, 扩展太宽、内容太深、讲解费时多、学生学得累, 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因此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必须以学生能否接受为限。

4、变师生沟通观。

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 师生沟通是课堂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互动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会意的微笑、赞许的点头、期待的目光、有意的留白等等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认知与反应。教师应有针对性的经常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趣味性、情感性、引领性的问题让学生深思、互动、交流, 更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深究意识、合作意识、共享意识、共赢意识等, 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是否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解决“矛盾”, 让学生产生疑惑并且创设民主平等的良好讨论氛围, 让学生在思维活跃、心情舒畅的情景下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发问甚至发难。教师要当场作答或师生讨论后其归纳, 决不能高高在上、一言定乾坤、武断作结。

5、变教授方法观。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教要得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方法特点。但有一点必须明确, 教法不能凌驾于学法之上, 教师的“教”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上, 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形象生动, 强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与参与。只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又受到道德教育、情感提升、灵魂净化和人文熏陶, 让学生乐学, 就是好的方法。无论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义结合、启发诱导或综合几种方法。一句话, 只要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都是好方法。教师应在教学中立足学生实际、刻苦钻研教材, 深挖德育教育功能,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社会进步的促进者、人类灵魂的净化者和塑造者。

二、变角色的尴尬

我们许多中老年教师, 从教几十年, 一直是应试教育模式的具体操作者、执行者和活化身, 他们总以为“万变不离其宗”, 只要能应付各种“考”即可。更有不发达地区的教师,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比如当地居民思想落后、文化素质不高、经济条件相差、学习资源缺乏、信息不畅通等等, 更是左右为难、思想懒惰、观念迂陈、角色单一, 成为知识的垄断者和“师道”的坚守者。思想的革命、观念的速变, 必然面临痛苦的抉择。

全新的舞台必然悦纳全新的舞者, 他们应尽快转换角色, 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新生”。

1、常叩问自身, 向“新”型教师转化。

新知识、新技能, 新的组织形式、新的教学设计、新的合作关系, 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修正自我、超越自我, 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做一个合格的政治思想好、思德高尚、专业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教育者, 视野开阔、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示范、不断修正, 不断用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武装头脑、转换自己, 把自己变成新课程的主动促进者、积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2、打破“规格”教育, 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 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这是常规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显而易见, 一刀切的统一规格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 又有害于人才的培养。目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以及教学质量的低下, 就与一刀切、统一要求有关。

3、淡化结果预设, 向重过程体验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 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 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 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 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既掌握了知识, 又发展了能力, 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 又增能力。

我们知道, 学生的学习往往经历“ (具体) 感知—— (抽象) 概括—— (实际) 应用”这样一个认识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感知→概括”, 也就是说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 通过抽象概括, 从而得出知识的结论;第二次飞跃是“概括→应用”, 这是把掌握的知识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显然, 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这两次飞跃, 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4、找坐标明使命.

变本职为天职的转变。信息化、学习化时代, 不断要求教师在作为文化传播者的基础上, 成长为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核心的、以学生整体个性发展的催生者, 成为“点燃”学生心灵火把的人, 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资源的共享者。在新的课程实践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帮其找到最佳学习的方法, 创设一个丰富的、宽容的、民主的、平等的、灵动的学习氛围, 真正起到促进者的作用。

不到第一线, 难知苦与甜。支教, 苦了我, 累了我, 折腾了我。但, 也锻炼了我, 也成长了我, 更成就了我。虽遭遇了不少尴尬, 却让我经历了生命的洗礼、青春的勃发、激情的喷涌。愿支教之路越走越宽阔, 越走越顺畅。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要实施素质教育, 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与角色, 这对于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实现新世纪和谐社会具有特殊意义。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想品德,观念角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歌唱教学中的发声方法下一篇:设计教育=设计素质+设计能力→职业能力——探索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思路